三年片免费观看影视大全,tube xxxx movies,最近2019中文字幕第二页,暴躁少女CSGO高清观看

風險等級評價方法匯總十篇

時間:2023-07-13 16:45:01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風險等級評價方法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風險等級評價方法

篇(1)

Abstract: EPC general contract due to the project scope, involving more participants and long construction period, the risk is far greater than the general project contracting, the need for objective, accurate, reasonable on its risk. In this paper, through the establishment of EPC's risk evaluation index, using the extension analysis and correlation function to establish the extension matter-element model, the EPC assembly package project risk evaluation, risk evaluation results are objective and comprehensive, determine the risk level, to provide decision support.

Key words: EPC general contract project; matter element model; extension evaluation

中圖分類號: F721.6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0引言

EPC承包是一家總承包商或承包商聯合體對整個工程的設計(Engineering)、材料采設備采購(Procurement)、工程施工(Construction)實行全面、全過程的“交鑰匙”承包。在這種承包模式下承包商通過業主對項目的功能描述進行設計,并按照合同約定承擔采購和施工,其對承包工程的質量、工期、造價全面負責[1]。EPC項目規模大、系統繁復、涉及專業技術面廣,參見單位多同時設計的利益相關者多且復雜,這都會影響EPC項目的實施,同時加大項目與預期結果的偏離程度[2]。

由于項目的設計、采購、施工全部由承包商完成,業主并不對項目直接負責,則項目實施過程的中的絕大多數風險由承包商承擔,與此同時在這種合同下業主過失風險往往也規定由承包商來承擔,例如業主并不承擔合同文件中存在錯誤、遺漏或者不一致的風險,而承包商要對合同文件的準確性和充分性負責,在EPC模式下一般采用總價合同, 合同價格并不因為不可預見的困難和費用而予以調整,這都增加了EPC承包商的風險[3].

因此,總承包商在投標之前必須對項目風險有一個客觀、全面的的評價,根據項目的不同建立完善的評價指標,運用合理的評價方法,對項目風險進行全面的識別和評價。以往承包商通常采用AHP、模糊分析法、主成分分析法等來評價項目風險[4,5,6],但這些方法除了具有強烈主觀性外, 還割裂了各指標之間的相關性, 而事實上指標之間是相互關聯的,本文引入可拓理論,對項目風險進行定性定量分析,將定性的描述用以定量的方式進行表達,注重各指標之間的聯系,實現風險評價的客觀、準確性目的。

1 EPC總承包風險管理體系

1.1項目風險管理

項目風險管理是指項目管理班子通過對不同項目潛在風險的識別、評估,以此為基礎合理地綜合利用多種管理技術、方法和手段,對建設項目活動范圍內的風險實行有效的控制[7]。傳統的風險應對方式為風險回避、風險自留、風險轉移等事中、事后處理方式,一旦風險處理不好必會影響項目的進程。現階段風險信息向前集成,以事前主動控制和事中過程控制為主,盡量為項目的實施創造有利條件,通過對風險事件的合理利用,擴大風險事件的有利結果,以最少的成本投入來實現項目既定的總目標。與此同時,2002 年 N Lucy 提出了項目集成風險管理理論(Integrated Risk Management,IRM),將風險管理應用到項目的全生命周期,對項目風險實行全面、系統的管理,通過對項目各階段各要素的綜合配置,達到項目控制風險的目的[8]。

項目風險評價是事前主動控制風險的的重要組成部分,其評價體系主要由評價指標和評價方法組成。在項目風險評價指標的建立過程中首先要分析項目風險的形成過程,項目風險主要是由風險因素經過一些列的變化產生的,其具體過程如圖1,以EPC項目風險演變為例。

圖1EPC項目 風險作用鏈條

1.2EPC總承包項目風險評價指標的建立

評價指標是建立EPC總承包風險評價的系統的基礎,其選取的準確性直接左右評價結果的可信程度。由于EPC工程項目十分復雜,涉及來自不同國家的組織和機構,涵蓋了多學科知識如土建、化工、水利、電力、管理科學、經濟學,因此其項目風險要從多方位、多角度進行識別[9]。

本文首先運用PEST分析方法進行風險分析,同時結合EPC承包的項目特點,決定將政治風險和社會風險并入客觀風險,同時將管理風列入其中。EPC項目業主對項目本身只有功能描述,承包商需要同業主進行大量的溝通來降低與業主之間的信息不對稱,因此溝通風險必須進行分析。本文經過對EPC總承包企業和相關專家學者的走訪調研,結合EPC項目的特點深入分析EPC項目的風險組成,設定風險指標對潛在風險進行全面識別,從項目的客觀風險、經濟風險、技術風險、管理風險入手進行分析,建立相應的評價指標體系。

基于此EPC總承包風險等級評價指標體系,如圖1所示:

圖2 EPC總承包風險等級評價指標體系

通過對EPC總承包風險因素的分析,識別出11個風險因素,對給出了影響風險因素的風險內容,為后面的專家打分指明方向。

EPC總承包風險評價的可拓物元模型

可拓理論由中國學者蔡文教授首次提出,可拓學用形式化的模型研究事物拓展的可能性和開拓創新的規律與方法,并用變換解決矛盾問題,它是一門橫跨哲學、數學與工程學的交叉學科[10]。很多學者對將可拓理論引入進行項目評價做了嘗試并取得滿意的成果。周志丹等將可拓物元理論引入企業自主創新的成功度評價[11].顏紅艷等對國際工程總承包項目成功度進行可拓評價[12],李沃源等通過全面分析企業知識管理風險的影響因素并構建了風險評價指標體系[13],郭孝鋒等應用多層次可拓方法對UIG(University—Industry—Government) 合作創新進行了實證研究[14] 宿欽蘭建立了政府性債務預警的可拓物元模型[15]都能得出客觀準確的結果。

本文引入可拓物元模型對EPC總承包項目風險進行評價,其具體過程如下。

2.1建立多指標綜合評價物元

(1)基本物元模型

根據可拓物元理論,把待評價事物I 及其特征值C 和特征的量值V 的三元有序結合R = ( I,C,V) 稱為物元。可拓物元模型是把各個評價指標按照相應規則分成不同的等級,每個等級有其相應的取值范圍,根據實際所測各指標值與各等級范圍的相關聯程度進行判斷待評價物元的等級。

為了描述和評價EPC工程總承包項目風險等級的的特征,需要定義EPC工程總承包項目風險為評價物元。根據圖1 所建立的EPC工程總承包項目風險等級評價指標框架,選取影響EPC工程總承包項目風險因素為評價因子( 即特征因子) ,分別記為Ci( i= 1,2,…,n) ,同時以N表示EPC工程總承包項目風險等級水平,Vi( i = 1,2,…,n) 分別為EPC工程總承包項目風險因素測定取值,其基本物元模型如下:

(2)確定經典域、節域、待評物元

1)確定經典域

設EPC工程總承包項目風險有m個評價等級,用Nj( j = 1,2,…m)表示 ,經典域定義為Ci關于各等級Nj各特征的取值范圍,物元矩陣表示為:

式中: Nj( j = 1,2,…m) 為Ci的第j 個等級,Vji為Nj關于特征的量值范圍,即各等級關于對應特征Ci的經典域< aji,bji >,本文將項目風險分為4個等級,Nj={低風險,較低風險,中等風險,高風險},如為C1指標低風險的取值范圍,及其經典域。

2)確定節域節域

定義為Ci各特征全部等級的值域,物元矩陣表示為:

式中Ip為待評物元,稱Vpi = < apj,bpj > 為Ip關于特征參數Ci的節域,及Ci可取的值的范圍,且有Vji∈Vpi( i = 1,2,…,n; j = 1,2,…m) 。

3) 確定待評物元

建立待評價物元模型,即將EPC總承包風險等級作為待評價項,根據特征參數的性質,確定各指標的數值,建立模型,如下

其中,P0為EPC總承包風險等級, Ci為P0的特征參數,Vi( i = 1,2,…,n) 表示特征參數的Ci具體取值,即該特征單元的實際專家評價值或者實測數據等。

(3)構建關聯函數,計算關聯度

根據可拓學的關聯函數定義,關聯函數表示物元的量值取值為實軸上一點時,符合要的范圍程度[16]。即表示待評物元P0關于特征參數具體值Vi屬于EPC總承包風險等級Nj的程度。令有界區間Vji =[aji,bji]的模定義為| Vji | = | bji - aji | ,則某一點Xi到某一指標等級的經典域Vji =[aji,bji]的距離為:

,公式(1)

同理,某點Xi到某指標的節域Vpi = < apj,bpj >的距離為

,公式(2)

若區間,實域上任一點x關于Vji,Vpi的位值為

,公式(3)

則關聯函數,Vji為經典域,Vpi為節域。

式中: Kj( xi) 表示待評物元P0關于特征參數的具體值Xi屬于EPC工程總承包項目風險平等級Nj的程度。

(4)確立關聯度及評定等級

根據公式(1),(2)(3)計算關聯函數值,采用專家評分法,確定各個評價指標的權重 ,計算關聯度

,公式(4)

則: Kj = maxKj( P0) ,從而確定EPC工程總承包風險等級為第j 級。

3實證分析

本文運用可拓物元模型對某企業EPC總承包項目進行風險等級評價。此項目為某少數民族地區一標志性建筑的改建工程,采用EPC總承包模式。按照上文進行的風險分析和可拓物元模型對該項目風險進行評價。

(1)取圖1所列指標作為評價體系,一次記為Ci( i = 1,2,…,n);通過對相關領域的專家進行調查訪談,將評價指標劃分為1-4級標準,分別對應EPC總承包風險等級:低風險、較低風險、中等風險和高風險,對應可以構建該項目風險等級的經典域< aji,bji >。

(2)通過對該EPC總承包項目進行實地調查和分析,可以得到EPC總承包項目風險等級評價指標 的信息數據,為了評價的方便,對評價值數據進行歸一化處理,及,在對各風險指標進行風險評估時從風險概率、后果的嚴重程度和后果的可控程度入手,其值用P0表示。結果如表1所示。

(3)采用德爾菲法對EPC總承包項目風險等級的評價指標進行打分,確定各指標相對權重,其權重如表1中所示,計算過程略。

表1EPC總承包風險評價指標標準

則EPC總承包風險等級評價的可拓物元模型為

(4)綜合關聯度計算。按上述權重,運用(1)、(2)(3)(4)公式計算可得EPC總承包項目風險的各個指標的關于評價標準Nj(j=1,2,3,4)的綜合關聯度以及項目風險的可拓綜合評價等級,如表2

表2EPC工程總承包項目風險水平綜合關聯度和可拓綜合評價表

從表中可以看出,Kj(P0)max=K4,則EPC工程總承包項目風險等級綜合關聯度為K4=0. 146,說明該EPC工程總承包項目風險處于高風險狀態,其領導決策需慎重考慮。

4結論

篇(2)

從客觀原因上講,建筑施工安全風險因素包括作業環境、地質條件、環境特點、設備材料、人員等5個方面。某研究對建筑安全風險管理研究顯示,安全風險可以歸納為意識不足、制度不全、監督不到位、技術欠缺、培訓滯后等5個方面。各種風險因素并非獨立存在,而是相互交叉作用。管理人員對風險因素的控制管理工作不到位導致風險因素不斷增加,安全事故是安全風險的具體外在表現[1]。從根本上講,建筑施工安全風險主要與人和物存在的不安全因素有關。在實際建筑工程施工過程中,物的危險因素多來源于高空作業、地質環境條件、機械設備技術水平、材料質量。

2風險評價方法

認識風險來源后,還需對風險來源及承受程度進行分析,以便采取針對性應對措施。由于安全風險程度存在差異,因而還需評價風險的級別。風險評價內容包括風險發生的可能性等級和損失等級(嚴重性等級),風險評價時需要根據風險對施工安全的影響以及可能導致的事故后確定風險的級別,根據風險帶來的后果或損失確定風險損失等級,最后綜合可能性等級評價結果和損失等級評價結果最終確定風險的級別。

2.1安全風險基本評價方法

建筑工程風險級別評價方法包括定量、半定量和定性評價,基本評價方法主要包括定性評價和半定量評價兩種。具體操有以下幾種。(1)直接判定評價法。評估人員根據既往經驗,將本工程施工情況與歷史工程建設施工情況進行對比,判定當前工程的安全風險級別。(2)安全檢查列表法。該方法要求建立各級安全檢查表,檢查表應盡可能涉及所有施工環節,再由各級安全風險評估人員根據安全檢查表意義評價各個環節的風險級別。(3)故障樹分析法,該方法以將故障、事故、時間作為起點,依據邏輯關系依次分析可能產生后果的原因、失效狀態[2]。

2.2作業條件危險性評價(LEC)法

該方法用于評價員工在某潛在危險環境下施工作業的危險性,并通過打分方式確定各個風險因素的風險級別,再根據各個風險因素的風險級別確定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的風險級別。建筑施工安全風險采用LEC計算,L代表事故或危險事件發生的可能性,E代表暴露于危險環境的頻率,C代表危險嚴重程度,L、E、C三個指標乘積越大,安全風險級別越高。

3風險等級確定

風險評價以后,可得出反映評價對象發生事故危險性大小的相對風險值。通過風險值反映風險程度,還需要明確風險程度分級和分級標準,將風險值與風險程度分級進行對照比較,才能根據風險值確定具體風險程度,并得出判定施工安全事故存在的具體標準[3]。風險分級和分級標準首要求將評價對象依據一定原則分為若干小評價對象或單元,例如某隧道工程瓦斯爆炸風險評估,需根據挖掘作業面和普通工作面作為原則分為2個評價單元,分別得出2個單元的風險值,再將2個單元的風險值相加得出整體風險值。該方式雖有一定科學性,但是風險值精確度較低。另一種評價方法為確定各個評價單元的風險等級后,以最高風險等級作為整體評價對象的風險等級。該方法的缺陷在在于無法反映單元越多、風險相應增加的情況,但是精確性更高。基于兩種方法的優點和缺點,可將兩種方法相結合,以方法一為主,方法二為輔,解決多評價單元的建筑工程施工安全風險評價等級的確定。具體方法如下:(1)將所有評價單元的風險值相加,得出整體工程項目施工安全的相對風險評價值,再對照風險分級標準,確定評價對象的第一個安全風險等級。(2)使用方法二對各個評價單元的安全風險值進行評價,依據風險等級劃分標準分別確定各個評價單元的風險等級,取最高級別風險等級,作為評價對象的第二風險等級。(3)對比兩個風險等級,將風險等級最高的結果作為評價對象的最終風險等級。

險控制措施

4.1加強安全責任制落實及考核

建立安全責任制度,并嚴格制度的落實,明確責任主體,增強責任主體的責任意識,促使相關人員全面落實安全生產責任制度。首先,建立完善的安全生產責任制,實行崗位負責制,實現安全生產工作與施工工作同步。建項目總包單位要督促分包單位建立安全生產責任制,監督分包單位落實安全工作[4]。其次,建立安全責任考核機制。各層管理人員依據本單位管理職責執行安全責任工作,并定期考核安全責任制度落實情況。將考核結果與工資薪酬掛鉤,激發人員落實安全責任制度的積極性。

4.2加強安全教育培訓

安全教育培訓的目的在于提高安全意識和安全防護技能,在完善用工制度上,應招聘成建制的勞務隊伍,加強勞務人員的培訓力度,加強重點施工環節、技術項目負責人員的培訓教育工作。提高底層行業人員的地位和素質。授權安全專家對工程進行監督檢查,穩定安全管理隊伍,加大檢查力度[5]。

4.3加強安全生產技術

(1)有計劃實施安全技術開發或安全技術改造工作,建設有效的安全預防體系,形成標準化、規范化的安全防護設施。(2)改革生產工藝,提供施工技術,減少設備故障引起安全事件的幾率,從根本上改善建筑工程惡劣的勞動環境。(3)加強安全風險評估技術。管理人員應根據工程實際情況度工程傷亡事故進行分析和預測,增強預見性。

4.4制定風險應急預案

風險應急預案主要針對可能發生的安全事故,明確事中、事前和事后發展進程。當事故發生后,應急預案能夠快速反應,有序、迅速的控制事故[6]。同時,應急預案還應包括搶救措施,以便在事故中快速實施救援和搶救,保障人身安全。具相關研究數據統計,風險應急預案在應急救援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及時的應急救援最大限度的減少了人員傷亡,降低事故等級和損失。如2010年昆明機場“1•03”事故,因工作人員及時采取應急措施,使事故得到及時控制,人員得到及時救治,事故才沒有進一步升級。

4.5購買工程保險

購買工程保險的作用在于轉移和減少公共企業的安全風險,隨著我國建筑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各類新式建筑材料和工藝的出現,購買工程保險轉移風險已成為建筑施工企業有效規避風險的有效途徑。當前我國多數地區開展了多種類型的建筑工程險,如建筑工程一切險、施工人員人身意外傷害保險,在減少和轉移建筑施工企業風險中起到了一定作用。發生安全事故后,保險公司依據合同內容進行賠付,在一定程度上減少了建筑施工企業的損傷,降低了安全事故后對人員傷亡的賠付壓力。

篇(3)

1 引言

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相對滯后的公路交通已經不能滿足社會的需求,嚴重制約著我國經濟的進一步發展。因此我國會進一步發展高速公路事業,以促進國民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風險分析和評價是管理高速公路工程項目的必要條件,工程項目風險評價能力依賴于一個完善的風險評價指標體系以及科學的數學模型。在工程項目風險管理領域中,國外的研究成果主要包括:Kowszun和Oscar Struijve 認為風險管理的主要因素是風險評估和風險減輕[1]。EinsteinH.H教授在地下工程中首次引用了風險管理,促進了風險管理的發展。Chapman將風險管理研究分為風險分析與風險管理兩大領域,前者進一步細分為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后者分為風險回應與風險監控[2]。Perry以建設風險的性質為基礎,對風險進行辨識與分類研究。Beroggi等人對風險定量分析進行了研究,將風險定量分析分為:概率論、多屬性偏好理論和模糊邏輯[3]。Renee Baker認為在處理問題時網絡組織要優于層級組織,可以更加靈活方便的處理各類問題,進而提高了風險的處理效率。Tah運用層次分析,以風險源為基礎,研究風險的辨識與分類。

國內研究現狀:李金海等將社會風險、經濟風險、政治風險、自然風險與技術風險作為公路工程項目主要的風險:。張建設等人在研究風險可控性過程中引入了功效函數,并在風險大小修正過程中應用了可控功效函數[4]。也有學者用隨機性、未確知性、灰性和模糊性表示風險的不確定性[5]。楊曉明等利用模糊評價的建立了EPC項目風險評價模型[6]。林飛騰將改進的層次分析法和模糊數學評判法對項目風險中各風險元素的權重進行了定量測定[7]。周平、姜壽山認為在進行風險識別時,如果項目較為復雜且費時費力,那么采用特征―因子建模技術較為合適。張麗霞、侍克斌、豐景春等基于Mamdani模糊系統,實現了模糊風險評價。

總體來看,在高速公路工程項目風險評價領域中,風險評價指標體系、風險評價模型以及風險評價方法都有待進一步完善。文章闡述了高速公路工程項目風險評價的研究進展;以技術風險、組織風險、財務風險、自然風險、運營風險為基礎,建立了高速公路工程項目風險評價指標體系;構建了鄭盧高速公路工程項目風險模糊分析模型。

2 鄭盧高速公路工程項目風險評價指標體系建立

結合工程項目在運行過程的實際情況、按照科學性、可比性、可行性、系統性、絕對指標和相對指標相結合等原則[8]、咨詢相關專家、總結相關研究成果,建立鄭盧高速公路工程項目風險評價指標體系,如表1所示。

3 風險模糊分析原理介紹

作為模糊數學中最基本的數學方法之一,模糊綜合評價法符合自然界客觀存在的規律,該方法是以隸屬度來描述模糊界限的。因此建立隸屬函數則是模糊綜合評價法的基礎和前提,模糊綜合評價的核心就是建立隸屬函數以及計算隸屬度。模糊綜合評價法能夠充分體現影響因素的模糊性,可以得出更加客觀的結果,做到定性因素與定量因素相結合,使評價結果更可信。對于一些難以量化的評價標準,模糊綜合評價法可以更好的處理,確保其準確性[9]。

設 為刻畫被評價對象的 種因素, 為刻畫每一個因素所處狀態的 種決斷。這里存在著兩類模糊集,以主觀賦權為例,一類是標志因素集 中諸元在人們心目中的重要程度的量,表現為因素集 上的模糊權重向量 ;另一類是 上的模糊關系,表現為 的模糊矩陣 ,這兩類模糊集都是人們價值觀念或偏好結構的反映。再對這兩類集施加某種模糊運算,便得到 上的一個模糊子集 。

模糊綜合評價是指尋找模糊權重向量 以及一個從 到 的模糊變換 ,即對每一因素 單獨做出一個判斷:

據此構造模糊矩陣 其中 表示因素 具有評語 的程度,即 對模糊集的隸屬度。

4 鄭盧高速公路工程項目模糊風險分析模型

綜合考慮風險發生的可能性以及其危害程度,將風險分為一般風險、較大風險、嚴重風險和災難風險四個等級[10]。

利用風險模糊分析方法和相關公式,得出一級指標風險等級,因篇幅有限略去各二級指標風險和等級權重,如表2所示:

通過模糊風險分析模型的等級判斷,得出鄭盧高速公路工程項目各項指標等級為:財務風險為較大風險等級、技術風險為較大風險等級、組織風險為一般風險等級、自然風險為一般風險等級、運營風險為較大風險等級,技術風險中比重較大的施工工藝風險處于較大風險的等級中,另一個工程設計風險也處于較大風險的等級中,而技術風險在整體風險中所占的比重也很大;組織風險中的所有風險指標都處于一般風險的范疇;財務風險中費用風險為較大風險;自然風險中所有風險指標屬于一般風險等級;運營風險中質量管理處于一個災難風險的等級,安全控制風險是較大風險等級。鄭盧高速公路工程項目風險整體風險等級為較大風險等級

根據以上結果提出以下建議:對技術風險的防范與管理十分重要,設計必須針對鄭盧高速公路的實際情況來,施工工藝也要與設計相匹配。在二級指標層風險等級中質量管理處于災難風險等級,即質量管理在項目中處于十分重要的地位,工程的質量是工程交工時的必要檢驗的一個環節,也關系到今后高速公路正式通車后的危險程度,按合同要求質量要達到優秀,可見項目風險管理者要著重從各方面保證項目的質量問題,同時安全控制風險、環保風險、費用風險、施工工藝風險、工程設計風險處于較大風險,也需要對其進行風險防范管理,再者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工期,因此在項目運行時要注意工期的管理。

5 結語

本文結合鄭盧高速公路的實例,針對該項目的工程實施階段,以技術風險、組織風險、財務風險、自然風險、運營風險為基礎,建立了高速公路工程項目風險評價指標體系;構建了鄭盧高速公路工程項目風險模糊分析模型,在此基礎上,對鄭盧高速公路工程項目各項指標進行了風險等級確認,并給出相關建議。存在的不足:在確定項目風險等級過程中,沒有考慮風險的量化問題。在風險管理領域中,如何風險量化問題沒有完善、統一的方法,因此,在今后的研究過程中,量化風險方法的完善是一個重要方向。

參考文獻:

[1]Jorj Kowszun, Oscar Struijve. Cogency Research and Consulting Ltd. May 2005.

[2]Robert J.Chapman.The Controlling Influences on Effective Risk Identification and Assessment for Construction Design Management[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roject management,2001,19:147~160.

[3]Berroggi and Aebi,Model Formulation Support in Risk Management[J],Safety Science,1996,24(2):121~142.

[4]張建設,鐘登華.工程項目風險的多維功效函數評價方法研究[J].洛陽大學報,2002(2).

[5]李如忠等.基于盲數理論的河流水質未確知風險分析初探[J].水電能源科學.2003(3):18~21.

[6]楊曉明,周栩.EPC總承包項目風險風險模糊綜合評價[J].華北水利水電學院學報,2008,29(5):106-109.

[7]林飛騰,侯度舟.國際工程承包中的項目風險模糊層次分析[J].西安建筑科技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3,35(1):63-66.

[8]顧孟迪,雷朋.風險管理[M].清華大學出版社,2006.

[9]葉義成等.系統綜合評價技術及其應用[M].北京:冶金工業出版社,2006.

篇(4)

一、前言

用于風險識別和估計的方法很多,其中風險評級技術和蒙特卡羅模擬法(M-C模擬法)就是風險分析的兩個很有效的方法。

本文將在下文中結合京津高速公路項目的財務可持續性風險評價,具體說明風險評級技術和蒙特卡羅模擬法在實際交通項目風險評價中的應用方法。

二、評價指標體系的選擇與確定

由于京津高速公路項目屬于綜合大型交通運輸設施建設項目,其財務可持續性問題所涉及的不確定因素具有多種屬性和狀態,需要從多種準則出發來綜合評價項目所面臨的可能風險,所以在應用風險評級技術對項目風險進行評級前,需要對其建立相應的指標體系。風險評級和蒙特卡羅模擬的結果的客觀性和準確性,也將取決于該指標體系的設計是否科學、合理。

對于本項目的財務可持續性風險而言,考察項目本身的財務可持續性風險所處的等級就是風險評級的目標。對本項目來說,影響該風險評級目標的不確定因素很多,有建設投資、營業收入、建設期、貸款利率、匯率、經營成本等。本例中結合項目財務評價結果選擇其中影響較大和有代表性的三項因素運營收入、運營成本和固定資產投資作為風險評級的主要指標。

三、項目財務可持續性風險等級的評定

在建立了項目財務可持續性的風險評級指標體系之后,需要根據項目可能面臨的風險范圍劃分不同的風險等級,確定其各自的標值范圍,并令其對應于各級風險評級序號1、2、3…N,其中序號越小則風險級別越高,1級為風險最高的級別。

本例中將風險分為9個等級,各風險等級對應的標值范圍如下表所示:

表1 項目各風險指標的風險等級標值范圍

項目名稱 風險等級對應的標值范圍(單位:億元)

1 2 3 4 5 6 7 8 9

收費收入 248.2 254.4 260.6 266.8 273.0 279.2 285.4 291.6 297.8

254.4 260.6 266.8 273.0 279.2 285.4 291.6 297.8 304.0

運營成本 13.8 13.6 13.3 13.1 12.9 12.6 12.4 12.2 11.9

14.0 13.8 13.6 13.3 13.1 12.9 12.6 12.4 12.2

固定資產投資 116.8 114.8 112.9 110.9 108.9 106.9 104.9 103.0 101.0

118.8 116.8 114.8 112.9 110.9 108.9 106.9 104.9 103.0

之后采用專家調查法確定上述三項風險評級指標(運營收入、運營成本和固定資產投資)在對應的各級風險等級中可能發生的概率。然后綜合三項指標的風險等級概率,加權計算得到財務可持續性所在的風險等級及其概率,形成下表:

表2 風險指標和財務可持續性綜合風險評級結果表

項目名稱 風險等級及概率 最可能風險

1 2 3 4 5 6 7 8 9 等級 概率

財務可持續性 0.01 0.03 0.07 0.15 0.21 0.25 0.17 0.09 0.03 6 0.25

收費收入 0.01 0.01 0.04 0.11 0.22 0.27 0.22 0.11 0.01 6 0.27

運營成本 0.01 0.03 0.06 0.12 0.17 0.26 0.17 0.12 0.06 6 0.26

固定資產投資 0.02 0.04 0.11 0.21 0.24 0.21 0.11 0.04 0.02 5 0.24

由上表可知財務可持續性綜合風險等級為6級,對應的可能概率為25%。

四、項目財務可持續性風險的蒙特卡羅模擬

在上文通過專家調查法得到三項不確定因素收費收入、運營成本和固定資產投資的各風險等級的概率之后,就可以以此概率為基礎,對這三項因素的不確定變化將導致的項目財務可持續性風險大小應用蒙特卡羅法進行進一步的模擬計算。

本文結合以往項目財務評價和風險分析的經驗,選取財務內部收益率、財務凈現值和投資回收期作為考察項目財務可持續性風險的主要財務指標,經過蒙特卡羅模擬后得到了如下的財務凈現值、財務內部收益率、回收期的概率直方圖和累計概率圖:

圖1-a 凈現值概率直方圖 圖1-b 凈現值累計概率圖

圖2-a 內部收益率概率直方圖圖2-b 內部收益率累計概率圖

圖3-a 回收期概率直方圖圖3-b 回收期累計概率圖

由各項財務指標的概率直方圖可以看出,各財務指標的最大發生概率所處的位置和概率值與風險評級的結果中財務可持續性最大發生概率所處的等級和概率值具有較強的一致性。從各指標的累計概率圖中不但可以查到對應于某指標值可能發生的概率,亦可以在一定概率的保障程度下,求得其對應的財務指標值。

從圖中結果可以看到,財務凈現值均為正值,財務內部收益率均大于3.74%的基準收益率,回收期在計算期以內。

通過以上風險評級和蒙特卡羅模擬的結果可以得出判斷,項目財務可持續性處于一般或較低的風險狀況。

五、結論與建議

本文針對交通項目財務可持續性風險問題,通過采用風險評級技術和蒙特卡羅模擬方法對其進行了分析和計算,比通常項目評價中采用的敏感性分析更加深入和準確地考慮了項目不確定性因素對項目的影響,從而利于更準確地分析和評價項目的財務可持續性,并指導對于風險規避措施的制定工作,在實際項目財務評價工作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和實際意義。

本文所采用的風險評級技術和蒙特卡羅模擬方法相結合的方法用于交通項目財務可持續性的風險分析,具有相互取長補短的特點。。

參考文獻:

1. 顧培亮.系統分析與協調[M].第1版.天津:天津大學出版社,1998年.

2. 馬鋒.工程項目風險管理理論與實踐[D].西南交通大學,2003年

篇(5)

引言

隨著人類社會的進步,環境污染日益嚴重,化石能源也逐漸枯竭,為了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需要綠色能源來替代傳統的化石能源。新能源發電,推進我國節能減排目標的實現,已刻不容緩。而我國新能源發電企業面臨一系列的困難,因此對其風險的研究分析意義重大。

目前,我國對新能源發電企業的風險研究相對較少,已有的研究主要側重于新能源發電技術[1-3],以及新能源發電對電網的影響[4-5]等方面。本文從我國新能源發電企業的角度出發,基于多層次模糊綜合評價法[6],結合實際例子,采用定性分析與定量分析相結合的方法,對我國新能源發電企業市場營銷各風險的發生概率和影響程度進行了評估。

1.風險和風險管理概述

(1)風險的內涵

對風險的定義有狹義和廣義之分,其中,狹義風險是只表現出損失而未能從中獲利的風險;廣義風險是指風險的損失并不確定,其產生的結果可能帶來損失、獲利或是無損失也無獲利的風險。

(2)風險管理的內涵

風險管理是指對組織運營中要面臨的內部、外部的可能危害組織利益的不確定性因素,進行識別、評估和控制,以預防損失的發生或減少損失的影響程度,以便使組織利潤最大化的科學管理方法[7]。

(3)風險管理的流程

風險管理的開展大致可分四個階段:依次為風險識別、風險分析、風險評價以及風險控制[8]。

2.模型構建

本文結合層次分析法和模糊綜合評價法,考慮各風險指標的經濟和技術意義,利用專家的知識和相關經驗構建相關模型。方法如下:

(1)確定評價因素集

構建層次結構模型,確定目標層以及評價因素層。

(2)專家打分

利用1-9比例標度法,由專家分別對各層評價指標的相對重要性進行定性描述,進而對其量化表示,數字的取值所代表意義見表1。

(3)求解判斷矩陣

判斷矩陣最大特征值所對應的特征向量即為同一層次相應因素對于上一層指標相對重要性的權值。最大特征向量的求法很多,本文采用的是乘積方根法。具體計算過程如下:

設階判斷矩陣為:

按行將的各元素連乘并開次方,有:

歸一化,得:

即為求得指標的權重系數。從而得到特征向量,其中,且。

(4)對判斷矩陣進行一致性檢驗

1)計算判斷矩陣的最大特征根。

2)計算是兩兩比較判斷偏離一致性程度的指標。

其中表示判斷矩陣階數,越小,判斷矩陣的一致程度越高。

3)計算。

是隨機一致性指標,其取值根據判斷矩陣階數的不同而不同。取值如表2所示。

當階數小于等于2時,判斷矩陣總是一致的;當階數大于2,且時,則認為判斷矩陣具有滿意的一致性,否則需要調整判斷矩陣。

(5)確定評價集

評價集用表示:,其中表示對同一評價指標的第個評價結果。本文設定評價集為:,表示={非常大,較大,一般,較小,微小}。

(6)建立模糊綜合評價矩陣

矩陣中的第行反映的是被評價對象的第個因素對于評價集各等級的隸屬程度,第列反映的是被評價對象各因素分別取評價集

中第個等級的程度。其中,表示第個因素被評為第個等級的總次數。

(7)求得模糊綜合評價結果

其中,“”表示廣義的模糊合成運算;即為對此事物的模糊綜合評價。按最大隸屬原則,找出綜合評價的最大值,并找出它對應的等級,得到最后評價結果。

3.實例分析

以我國華北地區某新能源發電企業為例,研究其面臨的市場營銷風險,建立相關風險評價指標體系,并根據以上方法進行研究分析。

3.1 新能源發電企業市場營銷風險分析

“市場營銷風險”可以分解為“市場風險”和“營銷風險”。“市場風險”指的是外部市場環境變化帶來的風險,可以理解為一種“外部風險”;“營銷風險”指企業內部營銷工作開展不合理所帶來的風險,可以理解為一種“內部風險”。

3.1.1 外部風險

新能源發電企業的外部風險主要有政策法規風險、自然環境風險和行業環境風險三大類。其中,政策法規風險包括電價管制與調整政策風險以及電力調度與市場交易政策風險;自然環境風險包括風力、光照等氣候條件風險與自然地質災害風險;行業環境風險包括同業競爭風險和電網發展滯后風險。

3.1.2 內部風險

我國新能源發電企業的內部風險主要有投資建設風險、組織管控風險和人力資源風險三大類。其中,投資建設風險包括前期論證不充分與施工質量不達標;組織管控風險包括組織結構不合理與管控制度不完善;人力資源風險包括營銷人才儲備不足與營銷人員約束激勵不對風險。

3.1.3 風險指標體系

根據以上調查分析,該新能源發電企業共有12個不同的風險因素,外部風險和內部風險各占6個。據此,構建該新能源發電企業市場營銷風險評價指標體系,如圖1所示。

3.2 各級風險指標權重確定

根據專家評判意見可計算得到各級風險指標權重如表3所示。

3.3 各級風險發生概率與影響程度確定

通過相關計算可得各級風險影響程度的評價集,分別如下:

二級指標的評價集為:

政策法規風險=(0.100,0.475,0.149,0.123,0),評價等級為較大;

自然環境風險=(0.080,0.560,0.100,0.120,0.140),評價等級為較大;

行業環境風險=(0.100,0.625,0.100,0.175,0),評價等級為非常大;

投資建設風險=(0,0.1,0.1,0.7,0.1),評價等級為一般;

組織管控風險=(0.1,0.1,0.7,0.1,0),評價等級為一般;

人力資源風險=(0,0.1,0.1,0.7,0.1),評價等級為一般。

一級指標的評價集為:

外部風險=(0.098,0.523,0.131,0.137,0.015),評價等級為較大;

內部風險=(0.061,0.100,0.469,0.331,0.039),評價等級為一般。

一級風險:新能源發電企業的市場營銷風險=(0.091,0.438,0.199,0.176,0.019),評價等級為較大。

同樣地,可以得到各級風險發生概率的評價集和相應的評價等級。

結合各級風險的發生概率和影響程度評價,可知其市場營銷風險一級指標風險的發生概率和影響程度為(一般,較大)。表明近期該企業的市場營銷面臨較為復雜的內外部環境,企業應當加強對各項風險的管控,避免帶來經營損失。

二級指標中,新能源發電企業的內部風險較外部風險小,因此企業應該更加重視對外部風險的控制,加強對外部風險因素的跟蹤和監控。

三級指標中,自然環境風險、行業環境風險對企業的風險概率與影響程度較大,需要企業重點關注。

二、三級風險指標以及各風險因素評價結果如表4所示。

表4 各級風險的發生概率與影響程度評估結果

風險因素 評價結果

(概率,影響) 風險因素 評價結果

(概率,影響)

電價管制與調整政策 (一般,較大) 前期論證不充分 (較小,一般)

電力調度與市場交易政策 (一般,較大) 施工質量不達標 (較小,一般)

風力、光照等氣候影響 (非常大,較大) 組織結構不合理 (一般,一般)

自然地質災害 (微小,非常大) 管控制度不完善 (一般,一般)

同業競爭 (一般,較大) 營銷人才儲備不足 (較小,一般)

電網發展滯后 (較大,非常大) 營銷人員約束激勵不等 (較小,一般)

三級風險指標 評價結果

(概率,影響) 三級風險指標 評價結果

(概率,影響)

政策法規風險 (一般,較大) 投資建設風險 (較小,一般)

自然環境風險 (較大,較大) 組織管控風險 (一般,一般)

行業環境風險 (較大,非常大) 人力資源風險 (較小,一般)

二級風險指標 評價結果

(概率,影響) 二級風險指標 評價結果

(概率,影響)

外部風險 (一般,較大) 內部風險 (一般,一般)

4.結論

新能源發電企業作為新興的綠色能源企業,在發展過程中面臨著諸多復雜的內外部環境,存在很多不確定因素。本文基于多層次模糊綜合評價法,對我國華北地區某新能源發電企業面臨的市場營銷風險進行了評估分析,分析結果表明我國新能源發電企業存在較大的外部風險,內部風險相對較為緩和。針對此情況,由于新能源對環境的污染小,符合我國節能減排戰略方針,因此,國家相關部門應制定激勵扶持政策促進新能源的發展,而企業應依托技術創新以及現代化的管理方式來不斷提升自身攻堅克難能力。

參考文獻:

[1]于三義.淺談新能源發電技術[J].中國電力教育,2011(15):92-93.Yu Sanyi. Talk about the new energy generation technologies[J].China Electric Power Education,2011(15):92-93.

[2]楊為,高研,徐寧舟,等.新能源發電技術的分析[J].電工電氣,2009(4):1-6.Yang Wei,Gao Yan,Xu Ningzhou,et al.Analysis of the New Energy Power Generation Technology[J].Electrical and Electronics,2009(4):1-6.

[3]夏應樸.新能源發電技術在火力發電廠的應用[J].華北電力技術,2010(7):51-54.34.Xia Yingpiao.The application of new energy gener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rmal power plant[J].NORTH CHINA ELECTRIC POWER,2010(7):51-54,34.

[4]呂志盛,閆立偉,羅艾青,等.新能源發電并網對電網電能質量的影響研究[J].華東電力,2012,40(2):0251-0255.LV Zhisheng, Yan Liwei, Luo Ai-qing, et al.Impact of New Energy Power Grid-Integration on Grid Power Quality[J].East China Electric Power,2012,40(2):0251-0255.

[5]袁一鳴,徐小芳,段建民,等.上海新能源發電對電網運行方式的影響研究[J].電力科學與工程,2011,27(11):1-7.Yuan Yiming,Xu Xiaofang,Duan Jianmin,et al.Research of Influence of New Energy Sources to Operation Mode in Shanghai Power System[J].Electric Power Science and Engineering,2011,27(11):1-7.

[6]周黎莎,于新華.基于網絡層次分析法的電力客戶滿意度模糊綜合評價[J].電網技術,2009,33(17):192-196.Zhou Lisha,Yu Xinhua.Fuzzy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of power customer satisfaction based on analytic network process[J].Power System Technology,2009,33(17):192-196.

篇(6)

DOI:10.16640/ki.37-1222/t.2017.01.079

鐵路貨車列檢人員是鐵路行車特有工種,有著“列車醫生”的俗稱,他們作業質量風險的控制程度決定著列車安全和正點。但鐵路行業推行安全風險管理時間不長,現場技術人員還不能很好地運用風險管理理論。因此,急需掌握適當的方法對貨車列檢作業質量風險進行評估分析,用于提升貨車列檢作業質量,保障列車運行安全。

1 風險矩陣法

風險矩陣法的內容:

風險評價的方法分為定量風險評價和定性風險評價。風險矩陣屬于定性風險評價法方之―。

后果標度可以為任何數量的點,最常見的是有3、4或5個點的等級。可能性標度也可為任何數量的點。需要選擇的可能性的定義應盡量避免含混不清。

2 鐵路貨車列檢作業風險分析評價模型的建立

鐵路基層單位在對列檢作業質量進行分析評價時,通過統計分析列檢風險事故造成的危害和頻次就能夠建立風險矩陣模型,如所表1所示。

2.1 確定風險后果等級

鐵路行車事故按性質和危害性劃分為特別重大事故,重大事故、較大事故和一般事故,而一般事故又一般A類事故、一般B類事故、一般C類事故、一般D類事故。列檢作業質量風險根據已經或可能造成的事故等級來劃分是十分清楚且明確的,如表2所示。

2.2 確定風險發生可能性等級

本文利用一定時間內風險事件發生次數與評估范圍內的單元個數的百分數值(簡稱:年均事故占比數PZB)確認風險發生可能性等級。年均事故占比數(PZB)式(1)確定,如表3所示。

PZB=PR/(PN*PT)*100% (1)

式中,PR為風險事件已造成后果的次數,PN為單元個數,PT為年度數量。

2.3 確定風險級別

邀請列檢作業方面專家,根據列檢作業質量風險所處的后果等級和可能性等級,通過專家經驗判斷,將風險劃分為高、中、低三個級別,如表4所示。

3 風險矩陣法的應用

3.1 識別風險事件

我們A地區擁有的206個列檢單位為例,對其作業質量風險進行評估。最終確認列檢作業質量風險。

3.2 確認風險事件的影響等級和概率

統計2015年6月至2016年6年兩年間A地區鐵路貨車發生事故情況,車輛抱閘8件D類,27件非責任;違反作業紀律1件C類4件D類,3件非責任;車輛漏風3件D類,14件非責任;故障處理不當3件D類,0件非責任;配件落實或丟失3件C類,6件非責任;列車起非常2件D類,2件非責任;車體故障1件D類,1件非責任;列車分離1件B類,12件非責任;錯編車件D類非主要責任;車輛切軸風險29件非責任;大部件斷裂風險和列車放r風險造成事故為0件。

利用式(1)計算風險事件年均事故占比數PZB。其中,PR為每個風險事故相關責任總件數,PN=206運用車間(即列檢單位),PT=2年 。

3.3 確認風各風險事件等級

由后果等級和可能性等級對照表4確定出風險事件的風險等級,完成列檢作業質量見險評做矩陣,如表5所示。

4 結論

(1)利用風險矩陣法評價列檢作業質量風險,主要是從風險后果和風險可能性2個維度來評價風險,為制訂科學合理的風險決策提供依據,使風險控制更有針對性、實效性和準確性。

(2)需要指出的是,應用風險矩陣方法需要專家、現場管理人員、檢車人員等經驗支持.因此需要采取盡控制和避免主觀因素的局限性。

篇(7)

1 引言

一直以來,電力作為一種特殊的商品,其電力供應與價值交換的主要形式是“先用電,后付費”,不同于一般商品交易“先付后用”的方式,交易方式對按時、足額回收電費造成較大影響,直接影響供電企業的正常經營活動,同時也構成了供電企業的“信用風險”。“信用風險”基本概括為受信人履約能力的變化而使授信人的預期收益與實際收益發生偏離的可能性。供電企業的“信用風險”可分為內部風險和外部風險。內部風險是企業內部員工由于工作失誤或者操作違紀等原因造成的電費計量失誤或電費損失;外部風險是指由于用電客戶惡意拖欠電費,而沒有相應制約機制造成的電費壞賬損失。

電力客戶的信用以及風險問題一直備受產業界、學術界和政府的重視,近年來國內對電力“信用風險”的研究較為豐富。供電企業的全面風險管理很有必要性,研究已經提出了基于目標偏移法的地市供電企業電費回收風險管理體系[1];同時電能賒銷方式也是引起的電費回收風險的一個問題,建立規范電費回收指標體系利于電力企業信用風險的分析[2];有學者運用Logistic回歸理論與方法建立可識別電力客戶欠費風險識別模型,運用該模型根據所掌握的客戶最新資料可提前預測出其欠費的違約概率[3];陳昊(2013)針對當前供電企業管理制度不完善、用電企業經營不景氣及客戶繳費觀念落后、意識薄弱等方面剖析企業需改進電費繳納方式并建立健全電費回收制度[4]。韓啟發等(2013)認為在現今化會制度和電力體制改革的情形下,協調好電網和用戶收繳費用交易關系,降低電網電費回收難度十分重要,并結合當時地方電費回收情況,探討了交費方式、回收節點、服務態度等幾個方面對?費回收風險的形成的影響[5]。

如何加強客戶信用建設,盡早預警并及時控制電費風險發生,盡快達到國際市場的規范要求,已成為國內供電企業亟需解決的問題。如何建立全面有效的電費回收體系,實現電費回收風險規避和風險防范,已經成為供電企業當前營銷工作的重點。本文以通過實際應用為例,基于CRITIC權重模型構建客戶信用和電費回收風險控制指標體系,提出電費回收用戶風險評價與管理方法,為供電企業提供借鑒。

2 電力客戶信用及風險評價指標體系構建

2.1 信用及風險評價指標

電力客戶信用是指電力客戶在電力付費、合作方式及其他有關電力事宜中履行約定所取得的信任。電力客戶信用是一個內涵豐富、外延模糊的概念,其內容涉及電力客戶的歷史、現狀、前景等諸多方面,是在綜合考慮電力用戶交費的歷史信用記錄、合作情況及交納相關費用意愿的基礎上對電力用戶進行客觀、公正的信用評價。該評價既是對電力客戶歷史的總結,也是對電力用戶未來信用狀況的預測和信用風險的評價[6]。企業信用管理部門針對目前的信用管理實踐,廣泛采用5C系統來全面考察客戶的信用情況。5C是指考察客戶的信用和償付能力的5個主要要素,分別是:品德(Character),即客戶愿意履行其付款承諾的可能性;能力(Capacity),即客戶的支付能力和償還貸款的能力;資本(Capita1),即客戶企業的財務狀況;抵押(Collatera1),客戶用其資產對其所作的承諾的付款進行擔保;情況(Condition),即能夠對客戶的償付能力產生影響的社會經濟發展的一定趨勢,以及某些地區或某些領域的特殊發展和變動[7]。本文電力客戶信用評價指標在遵循5C理論的基礎上,全面考慮到電力行業的實際情況,靈活確定客戶信用風險評估指標體系,主要指標如表1。

CRITIC權重模型是一種客觀權重賦權法,它的基本思路是確定指標的客觀權數以兩個基本概念為基礎。一是對比強度,它表示同一指標各個評價方案取值差距的大小,以標準差的形式來表現,即標準化差的大小表明了在同一指標內各方案的取值差距的大小,標準差越大各方案的取值差距越大。二是評價指標之間的沖突性,指標之間的沖突性是以指標之間的相關性為基礎,如兩個指標之間具有較強的正相關,說明兩個指標沖突性較低。最后再由各指標值除以所有指標值之和來計算指標權重[8]。

2.1.1 信用評價指標評分及指標值計算方法

(1)電費違約系數計算方法:,其中R為應收用戶違約金,L為最近一次產生應收違約金的月份與當前月份的時間間隔(0≤L

(2)按期繳費率計算方法:,其中N為應收用戶的電費,M為用戶按期繳費金額(指在違約金起算日前繳費)。

(3)回款及時率計算方法:電費回款期 =實際繳費日期 - 電費發行日期;固定回款期 =違約金起算日期 - 電費發行日期 + 容忍度(默認2天);[計算方法] (固定回款期 - 電費回款期)/ 固定回款期。

(4)欠費頻度計算方法:未按期繳費次數/應繳電費次數×(12-L+1)/12。

(5)電費拖欠系數計算方法:, P為繳費日期,D為電費發行日期。

2.1.2 欠費風險系數指標評分及測算方法

(1)回款波動系數計算方法:,其中。

(2)風險積累系數計算方法:F為欠費次數,Q為最近未欠費天數,S為最近12個月首尾兩次欠費時間間隔(天),L0為風險消失天數(取365天),A為風險累計系數。若S=0,則A=0;若Q=S,則A=F*(L0-L)/(L0-S)。

(3)購電量趨勢計算方法:計算用電回歸曲線的斜率。采用Oracle10g REGR_SLOPE計算曲線斜率,并對結果求出以10為底的對數值。

(4)行業風險系數。

計算方法:,其中分別為所在行業的底信用客戶和好信用客戶數量,分別為全行業的底信用客戶和好信用客戶數量。

(5)區域風險系數。

計算方法:,其中分別為所在地區供電局的的低信用客戶和高信用客戶數量,分別為全省的低信用客戶和高信用客戶數量。

(6)用電波動系數。

計算方法:,其中,X為每月用電量,。

(7)電費拖欠系數計算方法:log10(欠費次數×累計遲交天數)×(12-L+1)/12。

上述各類指標的計算需要運用供電企業的相關數據信息,該類信息的主要來源于電力公司內部掌握的用電客戶信用信息,可以從三個途徑獲取,一是企業內部的管理信息系統,包括電力營銷管理信息系統、客戶服務管理系統以及負荷控制系統中的用電客戶的基本信息、用電信息以及安全用電信息;二是公司內部的客戶信用行為信息,如財務信息管理系統、營銷管理信息系統中的用電客戶的歷史繳費信息、安全檢查信息以及違約用電信息等。三是公司內部的客戶信用調查信息,主要存在于供電公司的抄表員、用電檢查人員等由于長期的經常的與用電客戶接觸所掌握了大量的第一手用電客戶的信用信息。比如,客戶的表面印象、客戶的管理能力、客戶的產品需求、客戶的生產規模、市場競爭環境等等。隨著我國供電企業信息化的逐步完善,該類客戶信用信息的采集均屬于可控狀態。

2.2 評分指標標準化處理

為確定單個評分指標的相對重要程度,使評價體系具有通用性和可比性,同時盡可能保持評分指標的變化信息及時更新,需要對評分指標數據的運算結果進行標準化處理。評分指標標準化處理的結果是0-1之間的小數,稱為評價指數。

正向:代表該指標越大越優,標準化處理公式為:

其中:對于某一項指標x,ri代表第i個用戶標準化處理的評分指標值,xi代表由【1.2評分指標數據抽取及運算】計算出的第i個用戶的評分指標值,為全省用戶的評分指標最大值,為所有用戶的評分指標最小值。

反向:代表該指標越小越憂,標準化處理公式為:

其中:?τ諛騁幌鈧副?x,rli代表第i個樣本標準化處理的評分指標值。

標準化的實施過程,僅為企業用戶評分指標提供了基值比較作用。

2.3 確定評分指標的權重

在CRITIC權重模型中,每個系數值占總系數值得比重即為該系數的權重,權重的確定是一個簡單的過程,每個指標權重=指標值/所有指標值之和。

3 信用風險評價案例

以下對2015年6月份某市客戶信用及風險情況進行評測。

3.1 電力客戶信用分類與評價

按照電力用戶管理的等級劃分原則,結合當前用戶風險分布情況制定比例,對客戶繳費信用等級和欠費風險等級進行劃分。客戶繳費信用等級分一般為六級,分別是:AAA級、AA級、A級、B級、C級、D級;欠費風險等級分為三級,分別是:高風險、中風險、低風險。

結合用戶信用等級分類,可以針對不同信用等級用戶的信用風險管理開展工作,針對風險等級不同的客戶,也可以制定預警方案,為電費順利回收提供較好的管理基礎。

當期該地區參與信用評價的非居民用電客戶共178659戶,信用分級評價情況如表2。

從具體數據中分析發現,A類客戶中,AAA級35017戶,占全市用戶19.6%;AA級用戶34302戶,占全市用戶19.2%;A級用戶49846戶,占全市用戶27.9%。此三類客戶作為高信用客戶,繳費積極性高,應收電費平均回款天數達到6.5天,高于全市用戶應收電費平均回款天數35.8%;

B級用戶40735戶,占全市用戶22.8%,此類客戶作為信用一般客戶,繳費積極性高,應收電費平均回款天數達到12.4天,較全市用戶應收電費平均回款天數低23.8%,近6個月發生過逾期繳費的比例為6.9%;

C級用戶15007戶,占全市用戶8.4%,此類客戶作為信用較差客戶,繳費積極性高,應收電費平均回款天數達到13.7天,較全市用戶應收電費平均回款天數低36.3%;近6個月發生過逾期繳費的比例為21.4%;

D級用戶3752戶,占全市用戶2.1%,此類客戶作為信用很差客戶,繳費積極性高,??收電費平均回款天數達到13.5天,較全市用戶應收電費平均回款天數低36.1%;近6個月發生過逾期繳費的比例為93%。

3.2 電力客戶信用風險評級與管理

供電企業營銷系統能夠對信用等級長期處于低位及信用等級較上月發生突降的用戶開展風險監測。業務人員對監測出的異常用戶開展風險排查,分析用戶信用異常的原因,對確實存在欠費風險的用戶進行風險防控。在業務應用系統中對該類客戶限制受理信用銷售類的業務,加大催繳力度,采用提前催費、短信催費等多種手段保證電費回收工作。

以某房地產經營有限公司用戶為例,該用戶2015年7月份的信用等級較6月份突然降低了3級,由年初的AAA級下降至B級。通過驗證分析該客戶的繳費結果及業務辦理情況,發現用戶2014年全年,未發生一起電費拖欠現象;2015年2月至5月,連續發生兩起電費逾期繳費記錄,電費逾期繳費天數達到累計15天,導致用戶信用等級突降。為此,供電企業通過加大對該用戶的關注力度,在加強現場催收力度同時,實施了預付電費策略,避免了一起可能引發的電費回收風險。

從上述分析可以看出,供電企業通過對全市的用電量大客戶、對年累計電量排名前20%的用戶,開展信用評價結果分析,有助于及時把握電費風險節點;業務人員對信用異常的用電量大客戶定期進行風險排查,對確實存在欠費風險的用戶,如信用突降、長期處于信用底位等用電客戶,及時開展電費催繳工作和風險防范措施,能在很大程度上避免電費損失的發生。

3.3 欠費風險評價管理

在調研的客戶中,參與欠費風險評價的非居民用戶共178659戶,按照客戶欠費風險大小,將客戶分為兩類,一類為低風險用戶,一類為高風險用戶。通過計算,該市2015年7月低風險用戶為172299戶,占全市用戶96.44%,此類客戶按期繳費的情況良好,出現電費拖欠情況的可能較小;高風險用戶6360戶,占全市用戶3.56%,此類客戶一般分為兩種情況:按期繳費的情況較差,多次出現超過繳費期限或接近繳費期限才完成繳費;客戶所在行業總體欠費風險較大,造成其被統計在高風險用戶范圍內,此類客戶均應給予重點關注。

針對不同類型客戶,供電企業對風險等級長期處于高危及風險等級較上月發生突降的用戶應堅持開展風險監測。業務人員對監測出的異常用戶應立即開展風險排查,分析用戶風險異常的原因,對確實存在欠費風險的用戶進行風險防控。如該市某金具有限公司,2015年7月份的信用等級較上月突然降低了2級。通過分析用戶的繳費結果及業務辦理情況,發現用戶最近7個月繳費日期距離電費發行日間隔逐步增加,并在6月份出現一次拖欠情況。供電企業立即組織實施擔保(履約保函)風險控制手段,進行了電費回收風險控制,同時開展分次結算,有效的控制了電費回收風險,避免產生經濟損失。

4 電力客戶信用及風險管理效益分析

4.1 管理效益提升

通過建立電費回收信用風險評價指標體系,可以有效的對信用風險實施預警管理,通過加強企業內外部的信息資源管理,多渠道收集客戶信息,進行信用風險評價與控制,提高了電費回收風險事前預防控制,及時化解風險,減少了電費回收過程中人力物力的投入,消除了因欠費停電造成的電量損失,縮短了電費回收時間,為電費顆粒歸倉提供了有利的保障。

4.2 經濟效益增長

通過對客戶欠費信用風險進行評價與分級,能及時發現問題及時處理,有效的掌握電費的回收進度及資金流向,使電費回收工作時時處于可控、在控狀態,確保了電費安全、集中、及時到位。對案例單位整體數據分析,客戶信用風險評價指標數據均來源于客戶信息系統,其數據真實性較強,預測性較高,在此基礎上實行信用風險評價管理,可以降低甚至消除欠費現象,降低財務風險,保障供電企業的經濟效益。

4.3 社會效益明顯

篇(8)

風險管理方法已廣泛應用于新加坡建筑現場安全管理,成為項目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新加坡所采取的各種措施來看,采用風險管理對現場安全事故的發生起到了有效預防作用。因此對我國而言,有必要也將風險管理運用到施工現場。

1、安全管理的原則

1.1從管理事故轉變到要在事故發生前識別出危險并將其消滅在萌芽狀態,即從源頭上控制事故的發生。

1.2主動規劃,積極采取預防措施來營造安全的工作環境,改變以遵守法律為準繩的被動管理。

1.3對于糟糕的現場安全管理采取高額罰款來阻止事故的發生,讓管理者意識到糟糕的現場安全管理所付出的代價比事故發生后所付出的代價還要高。

1.4將安全管理的概念融入到建筑產業鏈的各個環節中去,強調從發展商、設計者、主承包商、分承包商、現場安全管理人員、技術人員到生產人員各個環節貫徹安全管理的概念。

2、安全管理中引入風險管理的程序

現場安全管理引入了全套風險管理的方法,主要內容包括: (1)現場工作活動的風險評估; (2)控制及監控風險; (3)把風險傳達到現場所有人員。其中風險評估是風險管理中最為重要的環節,也是現場安全管理的核心內容。風險評估的基本程序如圖1所示。

圖1風險評估程序

風險評估的方法多種多樣,但都包括了3個基本步驟,即危險識別、風險評價和風險控制。風險評估的最終結果就是要找到有效的風險控制措施。所有控制措施均以“層級控制方法”為原則。

2.1準備工作

準備工作主要包括:研究現場平面布置圖、作業流程;列出現場所有工作活動;列出現場所用到的化學藥品;列出使用的機械設備和工具;學習相關法律法規;查找以往事故記錄;學習相關技術規范;查找檢查記錄;學習現場風險控制的方法;準備安全及健康審計報告;研究從員工、客戶、供應商及其他人員方面得到的安全反饋信息;建立安全工作程序;準備其它信息(如產品手冊);準備以往相關安全評估報告。

2.2危險識別

危險識別是風險評估中最為重要的環節,因為只有首先識別出了危險,才能談到如何控制危險。危險識別要考慮到以下4個方面的內容:

2.2.1現場危險,按性質不同可分為:化學品危險(如酸、堿和溶劑),生物危險(如細菌、真菌和病毒),電器危險(破損的電線),人體機能損傷(重復工作、單一工作姿勢,長期站立等),機械危險(使用已損壞的設備、叉車、吊車、動力擠壓設備等),物理危險(噪音、熱及輻射等),人為造成的危險(超時工作、監督不善)。

2.2.2現場危險的識別,從下列方面進行考慮:工作方法,使用的機電設備、工具,人工加工材料,化學品的使用(在現場應有化學品安全技術說明書MSDS),使用的機械設備,臨時結構,工作環境條件,設備的布置和擺放。

2.2.3釀成的事故或對健康的損害,主要有:高空跌落,高空墜物,水平滑倒,電擊,窒息,溺水,噪音致耳聾,皮膚病,結構倒塌,火患和爆炸,物體撞擊,軟組織受傷等。

2.2.4危險可能對4類人造成傷害:現場直接生產工人員,現場非生產人員,到訪人員和公眾。

2. 3風險評價

風險評價主要是對風險等級和接受程度進行評價,這是控制現場危險,保證工作安全和健康的基礎,風險評價包括4個方面的內容:

2.3.1現有風險控制措施的評價,如現場人員配帶基本安全裝備(安全帽、安全鞋、安全背帶、防護服等),要對這些基本安全裝備的有效性、可造成的后果及可釀成的事故進行評價。

2.3.2評價潛在危險的嚴重程度,按危險造成傷害的程度劃分為3個等級。具體可分為輕度(低)、中度(中)、高度(高)。

2.3.3判斷危險發生的機率

危險發生的機率分為3種,包括:罕見(發生的機率極少);偶爾(可能或有時會發生);經常(時常發生)。判斷危險發生的機率應考慮到以往事故記錄、現場經驗判斷及公開的信息3個方面因素。

2.3.險等級

一旦確定風險嚴重程度和發生機率后,我們可以判定其風險等級,根據不同的風險等級,采用不同的方法予以消除。

2.險控制

確定現場活動風險等級后,就可以采取相應的風險控制措施將危險降低到可以接受的程度,這主要通過減少風險的嚴重程度和發生機率來實現,如表1所示。

表1風險種類及控制措施

風險等級 接受程度 推薦措施

低等風險 接受 不必采取額外的控制措施,但需要經常檢查確認定義的風險等級是否確切,保證風險等級不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升高

中等風險 可以接受 要對危險進行詳細的評估,確保風險等級被降到在規定的時間內最低

高等風險 不接受 工作開始前,至少要將高等風險降至中等風險;特點是:沒有臨時風險控制措施,也不能僅依靠個人保護配備來控制危險;如有需要,應在工作開始前,將其消除;工作開始后,要立即采取管理措施來阻止危險發生

風險控制的最基本原則就是從危險產生的源頭上消除或降低危險。危險的控制或降低應按照“層級控制方法”來實施,可歸納為5種方法:消除、替代、工程措施、管理措施和個人保護配備。以上各種方法一般不可交互使用,除非是工程措施和管理措施可在一起使用。具體的“層級控制方法”介紹如下:

2.4.1消除

消除是指將可能發生的危險或事故徹底根除,從而將已識別出的可能發生的事故變為不可能發生,這是一種永久的解決措施,也是應首先考慮使用的控制措施。一旦危險被根除,其它的風險管理措施也就不需要了,例如:現場監控、監督、培訓、安全審計、過往記錄參考等。

2.4.2替代

替代是指用風險等級較低的控制措施來替代較高等級的風險,如:用非石棉材料取代石棉材料,用溶劑性油漆替代水基油漆。

2.4.3工程措施

工程措施是采取物理的方法來限制危險的發生,包括改變工作環境及工作程序、隔離危險等。

2.4.4管理措施

管理措施主要是指通過建立工作程序、說明、規章制度等來減少或消除可能發生的危險,強調在施工的各工序、工作步驟間做好文件記錄,適時判斷分析,以采取適當安全措施。例如:在工地建立工作準入系統,進行職業健康及安全(OSH)培訓,張貼海報、警告標識,工作培訓等。

2.4.5個人保護配備

篇(9)

關鍵詞:層次分析法;模糊數學;灰色理論

Key words: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fuzzy mathematics;grey theory

中圖分類號:U4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4311(2016)32-0015-02

0 引言

由于橋梁風險評估所包含的內容十分廣泛,影響因素多,導致對其研究的方向不同。過去,橋梁風險評估的一般定義是:通過一些信息,判斷橋梁是否安全來推動工程的一個進程。這個過程有采集信息、做出評定和得出決策等三方面[1]。

橋梁建設完成和使用的階段,會有許許多多的原因伴隨著它,比如說受到環境和地震等影響,同時,還有超限超載等也會有影響。為了更好地對運營中的橋梁進行風險評估,提出層次分析(AHP)法[2-3],通過該方法,可以很好的讓影響橋梁結構的每一種因素有條理的進行歸類與分層,從而建立層次分明的評估模型。

1 風險評估模型

1.1 評價因素集

本文運用層次分析法對新疆某橋建立評估模型。評價風險的因素集如表1。

1.2 評價因素集權重的計算

對于各個風險評價因素的權重的計算,對于風險評價因素集分別進行分層的比較,計算出每個評價風險因素的權重的大小。

1.3 計算評價因素集權重

用數值標出上述風險因素的重要程度,區間取[0,10],橋梁的影響程度用數值的大小來表示。因此評價樣本矩陣:

1.4 評價等級

參考測度理論,橋梁運營期間風險可分為5個等級。同時,每個等級相對應的評價等級:V=(9,7,5,3,1)(表4)。

1.5 評估特征灰類值

k類白化函數:hk,樣本di在k類白化函數上的白化值:hk(di)。本文中h5表示一共有5類白化函數,yk為hk的值,x為樣本值,則:

1.6 灰類統計數

以專家評價矩陣為基礎,分析評價指標A1,得出每個評價標準灰統計值中的一部分組合成了該指標,

1.7 灰類評估矩陣及權矩陣

計算評價指標A1當中每一個因素的權重:

從而得出最終評價權重矩陣:V。

1.8 評價結果

該結果表明:風險等級屬于二類的比重是最大的,有0.4687,雖然和一類比較接近,但是,我們按照最大隸屬度的規則可以知道,該橋梁運營期間的風險處于“二類”風險狀況。

2 結語

本文通過運用層次分析法與模糊數學灰色模糊理論的方法,以新疆某橋為評價對象,建立風險評估模型,對此橋梁進行了運營期間的風險評估。評估得出該橋運營期間的風險處于“二類”風險狀況,同時過載和疲勞、蓄意破壞、設計不當對橋梁的影響程度最大,自然風險中的風因素、地震因素和地質因素對于運營中的橋梁也有較大的影響。

參考文獻:

篇(10)

中圖分類號:S157.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1-5485(2015)12-0041-05

1研究背景

我國是一個多山的國家,山丘區面積約占全國陸地面積的2/3。復雜的地形地質條件、暴雨多發的氣候特征、密集的人口分布和人類活動的影響,導致山洪災害發生頻繁。據《全國山洪災害防治規劃報告》數據統計,我國山丘區流域面積在100km2以上的山溪河流約5萬條,其中70%因受降雨、地形及人類活動影響會發生山洪災害[1]。由于山洪災害的發生具有突發性強、來勢猛、時間短等一系列特點,且其造成的危害對人們的生命財產影響巨大[2],因此,關于山洪災害的研究早在20世紀初就已經開始了。經過半個多世紀的發展,山洪災害的研究已經涉及成因、空間分布特征、災害損失評估、風險評價與制圖等各方面[3-11]。風險評估與管理逐漸也成為國際上倡導和推廣的減災防災有效途徑之一[12]。目前,山洪災情評估工作得到了來自地學工作者、工程專家和各級政府部門的高度重視,并逐漸成為國際性的研究項目。特別是在山洪風險評估方面的表現尤為突出[7-11]。但是,這些評價工作的對象往往是泥石流、滑坡或單純的溪河洪水等單一災種,評價單元基本以行政區域為單元,缺乏流域系統性、災害種類完整性,評價指標選擇也無可比性[2-6]。其次,目前對大尺度范圍上的山洪災害區劃成果,多為如何防治山洪災害的目的進行的,是一種黑箱模型,未完整給出各山洪溝的危險性、易損性和風險等級水平,因而無法準確判斷不同區域的山洪風險等級。因此,本文將借鑒全國山洪災害防治規劃中對山洪災害的定義,將由降雨在山丘區引發的洪水及由山洪誘發的泥石流、滑坡等對國民經濟和人民生命財產造成損失的災害統一納入研究范圍[1]。以小流域為評價單元,開展四川省山洪災害風險評估研究,以期為四川省山洪災害管理及防治提供一定的理論依據。

2研究方法與數據來源

2.1研究方法

本研究對風險評估的方法,仍借鑒聯合國有關自然災害風險的定義,即風險是危險性與易損性的乘積。其中危險性是災害的自然屬性,易損性則是災害的社會屬性。風險分析在危險性和經濟社會易損性分析的疊加基礎上完成。因此,本研究的內容主要包括危險性分析、易損性分析以及二者疊加基礎上的風險分析。最后,在風險分析的結果基礎上,采用一定的區劃原則和方法,結合全國山洪災害防治規劃中的一級區劃和二級區劃,對四川省山洪災害風險進行更進一步的三級分區,形成風險區劃圖。由于在進行危險性和易損性分析時,選取的指標較多,各個指標在危險性和易損性大小中的貢獻不同,為定量評價各指標在其中的權重,本研究選用層次分析法進行分析。其基本原理為:首先建立山洪災害危險性、易損性分析評價指標體系,每一層都有1個或2個評價因素對應上層目標層,根據這些相互影響,相互制約的因素按照它們之間的隸屬關系排成3層評價結構體系;然后,根據專家經驗針對某一個指標相對于另一個指標的重要程度進行打分,打分后即建立判別矩陣。根據山洪災害的成因和特點,結合目前現有數據情況,本研究選取的危險性和易損性評價指標體系見表1和表2。在進行山洪災害危險性和易損性的評價時,為了將不同的指標體系組合后用一個統一的量化標準對其等級進行劃分,首先根據已有數據的分布區間按照StandardDeviation分類方法,對危險性和易損性水平進行劃分,根據實際需要,共劃分為5個等級,各個等級的指標范圍見表1和表2。

2.2數據來源

四川省山洪歷史災害資料來自四川省山洪災害防治分區項目調查數據。該數據以小流域為單元,其面積界定為<200km2[1]的小流域共計2471條(近50a來發生過山洪災害的小流域)。部分縣域,小流域單元數據是由國家氣象局與國家科技基礎條件平臺建設項目———系統科學數據共享平臺提供;四川省內及周邊82個站點年雨量數據來自中國氣象局數據庫;DEM(90m)數據來自SRTM;土地利用數據來自中國科學院資源環境科學數據中心;巖性數據來自中國地質調查局的1∶250萬中國數字地質圖;基礎土壤數據來自中國科學院南京土壤研究所的1∶100萬中國土壤屬性數據庫。

3山洪災害風險評估與區劃

3.1危險性指標體系及評估

根據危險性各評價指標及對各指標數值的綜合統計分析,結合專家的經驗判斷,參與者均為全國山洪災害防治規劃中承擔相應數據資料分析的專家(共3位),各位專家根據經驗判斷各級指標間的相對重要性,然后利用層次分析法確定出危險性各指標的權重值,如表3所示。結合ArcGIS的空間分析計算,將各指標危險性分級圖轉換為柵格格式(見圖1(a)至圖1(e)),結合上表給出的每個指標所確定的綜合權重值,利用ArcGIS的柵格疊加計算功能,可得到山洪災害危險性圖(見圖1(f))。具體計算方法為:山洪災害危險性=0.041×最大24h暴雨極值+0.021×最大24h暴雨極值變差系數+0.207×最大1h暴雨極值+0.105×最大1h時暴雨極值變差系數+0.035×地形坡度+0.04×地形起伏度+0.091×小流域主溝比降+0.19×河網緩沖區+0.071×歷史災害緩沖區。

3.2易損性指標體系及評估危險性

根據易損性評價指標體系,依據層次分析法計算了四川省山洪災害易損性指標的權重值(見表4)。在ArcGIS中,將各指標分級圖轉換為柵格格式(見圖2(a)至圖2(c)),結合表4給出每個指標所確定的綜合權重值,利用ArcGIS的柵格疊加計算功能,可得到山洪災害易損性成果圖(見圖2(d))。具體計算方法即為山洪災害易損性=0.18×溝道兩側范圍人口數量+0.42×溝道兩側范圍人口密度+0.18×地均GDP+0.12×人均住房數量+0.06×歷史災害死亡人數+0.04×歷史災害沖毀房屋數。

3.3山洪風險評估

根據山洪風險度R等于危險度H乘以易損度V的定義,利用ArcGIS的空間分析疊加功能,可以計算山洪災害的風險度圖。在處理數據時,首先將危險性分級圖和易損性分級圖進行歸一化取值(0~1)見表5,然后進行柵格相乘計算,即可得到四川省山洪災害的風險圖,其取值范圍為0~1之間。根據山洪災害風險區等級劃分標準進行分級,可得到四川省山洪災害風險分級圖,如圖3所示。

3.4山洪風險區劃

根據山洪災害風險分級結果,結合全國山洪災害防治規劃中的一、二級防治分區范圍,采用基于空間鄰接系數的聚類分析方法,對風險分級結果中的最小單元進行逐級向上合并,根據主導因素與綜合因素相結合、區域單元內部相對一致、以人為本的經濟社會分析等山洪災害區劃原則,劃分出全國山洪災害風險區劃單元。以四川省山洪災害風險等級為基礎進行最小單元聚類,在ArcGIS中疊加全國山洪災害防治二級區劃(四川省境內)成果,同時根據四川省自然條件和山洪災害防治現狀,將四川省境內的西南地區細分為3個三級區(圖4所示Ⅰ-8-3,Ⅰ-8-1,Ⅰ-8-2),原二級區劃中的藏南地區、藏北地區、秦巴山地區由于面積不大,山洪災害現狀和自然條件比較一致,因此不做進一步劃分(如圖4所示的Ⅲ-1,Ⅲ-2和I-4)。因此,四川省山洪災害風險區劃共涉及6個區劃單元,如圖4所示。在完成風險性等級劃分圖和區劃圖以后,以各風險區劃單元為單位,統計各三級區內風險度等級分布特征。表6為四川省各風險區劃單元內風險度等級面積統計,表7為四川省各風險區風險等級比例統計。從表7中可見,四川盆地及周邊為山洪災害中高風險區,為四川省山洪災害重點防治地區。其它地區山洪災害風險等級較低,在進行山洪災害防治時,應以防治措施為主,同時加強災害監測的預警預報。

4結論

(1)整個四川省的山洪災害風險等級水平處于較高水平,特別是四川盆地及周邊地區是山洪災害的高風險值地區,中風險區等級以上的面積占到了整個四川盆地及周邊總面積的近80%,這一區域也是四川省人口、經濟密度最大的區域,因此山洪災害防治任務艱巨。其次,秦巴山地區是四川省山洪災害次嚴重地區,中風險區等級以上的面積占到了整個四川省秦巴山地區總面積的18%。其它幾個三級區域山洪災害風險水平不高,大多處于低風險和較低風險水平,山洪災害防治應以防治措施為主,同時加強災害監測的預警預報。(2)由于山洪災害的成因機理十分復雜,特別是溪河洪水及其誘發的滑坡、泥石流災害成因更為復雜,在進行山洪災害危險性、易損性評估時,評價指標體系應在深入研究成因機理的基礎上進行選取,但限于目前研究成果和資料的可獲取性限制,本研究風險評估結果的準確性仍有待驗證。

參考文獻:

[1]長江水利委員會.全國山洪災害防治規劃報告[R].武漢:長江水利委員會,2005.(ChangjiangWaterRe-sourcesCommission.TheMountainTorrentDisasterPre-ventionandControloftheNationalPlanningReport[R].Wuhan:ChangjiangWaterResourcesCommission,2005.(inChinese))

[2]唐川,師玉娥.城市山洪災害多目標評估方法探討[J].地理科學進展,2006,25(4):13-21.(TANGChuan,SHIYu-e.Multi-ObjectiveEvaluationMethodofMountainTorrentDisasterinUrbanArea[J].ProgressinGeography,2006,25(4):13-21.(inChinese)

[3]石凝.閩江流域災害性洪水形成機理分析[J].水文,2001,21(3):30-33.(SHINing.FloodingDisas-terMechanismofMinjiangRiverWatershed[J].Hydrol-ogy,2001,21(3):30-33.(inChinese))

[4]謝洪,陳杰,馬東濤.2002年6月陜西佛坪山洪災害成因及特征[J].災害學,2002,17(4):42-47.(XIEHong,CHENJie,MADong-tao.MountainTorrentDisasterCausesandCharacteristicsofFoping,ShaanxiProvinceinJune,2002[J].Journalofcatastrophology,2002,17(4):42-47.(inChinese))

[5]韋方強,崔鵬,鐘敦倫.泥石流預報分類及其研究現狀和發展方向[J].自然災害學報,2004,13(5):10-15.(WEIFang-qiang,CUIPeng,ZHONGDun-lun.ClassificationofDebrisFlowForecastandItsPresentSta-tusandDevelopmentinReseach[J].JournalofNaturalDisasters,2004,13(5):10-15.(inChinese))

[6]許有鵬,于瑞宏,馬宗偉.長江中下游洪水災害成因及洪水特征模擬分析[J].長江流域資源與環境,2005,14(5):638-644.(XUYou-peng,YURui-hong,MAZong-wei.CauseofFloodDisastersandFloodCharacter-isticSimulationAnalysisoftheMiddleandLowerRea-chesoftheYangtzeRiver[J].ResourcesandEnviron-mentintheYangtzeBasin,2005,14(5):638-644.(inChinese))

[7]張春山,李國俊,張業成,等.黃河上游地區崩塌、滑坡、泥石流地質災害區域危險性評價[J].地質力學學報,2003,9(2):143-153.(ZHANGChun-shan,LIGuo-jun,ZHANGYe-cheng,etal.Collapse,LandslideandDebrisFlowandGeologicalDisastersRiskAssess-mentofUpstreamoftheYellowRiver[J].JournalofGe-omechanics,2003,9(2):143-153.(inChinese))

[8]趙士鵬.中國山洪災害的整體特征及其危險度區劃的初步研究[J].自然災害學報,1996,5(3):93-99.(ZHAOShi-peng.AnElementaryStudyonWholeChar-acteristicsofMountainTorrentsDisasterSysteminChinaandItsHazardRegionalization[J].JournalofNaturalDisasters,1996,5(3):93-99.(inChinese))

上一篇: 綠色農業的發展 下一篇: 投資性房地產評估方法
相關精選
相關期刊
主站蜘蛛池模板: 综艺| 朝阳市| 三原县| 渭南市| 大姚县| 色达县| 上饶县| 福清市| 会宁县| 兴国县| 邯郸市| 会理县| 黑龙江省| 乐山市| 将乐县| 温宿县| 武平县| 镇宁| 谷城县| 五峰| 黄石市| 内乡县| 永靖县| 宁海县| 四川省| 五常市| 兴国县| 江陵县| 江津市| 合作市| 深泽县| 温州市| 奉新县| 宣汉县| 新龙县| 攀枝花市| 洛隆县| 泽州县| 常州市| 漯河市| 汕头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