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片免费观看影视大全,tube xxxx movies,最近2019中文字幕第二页,暴躁少女CSGO高清观看

少數民族的茶文化匯總十篇

時間:2023-08-15 17:20:39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少數民族的茶文化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篇(1)

蒙古族咸奶茶 蒙古族牧區有一句俗語:“寧可一日無食,不可一日無茶”。的確,蒙古族牧民的一天就是從喝奶茶開始的。在蒙古高原吃早點時,大家一起擁壺而坐,一邊細細品嘗令人怡情沁心的咸奶茶和富有蒙古族特點的炒米,一邊談心、論世事,直到喝得鼻尖冒出了汗,正是“有茶之家何其美”的景象。蒙古族的咸奶茶以磚茶(青磚茶或黑磚茶)、羊奶(或馬奶)和酥油用鐵鍋煮成,并加鹽調味即可。要熬出一壺醇香誘人的咸奶茶,除茶葉本身的質量好外,水質、火候和茶乳也很重要。一般說來,可口的奶茶并不是奶越多越好,應該是茶乳比例適當,既要有茶的清香,又要有奶的甘醇,二者中的任何一項偏多或偏少味道都不會很好。還有,咸奶茶煮好后,應立即飲用或盛于熱水壺中以備飲用,因為其在鍋內一旦存放的時間過長,鍋銹易影響奶茶的色、香、味。

回族罐罐茶 回族罐罐茶通常以中下等炒青綠茶為原料,經加水熬煮而成,所以煮罐罐茶又稱熬罐罐茶。熬煮罐罐茶的茶具,是用土陶燒制而成的,當地人認為用土陶罐煮茶,不走茶味。熬煮罐罐茶的方法比較簡單,與煎中藥大致相仿。煮茶時,先在罐子中盛上半罐水,然后將罐子放在點燃的小火爐上,罐內水沸騰時,放入茶葉,邊煮邊拌,使茶、水相融,茶汁充分浸出,幾分鐘后,再向罐內加水至八成滿,直到茶水再次沸騰時,罐罐茶才算熬好。這時,即可傾湯入杯。由于罐罐茶的用茶量大,又經熬煮而成,所以,茶汁甚濃,一般不慣于喝罐罐茶的人,會感到又苦又澀。回族人認為喝罐罐茶有四大好處:提精神、助消化、去病魔、保康健。其實,這種喝罐罐茶習慣的形成,與當地的人文地理、生活環境是相聯系的。

篇(2)

中圖分類號:H319.9 文獻標識碼:A

0 引言

在以西方文化為背景的英語學習中,當代大學生一方面對中國文化了解不夠全面,另一方面,即使有所了解也難以用英語正確表達,這對中國文化的傳播構成了一大障礙。尤其是西南邊疆少數民族地區的大學生們,由于地處邊疆,學生們與歐美國家人員的接觸機會較少,從而很少有用英語介紹中國文化的機會。另一方面,從教學內容設置來看,在進行大學英語教學時,我們重視英語國家文化導入的同時,卻普遍忽視了對母語文化的培養,英語國家的文化教育幾乎被看作是外語文化教育的全部內容。

早在1996年的全國外語教學會上,李嵐清副總理曾說:“我們的學生學了十幾年英語,但連What do you usually have for breakfast? 都回答不出來。這是因為他們不懂如何用英語表達‘稀飯’、‘饅頭’、‘豆漿’、‘油條’”。十幾年過去了,現在的學生能用英語正確表達這些帶有中國特色的文化內容了嗎?

1 調查研究

本研究通過測試和問卷的方法,調查學生用英語表達帶有中國特色文化內容的能力的現狀以及對在英語教學中導入中國文化的態度。

1.1 被試

237名被試來自云南大學2010級人文、公管、法學、軟件、化工、生科、物科等學院各專業英語快班的學生。這237名被試均為本課題組成員所執教班級的學生,因此,所有被試都能按要求完成測試內容以及調查問卷。

1.2 工具

調查工具包括1份調查問卷和1份測試卷。使用調查問卷的目的是要調查大學生對文化學習所持的觀念,對于中國文化教學的態度以及對中國文化英語表達方式的學習需求。共設10個題,采用Likert五級量表。

使用測試卷的目的是要檢測學生用英語表達中國文化的能力。測試卷由20個代表中國文化的詞語組成,這些詞語涉及到中國文化的各個方面:宗教、政治制度、地理環境、文學名著、名勝古跡、工藝美術、民俗、節日、食品等。

1.3 數據收集與分析

為保證調查問卷及測試的有效性, 本次問卷及測試均在課堂內集中完成,要求學生獨立完成,答卷過程中不可查字典或其他參考書,調查問卷完成時間為20分鐘,完成測試卷時間為30分鐘,共計50分鐘。本調查研究工作在2012年5月16日進行,隨后進行評卷和問卷數據整理、錄入工作,并開始著手分析這些數據。

2 結果與討論

2.1 調查問卷結果及分析

本調查問卷調查了我校大學英語教學中中國文化導入的現狀以及學生們對于英語教學中有關中國文化教學的態度。結果如表1所示:

從表1我們可以發現,85%以上的學生認為英語教師已經在大學英語教學中導入中國文化,同時開始注重培養學生用英語表達中國文化的能力。但同時我們也看到,很大一部分學生在用英語表達中國文化時仍然有很大困難,從調查中我們不難發現,造成此狀況的主要原因在于,英語課堂上討論的話題主要是以西方文化為主,同學們缺少語境,因而很難提高用英語表達中國文化的能力。

對于在大學英語教學中該不該導入中國文化,同學們持的是肯定的態度,高達95%的學生認為培養用英語表達中國文化的能力能提升我們的本民族意識。81%的學生認為教材中如果增加更多用英語介紹中國文化的內容會提高他們學習英語的興趣。

2.2 測試結果與分析

該測試卷測試的是20個有關中國文化詞匯的漢譯英,這些詞大部分都與我們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而且還包括了李嵐清副總理提到過的稀飯、饅頭、豆漿、油條。測試結果出乎意料,十幾年過去了,同學們的中國文化英語表達力仍未見長,如表2所示:

在有關中國文化內容的詞語翻譯測試部分,翻譯表達正確率排在前三位的詞語分別是農民工,端午節和元宵節,正確率分別為41.8%,39.2%和37.6%。由于同學們在上一學期準備大學英語四級考試,而農民工是目前比較關注的社會現象,這樣的字眼常出現在大學英語四級作文里,所以正確率較高。當今社會對中國傳統節日較為關注,在課堂上,教師在介紹西方傳統節日時也會介紹中國的傳統節日,因此,同學們用英語表達中國傳統節日的準確率也相對高一些,但仍有將近60%的學生無法正確表達,此狀況確實讓人擔憂。對于那些有關中國悠久歷史文化的詞匯如對聯、相聲等的準確率為零,尤其讓人擔憂的是,我們的學生竟然連我們日常生活中的食物豆漿、油條都不會用英語說。

3 結論

通過該項調查研究,我們發現西部少數民族地區綜合性大學學生確實存在“中國文化失語癥”現象(從叢,2000)。我們所調查的是英語快班的學生,要是調查的是英語普通班的話,所得結果可能會更糟糕。英語學習確實離不開課堂內外英語語言材料的輸入,在英語教學中,我們一直給學生灌輸的思想就是,想要學好英語,就得要多聽英語節目,多讀英文材料,這無疑是正確的。然而,這些年來我國絕大多數的英語教材和閱讀材料多為介紹西方社會和文化,以至于在英語學習過程中忽略了對自己母語文化的介紹與傳播。

在2007年頒布的《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提出,“設計大學英語課程時也應當充分考慮對學生的文化素質培養和國際文化知識的傳授”。但在英語教學實踐中,有利于提高學生綜合文化素質的中國文化導入卻沒有在教學中得到應有的重視。沒有有效的輸入,何來有效的輸出?上述調查中被試表現出來的中國文化表達能力的欠缺,正是當前英語教學中存在的問題的反映。

作為大學英語教師,我們該如何解決這一問題呢?從叢(2000)指出:“要真正克服我國英語教學的缺陷,就應當把中國文化的英語表達教育貫穿到各層次的英語教學之中。我國英語界和中國文化界同仁應攜手研究有關教學內容的合理配置,使學生使用英語表達中國文化的水平與基礎英語水平的提高以及對西方文化背景的了解呈同步增長之勢。”

參考文獻

[1] 從叢.“中國文化失語”:我國英語教學的缺陷[N].光明日報,2000-10-19.

[2] 姜怡.不可忽視大學英語教學中的雙向文化交流[J].江蘇外語教學研究,2005(2).

[3] 教育部.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篇(3)

少數民族地區在歷史因素與區位劣勢因素的影響下,長時間處于經濟落后階段。隨著我國經濟建設逐漸發展,我國少數民族地區的經濟也逐漸呈現上升的趨勢。在少數民族經濟發展的過程中,茶對少數民族的經濟產生了至關重要的影響。本文主要闡述了茶產業的發展歷程與少數民族的經濟發展歷程,通過研究茶產業與少數民族經濟的發展狀況,探討茶對少數名族經濟社會發展的影響與作用。

關鍵詞:

茶;少數民族;經濟;發展;影響;作用

茶產業的發展帶動了我國少數民族經濟的發展水平。在面積廣闊,人口稀少,地理位置偏僻的少數民族地區,茶葉凸顯出其獨特的作用。隨著我國經濟的大力發展,茶葉對少數民族地區的經濟產生了重要的影響,帶動少數民族地區走入可持續發展的道路,使少數民族的人民擁有安定富裕的生活。

1茶產業的發展狀況

中國茶產業最早起源于漢代,被眾多文人雅士所喜愛,成為他們高談闊論的必需品。隨著時代的變遷,在人們的思想意識與生活水平都發生重大改變的同時,茶產品也在不斷的發生變化,并對中國人產生越來越大的影響。從人們經常談起的一句“柴米油鹽醬醋茶”中我們就可以得知,茶產品已經成為人們日常生活中的必需品。目前,茶主要被分為烏龍茶、紅茶、綠茶、白茶、黑茶、黃茶共六類,與再加工的花茶、茶飲料等。我們所熟知的鐵觀音、龍井、普洱茶等茶葉都被涵蓋在這六類茶產品之中,分別以不同的口味與功效走進我們的生活。現如今,茶產品不僅在中國得到廣泛的傳播,在國外同樣吸引著廣大外國友人的食用欲。在擴大茶產業在中國發展的同時,同樣要擁有良好的對外發展貿易,日本、韓國、東南亞、英國、荷蘭等國家都是中國茶葉對外出口貿易的大國。由此可見,中國茶產業隨著中國經濟發展水平的進步,逐漸呈現經濟上升發展的趨勢。茶產業之所以在社會中得到了大力的發展,是因為茶葉擁有美味與特殊的功效。茶葉在清新爽口的同時,擁有養生保健的功效。茶單寧(茶多酚),作為茶葉有的成份,具有苦、澀味與收堿性,在飲用的過程中,可以起到抑制血壓上升、抑制血小板凝集、抗菌、抗過敏、抗氧化等功效。茶中含有的鉀、鈣、鎂、錳、硒、鋅、氟等30種礦物質,可以對人的身體起到保健的作用,防止蛀牙、抗老化、增強免疫功能都是茶葉所帶來的特有的功效。由于茶葉的養生效果顯著,導致社會中出現大量的茶飲料,以飲料的方式為社會中更多的人提供茶產品。這樣的銷售模式,對茶產品的銷售具有巨大的促進作用。隨著我國經濟水平的大力發展,我國茶產業不僅在對外貿易與市場營銷中呈現良好發展的態勢,在旅游觀光行業同樣呈現經濟持續上升的趨勢。現如今,茶產業對中國部分地區經濟產生重要的影響,促進我國部分地區的經濟發展。

2少數民族地區的經濟發展

狀況少數民族地區大多分布在我國的西南、西北等邊疆地區,遠離國家的政治核心與經濟核心,導致民族地區經濟發展的起點比較低。與東部沿海城市相比,少數民族地區的地理位置偏遠,自然條件差、交通不便利,信息設備嚴重缺乏。這些區位劣勢因素與歷史積累因素嚴重影響了少數民族的經濟發展水平,致使少數民族經濟一直處于落后于國家總體經濟發展水平的階段。少數民族經濟發展水平與國家經濟發達地區的經濟發展水平相差甚遠,具有很大的差距。但是,從少數民族地區的整體發展水平來看,自改革開放以來,民族地區的經濟和社會迅速發展,逐漸縮小東西部經濟發展差距。在國家經濟與政治的大力扶持之下,少數民族的交通狀況得以改善,火車、汽車等交通順利的通行。與此同時,少數民族人民文化落后現象也得以改善,通過文化教育水平的提高,改變了人民愚昧的現象,提高了少數民族人民的思想境界,對少數民族地區的經濟具有積極的影響。種植業的發展狀況,對少數民族地區的經濟發展水平也具有積極的影響。其中,茶產業對少數民族經濟社會發展就具有重要的作用。少數民族地區的氣候環境與土壤性質適合茶葉的生長。在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的情況下,為了滿足社會中更多人的生活需求。我國少數民族地區的茶產業得到了大力的發展。在茶市場、茶藝館、茶貿易與茶旅游業盛行的同時,茶產業帶動了少數民族經濟的發展水平。現如今,隨著社會的進步,少數民族地區的經濟發展水平逐漸提高,帶動了少數民族人民的生活水平提升,逐漸提高了少數民族人們的生活質量。

3茶對少數民族經濟的影響和作用

3.1茶藝館促進少數民族經濟的發展

茶藝館,作為一個休閑娛樂的場所,對少數民族經濟的發展具有積極的促進作用。隨著我國經濟建設水平的提高,人們的生活水平得到極大程度的發展,在擁有安定富裕的生活的前提下,人們對于精神享受與生活品質有了更高的要求,茶藝館作為小型的文化交流中心,滿足了大部分人的生活需求。茶藝館是以茶作為主要的媒體,為生活壓力大,尋求放松的人們提供幽雅、舒適的休閑娛樂活動場所。在茶藝館里飲茶的人們,可以與朋友開心的聊天、洽談,可以安靜的閱讀一本書籍,還可以欣賞自己喜歡的曲子,品味它的韻味。茶藝館還可以滿足商業洽談人士的需求,允許他們在茶藝館舉辦各類的會議。茶藝館內部雅致的布置、休閑的氣氛、以及充滿韻味的文化氣息,吸引社會中形形的人。茶產品愛好者更是將茶藝館與飲茶作為自己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經常邀約與自己志趣相投的朋友們,走進自己喜歡的茶藝館,共同品味中國傳統文化的魅力。當然,茶藝館的開放離不開優質茶葉的支持,在茶藝館盛行的同時,我國茶產品的消費水平也得到了提升,提高了我國茶產品的銷售數量。茶產品擁有廣大的受眾群預示著茶產業的發展,擁有大片茶園的少數民族地區,正潛移默化地受到茶產業的影響。在茶產品供不應求的同時,少數民族地區利用自己獨特的地理位置,大力發展茶產業,生產中國的優質茶葉。隨著時間的流逝,茶產業帶動不適合生產農作物的少數民族地區走向繁榮。至今為止,茶產品已經成為少數民族地區人民的主要經濟來源,為少數民族地區人民的富裕生活提供保障。

3.2茶貿易影響少數民族經濟的發展

中國茶葉貿易在我國古代時期就已經開始盛行。宋代的茶貿易在促進宋代經濟發展水平的同時,進一步的推動了茶器具以及茶文化產業的發展。隨著時代的變遷,茶產品貿易對中國經濟的影響越來越大。現如今,茶產業不僅在本國進行茶葉貿易,在世界各國都擁有良好的對外貿易市場,茶文化吸引著廣大外國友人的購買欲。由此可見,茶產品的貿易發展狀況對于中國經濟的總體發展水平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自古至今,從未改變。中國茶貿易的大力發展推動了中國茶產品的銷售數量,在茶貿易發展水平的提升下,中國茶產品的銷售量也得到了大力提升,從而促進中國茶產品種植業的發展,擴大了茶產品種植的范圍。中國少數民族地區,作為茶產品的主要種植地,在茶產品貿易發展的前提下,提升了地區經濟的發展水平,同時,也吸引了越來越多的少數民族人民進行茶產品的種植。久而久之,種植茶葉成為大多數少數民族人民的主要行業,在經濟利益的推動下,茶產品貿易影響了少數民族人民的生產積極性與創造性。為了追求更好的生活,少數民族的人們積極發展生產力,保證生產優質茶葉的同時,努力提高茶葉的數量。茶產品的種植,改變了少數民族地區由于自然條件差而無法在丘陵與山地進行農作物種植的現象,在促進少數民族地區經濟發展水平的同時,也為少數民族地區的人民帶來了新的生活希望。茶貿易的發展水平直接提升了我國少數民族地區的經濟發展水平,對縮小我國東西部的經濟發展水平具有重要的作用。少數民族地區應該重視茶產品的貿易情況,根據貿易發展報告,改變茶葉種植的種類與數量,以保證少數民族地區茶產品經濟的順利發展。

3.3茶文化旅游業帶動少數民族經濟的發展

旅游,作為一種精神生活的享受方式,受到國內外人士的喜愛。現如今,在少數民族地區,茶文化旅游業已經成為一種主要的經濟發展方式。越來越多的旅游愛好者為了欣賞茶園的美麗風光,而走進少數民族地區,進行生態旅游,感受茶園的獨特魅力。茶文化旅游業同樣吸引著國內外的茶葉愛好者,為了學習不同地區的茶葉知識,很多茶葉愛好者選擇親臨茶園,走進生產茶葉的地方,了解有關茶葉的奧秘。在游玩茶園的過程中,旅游者可以體驗茶葉表演、聽茶戲、猜茶謎、吃茶宴等一些與茶有關的活動,充分了解茶產品的歷史,挖掘茶產品的民俗文化。旅游者欣賞茶文化的同時,也促進了少數民族地區服務業與交通業的發展。為少數民族人民提供更多的工作崗位,提高少數民族人民的生活水平。茶文化旅游業的興起,改變了少數民族地區無人問津的狀態以及貧困落后的現象,提高了少數民族地區的總體發展水平,帶動少數民族地區的人民走向共同繁榮富強的道路。在未來社會的發展過程中,少數民族地區應該更加積極的創造與茶有關的文化活動,以新穎的方式,吸引更多的旅游者,為少數民族地區的經濟提供更加廣闊的發展空間。

4結語

茶產業對少數民族經濟發展具有積極的影響,在少數民族的發展道路上,茶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促使少數民族經濟逐漸形成可持續性發展的良好態勢。在未來的發展道路上,少數民族地區應該繼續依靠茶產業,努力發展地區經濟,在茶產業的帶動下,提高少數民族人民的生活質量。

參考文獻:

[1]楊潔.茶對云南少數民族經濟社會發展的影響和作用[J].云南社會科學,2011(5):101-104.

[2]劉念慈.[J].中武陵山區特色產業的減貧路徑研究———以綠茶產業為例國商貿,2014(18):203-204.

篇(4)

二、茶藝師對于貴州茶文化的理性認識

篇(5)

音樂與茶道同屬于文化領域,兩者之間存在密不可分的聯系。茶道所代表的是中國文化中的傳統文化,它結合儒家、道家、佛家的核心思想,講究理、敬、清、融,提倡中和之美,追求形式上的完美,內涵豐富深淵。茶文化是中國人民智慧的結晶,是中華民族思想的集中體現。而茶道文化屬于狹義的茶文化。首先茶道表演中融合了茶文化的各個要素,屬于茶文化的濃縮版,也是茶文化的核心。

一般情況下,人們習慣于將茶文化直接作為茶道文化來解釋,茶道是一個具體的實踐過程,茶人通過制茶、品茶、飲茶實現自我修養與人格的完善,體悟人生道理,這就是所謂的茶道。如果簡明扼要的概括,茶道就是飲茶人對茶的覺悟。茶道源于中國,至今經歷了4700 多年歷史,是東方文化與東方人文精神的精粹,也是我國最為精髓的精神文化遺產。那么茶道文化與民族民間音樂之間的聯系從何說起呢?首先,茶道在我國各民族發展的過程中,是通過茶道表演以及文藝創作等形式存在的,很多地域文化的核心都是以茶文化為主,并且以種茶、賣茶為主要的經濟來源,因此茶道文化在這些地區根深蒂固,并且多半是由當地居民經過長期的生活實踐,積累和總結出來的,沒有固定、完善的文化體系,負責組織茶道表演的隊伍也不是專業人士,他們基本都是出于對茶道文化的熱愛,在當地重要的節假日里,這些茶道表演的愛好者就會組織表演,這樣的慶祝形式一直延續和發展下來,就慢慢形成了具有當地民族特色的茶道文化體系。而在這個過程中,茶道表演也逐漸規范,并且開始將當地的民歌、舞蹈融進茶道表演中,將茶與民族文化有機整合了起來,茶道表演開始衍生出茶藝、茶禮等多元化的表演形式,同時也積淀了更加豐富的文化內涵與音樂資源。這是因為有了民族文化的襯托和渲染,人們對于茶道表演中的傳統文化體悟也更加深刻。

2 民族民間音樂在茶道文化中的表現

民族民間音樂在茶道藝術中的介入,推動了茶道文化的普及,所謂民族的就是世界的,極具民族特色的茶道文化,不僅有效促進了少數民族地區傳統文化的建設發展,也逐漸滲透到我國整體文化體系中,甚至在世界范圍內也產生了巨大反響。西方很多國家十分崇尚茶道文化,在我國茶道文化傳入這些國家,并在這些國家中生根發芽之后,我國民族音樂也隨之迎來一個更加廣闊的發展空間,也就是茶道文化作為媒介,將我國形式豐富的傳統文化帶入世界,中國傳統文化以及中國思想在世界上更多滲透,這無疑是促進我國文化軟實力以及國際地位提升的有效舉措。可以說茶道與民族民間音樂是不可分割的,音樂的無國界性,極大地促進了茶道文化傳播的速率,下面針對民族民間音樂在茶道文化中的表演以及重要性進行幾點分析:

2.1 民族民間音樂在茶道文化中的地位

在茶道文化中,民族民間音樂發揮了豐富文化內涵、烘托表演氣氛的作用。它有效突出了茶道表演的形式,這些民間音樂繼承了我國少數民族的優良傳統和文化精髓,無時無刻不彰顯著極具東方色彩文化體系的魅力。現階段我國茶道文化中的民族民間藝術主要以佤族、彝族為主,在這些地區,居民通過耳熟能詳的民族音樂,對于茶道表演中的文化內涵體會更加深刻,民間茶道以舞蹈和樂器作為媒介,將茶道本身所蘊藏的文化精髓傳遞群眾,也就是說,民族民間音樂在茶道文化發展中發揮著促進和推動的作用,是茶道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2.2 突顯民族特有的音樂風格

以佤族音樂為例,它具有非常突出的民族特征,與民族特色鮮明的茶道表演一起配合,佤族人民對于音樂非常熱愛,在它們的生活勞作中處處都有音樂,在音樂與茶道表演融合的過程中,要注重凸顯民族音樂風格,音樂風格就是在某一個階段,該地區居民的生活方式。也可以說是生活方式在音樂領域的體現,從而使音樂烙印上了某種特有的色彩,音樂不僅能夠烘托茶道表演,反過來茶道表演也將這些音樂更好的帶入了社會,向更多的人展現了民族民間音樂的風格,通過茶道表演,我國少數民族人民勤勞、簡樸、簡單的精神品德以及純樸的民風被淋漓盡致的展現出來。

3 音樂在茶道文化中的重要價值

針對民族民間音樂在茶道文化中的重要價值進行分析,全面掌握這些內容,對于我國傳統文化的傳承與發揮有著非常現實的意義。具體分析如下:

3.1 對本地民族民間音樂的吸收及其作用

民族音樂是在當地居民長期的生產與生活過程中形成的,集中體現了當地的民族風俗和人文精神,同時也反映了一個民族的心理面貌,在茶道表演發展過程中民族民間音樂的作用不斷凸顯,并且更加有效的凸顯了民族情感,使人們在觀看茶藝表演的過程中,可以更加深刻的體會到其中的民族文化與情感,并與表演者產生思想上的共鳴,茶道與民族民間音樂在這樣相互依存、相互促進的過程中,都得到了發展和傳承,茶道文化中的民族民間音樂的民族性決定了它具有民族服務的特殊價值。依舊以佤族、彝族以及傣族等少數民族的民間音樂為例,早期茶道在這些地區普及的時候,當地居民將當地的民族音樂進行改編、舞臺化,當地居民一邊喝茶,一邊欣賞音樂,通過茶道文化將當地民族音樂更好的展現出來,這就是一個宣傳和發揚民族特色文化的過程,從這些方面我們可以看出音樂不僅展現了茶道文化的民族性,而且充分證明了一個事實,那就是在社會經濟發展到一定階段時,民間藝術的生存方式也必然發生轉變。在當代社會,民族民間音樂介入茶道的方式,實現了更加廣泛的普及,同時也對茶道文化的發展起到了主推的作用。茶道的內涵豐富,中國民族茶道通過民族音樂的渲染,會使觀賞者進入到一個情境中,在這個情境中茶道精神中的中和之道、自然之性、清雅之美、明倫之禮被更加直觀、更加深刻地展現出來。所以說,茶道中的民族民間音樂具有非常巨大的價值,它對茶道文化以民族民間表演形式進行下去的依托,在茶道表演過程中,表演者應該更加關注民族民間音樂的應用和發揚。

3.2 茶道文化中的民族民間音樂及其社會價值

篇(6)

茶馬古道是位于我國西南地區,早期以馬幫為“媒介”進行邊關貿易的商業路線。在“茶馬互市”商業活動中,我國中原地區漢文化與當地少數民族文化得到充分交流,由此衍生出的茶馬古道舞蹈文化實現了茶文化與少數民族舞蹈的有機結合。在舞蹈表演中通過動作、服飾、音樂等元素,在為觀賞者帶來視覺享受的同時完整保存我國西南地區民俗風貌。茶馬古道舞蹈教學的開展一方面為地方培養了優秀舞蹈人才,另一方面舞蹈中茶文化的引入及鮮明的地方特色為民俗學、歷史學等相關學科研究提供了豐富素材。

1茶馬古道舞蹈文化概況

1.1茶馬古道

我國茶葉的主要產地集中于南方,其中巴蜀地區是世界上最早種茶、飲茶的區域,北方及西北高寒地區茶葉產量非常有限。宋朝時期少數民族政權的并列和頻發的戰爭,客觀促進了各民族文化間交流,茶葉分解油膩的作用開始受到以肉食為主的西北少數民族的歡迎,少數民族開始使用身邊資源換取茶葉。宋朝邊疆戰爭獲得戰馬為邊關貿易提供了最初的交通工具,以“茶馬互市”為主要內容的茶馬古道逐漸出現并成為我國邊關貿易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歷史上與“絲綢之路”并稱。茶馬古道途經川、滇、藏、甘、青等地,路徑較長涉及不同少數民族聚居區,人文風情濃厚是西北少數民族與內地文化的重要橋梁,有發掘不盡的歷史寶藏。流傳至今的舞蹈、音樂、繪畫、雕刻等民間藝術作品呈現出當地豐富文化傳承,但隨著現代文化的不斷侵襲的傳統文化的保存問題開始受到重視,相關研究和教育教學的開展也受到了學界廣泛關注。

1.2茶馬古道舞蹈文化形成與特點

茶文化即在飲茶活動中產生的文化特征,包括茶道、茶具、茶故事、茶舞、茶藝等多種表現形式。我國作為茶文化的故鄉,有著悠久的產茶歷史和茶文化底蘊,世界多地都有中國茶的流通和茶文化交流。茶馬古道舞蹈文化主要是指形成于四川、云南、、甘肅等地與茶文化相關的地域性舞蹈,其表現形式與南方茶舞有著很大差異。這一地區的茶舞蹈主要是對南方采茶舞的改變,在已有表現形式中加入地方少數民族特色使舞蹈動作更加明快流暢、配樂具有西北風情,在舞蹈表演設計中簡化南方采茶舞細膩的情節設計令舞蹈故事更富節奏感,滿足當地勞動人民與往來商旅的審美需求。茶馬古道位于我國古代商業貿易要道,本身帶有流動性大、往來人口眾多等特點,因此在舞蹈內容極大豐富的同時受地域文化及民族文化影響大,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邊疆少數民族對先進漢文化的向往和出眾的學習能力。尤其是甘南地區在舞蹈動作設計上更加大方灑脫,舞蹈故事的敘述上沒有復雜的動作編排,形象的傳達出當地人民及商旅的生活工作狀態,符合勞動人民審美形成了不同與任何一個民族的獨特舞蹈風格。這種舞蹈是一種對漢文化的學習也是當地人民生活的真實寫照,生動形象的表現形式融合了當地生產生活特色也拓展了當地文化生活,是各民族文化大融合的見證。

2茶馬古道舞蹈教學普及

茶馬古道舞蹈文化是對區域社會文化的高度凝練,其形成于發展使數千年文化積淀與各民族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近年來,隨著我國市場經濟的快速發展,民間傳統文化流失趨勢不斷擴大,除了國家對民族文化保護力度的匱乏外,民眾自身對傳統民族文化的了解正在減少,茶馬古道舞蹈文化在教學推中存在問題。高校舞蹈專業課程的開設為培養更多的舞蹈專業及相關人才提供支持,在我國茶馬古道舞蹈教學中,首先需要注重傳統文化傳承,教師及學生都應當先了解茶馬古道舞蹈的文化本源與形成過程。將傳統文化與舞蹈教學相結合以提高舞蹈專業的教學質量,使舞蹈具備藝術觀賞價值的同時承載著本民族文化內涵。這是我國民族舞蹈想要走向世界的必備條件,只有不斷強化自身特色、發掘舞蹈文化內涵、在繼承的基礎上創新才能在國際舞臺上脫穎而出。在學校教學中,教師的授課過程中除了訓練學生的身體和表演能力,也需要注重舞蹈文化修養的提升使學生在掌握技術的同時,不斷增強文化知識準備將學生培養為全面藝術人才,為茶馬古道舞蹈文化的教學和普及儲備必要人才。

2.1茶馬古道舞蹈教學普及

我國地方民族文化發展過程中,茶馬古道舞蹈文化的出現是居于不同文化背景和地域差異下民間藝術家對當地生活、文化、風俗的藝術反饋。對傳統文化傳承和民族團結都發揮著重要作用,對豐富勞動人民文化生活有不可磨滅的貢獻。現階段,為實現茶馬古道舞蹈文化的傳承,人們通過結合教育學原理和高校學科建設以校園學習的形式為舞蹈教學的普及提供途徑。自國家非物質遺產保護開始以來,我國各領域對傳統文化的重視程度不斷上升,在高校舞蹈專業建設中對包括教材設計、課程設置、師資培訓等多個方面進行全面規劃,加大對傳統舞蹈的投入力度,增加能夠參與傳統舞蹈教學的師資儲備,為傳統舞蹈教學的展開做好準備。在地方特色舞蹈的教學普及中,教材的編訂和課程設置具有較大挑戰性,只有舞蹈教材不斷專業化、系統化、多樣化才能實現茶馬古道舞蹈的全國性推廣。在學校教學中,教師需要結合不同舞蹈特色展開教學,避免在教學考核中一味注重舞蹈動作輕視對舞蹈文化學習。因為不同地域文化與歷史階段都會對舞蹈產生一定影響,舞蹈作為肢體語言在信息傳遞上可能存在不足,只有結合當時歷史背景與舞蹈表演環境才能充分理解舞蹈表象內容。這里對茶馬古道舞蹈的推廣和學習并不是為了應付考試的生搬硬套,需要對茶馬古道中茶文化、舞蹈文化的有機結合,并且這種反映勞動人民生產生活的舞蹈本身也并不在與舞蹈動作的標準程度。舞蹈藝術本身應當是美麗迷人的,無法承載文化內涵的舞蹈終究是一潭死水,因此,無論是教師還是學員都要從日常聯系做起抓住舞蹈靈魂,使舞蹈成為歷史的闡述、民族的標志。在高校和培訓機構招生時應當參考不同舞蹈特色,為舞蹈愛好者提供更多機會,舞蹈教學的形式是希望為茶馬古道舞蹈文化的推廣和舞蹈藝術的傳承提供合適對象及教學儲備力量,以解決師資力量的問題,令更多人有機會了解喜歡這一舞蹈形象。

2.2茶馬古道舞蹈文化發展策略

除了通過學校教育的方式對茶馬古道舞蹈進行普及外,茶馬古道舞蹈文化的發展需要在傳統藝人保護、呈現形式多樣性和舞蹈內容創新升級三個方面展開行動:第一,對傳統藝人進行學習和保護,民間舞蹈的傳承往往依靠傳統藝人的自發傳承,相關部門應當在認可傳統藝人的藝術造詣基礎上,展開全面的學習和對相應資料的記錄整理工作。為民間舞蹈傳人提供必要的生活保障和適宜的創作環境,通過社會各界對茶馬古道舞蹈的了解和支持為實現文化商業化,改善藝人物質生活水平提供機會。除了對老藝人的尊重保護,相關文化機構及高校應當鼓勵青年舞蹈愛好者進行茶馬古道舞蹈學習,為舞蹈文化的傳承儲備力量。第二,呈現形式多樣性,任何民間藝術想要得到傳承與長久發展就必須深入群眾。茶馬古道作為我國西南地區重要旅游資源,當地旅游資源相對豐富,外來游客對當地民俗文化有著濃烈興趣,因此,可以將旅游業和茶馬古道舞蹈相結合,使兩者起到相互促進、相互提升作用。同時借助互聯網等現代通訊技術,以完成視頻、音像等多種資源形式把茶馬古道舞蹈進行提煉,使區域文化有機會向全國推廣傳遞。

3結束語

雖然茶馬古道舞蹈文化作為一種充滿魅力的傳統文化,但是在如今快速發展的社會,沒有創新,就不可能持續得到發展。因此,要實現茶馬古道舞蹈的可持續發展就不能故步自封,舞蹈的表演者與創作者需要通過不斷學習,在保持原有的藝術風格和特色元素基礎上對現有舞蹈內容進行創新升級。對舞蹈中涉及的服飾、音樂等輔助原色進行升級換代,增強表演的新鮮感和時代性,有機的將現代舞的編舞方式融入傳統舞蹈中,是古老傳統文化煥發新的生機。在舞蹈內容創作過程中加入全新元素在引起觀眾興趣的同時也給編導帶來更多靈感,編導在舞蹈故事創作、情節安排上的變化則使茶馬古道舞蹈有了全新感受。

參考文獻

[1]魏美仙,師向寧.地方性文化的詩意表達———《茶馬古道——高原女人•大山漢》編創路徑解讀[J].云南藝術學院學報,2014(2):55-59.

[2]幸嶺,蔣素梅,王麗萍.論旅游開發中滇藏茶馬古道的保護格局———以滇西北核心段為研究對象[J].經濟問題探索,2014(7):178-184.

[3]王麗萍.滇藏茶馬古道文化遺產廊道保護層次研究[J].生態經濟,2012(12):136-141.

[4]和云峰.由點到面———云南茶馬古道佛教音樂地域流布、選點考察與文化特征[J].云南藝術學院學報,2016(2):15-30.

[5]向翔.茶馬古道與滇藏文化交流[J].云南民族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4(3):17-22.

[6]馬俊杰.論民族舞蹈文化的傳承與民間舞蹈的教學[J].通俗歌曲,2015(7):178-184.

篇(7)

關鍵詞:

高職院校圖書館;服務功能;土家族茶文化

1研究背景

恩施自治州現有茶園總面積達到137萬畝,占湖北省總面積的28.2%;茶葉總產量8.9萬噸,占湖北省總產量的31.7%;茶葉農業產值27.6億元,占湖北省茶葉總產值的21.0%,茶業綜合產值達到96.2億元。面積、產量均居湖北省第一位,在全國地市級產茶區中居第五位。全州80萬茶農人均茶葉收入3386元,茶葉對全州農村居民可支配收入的貢獻額達到519元。全州規模以上茶葉加工企業達到68家。其中:州級龍頭企業52家,省級龍頭企業9家,產值過億元企業達到19家。在市場營銷上,企業直銷店108個,加盟店1165個,全州398家茶企開通了電商營銷渠道,據不完全統計,2015年電商年成交額達到1.5億元。利川金利、宣恩宣桃、鶴峰鑫農等茶葉企業走出去,到國外辦公司、設立辦事處和營銷網點,茶產業對外開放水平明顯提升,2015年直接出口額達到2190萬美元[1],說明恩施自治州的茶葉生產已進入了一個快速發展新階段。隨著生產規模的擴大,市場開發的深入,市場競爭的加劇成為必然,市場對茶葉生產企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企業產品的品牌打造和確立成為各企業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恩施地區所在清江流域是古代巴人主要的活動區域,也是巴蜀文化形成的早期核心之地,它地處神秘的北緯30度線上屬武陵山區,最高海拔3032米,最低海拔66.8米,獨特的地理位置,豐富的物產,造就了恩施地區獨特的民族茶文化。圖書館提供茶文化服務尤為重要。

2恩施土家族茶文化追述

恩施土家人視茶為圣物,認為山有山神,茶有茶神,禁忌將茶潑在地上,否則視為沾污茶神。抓茶葉必須洗手,名曰“凈手”,這仍是對神靈的尊重。茶不僅用于待客,在特定情況下,還用于敬奉神靈和留存于宗教儀式中。如今,雖然在土家族地區早已沒有往日隆重浩大的祀拜儀式,但是,通過滲透在他們日常生活的民族茶文化各個方面古老而紛繁多彩的茶俗,一代又一代地從混沌初開的原始時代傳承至今,故使其茶俗中的古老韻味更為原始濃烈一些。恩施地區的茶文化可以追溯到公元前1046年的周武王時代,據《華陽國志•巴志》記載:“武五伐紂時,巴人以茶葉、生漆、蜂蜜等作貢品晉獻給周武王。”說明在西周時期土家祖先就開始種植、加工、利用茶葉。據三國人張揖所著《廣雅》一書說:“荊巴間茶作餅……”。荊是指當今的荊州,巴是指巴州,四川東部,是指當今的鄂西恩施地區。又據西晉人撰寫的《荊州土地記》記載:“武陵七縣通產茶,最好”。據查武陵郡所轄七縣,從行政區分來看恩施地區當屬“武陵郡”所轄。這些資料說明恩施地區的產茶史歷史可追述到公元前后。唐朝陸羽《茶經•一之源》載:巴川峽川有二人合抱的茶樹。巴川應泛指鄂西的崇山峻嶺,現僅存的恩施市五峰山上的聯珠塔建于清同治11年(1872),上書對聯“巴山萬重入蜀境;夷水千廻接楚天”之句。

3圖書館拓展“茶文化”服務功能的意義

恩施自治州是我國古老的茶葉產區和茶文化發源地之一,這里有優越的產茶條件,悠久的產茶歷史,同時還保留了許多歷史悠久的名茶、自然淳樸的古老茶禮、多姿多彩的民間茶俗等獨特的茶文化。縱觀茶葉的發展史,茶葉的普及與茶葉的文化是密不可分的,企業要打造自己的茶葉品牌就必須研究自己產品的特色文化,對于一個茶葉品牌來說,沒有自己的茶文化作底蘊,是打造不出自己的茶葉品牌的。當下鄂西生態旅游文化圈炒得火熱,而半數鄂茶來自恩施,采摘茶葉、現場炒茶、品茶、茶藝表演、開發茶飲料等都是茶文化的一種傳播,如今在鄂西生態圈內,各大景點打出茶文化牌,茶葉觀光園令游客流連忘返,茶文化成為鄂西生態旅游文化圈的一大亮點。經過我們的調查,關于土家族茶文化的研究已經有前輩做過[2],但對恩施土家族的茶文化做過全面系統的收集、整理和研究的甚少。在對全州部分茶葉生產企業的走訪中,所有企業都迫切需要這方面的資料,恩施茶葉要打響品牌,必須挖掘茶文化內涵,發展健康的茶產業,這是提升全州茶葉知名度,打造恩施自治州茶葉品牌的重要基礎性工作,希望我們能盡快地出成果為企業服務,也堅定了我們把這個課題做好、做扎實的信心。高職院校圖書館不僅僅是學校文獻信息中心,也是西部民族地區文獻資源的集散地,民族地區信息交流中心,是提高西部開發者綜合素質的重要場所。隨著社會的進步,西部民族地區社會經濟的發展,高職院校圖書館的服務職能也將進一步拓寬,圖書館有義務利用豐富的文獻信息資源,較好的服務設施和穩定精干的工作隊伍,充分發揮圖書館教育和信息職能,融入社會,參與經濟建設,營造良好文化環境和傳播先進思想文化,對西部地區的人才培養,西部民族地區的經濟發展具有非常重要的現實意義。

4圖書館拓展“茶文化”服務功能的措施

4.1廣泛收集與“茶文化”相關的少數民族地方文獻信息

由于恩施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地緣人文環境,經濟發展相對落后,使其民族文化原生態得到了較好的保留,民族民間藝術更是博大深厚,使整個恩施州置身于民俗的海洋,顯現出較強的民族文化深層內涵,同時由于雄奇險峻、高闊博大的自然條件,粗獷淳厚、質樸純真的土家風土民情,又為長期以來逐漸形成的民族民間文化藝術,提供了藝術根基和良好的環境土壤。在恩施這塊孕育著深厚土家文化的土地上,茶成為土家文化的重要元素,深受土家先祖的喜愛,先后演繹出了“巴東真香茗”、“霧洞綠茶”、“容美貢茶”、“恩施玉露”、“伍家臺貢茶”等許多歷史文化名茶,成為恩施茶葉歷史上一顆顆閃爍的明珠,也給恩施茶葉賦予濃厚的傳奇色彩。圖書館就需要對能真實地反映了本地區政治、經濟、歷史,文化、軍事、自然、人物、藝術、風俗等的資料廣泛收集。在收集土家族茶文化資料時,我館主要從這幾方面入手:一是所有記載有關恩施茶的各地方志和茶專著;二是近代恩施茶人,了解他們的生平事跡和主要貢獻;三是有代表性的名茶以及名茶傳人;四是與茶有關的故事、歌謠、戲調、諺語、謎語、歇后語等;五是恩施茶葉原始生產狀態下的加工工具、飲茶用具等。想方設法深入少數民族生活地區,進行社會調查、民間采訪,拓寬收集渠道,獲取珍貴的原始材料。如:走訪民間工藝美術大師趙國安,恩施玉露非遺傳承人楊勝偉。

4.2深入挖掘和整理“茶文化”等地方文獻信息

少數民族的地方文化包含著巨大的知識量和信息量,分散零散,相當部分的文化采用口授的方式傳承下來,這些流傳極廣的口頭文學,既高雅又通俗,如:“頭茶苦,二茶澀,三茶好吃無人摘”(反映茶的品質及采法),土家人誰都能說唱幾句;還有些是通過走訪筆記和錄制的音頻、視頻資料,如“土家四道茶”,這就要求圖書館有一支精干的隊伍對搜集來的原始數據加工整理和進一步挖掘。少數民族地方文獻具有重要的史料價值,圖書館要對收集到的本地區地方志、州志、縣志等地方民族文獻進行挖掘,如:道光《施南府志》載:“茶、椒俱衛境出”;“茶稅銀六兩七錢五分”;《鶴峰州志》云:“容美產貢茶,茶樹遍地生殖,惟州署后數株所產最佳,味亦清腴,取井水烹服,驅火除瘴,散氣止并解一切雜癥,現生產極饒”。少數民族地方文獻真實地反映了本地區的政治、經濟、歷史,文化、軍事、自然、人物、藝術、風俗等一切自然和人文的內容,眾多神話傳說,民族習俗均可在當地的文獻中尋得蹤述,求得詮釋和注解[3]。在此過程中我館始終把握傳承性、民族性、地方性、針對性、實用性基本原則。

4.3實行企業對接,提供“茶文化”技術服務

借旅游景點來推銷茶葉,這并不是稀奇事,當年云南打造“七彩云南”模式就很成功,借云南景點叫響普洱茶,普洱茶助推云南旅游。2015—2016年恩施職院圖書館先后和“羅圈巖休閑旅游區”、“潤邦茶葉有限公司”、“宣恩伍家臺茶廠”簽訂了校企合作協議,并為這些企業量身打造了一套《恩施土家族茶文化展示設計方案》,本方案的主題思想是以恩施土家族茶文化的發展史為主線,對恩施土家族歷史名茶的產生、發展、現傳承人和近代茶葉人物的的圖文追述,以及當地土家族的茶葉生產工具、茶具和與茶相關物品的展覽,并通過“土家四道茶表演”來最終展示恩施土家族深厚的茶文化。筆者認為西部生態旅游文化圈是西部大開發的一個亮點,而茶又是土家文化的重要元素,因此充分利用當地信息資源促進地方經濟和旅游業的發展是時展賦予民族地區高職院校圖書館的責任。對少數民族的生活習俗、民族節日,民族體育活動、民族特色食品等方面的資料進行搜集整理,形成具有民族特色、地方特色和文化特色的旅游項目,從中找到其與圖書館事業的關聯度和結合點,拓展圖書館的服務功能,為開發文化旅游提供豐富的文獻考證依據,同時也為本地茶葉產業和旅游業帶來新的利潤增長點,而利潤的增長又將引起地方政府和圖書館對地方民族文獻的重視和收藏,從而實現圖書館與地方經濟的雙贏。

作者:向慶彬 單位:恩施職業技術學院圖書館

參考文獻

[1]楊長勇.關于茶產業鏈建設情況的匯報[R].恩施州農業局,2015.

[2]王慶松.土家茶文化[J].農業考古,2005(11);黎星輝,施兆鵬,等.湘西土家茶文化拾零[J].福建茶葉,2001(9):108-110.

[3]劉勇.論出數民族地區圖館館對地方旅游業的作用[J].科技信息(學術研究),2007(25):311-313.

[4]郭峰.湖北恩施地區土家族茶文化探討[J].華中人文論叢,2011(2):24-27.

[5]楊勝偉.恩施玉露[M].北京:中國農業出版社,2015:2.

[6]張新華.鶴峰茶經[M].北京:人民日報出版社,2004:24.

[7]王喜梅.圖書館為藏區提供民族地方文獻姿源服務的思考[J].圖書館理論與實踐,2012(10):99-101.

[8]吳英姿.圖書館與民族地區經濟的發展[J].圖書館論壇,2002(6):16-17.

篇(8)

《茶頌》除了由《茶馬古道》編劇景宜領銜創作,導演王文杰操刀,集結了王力可、羅鋼、劉金山、陳逸恒等實力演員外,還會聚了中國最優秀的少數民族題材制作團隊和最強大的專家學者智囊團。和《茶馬古道》側重邊荼運輸傳奇不同,《茶頌》則以邊茶政治背景下,西南茶政史段子苴的邊茶危機為主線,全景呈現了普洱茶的魅力和各民族人民團結一心,以茶抗敵的壯麗史詩。劇中,不僅有渡瀾壯闊的邊茶斗爭,令人炫目的多民族風情,更有身世之謎、亂世愛情、萬國茶宴、貢茶大賽等懸疑看點。導演王文杰表示:“《茶頌》是《茶馬古道》的升級版,呈現的東西將更豐富、更傳奇,更具思想性和文化藝術性。某種程度上,這是中國茶歷史和茶文化的一次藝術梳理,也是展現各民族強大凝聚力、追求和平的民族史詩。”

王力可演繹“鐵娘子”羅鋼當茶官

中國茶歷史悠久,博大精深。但在風云變幻的國際市場,也曾遭遇戰爭背景下的邊茶危機。《茶頌》就以普洱茶和英國紅茶的博弈為主線,恢弘縱覽了從爆發后,到二十世紀初中國茶政的百年風云和為之犧牲、奉獻的西南少數民族的英雄兒女的故事。

有“小寧靜”之稱的大眼美女王力可穿上高貴別致的民族服飾,首次挑戰女王角色,飾演普洱勐撒宣撫司掌印夫人南渡婭,為捍衛邊茶貿易和民族團結幾經生死考驗,不是強權,堪稱茶國“鐵娘子”、“捍衛和平的茶花女神”。而風度翩翩的萌大叔羅鋼則穿上朝服,飾演西南茶政史段子苴,以對“茶祖之國”的忠誠和為民謀福的真情,聯手南波婭改革茶政,為百萬人民能得茶飲,作出了巨大的犧牲和貢獻。除了攜手抗敵,保衛普洱,青梅竹馬的兩人更上演了一場剪不斷、理還亂的亂世愛情。

同時,作為民族題材劇的男女主角,王力可和羅鋼的服飾造型也是一大亮點。孔雀冠、寶石戒指、嵌石手鐲、大瑪瑙項鏈、金絲花紋袍,掌印夫人的常服令人瞠目,再戴上鑲滿珍貴寶石的金冠,騎著大象出行,王力可雍容華貴的女王范兒盡顯無遺。她說:“這是我第一次演身份這么高貴的角色,有點霸氣女王,高端女漢子的感覺。真是不演不知道,一演嚇一跳,這就是傳說中的高端大氣上檔次吧。”相較于王力可的華貴霸氣,羅鋼則是造型百變,既有包頭巾的少數民族形象,也有白西服白皮鞋的洋裝造型,更有頂戴花翎,高級官袍穿在身。對此,羅鋼笑言:“我這是混搭啊,中西合璧,官民臺一,還加了最炫民族風。最帥的打扮也不過如此吧。”而身為西南最高茶官,他自然也是茶專家,對茶了如指掌,羅鋼坦言:“演了《茶頌》后,喝茶都比以前講究了,有譜沒譜都喜歡品味—番,現在韶陜成荼博士了。”

此外,老戲骨陳逸恒“改正變邪”演繹大反派;“沙家浜”胡司令劉金山再過茶癮,詮釋大清第一茶老;編劇景宜親上陣,首次飾演慈禧老佛爺也是該劇的看點。

首次多民族共譜《茶頌》傳揚茶文化

作為民族題材的最新力作,《茶頌》無疑是民族題材集大成者,堪稱“少數民族文化大觀”。《茶頌》融合了白族、彝族、納西族、滿族、布朗族、藏族等多民族元素,不同民族的建筑、服飾、風俗、節慶盡收于劇中,就連核心主創也來自不同民族,如編劇景宜來自白族,導演王文杰雖是漢族,曾經也當過干部,熟知少數民族文化。

為了原汁原味展現茶魅力,該劇在云南多個原始茶山取景,普洱歷史上的重要茶產區——景邁山便是其中之一。出品方介紹,這些原始茶山上生長著千年古茶樹,比如普洱鎮沅千家寨就有一棵古茶王樹,樹齡長這2700年。另外,《茶頌》還斥資原地搭建實景,逼真再現了500年前的傣族“故宮”——宣撫司署、800年前的普洱古茶坊等原始建筑。

篇(9)

1茶文化理念對高校大學生的作用與意義

中華茶文化是整個世界文明體系中的重要成分。她是古代先人在從事茶的一切活動中體驗與心靈的體會,屬于華夏農耕文明發展歷程的記錄和文化前行中的腳印。茶文化是祖國傳統文化精華所系,是古代先進文明、先進文化的表征。茶文化屬于中華民族的文化瑰寶。大學的領導與教育工作者要有敏銳洞察力,及時抓住茶文化理念對高校大學生的巨大動能,緊跟大學生心理疏導教育發展律動的脈搏與潮流。敢于創新心理教育中茶文化理念的素材與材料,心靈教學的渠道,仔細聆聽茶文化理念中的茶道精神對大學生寧靜心靈的呼喚。用茶道精神的精髓為大學生煮沸一鍋心靈的茶湯去洗去孩子們心靈的污垢,喚起其心理的自覺和覺悟。用茶文化的社交方式、社交禮儀、社交藝術和茶文化元素中真善美等諸多優秀特質涵養天子嬌子大學生們的品質與品格,把握茶文化理念中菁華給予延伸與擴大,去消弭大學生們由于就業、學業、經濟拮據等諸多不良因子所帶給他們的心理壓力、心理煩惱,用茶文化理念去疏導大學生們的心理,對其進行有效的心靈健康教育,可以使其摒棄外在壓力,聚精會神搞學業,一心一意作學問,為將來學有所成,為未來報效國家、造福桑梓奠定強有力的物質基礎。

2祖國茶文化特征所在

2.1具有形成的多元化特質

茶葉的栽培種植歷史悠久,在中國就有數千年的時光,茶作為古今中外最著名的飲品,在古代也同樣受到統治階級的重視,囿于中國的古代是政治制度、法制理念是由皇帝這一統治階級的代表所把持,其特殊身份地位會影響到茶文化的發展甚至是發展的方向,在很大程度上有許多古代的皇帝就是直接參與了茶文化的形成,茁壯了茶文明的生長。其次,人民群眾才是創造歷史、創造文明,他們才能是茶文化的直接締造者。聰明的茶農們在從事茶事活動中總結、提存茶文化的精髓,古人不僅創造了各種茶文化物質的成果,而且還創造了內涵深邃的精神財富--茶文化。這對后世的茶文化探索研究有著非常重大的影響力。中國先民們在面對自然而進行的長期生產勞動實踐中,他們共同創造可以約定成俗的行為模式或規范,都幾乎被吸納到茶文化的體系中。譬如,時下,我國社會上依然有很多領域留著傳統的飲食與飲茶習俗,這便是茶文化在國人中的廣泛社會基礎,大家共同向往的和諧文化。其三,在文學和寫作的人的眼中,茶是一種感覺,是一種情愫,是一種品質的象征。利用茶的特質可以表達思想與感情,茶可以陶冶情操,升騰人的內在氣質。這是茶的品格使然。故,基于茶具有形成的多元化特質,才養成了茶文化的深邃精神獨特的內涵

2.2具有傳承上的悠久上古傳說

中華夏先祖神農氏為了采藥治病救人親自嘗百草,曾經遇毒七十二次,最后發現使用茶葉才解除毒草的威脅。這是人們對茶最早的認識、記載和關注。歷史發展的節點不同、時代變換的方式不同其對待茶的態度也不會一樣。譬如,唐、宋、元、明、清時期不同朝代就有飲茶的不同特點,最顯著的文學詩歌的對茶的解讀其觀點大有不同,但卻有其自身的特點。然,其對茶文化的中心態度是不變的。祖國文明可以追溯到上古時代,特別是茶文化就是祖國文明的使者,是華夏文化的代表。故,其內涵是豐滿的這是基于它的傳承上的悠久,繼承上的創新、發展上的廣泛吸納新的精神元素。

2.3涵蓋形式上的多樣化

基于我國屬于人口眾多、地區廣袤的多民族國家,不同民族囿于其發展的客觀、生產、生活環境不同其茶文化的內容以及茶元素的特質也不一樣。每一種民族文化均是其民族文明和人文精神的寫照。其飲茶的風俗大不一樣。例如,居住在我國西南之隅的四川省的許多少數民族最愛茶磚坨,而在居住我國西北之地的一些少數民族和地區的少數民族則最愛飲用緊壓茶。云南邊陲的少數民族如西雙版納區域的的傣族最愛飲用烤茶等等。不同區域的少數民族其飲茶差異很大,這與他們生存的區域自然環境與人文環境、生活習慣有很大關聯。

2.4有一套完整的理論體系

在中國茶文化的結構有四個方面:物質、制度、行為和心理的內容。其一它是主要的物質文化形成的基礎與茶種的選育、栽培、加工、包裝、運輸等有關聯。當然也涵蓋與飲茶活動有關聯的諸如茶桌飲茶用具等事物存在著密切聯系。;其次,中國茶文化的制度文化涵蓋古代關于茶的專營制度、以及部分茶馬貿易情況等;其三,中國茶文化的行為元素是通過民風與和民俗顯現的。是哪里的人們在長期實踐中自然形成的習慣與基本定勢。中國茶文化心態文化元素主涵蓋人的心理活動,經過歲月的打磨沉積在民族文化的最深處。其核心的精髓是基于歷史因素養成的思維方式以及價值理念與生活觀念。因此,中國茶文化的結構是完美的統一的整體,是一個獨立的構成體系。具有真善美、和、清、靜等優秀特質。

3茶文化理念對大學生心理健康作用所在

3.1有助于大學生端正人生處世態度

茶文化是茶精神的精髓,用茶文化理念對大學生心理實施心理健康教育和疏導可以幫助其形成正確的思維方式。茶道精神和茶精神密切相關。茶精神是指茶葉的形象,也就是說,作為茶葉應該有質量,風格和外觀的優美。它的品格是“無私奉獻,造福人類”。對高校大學生來講,要充分學習茶的精神,從茶文化中吸納養分營養,在茶文化中品味人生,把握正確的人生觀和正確的精準穩妥的處事風格、以和為貴的處事原則,幫助其了解茶文化理念的深層含義,從而自我反省,才能精準定位自己的人生坐標。

3.2有助于大學生修身養性

茶文化的本質是人們精神的追求,是人們長期積累的文明碩果。在很大程度上,它使人們對茶道有著潛移默化的探究意識、有一種鍥而不舍的追求力量和追求精神,它講究清凈和美,這對于從促進大學生在自我認知要具有茶文化的追求理論敢于超越自我、覺醒自我具有很大的啟迪意義。特別是茶文化的靈魂是茶道精神這是一種非攻與仁愛的理念和守時、誠信的、追求中庸的“和”的理念這些,優秀的茶文化特質對涵養大學生的心理健康,護佑其心靈純真、純潔有著重大的作用和影響,譬如。目前有很多學生在考試中作弊,任意折斷誠信的翅膀,導致信用意識的嚴重的損失和守信意識的坍塌。而通過茶文化理念的熏染。可以讓大學生取得茶文化精神滋養,從而修正思想道德的修養方向。改變自己的錯誤行為、重新塑造優秀的人格,無疑有助于大學生修身養性。

結語

在高校中開展以中華茶文化理念為指導原則的心理健康教育。給予以“和”為核心的茶德精髓的營養。使茶文化“求和、求真、求美”的理念滋潤大學生的心靈,將茶文化與心理健康教育有機結合,引領大學生的生活走入靜雅,使其保持心境的平和、情緒的放松,使浮躁的心態得以調整。為淡定其性情,消弭其浮躁的萌芽,將其因世俗所沾染的污垢,用飄著陣陣茶香的心靈茶湯洗去,使其在滲透著茶道理念的寧靜、淡雅和潔凈的生活環境中完成學業,為其構筑了一座寧靜幽雅的心靈驛站,讓他們“以茶養性”“求和悟美”,才能確保天子嬌子們心靈康健、茁壯成長。

參考文獻

[1]楊韶輝.淺析茶文化教育與高校藝術類學生心理健康發展[J].福建茶葉,2017(2):164-165.

[2]李慧惠.以茶文化理念引領高校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J].福建茶葉,2016(11):226-227.

篇(10)

雅安藏茶歷史悠久,因產于雅安,唐宋以來暢銷藏區而得名,自古以來與藏民族以及我國西北部蒙、維、回、羌等民族同胞日常生活緊密相關。雅安藏茶在不同的歷史時期又稱黑茶、烏茶、邊茶、邊銷茶、四川南邊茶、四川南路邊茶、大茶、雅茶等。《史記?周本紀》載,公元前1066年,周武王伐紂,“南(四川)八部族貢武王荼(茶)”。《明史?茶法》:太祖朱元璋“詔天全六番司民,免其徭役,專令蒸烏茶易馬”。烏茶即藏茶、邊茶,天全即今雅安市天全縣。《政教鑒附錄》:“茶葉自文成公主入藏地”,即雅安所產龍團、鳳餅茶,貢奉朝廷后作和蕃禮品帶進藏區。之后,雅安藏茶源源不斷輸入,至今已有1300多年歷史。唐、宋以來,朝廷先后行“茶馬互市”“榷茶制”“引岸制”等策“以茶治邊”,雅安藏茶迅速發展。

藏茶的實用價值

一千多年的飲用實踐證明,藏茶可為高原生活的人們補充各類維生素、微量元素、水分,促進攝入體內的牛肉、羊肉、奶酪等高脂食物的分解和消化;有抗高血壓、高血脂,清除膽固醇沉積等作用;還有抗高原缺氧和抗高原輻射的作用。

雅安藏茶制作過程中,通過多次高溫渥堆發酵、加濕加溫反復揉捻(餾)等獨特工藝,促進茶葉中多種有益物質充分轉化、氧化、分解、聚合、繁殖、穩定,促進兒茶素、咖啡堿、維生素、蛋白質、有機酸以及多種真菌類物質等有益成分增加,使邊茶的營養價值更高,藥理功效更顯著。溫胃、正氣、解毒、解膩、促進消化、幫助睡眠,對抑制肥胖癥、高血壓、高血脂等現代高發病具有很高的實用價值。

藏茶的制作技藝

雅安藏茶制作技藝主要分為采割、原料茶初制、成品茶加工三大部分。1.采割。傳統雅安藏茶原料是國內外唯一使用“茶刀子”采“割”的。原料茶分本山茶、上路茶、橫路茶等。古代每年開采茶葉都要舉行隆重的儀式。2.原料茶初制分做莊茶和復制做莊茶兩種。傳統做莊茶制作有十八道工序。復制做莊茶是將毛莊茶經復制做成做莊茶。復制工藝有蒸、揉、發酵、干燥等。3.成品茶加工是通過整理、拼配、春包等工序將原料茶制為成品茶。條包磚茶是雅安藏茶的又一顯著特點。4.原料茶整理。經篩分、風選、揀剔、切鍘、干燥、停倉等工序去除茶梗及雜質,調整含水量,分質量等級存放等。5.拼配。按品種要求根據原料茶質量按比例搭配拌和。6.壓制,又叫春包。通過稱茶(定量)、蒸茶(加溫加濕)、春緊、碼包等工序,將料茶壓緊成為茶磚。7.包裝。冷卻后磚茶倒出茶篼子,取隔頁、包黃紙、打標簽、包牛皮紙、捆千斤篾、再裝入茶篼子、編包成為成品茶。8.檢驗。成品茶經檢驗合格進入成品庫。小垛碼放,促進通風和自然后發酵。

以茶為媒推廣藏茶文化

藏茶文化推廣中心以藏茶為載體將神秘的呈現在世界面前,從古老的歷史、濃厚的文化、雪域的審視、神秘的宗教等諸多方面詮釋雪域之子的風采。

上一篇: 企業稅收征收標準 下一篇: 畢業設計排版要求
相關精選
相關期刊
主站蜘蛛池模板: 舒兰市| 四子王旗| 建瓯市| 吴川市| 新宁县| 固安县| 浙江省| 呼伦贝尔市| 万源市| 嵊泗县| 比如县| 宁武县| 海宁市| 油尖旺区| 明星| 西吉县| 嘉定区| 宜黄县| 江山市| 哈尔滨市| 红桥区| 九江县| 将乐县| 伊宁县| 阿勒泰市| 伊通| 郧西县| 汤原县| 桑日县| 堆龙德庆县| 伽师县| 永顺县| 亳州市| 高雄县| 乐陵市| 和硕县| 惠东县| 青龙| 金川县| 泾川县| 姜堰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