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片免费观看影视大全,tube xxxx movies,最近2019中文字幕第二页,暴躁少女CSGO高清观看

股票投資融資匯總十篇

時間:2023-05-29 16:09:25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股票投資融資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股票投資融資

篇(1)

(一)期望理論

期望理論是指股票投資者對于相同狀況所作出的決策往往要考慮自身處于盈利時期還是處于虧損時期。在大多數狀況下,一旦投資人士所虧欠的款項和盈利的金額相等時,在虧損的狀態下會變得十分沮喪,但是盈利的時候并沒有那么快樂。反之,一旦出現了虧損,其心理情感往往就會變得極度強烈。譬如,一支股票的現價為10元,如果一名投資人花12元買進,而另外一名投資人是花8元買入的。面對10元錢的這只股票價格發生改變之后,兩名投資人會作出迥然不同的決策。假如該股票升值,8元價位買入者肯定將留著這支股票,因為他追求的是更多的利潤;而對于這位12元買入的股票投資者來說,他就會猶豫不決,在觀望之后也許就會動搖自身的意志,甚至在考慮之后賣出該股票。反之,假如該股票下跌,其反應還是截然不同的。為繼續保持現有利潤,8元價位買入者十分有可能選擇賣出以確保有限的利潤能夠加以兌現。然而,對12元價位買入者而言,往往會繼續持股甚至選擇再次買入,這是由于一旦出局就代表虧損已成為事實。

(二)后悔理論

股票投資人士在進行投資時常常會產生后悔狀況。具體來說,出現牛市時會后悔未能及時購買當時已看好的股票;在熊市的背景下,又會后悔未能加以止損而被套入其中;即使在自身所擁有的股票既不漲又不跌時,當看到他人所推薦的股票獲利也會為未能購入而后悔;而當股票投資者拋出未漲的股票而選擇買進他人所推薦的股票之時,當看到已賣掉的股票再度不斷上漲,投資者會因為沒有堅定自己的想法而后悔。投資者在投資判斷決策上容易出現錯誤,他們會感到非常悲傷。所以,投資者往往會出現瞻前顧后的猶豫特點,尤其是要決定是否要買入或賣出時常常會按自己的思維方式去避免后悔的發生。

二、股票投資中的行為金融學研究

作為股票投資者,無論是老練嫻熟的投資者還是剛步入股市的菜鳥,他們都試圖用理性的方式來分析股票市場的波動來進行投資理財。但是,實際上,他們的判斷和分析過程在很大程度上受到認知過程、情緒過程等諸多心理因素的影響。這樣一來,金融市場就出現了普遍的行為偏差,導致股票價格的波動。行為金融學可以成功地解釋股票市場中的很多現象。通常,人們在股票市場中往往表現出來的行為心理主要有以下三種:

(一)過度自信

過度自信是一種最普遍的心理偏差,在投資決策的過程中發揮極其重大的作用,影響著投資者的投資行為。股市參與者往往通過自己的估測和預期來做出相應的行為。這就是所謂的過度自信。在這種心理狀態下,股票參與者對未來股價的區間估計往往很小,同時投資者不能從以前的投資決策中汲取失敗的教學,進而更加陷入了過度自信的狀態之中。由于金融產品的價格很難估計準確,當股票投資者面臨選擇時,投資者就容易過度自信。那些專家、專業人士也會依據自己的理論來對股市進行分析和預測,這都是過度自信的直接表現。

(二)處置效應

通常,股票投資者往往注重財富的變化量而非絕對量。股票投資者在面對虧損的時候常常抱著賭一把的心理,且寧愿接受確定性的盈利。這就是處置效應,通俗講就是股票投資者會繼續持有虧損的股票,過早賣出盈利的股票。這是一種典型的投資者認知的偏差,對盈利的“確定性心理”和對虧損“厭惡性心理”。當投資者處于虧損狀態時,他們是有風險偏好的,愿意繼續持有股票直到解套;當出現了盈利之后,投資人會進行風險的合理規避,同意快速賣出以確保自身的利潤,怕再出現虧損。

(三)羊群效應

“羊群效應”也是一種典型的非理。當股票投資者在沒有掌握準確的信息的狀況之下,往往易受別的投資人之影響而作出類似之行為,過度地依賴別人的意見和觀點,沒有自己的主見。這種“羊群行為”在股市中非常常見。能夠影響投資者羊群行為的因素有很多,其中投資者的個性特征、輿論與政策、投資者的信息處理能力、投資者的賭博心態和求利心態等都會造成“羊群效應”的產生。“羊群效應”理論認為,人們的自信心會收到行為與其結果的影響。

(四)家族集體效應

我國的公司許多是需要大量資金的上市公司,尤其是私人公司,在短缺經濟條件下,其創業初期主要依靠自身積累尋求發展,公司規模偏小,產權結構不明晰,缺乏強有力的融資支持。在這種條件下,大多數公司走過了資本原始積累階段,完成了初次創業。而今,在寬松的政策環境和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公司普遍追求以規模擴張、產業多元化為目標的二次創業。隨著公司的發展,市場的擴大,其融資需求的規模也不斷加大,僅僅依靠自我積累很難滿足實際需求,便家族式的進行股票融資、或者進行股票投資以期獲得收益等,但在經營轉型中難以適應股票市場的新環境,造成家庭企業收到重創。

三、促進股票投資行為有效性的分析

(一)與自身經濟能力相結合,進一步完善自身構思建設

在股票投資中,大力推行科學化行為模式,運用經濟學的知識和市場導向狀況來判斷如何進行股票投資。在股票市場買賣過程中,要著力做到以下兩個方面:一方面是將投資人價值列入生態、文化產業當中,視為統一體進行發展;另一方面是在股票投資中按照資源投入產出比最優化之原則,運用各類管理方法以提升投資人所具有的產出。

(二)健全股票投資監管法律法規,確保股票市場的可持續發展

當前,中國股票投資監管尚處在起步階段,由此可見健全相關法律法規十分必要,特別是在監理過程中健全股票投資的相關管理機制,一旦出現了資產與資源之變更,一定要實施公開招標制度與決議制度。為此,要持續健全完善議事會、代表會等有關民主管理機制,并且明確相關的工作程序,完善有關的工作制度,保障以上組織能產生監督的作用。投資人要事先開展可行性分析,并以此為基礎得到科學而合理的監管機制。

(三)建立健全股票投資經濟風險評估機制

本世紀以來,股票投資被人們關注,并最終在各地遍地開花,但許多屬于盲目投資,造成巨大損失。人們對這些損失下的股票投資之異議開展了原因探討,股票投資可以說是經濟運行的一大重要載體,其中有著非常多的市場資金以及企業。在當前我國企業面臨轉型升級的大背景之下,一旦投資人對于股票投資的評估機制不夠健全,將導致投資處于風險極大的狀態。

(四)提高經濟政策信息、市場信息透明度

股票投資大多屬于政府主導或參與,資金投入大,涉及部門多。因此股票市場管理者要注重目前財務報表和市場資金之間有關信息的披露,讓社會大眾能夠了解到股票投資的趨向以及支出收益等相關內容,從而有效避免投資人員匆匆忙忙地盲目參加激烈的市場經濟,讓投資人能夠更加理性地參與和運用市場中的資金,并且有效實施績效考核機制。

篇(2)

早盤印象:可燃冰火熱之后

周五的早盤波瀾不興,大盤窄幅波動,上證指數上下10點,但氣氛令人窒息,創業板飄綠,也是有氣無力。就像是一場大病,自從上個月調整以來,元氣尚未恢復那樣,需要靜養一張紙。預計這種半死不活的走勢還將持續到下午。

盤中亮點無疑是可燃冰,據新聞聯播報道,我國實現全球首次成功試采海域可燃冰。5月18日,國土部中國地質調查局消息稱,我國在南海北部神狐海域進行的可燃冰試采獲得了成功,成為了全球第一個實現了在海域可燃冰試開采中獲得連續穩定產氣的國家。據預測在2030年實現產業化。

因此,可燃冰相關概念股大漲。但筆者在盤前就認為,由于可燃冰板塊在昨天之前就啟動,其中領漲股石化機械連兩個漲停板,機構大舉拋售,所以今天追市要小心成為接盤俠了。預計此消息刺激一兩天行情,今天是高峰。操作上還是聚焦資金流已經大舉介入的雄安和高送轉,抓回調站穩的機會。

可燃冰的火熱,說明市場對題材的敏感度很高,可惜,可燃冰的產業化還很漫長,炒作的持續性太短。預計以后還會刺激市場神經,依據可燃冰報道而產生脈沖行情。事實上,在三年前就報道過可燃冰的牛叉,也轟轟烈烈炒作了幾天,然后就沉寂了。這次應該也不例外。

股票投資分析論文范文二:

炒股技巧要點之一:

賣在急拉中,昨日的短線金股002205國統股份,今日沖高出局,收益三個點,穩健是必須的。

篇(3)

目前,對于該領域的國內外研究主要分為兩個方面:一是關于投資者情緒的定義,二是關于投資者情緒和股票價格的關系研究。Brown和Cliff(2004)把投資者情緒定義為投資者參與市場時對待市場樂觀或者悲觀的態度;Baker和Stein(2004)認為它是投資者的投資傾向和對資產的錯誤估值;Baker和Wurgler(2006)則把投資者情緒定義為一種會引起投資性需求的投機行為趨勢。在關于投資者情緒和股票價格的關系研究中,Brown(2005)認為情緒可以用來預測股票的價格以及市場的走勢;Schmeling(2009)把投資者情緒歸類為一種會影響資產定價的系統因素。

二、構建投資者情緒指數

通常,投資者情緒指標可以分為三類:直接指標、間接指標和情緒變量。直接指標是指可以直接獲取的指標,例如通過調查問卷來獲取投資者對市場的態度;間接指標則是指無法通過直接方式來獲得投資者態度的指標,往往需要通過對反映投資者心理變化的變量(如市凈率、市盈率、換手率等)進行綜合處理來獲取;情緒變量則指投資者所處的天氣、氣壓、云層覆蓋率等自然環境因素。由于直接指標的獲取方式過于隨機和片面,而情緒變量主觀不可控,本研究將采用間接指標來構造情緒指數。

本研究選用的間接指標有:換手率、市盈率、市凈率、成交量、漲跌幅。這些指標可以間接反映出投資者對市場的熱忱度,因此我們可以通過對這5個指標進行主成分分析,獲得一個綜合指數,相對全面地反映投資者的實際情緒。

本研究選取了互聯網金融板塊中總股本排名前十的股票(依次為:蘇寧云商、中天城投、內蒙君正、大智慧、精達股份、樂視網、東方財富、冠城大通、大連控股、世聯行)作為樣本,其間接指標的數據來源為Wind資訊金融終端,樣本時間區間為2014年1月到2015年9月,且均用周數據作為考察對象。首先,對全部的數據進行標準化處理,再通過主成分分析,得出十只股票各自對應的綜合情緒指數。

三、不同時間區間的投資者情緒與股票價格的相關程度

在進行量化分析之前,我們先對投資者情緒與股票價格之間的關系進行了直觀的了解。其中,投資者情緒由上一部分得出的綜合情緒指數表示,股票價格由每周收盤價(元)表示。觀察發現,股票價格通常隨著過去或者現在某一期情緒指數的變化進行波動。

首先,我們通過不同時期投資者情緒與股票價格的相關系數(如表1),并通過相關系數隨時間變化的折線圖(如圖1)來反映兩者之間的相關關系密切程度以及其在不同時間區間的變化情況。SENTI、SENTI(-1)、SENTI(-2)、SENTI(-3)和SENTI(-4)分別表示當周、前1周、前2周、前3周以及前4周的綜合情緒指數。

從表1可以看出,大部分股票的當周、前1周、前2周情緒指數與收盤價強烈相關并且顯著,只有少數股票的強烈顯著相關性可以持續到前3周,可以初步推斷,投資者“情緒黏性”的持續時間在3個星期左右。如圖1所示,除“內蒙君正”以外,其他股票與情緒指數的相關系數都隨時間向后推移而總體呈現下降或者緩慢下降的趨勢。“世聯行”的相關系數“最高點”出現在前1周,“內蒙君正”在前3周,其余八只股票的相關系數“最高點”均出現在當周。由此可以得出,在“互聯網金融”板塊上,投資者 “情緒黏性”的持續長度在3個星期左右,但明顯的“情緒黏性”作用時間通常小于7天。

篇(4)

2中國股票市場投資者非理性分析

在投資者是完全理性的假設這個問題上,無論是從現實表現還是從實驗心理學的研究結論來看都是很難被支持的。中國證券市場發展至今只有十余年的時間,與西方發達國家相比,不僅在市場制度建設方面上還不夠完善,而且作為市場主體的投資者在投資理念、投資知識和技巧方面都也不夠成熟,普遍存在著投機心理。與西方證券市場相比,投資者非理性特征明顯,非理性投資行為顯著。正是這些投資者投資行為的特點,中國證券市場波動大,證券市場的價值發現、資源配置功能削弱,市場的有效性降低。

2.1個人投資者非理

2.1.1個人投資者非理表現

(1)我國個人投資者風險分散化較差。總體來看我國個人投資者持有十分少的股票,平均僅持有2.09家公司的股票。相比較而言,朱寧(2002)的研究報告說美國個人投資者平均持有4家公司的股票。因此,平均來說我國投資者分散化明顯不及美國投資者。

(2)我國個人投資者交易十分頻繁。我國股市中的個人投資者和國外成熟股票市場的投資者相比,展現出極其明顯的高頻率交易特點。作為價格接受者的個人投資者,其過高的換手率與較低的持股時間直接降低了投資收益率。

(3)個人投資者投資理念不成熟。由于我國股市缺乏足夠的藍籌股和績優成長股,股市存在著高投機性、高換手率,以及市場和個股頻繁和劇烈波動的特點。多數個人投資者對公開信息反應不足,而對私人信息過分自信,表現出心態浮躁,短線投機觀念,“追逐熱點、短線運作”的投機方式成為主流。

(4)個人投資者羊群行為明顯。

2.1.2個人投資者非理分析

(1)羊群效應。羊群效應是指由于信息不對稱從而,投資者行為受到其他投資者的影響,模仿他人決策抑或過度依賴輿論,而不考慮自己擁有的信息的行為。具體表現為大量的投資者在一段時期內買賣相同或相近的股票,在同一時間內進出證券市場。我國證券市場中“一夜暴富”的賭徒式心態充斥著整個證券市場,人們為了獲取利益甘愿超越制度與道德約束甚至不擇手段,然而證券市場上的羊群行為使投資者的買賣行為和證券價格變化產生聯動性和趨同性,從而導致個股價格變化和市場指數變化之間存在著很強的相關性,引起大量的“跟風”和“跟莊”行為,而這些行為往往被某些別有用心的莊家利用,反過來又增加了我國證券市場的投機性。

(2)處置效應。處置效應是一種比較典型的投資者認知偏差行為,表現為投資者對贏利的“確定性心理”和對虧損的“損失厭惡心理”,當處于盈利狀態時,投資者是風險回避者,愿意較早賣出股票以鎖定利潤;當處于虧損狀態時,投資者是風險偏好者,愿意繼續持有股票。投資者在證券投資時,行為上主要表現為急于賣出盈利的股票,不愿輕易賣出虧損股票,由風險厭惡轉向風險尋求,其行為往往是非理性的,風險偏好不一致,即存在處置效應。

(3)過度反應。股票市場的過度反應是指由于某一事件引起了股票價格的劇烈變動,超過預期的理論水平,然后再以反向修正的形式回歸到其應有的價位上的現象。在股票市場(其它領域人們也有可能如此),廣大投資者得知某一事件后,往往會對未來股價過于樂觀,導致股價超理論水平上漲;或者對未來股價過于悲觀,導致股價超理論水平下跌;經過一段時期,在投資者能夠合理評價、修正事件的影響時,股價會產生反向修正,即原來超漲的或者跌幅低于理論水平的在反向修正中便會超跌或者漲幅低于理論水平,而原來超跌的股票或者漲幅低于理論水平的在反向修正中便會超漲或者跌幅低于理論水平。

從行為金融理論角度來看,過度反應是由于投資決策者在不確定性條件下系統性心理認知偏差造成的,投資者面對突然的或未預料的事件時,傾向于過度傾向當前信息并輕視以往信息,從而引起股票的超漲或超跌,當投資者了解事件的實際意義時,股價的超漲超跌現象就會反轉,最終恢復到理性的內在價值區間。

2.2機構投資者的非理

基金是機構投資者在市場中最關注的。因此,對于我國證券市場中機構投資者的眾多研究均指向證券投資基金。

(1)我國證券投資基金存在顯著的羊群行為,并且投資基金在賣出股票時的羊群行為要強于買入股票時的羊群行為。

(2)從股票歷史收益分類檢驗來看,相比交易歷史收益率一般的股票,投資基金在買賣歷史收益率極端的股票時羊群行為更顯著,并且基金在交易歷史收益率好的股票時,羊群行為程度要重于交易歷史收益率差的股票。

(3)從股票流通股規模來看,投資基金在交易所有規模的股票時均表現出較顯著的羊群行為,而且隨著股票流通股規模的變小,基金間的羊群行為程度呈上升趨勢。這表明,以基金為代表的機構投資者表現出對小盤股的青睞。

3中國股票市場非有效性

傳統的有效市場假設(EMH)由三個逐漸弱化的假設組成:第一,假設投資者是理性的,投資者可以理性地評估資產價值;第二,即使有些投資者不是理性的,但由于他們的交易是隨機產生的,交易可以互相抵消,從而不至于影響資產的價格;第三,即使投資者的非理并非隨機產生而是具有相關性,他們在市場中也將遇到理性的套期保值者,后者會消除前者對價格的影響。從上面的分析我們知道投資者并不是完全理性的。投資者并不總是規避風險,由于啟發式偏差和框定依賴的存在使投資者無法做到理性預期,從而無法達到效用最大化。因此,心理學證據將對依賴投資者完全理性才能成立的有效市場給予致命的打擊。依據對中國證券投資者行為的分析,中國的證券市場并不滿足以上幾點假設。第一,中國證券市場存在大量的非理性投資者,在投資中表現出非理,如“羊群行為”、“處置效應”等,這些非理具有系統性,持久性,從而無法相互抵消。第二,中國證券市場信息披露中的不完整性和不及時性存在較大程度的信息不對稱,即使理性投資者也難于做到理性地評估資產價值;第三,中國證券市場存在不規范性,機構投資者有一定的操縱行為,價格更多地表現為單邊行為,針對某個投資品種的主流資金,其交易具有很強的目的性,難以有相反的資金力量去平衡金融資產的價格波動;第四,中國股市的交易規則和手段相對落后,不存在套期保值或反向對沖工具,即使理性投資者想套期保值也比較困難。

4行為金融理論投資者應該選擇的投資策略

4.1反向投資策略

反向投資策略,就是一種做多損失的股票同時做空盈利的股票的投資策略。反向投資策略是最受投資者關注的策略之一,是投資者對信息過度反應的結果,其主要論據是投資者心理的錨定和過度自信,投資者對信息的過度反應造成盈利者易于高估股價而損失者易于低估股價,在此基礎上產生了反向投資策略。行為金融理論認為,這是由于投資者在實際投資實踐中,過分注重上市公司近期表現的結果,通過一種質樸策略即簡單外推的方法,根據公司的近期表現對其未來進行預測,從而導致對公司近期業績情況做出持續過度反應,形成對業績較差的公司股價的過分低估和對業績較優公司股價的過分高估現象,為投資者利用反向投資策略提供了套利的機會。

4.2慣易策略(動量交易策略)

慣易策略是指分析股票在過去相對短時期內(一般指一個月至一年之間)的表現,事先對股票收益和交易量設定“篩選”條件,只有當條件滿足時才買入或賣出股票的投資策略。它與投資者的過度自信和賭博、投機心理有關。動量策略與反向策略正好相反,即購買過去幾個月中表現良好的股票,賣出過去幾個月中表現糟糕的股票。行為金融定義的慣易策略源于對股市中間收益延續性的研究,Jegadeeshkg與Titmna(1993)在對資產股票組合的中間收益進行研究時發現,以3至12個月為間隔所構造的股票組合的中間收益呈現連續性,即中間價格具有向某一方向連續的慣性效應。證券投資基金制定慣易策略,認真研究、分析市場信息,可以大大拓展其獲利空間和增強其獲利能力。

4.3成本平均策略

篇(5)

(一)中國股市投資者行為分析

1.股市投資現狀。近幾年來,中國上證指數波動幅度很大,受金融危?C的影響,上證指數從2007年10月16日的最高6030.086點,于2008年11月5號跌至1706.703點,其后,維持一段時間的小幅震蕩,于2015年5月22日達到了近幾年的高點4529.422點,隨后出現了大的波動,于2016年1月跌至2749.7854點。在2007年至2009年期間,震蕩跌幅超過4000點,2015年至2016年震蕩約3000點,可見中國股市的波動幅度很大,暴漲暴跌的現象嚴重。然而股市的大跌大漲不利于吸引穩定的投資者,使得短線投資變多,容易造成短期投資的現象加劇,這個現象又加劇了股市的波動,形成惡性循環。可見中國股市還處于一個不成熟的狀態,并且中國股市上的股票價格沒有辦法去保證其合理性,股票市場運作缺乏有效性及資金的合理流動性。

2.投資者行為特征。

(1)行為金融理論下的特征

a)羊群效應

羊群行為是指在信息不完全的環境下,行為主體因受其他人行為的影響,進而忽視自己的私有信息而模仿他人行動的決策行為。由于羊群行為具有傳染性,因此存在于多個行為主體之間的羊群行為現象又稱為羊群效應。在中國股市上的一些較大波動,雖然沒有什么經濟政策的大變動或者經濟狀況的改變,但只要某些傳聞就有可能導致恐慌性拋售,進而引起股票的下跌。

b)錨定效應

錨定效應是指人們在評估某事件時,通常會先選定一個起始點,進一步考慮相關信息,并通過反饋的信息對所確定的起始值進行調整最終做出判斷和得到解決方法。在中國股市中,投資者容易以利潤的獲取、價格的上漲等信息作為起始信息,對宏觀調控的新信息不夠重視,使得投資盲目和宏觀調控的效果不理想。

c)處置效應

處置效應是指投資者在進行投資決策時更傾向于選擇賣出盈利的股票而繼續持有虧損的股票。在中國股市中,政策的利好消息可能會促使一些業績優良的股票價格回升,但是由于處置效應,本可以繼續上漲的股票由于投資者在盈利情況下的拋售而壓制了其升幅,外加一些業績差的股票的持續下跌,本來有回升趨勢的市場又表現出整體的下跌行情。

(2)中國股市投資者的現狀

a)主要以散戶為主

中國股市投資在1萬以下的比例約為24.46%,1~10萬的比例約為48.37%,10~50萬的比例約為20.89%,50萬以上的比例約為26.28%。可見投資在10萬以內的占了50%以上,說明散戶投資是中國股市投資的主體,會對股市造成一定的影響。

b)換手率高

換手率是反映股票流動性強弱的指標。股價波動幅度較大,且整個市場換手率表現出極高的傾向,則說明該股市投機性強。中國的股市換手率遠遠超過了世界成熟股市的水平指標,說明中國股市還處于一個不成熟的狀態,投資者的行為對投資影響大。

c)投機心理嚴重

中國股市投資者心理大多為從眾心理、賭博心理、投機心理。在這些心理的趨勢下,投資者容易產生“羊群效應”,盲目買入或者拋售股票,所以投資者大多以短線投資為主,這不利于股市的發展。

(二)影響投資者行為的因素

1.政策因素。政策不可避免地會對股市的變動產生影響,當利好政策出臺后,投資者交易頻率會有明顯的上升,且持續相當長的交易日。由于中國的股票市場機制仍不夠完善,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個人投資者的投機行為,不利于股市的健康發展。

2.信息不對稱。中國股市的信息的和政策的透明度不高,會導致投資者只顧眼前利益,更樂意進行短期投機。其次,投資者容易盲目跟風,對于股市的內部信息不熟悉,容易盲目跟隨投資機構,從而投資機構容易利用投資者的這個心理對投資者進行操控,不利于理性投資。

3.個人因素。

(1)需求和動機因素

作為個體的人除了生存需要外,還有成就需要、權力需要和親合需要等。投資者的生存需要對其投資行為起主導作用,其投資股票的主要動機是獲取經濟利益以滿足其生存需要。所以投資者容易因為股利和漲幅而盲目選擇,那么公司會根據投資者的需求和動機制定“誘因”,從而就增加公司對個人投資者的吸引力。

(2)心理因素

投資者由于信息、專業知識等內在因素和天氣等外界的因素,更多地依靠啟發式思維進行投資決策,往往產生的心理也不一樣,會對投資造成一定的影響。

二、政策建議

在中國股市中,由于投資者受到外界和自身的因素限制,導致投資過程表現出非理性的行為,不利于股市的健康發展。本文針對投資者的情緒對股市的研究提出一些建議。

(一)提高政策的透明化

投資者因為缺乏相關信息而導致投資的判斷出現問題。所以政府應該提高股市政策制定和實施的透明度,減少股市的波動對投資者的影響,完善相關的體制制度來幫助投資者作出正確的判斷。

(二)加大對上市公司的治理

篇(6)

基金所持有交易性金融資產,應按照交易性金融資產的類別和品種,分別“成本”、“公允價值變動”進行明細核算,在初始和后續計量時均采用公允價值計量,公允價值的變動計人當期損益。所持有交易性金融資產的公允價值,適用《企業會計準則第22號―金融工具確認和計量》,即存在活躍市場的,按活躍市場中的報價確定其公允價值,不存在活躍市場的,按估值技術確定其公允價值。

(1)基金投資管理機構取得交易性金融資產時,按交易性金融資產的公允價值,借記“交易性金融資產(成本)”,按發生的交易費用,借記“投資收益”科目,按實際支付的金額,貸記“銀行存款”等科目。

【例1】20×7年4月1日,A企業委托投資管理人用企業年金以交易為目的購買B公司股票10萬股,每股3元,手續費1.5‰;以交易為目的購買D股票投資基金10萬份,每份5元,手續費1.5‰;以交易為目的按面值購入信用等級在投資級以上,20×7年1月1日發行的3年期按年付息E企業債券,面值為100元,5000張,共計50萬元,利率4%,手續費1.5%o。賬務處理如下:

購入B公司股票時,

借:交易性金融資產――股票投資

――B公司(成本)

300000

投資收益――交易費用450

貸:銀行存款

300450

購入D股票投資基金時,

借:交易性金融資產――基金投資

D股票投資基金(成本)500000

投資收益――交易費用

750

貸:銀行存款

500750

購入E企業債券時,

借:交易性金融資產――債券投資

――E企業(成本)

500000

投資收益――交易費用

750

貸:銀行存款

500750

(2)對于收到的屬于取得交易性金融資產支付價款中包含的已宣告發放的現金股利或債券利息,借記“銀行存款”科目,貸記“交易性金融資產(成本)”。

[例2]承例1,20×7年4月30日,收到B公司已宣告分派的20×6年現金股利,每股分配現金股利為0.3元,該股利到達托管賬戶。

實際收到現金股利時,

借:銀行存款

30000

貸:交易性金融資產――股票投資

――B公司(成本)

30000

(3)估值日,交易性金融資產的公允價值高于其賬面余額的差額,借記“交易性金融資產(公允價值變動)”,貸記“公允價值變動損益”科目;公允價值低于其賬面余額的差額,做相反的會計分錄。

[例3]承例2,20×7年6月1日為估值日,B公司平均每股價格為3.2元,D股票投資基金每份平均價格為5.1元,E企業債券市場平均交易價格為98元。賬務處理如下:

借:交易性金融資產――股票投資

B公司(公允價值變動)

20000

貸:公允價值變動損益――股票價值變動損益20000

借:交易性金融資產――基金投資

――D股票投資基金(公允價值變動) 10000

貸:公允價值變動損益――基金價值變動損益 10000

借:公允價值變動損益――-債券價值變動損益10000

貸:交易性金融資產――債券投資

――E企業(公允價值變動)

10000

(4)在持有交易性金融資產期間收到被投資單位宣告發放的現金股利或債券利息,借記“銀行存款”科目,貸記“交易性金融資產(公允價值變動)”。

【例4】承例3,20×7年12月30日,確認E企業債利息收入,并到達托管賬戶,金額為20000元。

確認E企業債利息收入時,計入公允價值變動的金額為15000元(500000x4%×9÷12),計入收回成本金額為5000元(500000×4%×3÷12)。

借:銀行存款

20000

貸:交易性金融資產――債券投資

――E企業(公允價值變動)15000

交易性金融資產――債券投資

E企業(成本)

5000

【例5】承例4,20×7年12月30日,B公司宣告分派20x7年現金股利,每股分配現金股利0.1元(所分配股利假設均為20x7年經營所得),并到達托管賬戶。

收到分派現金股利時,

借:銀行存款

10000

貸:交易性金融資產――股票投資

――B公司(公允價值變動)10000

(5)出售交易性金融資產時,應按實際收到的金額,借記“銀行存款”等科目,按該項交易性金融資產的成本,貸記“交易性金融資產(成本)”,按該項交易性金融資產的公允價值變動,貸記或借記“交易性金融資產(公允價值變動)”,按其差額,貸記或借記“投資收益”科目。同時,按該項交易性金融資產的公允價值變動,借記或貸記“公允價值變動損益”科目,貸記或借記“投資收益”科目。

[例6]承例5,20×7年12月31日,投資管理人以3.5元/股的價格在證券市場上賣出所持有的B公司股票,以每張105元的價格售出E企業債券,實際利率與票面利率相同,不考慮相關稅費。

賣出B公司股票時,

借:銀行存款

350000

貸:交易性金融資產――股票投資

――B公司(成本)

270000

――B公司(公允價值變動)

10000

投資收益――股票差價收A

70000

同時,

借:公允價值變動損益――股票價值變動損益20000

貸:投資收益――股票公允價值變動收益

20000

賣出E企業債券時,

借:銀行存款

525000

交易性金融資產――債券投資

――E企業(公允價值變動)25000

貸:交易性金融資產――債券投資

――E企業(成本)495000

投資收益――債券差價收A

55000

同時,

借:投資收益――債券公允價值變動收益

10000

貸:公允價值變動損益――債券價值變動損益 10000

20×7年12月31日,將各項收入、費用同時轉入企業年金基金凈資產賬戶。

借:投資收益――股票差價收A

70000

――債券差價收A

55000

――股票公允價值變動收益20000

貸:企業年金基金

133050

投資收益――債券公允價值變動收益

10000

――交易費用

篇(7)

[DOI]10.13939/ki.zgsc.2017.08.076

1引言與文獻綜述

近年來,我國房價飆升。面對房價的持續大幅上揚,住房投資成為城鄉居民投資的重要途徑。住房既為必需品又為投資品,住房擁有率及其價值的高低能否對家庭股票投資決策造成影響,日益引起學者們的關注。

從現有文獻來看,關于住房價值對股票投資影響的分析集中在住房對股票參與度、股票投資額的影響。學者普遍認為住房資產在家庭總資產中的比重越高,家庭的股市參與率越高(Kullmann和Siegel,2005;吳衛星等,2010)。關于住房價值對股票投資額的影響,目前尚無統一定論。部分學者認為二者呈負向變動關系(吳衛星和齊天翔,2007);部分學者指出二者正相關(Waggle和Johnson,2009);也有學者認為住房價值對股票投資額沒有影響(Yao和Zhang,2005)。

由于信息不對稱的存在,實際的金融市場面臨著較嚴重的不確定性和流動性約束。流動性約束會制約家庭的可支配資金水平、不確定性會使得家庭表現出較高的風險厭惡程度,進而影響家庭的股票投資決策。隨著住房價格的上漲,住房財富隨之增加。住房財富增加所引起的家庭財富水平提高,能夠緩解家庭的流動性約束(Liao等,2012),使得家庭的風險厭惡程度下降(Peress,2004),從而提高家庭的股市參與的可能性和股票投資份額。

關于家庭住房對股票投資影響的研究文獻頗豐,且成果顯著,這些文獻提供了一系列可能影響股票投資的控制因素,為后續研究做出了重大貢獻。但這些研究多以美國家庭為研究對象且多針對家庭的首套房或房產總價值。但僅有一套房的家庭與擁有兩套住房的家庭在家庭總財富、風險厭惡水平等方面均存在顯著差異。鑒于此,本文以“住房財富”為切入點,以中國家庭為研究對象,并將研究對象按住房數量區分為只有一套住房的家庭和擁有兩套住房的家庭,研究兩類家庭的住房財富對其股票投資決策的影響。

2住房財富股票投資影響的實證分析

2.1樣本及變量選擇

本文采用的家庭資產、家庭成員特征等數據來源于CHFS,物價指數等來源于國泰安數據庫。以住房價格指數與住房購置價格的差異來衡量住房財富;考慮到住房存量的影響,本文以住房的市值與購置價的差異來衡量住房的增值。對股票投資的衡量采用兩個指標,一是是否參與股市;二是股票的投資額度。同時,引入了一系列的家庭特征變量,如家庭收入及總財富,戶主的年齡、學歷、風險厭惡度,家庭所處區域,是否擁有自營企業、是否按揭貸款等對家庭的個體特征進行控制。另外,實證分析中,所有以價值形式出現的變量均使用對應年份的CPI指數進行平減,消除物價變化的影響。

2.2描述性分析

從表1可以看出,無論是中位數水平還是均值水平,擁有兩套住房家庭的家庭總財富、住房財富均高于只有一套住房的家庭,其風險厭惡水平則低于一套房家庭。就股票投資額、股票投資占比和股市參與率來看,一套房家庭和兩套房家庭的中位數水平均為0,反映出我國“股市有限參與”的普遍性;從均值水平來看,兩套房家庭明顯高于一套房家庭。

2.3模型檢驗

按擁有一套房還是兩套房對研究對象進行分組,采用回歸分析法測度住房財富對兩類家庭股票投資決策,一是否參與股市;二是對股票的投資額度的影響。為了分離出住房價值本身對股市參與的影響,在解釋變量中引入了住房價值;由于住房財富對股票參與的影響可能是非線性的,引入了住房財富的平方項;另外引入了家庭及家庭成員的特征變量作為控制變量。據此,設定模型:

其中,stocker表示是否參與股票投資;s表示股票投資在金融資產中的占比;dh為住房財富,dh2表示住房財富的平方項,h表示住房的價值,i表示第i個家庭;x表示其他控制變量。

回歸結果(見表2)顯示:住房財富水平越高,家庭參與股市的可能性越大,住房財富提高會促進家庭提高金融資產中的股票投資額,并且其影響呈倒“U”形特征。其他變量對股市參與率及股票投資額的影響是相同的:家庭收入、總財富、按揭貸款、學歷對家庭股市參與度、股票投資額有正向影響;年齡、家庭成員數量、風險厭惡程度與家庭股市參與度、股票投資額呈負相關性;與東部地區家庭相比,中西部地區家庭參與股市的可能性更大、股票投資份額越高。

將研究對象依擁有住房的數量進行分組回歸,結果顯示:住房價值提高會促進家庭提高股市參與度、增加股票投資份額,并且對一套房家庭的影響更加明顯。導致這種差異的原因可能在于:一套房家庭的總財富水平低于二套房家庭,進入股市的固定成本僅對一套房家庭的股市參與度產生影響;一套房家庭的家庭財富相對較低,隨著住房財富水平的提高,其流動性約束得到顯著緩解,所以股票投資額明顯上升,以實現優化家庭資源配置。二套房家庭的家庭財富相對較高,因此持有的股票份額目前已經達到家庭資源配置的最優化,即使住房財富提高會引起股票投資的份額提高,但是影響的程度低于一套房家庭。

3結論和政策建議

本文就我國家庭住房財富對股市參與度、股票投資額的影響展開分析。回歸結果顯示,住房財富增加能夠提高家庭參與股市的概率,刺激家庭持有更高的股票份額,并且住房財富對一套房家庭的影響更加明顯。本文的結論為宏觀經濟政策的制定及證券公司的營銷業務的開展提供了一定的理論依據。對房地產行業的政策調整應堅持循序漸進的原則,對房價的急速調整,會影響家庭住房價值及住房財富,這不但會對房地產市場造成沖擊,同時會對股票市場帶來聯動效應;同時,政策應當具有針對性,對僅有一套房的家庭和二套房家庭的措施應當體現一定的差異性,以期達到最好的調控效果。就證券公司的營銷業務開展來說,應主要集中在一套房家庭,將這些客戶中尚未擁有股票賬戶的家庭作為潛在客戶,將已經擁有的客戶作為重點關注客戶,以期獲得較高的營銷效果。

參考文獻:

[1]吳衛星,齊天翔.流動性、生命周期與投資組合相異性-中國投資者行為調查實證分析[J].經濟研究,2007(2).

[2]吳衛星,易盡然,鄭建明.中國居民家庭投資結構:基于生命周期、財富和住房的實證分析[J].經濟研究增刊,2010(S1).

[3]KullmannCornelia,SiegelStephan.RealEstateanditsRoleinHouseholdPortfolioChoice[R].EFA2003AnnualConferencePaperNo.918,2005.

篇(8)

金融資產是以信用為基礎的所有權憑證,其收益來源于其所代表的生產經營資產的業績,金融資產不構成社會的實際財富。金融資產同其他資產一樣,具有“收益性”和“風險性”(預期回報的不確定性),在財務管理上金融資產按照其收益的特征不同可以劃分為固定收益證券、權益證券和衍生證券。本文將通過綜合案例探討權益證券(以股票投資為例)在會計核算中的對比分析。

一、股票投資會計核算的分類

企業對被投資單位不具有控制、共同控制或重大影響、在活躍市場上有報價、公允價值能夠可靠計量的權益性投資,應按金融工具確認和計量準則相關規定進行會計核算確認。不準備長期持有,準備立即出售或在近期出售,屬于短期獲利方式的權益性投資劃分為“交易性金融資產”,其他的權益性投資劃分為“可供出售金融資產”。長期股權投資準則規定:長期股權投資,是指企業準備長期持有的權益性投資(如:股票)。對子公司、合營企業和聯營企業的投資,無論是否有公允價值,均應按長期股權投資核算。投資單位對被投資單位不具有控制、共同控制或重大影響且在活躍市場中沒有報價、公允價值不能可靠計量,屬于長期股權投資的核算范圍。

例:2007年5月10日,甲公司以620萬元(含已宣告但尚未領取的現金股利20萬元)購入乙公司股票200萬股,另支付手續費6萬元,5月30日,甲公司收到現金股利20萬元。2007年6月30日該股票每股市價為3.2元,2007年8月10日,乙公司宣告分派現金股利,每股0.2元,8月20日,甲公司收到分派的現金股利。至12月31日,甲公司仍持有該交易性金融資產,期末每股市價為3.6元,2008年1月3日以630萬元出售該金融資產。假定甲公司每年6月30日和12月31日對外提供財務報告。甲公司對乙公司的持股比例為20%,不產生重大影響。

二、劃分為交易性金融資產

劃分為交易性金融資產的權益證券,初始計量按公允價值計量,相關交易費用計入當期損益(投資收益),已宣告但尚未發放的現金股利或已到付息期但尚未領取的利息,應當確認為應收項目。后續計量,資產負債表日按公允價值計量,公允價值變動計入當期損益(公允價值變動損益)。處置時,售價與賬面價值的差額計入投資收益;將持有交易性金融資產期間公允價值變動損益轉入投資收益。

1.5月10日,甲公司以620萬元(含已宣告但尚未領取的現金股利20萬元)購入乙公司股票200萬股,另支付手續費6萬元。

借:交易性金融資產――成本 6 000 000

應收股利 200 000

投資收益 60 000

貸:銀行存款 6 260 000

2.5月30日,甲公司收到現金股利20萬元。

借:銀行存款 200 000

貸:應收股利 200 000

3.2007年6月30日,該股票每股市價為3.2元,公允價值上升3.2×200-600=40(萬元)。

借:交易性金融資產――公允價值變動 400 000

貸:公允價值變動損益 400 000

4.2007年8月10日,乙公司宣告分派現金股利,每股0.2元,0.2×200=40(萬元)。

借:應收股利 400 000

貸:投資收益 400 000

8月20日,甲公司收到分派的現金股利。

借:銀行存款 400 000

貸:應收股利 400 000

5.12月31日,甲公司仍持有該交易性金融資產,期末每股市價為3.6元。公允價值上升3.6×200-3.2×200=80(萬元)。

借:交易性金融資產――公允價值變動 800 000

貸:公允價值變動損益 800 000

6.2008年1月3日以630萬元出售該金融資產。

借:銀行存款 6 300 000

投資收益 900 000

貸:交易性金融資產――成本 6 000 000

――公允價值變動 1 200 000

借:投資收益 1 200 000

貸:公允價值變動損益 1 200 000

累計損益:40+80-(3.6×200-630)-6=64(萬元)。

三、劃分為可供出售金融資產

劃分為可供出售金融資產的權益證券,初始取得按公允價值和交易費用之和計量,實際支付的款項中包含的已宣告尚未發放的現金股利應作為應收項目。后續計量,資產負債表日按公允價值計量,公允價值變動計入所有者權益(資本公積――其他資本公積) ,處置時,售價與賬面價值的差額計入投資收益;將持有可供出售金融資產期間產生的“資本公積――其他資本公積”轉入“投資收益”。

1.2007年5月10日,甲公司以620萬元(含已宣告但尚未領取的現金股利20萬元)購入乙公司股票200萬股,另支付手續費6萬元。

借:可供出售金融資產――成本 6 060 000

應收股利 200 000

貸:銀行存款 6 260 000

2.5月30日,甲公司收到現金股利20萬元。

借:銀行存款 200 000

貸:應收股利 200 000

3.2007年6月30日該股票每股市價為3.2元,公允價值上升3.2×200-606=34(萬元)。

借:可供出售金融資產――公允價值變動 340 000

貸:資本公積――其他資本公積 340 000

4.2007年8月10日,乙公司宣告分派現金股利,每股0.2元,0.2×200=40(萬元)。

借:應收股利 400 000

貸:投資收益 400 000

8月20日,甲公司收到分派的現金股利。

借:銀行存款 400 000

貸:應收股利 400 000

5. 12月31日,甲公司仍持有該交易性金融資產,期末每股市價為3.6元。公允價值上升3.6×200-3.2×200=80(萬元)。

借:可供出售金融資產――公允價值變動 800 000

貸:資本公積――其他資本公積 800 000

6.2008年1月3日以630萬元出售該金融資產。

借:銀行存款 6 300 000

投資收益 900 000

貸:可供出售金融資產――成本 6 060 000

――公允價值變動 1 140 000

借:資本公積――其他資本公積 1 140 000

貸:投資損益 1 140 000

累計損益:40-90+114=64(萬元)。

四、劃分為長期股權投資

若甲公司對乙公司的持股比例為20%,并且對其產生重大影響,該投資在活躍市場中沒有報價、公允價值不能可靠計量,應將該股票投資劃分為長期股權投資,采用權益法核算。若甲公司對乙公司的持股比例為20%,不對其產生重大影響,該投資在活躍市場中沒有報價、公允價值不能可靠計量,應將該股票投資劃分為長期股權投資,采用成本法核算。S

篇(9)

可交換公司債券與可轉換公司債券一樣,同時兼有債券和股票的雙重特征,在發行時,其自身價值也就包含了負債成份和權益成份兩個部分。但其中的權益成份并不與發行方自己的股票相聯系,而是由于發行方所持有上市公司(即第三方)的股票而產生。因此,發行方在對可交換公司債券進行初始確認時,其價值中的權益成份是否應該同時確認存在疑問。

筆者認為,發行方應該采取類似于可轉換公司債券的會計核算思路,確認可交換公司債券價值中的權益部分。因為可交換公司債券將來可能交換的對象――上市公司的股票,在當前階段歸發行方所擁有,其相關的收益或者損失也應由發行方享有或承擔。如果發行方不確認可交換公司債券中的權益成份,在一定程度上將會蒙受損失,可交換公司債券也無法體現其混合證券的特征。

因此。發行方在發行可交換公司債券時,應該確認債券價值中的權益部分。

二、發行方對權益成份的會計處理

可交換公司債券在發行時,即可確認其權益成份。由于此時可交換公司債券仍屬于債務的范疇,所以其權益成份應按照公允價值,計入“資本公積――其他資本公積”。

由于《上市公司股東發行可交換公司債券試行規定》中明確規定“債券持有人對交換股票或者不交換股票有選擇權”,所以計入“資本公積”中的權益成份在將來如何處理,取決于認購方是否行使選擇交換的權利。如果認購方在將來行使選擇交換的權利,實現了債券與股票的交換,發行方手中持有的上市公司股票就轉讓給了購買方,同時收回自己發行的債券,此時上述“資本公積――其他資本公積”相應轉入“投資收益”賬戶,視為發行方處置上市公司股票的收益。如果認購方不行使交換的權利,可交換公司債券的權益成份就應視為企業所支付債券利息費用的減少,沖減“財務費用”,即借記“資本公積――其他資本公積”,貸記“財務費用”。

三、認購方在購買可交換公司債券時的投資分類

可交換公司債券屬于金融資產的范疇,對其投資也就存在著入賬時的分類問題。根據現行的企業會計準則,投資于債券可分別歸屬于交易性金融資產、持有至到期投資與可供出售金融資產。

中國證監會公布的《上市公司股東發行可交換公司債券試行規定》中明文規定:“可交換公司債券自發行結束之日起十二個月后方可交換為預備交換的股票”,即企業發行的可交換公司債券存續期間在一年以上;但由于交易性金融資產的持有目的是為了在近期內出售,屬于流動資產,所以認購方在購買可交換公司債券時,不能將其確認為“交易性金融資產”。

另外,認購方之所以購買可交換公司債券,不僅僅是因為債券的低風險與穩定收益,而且也是因為其在一定條件下交換為股票后可能產生的高回報;可交換公司債券的交換時間往往不會在其到期日,而是可能發生在一年以上至到期日這一段時期中的任何一個時間點上(視具體協議與條件而定),這些都是認購方在初始確認時完全可以預期到的。所以,認購方在購買可交換公司債券時,很難說其“有明確意圖持有至到期”,不應該將該投資確認為“持有至到期投資”。

因此,購買方在認購可交換公司債券時,應該將其計入“可供出售金融資產”。

四、認購方在行權時的投資分類

如果在發行方要求行權的時段內,認購方不行使選擇交換的權利,則其繼續持有可交換公司債券,到期后或者提前通過債券市場收回該投資。

篇(10)

若股票投資盈利預期是20%,則投資組合中股票的每股收益平均增長率應該達到20%,這并不容易。我在長期的投資實踐中確定一項準則,這項準則與彼得?林奇提出的定律不謀而合,即當公司凈利潤增長率和市盈率的數值相等時,投資的贏利預期就和其風險就相適應,該股票就值得投資。當然,市盈率越低越好。

舉例來說,假定c股票每股收益為1元,未來年均增長15%。如果投資者以15倍的市盈率,即15元每股的價格購買該股,5年后每股收益增長到2.01元,增長了1.01倍,如果該股市盈率不變,該筆投資獲利1.01倍,年化收益率是15%。這個投資成績已經很理想。

D股票每股收益也是1元,年均增長30%,投資者以30倍的市盈率,即30元/股的價格購買,5年后每股收益將增長2.7倍,若市盈率不變的話,該筆投資將獲利2.7倍,年化收益率為30%;如果該股未來每股收益增長率降低一半,為15%,則5年后每股收益只會增長到2.01元,市盈率定位降為15倍,則股價只有30.15元,該筆投資無獲利,而同期銀行儲蓄收益率也有27.8%。

如果C股票和D股票未來5年每股收益都下降至0.8元,市盈率定位都下降為13倍,則兩筆投資分別虧損31%和65%。可見,購買高成長高市盈率的股票回報更高,但風險也更大。

再融資未必壞事

A股再融資非常活躍,很多投資者斥之為“圈錢”。其實,許多優秀公司的溢價再融資,可以提升股票的投資價值。

假設某股票總股本是1億股,股東權益是1億元,每股凈資產為1元,每股收益為0.15元,凈資產收益率為15%。公司以3倍溢價即每股4元的價格增發5000萬股新股,可以融資2億元,則每股凈資產增厚到2元,每股收益攤薄為0.1元。

熊市再融資有玄機

上一篇: 課堂閱讀能力的培養 下一篇: 啟蒙文學
相關精選
相關期刊
主站蜘蛛池模板: 微山县| 和静县| 贵南县| 德惠市| 商都县| 石泉县| 四平市| 砚山县| 鹤峰县| 东乌珠穆沁旗| 临潭县| 广宁县| 神池县| 瓮安县| 商都县| 新津县| 抚顺市| 武鸣县| 镇江市| 华宁县| 乌兰浩特市| 南投市| 鄂州市| 沙河市| 望城县| 蓝田县| 昔阳县| 晋江市| 拉孜县| 鄂托克前旗| 兴宁市| 定结县| 新闻| 梁山县| 绵竹市| 高尔夫| 图们市| 田林县| 仲巴县| 乌恰县| 鄂托克前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