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片免费观看影视大全,tube xxxx movies,最近2019中文字幕第二页,暴躁少女CSGO高清观看

苗木嫁接方法匯總十篇

時間:2023-12-02 15:44:48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苗木嫁接方法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苗木嫁接方法

篇(1)

梨苗采用常規培育方法易形成“蘿卜根”,栽后成活率較低,樹冠成形慢,園貌不整齊,結果晚。為了縮短育苗周期,提高土地利用率和栽植成活率,節省勞力,為標準化建園提供優質良種苗木,進行了不同育苗方式對梨苗質量的影響試驗,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現將試驗結果總結如下。

1 試驗材料和方法

1.1 試驗材料

試驗地設在清水縣紅堡鎮咀頭村育苗基地,土層深厚,略帶沙質,肥力中上,土壤中性微堿,有灌溉條件。該區屬隴中南部溫帶濕潤區,海拔1 350m,年平均氣溫9.6 ℃,年降水總量524mm,日照時數2 168.9h,全年無霜期170d。供試梨砧種子為杜梨籽,嫁接品種為翠冠梨。

1.2 試驗方法

不同育苗方式包括不同播種方法、不同時間斷根、不同嫁接方法3個試驗:

1.2.1 不同播種方法試驗冬季12月將杜梨種子浸泡24h,撈出晾干,采用40cm×20cm的寬窄行進行播種,播后覆草;春季播種的種子須進行沙藏處理,春季采用小拱棚和深溝淺種覆膜技術播種,用樹枝搭高30cm、寬40cm的小拱棚,棚內開相距20cm的溝,將露芽種子均勻撒播溝內,然后用鋁壺澆水,使種子和土壤密接,最后覆土3~4cm;采用深溝淺播覆膜技術,先起45cm寬的壟,再在壟上開相距20cm、深10~12cm的溝,將露芽種子均勻撒播在溝內,覆土3~4cm,然后覆蓋地膜。春季播種1個月后調查出苗量,計算出苗率,秋季落葉后調查嫁接比率(指砧木直徑≥0.7cm的苗木所占比例)。

1.2.2 不同時間斷根試驗砧木苗斷根分3個時期:間苗、定苗后進行斷根處理;秋季苗木停長后進行25~30 cm斷根處理;翌年春季土壤解凍后進行25~30cm斷根處理。秋季起苗時調查苗木高度、粗度和根系指標。

1.2.3 不同嫁接方法試驗采用單芽切腹接、單芽切接、帶木質芽接3種嫁接方法,供試砧木為小拱棚播種、秋季斷根處理的苗木,接后調查砧穗利用率,1個月后調查成活率,秋季起苗時調查苗木高度。

2 結果與分析

2.1 不同播種方法對出苗率和嫁接比率的影響

注:表中播種量和出苗量均為667m2的數據。

棚播種667 m2出苗量和嫁接比率最高,分別為2.58萬株和93.8%,其次為深溝淺播覆膜,分別為2.52萬株和90.6%;露地條播覆草為最低,分別為2.12萬株和88.3%。小拱棚播種為發芽后的幼苗創造了溫室效應,加速了幼苗 生長,所以出苗率和嫁接比率高。 深溝淺播覆

山西果樹 SHANXI FRUITS2012(4)

膜提高了出苗前的溫濕度,有利于出苗。這兩種播種方法還可以預防早春霜凍危害。冬季露地條播覆草受自然因素變化大,由于杜梨種子播種淺,少雨雪易干旱,澆水易板結,因此,出苗量和嫁接比率較前兩者低。

2.2 不同時期斷根對嫁接成活率和苗木質量的影響

從表2可以看出,不同時期斷根處理對嫁

注:嫁接方法為單芽切接,整形帶指苗干60~80cm部位。

接成活率、平均苗木高度、平均粗度、整形帶飽滿芽、側根數量和側根長度都有影響,以定苗后斷根嫁接苗木質量為最佳,嫁接成活率為97.1%,平均苗木高度和粗度分別為1.31 cm和0.97cm,整形帶飽滿芽為7.9 個,側根數和側根平均長度分別為4.5條和17.5cm。從斷根時間看,斷根早,根系傷口小,有利于傷口愈合,形成須根的時間長,有利于須根的形成,并且斷根到嫁接時傷口完全愈合,須根已形成,不會影響嫁接成活率。在秋季斷根,苗木嫁接成活率、平均高度和粗度、整形帶飽滿芽、根系質量均比前者稍差一些。在翌年春季斷根,此時主根已完全形成,基本上未生須根,斷根后傷口大,需要愈合的時間長,所以在此時嫁接,地下根系傷口還未愈合,影響成活率,苗木高度、粗度和根系質量最差,且斷根勞動強度大。需要注意的是,3種方法斷根后均需澆水,以穩定根系,使根系和土壤密切接觸,促進傷口愈合。

2.3 不同嫁接方法對嫁接成活率、砧穗利用率和苗木等級的影響

從表3可以看出,春季采用3種嫁接方法, 嫁接成活率都在90%以上,以單芽切接為最

注:砧木采用小拱棚播種。秋季斷根處理的砧木,嫁接品種為翠冠。

高,達97.5%;以帶木質芽接為最低,成活率為92.6%。砧木利用率和接穗利用率以帶木質芽接為最高,分別為96.2%和75.8%;以單芽切腹接為最低,分別為91.6%和48.5%。苗木平均高度以單芽切腹接為最高,達1.31cm;以帶木質芽接為最低,為1.08cm。綜合考慮,在砧木較粗、接穗充足的情況下,采用單芽切接和單芽切腹接,嫁接成活率高,苗木質量好;在砧木較細、接穗珍貴的情況下,采用帶木質芽接較為理想,但需要加強苗木管理。

3 小結

篇(2)

中圖分類號:S662.104+.3文獻標識號:A文章編號:1001-4942(2013)04-0066-02

苗木是發展桃樹生產的物質基礎,苗木質量的好壞直接影響栽植成活率、植株長勢、結果早晚和產量高低。目前,國內尚無既經濟又高效的苗木繁育規程,也無正規的大型果樹良種苗木繁育基地,缺乏嚴格的質量保證體系。為加快優良新品種的繁育和推廣,促進品種的換代和產業的升級,我們進行了桃樹優質苗木繁育技術的研究,以解決桃產業發展的基礎問題,給桃樹育苗企業提供技術參考。

1材料與方法

11供試材料

試驗在山東省萊陽市北方果業園藝場(2011年)和青島市城陽區河套鎮趙家嶺村(2012年)進行。砧木為青州蜜桃,嫁接品種為日川白鳳、華玉。每個品種不同高度各嫁接50株。

12試驗方法

嫁接高度分為5個處理,分別為5、10、15、20、25 cm,每處理重復3次。以嫁接口下削面距地面的距離為標準。嫁接時期為每5天進行一次,第一次嫁接時間為6月中旬(高度25 cm處粗度可嫁接品種),共嫁接9次。7月中下旬不同嫁接高度各留10株不剪砧。落葉后調查20株苗木的高度和粗度(嫁接口上5 cm處),取其平均數。

苗木生長量=平均苗高-嫁接高度。苗木高度指根莖至頂端的長度。表中的數據為苗木高度。

2結果與分析

21嫁接高度對苗木高度的影響

在5個處理中,嫁接高度越高,苗木生長越高。近2年的調查結果是:嫁接高度5 cm 的處理苗木生長最矮;嫁接高度25 cm的苗木生長最高。兩品種的生長量相對高度差異并不明顯。10~25 cm嫁接高度內,兩品種的生長量基本一致。以苗木外觀質量和生產上要求的1年生桃苗生長量較大、定干處飽滿芽較多、砧段長度不宜過長為標準,適宜的嫁接高度為15 cm左右(見表1),嫁接高度最高不超過20 cm,最低不低于10 cm。

23嫁接時期對苗木高度和粗度的影響

調查結果(表1、2)表明,嫁接時間越早,苗木高度、粗度越大,兩品種苗木高度和粗度表現出同樣的規律。對于單株“Y”字形和三主枝“開心形”栽培的苗木來講,50 cm左右定干高度有飽滿芽為宜。嫁接高度5 cm 的,苗高基本達不到定干高度;嫁接高度10~25 cm 的,兩品種在6月27日前嫁接的能培育出符合此標準要求的苗木。華玉品種可適當延遲到7月12日。在土壤肥力較好,加強苗木肥水管理的情況下,可適當推遲嫁接時期。

以華玉品種為例,從3種嫁接高度(10、15、20 cm)的苗木高度所占總苗數的百分比(表3)來看,嫁接時期越早,苗高40 cm以上所占的比率越大。

24嫁接時期、嫁接高度對苗木成活率的影響

調查結果(表4)表明,不同嫁接時期對苗木成活率影響不大。在嫁接高度方面,較明顯的只有5 cm的嫁接高度成活率較低, 10~25 cm的嫁接高度成活率均較高。7月17后,不剪砧的接芽均成活且不萌發。為了提高育苗效率,建議嫁接應在7月17日以前和10 cm以上高度進行。

篇(3)

不同的嫁接時間和嫁接方法對嫁接的成活率影響很大,為了在江蘇新沂地區擴大甜柿的種植面積,提高苗木的質量,進行甜柿的嫁接技術研究意義重大。本人在總結前人嫁接方法的基礎上,對甜柿不同生長期、不同方法、不同的保護措施進行了嫁接試驗,得出了適應本地實際的嫁接技術,總結如下。

1 材料和方法

1.1 砧木及接穗的準備

砧木為1年生君遷子苗,地徑1.5cm,生長健壯,無病蟲害。接穗為生長結果良好的母本樹上的成熟枝條,品種為陽豐,春季采集后蠟封貯藏,夏季隨采隨接。

1.2 嫁接時期與方法

嫁接于萌芽前后和生長旺盛季節進行。具體采用單芽切接、雙舌接、嵌芽接和T形芽接,分別在3月下旬、4月上旬、6月中旬、8月中旬4個時期各嫁接100株,共嫁接1200株。

1.3 噴農藥保護

對雙舌接苗進行噴藥保護試驗。嫁接解綁后立即噴藥,藥劑為50%甲胺磷乳油1000倍液、25%多菌靈可濕性粉劑800倍液。試驗設噴施甲胺磷、噴施多菌靈、噴施甲胺磷+多菌靈、不噴藥劑4種處理。

1.4 嫁接苗的管理

嫁接苗萌芽后及時除砧芽和解綁。單芽切接、雙舌接接后8周解綁,T形芽接、嵌芽接接后4周解綁,并注意及時防治病蟲害(以防治炭疽病為重點),保證苗木的快速生長。10月上旬調查成活率;噴藥保護試驗解綁后即調查成活率,10月底調查保存率。

2 結果分析

2.1 嫁接時間和方法對嫁接成活率的影響

從表1可以看出,6月中旬、8月中旬嫁接成活率僅為5%~38%,且接芽萌發時間參差不齊。3月下旬、4月上旬嫁接,一般在接后兩周即可萌發,單芽切接、雙舌接成活率達90%~95%;T形芽接、嵌芽接成活率僅為66%~68%,主要是因芽體小,營養差,抗性弱,感炭疽病后死亡。表明甜柿的嫁接時間在3月下旬至4月上旬最好,且以雙舌接成活率最高。

2.2 嫁接時間和方法對苗木當年生長量的影響

試驗結果表明(表2),嫁接苗當年的高度和粗度,3、4月份嫁接的雙舌接的生長量最大,其次是單芽切接;6、8月份嫁接的以嵌芽接生長量最大。

2.3 噴藥保護對嫁接成活率及當年生長量的影響

篇(4)

1.1 選地、整地

苗圃地應選擇水利條件較好,排水良好,土壤疏松肥沃的壤土和沙土,土壤要求pH值6.5~8.3。于秋冬深翻土壤,每畝施入完全腐熟的有機肥2 500千克或復合肥50千克,再加辛硫磷3千克,耙平作畦。

1.2 種子準備

1.2.1 種子選擇 選用當年顆粒飽滿,種子新鮮、有光澤、富有彈性,胚和子葉呈白色,不透明、無霉味的種籽、除去雜質、秕種、破碎種子。

1.2.2 種子處理 種子處理采用挖溝沙藏法。一般選擇地勢高燥、排水良好,背風背陰的地方挖溝,溝深60~80厘米,寬50~100厘米,長度隨種子多少而定。貯藏種子時,先在溝底鋪10厘米的濕砂(濕度以手捏成團不滴水,松手即散開為度),再放入與濕砂混合均勻的種子,堆到距離地面10~20厘米為止。上面再鋪10厘米厚的濕砂,最后覆土,成屋脊形。層積溝的四周要挖排水溝,以防積水。另外,最好沿溝長方向每隔1~2米豎插一束從溝底到溝頂的秫秸稈,作為通氣孔道。春節后,溫度開始回升,必須注意檢查種子萌動情況。秋播時種子無需作沙藏處理。

2 播種

2.1 播種時期

播種時期分為秋播和春播。秋播是在秋末冬初,土壤凍結前進行,它不需要種子的沙藏處理,而且出苗早,扎根深。在氣候寒冷干燥,土壤又解凍晚,鳥獸害嚴重的地區,不宜采用秋播,采取沙藏處理的種子春播較好。

春播在土壤解凍后進行,在幼苗出土后不致于受凍害的前提下播種越早越好。陜西關中地區宜在2月下旬開始播種。一般播后20~30天即可出苗。

2.2 播種方法

采用撒播的方法,種子和細土攪拌均勻。砧苗多采用寬窄行條播,有利于嫁接時操作。一般寬行為40厘米,窄行為20~25厘米,株距10厘米,每畦6行,播溝深5厘米,覆土厚度5厘米左右,為種子大小的2~4倍,沙土略深,黏土略淺。

2.3 播種量

每畝用種子量3~4千克(八棱海棠)。

3 苗期管理

春播覆膜的的種子,播種7天左右,種子陸續發芽,25天后陸續出土,由于剛出土的幼苗極不耐高溫,苗木出土后必須揭去地膜,以防高溫灼傷幼苗。當苗木大量出土以后,若缺苗嚴重,應隨即補種。所用種子應經過催芽處理。播后50天左右幼苗基本出齊,應及時中耕除草。待幼苗長出5片真葉后,應及時追肥澆水。一般每畝追施尿素10千克左右,遵循“先稀后濃,少量多次”的原則施后澆水。為促進幼苗生長,可噴施葉綠寶2~3次,每次間隔7天左右。

4 嫁接

4.1 接穗的選擇與采集

接穗要從良種母本園或從品種純正,豐產、穩產優質、樹勢健壯,無檢疫對象植株的樹冠采集。

接穗最好就近采集,隨采隨用,夏秋季去外地采集接穗時,采下后應立即去掉葉片,每100根綁成一捆,標明品種、數量、采集時間和地點,然后用濕布或濕麻袋包裹。

4.2 嫁接前管理

蘋果苗木生長到25厘米時,應摘除尖端的幼嫩部分,(掐尖)主要是抑制向高生長,減少養分的消耗,增加砧木的粗度,并抹除苗木基部距地面5~7厘米下的萌芽,使嫁接部位形成一個光滑面,為下一步嫁接打下基礎。當苗木基部粗度達到0.6厘米以上時方可嫁接。由于土壤的濕度影響嫁接苗的成活,我們在實踐中,在嫁接前7天育苗地澆1次透水,嫁接后半個月內不澆水,這樣大大提高了嫁接成活率。

4.3 嫁接時間及嫁接方法

目前生產上應用最廣泛的嫁接方法有芽接和枝接兩種。芽接一般在7月下旬至9月上旬,秋季也可用帶木質芽接,枝接或帶木質芽接一般在早春樹液開始流動至發芽期進行。木質芽接應用最廣泛,該方法先在芽的下方約1厘米處斜切一刀,深入木質部,再從芽的上方1.5厘米處向下斜豎削一刀,也深入木質部,使兩刀口相交,取下帶木質部的芽片,砧木的切削與接穗相同,也取下一個大小相近的盾片,把接穗芽嵌入砧木切口,對齊形成層綁扎結實。

5 嫁接后管理

5.1 剪砧、解除接膜

采用帶木質芽接的苗木,秋季嫁接的苗木在春季苗木發芽前剪砧,春季嫁接的苗木在嫁接后7~10天剪砧。剪砧時剪口成“馬蹄形”,向芽的一面高,背芽的一面低,這樣有利于苗木的完全包合。于嫁接后15天檢查成活情況,對接芽未成活的苗木要及時補接。及時解除接膜,防止新枝生長過快,接膜勒入樹干,引起枝條斷裂。

5.2 除萌蘗

剪砧后,整個生長季節砧木基部發出的大量萌蘗,應隨時去除。以免消耗大量養分,影響接芽的生長。

5.3 摘心

篇(5)

一、砧木苗的培育

1.1土地準備在作垅前施足底肥。底肥和土壤混拌均勻后,開始作垅。垅底寬60cm,在合垅前,施入二銨20kg。

1.2苗木準備不論用2年生苗移植,還是3年生苗移植,必須注意,起苗后立即移植,盡量減少苗木假植時間。移植前做好苗木分級。如果在外地購苗,裝車前用方便袋將苗根包好以防風吹失水。運輸過程中一定要使苗木處于濕潤狀態。苗木運到圃地后應立即假植,假植期間每天澆一次水,使苗根濕潤即可,不能水量過大。

1.3移植方法。移植要在早春土壤解凍后頂漿進行,要注意苗根保濕,做到隨起苗、隨選苗、隨分級、隨移植。移植用苗一般為三年生播種苗,移植前進行苗木分級,Ⅰ級苗苗高15cm,地徑0.45cm,根系長≥18cm,Ⅱ級苗苗高10-15cm,地徑0.35cm,根系長≥18cm。移植要做到不窩根、不露根、栽得正、踏得實,移植后要及時灌水。

1.4移植數量。移植采用大壟雙行,三年生苗移植株行距10×10cm,每畝2.2萬株。2年生苗移植,株行距7.5×10cm,每畝3萬株。Ⅰ、Ⅱ級苗分開移植。

二、接穗的采集與貯藏

2.1接穗采集采條在預先選定的優樹及種子園無性系分株上進行。在春季樹液流動前采集,一般在3月中旬以前進行。采集部位:剪取優樹樹冠中上部的枝,這一部分的枝條生長健壯,一年生小枝較長,適合做接穗,用芽接法應選擇頂芽飽滿的枝條。采條數量:人工林中的優樹一般每株采15-20個枝,每個枝上帶有2輪輪生枝,這樣每個優樹可以得到80-100個穗條。

2.2接穗的運輸和貯藏枝條運輸和貯藏的好壞直接影響嫁接成活率和嫁接苗的生長。采條地點與貯藏地點相距較遠需要長途運輸時,應把枝條裝入塑料口袋,里面放入少量雪和濕鋸末,把口袋扎緊,裝入木箱后運輸。枝條貯藏用冰窖。采條的前一年秋挖好形似菜窖的貯藏窖。寬2.0-2.5m,深1.5-1.8m,長以枝條多少而定。挖好后不搭蓋。在采條的前幾天往冰窖內放冰,冰層厚30-50cm,然后搭蓋。留一個進出的窖門,把枝從塑料口袋中取出,成捆立放于窖中的冰層上,然后把窖門蓋嚴。在嫁接的前幾天把窖門打開,讓內外空氣流通。

三、嫁接技術

目前紅松嫁接的方法主要采用芽接法和貼接法。

3.1芽接法:①接穗的處理:選擇與砧木主枝頂端粗度相等的接穗,在芽下2cm處剪下,去掉所有針葉,用單面或雙面刀片,剪掉側芽,留一個頂芽,從芽的基部開始削成雙面楔形。②砧木的處理:把砧木頂芽平頭切下,將砧木從中間劈開,切口略長于接穗切口。③結合與綁扎:把接削好的接穗插入砧木的切口,兩邊對齊,使接穗的切口完全插入砧木,然后用塑料條從下切口以下約0.5cm處開始進行螺旋式綁扎,綁扎時要把切口完全密封。④嫁接接后90天以后解帶,最晚不能超過第二年春季樹液流動前。

3.2貼接法:①接穗的處理:保留靠近接穗頂芽的8-10束針葉,其余針葉摘掉。摘葉時,沿著針葉生長的方向摘,否則,接穗的表皮易撕掉。然后用雙面刀片從保留針葉著生部位以下約0.5cm處斜切,刀片與接穗上端約呈60度角,切入的深度為接穗直徑的一半,而后扭轉刀片,沿髓心縱向切開。②砧木的處理:摘去砧木嫁接部位的所有針葉,沿著韌皮部和木質部之間削去一條樹皮,砧木切口略長于接穗切口。③結合與綁扎:將削完的接穗切口與砧木切口左右對正,砧木切口的上下略長于接穗切口,使接穗與砧木靠緊,用塑料條從下切口以下約0.5cm處開始進行螺旋式綁扎,一直纏到接穗針葉著生部位,在加纏兩圈,作一櫓扣。④嫁接接后90天左右解帶,同時剪掉砧木主梢和部分生長過旺的側枝。

3.3不同的嫁接方法對嫁接成活率及苗木質量的影響

3.3.1嫁接時間對成活率的影響由于紅松嫁接受時間影響較大,一般都在春季嫁接,為確定更加合理的嫁接時間。芽接法從第一次嫁接成活率就較高,到6月5日以后嫁接成活率達到開始下降,而貼接法從一開始成活率較低,到5月12日成活率開始提高。根據觀察,采用芽接法時嫁接時間就在苗木頂芽開始生長1cm時開始嫁接為最佳嫁接開始時間。而貼接法在苗木高生長停止時開始嫁接為最佳開始時間。

3.3.2嫁接時間對接穗生長的影響。由于嫁接時間早,接穗開始生長的就早,嫁接晚則晚,因而嫁接時間不同接穗的生長期即不同,對接穗的生長就有一定的影響。因此嫁接時間不僅對成活率有影響,對接穗的生長也同樣有影響,為確定更加合理的嫁接時間,我們對接穗的生長進行了調查。兩種嫁接方法均隨著嫁接時間的延后,直徑和高生長變化不明顯,但芽接法的接穗高生長明顯高于貼接法;針葉長隨著時間的變化而變短,說明嫁接時間晚,對針葉生長影響最大,針葉沒有完全展開。另外從表中還可看出,不同嫁接方法在直徑生長上差別不大,在針葉生長上沒有差異,在接穗高生長上芽接法比貼接法高出33%。說明紅松嫁接不論用哪種該方法,從5月初至6月初這段時間都很好,但從生長情況看,時間從5月初開始宜早不宜完。

四、嫁接苗管理

嫁接苗管理的好壞直接影響嫁接成活率和嫁接苗的生長。嫁接前清除圃地內的雜草,嫁接后除正常的除草松土外,應盡量減少圃地內的作業,由于嫁接后接穗的芽較嫩,人為活動多時容易損傷。嫁接后80-90天才能確定嫁接苗是否成活。如果接穗上的針葉仍為綠色或針葉已經脫落但頂芽抽出的新梢已達3cm以上,表明已經成活。對于髓心形成層貼接法,這時,可解除包扎物,對愈合較差的可重新松綁,并剪去砧木主梢,留0.5-1.0cm的樁。而采用芽接法的苗木此時不需要修剪。:

五、結語

紅松嫁接苗的培育關鍵技術是嫁接方法。不論采用哪種嫁接方法,最主要的是掌握好最佳嫁接時間。采用芽接法的最佳嫁接時間為苗木頂芽開始生長1cm時開始嫁接為最佳嫁接開始時間。而貼接法在苗木高生長停止時開始嫁接為最佳開始時間。此時嫁接成活率最高。從苗木生長情況看,采用芽接法要好于貼接法。

參考文獻:

篇(6)

中圖分類號: S616 文獻標識碼: A

引言

苗木嫁接就是剪截植物體的一部分枝或芽接在另一植物體上,使其結合在一起成為獨立植株的繁殖方法。以繁殖為目的的枝、芽為接穗、嫁接的植物稱為接穗#被嫁接的植物稱為砧木,砧木根系供給接穗足夠的養分、水分、接穗由其自身光合作用形成的同化物質供給砧木二者成為一個共生植株,叫做嫁接苗木。

1、實生苗的培育方法

(1)種子采集:很多的林果苗木的抗逆性都比較強,用種子播種的實生苗可以用來嫁接很多的優良品種,培育成成品苗木。擋道了收成的時候,將其采回后通風處堆放,防止果實發燒種子霉變。

(2)苗圃地選擇:林果苗木對苗圃地有嚴格的要求。不同的環境適合于不同的苗木,一般將育苗地應選擇 pH 值小于 7.5 的沙壤土地塊,地勢平坦,有灌溉條件,排水方便,易遮陰,避免重茬。

(3)整地播種:在對林果苗木進行播種前一個月要將土翻耕,打碎土塊,除去雜草。播種需要對土壤消毒,并噴布除草劑。開溝做成 1.5m 寬的畦,施足腐熟的有機肥,再用木板稍加鎮壓。把混有沙的種子均勻地撒在畦面上,然后覆蓋上一層細肥土或焦泥灰,厚度以見不到種子為宜,不可太厚,以免影響出苗;再蓋上一層稻草,以保持土壤濕潤,防止板結。

2、影響林果苗木繁育嫁接成活的原因

2.1、嫁接時期

嫁接苗的嫁接過程成敗和氣溫、土溫及砧木與接穗的活躍狀態有密切關系。一般嫁接在3月中旬,氣溫,18~22℃,成活率最高,若嫁接過早、溫度較低、砧木形成層剛開始活動,愈合組織增生慢,嫁接不易愈合。若過晚、氣溫高達28~32℃,也不利于傷口愈合和成活。

2.2、接穗質量

嫁接后砧木和接穗形成層及組織需要足夠的養分,因此,接穗與砧木貯有較多養分的,比較容易成活。其中尤以接穗的質量具有更重要的作用,直接關系到嫁接成活和嫁接苗的生長。

2.3、接口適度

嫁接口的深淺,直接影響到愈合組織形成。嫁接時一不小心導致嫁接口不嚴緊,進入空氣造成成活率下降或死亡,同時溫度、濕度對愈合組織的形成有影響,在愈合組織表面保持一層水膜功能下降%對愈合組織的大量形成有減退作用,致使嫁接不能成活。

2.4、嫁接親合力

嫁接親合力是指接穗和砧木通過嫁接形成層密接后能否愈合成活和正常生長和結果的能力。園藝學上以嫁接親合力的有無或強弱表示。它是決定嫁接成活的主要因素。植物嫁接后,有的不能成活,有的生長不良,有的愈合體形成,甚至長成樹,但不能正常生長、結果還會脫落死亡,是兩者之間親合力不強的表現。親緣關系是影響親合力大小的關鍵,一般親緣關系越近,親合力愈強。種內品種間嫁接親合力強;同屬異種間嫁接有些親合力也很好,如:海棠(蘋果,酸橙(甜橙。同科異屬間,親合力一般較小,但也有嫁接成活的組合,如:楓楊(桃核,枸桔(桔子,不同科樹種之間親合力更弱,很難嫁接成功。

2.5、形成層的再生能力

嫁接成活,主要是依靠砧木,接穗結合部位的形成層的再生能力,嫁接后首先是形成薄壁細胞進行分裂,形成愈合組織,再進一步分化出輸導組織,并與砧木,接穗的輸導組織相通,保證水分,養分的上下溝通,這樣兩種植物合而一體,形成一個新的植株。接穗和砧木形成層的結合面愈大,愈易成活。實踐中為使兩者形成層緊密結合,必須使接觸面平滑且大,嫁接時砧、穗要對齊,貼緊捆緊,有利于成活。

3、提高嫁接成活率的對策

3.1、要求砧、穗質量要好

嫁接時,砧木和接穗的選擇很重要,如在嫁接觀賞桃時,一定要選用毛桃或山桃作砧木;在嫁接桂花時,要選女貞、小葉女貞或小白蠟等1一2年生苗木作砧木;在嫁接多色紫薇時,要選發育粗壯的紫薇實生苗作砧木;在嫁接金絲柳時,宜選用2m~3m以上的J172柳樹苗作砧木等等。接穗應在優良品種上選取1~2年生枝條,要求粗壯發育良好,無病蟲害。不論是砧木還是接穗,發育要充實,貯藏營養物質多嫁接后成活率就高。根據我們多年觀察,花木夏季嫁接,砧木半木質化、接穗木質化成活率最高;砧木半木質化,接穗半木質化成活率也高;而砧木木質化,接穗木質化成活率就較低;若砧木木質化,接穗半木質化成活率就更低。在春季嫁接砧木木質化、接穗木質化成活率也高。

3.2、適時進行苗木嫁接

因此控制溫度、濕度可以促進嫁接苗木成活,在3月中旬至4月上、中旬,當氣溫18~24℃時,及時抓住有利時機進行嫁接苗木,此期溫度、濕度最佳嫁接苗木成活率高。

3.3、選擇合適的嫁接方法

(1)枝接。時間以展葉期為宜,將接穗剪成15cm左右,帶2~3個飽滿芽,先用嫁接刀將接穗下端削成長,4~6cm 的馬耳形斜面,在砧木光滑部位,依據接穗削面的形狀輕削去粗皮,露出嫩皮,要使削面略大于接穗削面,并在砧木中央縱切1~2cm長的切縫,要求切縫深達木質部。把接穗前端用手捏開,把接穗的皮層緊貼在砧木的嫩皮上,插至微露削面。最后用麻皮或嫁接繩扎緊砧木接口部位即可。

(2)芽接。以方塊形芽接較多,接穗隨接隨采,剪下的接穗要立即去掉葉片,留葉柄約0.5cm,用濕麻袋或濕布包住,放在低溫處。芽接時,先將接穗的接芽上下用雙刃刀橫切,再在芽左右各豎切一刀"再將砧木苗頭部剪去,剪留6~8片復葉,在第3~4 片的光滑部位處用雙刃刀上下先橫切,再在一側豎切一刀,然后用刀口或手指甲摳開,再將接穗上已切的接芽摳下,嵌入砧木切口,一側對齊,另一側根據接芽寬度,用一手按住接芽,另一手將砧木皮層撕下,使接芽和砧木上切口左右對齊,然后迅速用塑料條綁緊即可。

(3).接口扎緊密封

整個嫁接口和接穗要用嫁接專用薄膜密封保護,不能留有空隙。薄膜宜選用薄且韌的專用嫁接薄膜,以利接穗萌芽后自己沖出和縛扎緊密。具體操作是放好接芽后,先用薄膜帶在砧木切面中部位置縛牢接芽使之不移位,然后展開薄膜自下而上均勻作復瓦式縛扎嫁接接芽,至芽頂后(不能留空隙)將薄膜帶呈細條狀自上而下返回原位扎緊、密封。

3.4、嫁接苗管理

經濟林木苗木嫁接后應及時進行精細管理,主要措施有檢查成活和補接、剪砧、除萌等。芽接苗接后 10~15d 檢查成活情況,枝接苗接穗萌芽后有一定生長量的為成活,宜適時檢查成活和補接。芽接苗越冬后已成活的半成苗應在萌芽前將接芽以上砧木部分剪掉以集中養分供接芽生長,枝接苗在嫁接過程中及接后適時剪砧。核桃夏季嫁接后保留砧木 2~3 片復葉,立即剪除上部枝條,當新梢長至 10cm 時,從接芽上方 2cm 處剪除。生長季節要經常抹除砧木上的萌芽,并及時松土除草,施肥灌水,防病蟲害等。

結束語

近年來,伴隨農業產業結構調整步伐的加快,林果苗木產業進入快速發展的時期,種植面積迅速擴大。但是林果苗木使用嫁接的存活率還是不太高,所以必須采取上述的相關的措施解決,從而更好促進林果苗木發展。

參考文獻

[1]薛原,萬少俠. 影響林果苗木繁育嫁接成活的原因及對策[J]. 綠色科技,2012,09:63-64.

[2]成密紅. 櫻桃組織培養及微型嫁接技術研究[D].西北農林科技大學,2006.

篇(7)

1加強苗木嫁接

嫁接是一種常見的方法,常見的嫁接法有切接法、插皮接法2種。切接法主要用于苗木直徑小于2cm及樹皮不分離的情況。接穗可以選擇與苗木嫁接處一樣大小的接穗,在接穗下端芽背面削斜面長4cm以上的斜面,另外,在其背面斜切長約1cm的斜面。嫁接位置選擇在砧木離地面20cm光滑處,剪斷并清理削平橫斷面傷口,在橫斷面1/5或1/4處垂直下切深3.5~4cm,將削好的接穗削斜面長的緊靠苗木,短削面靠外,插入砧木切口中,使接穗的長削斜面形成層和砧木切口的形成層對齊靠緊并露白0.5cm,由下到上用嫁接膜包扎緊密。插皮接法則主要用于實生苗相對粗大,一般直徑在3cm以上的苗木可采用此種方法接,在開春萌芽前后,砧木皮層可從木質部剝離時嫁接。嫁接時,在苗木離地面20~40cm光滑處可以將砧木鋸斷,將斷面清理削平,在斷口平滑一則縱切一刀深達木質部,將接穗大削面向里插入并露白0.5cm左右后包扎緊密。

2加強苗木培育過程中病蟲害的預防

苗木培育到一定的階段往往會產生一定的病蟲害,病蟲害對苗木的生長有十分嚴重的影響,尤其是對于一些幼苗,如果不能加強苗木培育過程中的病蟲害的預防,則會導致苗木成活率降低,應加強病蟲害的生態預防,傳統的病蟲害防治是化學防治,各種化學藥劑對一些其他有益的植物也有一定的損害,為了不斷加深病蟲害的防治力度,應積極加強生態防治力度,實現傳統的藥物防治向生態防治轉變,盡量減少在病蟲害防治過程中的藥物使用量,加強生態防治手段的應用,比如加強對病蟲害的研究,可以引進一些對病蟲害具有防治效果同時不影響植物生長的蟲害天敵,不僅有利于保護生態環境,也有利于對病蟲害的治理。在當前的病蟲害防治過程中也不能完全摒棄藥物防治,因此在藥物防治時應該要對各種藥劑的配置比例進行確定。

3加強苗木培育過程中的土壤的選擇

綠化苗木對土壤的要求不高,一般說來,土壤基本呈弱酸性至中性就可以栽種綠化苗木。強酸性或鹽堿質地的土地不能種植綠化苗木。土壤要濕潤、肥沃,而且具有較好的透氣性。因此在綠化苗木的培育過程中,對土地的選擇也十分重要,選擇適合的土地之后,還應整地處理,整地是植物栽種過程中的重要內容,一般采取全墾整地的方法,在整地過程中需清除各種雜物,而且要根據綠化苗木的體積,確定穴的深度。

4加強綠化苗木的運輸管理

苗木培育過程中有可能出現需要更換培育地的情況,需運輸苗木,綠化苗木的運輸是確保綠化苗木成活率的一個重要步驟,如果運輸過程中對苗木的保護不當,則很有可能導致苗木死亡,在苗木運輸過程中,應盡量縮短運輸時間,減少晃動,防止對綠化苗木造成損傷,綠化苗木應該用潮濕的麻袋、草席包裹,然后再運送到造林地,而且在運輸過程中要保持濕潤,避免長時間日照,減少水分蒸發。

5加強綠化苗木培育過程中的養分管理

綠化苗木的栽種過程中,對于其苗期和幼齡樹,每年都要定期施肥,一般說來,每年可以施用2~3次氮肥,施用氮肥可使綠化苗木的枝葉更加繁茂,也可促進綠化苗木的生長。對于不同的苗木,應根據其生長過程中對各種養分的需求,施用合適的肥料,確保苗木生長過程中的養分需求,同時也需要加強對苗木生長過程中的水分管理,定時對苗木進行澆水,防止苗木生長過程中缺水。

6加強保健苗木的培育

篇(8)

兩次嫁接是指當年生核桃苗長到七八月份時,粗度達0.8 cm以上的可實施秋季嫁接,不夠粗度的實生苗在第2年實施夏季嫁接。

1.1 嫁接時間

秋季嫁接一般在7月下旬到8月中旬,嫁接過早接芽會萌動不利越冬,嫁接過遲會影響接芽的愈合。對當年秋季未能嫁接的,可于第2年的5月下旬至6月中旬嫁接。夏季嫁接過早,砧木生長達不到嫁接需要的粗度,影響嫁接成活率;嫁接太遲會影響接芽的生長,嫁接苗的生長期相對縮短,從而達不到一級苗木的質量標準。根據當地溫度和土壤濕度把握適時的嫁接時間最為關鍵。

1.2 嫁接穗砧標準

春季嫁接的接穗要求品種優良純正、生長健壯、粗度0.6~1.0 cm,正在生長、半木質化、揭開皮無黏液的當年生枝條,感覺干燥的不能用。秋季嫁接的穗條要求品種純正,生長健壯,并為半木質化的二次枝,春季萌發的一次枝不能作穗條。砧木一般長到粗度0.8 cm以上的都可以嫁接。

1.3 穗條的采集與保護

按夏、秋季嫁接的穗條標準,從優良母樹上采集所需嫁接品種的穗條。穗條的長短不限,采下后立即把穗條上的葉片全部打掉,只留葉柄(便于取芽),然后50條或100條捆成一捆,捆內夾墊剪下的綠葉以免相互摩擦損壞穗條,外用濕麻袋或濕草袋裹好,放陰涼處備用。最多放2 d,超過2 d以后影響嫁接成活率。

1.4 嫁接方法

夏季嫁接方法:①取芽。選取半飽滿(飽滿芽取不下生長點)、無損傷、無瓦棱的雌芽,穗條基部不飽滿和頂部瓦棱較大的不成熟的芽不能用。以要選的芽為中心呈方塊狀橫切兩刀再豎切兩刀,取芽時按住從一側抹下芽片,保證生長點必須留在芽片上。芽片長2 cm左右,寬為穗條粗度的1/3。②嫁接。芽片取下后,在砧木上盡量選靠近地面10 cm左右光滑處,用芽片比住砧木,在砧木上切上、下兩刀(比的時候芽片里面不能接觸砧木,以免弄壞芽片),然后在砧木上豎開一刀,把砧木皮揭起放入芽片,另一邊用手撕下,稍留一點空隙(1mm左右),立即用塑料條綁緊。切忌在綁縛過程中芽片挪動,綁帶必須捆緊包嚴,葉柄處重復一道用力綁緊。③剪砧。接完后,如正常天氣,芽片上方留兩片完整葉,去掉上部砧木;如遇不好天氣(連續陰雨),不剪砧木,只打頂,5~7 d后,芽片上方留一片完整葉,去掉上部砧木。當接芽長出2~3 cm時,從新芽上方4 cm處將砧木剪掉。

秋季嫁接方法與夏季嫁接一樣,只是選芽時要選飽滿芽最好,嫁接后15 d左右把塑料綁帶完全解掉,芽片上方的砧木不再剪掉,即不剪砧,保證植株完整以利越冬。

1.5 嫁接需要注意的問題

嫁接前5~7 d應澆1次水,以保證土壤有一定的濕度。嫁接時要根據砧木的粗細選芽,砧木細的選相對小的芽或芽片,使芽片和砧木充分鑲接。癟芽和雄芽不能用。能接的砧木要全部接。綁帶用0.008~0.01mm厚的微膜,可大幅提高嫁接成活率。要有熟練的嫁接技術,嫁接時刀片要鋒利,動作要敏捷,嫁接速度要快,綁縛要緊,接口要封嚴。

2 核桃嫁接苗的管理

2.1 除萌

核桃苗嫁接5~7 d后,砧木上原有的芽子就會萌動而迅速生長,影響接芽的正常生長,甚至會抽死接芽,必須盡快把這些萌條隨時抹除干凈。除萌時注意不能損傷接芽。

2.2 解綁

夏季嫁接后7 d時注意觀察,發現葉柄處霉爛的,在葉柄處把塑料布用針挑開一個口放氣,對生長快的苗木,因綁帶造成細腰的要及時解開綁帶,當接芽長到15~20 cm(芽片完全愈合時)要全部解綁,秋季嫁接的苗木1個月后全部解開綁帶。

2.3 水肥管理

嫁接后半個月接芽開始萌動時澆1次水,并每667m2施尿素10 kg,3~5 d后中耕鋤草。7月份以后再澆水1次,同時667m2追施尿素10 kg,噴施生命素600倍液(667m2 100mL),澆水后中耕除草。8月底至9月初對嫁接苗摘心,促使枝條充實,提高越冬能力。

2.4 病蟲害防治

篇(9)

句容市是典型的丘陵山區,近幾年來應時鮮果發展迅速,特別是桃早果、早產、效益好、發展快,苗木需求量大。桃苗芽接程序簡單[1],操作容易,工作效率高,嫁接時間長,但由于丘陵山區土地立地條件較差,若要確保嫁接成活率高,培育出壯苗、好苗,必須注意苗地與周圍環境的變化,否則可能導致嫁接桃苗全部死亡。筆者從2007—2010年,通過連續4年的嫁接比較與觀察,探索出影響桃苗嫁接成活率的主要因子。現將試驗結果報告如下。

1材料與方法

1.1試驗概況

試驗苗圃設在句容市重點水蜜桃生產地黃梅鎮楊修林桃園及茅山管委會馬埂村,試驗園砧木為毛桃苗,嫁接品種有金山早紅、霞光、拂曉、良姬、新白花等。

1.2試驗設計

1.2.1不同立地條件對桃苗嫁接成活率的影響。選擇4種不同的立地條件進行嫁接比較,即設4個處理,分別為:地勢平坦,熟土層較深,有少量沙質,周圍通風性良好(A1);地勢平坦,熟土層較深,有少量沙質,四周有高桿農作物遮擋,通風性較差(A2);地勢平坦,土質黏重,四周通風性良好(A3);坡地,土質黏重,四周通風性良好(A4)。2次重復。

1.2.2不同質量穗芽對桃苗嫁接成活率的影響。試驗設2個處理,分別為:飽滿芽(B1)、不飽滿芽(B2)。在同一塊立地條件較好的苗圃地進行嫁接。2次重復。

1.2.3不同嫁接時間對桃苗嫁接成活率的影響。根據不同的氣候特點,選用4個不同的時間段作嫁接成活率的比較,即設4個處理,分別為:6月下旬至7月上旬(C1);7月中旬至8月上旬(C2);8月中旬至8月底(C3);9月中旬至下旬(C4)。2次重復。

1.3試驗方法

嫁接方法為帶木質部芽接,接前接后管理條件較好。比較觀察桃苗在不同的立地條件、不同質量的穗芽、不同的嫁接時間3種情況下嫁接成活率[2]。

2結果與分析

2.1不同立地條件對桃苗嫁接成活率的影響

從表1可以看出,選擇不同的立地條件對桃苗嫁接成活率存在著顯著的差異,選擇地勢平坦,熟土層較深的沙質土,四周通風性良好的地塊作為苗圃地,利于排灌及苗木根系的生長,嫁接桃苗成活率達到96.00%,壯苗(達到的一級苗,以下同)率達到90.18%;最差的是周圍有遮擋物不通風的地塊,其他條件都好,由于四周不通風,苗地相對溫度提高,苗木死亡率很高,如果遇到陰雨高溫,死苗就更快,連續2年嫁接平均成活率僅31.79%;其他條件較好,土質黏重的地塊,基本不影響桃苗嫁接成活率,但直接影響出圃苗木的質量;坡地嫁接桃苗,坡下易積水,造成桃苗爛根而死,對桃苗嫁接成活率有一定的影響[3]。

2.2不同質量穗芽對桃苗嫁接成活率的影響

從表2可以看出,選用穗條中部的飽滿芽進行嫁接(主栽品種新白花),連續多年嫁接成活率都高,平均為96.88%,苗木中期生長快且旺盛,壯苗率達92.90%。不飽滿芽嫁接,差異十分明顯,2009年嫁接桃新品種拂曉(外地引進,枝條較弱,芽眼不飽滿),除發芽推遲5~7d,發芽率約80%,發芽后又受陰雨影響,成活率僅39.58%,中后期苗勢生長弱,壯苗率僅42.11%;2010年7月下旬嫁接本地品種新白花打頂部及基部芽,芽眼形似飽滿,結果表明,嫁接成活率僅60.00%,壯苗率僅66.67%,此類芽應列為不飽滿芽。

2.3不同嫁接時間對桃苗嫁接成活率的影響

篇(10)

中圖分類號 S662.104+.7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3)07-0102-01

桃苗繁育過程中,如各生產過程管理及時,可做到當年生產當年種植,達到苗木快速繁殖、快速成園、實現生產的目的。

1 砧木培育

1.1 選地整地

應選擇地勢較為平坦、前茬為水作、易排易灌的田塊作為砧木苗圃地[1]。整地做畦前施入10%益舒寶顆粒劑60~75 kg/hm2,平整成寬1.3 m(帶溝)、高30 cm的畦,整細耙平壓實。

1.2 砧木選擇與種子處理

桃苗通常采用的砧木有毛桃、山桃,南方常采用毛桃作砧。毛桃種子取出后漂洗干凈,放在陰涼通風的地方晾干,不可曝曬,種子干燥后,收藏,注意防止鼠害與霉爛變質,一般采用層積處理,以促進種子后熟及打破休眠。 層積處理的具體做法:在背風高燥地方挖溝,深60~100 cm,寬與長根據種子量而定。挖好溝后,先在溝底部鋪1層5 cm厚的河沙,含水量為50%左右(即手捏成團,手松一觸即散為宜),沙與毛桃種子的比例為5∶1,混合后平鋪于溝內后,再鋪上1層10 cm厚的河沙,鋪好河沙后再在上面鋪上1層種子與沙的混合物,接近地面時不再鋪種子,用沙鋪高出地面并覆土成屋脊狀,四周挖排水溝,每隔50 cm左右,可在層積溝中插一小捆秸稈通氣。層積過程中要時常檢查,注意通氣狀況和濕度,并注意防止鼠害和霉爛,層積溫度可保持在2~7 ℃,待層積的種子有30%露白時,即可取出播種[2]。

1.3 播種

一般采用冬播,將層積好的種子播入做好的畦中,用木板壓實,覆土、拱膜,覆土的厚度高于種子的1.5 cm。若播種量不多,可在育苗地上用農家肥及秸稈、稻草等制作溫床,并在育苗的地上平鋪1層腐熟的有機肥,翻土,整平耙細耙平,做成寬1 m、高30 cm的育苗床,澆足水,用木板刮平后,均勻撒播毛桃種子,蓋上干凈的黃土約6 cm厚,再蓋上1層茅草,以保持土壤濕度,或蓋上薄膜,拱小拱棚保溫保濕[3]。播種量為4.5~7.5 t/hm2,出苗為225萬~300萬株/hm2。

1.4 間苗與移栽

未出苗前應注意保持土壤的濕潤,進行干濕的交替管理,但不可過濕,以免產生爛種等問題。幼苗出土時多疏密不均勻,要及時間除細弱、病株,將長出5~8 cm的毛桃及時間苗拔出移栽至苗圃地,移栽要選擇晴天的傍晚或陰天時進行,移栽后立即澆水。移栽時行距為25 cm,株距為8 cm。

1.5 苗木管理

種子萌發與幼苗生長都需大量水分,在南方,播種前澆足水后,在出芽前一般不再澆水,幼苗期則應適時適量澆水,保持土壤濕潤,雨季注意排水防澇[4]。當毛桃恢復生長后,及時中耕除草。保持土壤通氣,使苗木正常生長。可選擇在雨前、雨后,或結合中耕除草時施入磷酸鉀復合肥150~225 kg/hm2,以加快毛桃的正常生長。及時對細菌性穿孔病、流膠、蚜蟲、夜蛾等桃樹病蟲害進行防預。

2 嫁接

2.1 接穗選擇

選用當年生、無病蟲害、生長充實的枝條上的成熟芽。最好隨采隨接,若需保存,可將接穗每50~100根捆好,標明品種,進行沙藏或用薄膜包好包緊后,放入冰箱保鮮,保鮮的溫度為5~8 ℃。若要第2年春切接,接穗的采集應在桃樹落葉后、萌芽前采集,可隨采隨接。

2.2 適時嫁接

當年種植的毛桃,當年嫁接,當年出圃,因此當毛桃直徑達0.3~0.4 cm時,即可嫁接,一般選擇在5月中下旬至6月中旬進行。具體的時間應根據毛桃的生長情況及接穗的成熟度來決定嫁接時期,應隨時觀察,及時嫁接,以利延長苗木的生長時期,提高苗木的當年出圃率。嫁接方法多種,可采用腹芽接、腹切接、切接等,沙縣處多用腹芽接,但無論采用何種接法,綁膜時需露出芽點。

3 嫁接后管理

嫁接后,在距接芽的上方5 cm處將砧木折傷,或將接芽上的砧木保留4~6片葉,其余的剪去,這樣可利用砧木上的枝葉,輔助接芽的萌芽生長所需的養分,待接芽成活,萌芽長至10 cm左右,再剪去副梢,無論采用何種方法,都要因時因地因氣候而異。嫁接5 d后可檢查苗木的成活率,發現死芽及時補接。及時抹除毛桃葉腋中的萌芽,使其不能與接芽爭奪水分和營養,以保證新芽有足夠的養分,全力保證接芽新梢的生長。當嫁接苗生長至10~15 cm時可剪砧,剪除接芽上方0.5 cm以上的砧木。為滿足苗木生長要及時追肥,及時施用磷酸鉀復合肥225~450 kg/hm2,堅持少量多次、分次施用的原則,根外追肥可用0.3%~0.5%的磷酸二氫鉀。水分管理上,查看苗地的水分,不可過干過濕,及時灌水與排水,可時干時濕,干濕交替,灌水時,要灌跑馬水,水不要太大,濕潤地面即可,以免水分過多,影響苗木的生長。苗圃地要及時中耕除草,以保證土壤疏松,無雜草,有利于苗木的生長。當苗木長到15~20 cm,確定苗木成活時,可進行揭膜,方法是,用鋒利的小刀,在接芽后割1刀,去除薄膜,并集中處理。當苗木長至30 cm左右時進行摘心,使苗木分枝及加粗生長,以提高苗木的質量。8月中下旬為了使枝條充實,要將未停止生長的副梢和主梢全部摘心。

4 病蟲害防治

桃樹苗期要注意防治的病蟲害有細菌性穿孔病、蚜蟲、卷葉蟲、桃紅頸天牛、紅蜘蛛等。可用10%蚜虱凈可濕性粉劑4 000倍液,或1.8%阿維菌素、吡蟲啉1 000倍液,或21%滅殺斃5 000倍液,或2.5%功夫乳油3 0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80%代森錳鋅600~1 000倍液,或撲菌特、75%百菌清、72%農用鏈霉素600倍液,或30%綠得保500倍液等藥劑噴霧防治。

5 苗木分級、包裝、出圃

對苗木進行分級,以高度50 cm、分枝數2~3枝、根系發達、嫁接口愈合良好、無病蟲害、無傷根傷莖的苗木為優質苗,可以進行出圃,30~50 cm的苗為次等苗,以50 cm以上的苗為特等苗,根據定植時期起苗,在秋后或春芽萌動前均可進行。近距離可帶土移栽,遠距離可將苗木50~100株作為1捆,蘸泥漿后用薄膜包緊綁好,裝袋標明品種,再運輸。

6 參考文獻

[1] 陸祥林.丘陵山區桃苗嫁接成活率影響因子研究[J].現代農業科技,2011(11):127-128.

上一篇: 婦科超聲診斷學 下一篇: 材料科學與工程導論
相關精選
相關期刊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宝鸡市| 衡南县| 安顺市| 麻城市| 新河县| 改则县| 广灵县| 龙南县| 育儿| 河南省| 贵南县| 怀宁县| 桃源县| 普兰县| 龙陵县| 青河县| 琼中| 汾阳市| 黑龙江省| 万年县| 阳西县| 亚东县| 仁布县| 西昌市| 鲁甸县| 喜德县| 远安县| 徐闻县| 上思县| 咸丰县| 湖南省| 通河县| 体育| 托克逊县| 吴川市| 睢宁县| 奈曼旗| 宣化县| 临夏县| 巫山县| 登封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