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9-01 16:49:39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雕塑在園林景觀中的作用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隨著人們對人居環境的日益重視,雕塑與環境的關系越來越密切,園林人文環境的品質成為這個時代改善民眾生存質量和精神品味的關鍵。園林雕塑作為園林中不可缺少的景觀,它充實著園林,起著畫龍點睛的作用,并形成雕塑、公眾、園林環境三者之間良性互動和共鳴。人們對環境的追求不僅僅是綠化和美化,還對環境的藝術形象和文化內涵提出了更新的要求。作為造型藝術的一部分園林雕塑以其特有的語言向人們展示其藝術魅力,它或以獨特的形象給人帶來視覺的沖擊,或以豐富的內涵向人表達深刻的意義,或以抽象的造型讓人浮想聯翩??隨著時代與藝術表現手法的發展與更生,有形雕塑運用的無形化越來越明顯地滲透到其他藝術領域。特別是雕塑與園林環境淵源久遠,而在現代手法的重構之外,二者的相互作用與融合有了更多新的內涵。
一、雕塑與園林景觀環境的融合
1、園林景觀的空間整體性
園林本身就是一門自然的藝術,自然美是園林美的核心所在。高爾德沃茲的《極巖裂線》,它展示的是從巖石中有規則的留出一條長長的“裂痕”,就如同地裂再現,真實程度令人叫絕。黑格爾說過:“雕像畢竟還是和它的環境有重要的關系……藝術家不應該先把雕塑作品完全雕好, 然后再考慮把它擺在什么地方, 而是在構思時就要聯系一定的外在世界和它的空間形式和地方部位。”《園治》所反復強調“景到隨機”“因境而成”“得是隨形”等原則,也正是考慮園林雕塑立意的過程中,要結合其功能與自然環境這兩個基本因素。
按照現代人的理解,園林不只是作為游憩之用,而且具有保護和改善環境的功能。園林景觀的組成具有多樣性特質,包含諸多元素,如地形、水體、植物、建筑小品、雕塑等。游憩在景色優美和安靜的園林中,有助于消除長時間工作帶來的緊張和疲乏,使腦力、體力得到恢復。園林中的文化、游樂、體育、科普教育等活動,更可以豐富知識和充實精神生活。園林景觀各元素的整體性、系統性一直受到密切關。雕塑走出美術館進入室外園林空間后,成為園林景觀中核心的人文藝術景觀。園林與雕塑的聯系更加密切與廣泛,以至于園林藝術與雕塑藝術在藝術理念上產生了相互影響。園林景觀借鑒雕塑藝術中對空間的理解與營造手法,由此加強了園林空間的整體性與系統性。近年來,園林設計中對場所精神的重視,更加強化了對空間整體性的營造。
2、雕塑的環境化趨勢
雕塑是一種環境藝術,它介于繪畫和建筑之間,它的表現需要襯托和依附。雕塑藝術走出畫廊,環境特性是其首要的特點。黑格爾把雕塑藝術分成二大類,有些雕刻作品本身是獨立的,有些雕刻作品是為了點綴建筑空間服務的,前一種的環境只是由雕刻藝術本身所設置的一個地點,而后一種的環境只是由雕刻和它所點綴的建筑物的關系,這個關系不僅決定著雕刻作品的形式,而且在絕大多數情況下還要決定他們的內容。借用黑格爾的美學語言來概括,前者是獨立美,后者是依附美。展廳雕塑,園林雕塑實質上就是這兩種不同類型的美。?
環境雕塑是一種公共藝術,應該與它所在的環境緊密地形成一個有機整體,根據相應的特定環境中的空間結構、性質功能、情調氣氛及尺度比例,追求布置在特定環境中的藝術效果。雕塑的位置選擇、環境空間的物質因素是其重要的方面,以構成特定的思想情感氛圍和園林景觀的觀賞條件。
3、園林景觀與雕塑的空間融合
園林藝術與雕塑藝術在相互影響或制約下,使園林景觀環境空間呈現出了新的面貌。現代園林已不是有雕塑的園林,而是整個園林空間的可雕塑性,由此所傳達的是一種新審美價值和藝術觀念,使得傳統的園林空間得以革新,而雕塑作為一個孤立元素出現在園林中的局面也已消失。藝術家不應該先把雕刻作品完全雕好,然后再去考慮把它擺在什么地方,而是構思時就要聯系到一定的外在世界和它的空間形式和地方部位。雕塑家、欣賞者、作品三者意念的共鳴融合,除雕塑自身給予人們美的感受之外,還依賴于雕塑自身的形式和置放的環境,雕塑作品在園林環境中的功能一是點綴,二是點題。只有優美的環境,雕塑的形式才能令人產生美感,長期置身于這種藝術環境中,潛移默化的感染力能喚起人們對美好理想的憧憬。雕塑家應在努力適應環境的同時強調和突出自我的個性特征,挖掘材料的美,結合具體的環境功能,集知識、藝術、趣味于一體,成為虛實空間與意念想象并存的實體。使雕塑在園林中隨處可見,成為園中的點睛之筆,形成美的焦點。?如雕塑家野口勇設計的園林景觀,將園林中各要素的組合體視為雕塑作品的一個對象,進行整體塑造,營造出整體感極強的園林空間。
二、雕塑和園林景觀造型的融合
1、園林景觀造型化
園林藝術是一門空間藝術,而空間與人最直接的交流體現在實體造型的視覺化。能被受眾感知并理解的藝術形態,可以加強場所與人在情感上的交流,這也是人性化設計的核心內容之一。園林景觀無論是自然或人工式造型,都需設計師精心設計與推敲,旨在營造出符合受眾審美經驗的實體空間。我國園林藝術,自古強調對“意境”的營造,其目的是將人與景融為一體,達到情感上的感染。將園林景觀視為一件藝術作品來完成,它必然會具備藝術品的情感特質,更容易形成強烈的藝術感染力,從而滿足大眾對環境藝術需求的增加。園林景觀造型化的趨勢主要體現在:對造景元素的形態、肌理、材質、顏色的考究及各元素在空間布局上的關系。景觀設計大師瑪莎?施瓦茲設計的懷特海德學院拼合園,用人造材料替代天然植物,設計師抽取法國園林和日本枯山水的組成元素變形,拼接起來創造出離奇的造型藝術空間。例如由法國園林中大大小小的綠籬球和模型樹組成的日本枯山水景觀,如此獨特新穎且具有美感的景觀造型,將越來越受到人們的喜愛,這也是公共藝術發展的時代需要。
2、雕塑形態抽象化
在現代城市園林中,雕塑越來越形式化和抽象化,其空間占有方式與環境的關系決定了人們對雕塑的認識和接受程度。雕塑的風格與形式取決于公共環境的社會性。就傳統雕塑而言,雕塑在藝術表現過程中,表達的是人對自然中所有事物的瞬間或永恒的感受,雕塑家的創作是對自然形態有意識的提煉,是藝術家以個人方式對現實的一種反映,也是人類精神世界與情感世界深層次的發現與挖掘。抽象雕塑是指有一定象征意義的抽象幾何體形象的雕塑,它在現代園林中應用越來越廣泛,特別是在一些城市的廣場及公園中屢見不鮮。這類雕塑往往以其獨特的造型、抽象的形體來表達一定的象征意義。它主要通過兩種手法來表達其象征意義,一是對客觀形體加以簡化、概括或強化,二就是幾何形的抽象,運用點、線、面、塊等抽象符號加以組合。抽象雕塑在園林中應用不象具象雕塑那樣給人以直接的感覺,而多以簡潔抽象的形體激發游人對美的無限想象。因此抽象雕塑往往比較含蓄、概括,具有強烈的視覺沖擊力和現代意味。例如南京卡子門的抽象雕塑,以傾斜升騰的直線和流暢的半圓形弧線,表達了城市南大門的主題。
3、雕塑和園林景觀造型的融合
隨著雕塑在園林景觀中的廣泛使用,園林景觀為了追求趣味性和藝術吸引力,均趨向雕塑化、造型化。而藝術的相互滲透遠不僅限于此,還表現在以雕塑的語言重構景觀空間意義與內涵。園林藝術吸收雕塑藝術的表現手法,形成新的藝術形式。而在極簡主義與大地藝術的推動與影響下,雕塑造型抽象化,使原本有些生硬的具像形態在園林中變得滲透與包容,帶來全新的視覺與精神上沖擊,為景觀設計師與雕塑藝術家都帶來了新的啟示。相互認同和積極寬容而開放的文化氛圍使不同的藝術家以不同的專業手法建構園林與雕塑公共空間,而不同欣賞者又以不同的視知覺欣賞公共空間的綜合藝術。這種新生藝術流與藝術形態,使園林景觀與雕塑形態達到了前所未有的和諧面貌。
三、雕塑材料與園林的融合
雕塑藝術為園林藝術設計注入了新的活力。傳統園林的造園材料主要是水、石、植物等等,現在有藝術凝聚力的雕塑藝術為園林景觀的材料運用拓展了思路,很多人工材料、現代高科技材料也被大量采用,例如:不銹鋼、鋼化玻璃、鈦合金、玻璃、塑料等新材質廣泛運用于園林景觀中,地面鋪裝、城市家具、燈具等極大地拓展了園林景觀使用材料的范圍,豐富了園林景觀材料的多樣性。
在雕塑藝術中材料的運用時非常關鍵的,材料的合理運用可使環境中的雕塑具有獨特魅力。材料的存在是與主體相關的,不可能孤立存在。表現主題的過程中,材料對雕塑意義的實現至關重要,同時空間環境中的雕塑要注意環境協調性及空間功能的雙重要求。因而,對于現代環境雕塑而言,安全、輕質、堅固與取自自然的材質有了優勢發展空間。不銹鋼、石材、植物、水體都成為園林景觀中雕塑材料的優選對象,也促使更多的藝術家對這些實用及生態材料加大試驗性研究,力求拓展雕塑材料對環境的適應性。
園林景觀材料運用的多元化和雕塑材料的環境適應性拓展促成園林環境中的材料呈現多樣合理混搭的狀況。園林景觀材料與雕塑材料的使用變化趨勢由二者相互影響與制約而形成,因此兩者在園林環境空間中具有高度的協調性,并非是無理的堆砌,在視覺上和生態系統中,也具有高度的協調性。
總之,環境雕塑隨著園林的時代性變革更注意與環境的協調和烘托。雕塑不僅是園林的組成要素,相對的,環境是雕塑的構成部分,它們的相互滲透與包容,改觀了園林景觀的形態面貌,成為一種新的藝術整體。剖析現代園林景觀的發展趨勢與現代園林景觀中雕塑的面貌,不難發現二者已在諸多方面呈現水融的局面,園林與雕塑緣分與結合已不是兩種藝術的簡單加和,而是更多形式和層次上的相互滲透與包容。隨著現代園林與雕塑的關系越來越密切,藝術家們已經不再滿足于僅僅為園林提供一個裝飾品,他們以自己的方式積極地投身到室外環境的塑造中去,使雕塑的內涵和外延不斷地擴展。園林環境也在雕塑藝術力量的影響和感染下,呈現嶄新的藝術面貌。
參考文獻
[1]王顯紅.雕塑?空間?園林―――雕塑家野口勇的空間景觀藝術創作[J].中外建筑,2004(5):1-5.
[2]王中.公共藝術概論[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7.
[3]張江當代藝術館.自然與藝術交融,景觀與雕塑對話―――走進張江當代藝術館[J].景觀設計,2007(9):8-19.
1建筑小品在園林景觀設計中的作用
建筑小品的內容極其豐富,種類繁多。它本身只是一種功能簡單、體量小巧、造型別致、富有意景、極具特色的建筑部件。目前對建筑小品的分類大致有下列2種:(1)建筑小品根據學科設置不同將其分為3種類型:城市建筑小品、園林建筑小品、景觀建筑小品。(2)建筑小品按其功能特性可分為觀賞實用型和觀賞型2大類建筑小品。
1.1觀賞性小品
在園林景觀設計中,觀賞性小品一般包括花壇、觀賞石、雕塑等,每一種觀賞小品都具有一定的特色,其在園林景觀內都具有不同的作用。例如,雕塑,其具有較強的藝術效果和感染力,因此,其在園林內往往用來襯托園林建筑的主題,通過雕塑使園林的主題更加鮮明。花壇則是為了給園林內的植物提供一個較好的生長環境,并且給整個園林增添美感,營造出更加和諧的自然氛圍。此外,在園林景觀設計中,石碑也是一種較為常見的觀賞性建筑小品,在很多的園林中都會豎立幾塊石碑,在石碑上刻字,通過石碑刻字表現書法,不僅能夠提升園林的文化氛圍,還能夠創造一定的歷史背景,從而使園林增加一定的文化氣息,使得園林更加具有內涵。另外,在園林景觀設計中還會經常看到一些假山、觀賞石,這些假山、觀賞石的存在,一方面能夠為園林增加一些美感,另一方面也能夠實現對于園林空間結構的改變,從而使園林的美感得到進一步提升。
1.2觀賞與實用相結合型小品
觀賞與實用相結合型的小品一般有以下3種:
1.2.1休息型園林建筑小品。在園林內,游客在游覽以后肯定會感覺疲倦,這時就需要設計一些休息用的石凳和臺階。在園林內設計石凳時,除了需要考慮功能的需求外,還要考慮其觀賞性,這樣就能夠實現功能以及觀賞的相結合。一般而言,休息型園林建筑小品會根據園林的類型以及所在場所的背景設計小品的具體類型,不同的環境下設計出的小品風格也不一樣。
1.2.2服務型園林建筑小品,在園林景觀設計中,最典型的服務型園林建筑小品便是園區的路燈,其主要的作用是夜間的園區照明,在設計園燈時,通過對圓燈的美化設計,實現對園區的點綴作用。并且在園燈設計的過程中,其還可以作為指示工具,為游客的游覽提供引導。
1.2.3管理型園林建筑小品。在園區內,欄桿主要是用來對一些危險區域進行鋒利保護,達到保護游客的作用。在園林景觀設計的過程中,欄桿一方面可以起到保護游客、劃分園區的作用,另一方面也可以通過設計改變其外觀,從而實現對園區的美化
2建筑小品在園林景觀設計中的實踐應用
2.1園林內休息座椅的設計
在園林景觀設計的過程中,休息座椅的設計必不可少,其是整個園林景觀最為基礎的建筑小品。一般而言,在園林景觀設計中,每一處的景觀建筑都存在著大量的休息座椅。在進行園林景觀座椅的設計時,會根據座椅所在的區域選擇圓凳或長凳,在設計時不會僅僅考慮座椅的休息功能,而是會綜合考慮座椅的休息功能與觀賞功能。目前,在設計園林休息座椅時一般會遵循2個原則:首先,座椅的設計一定要結實耐用,便于人們休息,并且還要具有耐久性,因為園區的座椅很多都是露天的,必須能夠長期使用。其次,要與環境相和諧,并且便于清理打掃。目前,在園區內比較常見的一種休息座椅便是仿樹樁的圓凳,其不僅具有休息功能,更兼備了觀賞功能。
2.2廊道的設計
廊道是在園區內2個建筑或者2個景點之間的連接通道,其是實現2個空間連接的通道,并且能夠實現對空間的有效分割。游客在進行園區游覽的過程中,可以在廊道內進行休息、游覽,通過廊道可以實現對游客的有效引導,從而實現對園區的合理規劃,實現園區空間設計的科學化。在設計廊道的過程中,一定要充分考慮園區的空間結構,并在設計時增加一定的觀賞元素,使廊道的元素更加豐富。
2.3假山的設計
在現代園林的景觀設計中,假山已經成為了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在進行園林景觀的假山設計時,一定要考慮好假山的格局以及空間分布,通過假山實現對園林空間的有效分割,并且通過假山的高低分布,實現對游客視覺的引導,營造不同的景觀氛圍。假山的形態并沒有一個固定的形態,因此,設計形態時往往可以根據景觀的需求進行充分發揮,給游客帶來別樣體驗。
2.4雕塑的設計
雕塑是一種具有觀賞價值的建筑小品。雕塑簡言之,是用雕、琢、刻、磨、塑等手段,制作出具有實在體積的各種藝術形象,總稱為雕塑。雕塑不論采用哪種材料制作,都有它的造型規律,也有它的局限性。雕塑是一種可觸的空間造型藝術,雕塑的形象本身不存在透視關系,圓雕可以從四面八方去欣賞。因視點、放置地點和光線的不同以及采用材料的不同,雕塑能使人們產生各種不同的感受。
2.5花架的設計
花架的形狀各異,要根據所處環境的具體情況和位置進行設計。一般來說,花架可以設計為長方形、圓形和橢圓形。花架的不同形狀,可以帶給游客們不同的體驗。例如,長方形會給人整潔、素凈、淡雅的感覺,而圓形就會使人感覺比較圓潤,更具有曲線的美感。花架,除了其裝飾價值以外,還具有一定的實用性。同廊道和假山一樣,花架還具有遮擋陽光、劃分景區的作用。近年園林建筑小品立意創新,運用多種符號的變化與現代建筑技術材料有機結合的手法,再加上必要的組合構成與排列,則設計出一系列個性獨特、韻味十足、功能各異的創新小品。
3結語
建筑小品是園林景觀設計中的重要組成部分,良好的建筑小品不僅能夠提高園林的設計質量,還能夠使園林整體的藝術性得到進一步提升,滿足游客多樣化需求。在設計園林景觀的過程中,應嚴格按照園林設計的原則進行景觀設計,以人為本、因地制宜,確保園林景觀設計的科學化與合理化,設計出自然和諧的園林景觀,為人們提供一個良好的日常休憩場所。
參考文獻
中圖分類號:J0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12)06-0207-01
一、雕塑與現代景觀
功能、藝術和科學是現代景觀設計追求的三個目標。在經過了現代主義的洗禮之后,功能主義已成為景觀設計的普遍準則。然而過多地側重功能,景觀的面貌不免陷于平淡。景觀要不斷發展,藝術和科學就成了突破的方向。景觀雕塑對于提升現代景觀設計的藝術性起了很大作用,而且許多大地藝術所蘊涵的生態思想對景觀也很有啟發,也使得景觀設計的思想和手段更加豐富。事實上許多景觀設計師都借鑒了現代雕塑的思想與手法,他們的設計或是巧妙地利用現代雕塑的語言,塑造雕塑般的景觀;或是追求簡單清晰的結構和嚴謹的構圖,產生獨特的視覺效果;也有一些景觀設計作品表現出大地藝術的非持久和變化的特征,人們在這樣的景觀空間中有了非同以往的體驗。
歷史上,雕塑一直作為園林中的裝飾物而存在,二者有著密切的關系,即使到了現代社會,這一傳統依然保留。而現代雕塑對景觀的空間影響也是日益爭強。明代造園大師計成先生著的《園冶》中提到一個很重要的原則就是在造園中要“巧于因借,精于體宜”。雕塑設計同樣遵循這個原則。在現代景觀設計中,環境雕塑是一種公共藝術,應該與它所在的環境緊密地形成一個有機整體,根據相應的特定環境中的空間結構、性質功能、情調氣氛及尺度比例,追求布置在特定環境中的藝術效果。雕塑的位置選擇、環境空間的物質因素是其重要的方面,以構成特定的思想情感氛圍和園林景觀的觀賞條件。
二、傳統雕塑的蛻變
雕塑作為一種造型藝術一直處于一種不斷推陳出新的發展狀態,而它在現代景觀中的藝術形式和造型手法更是發生著翻天覆地的變化:
首先由具象走向抽象。抽象藝術拋棄了傳統的再現和模仿,是對藝術形象的再創造。從早期現代雕塑大師亨利?摩爾的作品中我們不難看到,那種反復提煉與抽象了的雕塑以及周圍現代環境景觀已經很好地融合在了一起。
其次次擴大體量。隨著雕塑的背景從博物館的墻面搬到了喧囂的城市街道、廣場或渺無人煙的曠野,為了能和環境相襯,雕塑的體量不可避免地擴大,甚至達到了人能進入的尺度,成為能用身體體驗空間的室外構筑物,而不僅僅是用目光欣賞的單純的藝術品,這時的雕塑就具有了創造室外空間的作用。
再次現代景觀雕塑還經常使用自然的材料。在公共空間環境中創作雕塑,使用自然界的一些未經雕琢的原始材料,如巖石、泥土、木材,甚至植物花卉、水、冰等自然材料來創作雕塑,會顯得更為和諧和統一。
當現代雕塑朝著這樣一個方向發展時,與景觀作品相比較,無論是工作的對象、使用的材料和空間的尺度等方面都沒有太大的區別,這兩種藝術的融合也就自然而然地產生了。
三、雕塑結合景觀的設計
上個世紀六十年代的西方藝術界,雕塑的內涵和外延都有相當大的擴展,雕塑與其它藝術形式之間的差異已經模糊了,特別是在景觀設計的領域里。建筑師、景觀設計師和城市規劃師逐步認識到,大尺度的雕塑景觀會給新的城市空間和園林景觀提供一個很合適的裝飾。
今天,藝術家參與創作的景觀作品比比皆是。美籍日裔藝術家野口勇是較早將雕塑與景觀設計相結合的二十世紀偉大的現代雕塑大師之一。這位多才多藝的大師一直致力于用雕塑的方法塑造室外的土地,他曾嘗試將室外的場地作為雕塑塑造的對象,他與建筑師路易斯?康合作的紐約河濱公園的游樂場方案,把地表塑造成各種各樣的三維雕塑,如金字塔、圓錐、擋墻、斜坡等,結合布置小溪、水池、滑梯等設施,為孩子們創造了一個自由、快樂的世界。野口勇最著名的園林作品是1956年設計的巴黎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總部庭院。這個0.2公頃的庭院是一個用土、石、水、木塑造的地面景觀,今天樹冠底下起伏的地平面的抽象形式,仍然揭示了藝術家將庭院作為雕塑的想法。野口勇曾說:“我喜歡想象把園林當作空間的雕塑。”他是雕塑藝術家涉足景觀設計的先驅者之一。
一、園林景觀設計中硬質景觀概述
在園林景觀設計中,硬質景觀與水體、植物等軟質景觀具有很大的區別,它主要指的是通過人工材料對小品設施、道路鋪裝等處理過的景觀。園林景觀中,硬質景觀是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而其設計的效果對于園林景觀的整體效果也具有直接的影響。例如園林景觀設計的廣場、休息空間以及步行道等的靈活應用,促使園林的整體景觀變得更加的豐富。在城市建設的過程中,園林景觀是非常重要的內容,且隨著城市的發展,園林景觀設計也在不斷的創新和發展,并取得了良好的成就。而在園林景觀應用材料以及設計理念不斷更新的前提下,加強對硬質景觀的設計,就必須改造傳統的設計方法,從而有效地提高園林景觀設計的總體效果。
二、園林景觀設計中硬質景觀設計方式
(一)點元素的設計
(1)花架設計。在園林景觀設計中,花架的應用較為廣泛,且是一種特殊的園林景觀建筑,能夠很好地實現室外空間與室內空間的過渡。結合園林景觀建設的目的,可以通過兩種方式來進行設計。首先是長線布置,這種設計方式不僅能夠增強不同空間之間的聯系,與綠化環境有效地結合起來,構成特殊的導游路線,同時還能夠劃分不同的環境空間,從而達到延伸景觀環境的目的。其次是點狀布置,這種設計方式能夠對花架的觀賞價值予以充分利用,并構成空間內特殊的觀賞點。通過靈活布置花架,就能促使造型設計變得更加的豐富,且園林景觀的觀賞效果也會變得更高。
(2)雕塑設計。在園林景觀中,雕塑主要為裝飾小品,因而在硬質景觀設計的過程中,需要對雕塑設計予以重視。在雕塑設計的過程中,需要按照景觀環境周圍的特點對雕塑的材料、類型以及大小進行確定,并結合實際雪球,對雕塑的自然形象進行抽象或者具體的設計,這樣才能更好地突出主題。同時在硬質景觀設計中,雕塑作為設計的要點,能夠很好地將人們的視線吸引過來,并且通過不同的雕塑設計形式,還能更好的增強園林景觀觀賞的趣味性。
(3)假山設計。在國內的園林景觀設計的人造景觀中,假山是一種非常常見的景觀,且假山作為自然的地形骨架與山水園景觀,在設計的過程中,要將地域地勢有效地結合起來,防止假山的存在太過突兀。并且為了更好促使周圍環境與假山融合成為一個整體,在景觀形成的同時,還需要合理的劃分空間組織,這樣才能與山石小品結合在一起,對園林景觀中的植物以及建筑等進行很好的點綴。
(二)線元素的設計
(1)園路設計。在園林景觀設計的過程中,硬質鋪裝是最基礎的建設元素,因此需要按照不同的功能來進行劃分,一般情況下可以劃分為娛樂場地、廣場以及道路等。園路設計能夠起到良好的交通、導游以及劃分空間等目的,并且將園路與亭、綠化以及植物等元素有機地結合在一起,還能起到良好的改造景觀的作用。同時園路還能為人們進行娛樂活動提供一定的場所,從而使得園林景觀設計中的硬質景觀變得更加的豐富。在設計園路的過程中,需要根據園林景觀設計中各區域的實際功能來進行合理的劃分,同時還要結合園林景觀設計的規范與要求,對設計園路的方式進行確定。
(2)圍欄設計。在園林景觀設計中硬質景觀設計的過程中,圍欄是一種較為常見的裝飾小品,其主要的作用就是維護園林景觀,同時圍欄還能有效的劃分園林景觀中的功能不同的區域。通過將園林景觀中的其他元素與圍欄的合理搭配,還能對園林景觀的空間效果起到良好的點綴效果,從而使得景觀環境更加的富有情趣。另外對于人流量較為集中的區域,還可以通過圍欄進行分流和指導,從而使得有限的空間獲得較高的利用率。
(三)面元素的設計
廣場通常指的是由綠化帶、道路以及建筑物等限定形成或者圍合而成的公共開敞活動空間,它是人們進行社會活動以及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場所,且在城市建設的過程中也必不可少。廣場一般包括多種類型,其分類的主要依據包括材料構成、空間形態、尺度關系以及使用功能等。
三、結語
綜上所述,園林景觀設計中的硬質景觀設計,必須結合實際需求,并總結和分析其所在地區的環境、地質以及地形等特點,確保設計方案能夠具有較好的持續性以及可行性。同時在設計的過程中,對于點、線的設計也必須予以重視,這樣才能確保硬質景觀的設計獲得良好的效果。
參考文獻:
[1]燕清波,張鵬.論硬質景觀設計在園林景觀規劃設計中的體現[J].現代園藝,2012(10):115,118.
[2]申皓.園林硬質景觀設計的分析[J].住宅與房地產,2016(15):51.
中圖分類號:J3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7-0125(2017)11-0182-02
一、現代雕塑藝術和現代景觀藝術的關系
(一)在現代景觀中運用現代雕塑藝術能夠提高藝術價值和觀賞價值。以目前我國園林藝術的發展形勢來看,人們對現代景觀的審美標準越來越嚴格,精神文化訴求日益加深。在現代景觀中運用現代雕塑藝術,一方面可以裝飾點綴環境,豐富園林藝術種類;另一方面通過現代雕塑蘊含的獨特歷史氣息和文化內涵,能夠吸引人們的關注和增加欣賞功能。例如,在動物園、植物園中,雕塑建筑要以動物或植物相關的文化產物為原型,與整體的園林景觀相協調,突出主題環境背景,做到藝術性和觀賞性雙贏。對于現代園林藝術來說,要尋求藝術文化輸出與人們審美需求這兩者之間的平衡關系,使現代景觀與現代雕塑有機融合,充分提升現代景觀藝術價值和觀賞價值。
(二)現代雕塑是現代景觀的藝術深化和文化延伸。現代園林景觀藝術的主要創造方式是在整體環境規劃好之后,加入各種景觀元素建造出來的。其中,現代雕塑作為當今園林藝術中最常見的藝術表現形式,充分體現出深厚的藝術造詣,傳達出豐富的精神文化內涵。例如,北京天安門廣場前矗立的人民英雄紀念碑,就象征著民族英雄們堅忍不拔的優秀品質,同時也是紀念緬懷先烈的標志景觀,與天安門相互守望,見證了偉大祖國自強不息、英勇斗爭的精神內涵。
現代雕塑在現代景觀中的應用,既要體現其藝術文化內涵,還要同時兼顧廣大人民群眾的精神文化需要和審美訴求。在現代園林景觀藝術的創造中,必須強調以人民主體需求為中心,現代景觀與現代雕塑融合的重點是服務于人民,這樣才能體現出二者的價值,因此,現代雕塑是現代景觀的藝術深化和文化延伸。
(三)現代雕塑是現代景觀藝術創作理念的體現。現代雕塑藝術隨著時代的變化而不斷發生改變,越來越符合社會特征和時代氣息,現代園林景觀中使用現代雕塑的頻率不斷增加,而雕塑創造也成為了當今時代研究的熱點。
現代雕塑作為現代景觀藝術創作理念最直觀的體現,其創造靈感和創意源泉應該與當代學生所學專業知識相結合。現代雕塑藝術涉獵內容很廣泛,不僅包括建筑類、藝術類,還涉及到數學、物理和材料等專業學科的知識,也從側面反映出現代雕塑一方面要具備藝術美感和較高的觀賞性;另一方面還要兼顧雕塑涉及的科學性,體現出結構藝術的美感。優秀的雕塑藝術作品能夠從這兩個方面讓人們感受到強烈的視覺震撼效果與身臨其境的氛圍代入感,這種直觀的視覺感官感受是難以用文字表達出來的,這也正是現代雕塑與現代景觀相融合的獨特魅力之一。
二者的相互融合,使得雕塑藝術與園林景觀藝術相互襯托,相互影響,構成了別具一格的藝術形式。
二、現代雕塑與現代景觀融合的途徑
(一)尋求現代雕塑和現代景觀與群眾審美訴求的平衡。現代雕塑和現代景觀融合過程中最主要的沖突是,雕塑景觀設計者的理念和人民群眾審美觀念的直接碰撞。專業的現代雕塑和現代景觀設計者,將二者進行融合時,更多是從專業的角度考慮問題,其雕塑作品往往想表_更深層次的文化內涵,所展現出的情感更加豐富,這就導致了部分雕塑作品過于抽象化和特異化,沒有和園林景觀的整體環境完全融為一體。
由于人民群眾和專業設計人員在教育文化背景、學習氛圍環境方面的不同,兩者的審美觀念和評判標準都不一樣,很有可能導致設計者與群眾對雕塑景觀看法的兩極分化,影響現代雕塑和現代景觀的效果。因此,要想改善這種狀況,我們必須尋求現代雕塑和現代景觀與群眾審美訴求的平衡關系,讓現代雕塑藝術與園林景觀藝術有機結合的同時,構造出一個和諧統一的公共藝術環境氛圍。
現代雕塑和現代景觀的設計者必須滿足人民群眾對現代園林藝術的審美訴求,充分結合我們國家人文環境素養,這樣才能實現現代雕塑和現代景觀真正有價值的融合。
(二)增強現代雕塑在現代景觀應用中與自然景觀的聯系。想要實現現代雕塑和現代景觀的完美融合,必須明確現代雕塑與現代景觀本質上的區別。現代雕塑主要通過人工制造完成,其本質是人為因素的創造;而現代景觀主要以自然景觀為主體,人為因素只是對其的補充、完善和改造,其本質是自然因素的饋贈。因此,增強現代雕塑在現代景觀應用中與自然景觀的聯系,是結合現代雕塑和現代景觀的有效途徑。人為因素和自然因素之間并沒有沖突,現代雕塑和自然景觀之間也不存在對立關系。缺乏自然景觀的雕塑建筑,往往會顯得死氣沉沉,沒有生機。從設計者的角度來說,雕塑建筑雖然是“死板”的,可如果將設計者的靈感添加進去,就會變成鮮活的“生命”。所以,在現代園林藝術創造中,現代雕塑要與自然景觀密切聯系,無論從色彩、線條,還是格局、結構上,都要注重二者之間的協調性。在實際進行雕塑創造中,避免使用過于突兀和色彩特別艷麗的材料,對于雕塑整體線條的把握,要以貼近自然的樸素、寫實主義為主。
(三)注重現代雕塑和現代景觀之間的整體性和協調性。現代雕塑藝術與現代景觀藝術的深層次結合不能局限于單一建筑上,要從整個格局上實現二者的有機融合。充分注重現代雕塑和現代景觀之間的整體性和協調性,讓雕塑作品和人們產生心靈和感官上的共鳴,提升園林景觀的藝術觀賞性。結合不同民族、不同地域和不同文化的特點,將現代雕塑與人文環境相互融合,在深層次中實現現代景觀的構建。例如,北京的鳥巢和水立方等奧運會標志性建筑,就是在奧林匹克運動會的大背景下,充分結合北京的城市發展特點,以及中國文化的底蘊內涵,使之與奧運精神交織碰撞、孕育出的現代景觀藝術。有許多現代雕塑都體現了奧運精神,以符合中國文化特征的表現形式,完美地將雕塑和人文自然環境相結合,實現了現代雕塑和現代景觀之間的整體協調統一。
三、結語
綜上所述,現代園林藝術中,現代雕塑和現代景觀的融合能夠極大彰顯出人為因素與自然環境的創造性成就,具有深遠的研究意義和研究價值。現代雕塑與現代景觀的發展,體現出我國人民群眾對精神文化的不斷追求,也是中華文明時代氣息的體現。二者在相互融合的過程中,要尋求現代雕塑和現代景觀與群眾審美訴求的平衡關系,增強現代雕塑在現代景觀應用中與自然景觀的聯系,同時注重現代雕塑和現代景觀之間的整體性和協調性,努力實現現代雕塑在現代景觀中藝術價值和觀賞價值的完美體現。
參考文獻:
[1]閆占軍.論如何實現現代雕塑與現代景觀的融合[J]. 現代裝飾 (理論), 2015,(10): 43-44.
[2]吳少峰,王萬京.淺析現代雕塑與現代景觀的融合[J].綠色環保建材,2016,(8):193.
2現代空間流動設計對園林設計理念的影響
流動空間的目標是把空間視為一種積極流動而非消極靜止地存在,創造出流動性的空間視覺感受,給空間以力量性的美感。現代空間流動設計要求空間設計,避免孤立靜止地存在組合,并追求連續性的運動空間。通過采用象征性的分隔,使得設計空間在水平和垂直方向上都保持一定的交融性和連續性。為了增強空間的流動感,藝術家們往往借助流暢的、極富動態的、有方向引導性的線條,來達到其設計的最終目的。著名設計師密斯所設計的巴塞羅那德國館就體現了對流動空間理論的有效運用。園林設計向來講究動靜結合,而多元的時代對于園林空間的動態感官體驗也有一定的要求。因此,在園林設計時,要將流動空間理念引入,采用多種手法,創造出流動的園林感官體驗。例如:可以有效安排樹木、亭臺與水流湖泊等,營造動態的環境,給人以動靜協調的美感。事實上,中國古典園林構景就很講究運用動靜的方法,將山水園林的水面布局在全園中部,水面的倒影與岸上的景色虛實結合所構成的美景,只有在對岸才是最佳觀景位置,于是環水的景致自然就形成彼此的對景。
3現代雕塑藝術在園林植物雕塑中的應用
現在,不少城市園林設計會通過對植物進行修剪創造出美的形狀,給人以美的感受,這實際上是下年代雕塑藝術在城市園林設計中的有效運用。看過電影《剪刀手愛德華》的人,無不對男主角愛德華那雙妙手的修建能力和創造能力驚嘆,他的妙手可以修正出那么漂亮可愛的植物,創造出藝術感十足的植物雕塑,給人以強烈的美感,確實令人欽佩。人們對園林雕塑方法在城市園林中的運用并不陌生,只是,在設計園林時,植物雕塑的運用也要拿捏正確。植物雕塑不僅要考慮園林的整體風格,還要講究韻律與意境。植物雕塑的運用直接影響著園林的意境,造園的意境是一個審美的較高層面,例如園林所能折射出的社會思潮,人們的審美取向,能帶給人們的情操的陶冶,能通過觀賞園林景觀引起游客的情懷抒發等都屬于意境美的范疇。
4現代繪畫藝術在園林色彩設計中的應用
對于美術和繪畫藝術而言,色彩是一種藝術性的語言,是表達藝術思想的工具。繪畫藝術是忠實于客觀物象的自然形態,對客觀物象采用經過高度概括與提煉的具象圖形進行設計的一種表現形式。它具有鮮明的形象特征,是對現實對象的濃縮與精煉、概括與簡化,突出和夸張其本質因素。在園林設計中,引入繪畫藝術的相關改建,就是要有效做好城市園林中的色彩設計。園林作為設計對象和藝術品式的存在,是對自然景觀的典型化。將引入繪畫藝術理念和創作方法引入城市園林設計,符合園林色彩設計的要求。園林景觀色彩組成包括自然色、半自然色和人工色。自然色在園林景觀中表現為天空、石材、水體、植物的色彩。半自然色是指人工加工過但不改變自然物質性質的色彩,在園林景觀中表現為人工加工過的各種石材、木材和金屬的色彩。人工色是通過各種人工技術手段生產出來的顏色,在園林景觀中表現為各種材料和色彩的瓷磚、玻璃、各種涂料的色彩。園林景觀的色彩設計要考慮園林的整體性,同時要確保園林的綠色基調,此外注重對點綴色彩的運用。在園林的景觀效果的設計中,景觀關鍵部位的點綴有時能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為景觀的展示效果帶來很大的突破。
園林景觀的構成要素包括園路地形、園林植物、城市景觀的建筑和園林小品,它們共同影響著園林景觀建設的設計成果,甚至影響一個城市形象的好壞。
“共生性”指一種物體和另外一種物體相互依賴的存在關系。在現代的城市發展環境中,人們生活的質量越來越高,生活的環境要求也越來越趨向于景觀化環境。雕塑在景觀小品中作為景觀環境畫龍點睛的重要設計元素,它們的個體和環境之間的關系卻是息息相關,它是一個城市文化內涵的重要體現,在現今社會更是體現一個城市發展水平的重要載體。由于雕塑景觀小品設計一直無系統的規定,因此產生了各種各樣的問題,大量的城市景觀雕塑的作品屬于低劣或平庸之作,不僅不能美化城市環境,卻能影響到一個城市的環境的品質。
1.桂林景觀雕塑與城市景觀環境分析
桂林作為一個山水城市,城市社區和公園的景觀環境中有各種各樣的景觀雕塑。一個好的景觀雕塑蘊含的文脈信息和寓意,可以提升城市景觀的文化品味,甚至會成為地標性形象標志,如:國內的廣州“羊城五羊”、深圳“拓牛者”、國外的丹麥哥本哈根“美人魚”雕塑、美國紐約的“自由女神”。而那些丑陋劣質、粗糙毫無內涵的雕塑則會大煞風景,破壞景觀環境的美感淪為建筑垃圾。
景觀雕塑作為公共空間中的一個產物,它的表現有時候僅僅成了一種權力表達,風格、造型、色彩多部分是靠部分人喜惡而定。桂林市中隱路的廣源國際社區的《扶老》雕塑、象山公園的人物燈雕……這些都是給公眾引來熱議的雕塑。以上的景觀雕塑在創造和選擇放置環境時,沒有考慮到公眾的審美包容度,觸碰和挑戰公眾的審美底線,沒有考慮到景觀雕塑和其所處的環境是相輔相成的。
2.實現景觀小品與景觀環境的共生性
景觀小品是城市景觀建設中的重要景觀元素之一,或以使用或以裝飾的形式存在于各類園林形式中,以其獨特的風格展示著園林風采和城市形象,園林景觀小品設計水平的高低,將在很大程度上體現一個城市的發展水平和城市居民的生活品味。實現景觀小品和景觀環境之間的相互關系,可以從以下幾點進行考慮。
(1)公共性。桂林的城市主要以山水聞名,在山水城市的城市公園和公共空間的景觀建設中,保證公園景觀小品和周邊的山水景觀環境的設施和諧一致。在景觀雕塑的設計和決策中,加強群眾的參與性,保證和桂林城市建設的步伐一致,注重其的在公眾視野下的意志表達的藝術方式,需要經得起時間和環境的考驗。
(2)藝術性。桂林要打造一個國際旅游城市,除了自然天成的山水藝術,在人為的景觀上也需要與之相襯。我們可以從景觀雕塑的選擇題材和形式上進行創新和突破,作為景觀環境中畫龍點睛的元素,尤其是文化品味的藝術載體,具有一定的藝術審美和教化功能。設計師在景觀雕塑作品創作中不能濫竽充數、按部就班,需要對桂林城市的時代動脈、地方文化的精神和自己對作品的理解融合在一起,鑄就有靈魂的藝術作品。
(3)地域性。在桂林城市中,每一個景觀小品不是孤立的作品,特別是景觀雕塑,它的設計更應該符合桂林地域性景觀環境,在傳承桂林山水文化的基礎上進行創新,具有隔時空的印記坐標。創作地域性的景觀藝術,就要求設計者對城市文化進行研究,可以從桂林當地的歷史文化、地域人情等提取桂北文化元素符號,取其文化精髓進行藝術創作,也只有具備本土的文化特征,才能夠傳承當地的人文精神。
(4)啟迪性。景觀雕塑是蘊含著作者當時的思想活動,在空間中,給人們無限的瞎想,給人們的思想和精神給予無限想象。在環境中不知不覺就會給人傳遞一種積極的精神,具有啟迪和教化的作用。
中圖分類號:K928.7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一、園林建筑小品和植物造景要素配置必要性
植物造景配置,美化建筑小品和完善建筑小品的功能,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具體體現出以下幾方面的優點:
(1)提高建筑小品的功能性。根據園林景觀的類型,需要設計建筑小品的功能,譬如養老院設置涼亭、座椅等設施,為老年人提供更多休憩的去處。在設計的時候考慮到遮陽的問題,需要在這些休憩設施周邊栽植可供乘涼的樹木,為這些建筑小品“錦上添花”。
(2)提高建筑小品的觀賞性。城市居民長期生活在交通擁擠和色彩單調的環境中,對優雅和寧靜的環境具有一定的需求。而園林設計在提高生態和社會效益的同時,還需要營造觀賞性較強的氛圍,因此建筑小品利用綠色植物作為背景,可以提高建筑小品的觀賞水平。
(3)減少園林造景的成本。園林建筑小品或者植物的單獨設計,要達到較好造景效果,需要花費較多的造價成本或者養護資金,而將園林建筑小品或者植物造景合理配置,分別利用園林建筑小品和植物造景互相烘托,相比于單獨設計,無論是造價成本,還是養護資金,都較為經濟實惠。
二、園林建筑小品和植物造景要素配置的方法
作為園林景觀的基本構景要素,園林植物通過自然的生長規律體現出大自然的生態美,而建筑小品作為園林的硬件景觀,表現出人工景觀的實用,將兩者結合起來,處理好兩者的配置關系,可以起到相得益彰的搭配效果。
(一)花架和植物的配置
花架是園林的構筑物之一,起到支撐藤本植物生長的作用,包括廊架、亭架和門架等,另外通過花架可以展示植物立體形態和色彩美,成為人們庇蔭的好去處,而配置不當,植物不滿全架和不能滿足生長需求,則不能夠體現出觀賞和實用價值。與花架進行配置的藤本植物有成千上百種,其中最為常見的有葡萄、紫藤、薔薇、木香等,配置時要結合花架的形狀和大小,以及為植物帶來的光照條件等。譬如向陽的花架,可以種植紫藤或者凌霄,陰涼位置的花架,可以種植耐陰喜涼的植物。
(二)園林椅凳和植物的配置
椅子和凳子是園林休憩去處的必備設施,具有休息、談心、觀賞和點綴風景等作用,一般和植物配置的原則是“夏能遮陰,冬不蔽日”,通常由三種配置的方式:首先是大樹圍凳,即在大樹的四周布置圓形或者多邊形的椅凳,一方面既能借助大樹為椅凳遮陰納涼,另一方面又能夠保護大樹的根系和土壤不受撞擊或者踐踏。其次是冠大蔭濃落葉樹下設置條形座椅,譬如連翹、丁香、榆葉梅等花灌木,在花開的季節可以為游人營造優雅、寧靜的賞景環境。再次是花壇和椅凳的配置,以花壇為中心,在花壇的周圍設置圍椅,使得長條椅凳和花壇融為一體,游人可以邊坐在花壇休息,邊欣賞花壇的花草樹木。
(三)圍墻、漏墻和植物的配置
圍墻和漏墻具有分割空間和豐富園林景觀層次的作用,以及為游客引導路線,將其與植物進行搭配,可以裝修墻面,營造立體綠化的景觀,譬如用垂掛或者攀援植物的枝葉、花果代替生硬單調的墻面,提高園林圍墻和漏墻的自然氣息,譬如垂掛或者攀援爬山虎、紫藤、凌霄、迎春等植物的墻面,自然顯得生趣盎然。除此之外,還可以利用圍墻和漏墻前方位置樹木的光影在墻面上“作畫”,在出現陽光或者微風時,樹木枝葉的影子就會投射到墻面上,斑竹的影子同樣可以起到“心曠神怡”的效果,配置這種光影效果的植物”。在配置園墻植物的時候,要考慮植物的生長特性,譬如紫藤、木香和凌霄等喜陽植物,適合南面或者東南面的墻面,而喜陰或者耐陰的植物,適合選擇背陰墻面生長。為了避免單種植物色彩單調的缺憾,可用多種攀援植物和花灌木進行搭配、彌補和襯托,提高墻面景觀層次的豐富性,但需要控制窗前和窗后植物的生長趨勢,盡量選擇生長緩慢和體形較小的植物,然后適當配置湖石和劍石等,增強墻面和植物配置的厚重感。
(四)園林雕塑和植物的配置
雕塑小品屬于觀賞性和寓意都較為豐富的園林設施,其特點是不拘一格,或具體,或抽樣,表現出較強的感染力。園林雕塑和植物的配置,常用的手法是用濃綠的植物作為淺色雕塑的背景。對于不同主題的雕塑,需要采用不同的植物和不同的種植方式,譬如紀念內涵的雕塑,周圍適合配置綠籬和花壇等體型整齊的植物,而對于形象活潑的雕塑,可選擇樹形、色彩等較為瀟灑自由的植物,以形成雕塑的障景,烘托出雕塑的藝術效果。
三、結束語
綜上所述,植物造景配置具有美化建筑小品和完善建筑小品功能的作用,不僅能夠提高建筑小品的功能性和觀賞性,還能夠減少園林造景的成本,因此需要將建筑小品和植物造景結合起來,譬如花架和植物的配置、園林椅凳和植物的配置、園墻和植物的配置、園林雕塑和植物的配置等,以起到相得益彰的搭配效果。
1 景觀細部與景觀工程細部處理概述
1.1 景觀細部與景觀工程細部處理的概念
景觀細部是整體景觀的重要組成部分,分布在景觀工程的每個角落,它包括每個景觀元素的細節。通常可分為兩組:景觀設計中的細部和景觀建設中的細部。景觀工程細部處理,是指在景觀工程的設計和施工期間,所有關于景觀細部的構造、形式、材料、表達等的選擇和做法,即細部設計與細部營造的所有內容。
1.2 園林工程景觀細部處理的重要作用
1.2.1 景觀細部處理可提高項目的觀賞性
良好的景觀,能給人帶來美的享受和感染,做到既可遠觀又可近賞;完美的細部,可提升觀賞的層次,增加觀賞的內涵,能更直接地把園林景觀所蘊涵的文化性、歷史性、地方性、民族性、時代性及美學特征體現出來,讓人身臨其境而獲得美的享受、愉悅身心。
1.2.2 景觀細部處理可提高項目的實用性
以人為本的實用性理念,在園林景觀細部上也可充分體現。細部處理好了,可以提高園林景觀使用的安全性、舒適性和實用性,如臺階的高度和寬度、欄桿扶手的收口、園路排水口的設置、燈光照明的色溫和照度等,讓人在使用園林景觀設施時,感覺方便、安全、舒適,樂在其中,流連忘返。
2 園林景觀工程細部的構成特征
景觀中細部的范圍很廣,包羅萬象,且一個細部處理中又常包含更小的細部處理。如此繁多的細部元素的構成特征基本包括以下幾點:
2.1 材質肌理
肌理指形象表面的紋理。由于物體的材質不同,表面的組織、排列、構造各不相同,因而產生粗糙感、光滑感、軟硬感。近距離情況下,肌理作用于人的心理感覺是最強的,以致在視覺上和觸覺上均能給人不同的心理感受。不同的材質肌理給人不同的感覺,并能加強形象的作用與感染力。所以景觀的細部設計尤其應該注重設計對象材質肌理的選擇,以達到需要的質感,取得理想效果。
2.2 色彩
色彩主要作用于人的視覺感官,我們生活在一個五彩繽紛的世界,不同的顏色讓我們對外物有著不同的反應。每個物體都有它固有的顏色,明暗、冷暖、動靜、悲喜……色彩在一起的搭配,講求對比中求協調,協調中尋對比。通過色彩理論,可以輔助研究景觀環境中的氛圍營造,看它們是如何作用于景觀細部,使原本材質形態普通的物體從平淡無奇中跳脫出來,打破平面構型的單一。
2.3 施工工藝
在大多數景觀工程中,往往局限于現在的施工水平和技術,導致許多圖紙上的構想與實際效果偏差很遠。當我們驚嘆于中國古建筑上細膩繁復的磚雕圖案;絢麗、精致的梁棟彩畫;蜀錦般的地面鋪設;精巧別致的門框窗格時,自然由衷地對古代工匠們發出贊許,是他們精湛的工藝將中國古代園林建筑如瑰寶般展現給了后人。
3 園林景觀工程細部需要處理的內容
3.1 景觀建筑的細部處理
景觀建筑是園林景觀工程中最大的項目,包括門廊、景墻、假山、水池、亭臺樓閣、景觀橋、駁岸、臺階、欄桿、圍墻、花基、樹池、平臺、鋪裝、花架及擋土墻、堆坡造型等,約占景觀工程總工程量的70%以上。因此,景觀建筑的細部處理是景觀工程最主要的環節,決定了項目的景觀效果。
3.1.1 壓頂
壓頂通常出現在景墻、花基、水池邊緣、跌水等部位,壓頂的形式和材料也多種多樣,有直線的、弧線的,有花崗巖的、板巖的、火山巖的、混凝土的、耐火磚的。壓頂細部處理的關鍵在于線條順暢,水平一致,模數合理,轉角位及端頭位收口細致,材料規格統一,色差均勻,與墻體相接處無明顯縫隙,不露砂漿,不滲水(尤其是水池壓頂)。
3.1.2 飾線
飾線常見于景墻收邊、亭子的梁與柱、門套、窗套等,形式多樣,材料有花崗巖的、木頭的、GRC的、石膏的、砂巖的等。飾線的細部處理需注意線條的完整和精致,接頭處的拼接方式應根據材料而確定,并注意飾線與周邊其他材料的過渡和連接處理。
3.1.3 檐口
檐口是指亭、廊、山門等的屋檐收口,有木作的、泥瓦的、板巖瓦的、琉璃瓦的等,細部處理的要點是檐口外觀平齊,模數完整,轉折處收口精細,考慮滴水處理,防止雨水倒流。
3.1.4 臺階
只要有高差變化的地方,通常都會有臺階,有木臺階、石臺階、磚臺階等,臺階細部的關鍵在于臺階的高度不大于15 cm,寬度在25~40 cm之間,臺階必須平整,踏面與踢面的模數最好相同,同一段臺階內要統一對縫形式。
3.1.5 平臺
有木平臺、石平臺、卵石鋪裝平臺等,平臺的細部主要是考慮平臺的周邊收口處理、如臨水的需結合環境和功能確定離水高度、平臺與欄桿、過道等的交接細節。
3.1.6 地面鋪裝
地面鋪裝是景觀建筑中平面面積最大的項目,它包括廣場、園路及亭、廊內的地面,形式和材料各種各樣,由于地面鋪裝是游人觀賞和使用頻率最高的項目,所以鋪裝的細部尤為重要,主要在于放線精確、模數合理、排磚嚴謹、收口細致、材料規格、尺寸、色澤均勻、做工精細,尤其是有圖案的花崗巖或卵石鋪地。
3.1.7 水池飾面
游泳池和水景在現代園林景觀工程中扮演極其重要的角色,水池飾面的形式和材料繁多,細部處理的重點在于飾面施工前水池的防水層和保護層必須做好并經過嚴格檢查,飾面材料鋪貼時必須保證滿漿,填縫處理時要做到毫無遺漏,同時黏結和填縫材料的選擇也很關鍵,防止水池反堿、吐白等通病,另外還要注意轉角處及與壓頂之間的細部。
3.2 景觀小品的細部處理
景觀小品通常包括雕塑、花缽、水缽、指示牌、垃圾桶等配套設施,其中最引人關注和最具觀賞性的應該是雕塑,而雕塑又可分為圓雕和浮雕等,雕塑的細部除了其本身的創作和制作必須精雕細作外,還要注意雕塑的安裝位置、高度、工藝及基座的形式和材料配合的細節,同時,雕塑與周圍環境的細部協調也很重要。
3.3 綠化種植的細部處理
綠化種植就像是給模特穿衣服一樣,而種植的細部處理也就像給穿了時裝的模特,再搭配一些裝飾品、提包、手袋之類一樣,是錦上添花之作。綠化種植的細部處理主要包括處理植物與景觀建筑、小品及給排水照明等的協調、過渡和銜接關系,合理選擇植物的形態、色彩和質感,加上層次的變化,往往可以達到很好的效果。
3.4 景觀給排水的細部處理
景觀給排水主要包括園林景觀工程場地內的人工湖、水景、游泳池的給水(包括動力)、凈化過濾和溢水、排水,以及廣場、園路、平臺的排水和種植區的灌溉用水等,其中最需要關注的是游泳池周邊的排水和廣場道路的排水設施細部處理。
3.5 景觀照明的細部處理
景觀照明包括園林景觀場地內除市政路燈外的所有室外照明,需要特別關注細部的設施集中在特色景觀燈、特色煤氣或煤油火把及埋地燈、泳池燈、射樹燈等,在設計和施工中,如何把各種照明設施巧妙地融入到景觀環境中,對燈具的選型、密度、光源的色溫和色調、防眩目處理以及保安的需求等細節方面做出充分的考慮。
4 結束語
從古到今,以往的園林種植文化在園林風景中就有著重要的地位,它不但將植物的基本形態很好的展現出來,并且通過審美的角度來融入到現在的景觀設計中,并且對植物具有的本身特征引起重視,從而讓植物之間發揮出自身的作用。因此,在植物N植中就應當對植物的配制引起重視,掌握恰當的栽植手段,而不僅僅是針只對小部分植物觀賞。園林中的建筑小品在逐漸完善,它們的造型種類也在逐漸增加。而且,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設計人員也注重把很多現代因素添加到建筑小品中,豐富其內容。在園林綠地中,建筑小品屬于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因此對于城市環境發揮重要的作用,因此園林業非常重視建筑小品的設計。同時,園林建筑小品的多樣性也會形成不同的景觀,為游客帶來愉悅的心情。
1 園林建筑小品的特征與使用功能
1.1 特征
園林建筑小品的特征包括情景交融、因地制宜等。因此,在規劃園林建筑小品的過程中,相關人員應該根據情景結合的原則進行。而且,在規劃園林空間時,也需要從不同方面出發,規劃全局。在設計園林建筑小品的造型時,應該符合美觀與表現力的需要。
1.2 使用功能
在以往的種植配制手法來看,都是對植物的整體疏密程度、內外結合的方面引起重視,這些都能夠采取當代形式美法則來進行合理概括的,如對稱和均衡、節奏感和韻律性等,都能夠起到指引的作用,相關人員適當的使用現代形式美法則可以理解為將以往植物的配制手段不斷的完善,從而讓傳統種植文化能夠更好的發展。
1.2.1 裝點園林的景色
在規劃園林建筑小品的過程中,相關人員應該充分考慮到周圍的園林景觀,把建筑小品與園林景觀充分結合起來,共同組成相輔相成、互相映襯的景色。同時,在園林綠地建設中經常會把建筑小品作為核心,它在園林綠地中居于中心位置,相關人員會通過別具一格的造型設計,營造優美的園林景觀,可以裝點園林的景色。
1.2.2 欣賞風景
園林建筑小品屬于一個固定的地方,它可以用來欣賞園林景觀以及其他自然景物。一般情況下,人們都會將園林中的建筑小品作為欣賞風景的點。設計人員特意把一組建筑小品和游廊連接起來,可以組成可供游客欣賞園林全景的線路。
1.2.3 引導游客觀賞的路線
通常情況下,園路的布置和園林游覽的路線有密切的關系。但是園林游覽路線更容易引起游客的注意。在此過程中,建筑小品發揮著關鍵的作用,一般都會發揮起承轉合的作用。通過這種方式來吸引游客的視線,引導他們沿著觀賞的路線走。
1.2.4 組織園林空間
在規劃園林綠地的過程中,空間的組合與分布屬于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現階段,我國的園林空間變化大多會運用到結、合等因素。設計人員利用科學的分配與布置,為游客營造不一樣的藝術環境,欣賞優美的自然風光。
2 園林綠地中建筑小品發揮的作用
2.1 休息型園林建筑小品
現階段,我國的大多數公園、廣場內的綠化地等的建設中,設計人員都習慣布置一些圓桌、圓凳等設施,而且大多數會選擇分布在湖邊、樹林內或者道路兩旁。休息型園林建筑小品的作用是為游人提供可以休息、納涼的地方。對于不同造型的建筑小品,它們營造出來的綠化效果也有很大的不同。比如,對于天然樹林來說,把圓凳的形狀布置成蘑菇形。當人們走進樹林后,會感覺蘑菇是自然生長在樹林里的,這會為天然樹林增加很多趣味性。而且,可以在園林兩旁與竹林內布置一些圓椅,這會使游客產生親切感,同時也會為園林景觀增添更多的詩意。通常情況下,設計人員在規劃園林建筑小品的過程中,都會盡可能的它們設置在環境優美,適合游人休息的地方,其中,桌子和椅子可以完全分開,也可以組合布置。
2.2 服務型的園林建筑小品在園林中的作用
園燈不僅可以供照明使用,還可以進行園林美化及園林環境裝飾,不僅可以指示及引導游人,還可以豐富園林夜間的景色,可以說園燈是一種非常吸引人的園林建筑小品。因而園燈設計應該做到裝飾得體、造型美觀、其造型布局同所處的環境必須達到協調統一的要求。園林可以說是游人進行休息及娛樂的場所,但同時也是開展科普教育以及進行文化宣傳的重要陣地。
2.3 管理型園林建筑小品在園林中的作用
林小品是靜止的,無生命的,其造型線條也大多比較生硬,平直。而花木卻處于動靜之間,而且是有生命,蓬蓬勃勃不斷生長的,造型線條柔軟,活潑,其色彩也可以隨季節變化而變化。植物與小品的配置,主要是利用植物美麗的色彩和多變的線條,遮擋或緩和園林小品的生硬線條,并豐富園林小品的色彩,利用植物的四季變化與生長發育,如果配置得體,就可使園林小品與園林植物相互因借,相得益彰,充分體現人工美與自然美的巧妙結合,提高其實用價值,從而產生理想的景觀效果。
欄桿作為園林小品的重要組成部分,它除了起著防護作用外,還可以將園林內不同的活動內容空間有效的分隔開來,有效地組織人流并且劃分活動范圍。
因為白粉墻能夠與栗褐色的門窗、灰黑色瓦頂形成非常鮮明的色彩對比,同時也能夠將園林中的草木、山石及藤蘿映襯的更加多姿多彩。
2.4 飾景園林小品
對于雕塑而言,雖然體量不大,且在城市園林綠地中所占的比重很小,可是它的存在賦予綠地鮮明而生動的主題,使綠地增色。雕塑大致可分為人物雕塑、動物雕塑、植物雕塑冰雪雕塑以及表現我國珍貴文物的雕塑等類型。園林種植文化可以理解為是通過將某一種植物文化含義的形成可以和人們的心理產生一定的關系。因此,各種不同的心理表現能夠產生不同的感受,但不管是哪種感受,都能夠很好的呈現出文化心理。將園林文化很好的發揚,對我國的景觀創作提供更優質的條件,從而滿足我國人民自身的文化心理要求。
結束語
總而言之,相關人員在對種植中的文化性與植物間的配置有效的結合在一起,能夠很好的發揮出園林的特色,并且保護生態環境,給人們提供了休息、放松的棲息場所,讓人們不僅感受到地域蘊藏著豐富的文化氣息,而且還能夠陶冶情操,為城市的整體風貌帶來益處。近年來,在城市中的一些公園或者廣場中,人們都會通過園林建筑小品來襯托周圍的自然環境,同時也通過園林建筑小品來體現設計人員的觀念。從不同的角度來看,在園林綠地建設中,建筑小品占據著重要的位置,而且它的作用一般表現在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到所咋城市與地區的文化。因此,在規劃園林建筑小品的過程中,相關人員應該根據情景結合的原則進行。而且,在規劃園林空間時,也需要從不同方面出發,規劃全局,營造優美的園林景觀。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