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3-21 16:59:51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紙藝術論文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二、統觀全局,環環相扣
2012年暑期,我們走進剪紙村———長治縣南宋鄉南宋村。村里村民人人會剪紙,民間藝人告訴學生剪紙的內容是很有講究的,吉祥圖案寓意吉祥辟邪,娃娃、葫蘆、蓮花等象征多子多福。家禽家畜,瓜果魚蟲是農民表現的主要內容。此時此刻,學生對剪紙濃厚的興趣已悄然變成自覺的創作欲望,紛紛拿起剪刀,把自己的思緒變成了一件件妙趣橫生的剪紙作品。我堅信藝術的種子已經播種在每一個孩子的心田。
二、造型生動多變,求全求滿
民間剪紙的造型特點在于追求形象的完整美滿,構圖的充實豐富。在造型手法上,物象的表現追求圓滿、完美的內在本質。如人物剪紙的造型十分講究完整與圓滿,民間藝人遵循互不遮擋的法則,在表現人物或動物形象時,無論正面還是側面,都盡可能地將手腳、五官齊全地呈現于畫面,這樣就出現了“面面觀”的現象,民間藝術中是忌諱出現半張臉的,認為不完整不美觀。植物花草的表現同樣是這樣,如果只有干、莖、葉、花或果,雖然我們的確看到的是這樣,但在剪紙中若只有這些就不完整,植物有根很重要,植物的根雖然長在土里但仍需被完完全全地表現出來,剪紙的造型觀念認為沒有根花草就是死的,就是不圓滿的。如果表現的是葫蘆、石榴這樣多籽的果實,則表現時必須將果實剖開,露出內部的籽。剪紙圖案以二度空間作為形象思維的基礎,物象多是以平面化形象出現,不表現體積空間和透視比例。在造型中始終貫串著追求十全十美的理念,抓住對象最主要的形態特征和外部輪廓,去繁求簡,省略煩瑣的細節,遵循以少勝多的原則;變化的形式多種多樣,表現的手法也更加自由生動。民間剪紙中還有一種常見的造型手法,如老虎肚子里有小老虎,鴛鴦里的小鴛鴦,公雞腹中吞下的五毒等圖案;各種動物身上也要裝飾多種多樣的圖案,如鹿身上裝飾梅花表示梅花鹿,魚身上裝飾蓮花圖案表示魚戲蓮葉等,這種“大形套小形”的裝飾手法是互滲的復合造型,包括共用形、異形同構等。互滲復合所表現的是跳脫于形象本體之外的、主觀創造的理想化的形象,可以表現為形象的互滲和精神的互滲。形象互滲將不同形象的局部特征進行組合拼接而組成了新的形象。這種方法將人的主觀意識夸大,忽略和弱化物象的自然形態,所創造的形象跳脫于自然之外,而是心中之形。如《蛤蟆娃》中的蛙身人頭或龍、鳳、麒麟等各種本不存在于真實世界的神獸形象,都是采用這種方法創造的。精神互滲則是以某一種形象為基礎,將另一種形象或形態的精神氣質體現在這個形象的輪廓中,使其呈現一種全新的精神面貌。如剪紙中有一種形象叫作“伴娃虎”就是將兒童的天真稚氣滲入老虎的形象中,這一形象完全擺脫了老虎兇猛矯健的既有形態。互滲復合的造型是再造的新形象,反映出民間藝術家們豐富的想象力和無窮的創造力,同時承載著美好的祝愿在傳承發展著。剪紙藝術的造型手法是千百年來集體創造意識和傳承性藝術勞動積累起來的豐富的藝術經驗。作者多采用抽象、夸張、變形、象征等手法,用常見的花鳥魚蟲、人物器皿、生活場景來表達人人皆知的象征主題。這種意象的創造,不拘泥于自然形態,不受現實空間束縛,使得被賦予了吉祥意味的意象造型成為人民群眾喜聞樂見的藝術形式。
三、情境交融,意蘊豐富
在剪紙的創作過程中,通過對作品形象進行藝術加工,達到完整圓滿的效果,寓美好之意于藝術形象中,將意象共同構成優美的意境,使觀者不僅直觀地看到作品本身表現的完美形態,而且能體會畫面之外的意象之美。如《春江花月夜》這幅剪紙作品中,畫面描繪了人們蕩舟江面的美景并引發聯想:夕陽西下月亮升起,春江兩岸層巒疊嶂,花枝異影,水面波心蕩月,槳櫓添聲,人們駕著輕舟在江中漫游,是何等的詩情畫意。優秀的剪紙作品是融意境與形象于一體的,不僅有形的意境之美,而且蘊含著無形的生動意蘊。民間剪紙通常采用諧音表意、指事會意等手法,通過類比、聯想、象征、隱喻等手段創造形象,表達美好的愿望和渴求,引起觀者的共鳴。諧音表意是通過畫面中形象的讀音所產生的諧音來表達美好祝福的意圖。如“雞”與“吉”諧音,構成了“室上大吉”,“蝠”與“福”諧音,蝙蝠的形象就成了福運的象征,并以蝙蝠為中心形成了數量繁多的洪福類吉祥圖案,“鹿”與“祿”諧音,與蝙蝠、靈芝共同組成的圖案叫作“福祿壽”,類似的還有雙柿子與如意寓意事事如意,喜鵲登梅花寓意喜上眉梢等。指事會意是指將人們的美好愿望與某些事物的形象聯系起來,賦予這些形象以吉祥的意味,即是采用隱喻的手法體現美好的追求。如龜鶴、靈芝等象征長壽,鴛鴦象征愛情,蓮蓬石榴象征多子,梅蘭竹菊代表四季平安,象征君子高潔的情操等。人們看到這些形象就會聯想到它們所代表的美好寓意,這種含蓄優美的表達方式,使民間剪紙的意象更加豐富多彩。
連云港剪紙技藝工整、造型簡練、內容樸實,刻法有陽刻、陰刻和陰陽刻三種類型。陽刻以線為主,把造型的線留住,其他部分剪去,并且線線相連,把形留住,將形以外的剪去稱為正形。陰刻以塊為主,把圖形的線剪去,線線相斷,并且把形剪空,稱為負形。陰陽刻是陽刻和陰刻的結合。連云港地區剪紙整個紋樣協調和諧,具有“花中有花,題中有題,粗中有細,拙中見靈”的特色。內容有人物、花鳥、魚蟲等。剪紙分為南方派、北方派、江浙派等風格流派。南方派代表為廣東佛山剪紙、武漢剪紙和福建剪紙。北方派代表為山西剪紙、陜西剪紙和山東剪紙。江浙派代表為江蘇揚州剪紙和浙江剪紙。而連云港的剪紙既具有江浙派的細膩明晰,也不乏北方派的粗獷豪放,兼容了多方剪紙流派的特點。這主要取決于連云港的地理位置和經濟發展歷史。
2連云港剪紙發展現狀及未來
2.1連云港剪紙發展的現狀
連云港剪紙有著自身的特點。它在制作方式上以線線相連或線線相斷為主,配以圓形、月牙形、鋸齒形鏤空,表現手法上以陰刻、陽刻或陰陽交替穿插為主;既有北方剪紙的厚重、粗獷,又有江南剪紙的秀美、靈氣。例如,柳月華的剪紙、張天明白描刻紙張及彩色剪紙,劉罡港口系列彩色刻紙、孫紅香《西游記》系列刻紙及管艷的剪紙等等。目前,在當地能夠剪、刻并舉,以刻為主的剪紙藝人只有張天明。其剪紙藝術風格具有多樣性和獨創性。而其中張天明在吸取中國傳統剪紙工藝的基礎上,潛心研究,自創一套白描剪紙作品表現手法,參加全國比賽,屢獲大獎。他的藝術成就已被國內同行認可,現已被中華文化促進會剪紙專業委員會國家級官方網站名人風采欄目刊用。此外,海州區的陳學勤(男,1954年生)、董海英(女,1976年生),灌云縣的楊華娥(女,1945年生)、陳張氏(女,1915年生),喬華(女,1928年生)等都長期從事剪紙藝術,具有一定的技術水平。
2.2連云港地區剪紙未來發展思考
連云港地區的剪紙藝術未來的發展應該是走兩條路:一方面是對剪紙傳統技藝和圖形內涵的深入挖掘、發展。二是在傳承的基礎上創新,設計新的題材、開拓新的表現技法和材質,更重要的是擴大剪紙的應用。作為以圖形為基礎的造型藝術,剪紙與現代設計的結合順理成章。現在國家大力發展文化產業的時代背景下,除對連云港地區的剪紙藝術進行弘揚和傳承更重要的是探索剪紙這一藝術形式應用到經濟建設中的可行性。現在藝術設計對傳統剪紙的利用主要在表現形式和內涵兩方面。剪紙元素的使用幾乎涵蓋整個現代設計領域:從海報設計到包裝設計、書籍設計、建筑設計甚至動畫設計、服裝設計等等各個方面。連云港地區的剪紙藝術有其自身的特點,如技法細膩、表現形式大膽、題材具有地域特色。從古至今連云港地區積累了大量的“圖樣”,加大對連云港地區剪紙藝術的發掘和研究,將這一具有地域特色的美術樣式應用到連云港城市新時期的建設,對提升連云港形象不無助力。
二、均衡穩定的畫面構成
民間剪紙藝術在畫面表現時常呈現出平和安定的視覺效果,這是因為:一方面,由于畫面中實圖與虛地的面積多趨向一致,這就使得虛實關系在體量上達到平衡,進而產生心理上的穩定感;另一方面,在畫面的構成形式中,對稱與均衡是最常見的兩種方式,前者通過相同圖形依中心軸或中心點的對稱排布,使畫面呈現出絕對的平衡與穩定感,后者則更強調在動態中達到平衡,如采用“S”型的骨架構成畫面、塑造形象,或在畫面中巧妙穿插搭配不同造型的圖案,在保留圖案多樣性的同時,產生寓靜于動的平和美感。均衡穩定的畫面構成來自于中國傳統哲學觀念中對于陰陽平衡的追求。陰陽是事物內部相反相成且不斷此消彼長的兩個方面,只有二者達到平衡,事物才能夠呈現出美好的狀態,才能體現“道”的精髓。因此,在傳統剪紙藝術的畫面構成中反復出現對稱、均衡的形式,從而產生平和安定的畫面效果。此外,均衡的畫面構成還闡釋出事物內部陰陽運動轉化的特點——在運動中達到平衡,在變化中推進事物的發展,即《易傳》所謂的“通變成文”。這一觀點也對后世美學理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通變”指陰陽循環往復、不斷運動使事物發展變化,“文”則是美的形態,“通變成文”即通過人為作用,使事物內部陰陽和諧、動靜有時、剛柔相宜,才能體現出美感,這便揭示了美的創造的一般規律。因此,就傳統民間剪紙藝術而言,對于陰陽觀念的把握并非停留在表層形式上的虛實對比,在深層意義的傳達上也以物化的構成形態揭示出宇宙萬物在陰陽結合中不斷發展變化的規律。
三、陰陽寓意的內容題材
《系辭》曰:“一陰一陽謂之道。”在中國古人的世界觀里,最大的陰陽是由自然氣候、天象彰顯出來的,如天與地、寒與暑。而人世間的陰陽,在自然的方面就是夫婦。正是在此觀念的影響下,傳統民間剪紙藝術在內容題材的方面多暗喻男女結合,以示陰陽交合化生萬物。許多傳統圖案都有了陰陽表征的意義,如鳥、蛇、龍、魚等代表陽,蟾蜍、兔、鳳鳥、蓮花等代表陰。在民間剪紙藝術中就常用成對的表陰陽的復合圖案來表現男女結合、繁衍子嗣的概念,如鳥與兔、龍與鳳、魚與蓮等組合形式就非常典型。
(一)鳥與兔
在我國北方地區的民間剪紙藝術中普遍存在鳥與兔的組合,以《抓髻娃娃》剪紙最為典型。畫面中梳有雙髻的娃娃娃娃一手抓雞一手抓兔,代表著一手抓陽一手抓陰,陰陽結合而孕育生命,反映出人們對于生殖繁衍的渴望,此類剪紙因此常被用作婚慶剪紙,喻意男女結合、早生貴子。在傳統陰陽觀念的影響下,古人認為日為陽、月為陰,男為陽、女為陰,并以特定的動物形象來表示日月、男女以象征陰陽。鳥的陽性屬性早在我國遠古時期就已確定下來,鳥與太陽的聯系頗為緊密。傳統神話中的神鳥“金烏”(三足烏鴉)就是太陽的化身;《山海經》也記載有:“湯谷上有扶木,一日方至,一日方出,皆載于烏。”漢代王充《論衡·說日》中也有“日中有三足烏,月中有兔、蟾蜍”的記述。這種觀念被表現為圖形語言應用在各類裝飾藝術中,如三星堆遺址出土的商周時期太陽神鳥金箔飾,就很直觀地將四只神鳥與表示太陽的渦形圖案并置表現,而在漢代畫像石《伏羲女媧交尾圖》中則有伏羲托日輪,日中有鳥,女媧托月輪,月中有蟾蜍的形象。但因鳥的種類繁多,人們在對鳥的藝術表現就存在很多變化,在民間剪紙《抓髻娃娃》中就以雞的形象進行畫面表現,一來以雞喻陽,二來雞與“吉”諧音,迎合了人們求吉納福的傳統思想,可謂一舉兩得。而兔的陰性屬性則來自于嫦娥奔月的民間神話。《歸藏》中有嫦娥奔月化做月精的說法,“昔嫦娥以西王母不死之藥服之,遂奔月為月精”,月精即蟾蜍。漢畫像石中就有嫦娥奔月化蟾蜍的圖案。后又出現玉兔在月宮中搗藥陪伴嫦娥的說法,如西晉傅玄《擬天問》就有“月中何有?白兔搗藥,興福降祉”的詩句。這樣一來,兔與月就有了交集,在傳統圖案中遂以此形象來表陰。
(二)龍與鳳
龍與鳳是我國傳統圖案中最常見的表示陰陽(男女)的組合樣式,在剪紙藝術中也十分常見。這兩種動物形象起源年代久遠,應是原始社會圖騰崇拜與祖先信仰觀念相結合的產物。龍鳳圖案早期并沒有性別的表征含義,更多的是作為統治階級權利的代表。周代規定了天子冕服制度,并以十二種圖案對冕服進行裝飾,其中龍就位于這十二種紋樣的中心位置,象征英雄祖先。后世歷代冕服延用周制,且龍的形象日漸突出,成為帝王的專屬圖案,士庶不得使用。而鳳則對應龍成為皇后服飾中的典型圖案。后來隨著人們求吉思想與陰陽觀念的不斷強化,遂將龍喻男、鳳喻女,以二者結合體現陰陽化合,象征夫婦和睦。《孔叢子·記問》中有“天子布德,將致太平,則麟鳳龜龍先為之呈祥”的記載,后來人們用“龍鳳呈祥”來形容夫妻間的忠貞愛情。因此,傳統民間剪紙《龍鳳呈祥》就常應用在婚慶活動中,以示婚姻幸福。
民間剪紙造型和動畫造型有著太多的相同點,都是用簡潔、夸張的造型表述著人們內心的美好事物,從20世紀開始,中國動畫者就借鑒剪紙藝術的創作方式構思并創作了無數的動畫片,創作了獨具中國特色的動畫——剪紙動畫。《豬八戒吃西瓜》是中國動畫發展歷史上第一部剪紙動畫片,導演萬古蟾以剪紙的形式將一個生動有趣的神話故事展現給觀眾,劇中造型大膽的采用了民間剪紙的色彩和造型方式,造型設計整體簡潔明了,同時進行了卡通化的處理,圓潤而可愛。其后很多成功的動畫片,都以剪紙的藝術形式造型,但是形象不再是簡單的平面形式,有的通過色彩暈染效果使人物形象變得更加栩栩如生;有的通過繪、刻使得造型變得更加剛毅;有的通過水墨畫剪紙拉毛技術使動畫形象巧妙逼真;有的更是吸收了京劇臉譜、壁畫、年畫等多種傳統藝術形式的精華融入到剪紙動畫造型中,使角色造型視覺效果更加豐富,創造出一批又一批讓動畫迷們魂牽夢繞的動畫形象。民間剪紙在造型上追求線條流暢,萬剪不斷,筆筆相連的,雖然造型美觀,極具民族特色,但卻不能像一般動畫造型通過動作、表情傳達給觀眾故事內容和豐富情感。如何將其改良并應用于動畫創作中呢?我國剪紙動畫制作者通過無數實驗后,在剪紙角色設計的關節處采用細銅絲或者黏粒進行靈活聯接,然后將其擺放在攝影機前進行逐個動作拍攝,再將動作進行連續播放,使剪紙造型有規律的動起來,進而實現角色對動畫故事的表演。《豬八戒吃西瓜》、《金色的海螺》等剪紙動畫片中的角色就是采用小黏粒聯結關節逐格擺拍完成動畫動作,但因為造型是剪紙形式,動畫角色動作有局限,角色表情的變化、轉面、轉身都不能很好的實現,動作不能像普通動畫角色那樣靈活自如,大多數鏡頭中角色都是側面,表情也比較生硬。
二、剪紙動畫造型創作的新途徑
剪紙動畫造型參照了民間剪紙造型,同時還吸收了皮影造型,年畫、戲曲造型的精華,極具民族特色,但是剪紙造型卻制約著動畫造型和動畫動作的創作,并直接影響著影片制作水平的發揮和藝術風格表現,在動畫造型的創作中如何保留剪紙藝術的魅力,又能克服動畫創作中的不足,帶給觀眾不一樣的心理感受呢?
(一)多種剪紙材質的運用材料在動畫的創作過程中是表達最豐富的視覺元素,具有決定的重要作用,它不僅影響著動畫的制作技術的運用,也能營造出不同的藝術風格,不同的材質體現出的形式會帶給人們不一樣的的心理感受。80年代制作的剪紙動畫《猴子撈月》、《鷸蚌相爭》是采用了纖維細長,質地松軟而柔韌的皮紙作為材料,因為皮紙的質地松軟,具有能吸水能揮墨的特點,角色的邊緣外輪廓不再用刀剪刻,而是用手持外形撕出來,這樣就形成了水墨拉毛效果,使動物角色的毛發看起來惟妙惟肖,如同真的毛發一般。《桃花源記》中造型將皮影的特征和剪紙的平面化造型相結合,皮影的特殊材質使得人物造型表現出更加濃厚的傳統藝術風格。肯德基廣告中食物與人物的拍照剪貼動畫帶給人們特殊的趣味效果;宜家的傳統窗花剪紙廣告帶給人們溫馨、幸福、親切的感覺……因此我們在動畫造型創作中可以材質上進行進一步的突破。剪紙動畫的主要材料是紙,紙的肌理有粗有細,質感不同就會產生不同的視覺效果。粗肌理的紙張給人感覺粗獷有力,原始而質樸,例如:瓦楞紙、牛皮紙等;一般質感的紙張給人感覺溫和、耐人尋味,例如:印刷紙、復合紙等;細肌理的紙張給人感覺細膩、柔美、華貴,例如:銅板紙、白卡紙等。在動畫創作中我們可以大膽的嘗試這些帶給我們的不一樣的感受,粗肌理的紙張可以詮釋原始的民族,強壯的男人等;細肌理的紙張可以代表細膩的女性,華貴的裝飾物等;玻璃紙可以在動畫中透視人們的內心;箱紙板可以代表人們耐磨、抗壓的堅強毅力;甚至是衛生紙也能在動畫中表現出人們焦慮、暴躁時那一刻的狀態……在動畫創作中,不同的環境又可以用多種材質的紙構成,不同的肌理的調和對比產生不同的氣氛效果,不同的肌理在賦予不一樣的色彩,定會帶給觀眾更加豐富的視覺享受。
(二)剪紙動畫造型結合軟件技術的適合發展傳統剪紙動畫角色動作制作存在著非常大的局限性,人物的表情表現、透視、轉身都不夠靈活等,以至于剪紙動畫缺乏鏡頭和情節夸張表現。新世紀,數字軟件技術獲得了飛速發展,FLASH、3DMAX等優秀的專業動畫軟件技術為剪紙動畫制作提供了廣闊的創作空間,以擅長圖像處理的Photoshop和以矢量繪圖為主的Illustrator的圖像軟件在動畫創作中的廣泛應用為代表。創作者可以輕松地把自己整理的素材和繪畫元素從原有的環境剪切下來再復制到新的創作環境中去,還可以對現有的動畫元素進行快速的裝飾、放大、縮小、調色等的處理。在軟件技術的支持下,剪紙動畫的創作更加不受限制,原本剪紙動畫存在的技術和藝術表現上的復雜環節就慢慢被簡化了,軟件技術的應用使動畫動作的表現更加流暢,人物表情的表現更加具有夸張性和鏡頭感。新的藝術形式更多的應用于剪紙動畫的制作上來,同時使得傳統逐格動畫的制作形式轉化為數字技術形式,更加節省了人力、物力成本,縮短了制作周期加快了剪紙動畫的制作效率。軟件技術的發展為剪紙動畫探索新形式、新思路、新渠道提供了廣闊的空間。
中國剪紙于2009年9月入選聯合國科教文組織第四批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這一事件使得中國剪紙進入了一個新的時代,從此,中國剪紙藝術將受到全世界人們的關注。同時,在全球化這樣的背景下,在新舊事物交換更替的今天,中國剪紙也面臨著嚴重的挑戰。一方面,全球化的今天,世界各地加快了文化交流,在這樣的環境下剪紙藝術不斷地從其他文化中獲取精華,不斷創新;而另一方面,剪紙藝術作為一種古老的藝術,在現代化的沖擊下,一些村寨剪紙藝術面臨著流變和瀕危的處境。
(2)中國剪紙藝術的發展問題
通過對中國剪紙藝術現狀進行分析,可知目前影響我國剪紙藝術發展的問題主要表現在以下兩個方面:首先,我國剪紙藝術的創造團隊問題。中國剪紙藝術源于民間,那些優秀的藝術家們從自己生活中獲得感悟而進行創造,他們的藝術是心靈的藝術,是發自內心的無人可代的一種藝術,也遠遠不能用金錢來衡量。而當今社會,這樣的藝術家們是少之又少,他們的剪紙作品模仿痕跡過于嚴重,缺乏自己主觀的感彩,作品不夠生動,感情不夠鮮明。
二、如何推動中國剪紙藝術的發展
1.提高對剪紙藝術的重視程度
全球化的今天,剪紙藝術在各種現代文化的沖擊之下,正面臨著嚴峻的挑戰,而人們對剪紙藝術的認識存在一些誤區,對其發展的重視程度不夠,這在很大程度上阻礙我國剪紙藝術的發展。此外,甚至連一些剪紙藝人也不能夠正確認識剪紙這門藝術,他們僅僅把剪紙作為一種謀生的手段,對于一些剪紙技巧不進行外傳,殊不知這種做法可能會導致一些技巧失傳,帶來剪紙界的重大損失。因此,人們必須提高對剪紙藝術的重視程度,相關工作者還應該制定一套完善的保護體制并成立專門的保護機構,對我國剪紙藝術進行保護,使其得到更好的傳承和發展。
2.制定合理的發展對策
雖然我國剪紙藝術已經被列入了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但是目前我國民間剪紙藝術仍面臨著十分困難的處境,因此,制定相關的發展對策對我國剪紙藝術未來的發展進行指導是十分必要的。我們應該將“繼承”與“發展”作為主要的指導思想,以保護剪紙藝術、發展剪紙藝術、提高剪紙藝術作為最終的目的來開展工作,進一步加強對剪紙藝術的保護力度。
3.打造品牌
挖掘各種人力資源,為開設剪紙藝術教育提供師資保證,實施三個整合,為剪紙藝術教育制定實施方向。這三個整合就是指剪紙藝術與學科整合,發揮教學主渠道作用,剪紙藝術與德育整合,開發德育新途徑,剪紙藝術與生活教育整合,豐富生活體驗。
二、強制醫療的法律分析
(一)強制醫療的基本含義
刑事領域中強制醫療是指對依法不負刑事責任能力且具有社會危險性的精神病人采取的強制入院隔離治療。在外國立法例中,如美國稱之為“非自愿監管”、德國稱之為“收容監護”、日本稱之為“治療處分”;在行政法領域,《精神衛生法》規定了“非自愿入院治療”,雖在稱謂、適用條件和適用對象均有所不同,但其實質都是對精神病人人身自由進行限制的一種社會防衛措施,其價值目標都是“安全與自由并重、防衛社會與精神病人回歸社會并重。”[7]
(二)強制醫療的法律屬性
對強制醫療法律屬性合理的認定,是強制醫療程序的研究重要內容之一。強制醫療的法律屬性決定了強制醫療的決定主體、適用對象和適用程序。首先,強制醫療是一種保安處分,而不是刑罰的方法,也不是一種刑事強制措施。保安處分具有以下幾個特征:“(1)以特殊預防為目的而設立;(2)注重改善適用對象、預防犯罪;(3)適用的基礎是人身危險性;(4)適用對象是符合法定條件的特定人,其中就包括實施危害社會行為的無責任能力人、實施犯罪行為的限制責任能力人。”[8]雖然我國在《刑法》中規定了社區矯正、強制醫療等措施,但并沒有將其明確歸為保安處分,在總則中更無保安處分的相關規定。但“從目前通行的理論和實踐來看,在我國現行的法律體系之中,沒有保安處分之名,但有保安處分之實。”[9]特別是本次《刑事訴訟法》修改增加了強制醫療程序,使強制醫療真正成為可以操作的一種保安處分。其次,強制醫療是具有強制性,在必要情況下,經法定程序,不論被強制醫療人及其法定人是否同意,均可以對其人身自由進行限制甚至剝奪,其將面臨強制在醫療機構接受治療。因為強制醫療具有強制性和嚴厲性,必須符合法定條件、依照法定程序才可以予以適用。法國社會防衛派學者安塞爾就主張保安處分也必須遵循罪行法定原則,法律對人身危險性的概念、判斷方法以及與之相符合的處分措施都要有明文規定。[10]最后,強制醫療具有保護性。一方面,精神病人由于辨認和控制自己行為的能力減弱或者完全喪失,人身危險性較大,國家處于對保護公共安全的考慮,可以對符合一定條件的精神病人予以強制醫療;另一方面,對精神病人的治療通常需要專業的治療方法、場所和藥物,并且需要花費大量的人力物力,其監護人往往難以承擔,造成精神病人無人看管,也經常成為被侵犯的對象。所以通過強制醫療對精神病人進行治療,也是對其自身的一種保護。
三、強制醫療程序的法律分析
(一)強制醫療程序的性質
本次《刑事訴訟法》修改關注到之前強制醫療程序立法的缺失和由此導致的強制醫療適用的恣意,在“特別程序”編中設專章規定“依法不負刑事責任的精神病人的強制醫療程序”,運用刑事訴訟的規則來規制公權力的運行以保障精神病人的合法權益。根據之前的理論和本次立法的修改,強制醫療程序是指在刑事訴訟中人民法院通過審理決定是否對精神病人予以強制醫療的一種特別程序,與普通的刑事訴訟程序存在很大的不同:其不關乎被申請人或者被告人的刑事責任、罪或非罪和刑罰適用等問題,僅僅就對精神病人是否予以強制醫療進行審理。其本質是是一種涉及公民人身自由的特別訴訟程序,具有訴訟化構造,而非一種非訴程序。①理由如下:第一,強制醫療程序具有完整的“控辯審”三方,在訴訟過程中兩造對抗,法官居中裁判。從《刑事訴訟法》第286條第1款規定的人民法院應當組成合議庭進行審理、第2款規定的應當通知被申請人或者被告人的法定人到場和《規則》第594條規定的強制醫療案件人民檢察院應當派員出庭可以看出,立法者和司法者力圖將強制醫療程序設計為具有“等腰三角形”特征的訴訟程序。第二,強制醫療程序中,被申請人或者被告人享有獲得法律幫助的權利。第三,被決定強制醫療的人、被害人及其法定人、近親屬對強制醫療決定不服的復議申請權。第四,人民檢察院對強制醫療的決定和執行進行監督。從我國《刑事訴訟法》對強制醫療程序框架性的規定可以看出其具有訴訟程序的特征,雖立法比較粗糙,但不能否認強制醫療程序的本質是一種特別的訴訟程序,其完善也應遵循訴訟程序的要求。
(二)強制醫療程序的必要性
大樹是指根干徑在10cm以上,高度在4m以上的大喬木。近幾年來,筆者連續給機關單位及學校進行大樹移植,通過幾年的親身操作,摸索出一套科學的大樹移植管理技術,現將其介紹如下。
1移植前準備
1.1栽植地要求
大樹栽植的地塊宜選擇排水較暢的地方,忌積水,如果是在規劃線上,地勢低洼,要進行人工營造高凸地面。
1.2移植樹的確定
根據綠化地的需要,合理安排好樹的大小及品種,并依據所購樹的大小挖好樹塘。樹塘的大小應根據樹品種及該樹根系情況區別對待,一般按所確定的樹種,依據樹的土球,不論土球大小所挖的樹塘再在四周加大40~50cm,深度加深20~30cm,如在規劃線內,挖的樹塘遇有磚瓦、石礫,要進行換土。確定好的樹品種、挖好的樹塘要進行編號,同時在起挖大樹前要標記好大樹的正南方向,栽植時要盡量保持與原方向一致。起挖大樹土球的大小,依據樹木胸徑大小確定土球的直徑和土球的高度,一般土球直徑為樹木胸徑的8~10倍,土球高度一般70~80cm,留底直徑為該土球的1/3。起挖土球時,要先鏟除樹干周圍的浮土,以樹干為中心,比所確定的土球大5cm劃一圈,并順此圓圈往外挖溝,溝寬70~80cm,深度以挖到土球所需高度為止,隨后逐步修整土球,修整后用草繩包裝好。
1.3移植的時間
大樹移植應在最適宜的移植季節進行。一般闊葉樹在春季移植,針葉樹既可在春季也可在秋季進行。無特殊情況下,大樹移植的最佳時間是早春,因為早春時大樹葉芽才剛剛萌動,根系還處于休眠狀態,此時移植大樹,在移植過程中損傷的根系容易愈合和再生,移植后隨著氣溫逐漸上升,新芽在移植之后萌動,根系在移植之后再生新根。移植時要選陰而無雨、晴而無風的天氣。
2吊運及運輸
吊運的好壞,直接影響樹木的成活及樹形美觀,因而要根據所確定樹木的大小,先進行1次平衡修剪,目的是保持樹木地下部分與地上部分的水分代謝平衡,從而減少樹冠水分蒸騰。對落葉樹和再生能力強的常綠闊葉樹(如桂花)可進行適當的樹冠修剪;對香樟樹,直接按照所需主干高度定干到位;而對常綠針葉樹和再生能力弱的常綠闊葉樹(如廣玉蘭)只可適當疏枝、打葉。修剪重點是將徒長枝、交叉枝、下爪枝、病蟲枝、枯枝、傷枝及過密枝去除,以盡量保持樹木原有樹形為原則,其他樹木待運到定植樹塘時再進行1次修剪,修剪可進行2次。進行2次修剪的目的是防第1次修剪后在運輸過程中損傷枝干,先修剪1次的目的是為了方便運輸。修剪后主干上的剪口用漆涂好,枝頭用塑料布扎好,防剪口流液及風吹失水。吊車的選用,一般樹木的胸徑15cm以內,可選用3t農用吊車,樹木胸徑15cm以上要選用8t汽車起重機。吊樹的繩子要盡量選用專用吊繩,不能用鋼絲繩,如果沒有專用繩,用粗麻繩替代。在起吊時,為防止勒壞土球,在繩與土球接觸處用木塊墊起,以確保起吊過程中土球不壞。起吊時將樹冠向著汽車尾部,土球靠近駕駛室,樹干包上柔軟材料放在“X”字型木架上,用軟繩扎牢固,樹冠也要用軟繩適當纏攏,土球下墊好襯墊,然后用木板將土球夾住或用繩子將土球縛緊在車廂兩側。吊運時視天氣做好遮陽、補水保濕,減少樹體水分蒸發工作,確保運輸安全。
3定植
運輸到位后,經過科學修剪后起吊時,土球離開車后,車子開走,人注意安全,并用手扶土球或樹干。將樹冠最豐滿面朝向主型觀賞方向,按事前標好的方向即樹木原生長地的朝向。扶正并調整好位置后,每1棵大樹用生根粉10~15袋,即100~150g,先用酒精溶解,再加水30~40kg對成藥液潑澆在土球上,填土壓實土球1/2時,在四周澆足水,待水滲入土中再填土壓實。
4定植后管理
4.1調整好植株,支好架
填土壓實后,為防止水分蒸騰過大,可用草繩將樹干包扎起來,用草繩圍樹干,高度為2.0~2.5m,目的是夏天噴水保濕,冬天抗寒保暖。支架時進一步扶正樹干,支架大小依據樹木胸徑大小選適合的毛頭。綁扎好后,要做到風大樹干不搖,雨大樹干不倒。
4.2澆足水,圍好堆
在土填實后,要再次澆足水,并以樹干為中心,推土圍成一個土堆,土堆的直徑一般是樹干胸徑的10倍。土堆上端略小,底部大,既便于排水,又防倒。
4.3上下齊攻,促活棵
移植后的大樹,前幾個月是管理的關鍵時期,如果缺水,會導致樹木死亡;水多會導致土壤通氣性差,根系呼吸困難而腐爛,因而同樣會造成大樹死亡。因此,澆水時期、澆水量和次數對樹木成活至關重要,要視具體情況而定,晴天要堅持對樹體進行噴水,移植前期每天要噴3~4次,以后根據天氣情況噴水次數酌情遞減,尤其6~7月要加大噴水量,增加噴水次數。根部土壤見干澆水。在澆1次生根劑藥液后,每隔30d連澆3~5次生根劑藥液,方法是在圍好的土堆上打眼淋澆。有條件的再在樹干上掛營養液,提高大樹成活率,促進生長勢。
4.4自始至終,攻成活
研究和闡釋舞蹈的起源,絕對不能忽視其“內在根據”。只有“內在根據”與外在條件這兩方面的情形都爛熟于心,才能最終把握舞蹈起源的真諦,使這個專題的研究達到一個令人滿意的答案。
所謂舞蹈起源的“內在根據”,指的是人類那身心合一的物質條件,手舞足蹈的自娛意識和傳情達意的交流需要這三種與生俱有的內在因素。
舞蹈不單純是一種娛樂,它是表現人的諸多復雜思想感情的意識形態的藝術。“藝術作品通過形象描寫表現出來的境界和情調”——這就是意境。
一件成功的舞蹈作品,總令人耳目一新,產生感情上的共鳴,一句話:有意境。美的意境需要眼光獨到,善于把握時代的脈絡,抓住一般人司空見慣的事物進行篩選,發展其中的閃光點加以提煉升華,于是栩栩如生的形象脫穎而出。意境不僅對主題起到了深化作用,而且調動起觀眾的想象力,使觀眾有著身臨其境之感。舞蹈的意境創造要達到這種境界,作品才易于被觀眾所接受和歡迎。
舞蹈的意境有許多種,第一個是心態意境。心態是指人的心理活動狀態,喜怒,哀樂,憂愁,煩躁等心理活動的表露形式,受周圍環境的影響會復雜多變,在一定的范圍里,標志著社會某一個民族或個人的精神斗志。
第二個是生態意境,舞蹈從乎之舞之,足之蹈之的原始狀態起,就由各種物體打擊出各種節奏想伴隨,而打擊出來的各種節奏也正是音樂的原始狀態。舞蹈藝術發展到今天,更是與音樂難舍難分。好的舞蹈構思創作出好的舞蹈音樂,好的音樂創作出優秀的舞蹈作品的成功之作比比皆是。舞蹈音樂屬于音樂的一個品種,但它通過音樂塑造的時空和舞蹈的形體動作珠聯璧合,使觀眾同時從聽覺和視覺兩條審美通道去欣賞同一作品。
三是情態意境。情態,顧名思義是指“情”和“景”的交融,“情”是人所為,“景”是客觀存在,兩者統一形成動態情勢。當人與景觀產生聯系融為一體時,情態便在情景交融中自然結合,起到承上啟下畫龍點睛的作用。
舞蹈藝術和其它的藝術門類一樣,在建構自己的藝術大廈時,情要真,意要深。而情真需要創作者對民眾生活有深刻的體驗,意深則需要藝術家們對社會生活有高屋建領的理解和認識,只要情真意深,形象必然豐滿,作品的哲理品格也便會透過情節自然浮現出來。
藝術創作的過程是創作者在先進的美術理論指導下,進行獨特的構想與規劃,結合自己的靈感與想法進行藝術創作,而非簡單的元素組合、圖形搭配、寓意灌輸等,因此創作思路很重要。先進的美術理論可以指導創作思路,引導創作者完成作品的造型設想、意圖填充,避免思想偏差引起的創作環節的失誤。
2.選材指導方面
美術理論對于創作題材的選擇方面也具有重要的指導作用。眾所周知,藝術來源于生活,每一項藝術的創作活動都需要以實際的素材為依據,這樣不僅可以激發創作者的創作靈感,而且可以豐富創作的內容及表現手法,以便創造出具有價值的藝術作品。
3.創作指導方面
美術理論對于藝術創作的指導主要表現在創作思路的形成、創作意境的設想、創作人物的形象體現等多個方面。美術理論貫穿整個藝術創作的過程,只有系統、完善的美術理論才能有效地指導藝術創作。
4.批評指導方面
美術批評作為廣義美術理論的主要組成部分,其核心思想是對已完成的作品進行合理、客觀、全面、綜合的評價與考核,促使作品的美術價值及意義得到提升和改進。
二、美術理論指導下的主要藝術創作方法
1.民間藝術創作法
“民間藝術創作法”主要是倡導、引導創作者利用和挖掘民間藝術文化資源,以美術史中記載的多民族的傳統藝術文化為創作依據,發展自身的藝術特色,拓展藝術創作的視角和領域。美術理論指導下的“民間創作”不同于其他性質的藝術,它在人物塑造和情景設置上往往傾向于追求情感的真實性,即美術作品要能充分展示和流露創作者的感彩,對于形象的真不做過多要求,遵循“不求形似,但求神似”的創作境界和主觀感受,造型上體現出民間作家的隨意、即興等特點。
2.宗教觀念創作法
宗教在我國傳統文化的發展史上占有特殊而重要的地位,綜觀我國的藝術創作,宗教題材的藝術往往具有較強的感染力和影響力。美術理論指導下的“宗教觀念法”主要是指在美術作品的創作過程中,要求創作者根據古典的宗教思想及觀念,結合宗教文化的特殊內涵,不斷拓展、延伸作品的內在價值和外在影響。如民間藝人對于宗教觀念如“因果報應”的美術造型設計與展示,使藝術作品充分體現出宗教價值觀念及意義。
3.形象塑造創作法
創作者進行藝術創作的根本就是在先進的美術理論指導下,運用專業知識或通過其他藝術家的輔助進行創作。藝術創作過程中,作品形象的塑造很關鍵。優秀藝術作品的外在形象不僅能夠體現藝術作品的內在涵義,而且能夠給人帶來美好的視覺享受。因此,在藝術作品的形象塑造方面,創作者首先要明確創作意圖和主題,在腦海里勾畫出創作的意境。其次,在作品的構思過程中,創作者要綜合考慮繪圖的實際效果,使繪圖看起來賞心悅目,在色彩的搭配、元素的填充等方面要注重實物的特點描寫和設計等,這樣才能創作出令人滿意的藝術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