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片免费观看影视大全,tube xxxx movies,最近2019中文字幕第二页,暴躁少女CSGO高清观看

長期股權投資取得的方式匯總十篇

時間:2023-07-12 16:50:15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長期股權投資取得的方式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長期股權投資取得的方式

篇(1)

1. 長期股權投資得的確認與計量

長期股權投資取得方式可以劃分為兩大類:一是通過企業合并取得的長期股權投資;二是通過企業合并以外的其他方式取得的長期股權投資。

企業合并包括兩種情形,即同一控制下的企業合并和非同一控制下的企業合并。所謂同一控制下的企業合并,是指參與合并的企業在合并前后均受同一方或相同的多方最終控制且該控制并非暫時性的。參與合并的各方在合并前后不受同一方或相同的多方最終控制的,為非同一控制下的企業合并。在非同一控制下的企業合并中,于購買日取得對其他參與合并企業控制權的一方成為購買方,參與合并的其他企業則成為被購買方。

在同一控制下的企業合并中,合并方如果是以支付現金、轉讓非現金資產或承擔債務方式作為合并對價的,應對在合并日按照取得被合并放所有者權益賬面價值的份額作為長期股權投資的初始成本。

長期股權投資的初始成本與支付的現金、轉讓的非現金資產以及所承擔債務賬面價值之間的差額,應當調整資本公積;資本公積不足沖減的,調整留存收益。合并方如果是以發行權益性證券作為合并對價的,應當這柄日按照取得被合并放所有者權益賬面價值的份額作為長期股權投資的初始成本。

按照發行股份的面值總額作為股本,長期股權投資的初始成本與所發行股份面值總額之間的差額,應當調整資本公積;資本公積不足沖減的,調整留存收益。

在非同一控制下的企業合并中形成的長期股權投資的初始成本,就是購買方所發生的合并成本。合并成本以下列情況加以確定:

(1)一次交換交易實現的企業合并,合并成本為購買方在購買日為取得對被購買方的控制權而付出的資產、發生或承擔的負債以及發行的權益性證券的公允價值;

(2)通過多次交換交易分步實現的企業合并,合并成本為每一單項交易成本之和;

(3)購買方為進行企業合并發生的各項直接相關費用,也應當計入企業合并成本;

(4)在合并合同或協議中對可能影響合并成本的未來事項作出約定的,購買日如果估計未來事項很可能發生并且對合并成本的影響金額能夠可靠計量的,購買方應當將其計入合并成本。

通過企業合并以外的其他方式取得的長期股權投資,其初始成本的確定依據為:

(1)已支付先進取得的長期股權投資,應當按照實際支付的購買價款作為初始投資成本,同時,初始投資成本也包括與取得長期股權投資直接相關的費用、稅金及其他的必要支出;

(2)一發現權益性證券取得的長期股權投資,應當按照所發行的權益性證券的公允價值作為初始投資成本;

(3)投資者投入的長期股權投資,應當按照投資合同或協議約定的價值作為初始投資成本,但合同或協議約定價值不公允的除外;

(4)通過非貨幣性資產交換取得的長期股權投資,應當以公允價值和應支付的相關稅費作為吃書投資成本;

(5)通過債務重組取得的長期股權投資,債權人應當將享有股份的公允價值確認為對對債務人的投資。在取得長期股權投資時,應當根據如上確定的初始投資成本,借記“長期股權投資”賬戶、貸記“銀行存款”等賬戶。

2. 長期股權投資的后續計量中成本法與權益法

根據長期股權投資的目的及在被投資企業股權中所占比例的不同,長期股權投資可以劃分為三種情形,即消極投資、少數積極投資和多數積極投資。

所謂消極投資,是指投資方購買被投資企業股票的目的,只是在于獲取投資收益,包括股利收益和資本利得,而無意對被投資企業的經營和財務決策實施控制或施加重要影響。根據慣例,當持股比例小于20%時,該項長期股權投資就被認為是消極投資。

所謂少數積極投資,是指投資方以實現對被投資企業的經驗和財務決策施加重要影響為目的而購買被投資企業的股權。根據慣例,當持股比例大都或超高20%但又不足50%時,該項長期投資就被認為是少數積極投資。

所謂多數積極投資,是指投資方以對被投資企業的經營和財務決策實施控制為目的的而購買被透氣企業的股權。根據慣例,當持股比例達到或超過50%時,該項長期投資就被認為是多數積極投資。

事實上,持股比例并非區分消極投資與積極投資所依據的絕對標準,更重要的是看投資方是否真正能夠對被投資企業的經驗和財務決策“施加重要影響”或“實施控制”。有時持股比例雖不足20%,但投資方也可能對被投資企業的經營和財務決策施加影響,如當被投資企業的股權高度分散的情況下,即便是小于20%的持股比例,也可能是位居前列的較大股東,從而在被投資企業的董事胡中有著重要的發言權。

長期股權投資的后續計量方法有兩種,即成本法和權益法。

所謂成本法,是指長期股權投資以投資成本反映,而不反映投資形成之后被投資企業已實現但未分配的收益或已發生的損失。只喲當被投資企業實際分配利潤時,才將分配到的利潤反應為“投資收益”。

我國會計準則規定,投資企業確認投資收益,僅限于被投資企業接受投資后產生的激烈凈利潤的分配額;所分得的利潤或股利超過上述額的部分,應該做為初始投資的收回。成本法適用于投資企業對被投資企業實施控制的長期股權投資,以及投資企業對被投資企業不具有共同控制或重大影響,并且在活躍市場中沒有報價、公允價值不能可靠計量的長期股權投資。

所謂權益法,是指在投資形成時,長期股權投資一投資成本反應;投資企業取得長期股權投資后,應當按照應分享或應分擔的被投資企業凈損益的份額,確認投資損益并調整長期股權投資的賬面價值;被投資企業實際分配利潤時,投資企業按照應分得的數額調減長期股權投資的賬面價值。權益法適用于投資企業對被投資企業具有共同控制或重大影響的長期股權投資。

3. 長期股權投資的減值準備與處置

在資產負債表中,企業若確定長期股權投資發生了減值的,就應按估計的減值金額,借記“資產減值損失 一 長期股權投資”賬戶,貸記“張琪股權投資減值準備”賬戶。

企業處置長期股權投資時,其賬面價值與實得價款之間的差額,應當計入當期損益。同時,還要結轉已計提的長期股權投資減值準備。

篇(2)

一、長期股權投資取得的業務核算

長期股權投資取得的入賬價值按確認的初始投資成本計算,不同的長期股權投資取得方式采用不同的方法確認長期股權投資初始投資成本,長期股權投資取得方式通常分為同一控制下的企業合并取得、非同一控制下的企業合并取得以及以非合并方式取得。

1.同一控制下的企業合并取得的長期股權投資:初始投資成本以被合并方凈資產的賬面價值的份額計算,初始投資成本與支付的合并對價的賬面價值如有差額,差額計入“資本公積”。

例1:A公司與B公司同為C公司的子公司,2004年1月1日在C公司的主持下A公司以100萬元購入B公司60%的股份,合并日B公司凈資產賬面價值180萬元。

合并日A公司長期股權投資初始投資成本為180×60%=108(萬元),實際支付的合并對價的賬面價值為100萬元,差額8萬元計入“資本公積”。A公司編制會計分錄如下(單位萬元):

借:長期股權投資B公司108

貸:銀行存款100

資本公積股本溢價8

2.非同一控制下的企業合并取得的長期股權投資:初始投資成本以付出的資產或承擔的債務的公允價值計算,付出的資產或承擔的債務的公允價值與其賬面價值如有差額,差額計入“營業外收入”或“營業外支出”。

例2:A公司于*年*月*日取得了B公司70%的股權。購買日A公司支付的無形資產賬面價值2800萬元,公允價值4200萬元,支付銀行存款800萬元;另外A公司在合并中支付咨詢費100萬元。A公司編制會計分錄如下(單位萬元):

借:長期股權投資B公司5100

貸:無形資產 2800

銀行存款900

營業外收入 1400

3.非合并方式取得的長期股權投資

(1)以現金購買股票:初始投資成本為購買股票支付的所有款項。

(2)接受投資者投入的長期股權投資:這種股權的取得形式涉及三方關系,舉一例說明。A公司擁有B公司10%的股權,現在A公司與C公司簽訂協議,A公司將擁有的B公司10%的股權作為投資取得C公司的股權,協議生效后,C公司成為B公司的股東,A公司成為C公司的股東,A公司與B公司的股權關系解除,C公司取得的B公司的股權即為A公司投入的長期股權投資。

二、長期股權投資的后續計量

1.投資成本的調整

取得長期股權投資后,首先需要決定采用成本法還是權益法進行長期股權投資持有期內的后續計量,判定的方法以定性判斷和定量判斷結合,無控制、共同控制、重大影響能力的長期股權投資和具有控制能力的長期股權投資采用成本法進行后續計量,通常結合持股比例<20%和持股比例≥50%確定,如果確定采用成本法對長期股權投資進行后續計量,那么長期股權投資的投資成本不必調整,仍然保持初始投資成本;具有共同控制、重大影響能力的長期股權投資采用權益法進行后續計量,通常結合20%≤持股比例<50%確定,如果確定采用權益法對長期股權投資進行后續計量,先要依據被投資方可辨認凈資產公允價值計算投資方享有的份額,如果投資方享有的份額小于初始投資成本,長期股權投資的投資成本不必調整,如果投資方享有的份額大于初始投資成本,投資方享有的份額與初始投資成本的差額增計長期股權投資成本,同時確認為“營業外收入”。

例3:2005年1月1日,A公司以銀行存款300萬元購入B公司30%股份,取得投資時B公司可辨認凈資產公允價值1200萬元。

本期目中A公司的初始投資成本為300萬元,而A公司在B公司應享有的份額為360萬元(1200×30%),享有的份額高于初始投資成本60萬元,因此應當將60萬元計入營業外收入。A公司編制會計分錄如下(單位萬元):

借:長期股權投資B公司成本360

貸:銀行存款300

營業外收入 60

2.投資后損益的處理

(1)成本法核算:采用成本法核算的長期股權投資,只有在被投資方宣告發放現金股利時才進行業務處理。對于取得的現金股利,必須是投資后被投資方獲得的利潤發放或者轉回的清算性股利,投資方才能夠確認為投資收益,否則應將獲得的現金股利作為清算性股利做初始投資成本的沖回處理。

例4:接例1,2003年B公司實現利潤300萬元,2004年2月1日B公司宣告發放2003年現金股利100萬元,A公司尚未收到現金股利。

本題目中,A公司于2004年2月確定能夠得到的現金股利60萬元(100×60%)為A公司投資于B公司之前B公司的利潤發放,因此A公司此次獲得的60萬元現金股利為清算性股利。A公司編制會計分錄如下(單位萬元):

篇(3)

根據長期股權投資對被投資單位的影響程度和公允價值能否可靠計量,新準則將長期股權投資進行了分類。主要劃分為:一能夠對被投資單位實施控制的權益性投資,即對子公司投資;二能夠與其他合營方一同對被投資單位實施共同控制的權益性投資,即對合營企業投資;三能夠對被投資單位施加重大影響的權益性投資,即對聯營企業投資;四對被投資單位不具有控制、共同控制或重大影響,且在活躍市場中沒有報價、公允價值不能可靠計量的權益性投資;五其他權益性投資,即對被投資單位不具有控制、共同控制或重大影響,但在活躍市場中有報價、公允價值能夠可靠計量的權益性投資。《企業會計準則第2號——長期股權投資》規范前四類長期股權投資的核算,而第五類長期股股投資則應當按照《企業會計準則第22號——金融工具確認和計量》的規定進行處理(包含于交易性金融資產和可供出售金融資產中),對于第五類長期股股投資,本文不作詳述。

一、初始計量

《企業會計準則第2號——長期股權投資》按形成或取得來源,將長期股權投資又分為企業合并形成的長期股權投資和其他方式取得的長期股權投資,并分別規定了不同的初始投資成本計量標準。

(一)企業合并形成的長期股權投資

企業合并,是指將兩個或者兩個以上單獨的企業合并形成一個報告主體的交易或事項。在我國將企業合并分為同一控制下的企業合并和非同一控制下的企業合并。參與合并的企業在合并前后均受同一方或相同的多方最終控制且該控制并非暫時性的,為同一控制下的企業合并。參與合并的各方在合并前后不受同一方或相同的多方最終控制的,為非同一控制下的企業合并。從形式上看,企業合并又可分吸收合并、新設合并和控股合并。由于吸收合并中被合并方或被購買方解散,新設合并中合并各方均解散,被投資主體不復存在,因此,在這個意義上,只有控股合并存在長期股權投資持續核算的問題。

1、同一控制下的企業合并形成的長期股權投資。合并方應當按照下列規定確定其初始投資成本:以支付現金、轉讓非現金資產或承擔債務方式作為合并對價的,應當在合并日按照取得被合并方所有者權益賬面價值的份額作為長期股權投資的初始投資成本。長期股權投資初始投資成本與支付的現金、轉讓的非現金資產以及所承擔債務賬面價值之間的差額,應當調整資本公積;資本公積不足沖減的,調整留存收益。

合并方以發行權益性證券作為合并對價的,應當在合并日按照取得被合并方所有者權益賬面價值的份額作為長期股權投資的初始投資成本。按照發行股份的面值總額作為股本,長期股權投資初始投資成本與所發行股份面值總額之間的差額,應當調整資本公積;資本公積不足沖減的,調整留存收益。

2、非同一控制下的企業合并形成的長期股權投資。購買方應當按照下列規定確定其初始投資成本(合并成本):一次交換交易實現的企業合并,合并成本為購買方在購買日為取得對被購買方的控制權而付出的資產、發生或承擔的負債以及發行的權益性證券的公允價值(公允價值與其賬面價值的差額,計入當期損益);通過多次交換交易分步實現的企業合并,合并成本為每一單項交易成本之和。此外,為進行企業合并發生的各項直接相關費用,約定的可能影響合并成本的未來事項在購買日估計很可能發生且對合并成本的影響金額能夠可靠計量,該未來事項的影響金額等兩項支出也應當計入合并成本。

購買方對合并成本大于合并中取得的被購買方可辨認凈資產公允價值(被購買方可辨認資產的公允價值減去負債及或有負債公允價值后的余額)份額的差額,應當確認為商譽。初始確認后的商譽,應當以其成本扣除累計減值準備后的金額計量。購買方對合并成本小于合并中取得的被購買方可辨認凈資產公允價值份額的差額,應當首先對取得的被購買方各項可辨認資產、負債及或有負債的公允價值以及合并成本的計量進行復核,經復核后合并成本仍小于合并中取得的被購買方可辨認凈資產公允價值份額的,其差額應當計入當期損益。

例:甲上市公司與乙公司是不具有關聯關系的兩個獨立的企業,2007年1月15日兩公司達成合并協議,甲公司于2007年7月1日以公允價值為800萬元、賬面價值為600萬元的資產作為對價控股合并乙公司,占乙公司60%股權。假設不考慮合并發生的直接相關費用,無或有項目,2007年7月1日乙公司財務狀況如下(單位:萬元):

項目賬面價值公允價值

固定資產600800

長期股權投資400600

長期借款300300

凈資產7001100

那么,2007年7月1日,甲公司會計分錄為:

借:長期股權投資800

貸:有關資產600

營業外收入200

借:商譽140(800-1100×60%)

貸:長期股權投資140

(二)其他方式取得的長期股權投資

其他方式取得的長期股權投資,應當按照下列規定確定其初始投資成本:

1、以支付現金取得的長期股權投資,應當按照實際支付的購買價款作為初始投資成本。初始投資成本包括與取得長期股權投資直接相關的費用、稅金及其他必要支出。

2、以發行權益性證券取得的長期股權投資,應當按照發行權益性證券的公允價值作為初始投資成本。

3、投資者投入的長期股權投資,應當按照投資合同或協議約定的價值作為初始投資成本,但合同或協議約定價值不公允的除外。

4、通過非貨幣性資產交換取得的長期股權投資,其初始投資成本應當按照《企業會計準則第7號——非貨幣性資產交換》確定,即非貨幣性資產交換滿足“交換具有商業實質,換入或換出資產的公允價值能夠可靠計量”的條件的,應當以公允價值和應支付的相關稅費作為換入長期股權投資的成本,公允價值與換出資產賬面價值的差額計入當期損益;未滿足上述條件的,應當以換出資產的賬面價值和應支付的相關稅費作為長期股權投資的初始成本,不確認損益。

5、通過債務重組取得的長期股權投資,其初始投資成本應當按照《企業會計準則第12號——債務重組》確定。即債權人應當對受讓的長期股權投資按其公允價值入賬,重組債權的賬面余額與受讓的長期股權投資的公允價值之間的差額,計入當期損益;債權人已對債權計提減值準備的,應當先將該差額沖減減值準備,減值準備不足以沖減的部分,計入當期損益。

值得注意的是,長期股權投資的初始計量,無需區分成本法和權益法,僅需從長期股權投資形成或取得的角度,按照上述標準予以確定即可。

二、后續計量

《企業會計準則第2號——長期股權投資》對長期股權投資的后續計量,是從區分長期股權投資類別的角度,根據不同類別長期股權投資的特點,分別采用成本法和權益法進行后續計量的。

(一)成本法

成本法,是指長期股權投資按投資成本計價的方法。《企業會計準則第2號——長期股權投資》規定,下列兩類長期股權投資應當采用成本法核算:一投資企業能夠對被投資單位實施控制的長期股權投資(前文分類中的第一類長期股權投資);二投資企業對被投資單位不具有共同控制或重大影響,并且在活躍市場中沒有報價、公允價值不能可靠計量的長期股權投資(前文分類中的第四類長期股權投資)。特別地,能夠對被投資單位實施控制的長期股權投資,在編制合并財務報表時,還需調整為權益法反映。

已經確定采用成本法核算的長期股權投資,應當按照初始投資成本計價。追加或收回投資應當調整長期股權投資的成本。被投資單位宣告分派的現金股利或利潤,確認為當期投資收益。投資企業確認投資收益,僅限于被投資單位接受投資后產生的累積凈利潤的分配額,所獲得的利潤或現金股利超過上述數額的部分作為初始投資成本的收回。

當然,因追加投資等原因能夠對被投資單位實施共同控制或重大影響但不構成控制的,應當改按權益法核算,并以成本法下長期股權投資的賬面價值作為按照權益法核算的初始投資成本。對于原由《企業會計準則第22號——金融工具確認和計量》規范的長期股權投資,因追加投資等原因形成共同控制或重大影響的,同樣適當用本轉換原則,即以金融工具準則確定的投資賬面價值作為按照權益法核算的初始投資成本。

(二)權益法

權益法,是指長期股權投資最初以初始投資成本計價,以后根據投資企業享有被投資單位所有者權益份額的變動對投資的賬面價值進行調整的方法。《企業會計準則第2號——長期股權投資》規定,投資企業對被投資單位具有共同控制或重大影響的長期股權投資(前文分類中的第二、三類長期股權投資),應當采用權益法核算。

確定采用權益法核算的長期股權投資,其初始投資成本大于投資時應享有被投資單位可辨認凈資產公允價值(可辨認凈資產公允價值的確定方法與企業合并中的規定相同)份額的,不調整長期股權投資的初始投資成本;長期股權投資的初始投資成本小于投資時應享有被投資單位可辨認凈資產公允價值份額的,其差額應當計入當期損益,同時調整長期股權投資的成本。值得注意的是,非同一控制下的企業控股合并形成的長期股權投資,其后續計量按照成本法核算,不適用上述原則。

權益法下,投資企業取得長期股權投資后,應當按照應享有或應分擔的被投資單位實現的凈損益的份額,確認投資損益并調整長期股權投資的賬面價值。投資企業按照被投資單位宣告分派的利潤或現金股利計算應分得的部分,相應減少長期股權投資的賬面價值。投資企業確認被投資單位發生的凈虧損,應當以長期股權投資的賬面價值以及其他實質上構成對被投資單位凈投資的長期權益減記至零為限,投資企業負有承擔額外損失義務的除外,被投資單位以后實現凈利潤的,投資企業在其收益分享額彌補未確認的虧損分擔額后,恢復確認收益分享額。

權益法下,投資企業在確認應享有被投資單位凈損益的份額時,應當以取得投資時被投資單位各項可辨認資產等的公允價值為基礎,對被投資單位的凈利潤進行調整后確認。被投資單位采用的會計政策及會計期間與投資企業不一致的,應當按照投資企業的會計政策及會計期間對被投資單位的財務報表進行調整,并據以確認投資損益。

投資企業對于被投資單位除凈損益以外所有者權益的其他變動,應當調整長期股權投資的賬面價值并計入所有者權益。

當然,投資企業因減少投資等原因對被投資單位不再具有共同控制或重大影響,并且長期股權投資在活躍市場中沒有報價、公允價值不能可靠計量的,應當改按成本法核算,并以權益法下長期股權投資的賬面價值作為按照成本法核算的初始投資成本。

三、減值及處置

篇(4)

(一)企業合并形成的長期股權投資對同一控制下的企業合并,合并方以支付現金、轉讓非現金資產、承擔債務方式或發行權益性證券作為合并對價的,應當在合并日按照取得被合并方所有者權益賬面價值的份額作為長期股權的初始投資成本,發行股份面值總額作為股本。若長期股權的初始投資成本大于合并方支付現金、轉讓非現金資產、承擔債務賬面價值或所發行股份面值總額,其差額計入資本公積,借記“長期股權投資”,貸記“現金”等、貸記“資本公積”。若長期股權的初始投資成本小于合并方支付現金、轉讓非現金資產、承擔債務賬面價值或所發行股份面值總額,其差額沖減資本公積,資本公積不足沖減的,調整留存收益,借記“長期股權投資”、“資本公積”、“盈余公積/利潤分配――未分配利潤”,貸記“現金”等。對于非同一控制下的企業合并,按照《企業會計準則第20號――企業合并》處理。

(二)其他方式取得的長期股權投資(1)以支付現金取得的長期股權投資,應當以實際支付的購買價款作為初始投資成本,包括與取得長期股權投資直接相關的費用、稅金及其他必要支出。(2)以發行權益性證券取得的長期股權投資,應當按照發行權益性證券的公允價值作為初始投資成本。(3)投資者投入的長期股權投資,應當按照投資合同或協議約定的價值作為初始投資成本,但合同或協議約定價值不公允的除外。(4)通過非貨幣性資產或債務重組取得的長期股權投資,其初始投資成本按照《企業會計準則第7號――非貨幣性資產交換》或《企業會計準則第12號――債務重組》確定。

二、長期股權投資的后續計量

(一)成本法成本法的適用范圍包括投資企業能夠對被投資單位實施控制的長期股權投資和投資企業對被投資單位不具有共同控制或重大影響并且在活躍市場中沒有報價、公允價值不能可靠計量的長期股權投資。

【例1】甲企業2005年5月1日以銀行存款100萬元購入A公司10%的股份并準備長期持有,適用成本法核算。A公司于2006年2月1日宣告分派2005年度現金股利80萬元(其中投資后實現利潤為60萬元)。

2005年1月1日取得投資時,以初始投資成本計價

借:長期股權投資――A公司1000000

貸:銀行存款

1000000

2006年2月1日宣告分派現金股利,投資后實現的利潤確認為當期投資收益,超過部分作為初始投資成本的收回

借:應收股利80000

貸:投資收益

60000

長期股權投資――A公司20000

(二)權益法權益法的適用范圍為投資企業對被投資單位具有共同控制或重大影響的長期股權投資。

【例2】(1)甲企業以銀行存款1000萬元對A公司進行長期股權投資,適用權益法核算。投資時享有A公司可辨認凈資產公允價值份額為800萬元。

長期股權投資的初始投資成本大于投資時應享有被投資單位可辨認凈資產公允價值份額的,不調整長期股權投資的初始投資成本,投資時

借:長期股權投資――A公司

(投資成本)10000000

貸:銀行存款

10000000

(2)若投資時享有A公司可辨認凈資產公允價值份額為1200萬元。根據長期股權投資的初始投資成本小于投資時應享有被投資單位可辨認凈資產公允價值份額的,其差額應當計入當期損益,同時調整長期股權投資的成本

借:長期股權投資――A公司

(投資成本)12000000

貸:銀行存款

10000000

投資收益

2000000

(3)若投資后當年應享有A公司實現凈利潤份額為80萬元 借:長期股權投資――A公司

(損益調整)800000

貸:投資收益800000

(4)若投資后當年A公司宣告分派現金股利,甲企業應得20萬元

借:應收股利

200000

貸:長期股權投資――A公司

(損益調整)

200000

或者,貸:長期股權投資――A公司

(投資成本)

200000

(5)若投資后A公司接受捐贈,甲企業計算應計入所有者權益份額為10萬元

借:長期股權投資――A公司(股權投資準備)

100000

貸:資本公積

100000

三、長期股權投資的處置

處置長期股權投資時,其賬面價值與實際取得價款的差額,應當計入當期損益。采用權益法核算的長期股權投資,因被投資單位除凈損益以外所有者權益的其他變動而計入所有者權益的,處置該項投資時應當將原計入所有者權益的部分按相應比例轉入當期損益。

[例3]甲企業擬全部處置對A公司的長期股權投資,投資時采用權益法核算,處置時的賬面價值為1000萬元,原計入資本公積的金額為10萬元,處置取得銀行存款1100萬元。

借:銀行存款 1 1000000

資本公積

100000

篇(5)

根據長期股權投資對被投資單位的影響程度和公允價值能否可靠計量,新準則將長期股權投資進行了分類。主要劃分為:一能夠對被投資單位實施控制的權益性投資,即對子公司投資;二能夠與其他合營方一同對被投資單位實施共同控制的權益性投資,即對合營企業投資;三能夠對被投資單位施加重大影響的權益性投資,即對聯營企業投資;四對被投資單位不具有控制、共同控制或重大影響,且在活躍市場中沒有報價、公允價值不能可靠計量的權益性投資;五其他權益性投資,即對被投資單位不具有控制、共同控制或重大影響,但在活躍市場中有報價、公允價值能夠可靠計量的權益性投資。《企業會計準則第2號——長期股權投資》規范前四類長期股權投資的核算,而第五類長期股股投資則應當按照《企業會計準則第22號——金融工具確認和計量》的規定進行處理(包含于交易性金融資產和可供出售金融資產中),對于第五類長期股股投資,本文不作詳述。

一、初始計量

《企業會計準則第2號——長期股權投資》按形成或取得來源,將長期股權投資又分為企業合并形成的長期股權投資和其他方式取得的長期股權投資,并分別規定了不同的初始投資成本計量標準。

(一)企業合并形成的長期股權投資

企業合并,是指將兩個或者兩個以上單獨的企業合并形成一個報告主體的交易或事項。在我國將企業合并分為同一控制下的企業合并和非同一控制下的企業合并。參與合并的企業在合并前后均受同一方或相同的多方最終控制且該控制并非暫時性的,為同一控制下的企業合并。參與合并的各方在合并前后不受同一方或相同的多方最終控制的,為非同一控制下的企業合并。從形式上看,企業合并又可分吸收合并、新設合并和控股合并。由于吸收合并中被合并方或被購買方解散,新設合并中合并各方均解散,被投資主體不復存在,因此,在這個意義上,只有控股合并存在長期股權投資持續核算的問題。

1、同一控制下的企業合并形成的長期股權投資。合并方應當按照下列規定確定其初始投資成本:以支付現金、轉讓非現金資產或承擔債務方式作為合并對價的,應當在合并日按照取得被合并方所有者權益賬面價值的份額作為長期股權投資的初始投資成本。長期股權投資初始投資成本與支付的現金、轉讓的非現金資產以及所承擔債務賬面價值之間的差額,應當調整資本公積;資本公積不足沖減的,調整留存收益。

合并方以發行權益性證券作為合并對價的,應當在合并日按照取得被合并方所有者權益賬面價值的份額作為長期股權投資的初始投資成本。按照發行股份的面值總額作為股本,長期股權投資初始投資成本與所發行股份面值總額之間的差額,應當調整資本公積;資本公積不足沖減的,調整留存收益。

2、非同一控制下的企業合并形成的長期股權投資。購買方應當按照下列規定確定其初始投資成本(合并成本):一次交換交易實現的企業合并,合并成本為購買方在購買日為取得對被購買方的控制權而付出的資產、發生或承擔的負債以及發行的權益性證券的公允價值(公允價值與其賬面價值的差額,計入當期損益);通過多次交換交易分步實現的企業合并,合并成本為每一單項交易成本之和。此外,為進行企業合并發生的各項直接相關費用,約定的可能影響合并成本的未來事項在購買日估計很可能發生且對合并成本的影響金額能夠可靠計量,該未來事項的影響金額等兩項支出也應當計入合并成本。

購買方對合并成本大于合并中取得的被購買方可辨認凈資產公允價值(被購買方可辨認資產的公允價值減去負債及或有負債公允價值后的余額)份額的差額,應當確認為商譽。初始確認后的商譽,應當以其成本扣除累計減值準備后的金額計量。購買方對合并成本小于合并中取得的被購買方可辨認凈資產公允價值份額的差額,應當首先對取得的被購買方各項可辨認資產、負債及或有負債的公允價值以及合并成本的計量進行復核,經復核后合并成本仍小于合并中取得的被購買方可辨認凈資產公允價值份額的,其差額應當計入當期損益。

例:甲上市公司與乙公司是不具有關聯關系的兩個獨立的企業,2007年1月15日兩公司達成合并協議,甲公司于2007年7月1日以公允價值為800萬元、賬面價值為600萬元的資產作為對價控股合并乙公司,占乙公司60%股權。假設不考慮合并發生的直接相關費用,無或有項目,2007年7月1日乙公司財務狀況如下(單位:萬元):

項目賬面價值公允價值

固定資產600800

長期股權投資400600

長期借款300300

凈資產7001100

那么,2007年7月1日,甲公司會計分錄為:

借:長期股權投資800

貸:有關資產600

營業外收入200

借:商譽140(800-1100×60%)

貸:長期股權投資140

(二)其他方式取得的長期股權投資

其他方式取得的長期股權投資,應當按照下列規定確定其初始投資成本:

1、以支付現金取得的長期股權投資,應當按照實際支付的購買價款作為初始投資成本。初始投資成本包括與取得長期股權投資直接相關的費用、稅金及其他必要支出。

2、以發行權益性證券取得的長期股權投資,應當按照發行權益性證券的公允價值作為初始投資成本。

3、投資者投入的長期股權投資,應當按照投資合同或協議約定的價值作為初始投資成本,但合同或協議約定價值不公允的除外。

4、通過非貨幣性資產交換取得的長期股權投資,其初始投資成本應當按照《企業會計準則第7號——非貨幣性資產交換》確定,即非貨幣性資產交換滿足“交換具有商業實質,換入或換出資產的公允價值能夠可靠計量”的條件的,應當以公允價值和應支付的相關稅費作為換入長期股權投資的成本,公允價值與換出資產賬面價值的差額計入當期損益;未滿足上述條件的,應當以換出資產的賬面價值和應支付的相關稅費作為長期股權投資的初始成本,不確認損益。

5、通過債務重組取得的長期股權投資,其初始投資成本應當按照《企業會計準則第12號——債務重組》確定。即債權人應當對受讓的長期股權投資按其公允價值入賬,重組債權的賬面余額與受讓的長期股權投資的公允價值之間的差額,計入當期損益;債權人已對債權計提減值準備的,應當先將該差額沖減減值準備,減值準備不足以沖減的部分,計入當期損益。

值得注意的是,長期股權投資的初始計量,無需區分成本法和權益法,僅需從長期股權投資形成或取得的角度,按照上述標準予以確定即可。

二、后續計量

《企業會計準則第2號——長期股權投資》對長期股權投資的后續計量,是從區分長期股權投資類別的角度,根據不同類別長期股權投資的特點,分別采用成本法和權益法進行后續計量的。

(一)成本法

成本法,是指長期股權投資按投資成本計價的方法。《企業會計準則第2號——長期股權投資》規定,下列兩類長期股權投資應當采用成本法核算:一投資企業能夠對被投資單位實施控制的長期股權投資(前文分類中的第一類長期股權投資);二投資企業對被投資單位不具有共同控制或重大影響,并且在活躍市場中沒有報價、公允價值不能可靠計量的長期股權投資(前文分類中的第四類長期股權投資)。特別地,能夠對被投資單位實施控制的長期股權投資,在編制合并財務報表時,還需調整為權益法反映。

已經確定采用成本法核算的長期股權投資,應當按照初始投資成本計價。追加或收回投資應當調整長期股權投資的成本。被投資單位宣告分派的現金股利或利潤,確認為當期投資收益。投資企業確認投資收益,僅限于被投資單位接受投資后產生的累積凈利潤的分配額,所獲得的利潤或現金股利超過上述數額的部分作為初始投資成本的收回。

當然,因追加投資等原因能夠對被投資單位實施共同控制或重大影響但不構成控制的,應當改按權益法核算,并以成本法下長期股權投資的賬面價值作為按照權益法核算的初始投資成本。對于原由《企業會計準則第22號——金融工具確認和計量》規范的長期股權投資,因追加投資等原因形成共同控制或重大影響的,同樣適當用本轉換原則,即以金融工具準則確定的投資賬面價值作為按照權益法核算的初始投資成本。

(二)權益法

權益法,是指長期股權投資最初以初始投資成本計價,以后根據投資企業享有被投資單位所有者權益份額的變動對投資的賬面價值進行調整的方法。《企業會計準則第2號——長期股權投資》規定,投資企業對被投資單位具有共同控制或重大影響的長期股權投資(前文分類中的第二、三類長期股權投資),應當采用權益法核算。

確定采用權益法核算的長期股權投資,其初始投資成本大于投資時應享有被投資單位可辨認凈資產公允價值(可辨認凈資產公允價值的確定方法與企業合并中的規定相同)份額的,不調整長期股權投資的初始投資成本;長期股權投資的初始投資成本小于投資時應享有被投資單位可辨認凈資產公允價值份額的,其差額應當計入當期損益,同時調整長期股權投資的成本。值得注意的是,非同一控制下的企業控股合并形成的長期股權投資,其后續計量按照成本法核算,不適用上述原則。

權益法下,投資企業取得長期股權投資后,應當按照應享有或應分擔的被投資單位實現的凈損益的份額,確認投資損益并調整長期股權投資的賬面價值。投資企業按照被投資單位宣告分派的利潤或現金股利計算應分得的部分,相應減少長期股權投資的賬面價值。投資企業確認被投資單位發生的凈虧損,應當以長期股權投資的賬面價值以及其他實質上構成對被投資單位凈投資的長期權益減記至零為限,投資企業負有承擔額外損失義務的除外,被投資單位以后實現凈利潤的,投資企業在其收益分享額彌補未確認的虧損分擔額后,恢復確認收益分享額。

權益法下,投資企業在確認應享有被投資單位凈損益的份額時,應當以取得投資時被投資單位各項可辨認資產等的公允價值為基礎,對被投資單位的凈利潤進行調整后確認。被投資單位采用的會計政策及會計期間與投資企業不一致的,應當按照投資企業的會計政策及會計期間對被投資單位的財務報表進行調整,并據以確認投資損益。

投資企業對于被投資單位除凈損益以外所有者權益的其他變動,應當調整長期股權投資的賬面價值并計入所有者權益。

當然,投資企業因減少投資等原因對被投資單位不再具有共同控制或重大影響,并且長期股權投資在活躍市場中沒有報價、公允價值不能可靠計量的,應當改按成本法核算,并以權益法下長期股權投資的賬面價值作為按照成本法核算的初始投資成本。

三、減值及處置

篇(6)

根據長期股權投資對被投資單位的影響程度和公允價值能否可靠計量,新準則將長期股權投資進行了分類。主要劃分為:一能夠對被投資單位實施控制的權益性投資,即對子公司投資;二能夠與其他合營方一同對被投資單位實施共同控制的權益性投資,即對合營企業投資;三能夠對被投資單位施加重大影響的權益性投資,即對聯營企業投資;四對被投資單位不具有控制、共同控制或重大影響,且在活躍市場中沒有報價、公允價值不能可靠計量的權益性投資;五其他權益性投資,即對被投資單位不具有控制、共同控制或重大影響,但在活躍市場中有報價、公允價值能夠可靠計量的權益性投資。《企業會計準則第2號——長期股權投資》規范前四類長期股權投資的核算,而第五類長期股股投資則應當按照《企業會計準則第22號——金融工具確認和計量》的規定進行處理(包含于交易性金融資產和可供出售金融資產中),對于第五類長期股股投資,本文不作詳述。

一、初始計量

《企業會計準則第2號——長期股權投資》按形成或取得來源,將長期股權投資又分為企業合并形成的長期股權投資和其他方式取得的長期股權投資,并分別規定了不同的初始投資成本計量標準。

(一)企業合并形成的長期股權投資

企業合并,是指將兩個或者兩個以上單獨的企業合并形成一個報告主體的交易或事項。在我國將企業合并分為同一控制下的企業合并和非同一控制下的企業合并。參與合并的企業在合并前后均受同一方或相同的多方最終控制且該控制并非暫時性的,為同一控制下的企業合并。參與合并的各方在合并前后不受同一方或相同的多方最終控制的,為非同一控制下的企業合并。從形式上看,企業合并又可分吸收合并、新設合并和控股合并。由于吸收合并中被合并方或被購買方解散,新設合并中合并各方均解散,被投資主體不復存在,因此,在這個意義上,只有控股合并存在長期股權投資持續核算的問題。

1、同一控制下的企業合并形成的長期股權投資。合并方應當按照下列規定確定其初始投資成本:以支付現金、轉讓非現金資產或承擔債務方式作為合并對價的,應當在合并日按照取得被合并方所有者權益賬面價值的份額作為長期股權投資的初始投資成本。長期股權投資初始投資成本與支付的現金、轉讓的非現金資產以及所承擔債務賬面價值之間的差額,應當調整資本公積;資本公積不足沖減的,調整留存收益。

合并方以發行權益性證券作為合并對價的,應當在合并日按照取得被合并方所有者權益賬面價值的份額作為長期股權投資的初始投資成本。按照發行股份的面值總額作為股本,長期股權投資初始投資成本與所發行股份面值總額之間的差額,應當調整資本公積;資本公積不足沖減的,調整留存收益。

2、非同一控制下的企業合并形成的長期股權投資。購買方應當按照下列規定確定其初始投資成本(合并成本):一次交換交易實現的企業合并,合并成本為購買方在購買日為取得對被購買方的控制權而付出的資產、發生或承擔的負債以及發行的權益性證券的公允價值(公允價值與其賬面價值的差額,計入當期損益);通過多次交換交易分步實現的企業合并,合并成本為每一單項交易成本之和。此外,為進行企業合并發生的各項直接相關費用,約定的可能影響合并成本的未來事項在購買日估計很可能發生且對合并成本的影響金額能夠可靠計量,該未來事項的影響金額等兩項支出也應當計入合并成本。

購買方對合并成本大于合并中取得的被購買方可辨認凈資產公允價值(被購買方可辨認資產的公允價值減去負債及或有負債公允價值后的余額)份額的差額,應當確認為商譽。初始確認后的商譽,應當以其成本扣除累計減值準備后的金額計量。購買方對合并成本小于合并中取得的被購買方可辨認凈資產公允價值份額的差額,應當首先對取得的被購買方各項可辨認資產、負債及或有負債的公允價值以及合并成本的計量進行復核,經復核后合并成本仍小于合并中取得的被購買方可辨認凈資產公允價值份額的,其差額應當計入當期損益。

例:甲上市公司與乙公司是不具有關聯關系的兩個獨立的企業,2007年1月15日兩公司達成合并協議,甲公司于2007年7月1日以公允價值為800萬元、賬面價值為600萬元的資產作為對價控股合并乙公司,占乙公司60%股權。假設不考慮合并發生的直接相關費用,無或有項目,2007年7月1日乙公司財務狀況如下(單位:萬元):

項目賬面價值公允價值

固定資產600800

長期股權投資400600

長期借款300300

凈資產7001100

那么,2007年7月1日,甲公司會計分錄為:

借:長期股權投資800

貸:有關資產600

營業外收入200

借:商譽140(800-1100×60%)

貸:長期股權投資140

(二)其他方式取得的長期股權投資

其他方式取得的長期股權投資,應當按照下列規定確定其初始投資成本:

1、以支付現金取得的長期股權投資,應當按照實際支付的購買價款作為初始投資成本。初始投資成本包括與取得長期股權投資直接相關的費用、稅金及其他必要支出。

2、以發行權益性證券取得的長期股權投資,應當按照發行權益性證券的公允價值作為初始投資成本。

3、投資者投入的長期股權投資,應當按照投資合同或協議約定的價值作為初始投資成本,但合同或協議約定價值不公允的除外。

4、通過非貨幣性資產交換取得的長期股權投資,其初始投資成本應當按照《企業會計準則第7號——非貨幣性資產交換》確定,即非貨幣性資產交換滿足“交換具有商業實質,換入或換出資產的公允價值能夠可靠計量”的條件的,應當以公允價值和應支付的相關稅費作為換入長期股權投資的成本,公允價值與換出資產賬面價值的差額計入當期損益;未滿足上述條件的,應當以換出資產的賬面價值和應支付的相關稅費作為長期股權投資的初始成本,不確認損益。

5、通過債務重組取得的長期股權投資,其初始投資成本應當按照《企業會計準則第12號——債務重組》確定。即債權人應當對受讓的長期股權投資按其公允價值入賬,重組債權的賬面余額與受讓的長期股權投資的公允價值之間的差額,計入當期損益;債權人已對債權計提減值準備的,應當先將該差額沖減減值準備,減值準備不足以沖減的部分,計入當期損益。

值得注意的是,長期股權投資的初始計量,無需區分成本法和權益法,僅需從長期股權投資形成或取得的角度,按照上述標準予以確定即可。

二、后續計量

《企業會計準則第2號——長期股權投資》對長期股權投資的后續計量,是從區分長期股權投資類別的角度,根據不同類別長期股權投資的特點,分別采用成本法和權益法進行后續計量的。

(一)成本法

成本法,是指長期股權投資按投資成本計價的方法。《企業會計準則第2號——長期股權投資》規定,下列兩類長期股權投資應當采用成本法核算:一投資企業能夠對被投資單位實施控制的長期股權投資(前文分類中的第一類長期股權投資);二投資企業對被投資單位不具有共同控制或重大影響,并且在活躍市場中沒有報價、公允價值不能可靠計量的長期股權投資(前文分類中的第四類長期股權投資)。特別地,能夠對被投資單位實施控制的長期股權投資,在編制合并財務報表時,還需調整為權益法反映。

已經確定采用成本法核算的長期股權投資,應當按照初始投資成本計價。追加或收回投資應當調整長期股權投資的成本。被投資單位宣告分派的現金股利或利潤,確認為當期投資收益。投資企業確認投資收益,僅限于被投資單位接受投資后產生的累積凈利潤的分配額,所獲得的利潤或現金股利超過上述數額的部分作為初始投資成本的收回。

當然,因追加投資等原因能夠對被投資單位實施共同控制或重大影響但不構成控制的,應當改按權益法核算,并以成本法下長期股權投資的賬面價值作為按照權益法核算的初始投資成本。對于原由《企業會計準則第22號——金融工具確認和計量》規范的長期股權投資,因追加投資等原因形成共同控制或重大影響的,同樣適當用本轉換原則,即以金融工具準則確定的投資賬面價值作為按照權益法核算的初始投資成本。

(二)權益法

權益法,是指長期股權投資最初以初始投資成本計價,以后根據投資企業享有被投資單位所有者權益份額的變動對投資的賬面價值進行調整的方法。《企業會計準則第2號——長期股權投資》規定,投資企業對被投資單位具有共同控制或重大影響的長期股權投資(前文分類中的第二、三類長期股權投資),應當采用權益法核算。

確定采用權益法核算的長期股權投資,其初始投資成本大于投資時應享有被投資單位可辨認凈資產公允價值(可辨認凈資產公允價值的確定方法與企業合并中的規定相同)份額的,不調整長期股權投資的初始投資成本;長期股權投資的初始投資成本小于投資時應享有被投資單位可辨認凈資產公允價值份額的,其差額應當計入當期損益,同時調整長期股權投資的成本。值得注意的是,非同一控制下的企業控股合并形成的長期股權投資,其后續計量按照成本法核算,不適用上述原則。

權益法下,投資企業取得長期股權投資后,應當按照應享有或應分擔的被投資單位實現的凈損益的份額,確認投資損益并調整長期股權投資的賬面價值。投資企業按照被投資單位宣告分派的利潤或現金股利計算應分得的部分,相應減少長期股權投資的賬面價值。投資企業確認被投資單位發生的凈虧損,應當以長期股權投資的賬面價值以及其他實質上構成對被投資單位凈投資的長期權益減記至零為限,投資企業負有承擔額外損失義務的除外,被投資單位以后實現凈利潤的,投資企業在其收益分享額彌補未確認的虧損分擔額后,恢復確認收益分享額。

權益法下,投資企業在確認應享有被投資單位凈損益的份額時,應當以取得投資時被投資單位各項可辨認資產等的公允價值為基礎,對被投資單位的凈利潤進行調整后確認。被投資單位采用的會計政策及會計期間與投資企業不一致的,應當按照投資企業的會計政策及會計期間對被投資單位的財務報表進行調整,并據以確認投資損益。

投資企業對于被投資單位除凈損益以外所有者權益的其他變動,應當調整長期股權投資的賬面價值并計入所有者權益。

當然,投資企業因減少投資等原因對被投資單位不再具有共同控制或重大影響,并且長期股權投資在活躍市場中沒有報價、公允價值不能可靠計量的,應當改按成本法核算,并以權益法下長期股權投資的賬面價值作為按照成本法核算的初始投資成本。

三、減值及處置

篇(7)

(一)非企業合并取得的長期股權投資

CAS2規定,長期股權投資在取得時,應按初始投資成本入賬;《企業所得稅實施條例》(以下簡稱《條例》)規定,通過支付現金方式取得的投資資產,以購買價款為成本。可見,以支付現金方式取得的長期股權投資的計稅基礎與初始成本一致。長期股權投資初始計量方面的差異主要體現在:以非現金資產交換方式取得的長期股權投資成本的確定。

會計處理:《企業會計準則第7號——非貨幣性資產交換》(CAS7)規定,以非現金資產交換方式取得的長期股權投資的成本,應區分公允價值計量和成本模式兩種情況確定。其中,在公允價值模式下,初始投資成本應以換出資產的公允價值為基礎確定;如果有確鑿證據表明換入資產的公允價值比換出資產的公允價值更加可靠。則以換人資產的公允價值為基礎確定。在成本模式下,初始投資成本應當以換出資產賬面價值為基礎確定換人資產成本。

稅務處理:《條例》規定,通過支付現金以外的方式取得的投資資產,以該資產的公允價值和支付的相關稅費為成本。理論上非現金資產交換是一種等價交換,公允價值不相等的通過補價解決,因此在公允價值模式下,長期股權投資的計稅基礎與初始成本一致:而在成本模式下,長期股權投資的計稅基礎是以換出資產的公允價值為基礎確定,其初始投資成本是以換出資產的賬面價值為基礎確定,因而其計稅基礎與初始投資成本不同,產生暫時性差異。

另外,財稅[2009]59號,企業股權收購、資產收購重組交易的稅務處理,應區分不同條件分別適用一般性和特殊性稅務處理規定:其一是特殊性稅務處理,如果企業重組同時符合特殊性重組規定的五個條件,企業取得的股權或資產的計稅基礎,可以選擇以被收購股權或被轉讓資產的原有計稅基礎確定,此時股權投資的計稅基礎與企業采用成本模式確定的投資成本一致。其二是適用一般性稅務處理,如果企業重組不能同時滿足特殊重組規定的條件,此時收購方確定的股權或資產的計稅基礎應以公允價值為基礎確定,投資的計稅基礎與企業采用公允價值模式計量確定的投資成本一致。特殊性重組條件:(1)具有合理的商業目的,且不以減少、免除或者推遲繳納稅款為主要目的;(2)被收購、合并或分立部分的資產或股權比例符合規定的比例;(3)企業重組后的連續12個月內不改變重組資產原來的實質經營活動;(4)重組交易對價中涉及股權支付金額符合本通知規定的比例;(5)企業重組中取得股權支付的原主要股東,在重組后連續12個月內,不得轉讓所取得的股權。其中,(2)和(4)所稱符合規定的比例是指:股權收購交易中,被收購股權比例不低于被收購全部股權的75%,且收購企業在該股權收購發生時的股權支付金額不低于其交易支付總額的85%;資產收購交易中,受讓企業收購的資產不低于轉讓企業全部資產的75%,且受讓企業在該資產收購發生時的股權支付金額不低于其交易支付總額的85%。可見,企業重組形成的長期股權投資,稅務處理中區分特殊性和一般性重組,會計處理中區分公允價值計量和成本模式。因此,在公允價值模式下,如果符合特殊性重組規定的條件,則長期股權投資的計稅基礎與初始成本不同,產生暫時性差異;年末匯算清繳時,對于會計處理中已確認的股權、資產轉讓所得和損失應進行納稅調整。在成本模式下,如果不符合特殊性重組規定的條件,則長期股權投資的計稅基礎與初始成本也不同,產生暫時性差異;年末匯算清繳時,對于會計處理中尚未確認的股權、資產轉讓所得和損失應進行納稅調整。新晨

(二)企業合并形成的長期股權投資

篇(8)

中圖分類號:F23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2-3198(2008)01-0193-02

1 新準則會計處理的基本方法

新準則對長期股權投資初始成本的計量、權益法與成本法的適用范圍及處理方法、減值準備的確認與轉回等方面做出了較為全面的調整和規范;對企業合并業務區分同一控制和非同一控制、以及合并方式做出了全面的規范。1.1 會計業務分類的基本框架

1.2 長期股權投資初始投資成本的計量

長期股權投資初始投資成本計量的關鍵是資產的計價基礎是公允價值還是賬面價值,是以誰的資產為基礎,產生的差額以及期間發生的相關費用如何處理等問題。按上述分類具體處理如下:

(1)非合并業務取得的長期股權投資。①以支付現金取得的長期股權投資,應當按照實際支付的購買價款和與取得長期股權投資直接相關的費用、稅金及其他必要支出作為初始投資成本。②以發行權益性證券取得的長期股權投資,應當按照發行權益性證券的公允價值作為初始投資成本。③以具有商業實質的非貨幣性資產交換(含長期股權投資)取得的長期股權投資,應當按照換出資產的公允價值和支付的相關稅費作為初始投資成本(除非有確鑿證據表明換入資產的公允價值更加可靠);以不具有商業實質的非貨幣性資產交換(含長期股權投資)取得的長期股權投資,應當按照換出資產的賬面價值和支付的相關稅費作為初始投資成本。④以債務重組的方式取得的長期股權投資,債權人應當以因放棄債權而享有股份的公允價值作為初始投資成本。

(2)通過企業合并取得的長期股權投資。企業合并取得的長期股權投資要區別企業合并方式以及合并前后是否屬于同一個控制人分別處理。

①控股合并。

同一控制下:以支付現金、轉讓非現金資產或承擔債務方式作為合并對價的,按照取得被合并方所有者權益賬面價值的份額作為長期股權投資的初始投資成本。發生的各項直接相關費用于發生時計入當期損益。為企業合并發行的債券或承擔其他債務支付的手續費、傭金等,應當計入所發行債券及其他債務的初始計量金額。以發行權益性證券作為合并對價的,應當在合并日按照取得被合并方所有者權益賬面價值的份額作為長期股權投資的初始投資成本,發行費用,應當抵減權益性證券溢價收入,溢價收入不足沖減的,沖減留存收益。

非同一控制下:以合并成本為長期股權投資的初始投資成本。①一次交換交易實現的企業合并,合并成本為購買方在購買日為取得對被購買方的控制權而付出的資產、發生或承擔的負債以及發行的權益性證券的公允價值。②通過多次交換交易分步實現的企業合并,首先應分別合并前的每一單項交易對原長期股權投資賬面價值調整恢復至最初取得成本,合并成本為合并前每一單項交易的成本之和加上合并日新支付對價的公允價值的總和。③合并時對可能影響合并成本的未來事項作出約定的,如果估計未來事項很可能發生并且對合并成本的影響金額能夠可靠計量的,應當將其計入合并成本。同時,對購買方為進行企業合并發生的各項直接相關費用也應當計入企業合并成本。

②新設合并。合并后使原投資者成為新設企業的股東。同一控制下,按享有新設企業股份的賬面權益作為持有新設企業長期股權投資的初始投資成本;非同一控制下,按享有新設企業可辯認凈資產的公允價值作為持有新設企業長期股權投資的初始投資成本。

③吸收合并。

通過吸收合并,原長期股權投資伴隨被投資主體的消失而抵消。同一控制下,合并中取得的資產、負債直接按在被合并方的原賬面價值入賬;非同一控制下,合并中取得的符合確認條件的各項可辯認的資產、負債按公允價值直接確認為本企業的資產和負債入賬。

1.3 權益法與成本法在長期股權投資后續計量中的運用

新準則下權益法和成本法的適用范圍以及具體處理的方法都有較大的變動。

(1)初始投資成本的調整。初始投資成本大于取得投資時應享有被投資單位可辯認凈資產公允價值的差額,是投資企業在取得投資過程中通過作價體現出的與所取得股份相對應的商譽及不符合確認條件的資產價值,不需對長期股權投資進行調整和賬務處理;初始投資成本小于取得投資時應享有被投資單位可辯認凈資產公允價值的差額,體現為經濟利益的流入,計入當期營業外收入,同時調增長期股權投資的賬面價值。

(2)投資損益的調整確認。由于被投資單位個別利潤表中的凈利潤是以其持有的資產、負債賬面價值為基礎計量的,而投資企業經過初始投資成本調整后是以被投資單位有關資產、負債的公允價值為基礎確定投資成本的,取得投資后應確認的投資收益代表的是被投資單位資產、負債在公允價值計量的情況下所產生的損益歸屬于投資企業的部分。

2 新舊準則會計處理的主要差異

與原準則相比,新準則在長期股權投資、企業合并的業務處理上有較大的差額,具體如下。

2.1 與原投資準則的主要差異

(1)縮小了準則規范的范圍。原投資準則規范的內容包括短期投資、長期債權投資和長期股權投資。新準則僅包含了長期股權投資。

(2)調整了成本法和權益法核算范圍。原準則對有控制權的投資(即對子公司投資)采用權益法核算;新準則規定采用成本法核算,但在編制財務合并會計報表時調整為權益法。

(3)規范了對初始成本的計量確認。原準則主要區分成本法和權益法對初始投資成本采用不同的確認方法,并在權益法下對初始投資成本與應享有被投資單位所有者賬面權益份額的差額,計入股權投資差額。而新準則在企業合并業務下還要區分合并前后控制人的變化對初始投資成本進行區別處理。權益法核算中取消了股權投資差額的做法,對初始投資成本大于取得投資時應享有被投資單位可辯認凈資產公允價值的差額,屬于商譽的部分,不需調整初始投資成本;如小于取得投資時應享有被投資單位可辯認凈資產公允價值的差額,應計入當期損益,調增長期股權投資的賬面價值。

(4)改變了權益法下對投資損益的確認方法。原投資準則按持股比例確定享有被投資單位賬面凈利潤的份額,確認為投資損益;而新準則主要以取得投資時被投資各項可辯認的資產的公允價值為基礎,對被投資單位的賬面凈利潤進行調整后進行確認。

(5)改變計提長期股權投資減值的有些做法。原準則對由于被投資單位經營狀況變化等而導致其可收回金額低于投資的賬面價值,應將可收回金額與賬面價值之間的差額計提的減值準備,確認為損失,以后會計期間恢復時,可以轉回。新準則則要求企業期末對商譽進行減值測試,如果發生減值,先沖減商譽,商譽減為零后,再作長期投資的減值,減值一經確認,在以后會計期間不得轉回。

2.2 與原《企業兼并有關會計處理問題暫行規定》的主要差異

(1)細分了企業合并的會計處理。

(2)改變了商譽的會計處理。

(3)改變了合并日編制合并會計報表的要求。

3 新準則實施對企業的主要影響

新準則已從2007年1月1日起在上市公司率先實施,將對上市公司財務狀況帶來較大的影響,受到了投資者和相關利益者的普遍關注,主要體現在對企業凈資產、經營成果以及利潤分配等方面的影響。

3.1 對企業利潤和凈資產的影響

首先是對新老準則轉換時的影響。權益法中對長期股權投資不再設置“股權投資差額”明細科目。實施新準時,原同一控制下形成的長期股權投資差額,全部結轉,對以前年度盈余公積和未分配利潤進行調整,公司凈資產相應變動。其次是對長期股權投資取得時的影響。由于公允價值的運用,通過債務重組、非貨幣換以及非同一控制下的企業合并等方式取得長期股權投資后,原有資產的增值得以體現,產生當期損益,往往會引起公司利潤的增加和凈資產的增加。再次是對長期股權投資持有期間的影響。由于權益法下初始投資成本按被投資單位可辯認凈資產公允價值計量和調整,以及計提的長期股權投資減值準備不能轉回等因素的影響,在被投資單位盈利時確認的收益相對原有準則來講,投資收益會大大減少。還有,新準則對子公司平時采用了成本法核算,在合并會計報表時才運用權益法,在子公司盈利時母公司個別會計報表反應的投資收益相對較少,影響母公司的凈利潤。

篇(9)

2 長期股權投資初始成本的確認

長期股權投資在取得時,應按初始投資成本入賬。長期股權投資的初始投資成本,應分別企業合并和非企業合并兩種情況確定。

2.1 企業合并形成的長期股權投資

企業合并形成的長期股權投資,應當按照下列規定確定其初始投資成本:

2.1.1 同一控制下的企業合并

同一控制下的企業合并,合并方以支付現金、轉讓非現金資產或承擔債務方式作為合并對價的,應當在合并日按照取得被合并方所有者權益賬面價值的份額作為長期股權投資的初始投資成本。長期股權投資初始投資成本與支付的現金、轉讓的非現金資產以及所承擔債務賬面價值之間的差額,應當調整資本公積(資本溢價或股本溢價);資本公積不足沖減的,調整留存收益。

合并方以發行權益性證券作為合并對價的,應當在合并日按照取得被合并方所有者權益賬面價值的份額作為長期股權投資的初始投資成本。按照發行股份的面值總額作為股本,長期股權投資初始投資成本與所發行股份面值總額之間的差額,應當調整資本公積(資本溢價或股本溢價);資本公積不足沖減的,調整留存收益。

2.1.2 非同一控制下的企業合并

非同一控制下的企業合并,購買方在購買日應當區別下列情況確定企業合并成本,并將其作為長期股權投資的初始投資成本。

(1)一次交換交易實現的企業合并,合并成本為購買方在購買日為取得對被購買方的控制權而付出的資產、發生或承擔的負債以及發行的權益性證券的公允價值。

(2)通過多次交換交易分步實現的企業合并,合并成本為每一單項交易成本之和。

(3)購買方為進行企業合并發生的各項直接相關費用也應當計入企業合并成本,該直接相關費用不包括為企業合并發行的債券或承擔其他債務支付的手續費、傭金等,也不包括企業合并中發行權益性證券發生的手續費、傭金等費用。

(4)在合并合同或協議中對可能影響合并成本的未來事項作出約定的,購買日如果估計未來事項很可能發生并且對合并成本的影響金額能夠可靠計量的,購買方應當將其計入合并成本。

無論是同一控制下的企業合并還是非同一控制下的企業合并形成的長期股權投資,實際支付的價款或對價中包含的已宣告但尚未發放的現金股利或利潤,應作為應收項目處理。

2.2 非企業合并形成的長期股權投資

非企業合并形成的長期股權投資的初始計量除企業合并形成的長期股權投資以外,其他方式取得的長期股權投資,應當按照下列規定確定其初始投資成本:

(1)以支付現金取得的長期股權投資,應當按照實際支付的購買價款作為初始投資成本。初始投資成本包括與取得長期股權投資直接相關的費用、稅金及其他必要支出。企業取得長期股權投資,實際支付的價款或對價中包含的已宣告但尚未發放的現金股利或利潤,應作為應收項目處理。

(2)以發行權益性證券取得的長期股權投資,應當按照發行權益性證券的公允價值作為初始投資成本。

(3)投資者投入的長期股權投資,應當按照投資合同或協議約定的價值作為初始投資成本,但合同或協議約定價值不公允的除外。

(4)通過非貨幣性資產交換取得的長期股權投資,其初始投資成本應當按照《企業會計準則第7號——非貨幣性資產交換》確定。

(5)通過債務重組取得的長期股權投資,其初始投資成本按照《企業會計準則第12號——債務重組》確定。

3 初始成本的調整和計稅基礎差異的問題

(1)初始投資成本大于取得投資時應享有被投資單位可辨認凈資產公允價值份額的,兩者之間的差額在會計上不對長期股權投資的成本進行調整。而在稅法上對投資資產按以下方法確定投資成本:①通過支付現金取得的投資資產,以購買價款為投資成本②通過支付現金以外的方式取得的投資資產,以該資產的公允價值和支付的相關稅費為投資成本。這種情況會計核算與稅法要求一致不會產生差異。

(2)初始投資成本小于取得投資時應享有被投資單位可辨認凈資產公允價值份額的,在會計上兩者之間的差額應計入取得投資當期的營業外收入,同時調整增加長期股權投資的賬面價值。

例1:甲企業于20×7年1月取得乙企業30%的股權,共支付價款3000萬元。取得投資時乙企業可辨認凈資產公允價值為12000萬,按會計準則規定甲企業按持股比例計算應享有3600萬元,則甲企業初始投資成本與應享有乙企業可辨認凈資產公允價值份額之間的差額600萬元應計入取得投資當期的營業外收入。賬務處理:

借:長期股權投資—成本 36 000 000

貸:銀行存款 30 000 000

營業外收入 6 000 000

但按照稅法規定,這部分差異不進行處理,即營業外收入不計入應納稅所得額,也不調整長期股權投資的計稅基礎。從而新增了一項應納稅暫時性差異,會計上確認遞延所得稅負債150萬元 (600×25%=150萬)。賬務處理:

借:所得稅費用—遞延所得稅費用 1 500 000

貸:遞延所得稅負債 1 500 000

4 長期股權投資持有期間的差異問題

投資企業在取得長期股權投資后,在持有期間由于在損益確認、股利發放、超額虧損確認及減值準備提取等方面會計與稅法規定的不同,從而產生了一系列的差異,下面將舉例說明這些差異及其賬務處理。

4.1 損益確認的差異

投資企業取得長期股權投資后,應當按照應享有或應分擔被投資單位實現凈利潤或發生凈虧損的份額(法規或章程規定不屬于投資企業的凈損益除外),調整長期股權投資的賬面價值,并確認為當期損益。但應考慮以下因素的影響進行適當調整:①被投資單位采用的會計政策及會計期間與投資企業不一致的,應按投資企業的會計政策及會計期間對被投資單位的財務報表進行調整。②以取得投資時被投資單位固定資產、無形資產的公允價值為基礎計提的折舊額或攤銷額,以及以投資企業取得投資時的公允價值為基礎計算確定的資產減值準備金額等對被投資單位凈利潤的影響。

例2:20×7年1月1日M公司購入N公司股票1000萬股,占N公司總股本的25%,作為戰略投資長期持有。為完成此次收購,M公司共支付現金2800萬(含相關稅費),購入當天N公司可辨認凈資產公允價值為11000萬,賬面價值為10000萬,除下表涉及的項目其余資產、負債的公允價值與賬面價值均相同。(單位:萬元)

表4-1

項目 賬面價值 公允價值 尚可使用年限

存貨 1100

1200

固定資產-設備 4900 5600 10

無形資產-專利權 500 700 5

合計 6500 7500

假設:存貨采用先進先出法核算,所有的存貨在當年消耗,固定資產和無形資產按年限平均法進行攤銷。20×7年N公司實現凈利潤1600萬元。那么其賬務處理為:

(1) 購入時

借:長期股權投資—成本 28 000 000

貸:銀行存款 28 000 000

(2) 年底確認投資損益,按會計準則對其進行損益調整。

收益=[1600-(1200-1100)-(5600-4900)∕10 -(700-500)∕5]×25%=347.5萬元賬務處理:

借:長期股權投資—損益調整 3 475 000

貸:投資收益 3 475 000

稅法對于會計上確認的347.5萬的投資收益不予確認,同時也不調整長期股權投資的成本,因此便產生了一項應納稅暫時性差異,需確認遞延所得稅負債86.875萬元(347.5×25%=86.875萬)會計分錄:

借: 所得稅費用—遞延所得稅費用 868 750

貸:遞延所得稅負債 868 750

4.2 取得現金股利的差異

投資企業自被投資單位取得的現金股利或利潤,應區分以下情況處理:

(1)自被投資單位分得的現金股利或利潤未超過已確認投資損益的,應抵減長期股權投資的賬面價值。借記“應收股利”科目,貸記“長期股權投資—損益調整”科目。

例3:【沿用例2】假設20×8年3月1日宣告發放現金股利0.15元∕股,則賬務處理:

借:應收股利 1 500 000

貸:長期股權投資—損益調整 1 500 000

實際收到時:

借:銀行存款 1 500 000

貸:應收股利 1 500 000

稅法規定:對被投資單位分的現金股利或利潤做投資收益處理,不調減長期股權投資的賬面價值。這時雖然不確認持股所得,但原計算的應納稅暫時性差異已經減少,因此應相應調減原確認的遞延所得稅負債,即沖減遞延所得稅負債37.5萬元(150×25%=37.5)賬務處理:

借:遞延所得稅負債 375 000

貸:所得稅費用—遞延所得稅費用 375 000

(2)自被投資單位取得的現金股利或利潤超過已確認投資收益部分,但未超過投資以后被投資單位實現的賬面利潤中本企業享有的份額,應作為投資收益處理。被投資單位宣告分派現金股利或利潤金額,借記“應收股利”科目,按照應分得的現金股利或利潤未超過賬面已確認投資收益的金額,貸記“長期股權投資—損益調整”科目,上述借貸方差額貸記“投資收益”科目。

(3)自被投資單位取得的現金股利或利潤超過已確認投資收益,同時也超過了投資以后被投資單位實現的賬面凈利潤中本企業按持股比例應享有的部分,該部分金額作為投資成本的收回。借記“應收股利”科目,貸記“長期股權投資—損益調整、投資成本”科目。

4.3 取得股票股利的差異

如果被投資單位分配的是股票股利,在會計上投資企業不作賬務處理,但應于除權日注明所增加的股數,以反映股份的變化。但按照稅法規定,對于股票股利投資企業應按票面價值增加長期股權投資的賬面價值,即增加其計稅基礎。這樣便產生了一項可抵扣暫時性差異,借記“遞延所得稅資產”科目,貸記“所得稅費用”科目。

4.4 其他權益變動的差異

對于被投資單位除凈損益以外所有者權益的其他變動,投資企業在持股比例不變的情況下,應按照持股比例與被投資單位除凈損益以外所有者權益的其他變動中歸屬于本企業的部分,相應調整長期股權投資的賬面價值,同時增加或減少資本公積。但這種情形按稅法有關規定對股權投資的成本卻不做調整。如果調增資本公積將產生一項應納稅暫時性差異,需確認一項遞延所得稅負債,借記“資本公積”科目,貸記“遞延所得稅負債”科目。如果調減資本公積將產生一項可抵扣暫時性差異,需確認一項遞延所得稅資產,借記“遞延所得稅資產”科目,貸記“資本公積”科目。

4.5 超額虧損確認的差異

投資企業確認應分擔被投資單位發生的損失,原則上應以長期股權投資及其他實質上構成對被投資單位凈投資的長期權益減記至零為限,投資企業負有承擔額外損失義務的除外。具體步驟為:

首先,減記長期股權投資的賬面價值。

其次,在長期股權投資的賬面價值減記至零的情況下,對于未確認的投資損失,考慮除長期股權投資以外,賬面上是否有其他實質上構成對被投資單位凈投資的長期權益項目,如果有,則應以其他長期權益的賬面價值為限,繼續確認投資損失,沖減長期應收項目等的賬面價值。

最后,經過上述處理,按照投資合同或協議約定,投資企業仍需要承擔額外損失彌補等義務的,應按預計將承擔的義務金額確認預計負債,計入當期投資損失。

例4:【沿用例2、例3】假設20×9年N公司由于環境因素的變化N公司出現巨額虧損6000萬(假設企業不存在其他長期收益資產,也不承擔額外損失彌補義務)。則20×9年確認虧損=[6000-(5600-4900)/10-(700-500)/5]×25%=1472.5萬元, 賬務處理為:

借:投資收益 14 725 000

貸:長期股權投資—損益調整 14 725 000

但稅法上規定企業對外投資期間,投資資產的成本在計算應納稅所得額時不得扣除。因此便產生了可抵扣暫時性差異。需確認遞延所得稅資產301.5萬元[(2800+347.5-150-1472.5)×25%=301.5萬 ] 賬務處理:

借:遞延所得稅資產 3 015 000

貸:所得稅費用—遞延所得稅費用 3 015 000

4.6 長期股權投資減值準備確認的差異

長期股權投資如果存在減值跡象的,應當按照相關準則的規定確定其可收回金額及應予計提的減值準備。并且減值準備提取后在以后不得轉回。

例5:【沿用例2】假設N公司20×9年發生嚴重財務困難,M公司認為在可預見的未來很難收回投資成本,經估計M公司認為只能夠收回2500萬的成本。期末M公司對該投資計提了300萬的減值準備。則賬務處理為:

借:資產減值損失 3 000 000

貸:期股權投資減值準備 3 000 000

但未經稅務機關核定的各項資產減值準備,稅務機關不允許在稅前扣除。因此產生了300萬的可抵扣暫時性差異。需確認遞延所得稅資產75萬元(300×25%=75萬)。賬務處理:

借:遞延所得稅資產 750 000

貸:所得稅費用—遞延所得稅費用 750 000

5 長期股權投資處置時的差異問題

企業處置長期股權投資時,應相應結轉與所售股權相對應的長期股權投資的賬面價值,出售所得價款與處置長期股權投資賬面之間的差額,應確認為處置損益。采用權益法核算的長期股權投資,原計入資本公積中的金額,在處置時亦應進行結轉,將與所出售股權相對應的部分在處置時自資本公積轉入當期損益。

例6:【沿用例2、例5】假設M公司于20×9年將所持有的長期股權投資全部出售共取得價款2500萬。款項已存入銀行。則N公司的賬務處理為:

借:銀行存款 25 000 000

長期股權投資減值準備 3 000 000

投資收益 3 470 000

貸:長期股權投資—成本 28 000 000

—損益調整 3 475 000

企業在處置投資時稅法上允許其計提的各項準備允許同成本一同結轉,因此原確認的遞延所得稅資產和遞延所得稅負債應予以沖減。

賬務處理:

借:遞延所得稅負債 868 750

貸:所得稅費用—遞延所得稅費用 868 750

借:所得稅費用—遞延所得稅費用 750 000

貸:遞延所得稅資產 750 000

6 總結

企業會計準則的公布使得對長期股權投資的會計處理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在實務中還有很多地方值得研究和探討。因此還需要結合企業會計準則和實務指南以及新的企業所得稅法進行更深入的分析。這樣企業在實務中才不會因處理不正確而產生不必要的稅款支出,加重企業稅收負擔。

【參考文獻】

[1] 中國注冊會計師協會,稅法,經濟科學出版社,2008.3

[2] 黃珍文,財務會計,西南財經大學出版社,2007

篇(10)

1.企業合并形成的長期股權投資初始投資成本與計稅基礎的確定

在會計處理上,同一控制下的企業合并,合并方以支付現金、轉讓非現金資產或承擔債務方式作為合并對價的,應當在合并日按照取得被合并方所有者權益賬面價值的份額作為長期股權投資的初始投資成本。長期股權投資初始投資成本與支付的現金、轉讓的非現金資產以及所承擔債務賬面價值之間的差額,應當調整資本公積;資本公積不足沖減的,調整留存收益。合并方以發行權益性證券作為合并對價的,應當在合并日按照取得被合并方所有者權益賬面價值的份額作為長期股權投資的初始投資成本。按照發行股份的面值總額作為股本,長期股權投資初始投資成本與所發行股份面值總額之間的差額,應當調整資本公積;資本公積不足沖減的,調整留存收益。非同一控制下的企業合并,購買方在購買日應當按照確定的合并成本,作為長期股權投資的初始投資成本。企業合并成本包括購買方付出的資產、發生或承擔的負債、發行的權益性證券的公允價值以及為進行企業合并發生的各項直接相關費用之和。

在稅務處理上,不區分同一控制下的企業合并與非同一控制下的企業合并對計稅基礎分別規定。但同一控制下的企業合并屬于關聯方之間的業務往來,按照《企業所得稅法》第四十一條規定,企業與其關聯方之間的業務往來,不符合獨立交易原則而減少企業或者其關聯方應納稅收入或者所得額的,稅務機關有權按照合理方法調整。企業所得稅主要區分企業合并是應稅合并,還是免稅合并。企業合并形成的長期股權投資,凡已確認收益或者損失的,屬于應稅合并業務,此時,相關資產應當按交易價格重新確定長期股權投資的計稅基礎;作為補價的非股權支付額的公允價值低于股權賬面價值一定比例的,屬于免稅合并業務,此時,被合并方企業將全部資產和負債轉讓給合并方企業,除與非股權支付額相對應部分的資產轉讓所得或損失應在交易當期確認外,經稅務機關確認,合并業務中涉及當事各方可暫不確認資產轉讓所得或損失,合并方企業應以接收被合并企業的全部資產和負債的原賬面價值作為長期股權投資的計稅基礎。除法律或協議另有規定外,被合并方企業合并前全部所得稅事項由合并方企業承擔。

2.除企業合并形成的長期股權投資以外的其他方式取得的長期股權投資初始投資成本與計稅基礎的確定

在會計處理上,以支付現金取得的長期股權投資,應當按照實際支付的購買價款作為初始投資成本,初始投資成本包括與取得長期股權投資直接相關的費用、稅金及其他必要支出;以發行權益性證券取得的長期股權投資,應當按照發行權益性證券的公允價值作為初始投資成本;投資者投入的長期股權投資,應當按照投資合同或協議約定的價值作為初始投資成本,但合同或協議約定價值不公允的除外。

在稅務處理上,長期股權投資按企業發生的實際支出作為計稅基礎。以支付現金取得的長期股權投資,按實際支付的購買價款作為計稅基礎;以發行權益性證券取得的、投資者投入的、接受捐贈取得的長期股權投資,按該投資資產的公允價值和應支付的相關稅費作為計稅基礎。

二、成本法下長期股權投資的后續計量會計處理與稅務處理的差異

按照長期股權投資準則核算的權益性投資中,應當采用成本法核算的是以下兩類:一是投資企業能夠對被投資單位實施控制的長期股權投資,被投資單位為其子公司;二是投資企業對被投資單位不具有共同控制或重大影響,并且在活躍市場中沒有報價、公允價值不能可靠計量的長期股權投資。

上一篇: 關于學校安全管理的建議 下一篇: 聰明人的思考方法
相關精選
相關期刊
主站蜘蛛池模板: 寻甸| 绿春县| 鄂伦春自治旗| 彭水| 页游| 黄骅市| 土默特右旗| 通州市| 曲麻莱县| 广安市| 汉寿县| 浦城县| 阜平县| 九寨沟县| 正阳县| 太仆寺旗| 亚东县| 永泰县| 平谷区| 万年县| 邢台市| 武陟县| 高尔夫| 龙江县| 什邡市| 黔西| 农安县| 邵阳市| 彰化市| 沭阳县| 龙州县| 呼图壁县| 鸡西市| 金湖县| 衢州市| 上杭县| 汝南县| 茶陵县| 龙里县| 泽普县| 莫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