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4-20 11:20:49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動物學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主管單位:中國科學院
主辦單位: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中國動物學會
出版周期:雙月刊
出版地址:北京市
語
種:中文
開
本:16開
國際刊號:0250-3263
國內刊號:11-1830/Q
郵發代號:2-422
發行范圍:國內外統一發行
創刊時間:1957
期刊收錄:
CA 化學文摘(美)(2009)
CBST 科學技術文獻速報(日)(2009)
Pж(AJ) 文摘雜志(俄)(2009)
中國科學引文數據庫(CSCD―2008)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期刊榮譽:
中科雙效期刊
聯系方式
大象想:人類除了開辦了學校,社會上還開辦了各種各樣的培訓班。現在的兒童是十八般武藝樣樣精通,我們動物王國也不能落后。于是一所全能學校在森林之中成立了。許多動物慕名而來。
開學典禮上大象校長站在講臺上發表了熱情洋溢的講演:“我們學校擁有超級一流的師資,會讓你們學到許多本領:會跑、會跳、會飛、會游泳……希望大家學習時不要怕吃苦,努力使自己全面發展。”
跑步教練獵豹帶著烏龜、公雞、小鴨、猿猴、熊貓來到環行跑道上,獵豹一令下:“預備跑。”學員們奮力向前跑,可憐的烏龜氣喘吁吁四腳不停劃拉,但還是落在后面老遠的地方,和他們不相上下的小鴨,揮動著雙腳一搖一擺的,大汗淋漓。一連訓練幾天,烏龜和小鴨絲毫沒有長進,獵豹氣得大發雷霆:“你們兩個真是個大蠢蛋,有辱我超級一流大師的聲譽,快滾吧!”烏龜和小鴨傷心的走了。
旗魚教練帶著公雞、猿猴、熊貓來到游泳池,旗魚邊示范游泳要領,邊讓他們下水訓練。公雞站在池邊嚇得臉發白遲遲不肯下水。旗魚生氣的說:“真是一個膽小鬼”。順手把公雞推下了水,公雞嚇得大喊:“救命啊,救命啊`……”`大象校長聽到呼救趕緊跑到池邊,連忙伸出長鼻子,把公雞救上岸來,旗魚教練不以為然地說:“你這么膽小還全能呢!”
在以后的訓練中,學員們不斷減少。大象校長不由得反思起來:看來辦全能學校是錯的,學員們各有所長,還是辦特長班比較好。就這樣,這所全能學校開辦還不到一個月解體了。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795(2013)05(a)-0107-02
動物學是生物科學、生物技術、動物醫學、動物檢驗、動物實驗、動物營養、水產專業的重要基礎課。面對日新月異的知識更新,作為21世紀的生物和農業科技人才,應當有扎實的動物學知識,應當對豐富多彩的動物界有全面認識,因此,對動物學課程教學的改革與實踐具有重要的意義。筆者結合多年來的教學體會,對動物學的課程特點、教學模式和教學現狀進行歸納分析,并對教學方法和教學模式方面的改革提出一些展望。
1 動物學的課程特點
動物學是一門內容十分廣博的基礎學科,它研究動物的形態結構、分類、生命活動與環境的關系以及發生發展的規律[1]。現存的動物種類繁多,形態各異,有不同的生活方式和生活史。動物學教學內容涉及10個門類,其中脊索動物門又涉及6個綱,動物學課程有內容多、概念多、名詞術語多、需要記憶的東西多等特點,這些特點決定了動物學在理論內容上的抽象和零散,沒有明顯的連續性,使學生們普遍感到動物學知識零散,沒有系統性,看似簡單又無從學起。
2 動物學的教學現狀
大多數學校多年來一直沿襲傳統的教學模式,即將教學分為理論教學和實驗教學兩大部分。動物學的課時數已縮短為32課時,導致上課的節奏較快,而且理論教學為大班上課,教學過程中干擾的因素多,學生容易開小差,學生聽課的效果不是很好。雖然現在使用多媒體上課,但還是“填鴨式”教學,教師上課往往是照本宣科,把重點放在制作和講解PPT上,忽略了其它教學方法的運用,而學生上課只是一味的記PPT課件的內容,導致當堂課內容難以消化和理解,教學效果差。
3 動物學教學的設想和展望
針對當前的教學現狀和動物學的課程特點,結合多年的教學經驗提出以下的設想和對未來教學的一些展望。
3.1 教學模式
采用小班上課。小班上課可以使教師更好的掌控課堂情況,包括上課學生的紀律,學生對知識點的理解,還有利于加強學生和教師之間的互動交流。由于可以及時得到教學的信息反饋,也有利于教師對教學方法及進度進行及時的調整和改進。應將實驗教學獨立出去,單獨成為一門課,這樣便于對學生動物學實驗動手能力的培養和考核。
3.2 教學手段方面
動物學是一門研究動物體生命現象及其規律的科學,包括不同生活環境中各類動物形態結構、功能及進化規律。此諸多信息單靠掛圖、粉筆和投影等傳統課堂授課方式較難形象講述。在教學手段上,要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的發展,將多媒體運用到動物學教學中,因為多媒體教學可以變抽象教學為形象教學,通過文字、圖片、動畫、聲音、標本、模型和錄像等多種媒體組合的直觀教學手段,使許多深奧抽象、難以用語言表達或理解的文字信息變成形象直觀和通俗易懂的圖像信息,這非常適合動物學的課程特點,運用多媒體教學可以展現豐富多彩的動物界,精細的動物身體結構,奇妙的動物發育和生長過程以及奇特的動物行為,能更好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課堂教學效果。但運用PPT課件要注意避免將上課演變成機械的讀PPT課件。多媒體教學手段的運用,在某種程度上確實是提高了授課效果和教學效率,但我們也不能完全擯棄傳統的教學手段,因為傳統的教學手段對老師的板書技巧和各方面的素質均有較高的要求,所以建議年輕教師上課時還要適時采用傳統的教學方法,以提高自身的講課素質,而不是一味的照“PPT”宣科,甚至離開PPT課件就無法上課,這對年輕教師提高教學水平將有很好的幫助。
3.3 教學方法方面
教學手段在不斷改革和優化,教學方法也應該隨著教學手段的改革而改革,以順應現代動物學的發展。教師在認真準備教學內容和制作PPT課件的同時還必須借助多種教學方法,提高動物學教學效果,提高學生的創造性和綜合素質。
運用比較法。比較法,就是對照不同的事物或事物的不同方面,以揭示它們之間的共同點和差異點的思維方法,它是眾多科學思維的基礎[2]。在教學中使用比較法,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分析、歸納、概括能力,有利于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能力和創新能力[3]。動物學各門動物的形態特征差異大,如果單獨記憶每門動物的特征,必將使學生覺得動物學知識零散,前后沒有聯系,無從下手,難于記憶。通過比較,讓學生了解各門動物內在聯系和區別,理解動物從簡單到復雜的進化。例如在講授低等無脊椎動物時,運用比較法比較出原生動物、海綿動物、腔腸動物、扁形動物、原腔動物和環節動物的最顯著的不同是它們分別為單細胞動物、側生動物、兩胚層多細胞動物、無體腔的三胚層動物、假體腔的三胚層動物、真體腔的三胚層動物,可以歸納出中胚層和體腔是動物進化上的重要特征,且這兩個特征都是逐漸演化而來的。通過比較不同動物的特征,使學生對知識掌握的更加清晰,提高了教學效果。
運用舉例法。舉例法可以使動物學課堂充分樂趣,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動物學教材是以典型動物作為代表來描述某一類動物的特征,而動物的門類眾多,千奇百怪,如果只是一味的照本宣科,課堂會枯燥無味。在講授某類動物基本特征時,運用舉例法會使動物學課堂變得生動活潑,點燃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同時加深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和記憶,提高課堂效果。如在講授“亞種”這個概念時,舉例分布于中國的虎屬于兩個亞種:華南虎和東北虎,而且“華南虎”就是我們所說的“中國虎”,是我國特有的虎亞種,但是現在瀕臨滅絕的危險,“全莉”女士發起了拯救中國虎基金會,開始在南非草原馴養“中國虎”;國寶大熊貓現在已經發現了一個新的亞種―― 秦嶺亞種。在講授鳥類時,舉例明星動物“朱”,講述1986年在陜西洋縣發現了7只朱,這7只朱的后代到現在已經發展到幾千只的經歷。通過舉例法,使得枯燥的知識變得生動有趣,利于學生記憶和理解,激發學生對動物學的興趣。筆者認為正是因為動物的門類眾多,舉例法在動物學的教學中是十分必須和必要的,通過舉例法進一步體現動物世界的多姿多彩。
引入啟發式的教學方法。啟發式教學是指教師根據教學目標,從學生的實際出發,采用各種教學啟發手段,充分發揮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作用,使他們通過積極的思維,主動地獲取知識和發展智能[4]。例如,在講述兩棲動物時,首先提出問題:“兩棲的意思什么?兩棲動物為什么不能完全脫離水環境?”帶著這樣的問題,讓學生討論,然后提醒學生以“青蛙”為例,從青蛙的皮膚結構、繁殖方式和生活史等方面考慮,學生就會按照教師的指點順理成章的總結出兩棲動物的特點。采用啟發式教學方法,大大增強了學生在課堂中的參與意識,有效增強了學生對相關知識學習的自覺性和主動性,不僅加深了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和記憶,這一過程對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很起作用。
開展研究性教學。研究性教學是現在大多數高校教學改革的重點。研究性教學在于極大地引起學生對學科的興趣,拓寬學生的視野,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研究性教學在注重知識傳授的同時注意著力培養探索精神和創造能力,把科學素養、科學思維、科學道德、評價能力、批判精神、合作精神、敬業精神、嚴謹作風結合到教學中去[5]。如講授鳥綱時,可以開展研究性教學。首先將學生分組尋找感興趣的問題,最終確定問題:(1)系統綜合鳥類適應飛翔的特征;(2)珍稀鳥類的現狀;(3)高校校園綠化對鳥類多樣性保護的貢獻展望。學生根據各組分配的選題,查找相關資料,組員之間互相協商,也可以和教師進行溝通,撰寫綜述文章(圖文并茂),最后制成PPT匯報。這樣既完成了鳥綱的教學任務,使學生了解鳥類的基本特征,又讓學生通過自己的方式掌握新的知識,培養了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訓練了學生的科學研究素質,為將來從事科學研究打基礎。同時強調了同學之間的合作學習,與老師之間的協調溝通能力,培養了學生的團隊合作精神,從而做到“授之以漁”而不是僅僅“授之以魚”。
如何在有限的時間里將動物學知識有效地傳授給學生是動物學教學的重大課題。教師需要不斷學習補充新的知識體系,不斷總結和創新教學方法,除了制作PPT課件外,還需借助多種教學方法,才能切實提高動物學課堂教學的效果。
參考文獻
[1] 劉凌云,鄭光美,李兆華,等.普通動物學[M].4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2] 莫書蓉,劉英.談藥理學教學[J].中國醫藥導報,2007,4(4):81-82.
主管單位:吉林省教育廳
主辦單位:吉林農業大學
出版周期:季刊
出版地址:吉林省長春市
語
種:中文
開
本:16開
國際刊號:1007-7448
國內刊號:22-1258/S
郵發代號:
發行范圍:國內外統一發行
創刊時間:1979
期刊收錄:
CA 化學文摘(美)(2009)
核心期刊:
期刊榮譽:
游泳運動員向青蛙學習,發明了蛙泳。有的運動員發現海豚的游泳能力比青蛙強得多,于是就模仿海豚游泳。
考試改革是教學改革的一個重要方面,而試卷改革又是考試改革的重點。在以試卷作為主要方式的考試中,出好一張試卷尤為重要。筆者通過十多年對動物學試卷的改革,積累了一定的經驗,下面以一張動物學試卷為例,從題型組成、試題類型、答題分析、評分標準等方面進行反思和探討。
1.題型組成
動物學試卷一方面要考核學生對動物學基礎知識的掌握程度,另一方面要考核學生理論聯系實際、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往題型主要包括名詞解釋、填空、判斷、選擇、畫圖或填圖、簡答、論述等。題型比較好地體現了動物學所要考核的范圍和內容,但學生主要以死記硬背的方式復習動物學知識,因此我們對題型稍作調整。將名詞解釋改成名詞比較、畫圖或填圖在動物學實驗考核中完成,論述題改成必做題與選做題兩類。整張試卷客觀題比例40%~50%,主觀題比例50%~60%,各題分值為名詞比較題15分、填空題10分、選擇題10分、簡答題20分、必做題20分、選做題25分。選做題理論分值25分,具體按學生實際得分計算。答題數量按卷面規定,由于試題數量多,可供學生自由選擇。一般學習能力較強的學生,所選題的分值較大,可能得高分,但總成績最高仍為一百分。大部分學生會選擇中等難度的主觀題,確保通過及格線。
2.試題類型
將名詞解釋改為名詞比較后,比較意義相似,容易混淆的名詞。如:真體腔和假體腔、皮肌細胞和皮肌囊、脊索和脊柱、卵胎生和胎生等。學生答題時只要列出三個兩者之間的相同點或不同點即可得滿分,這樣學生在考試前不再死記名詞概念,而更注重在歸納的基礎上,重點理解名詞概念的內涵及外延。
填空題和選擇題與以往一樣,側重對動物學基礎知識的考核。簡答題注重考核學生知識的遷移,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主要解釋日常生活中與動物有關的現象。如:簡述赤潮產生的原因及危害?如何理解江南地區常說的“九雌十雄”、“秋風響,蟹腳癢”?野外不小心被蛇咬傷后,第一時間該如何處理等?以此促進學生將動物學知識與實際生活現象結合起來,做到學以致用,培養學生熱愛大自然、關愛動物的高尚情感。
論述題分為必做題與選做題,必做題考核學生對動物學綜合知識的掌握與理解。需要通過歸納和總結,才能得出完整的答案,而不僅僅是死記硬背礎知識。如:通過分析間日瘧原蟲,請你提出與之相關的五個具有思考性的問題,并作出解釋?列出三種在脊椎動物進化史上產生的飛躍性結構及其在進化史上的意義?選做題難度有易有難,充分考慮學生的個體差異性,在面向全體學生的基礎上,最大限度地發揮學生的能力,同時也注重學生的發散性思維和創新意識的培養。如:論述脊椎動物神經系統的演化趨勢了解昆蟲的口器和觸角有何實際意義,對于如何防治害蟲有何建議?魚類的洄游分為幾種類型,洄游有何實際意義等?
3.評分標準
客觀題按以往參考答案評分,有分步得分的要求。主觀題不設具體的參考答案,只列出范圍,主要給學生自由發揮的空間。名詞概念的比較,只要列出相同或不同點三個就可得滿分。論述題中對于學生自己提出的問題或建議,只要合理即給分,對有創意的提問或答案給以滿分,對不太成熟的想法,如有創新點也給予一定的鼓勵分。
4.答題分析
學生對客觀題如填空、選擇的答題準確率較高,主觀題的答題,歸納總結缺乏系統性。如在回答脊椎動物的神經系統的演化趨勢時,比較多的學生只是單列各綱動物的神經系統特點,缺乏歸納之后的提煉。對于自問自答題,所提的問題相對簡單,雖然試卷中明確指出要提出有一定思考性的題目,但實際效果一般。在選做題中,絕大多數學生選做兩題難度較小的題目,難度較大的題目學生選做得較少,即使選做答題時考慮不全面,有創意的回答也不多。
在考試改革的同時,我們在教學中也進行了一些改革嘗試,注重對學生綜合歸納能力的訓練。學期中實行段考,對于段考中的分析歸納題,考后師生進行分析討論,共同總結答題規律。并且在每章節課堂教學內容結束后,及時要求學生總結知識點,并以自問自答的形式在畢博平臺上交流。課后還要求學生對動物學知識進行拓展和補充,通過各種途徑,收集實際生活中的動物學問題,在網上共享。
5.考試方式
采用一頁開卷逐步過渡到半頁開卷的形式。一方面避免學生過多地死記硬背動物學知識,影響學生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另一方面促使學生對動物學知識進行系統的歸納整理,提高歸納綜合能力,從而提高學習質量。
6.改革效果
從學生層面,大部分學生認為題目靈活,貼近實際生活,部分題目對學生的歸納能力要求較高,擺脫了死記硬背的習慣。同時,學習方式也發生變化,平時更注重自主學習和合作交流學習,也有學生認為缺乏適應的過程,教師還應該在教學中加大輔導力度。
從教師層面,由于試卷改變,教學方式發生明顯的變化,要創造施展教學個性、大膽進行教學改革的環境。
7.反思
教學環節中的任何一項改革,最主要的目的是提高教學質量,而考試改革中試卷改革,一方面促使學生學習方式的改變,另一方面從試題的信度、效度、難度、區分度等方面對教師提出更高的要求,促使教師了解學生、研究學生并不斷改變教學方式,在課堂教學中注重因材施教,注重啟發式教學,引導學生不斷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從而解決問題,尋找提高教學質量的最佳途徑。目前我們已經開展這方面的工作,如在動物學開篇部分,提出以下問題:什么是動物?動物與植物有什么區別?動物學學什么?怎樣學好動物學等?每個章節除教師提出問題外,還要求學生列出存在的疑惑和還想知道的問題。通過一年的動物學教學實踐,逐步培養學生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強化課堂教學效果。
試卷改革取得一定的效果,但還有很多不足之處,隨著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入,考試改革將逐步完善,教學質量將提高到一個更高的層次,以此確保人才培養的質量。
參考文獻:
[1]盧祥云,韓曜平,勾影波,張燕萍.動物學課程考試改革實踐[J].陜西教育(高教版),2007,(12):57-79.
[2]盧祥云,張燕萍,顧志良.基于師范生能力培養的課程考核改革探索[J].高師理科學刊,2011,31(5):110.
[3]盧祥云,張燕萍,李軼群.關于一道動物學試題的思考[J].考試周刊,2009,(32):9-10.
[4]陳華.地方師范高校生物專業動物學課程教學改革初探[J].教育教學論壇,2014,(35):49-50.
當不同地方的動物種群面對稍微差異的環境,彼此間就有分歧,最后,他們的分歧足以使彼此分開,形成不同的種,兩個或多個的種可能由一個祖先產生,通過了對改變了的環境的適應而分離,一個種群的動物和他們的祖先,也可足以變成不同的種。
theodosius dobzhansky曾給進化這樣的定義:“生物進化乃是生物與其生存環境之間相互作用的變化所導致的部分或整個生物種群遺傳組成的一系列不可逆的改變。它包括對新環境的適應輻射,對環境變化的調節,以及產生新型的生活方式去適應變化了的環境。”
讓我們看看動物是怎樣離開水的搖籃,開始登陸生活的。
當動物離開水這種稠密的液體,而讓自己到很輕的氣體—空氣,就會遇到體質上的巨大難題,先是呼吸,這是一種把生命所需要的氧輸入到血液中去的方式。魚類直接把水吸入口中,再通過鰓排出水來吸收其中的氧,魚鰓由充滿毛細血管的絲狀體組成,特別適于氣體交換。但直接從空氣中吸入氧氣就需要肺,這是一種能吸入空氣的器官,通過一層濕潤的膜使氧氣滲入血管中。
第二個問題是地心引力的影響。在水中,身體實際上沒有重量,但在空氣中卻不然,這就意味著在陸地上運動需要有強大肌肉產生的力量。魚在水中運動是靠側向的擺動——靠尾部發出的一種波浪形的扭動來前進的,但身體在陸地上運動,只有靠身體與地面產生的摩擦力來推動,所以需要一種能移動的支撐物——腿來將自己的身體抬離地面。
再有一個問題就是體溫的調節,水體在吸熱和散熱方面要比陸地和它上部的空氣來得慢。魚是冷血動物,能去它們游泳的水溫中正常活動;然而一個冷血的陸生動物卻必須設法對付溫度較大幅度的變化。
水生動物不可能貿然爬到陸地上生活,否則它們必然會因用偶鰭來支撐身體而疼痛不堪,要呼吸氧氣卻透不過氣來,被他自己的體重壓垮,半邊身體被太陽光烤的皮開肉綻,因干燥而劇痛的眼睛所窺視到的卻是一個充滿了它聽不見聲音的世界。
它們必須通過相應的改變來適應新的環境,兩棲動物就實現了這種適應。
兩棲動物是水生向陸生過渡的脊椎動物,由古代總鰭魚進化而來,它能夠開始登上陸地生活,主要是因為具有陸地生活所必須的三個條件:1.有肺,可以在空氣中進行呼吸。盡管兩棲動物肺的功能尚不完備,但其皮膚有黏液濕潤,可以補充肺臟功能的不足。2.早期的兩棲類身被骨甲或者硬質皮膜,能防止皮膚表面水分過分蒸發;現生的兩棲類則生活于陰暗潮濕處,并且分泌粘液,以減少水分蒸發。3.具有四肢,能夠在沒有水的浮力的陸地上支撐身體和運動。
兩棲動物初步適應了陸地生活,其骨骼,肌肉和生理功能與水生的祖先魚類相比,都有不少改變,但與更加進化的爬行動物比,其功能還有許多不完善的地方:
肺很簡單。沒有形成胸廓,它的呼吸只是借助于口咽腔底部的上下動作來完成,以口咽腔和肺共同完成氣體交換,還要靠薄的皮膚經常保持濕潤狀態和豐富的皮下毛細血管進行皮膚呼吸,才能滿足生理需要。本文由--收集整理
爬行動物比兩棲動物更好的適應陸地上干燥且變化劇烈的氣候等生活環境。
1.爬行動物的皮膚角質化程度加深,體表披有角質的鱗,皮膚干燥,缺少腺體。其皮膚已不具有呼吸的功能,而能有效地防止體內水分散失。
2.爬行動物的趾端有爪,由外皮角質層演變而來,便于在陸地上爬行。
3.爬行動物的骨骼比較堅實,大多為硬骨,分化程度更高。
4.爬行動物具有典型的五趾型的四肢,比兩棲動物的四肢更加堅強,適于支持身體在陸地上行動。蛇類還具發達的皮膚肌,用以牽動腹部的鱗片,以幫助爬行。
除骨骼構造特征之外,其軟體構造也具有某些特征,使其更適應陸地生活:
1.爬行動物具有三室心臟,其心臟中不僅心房已完全分隔,而且心室中也出現不完全的室間隔,即心室分為兩半,含氧血和缺氧血分開。
2.肺的呼吸功能更加完善,成體完全行肺呼吸。
3.繁殖方式對于陸地生活也取得了完全適應。爬行動物為體內受精,其幼體不經過變態,直接完成發育,通過羊膜卵擺脫了對于水生環境的依賴。
4.排泄系統也適應了陸地生活。一些在干旱地帶生活的爬行類,膀胱具有回收水分的能力,對于維持體內的水分作用非常大。有些居住在多鹽環境如海水中和干旱條件下的爬行動物,如蜥蜴,蛇和龜類,除了腎臟能排除體內多余的鹽分外,還發展了專門的鹽腺,可以排除體內多余的鹽分,以維持正常的新陳代謝的進行。
其中,需要提及爬行綱,鳥綱和哺乳綱等對陸生環境適應的一個重要體現——羊膜卵,這是脊椎動物征服陸地的一個重要的里程碑,正是由于羊膜卵的出現,才使這3個綱的脊椎動物能夠拜托對水中生活環境的依賴,得以在陸地上繁衍生息,終于成為陸地的統治者。
羊膜卵的外面包有一層石灰質的硬殼或者不透水的纖維質卵膜。其功能是防止卵受到機械損傷并避免卵內的水分蒸發和阻止細菌對卵的侵害。卵內有一個很大的卵黃囊,儲藏大量的營養物質,足以保證胚胎不經過變態而直接發育成幼體。
二.動物的結構特征對環境的適應
環節動物的分節現象,可能是由于他們的祖先適應當時生活環境形成的,他們的祖先可能是身體細長,具有體腔的動物,由于長期棲息在海底的泥沙或洞穴內,身體經常按不同部位進行有序列的收縮蠕動,久而久之,就形成了身體一部分體壁上的環肌和縱肌能相對獨立的收縮舒張,使身體分段,變短變粗,導致分節。
接下來是小鳥班。小鳥們瘋狂地迷上了憤怒的小鳥,全班同學的成績都下降了。而羊羊班,迷上了喜羊羊、美羊羊,鼠鼠班迷上了米奇、米妮。為了看動畫片,大家都熬成了黑眼圈,早自習一個個哈欠連連。老師們發現情況不對,立刻召開了緊急會議。
首先是山羊校長發言:“現在,有的學生學習成績直線下降,精神面貌也不好。經調查,跟他們迷上了動畫明星有關。這樣瘋狂地追星,不僅影響學習,更擾亂了日常生活……”老師們紛紛點頭。年輕的兔兔老師說:“一定要正確地引導學生,不能讓這樣的狀況繼續惡化!”就這樣,老師們開始了他們的計劃。
“上課!”“起立!”“老——師——好!”“同學們好,請坐!”兔兔老師說道,“同學們,今天我們這節課就來學當合格的‘追星族’。”同學們個個都把眼睛睜得像雞蛋那么圓,嘴張得像蘋果那么大。他們還以為自己在做夢呢!豬古麗掐了豬小胖一下,豬小胖“哎喲”一聲,豬古麗才相信這不是夢。全班同學都回過神來:“太好了!可是,老師怎么會……”
“同學們安靜!我們首先練習見到明星時的尖叫,一定要聲嘶力竭喲!”
尖叫整整練了一個上午,同學們練得聲音嘶啞,皮皮豬幾乎說不出話了。這時,兔兔老師語重心長地說:“同學們,你們知道嗎?作為職業‘粉絲’,不僅僅要會尖叫,還要學會哭泣,甚至昏厥。據業內人士透露,尖叫報酬二十元,哭泣報酬五十元,昏厥報酬一百元,所以,追星也是很辛苦的工作。你們還小,應該把精力放在學習上,雖然業余時間可以去欣賞自己喜歡的明星,但千萬不要影響學習和生活啊!”大家若有所思地低下了頭。
從此,動物學校又恢復了往日的平靜……
不要以為只有女人才缺乏安全感。如果你的男友愛吃醋,你應該感到慶幸,因為他不會像印度竹節蟲那樣,一旦搭上了某個雌性,就會一連10個星期黏在“她”的身上。
對愛忠誠是天生的
一夫一妻雖然是人類社會普遍的婚姻形式,但在自然界卻有個前提:一夫一妻制的物種雌雄體形大致相當,如果雄性體形較大且更具攻擊性,就往往會出現一夫多妻制,反之亦然。所以丈夫是否忠誠,并不是家教和管束的結果,而是你和他共同決定的。
“禮物定理”決定女星愛入豪門
之所以真性情的鞏俐、趙薇、小S,或者是工于心計的李嘉欣、大S以及大大小小的演藝圈女明星大多嫁給了富豪,同樣也是,“禮物定理”在起作用。即使她們
的事業再有成就,對于有能力送她們更好的禮物、更好的下半輩子生活的男人,不管是理智還是潛意識,都不會拒絕。
模特身材為何不受待見
在自然界中,許多雌性都長得比雄性偉岸,這不僅意味著健康更意味著將會多產。所以對于大部分直男,他們依然樂于欣賞也樂于擁抱和親吻肉感或沙漏體形的女人。
為何越越有男人前赴后繼
為什么我們的周圍總是有那些讓男人飛蛾撲火的女人?根據奧利維雅?賈德森的說法,在造愛中被母螳螂毫不留情吃掉的雄性可憐蟲,非但不會有痛苦,更會有巨大的并且急不可耐,可謂“牡丹花下死”的動物版。
不要埋怨女人嫌貧愛富
走出竹林,不知不覺中,我們就走進了兒童動物園。動物的叫聲和游人的嘩笑聲把竹林的靜寂漸漸掩蓋,此時的空氣充滿了活潑。
哇!有鱷魚,鱷魚是會吃人的!我邊想邊向遠處跑。爸爸站在“鱷魚”旁對我叫:“喂!”我停下腳步看著他。他說:“過來仔細瞧瞧,這是真的鱷魚嗎?”我走近一看:哦,是石頭雕成的。爸爸又說:“雕這的人雕的多逼真呀。”而我卻在后面加了一句,“可希望他雕猛獸時別雕得太逼真了。”
沒幾步路,就來到了幾十平方米的海豹池。這兒可以用系有魚的桿子“釣”海豹。瞧!又有人來“釣”了,我湊上前去看。第一次他把魚放的太低,讓海豹輕而易舉的吃到了。第二次可沒那么容易:海豹猛地一蹦,可那位叔叔把桿一收,沒讓這家伙吃著。可這家伙裝出一副帥哥的姿態:搖著尾巴潛入水中,停在魚下。好像在傲慢地說:“我才不同你們玩呢。走開!走開!別擋著人家曬太陽了!”大家此時都在想辦法引它上來吃,可誰知這家伙用的是三十六計里面的第十六計------欲擒故縱。忽然它來了個突然襲擊,把魚釣走了。它得意洋洋地游來游去,好像又在說:“哈!哈!你們中計了!還是我飽讀經書,活學活用,而你們簡直是一群大笨蛋。”
[NextPage]
我們繞過了游禽湖,看過了美麗的孔雀,穿過深幽的竹林,就到了我最喜歡的金絲猴的籠子旁。哈,這只猴子坐在電暖器旁一邊烤火一邊搓手,好像在悠閑地又有點生氣地說:“我太累了,不和你們玩了。”
可小猴子就活潑多了,它們在大籠子里竄來竄去,仿佛在玩“警察抓小偷”的游戲。偶爾玩累了,就在電暖器前搓搓手,又繼續玩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