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片免费观看影视大全,tube xxxx movies,最近2019中文字幕第二页,暴躁少女CSGO高清观看

土地管理方法匯總十篇

時間:2023-10-13 09:14:46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土地管理方法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土地管理方法

篇(1)

認真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和國家土地管理法律、法規及有關規定,以國土資源部電視電話會議精神為指導,認真貫徹落實《市國土資源局“百日行動”實施方案》,重點對2005年1月1日以來“以租代征”、違反土地利用總體規劃擴大工業用地規模、未批先用、閑置土地等土地違法、違規行為進行全面清理,堅決查處違法、違規案件,有效遏制土地違法、違規現象發生??傮w要求是:全面清理,摸清底數;嚴肅查處糾正,依法嚴辦案件;切實抓好整改,嚴格規范管理。通過這次行動,進一步落實最嚴格的土地管理制度,確保中央土地調控政策、國家土地管理法律、法規的有效實施和省、市兩級重要決策的落實。

二、主要任務

(一)整治“以租代征”行為。重點查處違反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和土地利用年度計劃,規避農用地轉用和土地征收審批,通過出租(承租)、承包等方式非法使用農民集體所有土地進行工商企業項目建設的“以租代征”行為。各鎮辦,政府各部門,各有關單位要積極配合區國土資源局對“以租代征”的違法違規問題,逐一清查到位,并依照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嚴肅處理。對未依法辦理農用地轉用的土地征收審批,國家機關工作人員批準“以租代征”占地建設的,要追究其非法批地的法律責任。對單位和個人擅自通過“以租代征”占地建設的,要追究其非法占地的法律責任。

(二)整治違反土地利用總體規劃擴大工業用地規模行為。重點查處現有已審核公告的開發區擅自突破國土資源部核定的四至范圍,違反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圈占土地的行為;查處以“工業集中區”等名義違反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圈占土地進行工業用地開發的行為;全面清理開發區或以“工業集中區”等名義違反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圈占土地的問題。對發現的問題分類進行處理,進一步規范開發區用地行為,鞏固開發區清理整頓成果。在新一輪土地利用總體規劃批準之前,一律不得在規劃范圍外以開發區、“工業集中區”、“產業集聚區”等各種名義非法調整規劃。

(三)清理和整治“未批先用”行為。重點清查城市批次建設用地未依法辦理建設用地審批手續,先行征地、供地、施工建設的違法、違規行為。全面查清城市批次建設用地“未批先用”的建設項目,在查清事實的基礎上,予以處理。對單獨選址建設項目未依法辦理建設用地審批手續,擅自先行動工建設的行為,到今年年底前,要查清事實,分析原因,明確責任,區分不同情況,分類提出處理意見。

(四)清理和整治閑置土地的行為。重點清查批而未用和閑置撂荒土地行為,并依法進行處理。對批而未用或批后仍由村民繼續耕種的土地要限期開發使用;對批后閑置土地一年以上但不滿兩年的,原則上按出讓或劃撥土地價款的20%征收單位或企業閑置費,并責令單位或企業限期開發建設;對批后閑置撂荒土地滿兩年的,要堅決收回國有土地使用權,并組織重新出讓;對違法審批而造成土地閑置的,要在年底前完成清退和恢復耕種工作。

三、時間安排

(一)自查清理階段(9月15日至10月10日)。要根據百日行動實施方案以及視頻會議精神要求,組織部署土地違法、違規問題的清理工作。自查清理要充分利用衛片執法檢查和區監察局、國土資源局聯合執法檢查等工作成果,全面查清問題后統一登記填表(表格見附件),并將清理結果于10月8日前上報區政府和市國土資源局。

(二)查處糾正階段(10月10日至11月20日)。要對發現的違法違規問題,依照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查處到位;對清理出的管理不規范問題,要采取措施,予以糾正。配合市國土資源局對自查清理、查處糾正工作和第七次衛片執法檢查進展情況進行檢查。同時還要做好迎接省、部檢查的準備。

(三)督察整改階段(11月20日至12月20日)。要針對清查各類土地違法、違規案件中暴露出的管理問題,舉一反三,制定完善的制度和程序,明確執法責任為重點的整改方案,并對一些疑難重大問題進行專題調研。

四、工作措施

(一)加強領導,統一認識。要從實踐“三個代表”和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高度,充分認識本次行動的重要性和緊迫感,要在區委、區政府的統一領導下,按照“百日行動”實施方案的要求,高度重視,認真動員部署,建立相關工作機制,確定具體的工作任務和目標。區政府決定成立由區委常委、副區長牛瑞華任組長的土地執法“百日行動”領導小組,同時以區國土資源局工作人員為主體,抽調專門人員組成工作組集中開展執法工作。

(二)統籌兼顧,協同配合。今年以來,監察部、國土資源部部署了進一步開展查處土地違法、違規案件專項行動,監察部等五部門聯合開展了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情況專項清理,農業部等七部委聯合部署了開展全國農村土地突出問題專項治理。區國土資源局要按照專項行動、專項清理、專項治理和本次“百日行動”的部署和要求,統籌兼顧,積極開展工作,確保各項工作任務全面落實?!鞍偃招袆印敝械闹卮髥栴},要及時向區委、區政府匯報,特別是涉及難以解決的問題,要主動提出建議,積極爭取區委、區政府的支持,充分發揮聯合執法機制的作用,做好與有關部門的溝通協調工作,共同研究解決土地管理和土地執法中的關鍵性問題。

(三)依法查處,督促整改。要嚴格依法依紀處理土地違法、違規問題,嚴肅處理以罰代法、處罰不到位的行為。對土地違法、違規涉及到應當追究國家機關工作人員行政責任的,要移送監察部門;涉及犯罪的,要移送司法機關。

篇(2)

。首先,在城市化的背景下,中國的城市基礎設施占用了大量的土地。同時,一些地區利用這一政策在高質量地區開發低成本住宅區,影響了我國建筑節能住宅的總體規劃。這一問題將導致無法更有效地利用城市公共資源,城市規模將繼續擴大,占用土地將繼續增加。其次,中國北方一些地區還存在農業耕地過度利用的問題。中國自古以來人口眾多。為了解決居民的溫飽問題,北方地區的一部分耕地已經耕種了數千年這一問題將嚴重影響中國中長期的糧食安全。

。然而,在工業化初期,中國一些地區的生態環境遭到了嚴重破壞,其中河北省北部和山西省大部分地區的土地污染問題最為嚴重。造成土地生態環境惡化的主要因素有幾個。第一,重化工造成的污染。重化工企業將排放大量有害氣體和液體,這些氣體和液體將逐漸被周邊地區的土地吸收,對周邊生態環境造成嚴重危害。其次,采礦業大學對土地生態的破壞。采礦業將嚴重破壞周邊植被,造成土地荒漠化等問題。同時,采礦業排放的有毒液體將對地下水產生負面影響。

。首先,受土地財政的影響,地方政府的城市建設規劃往往超出該地區的實際需要。這一問題將導致大量土地和房屋閑置,難以有效利用城市周邊的優質土地。其次,由于近年來工業發展迅速,一些地區的工業用地規劃極不合理。在新常態背景下,工業產品利潤整體下降,產能過剩問題日益突出,閑置工業用地增多。最后,在城市化背景下,農村流動人口顯著增加。受此影響,一些農村土地被遺棄的問題更加嚴重。

。科學發展觀強調可持續發展和全面發展。因此,我國應以科學的發展觀重新規劃土地資源的利用關于發展。例如,中國可以規定城市建設中常住居民的人均土地占用率,并限制低土地占用率。隨著容積率住房的發展,通過這些措施,城市土地將得到更有效的利用[1]。此外,針對耕地過度開發的問題,中國可以制定每年預留1330萬Hm2耕地的政策,適當擴大糧食進口。目前,中國耕地面積1.349億Hm2,每年休耕1330萬Hm2,糧食產量仍能維持1.2億Hm2。

。因此,我國應在土地管理過程中實現工、農、礦的全面協調發展。例如,國地方政府可以利用城市住宅建設的機會,將一些工業用地轉換為商業和住宅用地。企業可以通過土地流轉收回大量資金,閑置土地也將被使用。同時,地方政府可以在城市下風口設立工業園區,通過集約化生產管理模式,大大降低企業能耗。針對采礦對土地環境造成的破壞,地方政府應加強管理,要求采礦單位進行精細作業和生態恢復。

?;诳茖W發展觀中以人為本的理念,中國應該將難以持續發展的土地轉變為城市綠地。通過這些措施,土地的生態價值將得到體現,周邊房價也將相應升值。此外,在土地管理過程中,政府不應允許市場行為,而應積極參與土地管理。例如,對于在耕作期間被遺棄的土地,政府可以收回耕作周期的使用權,并將其返還給村集體,從而實現大規模的聯合生產。

篇(3)

財預〔2017〕62號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計劃單列市財政廳(局)、各省級國土資源主管部門: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預算法》和《國務院關于加強地方政府性債務管理的意見》(國發〔20XX〕43號)等有關規定,為完善地方政府專項債券管理,逐步建立專項債券與項目資產、收益對應的制度,有效防范專項債務風險,2017年先從土地儲備領域開展試點,發行土地儲備專項債券,規范土地儲備融資行為,促進土地儲備事業持續健康發展,今后逐步擴大范圍。為此,我們研究制訂了《地方政府土地儲備專項債券管理辦法(試行)》。

2017年土地儲備專項債券額度已經隨同2017年分地區地方政府專項債務限額下達,請你們在本地區土地儲備專項債券額度內組織做好土地儲備專項債券額度管理、預算編制和執行等工作,盡快發揮債券資金效益。

現將《地方政府土地儲備專項債券管理辦法(試行)》印發給你們,請遵照執行。

附件:地方政府土地儲備專項債券管理辦法(試行)

財政部 國土資源部

2017年5月16日

附件:

地方政府土地儲備專項債券管理辦法(試行)

第一章 總則

第一條 為完善地方政府專項債券管理,規范土地儲備融資行為,建立土地儲備專項債券與項目資產、收益對應的制度,促進土地儲備事業持續健康發展,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預算法》和《國務院關于加強地方政府性債務管理的意見》(國發〔20XX〕43號)等有關規定,制訂本辦法。

第二條 本辦法所稱土地儲備,是指地方政府為調控土地市場、促進土地資源合理利用,依法取得土地,進行前期開發、儲存以備供應土地的行為。

土地儲備由納入國土資源部名錄管理的土地儲備機構負責實施。

第三條 本辦法所稱地方政府土地儲備專項債券(以下簡稱土地儲備專項債券)是地方政府專項債券的一個品種,是指地方政府為土地儲備發行,以項目對應并納入政府性基金預算管理的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收入或國有土地收益基金收入(以下統稱土地出讓收入)償還的地方政府專項債券。

第四條 地方政府為土地儲備舉借、使用、償還債務適用本辦法。

第五條 地方政府為土地儲備舉借債務采取發行土地儲備專項債券方式。省、自治區、直轄市政府(以下簡稱省級政府)為土地儲備專項債券的發行主體。設區的市、自治州,縣、自治縣、不設區的市、市轄區級政府(以下簡稱市縣級政府)確需發行土地儲備專項債券的,由省級政府統一發行并轉貸給市縣級政府。經省級政府批準,計劃單列市政府可以自辦發行土地儲備專項債券。

第六條 發行土地儲備專項債券的土地儲備項目應當有穩定的預期償債資金來源,對應的政府性基金收入應當能夠保障償還債券本金和利息,實現項目收益和融資自求平衡。

第七條 土地儲備專項債券納入地方政府專項債務限額管理。土地儲備專項債券收入、支出、還本、付息、發行費用等納入政府性基金預算管理。

第八條 土地儲備專項債券資金由財政部門納入政府性基金預算管理,并由納入國土資源部名錄管理的土地儲備機構專項用于土地儲備,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截留、擠占和挪用,不得用于經常性支出。

第二章 額度管理

第九條 財政部在國務院批準的年度地方政府專項債務限額內,根據土地儲備融資需求、土地出讓收入狀況等因素,確定年度全國土地儲備專項債券總額度。

第十條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年度土地儲備專項債券額度應當在國務院批準的分地區專項債務限額內安排,由財政部下達各省級財政部門,抄送國土資源部。

第十一條 省、自治區、直轄市年度土地儲備專項債券額度不足或者不需使用的部分,由省級財政部門會同國土資源部門于每年8月底前向財政部提出申請。財政部可以在國務院批準的該地區專項債務限額內統籌調劑額度并予批復,抄送國土資源部。

第三章 預算編制

第十二條 縣級以上地方各級土地儲備機構應當根據土地市場情況和下一年度土地儲備計劃,編制下一年度土地儲備項目收支計劃,提出下一年度土地儲備資金需求,報本級國土資源部門審核、財政部門復核。市縣級財政部門將復核后的下一年度土地儲備資金需求,經本級政府批準后于每年9月底前報省級財政部門,抄送省級國土資源部門。

第十三條 省級財政部門會同本級國土資源部門匯總審核本地區下一年度土地儲備專項債券需求,隨同增加舉借專項債務和安排公益性資本支出項目的建議,經省級政府批準后于每年10月底前報送財政部。

第十四條 省級財政部門在財政部下達的本地區土地儲備專項債券額度內,根據市縣近三年土地出讓收入情況、市縣申報的土地儲備項目融資需求、專項債務風險、項目期限、項目收益和融資平衡情況等因素,提出本地區年度土地儲備專項債券額度分配方案,報省級政府批準后將分配市縣的額度下達各市縣級財政部門,并抄送省級國土資源部門。

第十五條 市縣級財政部門應當在省級財政部門下達的土地儲備專項債券額度內,會同本級國土資源部門提出具體項目安排建議,連同年度土地儲備專項債券發行建議報省級財政部門備案,抄送省級國土資源部門。

第十六條 增加舉借的土地儲備專項債券收入應當列入政府性基金預算調整方案。包括:

(一)省級政府在財政部下達的年度土地儲備專項債券額度內發行專項債券收入;

(二)市縣級政府收到的上級政府轉貸土地儲備專項債券收入。

第十七條 增加舉借土地儲備專項債券安排的支出應當列入預算調整方案,包括本級支出和轉貸下級支出。土地儲備專項債券支出應當明確到具體項目,在地方政府債務管理系統中統計,納入財政支出預算項目庫管理。

地方各級國土資源部門應當建立土地儲備項目庫,項目信息應當包括項目名稱、地塊區位、儲備期限、項目投資計劃、收益和融資平衡方案、預期土地出讓收入等情況,并做好與地方政府債務管理系統的銜接。

第十八條 土地儲備專項債券還本支出應當根據當年到期土地儲備專項債券規模、土地出讓收入等因素合理預計、妥善安排,列入年度政府性基金預算草案。

第十九條 土地儲備專項債券利息和發行費用應當根據土地儲備專項債券規模、利率、費率等情況合理預計,列入政府性基金預算支出統籌安排。

第二十條 土地儲備專項債券收入、支出、還本付息、發行費用應當按照《地方政府專項債務預算管理辦法》(財預〔2017〕155號)規定列入相關預算科目。

第四章 預算執行和決算

第二十一條 省級財政部門應當根據本級人大常委會批準的預算調整方案,結合市縣級財政部門會同本級國土資源部門提出的年度土地儲備專項債券發行建議,審核確定年度土地儲備專項債券發行方案,明確債券發行時間、批次、規模、期限等事項。

市縣級財政部門應當會同本級國土資源部門、土地儲備機構做好土地儲備專項債券發行準備工作。

第二十二條 地方各級國土資源部門、土地儲備機構應當配合做好本地區土地儲備專項債券發行準備工作,及時準確提供相關材料,配合做好信息披露、信用評級、土地資產評估等工作。

第二十三條 土地儲備專項債券應當遵循公開、公平、公正原則采取市場化方式發行,在銀行間債券市場、證券交易所市場等交易場所發行和流通。

第二十四條 土地儲備專項債券應當統一命名格式,冠以年省、自治區、直轄市(本級或市、縣)土地儲備專項債券(期)年省、自治區、直轄市政府專項債券(期)名稱,具體由省級財政部門商省級國土資源部門確定。

第二十五條 土地儲備專項債券的發行和使用應當嚴格對應到項目。根據土地儲備項目區位特點、實施期限等因素,土地儲備專項債券可以對應單一項目發行,也可以對應同一地區多個項目集合發行,具體由市縣級財政部門會同本級國土資源部門、土地儲備機構提出建議,報省級財政部門確定。

第二十六條 土地儲備專項債券期限應當與土地儲備項目期限相適應,原則上不超過5年,具體由市縣級財政部門會同本級國土資源部門、土地儲備機構根據項目周期、債務管理要求等因素提出建議,報省級財政部門確定。

土地儲備專項債券發行時,可以約定根據土地出讓收入情況提前償還債券本金的條款。鼓勵地方政府通過結構化創新合理設計債券期限結構。

第二十七條 省級財政部門應當按照合同約定,及時償還土地儲備專項債券到期本金、利息以及支付發行費用。市縣級財政部門應當及時向省級財政部門繳納本地區或本級應當承擔的還本付息、發行費用等資金。

第二十八條 土地儲備項目取得的土地出讓收入,應當按照該項目對應的土地儲備專項債券余額統籌安排資金,專門用于償還到期債券本金,不得通過其他項目對應的土地出讓收入償還到期債券本金。

因儲備土地未能按計劃出讓、土地出讓收入暫時難以實現,不能償還到期債券本金時,可在專項債務限額內發行土地儲備專項債券周轉償還,項目收入實現后予以歸還。

第二十九條 年度終了,縣級以上地方各級財政部門應當會同本級國土資源部門、土地儲備機構編制土地儲備專項債券收支決算,在政府性基金預算決算報告中全面、準確反映土地儲備專項債券收入、安排的支出、還本付息和發行費用等情況。

第五章 監督管理

第三十條 地方各級財政部門應當會同本級國土資源部門建立和完善相關制度,加強對本地區土地儲備專項債券發行、使用、償還的管理和監督。

第三十一條 地方各級國土資源部門應當加強對土地儲備項目的管理和監督,保障儲備土地按期上市供應,確保項目收益和融資平衡。

第三十二條 地方各級政府不得以土地儲備名義為非土地儲備機構舉借政府債務,不得通過地方政府債券以外的任何方式舉借土地儲備債務,不得以儲備土地為任何單位和個人的債務以任何方式提供擔保。

第三十三條 地方各級土地儲備機構應當嚴格儲備土地管理,切實理清土地產權,按照有關規定完成土地登記,及時評估儲備土地資產價值??h級以上地方各級國土資源部門應當履行國有資產運營維護責任。

第三十四條 地方各級土地儲備機構應當加強儲備土地的動態監管和日常統計,及時在土地儲備監測監管系統中填報相關信息,獲得相應電子監管號,反映土地儲備專項債券運行情況。

第三十五條 地方各級土地儲備機構應當及時在土地儲備監測監管系統填報相關信息,反映土地儲備專項債券使用情況。

第三十六條 財政部駐各地財政監察專員辦事處對土地儲備專項債券額度、發行、使用、償還等進行監督,發現違反法律法規和財政管理、土地儲備資金管理等政策規定的行為,及時報告財政部,抄送國土資源部。

第三十七條 違反本辦法規定情節嚴重的,財政部可以暫停其地方政府專項債券發行資格。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依法追究有關人員責任;涉嫌犯罪的,移送司法機關依法處理。

第六章 職責分工

第三十八條 財政部負責牽頭制定和完善土地儲備專項債券管理制度,下達分地區土地儲備專項債券額度,對地方土地儲備專項債券管理實施監督。

國土資源部配合財政部加強土地儲備專項債券管理,指導和監督地方國土資源部門做好土地儲備專項債券管理相關工作。

第三十九條 省級財政部門負責本地區土地儲備專項債券額度管理和預算管理、組織做好債券發行、還本付息等工作,并按照專項債務風險防控要求審核項目資金需求。

省級國土資源部門負責審核本地區土地儲備規模和資金需求(含成本測算等),組織做好土地儲備項目庫與地方政府債務管理系統的銜接,配合做好本地區土地儲備專項債券發行準備工作。

第四十條 市縣級財政部門負責按照政府債務管理要求并根據本級國土資源部門建議以及專項債務風險、土地出讓收入等因素,復核本地區土地儲備資金需求,做好土地儲備專項債券額度管理、預算管理、發行準備、資金監管等工作。

市縣級國土資源部門負責按照土地儲備管理要求并根據土地儲備規模、成本等因素,審核本地區土地儲備資金需求,做好土地儲備項目庫與政府債務管理系統的銜接,配合做好土地儲備專項債券發行各項準備工作,監督本地區土地儲備機構規范使用土地儲備專項債券資金,合理控制土地出讓節奏并做好與對應的專項債券還本付息的銜接,加強對項目實施情況的監控。

第四十一條 土地儲備機構負責測算提出土地儲備資金需求,配合提供土地儲備專項債券發行相關材料,規范使用土地儲備專項債券資金,提高資金使用效益。

第七章 附 則

篇(4)

1 測繪在土地開發管理中的作用

1.1 提供可靠依據

環境、資源、統計、公共設施以及經濟狀況這些數據收集和獲得對土地規劃管理有重要作用,這些數據的收集和獲得對于決策有重要作用。在使用過程中,需要不斷提高測繪技術,這樣可以獲得更加準確的數據,可以提供有效的判斷信息。一般而言,測繪結果都是由很多數據組成,因此,在進行測繪之前需要建立起數據庫,這樣可以更進一步的提高數據使用有效性。而且在工作開展時,可以根據一定的人口、地形進行集中處理。

1.2 節約投資

土地資源在進行綜合開發使用過程中,需要投入大量的資金,這就要求在實際工作過程中,應該做好資金的分配問題,從節約的角度研究問題,做好預算工作,一般預算是控制的最好方法。另外,也需要合理且科學的制定出實施方案。因此,需要獲得精確、精密的測繪成果,應該將詳細的土地狀況呈現出來,當信息反映出了實際問題,更好的保障測繪結果。在進行測繪過程中,如果精度比較低,這會影響到方案設計優化問題,影響到優化步驟。

1.3 規范工程行為

在進行土地開發管理過程中,會出現諸多的施工驗收標準問題。但是這些標準執行,需要遵循一定的條件。因此,在進行工作開展時,需要做好科學、合理的工程設計工作,需要做好科學、合理的工程設計。這些工作得以實現,需要獲得測繪數據支撐,而且在使用過程中保障數據全面性。另外,在工程實施過程中,需要根據相關的設計流程開展。

2 土地測繪在土地開發管理中的應用

2.1 土地測繪在農村集體土地開發管理中的應用

農村進行集體土地開發和管理,涉及的范圍比較廣,范疇也比較大,在實際進行開展工作時,難度比較大。就土地糾紛問題而言,就是缺乏了相關的法律效應還有相關的地籍資料從而引起的土地糾紛。解決該問題最根本的方法是進行科學的測繪,需要政府部門和雙方法人一同測量獲得精確土地圖文信息。在進一步協商,使得測量得出數據更具法律責任,還需要在該文件上進行簽字。解決土地變更問題?,F在土地是稀有資源,土地的使用關乎每個人的利益。隨著不動產不斷變化,土地使用面積不斷變化,出現歸屬權問題。這些問題的解決都需要獲得準確的信息進行反饋,這樣可以獲得精準的土地資料信息。應用土地測繪正射影像技術可以輕松的應對該問題,對需要測繪的位置定位,做好科學權屬劃分,精確的勘測和劃定出準確位置,該技術被廣泛使用于農村集體土地開發管理中。另外,土地測繪在土地開發中,相關的部門也會使用星影像技術以及數字正射影像技術,該技術可以更好的對違法土地進行檢測。這樣可以更好的管理土地,可以及時發現違章占地行為,掌握占地面積還有占地地點等等。這些信息的收集給監督部門進行非法土地處理提供了依據。

2.2 土地測繪技術在土地資源檢測與調查中的應用

我國國土面積遼闊,國土資源豐富,國土資源的調查和檢測面臨著很大的困難。集體土地管理工作其中包括了集體土地的等級、征集以及對其以管理區為權屬單位的開發工作,因此在農村土地管理時,一般都會使用到測繪技術,而且使用的范圍會比較廣。土地測繪技術具備較高的分辨力,可以幫助測繪者測繪相應的數據。當前土地測繪技術不斷發展,融入了遙感技術,大量的高分辨率技術出現,而且發展非??臁T谶M行資源調查和管理時,起到重要作用,尤其是進行土地篩查、土地資源現狀調查、還有土地動態綜合監測等等。在這些工作的需求中,土地測繪技術發揮著巨大作用。

2.3 土地測繪在土地規劃審批中的應用

土地測繪工作,可以給規劃審批提供充足依據,可以給土地規劃提供重要的資料?;谕恋厥褂靡巹潏D進行對比,可以更好的整合土地使用方案,從而更好的進行土地綜合開發使用。眾所周知,科學的規范方案,可以更好的開發土地,保障土地開發合理性和科學性,也是判斷規劃工作質量的關鍵。因此,可以看出土地測繪技術在其中的重要性。另外,使用以往的測繪資料和當前的測繪資料,可以清晰的看出城鎮土地擴建情況,可以更好的把握擴建規模,從而明確該地區土地綜合使用情況。這樣可以合理、科學的規劃方案,實現土地綜合利用,保障環境可持續發展。同時,土地測繪在土地開發管理及信息系統建立中的應用也越來越廣泛。第一,土地測繪技術在地理信息系統中的使用,一開始起到的作用是進行土地管理,土地資料庫數據更新以及地籍管理等等,隨著技術不斷發展,當下這些基本的土地管理工作得以順利進行,而且還可以為今后的土地規劃提供依據。技術發展給土地開發管理提供了數據支撐,當前土地測繪使用了全球定位系統,該系統對土地采集工作可以提供精準的依據,可以提供可靠的信息,對監督管理能夠提供依據。而且,在執行土地管理時,一般系統比較側重的是土地調查,土地登記還有評價,這些可以為地籍管理提供可靠依據,可以獲得數據支撐。地籍管理信息系統被建立起來之后,可以更加廣泛的應用于地籍管理系統和信息管理系統中,為系統數據更新提供依據。而且隨著社會不斷發展,這些系統發揮出的作用越來越大,更為社會發展提供依據。大量的系統可以為地籍管理實現一體化建設進程提供依據,在城鄉土地綜合使用上可以發揮出積極作用,更好的為城鄉土地管理和建設做出貢獻。

3 結束語

總而言之,隨著經濟不斷發展,土地供求矛 盾越來越復雜。矛盾日益加劇。這對土地開發管理而言,有了新的要求。在技術不斷更新發展的當下,應該不斷使用新技術,新技術可以為土地測繪信息收集提供保障,在進行土地開發管理中起到重要作用。這就要求相關的測繪人員,在開展工作時,需要根據測繪標準進行,科學的測繪。

篇(5)

中圖分類號:TN948.61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7-9599 (2010) 01-0000-02

一、概述

土地開發整理是增加耕地面積,保證糧食安全,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推進農村社會經濟可持續發展的有效措施。

土地開發整理作為公益性建設項目,其過程必須按照科學的方式加以管理。遵照土地開發整理項目的特點,把土地開發整理項目管理劃分為幾個不同的階段,可行性研究、審查入庫、初步規劃設計、立項批復、招投標、施工、竣工驗收。每一個階段都有其相應的管理流程和大量的圖形、圖片、表格及文檔資料。就目前情況來看,對這些資料數據的保存和管理有如下兩個特點:1.局部電子化:地形圖、施工圖、預算表等使用計算機相關軟件進行處理,然后刻錄成光盤或是打印生成紙質資料存檔。2.管理手工化:對于局部電子化的數據資料的管理和保存是手工的,管理的對象是一張一張的光盤,一個一個的文件夾,最終歸檔的資料存放于不同的職能部門。這造成目前管理很大程度上只能依賴紙質資料,管理不便,查詢困難。

基于這樣的現狀,我們提出了開發“土地開發整理項目信息管理系統”。其目的就是將土地開發整理項目各階段所涉及到的資料信息用計算機軟件結合數據庫加以有效的管理。從而實現在軟件系統中快速方便的查詢,提高管理效率,為管理部門的決策控制提供詳實而準確的信息。實現管理自動化,政務電子化。

二、總體需求

圖2-1 土地開發整理項目管理流程圖

如圖2-1所示,我們可以看出土地開發整理項目所經歷的各個階段和先后順序,以及每一個階段所需要的工作及相關資料,這些資料的紙質部分是齊全的,電子化部分可能是零散的,根據管理部門對于土地整理項目全過程管理的設想,綜合數據管理系統的總體需求如下:

1.“信息管理”是本系統的立足點。2.需要把土地開發整理項目從可行性研究到竣工驗收全過程的資料電子化并納入到計算機系統管理中,可以查詢,并且方便查詢。3.能夠將項目數據與地理信息系統的地圖展示進行整合和互動,這是系統的關鍵點,因為土地整理項目和地理信息密切相關,其整理的成果也必須反映到地理信息系統中。4.歷史數據需要轉換導入系統進行管理。5.新產生的數據需要提供方便的錄入機制。6.能夠對常用格式的文檔資料進行集成展示。

三、GIS體系結構的對比

由于土地開發整理項目和地理位置密切相關,開發整理現狀也必須及時如實的反映到地理信息系統中,為了上述總體需求的實現,我們將根據不同的需求選擇相應的GIS體系結構,GIS體系結構主要分為如下三種:集中模式,客戶/服務器模式,Web/Internet模式;

(一)集中模式

終端完成兩種操作:

A.接受用戶的輸入,然后通過網絡把輸入發送給GIS服務器;

B.接受GIS服務器的處理結果,格式化并展現給用戶;

GIS服務器相應的需要完成四種操作:a.通過網絡接受終端的輸入;b.處理終端輸入;c格式化處理結果,并傳送給終端;d.維護數據庫;

由此可知,在集中模式下的GIS系統,信息庫的存儲、瀏覽、查詢、檢索、維護等都"“集中”于GIS服務器,服務的提供完全依賴于GIS服務器。所以,這種模式對服務器的速度、可靠性等要求極高。一般需要專門的服務器作為GIS服務器。這就提高了系統的造價。但它也有一個優點:系統結構相對簡單。

(二)客戶/服務器模式

客戶端完成三種操作:

A.管理用戶接口,處理應用邏輯;

B.產生數據庫請求,并向GIS服務器發送請求,然后從GIS服務器接受結果;

C.格式化結果,并給用戶;

GIS服務器相應的功能為:a.從客戶機接受數據庫請求;b.處理數據庫請求;c.格式化結果,并傳送給客戶機;d.維護數據庫;

由此可知,在客戶/服務器模式下的GIS系統,客戶機執行前端處理,服務器執行后端處理。它把整個系統的負擔在客戶/服務器間進行適當的分配,在客戶端運行應用程序符合實際應用多樣性的需要,而對于整個系統的基礎-數據庫則集中于服務器,便于數據庫的維護。這種結構具有強壯的數據操縱和事務處理能力,以及數據的安全性和完整性約束。因此,這種模式的GIS系統是比較合理的。但是,Client/Server的結構的開發和管理成本越來越高,其客戶端變得越來越臃腫,系統的使用也較復雜。

系統的客戶端和服務器所完成的功能基本上與Client/Server模式下的功能是一致的,它實質上是Client/Server技術與Internet技術相結合的成果。這種模式不僅利用了基于Web的Internet結構的簡便和靈活性的特點,而且應用Client/Server技術大大地強化了其事務處理和安全性、完整性約束能力,從而實現了真正業務相關的WEBGIS。

三、技術方案

基于對總體需求的初步理解和對三種GIS體系結構的對比分析,土地開發整理項目信息管理系統的技術方案如下:

(一)總體架構

基于WEB方式開發,三層體系結構?;贗nternet的WEBGIS具有以下幾個方面的特點:

1.較低的開發和應用管理成本。

WEBGIS是利用通用的瀏覽器進行地理信息的,并使用通常是免費的插件ActiveX或Java Applet,從而大大地降低了終端客戶的培訓成本和技術負擔。而且利用組件式技術,用戶可以根據實際需要選擇需要的控件,這也最大限度地降低了用戶的經濟負擔。

2.真正的信息共享。

WEBGIS可以通過通用的瀏覽器進行信息的特點,使得不僅是專業人員,而且普通用戶也能方便地獲取所需的信息;此外,由于Internet的迅猛發展,Web服務正在滲入千家萬戶,在全球范圍內任意一個WWW站點的Internet用戶都可以獲得WEBGIS服務器提供的服務,真正實現了GIS的大眾化。

3.巨大的擴展空間。

Internet技術基于的標準是開放的、非專用的,是經過標準化組織IETF和W3C為Internet制定的,這就為WEBGIS的進一步擴展提供了極大的發揮空間,使得WEBGIS很容易與Web中的其他信息服務進行無縫集成,建立功能豐富的具體GIS應用。

4.擴平臺特性。

傳統的GIS軟件都是針對不同操作系統的,對不同的操作系統,分別要使用相應的GIS應用軟件。而WEBGIS則能做到“一次編成,到處運行”,真正發揮跨平臺的技術優勢。

與地理信息系統(GIS)系統的無縫集成,是本系統的最大特色。地理信息是一種重要的分布式信息資源。它既具有社會效益,也具有市場價值,是解決人口、資源、環境和災害等重大社會可持續發展面臨的問題,以及促進社會經濟持續、快速和健康發展的基礎信息手段。

(二)開發工具

開發工具使用或JAVA。和JAVA目前是大型WEB程序開發的兩大陣營,兩者目前提供較為相似的WEB程序開發能力。開發效率比較高,結合JAVA較強的跨平臺能力,在項目初設階段可根據實際應用情況進行選擇。

(三)數據庫

選用ORACLE。ORACLE是針對OLTP OLAP的數據庫產品,ORACLE的優點很多,比如跨平臺,這只是ORACLE眾多優點之一,但這對客戶來說是非常重要的一個優點。

ORACLE的組件功能全面。對于二次開發的支持較好。ORACLE體系先進,所以性能優異。ORACLE在海量數據存儲上具有明顯的性能優勢,聯機分布式并行處理的能力強大。是大型數據庫應用的最佳選擇。

(四)地理信息集成

采用ARCGIS?;贏RCGIS技術的系統平臺,其先進性、穩定性、安全性和開放性都是當今GIS世界首屈一指的。它所提供的海量數據管理、驅動、查詢檢索、分析統計和對外能力完全能夠滿足國土資源信息系統需求分析中對GIS平臺的要求,一句話,ARCGIS是高性能的。

整個系統數據模型的建立包括GIS數據、專業模型數據、應用處理功能的集成。功能上是專業應用軟件通過GIS基礎軟件對GIS數據和模型數據的操作。

(五)多媒體展示

使用OLE對象鏈接和嵌入技術。通過OLE,應用程序可以自動擴展為將來的數據格式,因為被鏈接的對象的內容使用OLE接口,客戶端應用程序不必介意鏈接的內容。

客戶可以集中精力于您正在執行的工作,而不是集中的多個應用程序完成任務所需的任務。這一概念可以概括為以計算任務為中心。

土地開發整理項目的文檔資料涉及多種文檔格式,對這些多媒體信息的展示,最佳方案是按各階段進行結構化后,通過OLE進行集中整合展示。

(六)數據轉換和錄入

用POWER BUILDER進行開發?;跉v史信息的轉換,和新產生信息的錄入需求,獨立的數據轉換和錄入支撐工具必不可少。作為4GL開發工具的佼佼者,POWER BUILDER在這方面的處理具有明顯優勢。

對于新產生的土地整理項目信息數據,為了支持統一展示,減少格式不統一產生的轉換成本,會進行相應的格式限制。目前考慮支持的格式有:OFFICE文檔,各類照片(衛星圖片),地質勘測圖片,AUTOCAD,MAPGIS,ARCGIS,PDF。

四、結語

土地開發整理信息管理系統實現后,將具有如下功效:

(一)可以通過系統在四川地圖上展示出各土地開發整理項目的位置及現狀,在地圖上隨意游走,也可進行鎖定放大顯示,方便打印該項目的成果圖,這樣無論展示給相關領導進行工作檢查,還是針對項目實現細節關注都提供了極大的便利。

(二)可以通過時間階段,地理位置,投資規模等信息,查詢各土地整理項目,這為落實計劃,關注重點快速地提供了信息,如:查詢2008年度擴權縣完成了哪些土地開發整理項目,占補平衡任務是否完成。

(三)對土地整理項目資料進行全方位的管理及查詢,如:要看某項目的可行性研究資料,系統將迅速調出并展示其“申請報告、可研報告、標準分幅現狀圖、碎步圖斑量算表、分村臺帳匯總表、權屬調整方案、村民大會紀要、村民代表簽字”等,管理者無須再去資料存放處查找浩瀚如海的資料。

(四)實現了資料的全面電子化保存,是四川省土地開發整理項目信息資料館,能為土地開發整理的其他相關工作提供全面的數據基礎,如:研究土地開發整理項目歷史平均造價水平。

參考文獻:

[1]龐森.四川土地開發整理及對策思考,農村經濟,2006,(11):26-28

[2]高向軍.向無紙化辦公邁進――土地整理項目管理信息化建設總體構架概述,國土資源信息化,2002(1):13-16

[3]江景波,華楠.城市土地利用總體規劃――方法、模型、應用 [M]上海:同濟大學出版社,1997

篇(6)

中圖分類號:TU47文獻標識碼: A

The study of foundation treatment and construction management in collapsible loess areas

姓名(單位)

Abstract: The collapsible loess is widely distributed in the northwest of our country, Because of its engineering properties are different with or without water, foundation treatment methods and construction management methods are mainly discussed in collapsible loess in this article.

Keywords: collapsible loess, foundation treatment, construction management measures

1引言

濕陷性黃土是在一定壓力下受水浸濕,土體結構迅速破壞,并產生顯著附加下沉的黃土。濕陷性黃土是一種特殊性質的土,其土質較均勻、結構疏松、孔隙發育。在未受水浸濕時,強度較高,壓縮性較小。當在一定壓力下受水浸濕,土體結構會迅速破壞,產生較大附加下沉,強度迅速降低。故在濕陷性黃土場地上進行建設,應根據建筑物的重要性、地基受水浸濕可能性的大小和在使用期間對不均勻沉降限制的嚴格程度,采取以地基處理為主的綜合措施,防止地基濕陷對建筑產生危害[1]。我國濕陷性黃土主要分布在黃河中游山西、陜西、甘肅大部分地區。

2 濕陷性黃土的成因

濕陷性黃土以粗顆粒粉土顆粒為主。粗顆粒中主要是石英和長石,粘粒中主要是中等親水性的伊利石。粗粉粒和砂粒在黃土結構中起骨架作用,由于在濕陷性黃土中砂粒含量很少,而且大部分砂粒不能直接接觸,能直接接觸的大多為粗粉粒。細粉粒、粘粒和一些水溶鹽類不同程度的集聚到粗顆粒的接觸點膠結和半膠結作用。在天然狀態下,由于上述膠結物的凝聚結晶作用被牢固的粘結著,故使濕陷性黃土具有較高的強度,而遇水時,水對各種膠結物的軟化作用,土的強度突然下降便產生濕陷。

濕陷性黃土之所以在一定壓力下受水時產生顯著附加下沉,除上述在遇水時顆粒接觸點處膠結物的軟化作用外,還在于濕陷性黃土的密度較小。在干旱、半干旱氣候條件下,無論是風積或是坡積和洪積的黃土層,很難同時滿足充分的壓力和適宜的濕度,導致土層得不到充分的壓密,便形成了低濕度、高孔隙率的濕陷性黃土[2]。

3 濕陷性黃土地基處理方法

地基處理的主要目的是消除黃土的濕陷性,提高地基承載力。在濕陷性黃土場地上進行建設,應根據建筑物的重要性、地基受水浸濕可能性的大小和在使用期間對不均勻沉降限制的嚴格程度,采取以地基處理為主的綜合措施,防止地基濕陷對建筑產生危害。常用于濕陷性黃土地基處理的方法有:換填墊層法、擠密法、強夯法、重錘夯實法、樁基礎、預浸水法等。各類地基的處理方法都應因地制宜,通過技術比較后合理選用。文獻[3]介紹了幾種常見的地基處理方法,見表1。

表1 濕陷性黃土地基常用的處理方法

名稱 適用范圍 可處理的濕陷性黃

土層厚度

墊層法 地下水位以上,局部或整片處理 1~3m

強夯法 地下水位以上,Sr≤60%的濕陷性黃土,局部或整片處理 3~12m

擠密法 地下水位以上,Sr≤65%的濕陷性黃土 5~15m

預浸水法 自重濕陷性黃土場地,地基濕陷等級為Ⅲ級或Ⅳ級,可消除底面下6m以下濕陷性黃土層的全部濕陷性 6m以上,尚應采用墊層或其他方法處理

其他方法 經試驗研究或工程實踐證明行之有效

(1)墊層法:墊層法包括土墊層和灰土墊層。墊層法對基底以下厚度是1~3m的濕陷性黃土處理效果較好,一般可采用局部或整片處理。因無機膠體料的加入,墊層的力學濕度指標,如不透水性均大幅度提高,同時還獲得了抗濕化性的優良性質,強度高、隔水性強、不濕化等特點。它消除了墊層范圍內的濕陷性,減輕或避免了地基因附加壓力產生的濕陷。這種方法施工簡易,效果顯著,是一種常用的地基淺層處理或部分濕陷性處理方法。當換填墊層厚度小于或等于3m時,壓實系數不小于0.95,當換填墊層厚度大于3m時,壓實系數不小于0.97。

(2)強夯法:強夯法亦稱動力固結法,通過重錘的自由落下,對土體進行強力夯實,以提高其強度,降低其壓縮性。該法設備簡單,原理直觀,適用廣泛,特別是對非飽和土加固效果顯著。這種方法加固地基速度快,效果好,投資省,是當前較經濟簡便的地基加固方法之一。

影響強夯法加固地基處理效果的主要因素除濕陷性黃土的性狀外,主要有:夯擊能大小、夯點間距、單點夯擊次數、夯擊遍數和強夯搭接方式、間歇時間等,其它因素還有錘底形狀、施工工藝等。在施工前都要進行試夯,以確定夯錘的參數、夯錘落距、夯點的布置方案、夯擊遍數及施工順序等。按西北地區的經驗一般采用三遍成夯或兩遍成夯施工工藝。分別采用高能級主夯、中能級強夯和低能級滿夯進行夯實。夯點布置應根據基底平面形狀,采用等邊三邊形、等腰三角形或正方形布置,一般的夯點間距宜為1.5~2.0d(d為夯錘直徑)。強夯的間歇時間等于土的超靜孔隙水壓力的消散時間,一般為2~4周。對于濕陷性黃土,地下水位距地面很深,在正常含水量下,一般可連續進行施工。強夯過程中盡量采用重錘低落距進行夯實。強夯土的承載力宜在地基強夯結束30d左右采用靜載荷試驗測定。

(3)擠密法:擠密法是利用打樁機或振動器將鋼套管打入地基土層并隨之拔出,在土中形成樁孔,然后在樁孔中分層填入石灰土夯實而成灰土樁。它與夯實、碾壓等豎向加密方法不同,屬橫向加密土層。施工中當套管打入地層時,管周地基土受到了較大的水平向擠壓作用,使管周一定范圍內地基土的工程物理性質得到改善,其密實度增加、壓縮性降低、濕陷性全部或部分消除。

成孔擠密應間隔分批進行,成孔后應及時回填??椎自谔盍锨氨仨毢粚?,填料時宜采用分層回填夯實,其壓實系數不宜小于0.97。擠密孔的孔位宜按正三角形布置。在現場進行靜載荷試驗或其他原位測試測定地基承載力。

(4)預浸水法:預浸水法是在修建建筑物前預先對濕陷性黃土場地大面積浸水,使土體在飽和自重應力作用下,發生濕陷產生壓密,以消除全部黃土層的自重濕陷性和深部土層的外荷濕陷性。預浸水法一般適用于濕陷性黃土厚度大、濕陷性強烈的自重濕陷性黃土場地。預浸水法宜用于處理濕陷性黃土層厚度大于10m,自重濕陷量的計算值不小于500mm的場地,浸水前宜通過現場試坑浸水試驗確定浸水時間、耗水量和失水量等。浸水坑邊緣至已有建筑物的邊緣不宜小于50m,浸水坑的邊長不得小于濕陷性黃土層的厚度,當浸水坑的面積較大時,可進行分段施工。

但預浸水后,地面下6m以上的土層還不能消除因外荷所引起的濕陷變形,還需按非自重濕陷性黃土地基配合采用土墊層、重夯或強夯法等措施進行處理。同時它耗水量大處理時間長,所以目前在推廣上還受限制。此外,還應注意到浸水對附近建筑物(一般要求其間距離不宜小于50m)和場地邊坡穩定性的影響。

4 濕陷性黃土地區施工管理注意事項

濕陷性黃土受水浸濕后,土的結構迅速破壞,發生顯著下沉的現象。這種特性,會對結構物帶來不同程度的危害,使路基及結構物大幅度沉降、折裂、傾斜,嚴重影響其安全和使用性能。

施工前應做詳細的勘察,除應查明黃土層的時代、成因、厚度、濕陷性、地下水位深度及變化等工程地質條件外,尚應結合建筑物功能、荷載與結構等特點,對場地與地基作出評價并就防止降低或消除地基的濕陷性提出可行的措施建議。

施工中應加強觀測,及時發現勘察出現的漏洞及時進行處理,對重要的、難度大的工程更應該加強觀測的頻率和力度,確保后續施工的順利進行。有影響場地穩定的不良地質現象和地質環境時應及時采取相應措施。堅決按照設計要求進行施工,做到問題不清楚不施工,問題不處理不放過,確保后續工作的順利進行。

5 結束語

本文闡述了濕陷性黃土的成因,討論了地基處理常用方法的選用原則、適用范圍、可處理深度及效果,同時對各處理方法應注意事項和可能帶來的負面作用等也進行了概述,這為工程場地地基處理方案的選型論證及實施提供了有利的支持。

[參考文獻]

篇(7)

土地資源的充分利用必須將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結合起來,不能忽略任何一方,北京市的土地一級開發卻存在著很多的問題,比如利潤分配問題、成本問題、還有招投標流程的問題等等都影響著其土地的開發與利用,為此必須制定出解決措施。

 

一、改變土地一級開發利潤分配模式

 

為了更好地改變北京市土地一級開發的現狀,可以學習一些地區先進的經驗,比如說重慶市,學習其利潤分配模式,按照一定的比例將土地出讓所得的收入分配給政府和企業,給開發企業支付所得綜合價費用的時候,要扣除相應的土地一級開發成本后。這樣可以有效地促使開發企業慎重考慮開發成本。 要將現有的分成比例進行改變,要逐漸地與上市收入、開發成本,項目的難易相結合,并要切實地根據項目情況的復程度。在計算評估費、拆遷服務費的時候,不能僅僅依靠評估金額、拆遷補償金額,除此之外,還要將工作的難易程度考慮進去。

 

二、減少預算成本與實際成本差異

 

(一)建立健全土地一級開發成本控制體系

 

1、建立土地一級開發成本控制制度。為了更好地管理成本,就必須建立相應的成本控制體系,這個制度的建立要切實地結合財經法規、以及開發企業的實際情況,然后以合適的形式,并嚴格地要求每一個部門執行這一制度。這項制度的內容主要有預測成本、控制程序、應用分析、考核、審計、招投標制度、戰略成本管理制度、專項成本管理等等,只有加強各個方面的成本控制,才能保證總體成本的控制。

 

2、建立土地一級開發成本核算制度。一級土地開發是開發企業在政府委托的基礎上進行的,從根本上來說,這屬于一種代建制度,開發企業要明確地核算土地一級開發成本構成,核算制度的主要內容主要有成本計算方法、成本發生正確歸集、成本歸集的方法等。在進行會計核算的時候,要設置“開發成本”等科目,并對其再進行二級明細核算,然后再根據成本費用的具體內容,有必要進行三級明細核算的設置。通過一層又一層的核算,從而一步步地將成本進行明確。

 

3、建立土地一級開發成本責任制度。在成本核算制度的基礎上,還要建立土地一級開發成本的責任制,通過不斷地細化,將每一層的成本控制明確到各個部門、各個崗位、各個員工。

 

(二)土地一級開發過程中成本費用管理

 

1、征地拆遷補償工作管理。在土地一級開發成本中,征地拆遷補償占據著很大的比例,在拆遷的過程中,會涉及到很多利益主體的利益問題,因此要加強事中對成本的控制;在拆遷的過程中,地方政府沒有強大的執行力,這樣會直接影響拆遷成本,導致其增加,為了避免這種情況的發生,必須制定拆遷的方案,并且要按照相關的流程來征用土地。在征地拆遷的時候,開發企業與政府之間要加強溝通與聯系。還要確定相應的評估和拆遷服務機構,一邊協調政府部門,一邊到被拆遷戶現場開展登記工作,在此基礎上由上述兩個機構提交相應的評估報告、拆遷服務報告,然后根據補償金額以及被拆遷戶的意見,進行審計確認,然后由審計機構給出審核意見,最后綜合所有的情況,將拆遷補償款支付給被拆遷人。

 

2、財務費用管理。一級土地開發涉及到的金額數目比較大,因此開發企業可以向銀行貸款,并簽訂最高額擔保、又或者是抵押貸款合同,根據所需要的資金需求拿貸款,不能超出總額度,而且與此同時還要避免貸款資金閑置的現象出現。

 

三、改變政府考核機制

 

對于政府來說,土地一級開發可以給其帶來很大部分的財政收入,他們認為只有抓住土地資源,才能得到更多的收入。政府不能過分地加大土地出讓金,這樣會導致房價的上漲。這樣的情況的發生主要是由于政府將經濟指標作為了自己政績的主要方面,為了改變這種情況,就必須改變政府的考核制度,考核政府的政績不能僅僅注重經濟指標,要逐漸弱化經濟指標在政績考核中的地位,納入更多的與民生、環境相關的指標,切實地做到為人民服務。

 

四、完善招投標制度

 

為了加強對成本的管理,必須將北京市土地一級開發的相關制度認真、嚴格地落實,在發展中逐漸完善不利于管理的方面。就目前的情況來說,一級開發企業承擔了所有的土地一級開發項目,房地產資質的公司并沒有參與其中,出現這種情況的原因就是考慮到了房地產開發企業可能會對土地進行二級開發,這樣以來會推動樓市價格的上漲。因此,要完善招標制度,為了避免二級開發,政府要對土地一級開發企業資質進行認定和批準,得到一級批準之后,開發企業就只能開展土地一級開發業務。

 

五、結語

 

篇(8)

前言:目前,農民對國家關于土地相關法律法規的不了解,給土地管理工作造成不便。農民對土地所有權的認識存在著誤區,農村土地權限職責劃分不明,阻撓了政府對土地的管理工作。

一、土地管理工作的現狀

(1)在廣大農村地區,村民、村主任土地承包商等都覺得自己擁有土地所有權,對集體土地所有權和使用權的概念認識混淆不清。違法、違規用地在一些地方尤為嚴重,地方領導干部將利用土地審批權謀取私利,在土地的管理權據為己有,私自做主,認為自己擁有土地的審批權。私自經營土地,認為土地管理辦法過于繁雜、程序繁瑣、審批困難。

(2)農民不愿意交出土地,普遍認為被征土地的價格偏低。當征收土地價格與與市場價相差不大時,農民才愿意被征收土地。政府沒有制定或者建立長期有效的保障機制,以確保人民群眾的基本生活。

(3)農民的利益得不到保障。政府在征地過程中,迫使農民失去賴以生存的土地,農民的生活面臨艱難的境地。政府沒有及時補償征地所支付給農民的費用。相關政府機構的征地政策得到沒有落實和貫徹。有些地方政府甚至挪用了發給農民征地的補償,農民在失去土地并沒有得到補償的情況下,會引發農民對政府機構的不滿,給土地管理工作帶來相當大的困難。

(4)隨著社會的發展,市場經濟的需要,農民在逐步的進行農業結構的調整或升級,調整后的土地產值隨之提高,補償的費用也相對提高。然而土地計算方法不統一、不科學,所以不能準確的計算出土地的價值。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土地的潛在價值,對被征收的土地造成一系列的經濟損失。對土地價值評審的參考因素過于簡單,缺乏相關的土地價值檢測標準。政府制定出的補償標準與農業市場調整后補償標準相差太大。導致政府相關機構對人民群眾沒有信服力,極大的降低了征地政策的執行和貫徹力度。

(5)土地開發缺乏科學的指導規劃。在我國經濟飛速發展的浪潮下,城市化建設會占據大量的土地,這些土地的開發沒有科學的指導規劃,造成對土地破壞和浪費。資本的流向主導著土地的開發,土地開發商利用土地交易牟取暴利,致使商業住房、公共建設用地的價格不斷飆漲。普通民眾難以購買土地開發而來的商業住房,不科學規劃又會造成土地閑置和浪費。如果不加以控制,會形成惡性的循環,不利于經濟的持續健康發展。

(6)土地所有權與使用權的權限劃分不明確。相關土地管理辦法在實際的土地管理中顯得相形見拙。從國家土地直接管轄到地方間接管轄的土地,都存在著或多或少的管理問題。如土地的管理權、使用權、經營權等權力,在一定程度上已經合并到土地的所有者身上,土地使用權的所有者占據了管理權和經營權,將使用權擴展延伸,完全忽視了政府機構對土地的相關所有權。

土地所有權的糾紛層出不窮。如在土地的使用權方面,農村居民和城市居民在同一塊土地上都覺得自己擁有使用權。在相關政府機構與集體組織之間,出于土地巨大利益的關系,都想從中分一杯羹。還有開發商與開發商之間在土地承包經營權上的糾紛。

各個政府部們之間對土地的管理審批權限交叉重疊,存在著一塊土地多個部門管理,或者沒有相關政府部門管理某一塊土地。有些地方政府對于地區開設建設用地,收取一些不合理的費用。

二、土地管理工作的方法分析

(1)制定出科學合理的土地管理辦法,使土地得到科學的規劃,合理的利用開發土地是確保經濟持續穩定增長的重要保障。使農民的切身利益得到保障。明確各個政府機構對土地的管理權限,明確土地使用權、土地經營權、土地管理權等權限的劃分。

(2)由政府相關部門組織對土地管理法律法規的宣傳工作??梢园才抨P于土地管理法律法規的講座,走方基層調查民眾對土地法律法規的了解。注重加強對土地所有權方面的的講解,增強民眾對土地各方面權限的了解與認識。增強民眾對土地使用、土地管理等方面工作的認識, 在土地審批權和土地所有權方面,國家集體意識深入貫徹到民眾當中,增強義務觀念,要做到在民眾中達成形成土地是國家、集體所有的共性認識。為了避免執法人員違規違法,就要加強各級土地管理執法人員對法律法規政策的培訓。把促進經濟發展與土地管理工作的法律法規聯系起來,與時俱進。靈活運用土地政策,做好每一項土地細節管理和土地政策執行工作,讓領導干部在人民群眾中起模范帶頭作用。

(3)制定科學使用土地的規范。在土地資源進行開發、利用、管理等方面,應該注意時間和空間上的合理計劃和安排,這些工作都屬于土地利用的總體規劃范疇。為了防止和杜絕建設用地無視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就要做好與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的配套銜接協調工作。以免造成規劃用地不科學、不合理的的規劃,實行科學的管理辦法,注重人性化管理規劃。土地工作在保證權力的基礎上,也應該履行應盡的責任,責任劃分詳細具體,落實到個人。

(4)依法對使用土地不法行為進行治理,防止一些社會惡意勢力利用土地制造事端。落實土地租用政策,在進行土地監測管理過程中,由政府相關領導機構發揮模范帶頭作用,把土地承包給經濟條件較好的農民或者運作效益高的機關單位,這樣收取的租金可以帶來一定的回報。承包租用的土地政策還可以解決農村人口失業問題,提高農民的生產積極性,種植出更多優良的農產品,來創造更多的經濟效益,促使地區民眾的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經濟平穩健康的發展。

(5)投入更多的資金在土地的管理工作中,設置一些專門的土地管理部門。各級政府部門面臨著眾多的土地管理工作,應接不暇,肩負著土地管理的各項職責,每一項土地管理工作都對地區的經濟發展產生深遠的影響。在土地管理任務繁多的基礎之上,又牽扯達經濟利益問題的糾紛,給土地管理工作的開展進行帶來的困難。所以,各政府土地管理部門,針對自身的情況,應做出相應的調整,以更好的適應現代化的土地管理工作。還可以組織農民成立相關的土地管理工作機構,減輕政府的土地管理工作,也可以對政府土地管理工作形成監督和促進作用。

(6)統計國家和地區的各類土地信息,創建一套切實有效的土地管理運作機制,以適應現代化的土地管理工作。設立專門的土地管理專項基金,一方支持地方土地管理工作,一方面對地區的土地盈利上繳入庫基金,由專業的人員進行資金的流動管理,并公開基金收支明細,實行透明化運作。對于土地收益的部分,主要由政府來計劃安排使用,由民眾來監督和評審工作。在對土地進行管理工作的同時,還可以修建農村土地種植、土地開發、土地經營的基礎設施,以提高農民的生產水平,促進農業的健康發展,更好的開展農村土地管理工作。但相關政府土地管理機構,不得從中收取用于基礎建設的額外費用。

三、結語

綜上所述,土地管理工作與民眾的生活、地區的經濟發展有著莫大的關系。在政府的土地管理過程中,必須保證管理工作的信息內容公開化和透明化。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可以讓公眾參與土地的管理工作和幫助政府履行管理職責,協助政府工作。政府與人民相互配合,即可以充分調動農民的生產積極性,又能創建出切實可行、科學合理的土地管理辦法和機制,保證經濟的可持續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1]馬宏森.淺談我國土地管理中的公眾參與[J].中國科技投資,2013,(36)

[2]白璐.基于適宜性原理的河南省耕地利用強度分析[D].2010.

[3]黎世兵.時態GIS與工作流技術在城鎮地籍管理中的應用[D].2010.

篇(9)

1材料與方法

1.1試驗點的基本概況試驗區位于山西省孝義市西部山區,為我國目前開采量最大的露天鋁土礦山廢棄地復墾區。該區屬于典型的大陸性半干旱氣候,四季劃分明顯,春季多風,夏季炎熱,秋季多雨,冬季寒冷干燥,一年的最高氣溫達37℃,最低氣溫在-20℃以下。一般情況下,年降雨量在450~550mm之間,平均降雨量為529mm,降雨形式主要以暴雨為主,據統計日最大暴雨量可達113.3mm。降雨主要集中在7—9月,占全年總降雨量的61%以上,除秋季外其余時間一般是干旱無雨,且每年的無雨期長達100d以上,其蒸發量是降雨量的3~4倍。供試土壤為褐土,土質適宜耕種。試驗地土壤理化性質見表1。

1.2試驗設計供試作物為玉米(益田18)。試驗采用雙因素完全隨機區組設計,分別是前茬處理和肥料處理。前茬處理分別為晉豆28和晉豆25(礦區復墾區首次種植);肥料處理分別是有機肥、有機+無機肥、無機肥、對照組(不施肥)。共8個處理,每個處理設3個小區,具體見表2。

1.3采樣及處理土樣采集:2010年10月14日夏玉米收獲后進行土樣采集,每個樣點分0~20cm和20~40cm不同土層取樣。剔除土樣中的植物根系和殘渣,帶回室內自然風干,磨碎過篩備用。植株地上部分樣品采集:待玉米成熟以后,收集玉米的籽粒及秸稈,洗凈于105℃的溫度下殺青30min,60℃溫度下烘干至恒重,粉碎備用。

1.4實驗方法

1.4.1土壤有機碳含量測定重鉻酸鉀容量法-外加熱法[14]。

1.4.2有機質穩定碳同位素分析土壤樣品風干后過0.2mm篩,植物樣品(包括秸稈、籽粒)經過磨細過0.1mm篩。用ThermalFinniganMATDELTAplusXP質譜儀分別測定δ13C值[15]。

1.4.3土壤全氮及堿解氮的測定[14]土壤全氮測定采用半微量開氏法。土壤堿解氮采用堿解擴散法測定。

1.4.4土壤全磷及有效磷的測定[14]土壤全磷采用HClO4-H2SO4法測定。土壤有效磷采用0.5mol•L-1NaHCO3法測定。

1.4.5土壤全鉀及速效鉀的測定[14]土壤全鉀采用NaOH熔融,火焰光度法測定。土壤速效鉀采用NH4OAc浸提,火焰光度法測定。

1.4.6土壤pH值測定稱取過2mm篩孔的風干土樣10.00g,采用無CO2的去離子水作浸提劑,以1∶2.5的土水比測定土壤pH值。

1.5實驗原理穩定碳同位素天然豐度值用來描述樣品與標準化合物天然豐度變異的指標:δ13C(‰)=(Rsample/Rstandard-1)×1000其中R為13C/12C比值,δ13C的天然豐度RPDB為0.0112372。根據不同光合途徑的植物(C3、C4和CAM植物)具有不同13C豐度的特點,形成的光合產物不一樣,且植物在光合作用過程中對13C的吸收比例不同(C3植物δ13C值的變化范圍是-23‰~-40‰,平均值為-27‰。C4植物δ13C值的變化范圍是-9‰~-19‰,平均值為-12‰[16-17])。將長期生長C3植物的土壤稱作C3土壤,長期生長C4植物的土壤稱作C4土壤。研究表明[18],將C3植物種植在C4土壤上,或者C4植物種植在C3土壤上,經過一段時間以后,通過測定土壤δ13C的變化,可以計算出土壤有機碳的周轉或更新速率。假設種植C3植物A的土壤碳δ13C值為δA,現改為種植C4植物B的土壤碳δ13C值為δB,那么C3植物被C4植物取代以后,經過一定的轉化時間t,設C4植物B對土壤有機碳的貢獻是f(t%),此時土壤有機碳的δ13C值(δt)可表示為δA、δB和ft的函數:δt=ft×δB+(1-ft)×δA由此求出C4植物B對土壤有機碳的貢獻率ft:ft=(δt-δA)(/δB-δA)

1.6數據處理與分析數據經Excel2003整理后,采用SPSS13.0進行統計分析,處理間的差異顯著性采用單因素(One-WayANOVA)檢驗,并用LSD多重比較法檢驗其差異顯著性(P<0.05);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法檢驗土層0~20cm和20~40cm土壤有機碳含量以及土壤δ13C值之間的顯著性水平(P<0.05),依次來明確施肥及輪作是否引起鋁礦復墾區土壤有機碳含量的變化。此外,玉米籽粒和秸稈δ13C值兩者之間的簡單相關采用Linear相關統計方法,可以明確施肥及輪作條件下玉米籽粒和秸稈中δ13C值之間是否具有相關性。所有測定數據結果以平均值±標準誤的形式表達。

2結果與分析

2.1土壤有機碳含量由表3可以看出,管理措施對鋁礦復墾區土壤有機碳含量的影響顯著。0~20cm土層中,前茬晉豆28條件下,使用肥料的處理組均可使土壤有機碳含量顯著提高(P<0.05),分別提高了2.23、1.85、0.90g•kg-1,其中有機肥和有機+無機肥較無機肥更能顯著提高土壤有機碳含量(P<0.05),而前兩種肥料對土壤有機碳含量的影響差異不顯著(P>0.05)。前茬晉豆25條件下,施肥亦能顯著提高土壤有機碳含量(P<0.05),分別提高了1.10、1.35、0.85g•kg-1。在施加有機肥和有機+無機肥條件下,前茬種植晉豆28較晉豆25更能顯著提高土壤有機碳含量(P<0.05),分別提高了1.17、0.54g•kg-1。施加無機肥和不施肥條件下,前茬種植晉豆28和晉豆25對土壤有機碳含量的影響差異均不顯著(P>0.05)。20~40cm土層中,前茬晉豆28條件下,有機肥和有機+無機肥均能顯著提高土壤有機碳含量(P<0.05),分別提高了1.84、1.60g•kg-1,而無機肥對土壤有機碳含量的影響差異不顯著(P>0.05)。前茬晉豆25條件下,有機肥和有機+無機肥均能顯著提高土壤有機碳含量,分別提高了1.73、1.35g•kg-1,且有機肥對有機碳含量的影響更為明顯(P<0.05),無機施加有機肥、無機肥和不施肥條件下,前茬晉豆28和晉豆25對土壤有機碳含量的影響差異不顯著(P>0.05)。施加有機+無機肥的條件下,前茬晉豆28較晉豆25更能顯著提高土壤有機碳含量(P<0.05)。總之,在鋁礦廢棄地復墾區采取不同管理措施對土壤有機碳含量均有影響,前茬晉豆28條件下,施加有機肥和有機+無機肥的土壤有機碳含量最高。表3進一步表明,在前茬種植晉豆28和晉豆25條件下,施肥及對照中,隨著土層深度的增加有機碳含量均顯著降低(P<0.05)。此外,與復墾前未進行農業耕種的土壤相比,在不施肥條件下,前茬種植晉豆28和晉豆25的土壤有機碳含量偏低,說明不施肥單一輪作并不能提高土壤有機碳含量。在前茬處理的基礎上,施用肥料可顯著提高土壤中有機碳含量,可見輪作方式配合施肥更有利于土壤中有機碳的積累。

2.2土壤δ13C值由圖1可知,不同管理措施可對鋁礦復墾區土壤的δ13C值產生顯著影響,δ13C值的變幅為-14.33‰~-6.64‰。兩種輪作方式對土壤中碳δ13C值的影響存在顯著差異(P<0.05),表現為不同施肥及對照處理中,前茬種植晉豆28的土壤中碳δ13C值均顯著低于前茬種植晉豆25(P<0.05)的處理。兩種土層深度的土壤碳δ13C值的變化趨勢基本一致:前茬種植晉豆25的小區中,各肥料處理土壤δ13C值的變化規律為對照組<有機肥<有機+無機肥<無機肥;前茬種植晉豆28的小區中,各肥料處理土壤δ13C值的變化規律為有機+無機肥<對照組<有機肥<無機肥。由此可見,不同施肥及對照處理中,前茬種植晉豆28的土壤中碳δ13C值均顯著低于前茬種植晉豆25處理,兩種土層深度中各肥料處理的土壤碳δ13C值變化趨勢一致。此外,結果表明各施肥及對照處理中,土壤δ13C值均隨著土層深度的增加而顯著升高(P<0.05)

2.3玉米籽粒和秸稈δ13C值由圖2可以看出,不同管理措施可對玉米籽粒的δ13C值產生顯著影響,玉米籽粒δ13C值的變幅為-13.47‰~-9.60‰。兩種輪作方的對玉米籽粒δ13C值存在顯著差異(P<0.05),表現為不同的施肥處理及對照中,前茬種植晉豆28的玉米籽粒δ13C值均顯著低于前茬種植晉豆25的處理(P<0.05),使用有機肥、有機+無機肥、無機肥及對照組中,籽粒δ13C值分別降低1.02‰、3.47‰、3.02‰、2.86‰。兩種輪作方式中各肥料處理的玉米籽粒δ13C值的變化趨勢基本一致,其規律為:有機+無機肥>無機肥>對照組>有機肥。由圖3可知,玉米秸稈δ13C值的變幅為-16.32‰~-10.97‰。兩種輪作方式對玉米秸稈δ13C值的影響存在差異(P<0.05),表現為各施肥處理及對照組中,前茬種植晉豆28的玉米秸稈δ13C值均顯著低于前茬種植晉豆25的處理(P<0.05),使用有機肥、有機+無機肥、無機肥及對照組中,秸稈δ13C值分別降低1.37‰、0.58‰、0.49‰、1.99‰。前茬晉豆28條件下,施肥對玉米秸稈δ13C值的影響差異不顯著(P>0.05),其中肥料的各處理組對玉米秸稈δ13C值的影響差異也不顯著(P>0.05)。前茬晉豆25條件下,施肥可顯著降低玉米秸稈δ13C值(P<0.05),分別降低了3.19‰、4.77‰、4.36‰,其中肥料各處理之間對秸稈δ13C值的影響差異不顯著(P>0.05)。由此可見,不同施肥及對照處理中,前茬種植晉豆28的玉米籽粒和秸稈的δ13C值均顯著低于前茬種植晉豆25的處理。此外,由圖2和圖3亦可看出,施肥及輪作條件下,玉米籽粒較秸稈的δ13C值高,說明玉米籽粒比秸稈更容易富集13C。

3討論

3.1管理措施對土壤有機碳含量的影響在本研究中,通過測定施肥及輪作方式下不同土壤層次(0~20cm、20~40cm)的有機碳含量,可知土壤有機碳含量隨著土層深度的增加而逐漸降低。土壤表層接受大量的枯枝落葉,而且植物根系主要集中在土壤表層,有機質來源比較豐富,而微生物活動會造成土壤有機碳的部分損失,但是表層中輸入的有機碳量足可以彌補因微生物分解以及礦化作用損失的那部分,所以表層土壤有機碳含量較高[9,19]。隨著土層的加深,微生物數量逐漸減少,有機碳的周轉速率減緩,有機碳的含量進入一個緩慢降低的層面,最后含量在深部土層基本保持穩定[8,20]。在本文表3中,有機肥或者有機+無機肥的施加都能顯著提高復墾區土壤有機碳含量,可能原因是施加肥料能夠增加土壤中微生物數量,提高微生物活性,促進土壤中有機碳的更新,其次有機肥中含大量的碳素,增加土壤呼吸底物的供應,另外施有機肥能促進有機質的輸入,從而使得土壤有機碳含量顯著提高。施加無機肥能增加土壤表層有機碳含量,可能的原因是施無機肥能增加作物的生物量,土壤中的作物殘渣向有機碳的轉化利用率也會相對提高[21]。在不同前茬處理條件下,施有機肥和有機+無機肥處理的有機碳含量均高于無機肥處理,說明施有機肥和有機+無機肥是增加土壤有機碳累積的主要途徑。此外,有研究表明[22],施有機肥使土壤有機質的氧化穩定性降低,而無機肥或不施肥則使土壤有機質的氧化穩定性升高。由此不難看出,有機肥與無機肥的配合施用不僅能提高土壤有機碳的含量,而且能增強有機碳的氧化穩定性。本研究表明,輪作配合施肥能顯著提高土壤有機碳含量,分析其原因:一方面是施肥能夠增加土壤有機碳的儲存;另一方面是輪作可以增加作物根系以及土層中殘渣的數量,改變殘渣的化學質量,影響其礦化固定,從而降低耕作對有機碳的衰減效應[23]。有研究表明,在輪作體系中加入豆科作物有利于土壤有機碳的固存[24]。但在不施肥條件下,前茬晉豆28和晉豆25后土壤有機碳含量偏低,說明不施肥單一輪作并不能提高土壤有機碳含量,其可能的原因是后一種作物的生物量偏低造成前一種作物累積的土壤有機碳損失[25]。

3.2管理措施對土壤δ13C值的影響本研究結果表明,鋁礦復墾區土壤δ13C值隨土層深度的增加而增加,于貴瑞等[26]研究表明,土壤δ13C值增加可能歸功于13C貧化的有機化合物的分解作用,土層深度越深,其土壤中含有老的以及穩定的有機化合物的含量越高,而表層土壤中的有機碳大多為較年輕和非穩定的有機化合物,這也會導致穩定碳13C值的垂直變化。此外還有學者[20]認為,在土壤的不同土層中有機碳δ13C值的上升幅度也不同,這可能與土壤有機質分解過程中碳同位素分餾效應的強弱程度有關,分餾效應越強,上升幅度越大,表明有機碳分解程度也就越高。土壤有機碳穩定同位素組成主要受地表植物類型和土壤成土環境等因素的制約,通過對不同管理措施下土壤有機碳穩定同位素組成特征分析得到,在不同施肥條件下,與前茬種植晉豆25的輪作方式相比,前茬種植晉豆28處理的土壤δ13C值普遍偏低,說明土壤δ13C值與有機碳的來源存在顯著的相關關系。分析其可能的原因,兩種作物以及不同的肥料輸入到土壤中的有機碳不同,導致土壤有機碳更新程度不一致,使得土壤δ13C值產生差異,同時也與不同肥料及前茬作物攜帶的外援物質本身的δ13C值差異有關。由于C3和C4植物的δ13C值都是在一定的范圍之內,同一種類植物的δ13C值之間也必然存在一定的差異,其中C3植物之間δ13C值的最大差異為12‰,C4植物為4‰[2]。由于土壤δ13C值是不同植物種類對群落凈初級生產力相對貢獻的綜合結果,如果地表植物組成保持穩定,則土壤表層的δ13C值與植物群落的δ13C值相近似,而且地面植物種類是制約土壤δ13C值變化的主要因素[27]。

3.3管理措施對作物中δ13C值的影響不同管理措施會對玉米籽粒和秸稈中的碳δ13C值產生顯著影響。據分析,造成這一差異的原因可能有兩個方面:一是作物從土壤中吸收的有機碳來源比較復雜,不僅包括作物殘渣中的有機碳,還有肥料及前茬作物中攜帶的碳素;二是作物吸收的外援物質中碳素的δ13C值本身就有差異。前茬種植晉豆28的處理中,將施加不同肥料的玉米籽粒和秸稈的δ13C值進行回歸分析,獲得回歸方程為y=-34.797-0.371x(P=0.158);前茬種植晉豆25的處理中,將施加不同肥料的玉米籽粒和秸稈的δ13C值進行回歸分析,獲得回歸方程為y=-25.541-0.016x(P=0.725)。兩個P值均大于0.05,說明在不同的施肥處理下,玉米籽粒和秸稈中δ13C值之間沒有顯著相關性。對玉米籽粒和秸稈中δ13C值進行T檢驗,其結果表明,不同的施肥及前茬處理下,玉米籽粒和秸稈的δ13C值均有顯著性差異,說明秸稈中的同化物向籽粒轉移時,發生了碳同位素的分餾作用。

篇(10)

中圖分類號:TU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914x(2013)38-01-01

軟土給公路工程建設帶來較大的影響和隱患。在軟土地區修建道路,常發生道路沉降變形,嚴重影響了道路的使用,由此造成的經濟損失越來越大,軟土地基處理一直是公路建設中的技術難題。地形的復雜多樣決定了不同的地質狀況應采用不同的軟基處理方法,即使相同的地質情況,采用不同的軟基處理方法也會有不同的效果。

一、 軟基處理材料要求

砂墊層砂料:采用的潔凈中,粗砂,含泥量不應大于3%,細度模數不小于2.7,不含有害物質。袋裝砂并脾性用的砂料應采用滲水率較高的潔凈粗砂。大于0.5mm的砂宜占總重量的50%以上。含泥量不應大于3%,細度模數不小于3.0有機質含量不大于1%,滲透系數不小于5x10--3cm/s。

沙井袋采用聚丙稀紡織土工布,裝砂后的砂井袋的滲透系數應不小于砂的滲透系數,裝砂袋的抗拉強度5mm大于900N,土工格柵材料采用聚丙稀,高密度聚乙烯或其它高分子聚合物并加有一定的抗紫外線防氧化助劑,性能需符合設計要求。

二、 軟弱土地基的工程特性

(一) 軟弱土地基的含義。軟土地基是指強度低,壓縮量較高的軟弱土層。這種土層大部分是飽和土,含有機質,孔隙比大,天然含水量高,在工程中,淤泥,淤泥質土,泥炭,泥炭質土,沖填土,雜填土和飽和含水粘性土統稱為軟土。

(二) 軟弱土地基的工程特性。

(1) 含水量較高。軟土的成分主要是粘土粒組和粉土粒組組成。由于細微顆粒,特別是粘土顆粒之間存在著重力以外的分子引力和靜電力的作用,使顆粒之間相互聯結,靜電引力引起結合水模,使軟土具有可塑性,含水量高。

(2) 透水性差。土地的滲透系數K主要與土的粒徑大小于級配,孔隙比,礦物成分,結構和飽和度有關,由于軟土的基本特性,也決定了其K值較小。

(3) 壓縮性大。軟土的選項固結壓力一般較小,導致大部分軟土呈正常固結和欠固結狀態,在加載的時候就會產生較大的沉降量,在工程施工時會帶來很大的不便。

(4) 流變性強。在荷載的作用下,軟土承受剪應力的作用產生緩慢的剪切變形,并可能導致抗剪強度的衰減,在主固結沉降完畢之后還可能繼續產生可觀的次固結沉降。

(三) 軟土路基成因。路基強度及穩定性與路基干濕狀態密切相關,路基干濕狀態是由土中含水量的高低決定的,而含水溫一的高低取決于各種濕源的作用和延續時間,由于路面寬,路基低,排水設施不全或失效,使得雨水和生活污水向路基內滲透,地下水位升高,路基長期處于潮濕狀態,加上土的水穩定性差等原因,導致路基老化。

三、 軟土路基差別方法

1、 測定方法。對軟土路基的測定可以用彎沉測定。將相對完好的砼板塊膛一編號。在非不利季節檢測時,彎沉值根據經驗進行季節影響修正。

2、 差別方法。平均彎沉值反映了原結構的承載能力,而彎沉差則反映了加鋪后瀝青路面反射裂縫出現的機率和嚴重程度。造成原結構承載力不足的原因有板底脫寬,基層強度低和軟土路基。

3、 路基自重擠淤法。路基自重擠淤法就是通過逐步加高的路基自重將處于流塑態的淤泥或淤泥質土外擠,并在路基自重作用下使淤泥或淤泥質土中的孔隙水應力充分消散和有效應力增加,從而提高地基抗剪強度的方法,在擠淤過程中為了不致產生不均勻沉陷,應放緩堤坡,減慢路基填筑速度,分期加高,其優點可節約投資,缺點是施工期長,此法適合于地基呈流塑態的淤泥質土,且工期不太緊的情況下采用。

四、 軟弱土地基處理方法

(一) 樁——加筋體復合地基。復合地基是人工地基的一種,是指天然地基在地基處理中設置加筋材料,加固區由基體和增強體兩部分組成的人工地基。現有的復合地基方法多采用水平向增體+豎直向增體,主要由樁體,加筋體,樁間土體三部分共同承擔荷載,其中加筋體多采用鋼筋網,土工格柵,土工格室等,樁加筋體復合地基處理方法的特點主要有:沉降相對較小,可減小差異沉降,工后易控制,方法簡單,利于縮短工期,可以在淤泥等天然軟弱土層上快速地填筑高路堤,另外適當加大樁間間距,可降低成本。

(二) 碎石樁復合地基。碎石樁復合地基主要適用于軟粘土,因為軟粘土具有較好的粘性,在與碎石一起被壓實后可以很好地膠結在一起,增大強度,它多采用振動法或沉管法等在軟土地基中沖孔,填入碎石,孵石,礫石,碎磚等散體材料經振密后形成的密實樁體,除了樁體的支撐作用外,碎石樁及其上面的覆砂墊層可以起到排水作用通道的作用,繼而增加樁周軟弱土體的承載力。碎石樁復合地基的特點是:提高地基承載力,減小沉降,防止地震液化和提高穩定性。

(三) 水泥攪拌樁加固。用鉆機鉆至地基預定的深度后,把經重壓機或水泥泵加壓的水泥干粉,通過灰漿系統與鉆機相連的高壓液管,鉆管,鉆頭噴射到土體中,使水泥干粉,地下水與土粒徑鉆頭攪拌,碾壓凝固后在土層中一圓柱狀固結體,如果使用的是水泥干粉,由于是與地下水攪拌,故應根據當地軟土中的含率來控制水泥干粉的使用量抑或用水量。這種方法的特點是:能提高地基的承載力,減小沉降變形,側向位移小,有利于樁周結構免受過大的側壓力,施工簡單快捷,土中空隙壓力低,固結慢,不利于排水。

(四) 拋石擠淤強夯置換。此種方法是一種處理飽和團結互助粒土地基,尤其是飽和軟粘土地基的很好方法,不僅能混合擠密,加強強度,排水作用也尤為突出,在進行大規模拋石擠淤強夯置換施工之前,必須進行拋石擠淤后的強夯置試驗,以分析強夯置換技術的實用性,確定合理的施工參數,在安全施工的同時也能做到節約時間與資金,在加固效果結束之后,應進行靜荷載,動力觸探等一系列檢測試驗,以保證施工標準。

(五) 塑料排水板加固。將帶狀塑料排水板用插板將其插入軟土地基中,作為豎立排水通道,并將其與砂墊層連通,構成排水系統,利用上部荷載作用,空隙中的水被慢慢排出,加速排水固結,以提高地基強度,確保穩定性。這種方法簡單可行,易于操近代,在安放排水板后的填土過程中應注意,在填土至臨界高度以前,由于硬殼層及土工格柵后的應力擴散作用,可以適當加快填筑速率,而當超出臨界高度后,必須控制施工速率,以確保路堤的安全與穩定。

結束語

軟弱土地基性質復雜,上述方法只是對于普遍情況適用。對于一些特殊的軟土地基,如沿海,傍河軟土地基,在設計處理方法的時候還應考慮到河海的沖刷與滲透應力,沿山公路,在設計時應考慮徑流沖刷與山體給路基的側應力等,多沼澤,泥地的地方,由于軟土的延伸面積和深度比較大,這些都需要在以后的工程實例中積累經驗,進一步解決,伴隨著工程技術的發展,軟弱土地基的處理方法一定會越來越簡便合理,安全性能也會得到進一步的保證。

參考文獻

上一篇: 形體禮儀的培訓 下一篇: 醫學教育方法
相關精選
相關期刊
主站蜘蛛池模板: 广水市| 策勒县| 新余市| 都昌县| 民勤县| 新宁县| 乌拉特中旗| 长丰县| 西青区| 澄迈县| 青冈县| 凌海市| 九寨沟县| 德化县| 平安县| 将乐县| 昌吉市| 新干县| 区。| 菏泽市| 久治县| 西城区| 怀化市| 区。| 任丘市| 通城县| 铜梁县| 清河县| 寿光市| 武威市| 奎屯市| 巴里| 中西区| 小金县| 马公市| 神池县| 葫芦岛市| 潮州市| 班戈县| 海淀区| 离岛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