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1-29 23:11:33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師德師風亮點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2005年6月,河南省林木品種審定會給予“十月紅”柿林木良種的稱號。而且2005鄭州具有科學性、先進性、適用性技術交流會上給予“十月紅”金獎。根據相關的報道以及從河南省林業廳的了解,并成功召開了第二屆河南省林木品種審定會議,對需要審定的相關林木品種進行了分析與研究,其中有6個新型品種通過了標準,其中就有寶豐縣楊莊鎮林果研究部門申報的十月紅柿子。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高速發展,各地各個行業對柿的需求量越來越大,基于該樹種的優勢與特點,當地種植面積達到了333.33hm2以上,而且還隨著規模的發展,逐漸推廣到周邊地區。在實地走訪觀察中發現,寶豐的“十月紅”柿確實實至名歸,并且蘊含了樹木良種的所有特征。而本文主要從寶豐“十月紅”柿研究的經過入手,并對其特點進行一定的分析,個人拙見以供同行參考。
1 寶豐“十月紅” 柿研究經過的分析
早在1996年期間就使用芽接嫁接柿樹4株,在農戶庭院進行非常小規模的種植,并且現狀良好,一年能定植,兩年能成果,三年能產出優質柿子20kg。柿子樹枝條較壯,尤其是次生之后枝葉比較豐富,葉片較大厚度適中,顏色呈深綠色,具有較強的光合作用。花芽形成的速度比較滿意,容易早起豐產。1997年種植規模適當擴大0.27hm2,株行距離為2m×3m,每667m2種植棵數為111棵,1998年對該品種進行科學合理的嫁接,有423棵成活率較高,采用低桿矮冠,值得注意的是當年6月份分生短枝現蕾開花結果,并且開花率有30%比較理想,并且是柿樹嫁接成形掛果的開端。從這0.27hm2柿園的成長情況來看:一是,該品種試驗研究需要做好一切準備工作。二是,需要在該品種的繁育期間做好種條的準備工作。三是,要正確規劃土地、嫁接苗木、相關技術操作的方案。為未來嫁接繁育打下堅實的基礎,可以在具體的生產過程中進行推廣應用。
2 寶豐“十月紅” 柿主要特點
(1)抗異性強,適應性廣。寶豐“十月紅”柿樹一經問世,便引起當地一些林果專業戶“四荒”承包者及周邊縣市農村干部群眾的廣泛關注。因為該樹種抗異性強,易于管理,適用于庭院和大田丘陵山坡密植栽培。尤其抗旱,抗災能力超強,更適宜在淺山丘陵種植,加之樹的經濟壽命長,被人們稱之為“救荒樹”,致富樹。(2)樹冠小,結果早,豐產快。該樹種樹勢強健,樹形開張樹冠較小(平均2m左右)呈半圓形。葉片深綠大而厚,光合作用強,形成花芽快而已早期豐產。1年定值,2年結果,第3年有90%的植株掛果,第4年可達豐產目標,取替了普通柿樹幼年生長期長、效益低的常規種植模式。(3)果大,均勻,產量高。通過幾年來的跟蹤觀察,寶豐十月紅是和傳統的磨盤柿,雁過紅柿,牛心柿等其它樹種相比,果實個大,均勻整齊。單果平均重300g,最大重達500g以上。單株果產40kg,產高達4000kg/667m2。且不同于其它柿種有所謂的大小年之分,豐產性能優良產量及穩又高。故被眾多農戶所看好并得以廣泛推廣。(4)果實品質優,經濟效益好。“十月紅”柿果實,綜合品質優良。外形美觀,濃紅透亮,自然脫色。無核果實占33.6%,單果種子1~2粒,果肉質多,纖維少含糖量高(18.68%),果味鮮甜純正,因而深受廣大消費者的青睞。果實成熟期(農歷十月中下旬)晚,皮偏厚,果肉硬既能自然避開柿子上市的旺季,又便于儲運保鮮以延長商品壽命占領淡季市場,從而獲取更好的經濟效益。從幾年來十月紅柿的推廣及市場行情來看,前景廣闊經濟效益可觀,被農戶視為”搖錢樹”,不少農民因此走上致富路,加快了奔小康的步伐。(5)綠色環保。由于該樹種具有較強的抗異性,日常管理中一般不用噴灑農藥。密植度高(100~110株/667m2),枝肥葉茂成林快,能防沙擋塵,凈化空氣,有夏綠花黃,秋果鮮紅艷麗逸人之美稱,可為綠色環保型,不僅經濟效益可觀,而且環境生態效益極佳。
3 結語
寶豐“十月紅”柿是寶豐縣楊莊鎮林果研究所所長胡紅偉從當地農家品種“門丁柿”中選育的優良變異單株。此品種樹體較大,而且樹勢良好,樹冠自然開張呈半圓形。果實扁圓,成熟期間顏色稱粉濃紅色,每一個柿子的重量為200~300g,8月中下旬成熟,具有良好的風味。這個品種具有一定程度的豐產性,尤其是早產性,一般在嫁接苗定值之后的3年始果,4年生單株產量達40kg、果實含糖量18.86%,可滴定酸總量為0.27%,可溶性固形物為20.9%,VC含量為30.28mg/100g,游離氨基酸含量為53.39mg/100g,果實綜合品質優良。通過分析發現寶豐“十月紅”柿品種優良,名副其實,特點明顯。鮮柿果品市場前景廣闊,有很大挖潛空間。其主要技術性能指標有:(1)該柿樹樹冠小,樹體控制在2m左右。(2)結果早、豐產快,該柿樹3年掛果,4年豐產。(3)果大、均勻、產量高,該品種單果重200~300g,最大可達500g左右。(4)抗旱、抗逆性強,一般不用打藥,可為綠色環保型。(5)品質好,含糖量18.68%、可溶性固形物20.9%、氨基酸53.39%。色澤呈粉濃紅色。(6)該柿樹品種成熟晚,農歷10月中、下旬成熟,錯開了柿子上市的旺季,價格好,效益高。
一、操作風險的定義
巴塞爾委員會對操作風險的定義是:由于內部程序、人員和系統的不完備或失效,或由于外部事件造成損失的風險。按照發生的頻率和損失大小,巴塞爾委員會將操作風險分為七類:內部欺詐;外部欺詐;雇員活動和工作場所的安全問題;客戶、產品和業務活動的安全問題;有形資產損壞;經營中斷和系統錯誤;有關執行、交割和交易過程管理的風險事件等。
此外,各銀行及銀行業協會也有不同的操作風險定義,盡管目前對操作風險的定義還不一致,但國內外理論和實務界普遍采納巴塞爾委員會對操作風險的界定,我國現階段的起步研究可以在此基礎上進行。
二、新巴塞爾資本協議操作風險資本計量方法適用性分析
巴塞爾新資本協議中介紹了三種方法:基本指標法(BASIC INDICATOR APPROACH, BIA)、標準法(STANDARDIZDE APPROACH, SA)、高級計量法(ADVANCED MEASUREMENT APPROACH, AMA)。這三種方法的復雜性和度量的準確性依次上升,分別適用于具有不同風險管理水平的銀行。
(一)基本指標法
基本指標法只與總收入掛鉤,是計量操作風險資本要求的最基本方法。
KBIA=EI*
式中,KBIA表示基本指標法需要的資本,EI表示該銀行的總收入(凈利息收入加上非利息收入);值的定義值為12%。
基本指標法的優勢是易于操作,幾乎任何銀行都可以使用此方法計量操作風險資本要求,但是巴塞爾委員會建議國際性銀行及以往操作風險高發的銀行不宜使用此方法。而且由于具體金融機構的操作風險暴露與總收入之間的相關性不確定,不能充分反映各金融機構的具體特點,因而不能作為商業銀行操作風險度量的有效方法。
(二)標準法
標準法細化出公司財務、交易與銷售、零售銀行、商業銀行、支付清算、服務、資產管理、零售經紀等8類銀行業務部門,不同的業務部門賦予不同的操作風險權重。
KSA=(EI1-8*1-8)
式中,KSA表示標準法需要的資本,EI1-8表示該8類業務分別的收入;1-8值為特定業務部門的操作風險損失經驗值與該業務部門收入之間的關系,是委員會設定的固定百分數,一般為12%、15%、18%。
通過業務部門細分,標準法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風險敏感度,因而可成為銀行的短期選擇,但由于SA法中巴塞爾委員會設定的各業務部門風險權重不一,銀行傾向于發展低權重()的業務從而減少操作風險資本的計提,進而全部或部分地規避金融管制,導致“監管套利”。
(三)高級計量法
高級計量法(AMA)使用商業銀行操作風險損失數據計算操作風險資本,風險敏感度大為提高。
1.內部衡量法(IMA)
內部衡量法是銀行采用監管當局規定的方法,由商業銀行自己搜集、整理損失數據,自己估算操作風險資本的一種方法。
Ki,j = i,j * EIij * PEij * =i,j * ELij
式中,Ki,j表示內部衡量法需要的資本;EIij表示每一業務部門和損失事件的組合,銀行利用自己的內部數據計算風險暴露指標;PEij表示參數損失概率;LGEij表示給定事件發生概率情況下的損失;i,j 表示監管當局針對每一業務部門和損失事件的組合給出一個風險系數,這樣預期損失(ELij)就通過風險系數轉變為操作風險資本(Ki,j)。
內部計量法為銀行計量操作風險提供了一定的靈活性,但風險系數(i,j )是監管當局根據行業整體的操作風險狀況設定的統一標準,不一定符合特定銀行以及特定業務部門的風險分布狀況。雖然巴塞爾新資本協議引入RPI調整機制,但這樣做的一個重要前提是:整個銀行業的預期損失(EL)和非預期損失(UL)之間必須有穩定的線性函數關系。但EL與UL之間的關系受操作損失發生的頻率、操作損失的嚴重程度等多因素影響,卻未必符合這一前提假設。
2.損失分布法(LDA)
銀行根據自身情況,為每個業務部門、損失事件測算出兩個概率分布函數,一個是單個事件的影響,另一個是下一年事件發生的頻率。然后,銀行根據這兩個測算的概率分布,以操作VaR方法為基礎,給定一定置信水平和持有期(通常是一年),計算操作預期損失(ELij)和非預期損失(ULij)。最后,計算出累計操作損失的概率分布函數,所有業務部門、損失事件操作風險值的總和,就是銀行最終的操作性風險資本要求。
LDA是目前銀行度量和管理操作風險最具風險敏感性的方法(Frachot,Georges and Roncalli, 2001),它在校準過程使用銀行內部損失數據,因而被視為最接近銀行的實際風險度。
3.記分卡法
以記分卡法計量操作風險資本,銀行應首先按照銀行業務部門確定操作風險資本計提額后,再依據“記分卡”的結果持續修正各業務部門的風險特征和風險控制環境。記分卡法是以前瞻性的眼光進行資本計量,改善銀行內部的風險控制環境,進而降低操作風險損失事件發生頻率和損失的嚴重性。
在定量的計量方法方面,記分卡法和內部衡量法、損失分布法大致相同,其差異在于記分卡法不只依賴歷史性的損失資料,更重要的要輔以定性評估、分析因果關系,并以歷史性損失資料驗證資本要求和操作風險損失分布變更的合理性。但使用此方法時應盡量降低風險管理人員的主觀性,使定性評估與定量計量更完美的結合,使操作風險資本計提的估算更完善。
三、AMA應用中的內、外部數據處理
高級計量法(AMA)使用商業銀行操作風險損失數據計算操作風險資本要求,風險敏感度大為提高。結合我國商業銀行的發展水平,目前已具備逐步使用高級計量法的條件,但運用AMA最大的挑戰在于缺乏足夠高質量的操作損失數據。到目前為止,我國商業銀行才開始內部操作損失數據的搜集,還未建立起內部操作損失數據庫,已經搜集的損失數據中也多數為高頻、低額的損失。內部操作數據的不足使得各銀行難以精確計算操作風險資本要求,尤其是對于高額/低頻的事件類型。然而,人們已經認識到高額/低頻的損失事件構成了操作風險資本要求的主體(Baud, Frachot and Roncalli,2002),要提高資本度量的精度,銀行需要從公共或者行業數據庫中獲取外部數據以補充其自身數據。
高級計量法是銀行用定量和定性標準,通過內部操作風險計量系統計算監管資本。鑒于操作風險計量方法的不斷發展,巴塞爾委員會不規定用于操作風險計量和計算監管資本所需的具體方法和統計分布假設,但銀行必須標明所采用的方法考慮到潛在嚴重的“尾部”損失事件,這就要求銀行不僅要采用本機構的內部數據,對于極端的低頻、高額損失事件及難有歷史數據來支撐的新業務等又要采用外部數據。
而內、外部數據處理也正是AMA應用中的難點,根據巴塞爾新資本協定實施難點的一份國際銀行業統計顯示,60%的銀行選擇了數據問題,相信國內銀行在此方面更是面臨著嚴峻的挑戰。數據作為難點包含了多方面的意思,首先是內部數據是否準確、可靠,數據定義是否清晰,有關員工對數據的理解是否規范,數據的整合方法和關系是否科學;其次是外部數據能否直接用于銀行操作風險管理,外部數據與本銀行潛在損失的相關性等。
(一)內部數據審查與篩選
在AMA的應用中,內部數據的準確性與完整性直接影響著信用風險評級的結果。銀行必須建立有效的程序審查損失數據,程序還包括對已經評級數據準確性、完整性和適當性的評估。可從以下方面開展內部數據審查和篩選:數據規模是否足夠大,觀察期足夠長,是否覆蓋一個經濟周期;管理人員是否對內部損失事件數據進行跟蹤收集與記錄;損失事件數據間有無矛盾等。
(二)外部數據外理
銀行廣泛使用兩種方法來處理外部數據。
第一種是定量方法,直接將外部數據導入模型。例如,對于內部數據中很少(或沒有)高額損失類型,花旗銀行使用外部數據來估計其操作風險暴露,使用相關關系技術,假定同一業務部門和事件類型的內、外部數據可以用同一類型的損失程度分布(如對數正態分布)建模,來修正報告偏差和銀行控制環境中的差異。
第二種是定性方法,引入外部數據加強討論。大通曼哈頓銀行要求評估超過1年期的高額損失的頻率,以其業務部門對應的外部數據來模擬可能的高額損失,如果某種高額損失在近幾年頻繁發生,就要調高此種高額損失的產生概率。
四、對于我國商業銀行實施操作風險管理的幾點建議
1.確立全面風險管理理念,加強金融機構的風險管理文化建設。我國商業銀行應從以定性為主的傳統風險管理方式向以定量分析為基礎定量與定性相結合的現代風險管理模式轉變,建立涉及市場風險、信用風險和操作風險的全面風險管理體系。
2.建立操作風險損失數據庫,選用適當的操作風險計量方法。盡管目前我國很難采用那些先進的操作風險量化方法,但是操作風險的量化將是大勢所趨。因此我們要提前做好風險損失數據庫的建立,為日后使用先進的操作風險管理方法作準備。
3.借鑒國際經驗,創造一個合適的操作風險管理環境。我國的操作風險管理應該積極借鑒這些原則,操作風險管理體系應基本覆蓋操作風險識別、評估、監測、緩釋、控制和報告等程序和環節,并在此基礎上建立覆蓋整個銀行的操作風險管理戰略和政策,構建責權明晰的管理架構。
4.健全銀行內部控制制度,加強風險管理人才建設。由于操作風險的復雜性,客觀上要求其業務人員必需具有豐富的專業知識和技能,這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操作風險管理質量的高低。目前我國熟悉操作風險管理業務的人員非常匱乏,加強這方面的人才培養和引進非常必要。
參考文獻:
[1]Basel Committee on Banking Supervision, The New Basel Capital Accord, the third consultative document, April 2003.
[2]Basel Committee on Banking Supervision, Modifications to the Capital Treatment for Expected and Unexpected Credit Losses in the New Basel Accord, 30 January 2004.
[3]Baud, Nicolas, Antoine Frachot and Thierry Roncalli, 2002, Internal data, external data and consortium data for operational risk measurement: How to pool data properly, Working paper, Groupe de Recherche Oprationelle, Crdit Lyonnais.
[4]Basel committee on Banking supervision.Sound Practices for the Management and SupervisionOf Operational Risk.Basel,February,2003.
[5]Pezier, J.(2002): Operational Risk Management, ISMA Discussion Papers.
0、引言
云南陸良大莫古風電場49.5MW工程包括33個風機基礎工程,風機機組基礎設計環境類別為二b類,結構安全等級為二級,場址區地震基本裂度為7度。風機基礎為圓形,主體混凝土標號為C35,抗滲等級W6,墊層混凝土標號為C15,主筋為22、25、32及16、20鋼筋砼基礎,底部直徑17.5米,基礎埋深3.2米。單基砼方量420立方。基礎環直徑4米,高2.16米,埋入砼1.52米。
1、風機基礎施工工藝流程
風機基礎施工工藝流程為:基礎開挖C 15混凝土墊層施工澆注倉面準備(立模、底層綁鋼筋、基礎環粘橡膠墊圈并安裝調平、埋管、架立上層鋼筋
等)質檢及倉面驗收混凝土配料混凝土攪拌攪拌車運輸混凝土入倉澆注振搗收倉抹壓保濕保溫養護拆模質量檢查修補缺陷土方回填。
2、監理控制要點
2.1重視基坑驗槽工作
云南陸良地質狀況屬于喀斯特地貌,多溶洞、溶槽,加強驗槽,確保基坑底部的整體性和持力層的均質性,全場經驗槽發現坑底存在大斷裂、溶槽淤泥以及半巖石半粘土的共6個機位,均由地勘建議,設計確認出具處理方案,監理嚴格按照方案監督施工單位落實,保證了地基的可靠行。
基礎斷層
溶槽基礎
2.2基礎環安裝及水平度檢查
基礎環安裝提前由施工單位制定專門方案上報審批,基礎環水平度的監理檢查每基最少3次,分別在基礎環吊裝完成后,鋼筋隱蔽前,和砼澆筑后,每個基礎環布設8個測點,水平度誤差控制在2毫米內,測量采用現場二次制作的標尺,兩臺水平儀同時讀數,并做好觀測記錄,測量人員簽字,監理復檢單獨做好數據記錄。
2.3大體積砼施工過程控制
大體積砼施工控制的重點首先保證不出現溫度裂縫,其次保證澆筑的連續性,為此需要做好以下工作:
2.3.1材料選擇和配合比設計
在大莫古風電場基礎施工中,根據現場施工條件,采用泵送工藝,使風機基礎混凝土滿足設計標號、泵送工藝、低水化熱和緩凝的要求,基礎用料采用425號低熱礦渣硅酸鹽水泥,使用骨料級配良好,各種指標滿足設計要求,采用水洗砂,含泥量控制在2%以內,采用破碎石含泥量控制在1%以內,從材質源頭控制骨料的合格。外加劑摻入膨脹劑和泵送劑,具體配合比如下:
混凝土強度等級C35,W6 坍落度 160--180
水泥 普硅P.O 砂 細度模數 粗砂 3.30
42.5 碎石 粒徑(mm) 9.5~~31.5
單方用量(Kg) 水泥+粉煤灰 水 砂 石
外加劑
泵送劑 膨脹劑
380+98 210 722 1010 3.8 30.16
2.3.2對砼生產的監理控制措施
對水泥、粉煤灰、膨脹劑等材料查驗其產品合格證,出廠檢驗報告,并按規范要求進行見證取樣復檢,質量必須符合規范要求,對砂石進行抽樣復檢,必須符合確定的配合比對砂石性能的要求。
按配合比要求進行計量檢查。檢查攪拌站各種衡器是否定期校核,保證計量準確。調電腦數據,檢查各組份的計量偏差是否符合規范要求,特別是膨脹劑的摻量必須足量。
檢查砼的攪拌時間。每工作班至少抽查兩次,砼攪拌時間不少于2分鐘。
坍落度檢查:在攪拌站和澆筑現場分別檢測坍落度,每一工作班不少于兩次,評定時以澆筑現場的實測值為準,控制在16―18cm之間。
強度和抗滲等級檢查:在澆筑現場隨時抽取砼試塊,標準養護強度試件每基取4組,抗滲試件每基取樣一組,同時留置同條件養護試塊每基2組。
2.3.3砼保溫及檢測工作
根據大體積砼施工規范,大體積砼里表溫差(砼澆筑體中心和澆筑體表層溫差)不宜超過25
2.3.4連續澆筑
大體積砼澆筑必須保證連續進行,間歇時間不得超過6h,如遇特殊情況,混凝土在4h仍不能連續澆筑時,需采取應急措施,即在己澆筑的混凝土表面上插12短插筋,長度1米,間距50cm,呈梅花形布置。大莫古項目在澆筑前,監理提出4條保證連續澆筑的措施,包括:材料供應足量、攪拌站備用發電機到位,機械備件到位,現場預備溜槽、灰斗和汽車吊,泵車配備機修人員到位,以防止澆筑過程停電、攪拌設備毀壞、泵車故障、水泥等材料供應跟不上等情況的出現,確保澆筑的連續性。澆筑過程中,監理進行旁站,督促落實確定的澆筑方案,旁站監理的重點是:澆筑順序,振搗工藝,注意分層均衡澆筑,不產生施工冷縫。
2.3.5表面裂縫的防治
在混凝土初凝前和混凝土預沉后采取二次抹面壓實措施,以防止砼表面出現塑性沉縮裂縫和表面快速失水引起的干縮裂縫。對風機基礎收面工作,應給予足夠重視,有的風電場基礎澆筑完成后腳印都在上面就進行了覆蓋,這樣對鋼筋的保護層厚度,砼的抗滲性能等都影響極大,大莫古項目監理要求基礎收面必須掛線,抹壓次數不少于2次,這樣避免了既基礎表面出現大面積的裂紋,又保證了基礎的局部出現高鼓,局部又低洼“缺肉”現象,使基礎的耐久性,抗凍融性能得到充分保證。
3、結束語
風機基礎是風電場工程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風機運行安全和正常使用的前提,正確的施工和監理控制措施,顯得尤為重要,監理人員必須熟悉和掌握控制的每一個環節,確保質量。
參考文獻:
無錫為布碼頭這一說法,不見于無錫地方的正史如歷代的《無錫縣志》、《錫金縣志》等,僅見于清代無錫一位儒生對當時徽商行話的記載,其可靠性如何?
無錫數千年文字記載史上從未有過本邑種植出產棉花的記載,然而,在清代乾隆年間,無錫(本文中指當時的無錫、金匱兩縣)每年運進大量外地棉花,然后生產大批棉布運銷外地,成為棉花、棉布的大型集散地。無錫這種原料、產品兩頭在外,又大進大出的經濟格局,被當時著名的徽商譽為“布馬頭”。這是無錫地方經濟史獨特而光彩的一頁。
據廣泛檢讀各類資料,無錫布碼頭的名稱,始見于清代乾隆年間無錫儒生黃卬的著作《錫金識小錄》,可是,這一名稱卻一直未再見于同時期及以后的無錫正史如《錫金縣志》等或其他的著作。因此,無錫布碼頭之說很有孤證單行的嫌疑,它的可靠性、權威性如何?會不會是溢美虛飾之詞?這些都是需要解決的問題。
為了正確回答上述問題,讓我們先來看看黃卬是怎樣說的:“常郡五邑,唯吾邑不種草棉,而棉布之利獨盛于吾邑,為他邑所莫及。鄉民食于田者,唯冬三月。及還租已畢,則以所余米舂白,而置于囷歸典庫,以易質衣。春月則闔戶紡織,以布易米而食,家無余粒也。及五月田事迫,則又取冬衣易所質米歸,俗謂‘種田飯米’。及秋稍有雨澤,則機杼聲又遍村落,抱布貿米以食矣。”“懷仁、宅仁、膠山、上福等鄉,地瘠民淳,不分男女,舍織布紡花,別無他務。”“布有三等,……坐賈收之,捆載而貿于淮、揚、高、寶等處,一歲所交易不下數十百萬。嘗有徽人言‘漢口為船馬頭,鎮江為銀馬頭,無錫為布馬頭’,言雖鄙俗,當不妄也。”(1)
這幾段話概括了基本情況,從而把無錫布碼頭的輪廓凸現在我們眼前,值得注意。
千百年來,在封建社會的自然經濟結構中,農民男耕女織,自給自足,務農是農民的根本,是生命線,紡織只是處于從屬地位的副業而已。但是,這種封建經濟制度與生活模式,在清代乾隆年間的無錫已有了巨變,農民耕作力田一年所得,在交納地租后,只剩下三個月的口糧,其余時間依靠典當鋪的高利貸和家庭手工紡織度日,其中春秋兩季長達半年的時間,農民就靠“闔戶紡織,以布易米而食”,維持生計。這說明當時家庭手工紡織已不再是副業,而是農民的主要謀生手段。非但如此,在土地貧瘠、糧食產量低下的地區,還出現了紡織專業戶,作為農村主要勞動力的男子“別無他務”,和婦女一樣地紡紗織布,已完全擺脫了土地的束縛,手工紡織業已獨立于農業而存在。
另外,無錫本邑歷來不種植生產棉花,但每年都有數十百萬疋棉布運銷外地。這種原料、產品兩頭在外,大進大出的經濟現象引起了安徽徽州商人們的注意。明清時期,徽州多豪商大賈,形成資本雄厚的徽州商人集團。他們轉輸懋遷,經商足跡遍于全國各地,在全國商業活動中占有舉足輕重的位置。徽商十分注重收集歸納各地商情,早在明代徽商黃汴就著有《一統路程圖記》,詳細記錄全國商路沿途情況,受到商界歡迎。黃卬著作中記述的“船馬頭”、“銀馬頭”、“布馬頭”口碑,顯然是徽商根據當時長江中下游地區各處貨物流通、市場規模等情況,總結出來的商情指南,在當時顯然是備受商人們重視的。
然而,黃卬是儒生,他對于徽商的無錫為“布馬頭”這種白話口號式的言語,是不滿意的,所以在秉筆直書后,仍評論斥之為“鄙俗”。黃卬之所以有這樣復雜的心態,原因有兩個:一是與他著作的宗旨有關。他撰述《錫金識小錄》,目的是補寫“事有系于民俗利病而志不及載著,于民生艱窘之故,尤拳拳焉”,(2)而當時無錫的家庭手工紡織業確實已在人民生活中占有主導地位,他不得不把徽商對無錫觀察后的正確論斷記錄下來。二是他親身有所感受。黃卬雖為儒生,生活卻很貧苦,“所居老屋三楹,寢室庖湢咸在,紡車織具、鉞管刀尺縱橫錯置,子女啼笑滿前,君但危坐持一卷洛誦,不少休。”(3)從這記載看,他不僅住房狹小擁擠,而且連生活還要依賴家人紡織補貼維持,是加入“以布易米而食”行列的。這說明不僅農民,就是縣城市民也從事紡紗織布,家庭手工紡織遍及城鄉,非常發達。所以,黃卬對無錫為“布馬頭”感觸尤深,終于能夠跳出封建士大夫輕視經濟的狹隘圈子,慧眼獨具,給我們留下無錫地方經濟史的寶貴材料。
此外,無錫“布馬頭”名稱雖不再見于其他古籍,但有關無錫家庭手工紡織業發達,棉花棉布交易活躍的史料,在不少其他清代著作中也有所發現,且相當豐富,因此無錫為布碼頭不能說完全是孤證單行,關于這一點將在下文展開。
從上述分析看,無錫“布馬頭”之稱雖僅見于《錫金識小錄》,卻是當時無錫社會經濟情況的實錄,并且它還是徽商綜合各地商情歸納總結出來的,是很為可靠與很具權威性的結論。
清代無錫的一些詩文中,透露出無錫布碼頭原料與產品兩頭在外的運行方式;依托大運河交通的便利條件,當時無錫北門的布行巷等成為布碼頭的“心臟”。
無錫布碼頭的史料在《錫金識小錄》中有較為詳細的記錄外,在無錫的其他一些地方文獻中亦有記載,排比研究這些相關資料,我們可以探求出當年布碼頭運行的一些情況。
“曉聽機聲夜紡紗,不知辛苦為誰家。長頭卷好郎歡喜,帽頭沖寒去換花。”“花布開莊遍市廛,抱來貿去各爭前。要知紡織吾鄉好,請看江淮買賣船。”詩后有注云:“邑中布疋多行于江淮一帶。”(4)這兩首詩里呈現出四個不同場景:農民夤夜忙碌地紡紗織布;清晨趕路去換棉花;市街上布店花鋪鱗次櫛比,熙熙攘攘,交易活躍;運輸棉花、棉布、糧食等物資的大型貨船帆檣相隨,絡繹不絕。這四個場景實際上就是當時無錫布碼頭生產、交換、市場、物流四個重要運行環節,由于是以詩歌形象思維的形式來表現,顯得格外具體、鮮明、生動,堪與黃卬的記載相互印證。
詩的作者楊倫,無錫人,乾隆四十三年(1778)進士,曾官浙江太平縣知事。他是黃卬的門人,受老師關心民生思想的影響,有關當時家鄉的經濟生活也能夠寫入詩中,顯得難能可貴。這兩首詩是他寓居湖尖(即今江尖)時創作的,主要描寫北門一帶的景象。到北門街市花店布鋪換米換棉花的農民,大多來自北鄉近城的農村。那末,遠離縣城的農民又到何處去作交易呢?
分散在四鄉的農民,不必遠道到縣城去換棉花換米,就近到所在市鎮即可。鄉間市鎮同樣布店花鋪眾多,交換忙碌熱鬧的市面,一點也不亞于縣城。當時紡織專業戶最為集中的上福鄉的安鎮就是典型的例子。安鎮二里長街“市店多花莊米鋪,絡繹求市者,十數人為群,雖二三十里外,小舟捆載而來,易木棉、秈米去,一晨或得布萬疋云。肩摩喘汗,店火至更余去柝于輒,寒暑無間。”(5)類似安鎮這樣的市鎮,當時無錫有近20個。這些市鎮作為鄉間區域性的商品流通中心,溝通千萬家織戶,在生產和交換之間架起第一座橋梁,構成順暢在流通渠道,是無錫布碼頭的“微血管”網絡。
這“微血管”網絡又與布碼頭的“心臟”緊密相連,可這“心臟”在哪里呢?“市鎮間布莊連比,皆預貿木棉為本,易而貯之,以匯于總行。北關外有布行巷,其總處也。”(6)這“總處”就是我們所說的“心臟”。布行巷地處無錫城北大運河旁,水陸交通便利,因而那里大布莊云集,一方面把從外地采購來的大量棉花運往各鄉市鎮,另一方面又把各鄉市鎮布店送來的布疋匯集后運銷外地。
值得指出的是,當時無錫棉布雖由千家萬戶分散生產,但在商品經濟的制約下,其規格卻能夠做到劃一整齊。當時生產的棉布長度有3種:以三丈為匹的,稱為“長頭”,以二丈為匹的,叫“短頭”,兩者都用于換取生產資料棉花;以二丈四尺為匹的,名為“放長”,專用來換米換錢。楊倫詩中所說的“長頭”,即是三丈為匹的棉布。
以上兩方面情況表明,無錫布碼頭運行方式呈城鄉兩級網絡的態勢。鄉間市鎮連結分散生產的千百家織戶,形成“微血管”網絡后匯向“心臟”,作為“心臟”的北門布行巷則與外地原料、產品市場緊密聯系,運出棉布,運進棉花,解決無錫本埠不出產棉花原料匱乏和大批棉布需要銷售的兩個關鍵問題,使得無錫布碼頭大進大出的經濟機制能夠和諧、順利地運轉起來。
無錫形成布碼頭,有著天時、地利、人和的因素。它起于康熙年間,至所謂的“同治中興”時落幕,歷時近200年,將之說成起于明代,是缺少根據的臆斷。
從前面二節內容,我們可以了解到,無錫布碼頭有兩方面含義,其一是當時無錫家庭棉手工紡織業異常興盛,棉布生產發達,其二是無錫每年有大批棉花、棉布進出,已成為棉紡織原料、產品的大型集散地――無錫已是商品流通十分發達的地方。無錫能夠成為這樣的布碼頭,仔細分析起來有四個原因:
中圖分類號:U448.14 文獻標識碼:A
高速公路橋梁裂縫的處理方法有多種,本文所要分析的是實際中常見且經常使用的處置方式。
一、裂縫表層封閉修補法
橋梁產生的裂縫,對于寬度小于限值,非承載力不足產生的裂縫,屬于表層裂縫,對于橋梁混凝土結構的表層裂縫的表面封閉修補常用方法有表面抹灰法、表面噴漿法、鑿槽嵌補法和加箍封閉法等。達到保證結構的耐久性的目的。
(一)表面抹灰法。水泥砂漿涂抹法的操作步驟是先將裂縫附近的混凝土表面鑿毛(糙面應平整),洗刷干凈后,灑水使之保持濕潤(但不可有水珠),然后將水泥砂漿(1:1~1:2)涂抹其上。涂抹時應先用純水泥漿涂刷一層底漿(厚度約0.5~1.0mm),在將水泥砂漿一次或分次抹完。涂抹的總厚度一般為10~20mm ,最后用鐵抹壓實、抹光;配制砂漿時,砂子不宜太粗,以中細砂為宜,水泥可用普通水泥。夏季施工時,應防止陽光直射,在涂抹3~4小時后應灑水養護。冬季應注意保溫,避免因受凍而強度降低。
(二)表面噴漿法。對于混凝土表層病害較嚴重、混凝土空洞孔洞較多,碳化嚴重等病害,可采用此方法。表面噴漿法的操作步驟是先對需要噴漿的結構表層仔細敲擊,敲碎并除去剝離的部分,若為鋼筋混凝土,還須清除露筋部分鋼筋上的鐵銹。接著將裂縫表面鑿毛(V形槽),并用水沖洗結構物表面,在開始噴漿前將基層濕潤一下。最后噴射—層密實、高強的水泥砂漿保護層以封閉裂縫。根據裂縫的部位與性質及修理的要求與條件,該方法可分為無筋素噴法、掛網噴漿法等。
(三)鑿槽嵌補法。當裂縫寬度小于0.25mm時,通常采用鑿槽嵌補法,其操作步驟是先沿混凝土裂縫鑿一條深槽,槽形根據裂縫位置和填補材料而定(多采用V形槽),再將槽兩邊混凝土修理整平,將槽內清洗干凈。隨后在槽內嵌補粘結材料。當填補水泥砂漿時,應先保持槽內濕潤且無積水;當填補瀝青或環氧材料時,應先保持槽內干燥。
(四)加箍封閉法。加箍封閉法主要用于鋼筋混凝土梁的主應力裂縫修補。修補用的直箍或斜箍可由扁鋼焊成或圓鋼制成,設箍方向應與裂縫方向垂直。箍與梁上下面接觸處可墊以角鋼或鋼板。
二、裂縫的表面粘貼修補法
表面粘貼法用膠粘劑將玻璃布、碳纖維布或鋼板等材料粘貼在裂縫部位的混凝土面上,現將粘貼玻璃布法與粘貼鋼板法分別加以介紹。
(一)粘貼玻璃布法。粘貼玻璃布法所用的玻璃布由無堿玻璃纖維織成,耐水性好、強度高。它又可分為無捻粗紗布、平紋、斜紋布、緞紋布、單向布等多種,其中無捻粗紗布因強度高,氣泡易排除、施工方便,最為常用。玻璃布在使用前必須除去油蠟(玻璃布在制作工程中加入了含油脂和蠟的浸潤劑),以提高粘貼效果。粘貼時,先在粘貼面上均勻刷一層環氧基液,接著展開、拉直玻璃布,放置并抹平使之緊貼在混凝土表面,用刷子或其他工具在玻璃布面上刷一遍,使環氧基液浸透玻璃布并溢出。隨后在該玻璃布上刷環氧基液。接著可按同樣方法粘貼第二層玻璃布。粘貼時,為了壓邊,上層玻璃布應比下層的寬10-20mm。
(二)粘貼鋼板法。首先按所需尺寸切好鋼板,用打磨機研磨,使其表面露出金屬光澤,修鑿裂縫附近混凝土表面使其平整,用丙酮或二甲苯擦洗修補部位的混凝土表面及鋼板面以去除粘結面的油脂和灰塵,在鋼板和混凝土粘貼面上均勻地涂刷環氧基液粘結劑,用方木、角鋼和固定螺栓等均勻地壓貼鋼板。待養生到所需時間后,拆除方木、角鋼等材料,并在鋼板表面上再涂刷一層養護涂料(如防銹油漆)。
三、裂縫的壓力灌漿修補法
壓力灌漿法一般用于裂縫寬度大于0.25mm 時,且裂縫多且深入結構內部或結構有空隙的部位。它通過施加一定的壓力,將漿液灌入結構內部裂縫中,以封閉裂縫,恢復并提高結構強度、耐久性和抗震性。該法依據灌入漿材的不同,可分為水泥灌漿法,灌漿材料有純水泥、水泥砂漿、水泥粘土、石灰、石灰粘土、石灰水泥等;化學灌漿法,灌漿材料有環氧樹脂類漿液、丙烯酸酯類漿液、水玻璃類漿液、丙烯酰胺類漿液、丙烯酸鹽類漿液、聚氨脂類漿液等;以及瀝青灌漿法。
(一)水泥灌漿修補法。灌漿前應再仔細檢查一遍裂縫,確定修補的數量、范圍、鉆孔的位置及漿液數量。鉆孔時,一般不可順著裂縫方向。鉆孔軸線與裂縫面的交角以大于30度為宜。鉆孔完畢后應清孔,可用水由上向下沖洗各孔。用水沖凈后,再用壓縮空氣將各孔吹干。孔眼的沖洗、吹風是按由上向下、一橫排接一橫排的順序進行的。灌漿前應先將結構中大的裂縫與孔隙堵塞起來,以防灌漿時漿液通過它們流到表面,即止漿、堵漏處理。止漿、堵漏主要有三種方法,用水泥砂漿或環氧砂漿涂抹,用環氧膠泥粘貼,用棉絮、麻布條等嵌塞等。灌漿前應作壓水或壓風試驗,以檢查孔眼暢通情況及止漿效果。通過結構上人工鉆成的孔眼將水泥漿液灌入。
(二)化學灌漿修補法。灌漿前應先對修補部位的裂縫情況進行詳細的檢查、記錄。做好定量和定性的分析,據此計算和安排有關灌漿材料配量、埋嘴、灌漿注射等工作。在裂縫兩側畫線之內用小錘、手鏟、鋼絲刷等工具將構件表面整平,鑿除突出部分,再用丙酮擦洗,清除裂縫周圍的油污,但不要將裂縫堵塞。應選擇大小合適、自重盡可能輕的灌漿嘴。嘴子的布置原則是:寬縫稀,窄縫密;斷縫交錯處單獨設嘴;貫通縫的灌漿嘴設在構件的兩面交錯處。埋嘴前,先把灌漿嘴底盤用丙酮擦洗干凈,然后用灰刀將環氧膠泥抹在底盤周圍,騎縫埋貼到構件裂縫處,但不要將灌漿嘴和裂縫灌漿通道堵塞。埋嘴后,應封閉其余裂縫,進行嵌縫或堵漏處理,以保證漿液將裂縫填充密實、防止漿液流失。
水利水電項目的風險主要是因為不確定性事件造成的。而造成不確定性事件的原因又是由于信息的不完備性造成的,也就是由于管理者不能正確認識和把握一個項目未來的發展和變化而造成的。純粹從理論上說,項目的信息的不完備,是可以通過人為的干預得到降低的,但是卻不能通過主觀努力來實現完全的消除。這主要有兩方面的原因:
(1)人的認識能力所限。萬事萬物都有各自的屬性,我們能夠認識這些屬性,靠的是各種數據和信息的描述來實現的,水利水電工程項目也如此。也就是說,我們只有通過對于項目的各種描述數據和信息去了解項目、認識項目并預見項目的未來發展和變化。但是,人的認知能力和主觀因素都可能會讓我們在認識事物的深度與廣度上存在缺陷,因此,人們對于項目自身,以及項目的風險識別仍然存在著很大的局限性。從信息科學的角度上說,人們對事物認識的這種局限陸,從根本上來看是人們獲取的數據和信息能力的有限性與客觀事物發展變化的無限性這種矛盾造成的,從現象上來看,是因為人們對該事物所擁有的信息不完備。人們對于項目的認識同樣存在這種認識能力的限制問題,所以就造成了不能確切地預見項目的未來,從而形成了項目風險。
(2)信息本身的滯后特性。從信息科學的理論出發,信息的不完備性是絕對的,而信息的完備性是相對的,造成這一客觀規律的根本原因是信息本身的滯后性。如前所述,世界上所有事物的屬性,幾乎都是因為數據和信息的描述,我們才能認識的,然而從實際經驗中,我們知道人們只有在事物發生后,才能可以通過總結和分析獲得客觀的、真實的數據。也就是說,由于數據加工處理需要一定的時間,所以就會造成我們對事物的信息的掌握與該事物本身相比較而言會存在一個滯后性,這樣就形成了信息本身的滯后特性。從某種意義上看,完全確定性的事件是不存在的,對于水利水電項目的認識更是如此。這種信息的滯后性是造成信息不完備性的原因之―,是造成項目風險的根本原因。當然,我們在承認項目風險存在的客觀前提下,也是可以通過對項目自身的不斷分析探究,進一步加強我們對項目的認識,保證信息的完備性程度不斷地提高,減少風險的程度。
2.項目風險識別的主要工作
應該說項目風險識別,在整個水利水電工程項目風險管理中的是最主要的一個工作環節之一,項目管理者在管理的過程中,需要在項目風險識別中解決以下這些問題:
(1)識別并確定項目有哪些潛在的風險這是項目風險識別的第一目標。項目管理者要想進一步分析這些風險的性質和后果,就必須要首先確定項目可能會遇到的風險。因此,在項目風險識別工作中,管理者需要對項目的各種影響因素進行全面的分析,以便能夠找出項目可能存在的各種風險,并整理匯總成項目風險的清單。
(2)識別引起這些風險的主要因素這是項目風險識別的第二項工作目標。要想正確的把握項目風險發展變化的規律,準確度量項目風險的可能性與后果的大小,最終實現對項目風險進行應對和控制,就需要識別清楚各個項目風險的主要影響因。因此,項目的管理者在項目風險識別活動中,必須要根據項目風險清單,全面分析各個項目風險的主要影響因素,包括這些因素對項目風險的發生和發展的影響方式、影響方向、影響力度等一系列的問題,同時還需要運用各種方式把這些項目風險的主要因素與項目風險的相互關系描述清楚。
(3)識別項目風險可能引起的后果這是項目風險識別的第三項任務和目標。一般來說,當項目管理者順利的識別出項目風險和項目風險的主要影響因素以后,即需進一步的全面分析項目風險可能帶來的后果,以及這些后果的嚴重程度。項目風險識別的根本目的就是要縮小和消除項目風險可能帶來的不利后果,而爭取和擴大項目風險可能帶來的有利后果。項目風險識別還必須識別和界定項目風險可能帶來的各種后果。當然,在這一階段對于項目風險的識別和分析主要是定性的分析。
3.項目風險識別所需的信息和依據
從以上的分析我們知道,項目風險識別工作的主要內容包括兩個方面,即項目組織內部因素帶來的風險和項目組織外部環境因素帶來的風險。所以,項目管理者在進行項目風險識別時,需要把握的依據和信息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項目產出物的描述。項目產出物的描述是進行項目風險識別的主要依據。在項目風險識別中,最重要的內容就是識別項目的工作能否按時、按質、按照預算限制,最終生成項目的產出物,從而實現項目的目標。水利水電工程項目最根本的目標,是要能夠按照項目產出物的質量要求,提供合格的項目產出物。因此,項目風險識別首先要根據項目產出物的描述去識別出可能影響項目產出物質量的各種風險。所以,項目產出物的描述是項目風險識別最重要的依據之一。這包括對于項目產出物的數量、質量和技術特性的各個方面的要求和說明。
(2)項目的計劃信息。這里主要是指包括項目的集成計劃和各種專項計劃所包括的全部信息和文件。這些信息的作用有兩個方面,一是作為項目風險識別的依據或支持信息,也就是在識別項目風險時,承擔風險識別的說明和對于各種風險和風險因素的描述與支持;二是作為項目風險識別的對象,也就是在項目風險識別的過程中,承擔分析和識別各種計劃中的風險和風險因素的主要職能。比如說,項目成本計劃信息,就是項目管理人員在分析項目質量風險中需要的一個非常重要的依據和支持信息。因為,當項目預算缺口比較大時,就必然會出現因為資源不足,或者資源質量下降而造成的項目質量問題,更直接的說就是一定會出現項目質量問題的風險;同時項目成本計劃也可以作為項目風險識別的對象,通過對于這種計劃的分析識別出項目所存在的超出項目預算的風險,這也是項目的一個很重要的風險方面。
(3)歷史資料。以前完成的項目實際發生的各種意外事情的歷史資料,對于識別和確定新項目的風險和威脅是非常重要的一種信息和依據。因為“前車之鑒”在風險管理中是最重要的參考和依據,所以在項目風險識別過程中,首先要全面收集各種有用的歷史信息。特別是各種歷史信息中有許多歷史項目的經驗和教訓,這些經驗和教訓既有有關項目256。
4.結語
綜上所述,水利水電項目工程在運轉過程中,必然會存在一定的風險,但是我們在項目的不確定性,或者說項目的風險面前,并不是無能為力的,只要方法運用得當,通過主觀能動性的發揮,去自覺地開展對于項目風險的管理與控制活動,就可以有效的規避風險,化解風險,或者消減風險帶來的后果。而在項目風險的不同階段,也需要管理者對風險有不同的作為。管理者根據水利水電工程的風險的漸進性和階段性,可以在不同階段采取不同的措施去實現對風險的控制和管理。
參考文獻
[1] 陳世明. 以設計階段為重點進行建設項目的投資控制[J]. 甘肅水利水電技術,2001(03).
中圖分類號:K928.7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橋梁施工階段的風險評估是承擔橋梁建設的施工企業的風險管理的核心內容。隨著我國市場經濟體制的確立,企業成了自主經營,獨立核算,自負盈虧,自擔風險的市場經濟主體和獨立的法人實體。企業必須承擔各種民事責任,包括生產經營過程中由于意外而產生的各種風險。風險管理是施工企業項目管理的一項重要內容,橋梁施工的施工過程的復雜,技術含量高,生產環境惡劣,施工隊伍相對不夠穩定,同時伴隨著橋梁跨徑的進一步加大以及新材料、新工藝的采用,客觀上都加大了橋梁在施工階段的風險。施工企業作為服務性質的企業除了要滿足跟業主簽訂的合同中安全、質量、進度等各項條款要求外,更重要的是考慮在施工期間的安全保障、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由于橋梁這一產品的特殊性,在施工期間有很多未知的因素,這就需要施工企業的風險管理人員從技術層面上對風險的各因素進行有效的把握,進而對橋梁施工風險進行管理,采取有效的措施進行風險防范,提高自身抗災和減災能力,以保證企業在市場競爭中處于有利地位。
1橋梁施工階段的風險問題
橋梁施工風險源大致可分為兩大類:自然風險和人為風險。自然風險有地震及地震引起的海嘯、滑坡、山崩、泥石流、洪水等水文地質災害,臺風、龍卷風和咫風、暴風雪、嚴寒、酷熱等氣象災害;人為原因有設計的錯誤、施工管理的錯誤和問題、施工操作的錯誤等。從風險事故表現來看大致可以分為三類:
(1)橋梁主體本身的質量事故和質量缺陷。橋梁主體結構本身的質量缺陷和質量事故。基礎工程包括地基和基礎,地基和基礎是結構的根本,屬于地下隱蔽工程。基礎工程的主要風險事故有位置偏差、承載力不足、不均勻沉降、嚴重沉降、地基強度破壞、地基溶降與滲透破壞;地震引起的地基液化、地基震陷、地基滑動、地基凍脹;人工地基事故如石墊層質量事故、樁基質量事故、設備基礎質量事故。鋼筋混凝土和預應力混凝土結構工程,它可分為現澆和預制裝配兩種。主要的風險事故有由各種原因造成的混凝土強度不夠、裂縫、空洞、結構錯位變形以及抗滲指標等;鋼筋工程事故如鋼筋材質不符合標準、漏筋或少筋、鋼筋錯位偏差、鋼筋脆斷、鋼筋銹蝕;混凝土工程事故如原材料質量不良、骨料質量不良、拌合水質量不合格、外加劑質量差、混凝土配合比不當、混凝土施工工藝存在問題、孔洞事故,以及沒有即使養護等;預應力混凝土工程事故如錨具質量問題或破壞、預應力鋼筋質量問題、預留孔道問題、預應力失控、構件翹曲等。
(2)為完成主體工程采取必要的臨時工程的事故而造成的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斜拉橋的拉索、懸索橋的主索、拱橋的吊桿等隱患,盡管在施工階段它們沒有明顯的事故發生,但是如果因施工工藝原因造成防腐效果受到影響的話,會給日后帶來重大的安全隱患,危害性極大。
(3)為橋梁施工過程中出現的其它相關的事故。鋼結構工程主要風險事故有焊接質量問題如咬邊、假焊、尺寸不符、未焊透、氣孔、裂紋、夾渣;鉚釘和螺栓連接問題如松動、斷頭、切斷、高強螺栓滑移;結構變形包括局部變形和總體變形、倒塌等。砌石工程的主要風險事故有所用的石料強度不夠;所用的砂漿不合格;砌筑的先后順序和砌筑方法的不規范;以及砂漿不飽滿而造成橋梁裂縫或坍塌等。
2橋梁施工階段的風險因素分析
橋梁施工與一般的安全事故相比,具有其自身的特點,在研究橋梁施工安全事故具體原因之前,明確這些特點對更好的分析事故原因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這些風險因素有如下特點。
(1)嚴重性:橋梁施工過程中發生安全事故,其影響往往較大,重大安全事故往往會導致群死群傷或巨大財產損失
(2)復雜性:橋梁施工工序的復雜性特點,決定了影響橋梁工程安全生產的因素很多,即使是同一類安全事故,其發生原因可能多種多樣。
(3)可變性:許多橋梁施工中出現的安全事故隱患并非靜止的,而是有可能隨著時間而不斷地發展、惡化的。
(4) 多發性:橋梁施工中的安全事故,往往在橋梁某部位或工序或作業活動中發生。
3橋梁施工階段風險的防范對策
橋梁施工風險控制分為人為風險控制、技術風險控制、自然風險控制三方面;
3.1人為風險控制
加強項目招標管理,進行施工單位和施工人員資質的審查,優選施工隊伍和施工人員。
加強項目招標管理,進行施工單位和施工人員的資質審查,優選施工隊伍和施工人員。
加強對施工管理人員和施工人員的施工技術、風險意識等培訓。
進行有效地施工監控。
嚴格按照相關橋梁施工規范和操作規程進行施工采取必要的安全防范措施。
3.2施工技術風險控制
施工前的預防措施和方案
修改施工方案,采用成熟的施工方法和施工工藝。
開展必要的施工方法和施工工藝的專題研究。
根據設計要求,制定詳細的施工組織設計。
建立施工階段風險預警、預報與應急預案體系。
施工時的控制
嚴格按照相關橋梁施工規范和操作規程進行施工,并采取必要的安全防護措施。
進行必要的施工監理和驗收。
進行必要的施工監理和監控。
施工階段風險預警與預報。
施工階段風險跟蹤控制。
關鍵施工環節的風險專題評估與控制。
(7)在重大風險施工發生時,啟動事故的應急處理預案,采取必要的事故處理措施對事故進行處理。
進行施工階段風險評估與控制的動態管理。
(8)加強對作業人員的培訓和加大安全檢查力度。
3.3自然風險控制
地質
(1)對工程地質勘查結果和專題研究成果進行復核,必要是進行補充勘察或補充的工程地質勘察專題研究。
(2)根據準確的工程地質勘查結果和專題研究成果,重新選擇施工方法和進行施工組織設計。
(3)必要時,設立專門的觀測站臺,對橋址處的工程地質構造和區域地質穩定性等進行長期跟蹤觀測。
(2)水文
(1)對水文勘察結果和水文勘察專題研究成果進行復核,必要時進行補充勘察或補充的水文勘察研究專題。
(2)根據準確的勘察結果和水文勘察專題研究成果,重新選擇施工方法和進行施工組織設計。
必要時,設立專門的觀測站臺,對橋址處的工程地質構造和區域地質穩定性等進行長期跟蹤觀測。
(3)地震
(1)對地址勘察結果和地震安全性評價專題研究成果進行復核,必要時進行補充勘察或補充的地震安全性評價專題研究。
(2)根據準確的地震勘察結果和地震勘察專題研究成果,重新選擇施工方法和進行施工組織設計。
(3)必要時,設立專門的觀測站臺,對橋址處的工程地質構造和區域地質穩定性等進行長期跟蹤觀測。
4 結束語
文章通過對橋梁施工階段風險因素的分析和對事故數據的分析總結,得到了事故發生的一般規律,有助于指導項目安全生產管理和事故預防。本課題的進一步研究將著重于分析可能導致事故發生的重大危險源,并分析各類橋梁施工事故發生的原因,以指導施工管理人員制定橋梁施工事故應急預案,具有重要的實際應用價值。
參考文獻
中圖分類號:K826.1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核電站是一種高效的供能方式,全球各地均有大型的核電站,可以說核電站的出現和建設為全球高能能源的應用帶來了新的可能,也體現出一種可持續發展的能源建設思想。但在核電工程建設過程中也存在著不小的安全威脅,良好的核電工程施工質量控制則能夠為核電工程提供有效地安全保障。核電工程中最大的安全的威脅源是核島,在施工過程中一旦出現疏忽,具有放射性的核原料泄露怎會給周圍的環境和人員的安全帶來嚴重危害。
一 提高對核物料的風險控制意識
核物料是核電站的能源基礎,也是核電站施工風險的來源,核電工程建設施工過程中一般來講都是對核物料采取分類管理的方法,根據核物料的使用項目不同、放射性不同、產生的安全威脅不同,核物料的管理由高到低分為QNC、Q3、Q2、Q1四個等級,與核物料有關的核電項目有高到底分為NQR、QR3、QR2、QR1四個等級,對物料和物料對應的核電項目分級是為更嚴格的控制各個級別的供應商和物料的質量,因此,要想提高對和物料的質量風險控制結果就要從物料采購的質量控制和施工過程中的質量控制這兩個方面入手。
二 物料采購中的質量風險控制措施
一般來講對核物料的采購質量風險控制是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的:物料發出前在供應商處的整體質量檢查、物料到倉時卸載過程中的整體質量檢查,倉內保管過程中偶爾的抽樣檢查和抽樣驗收,一定時間段內的倉內試驗檢測,物料出倉的質量驗收,其中在物料進倉時要著重注意對物料進行批量檢驗、件(量)驗收、整體質量檢核,在運輸過程要注意保存方法。此外,采購過程中的物料質量風險控制工作要技巧、有重點、有方法,一般來講在核電工程施工過程中對物料質量風險的控制是從規定采購項和自采購項這兩個方面來完成的。
(一)規定采購項目,這種采購項目是根據國家對核電工程建設內容的法律法規,規定出規定出在核電工程建設中所要采購物料的內容和標準,在采購時一定要仔細檢查采購物料的質量,確保其合乎國家規定的采購標準。另一類是地方性或是特殊性的采用規定,在核電工程建設之初根據各個地方不同的地理條件、氣候環境、核電站的使用內容和發展方向等多方面因素衡量,最終得出的采購項目規定,在采購過程中要著重對采用物料標準進行核對,不可低于規定指標。此兩種采用要求均是硬性指標,是不可以隨意更改的,但在建設施工過程中會出現許多不可預測的變量,一部分物料是根據施工設計變更的要求而定的,這部分物料就是自采購項。
(二)自采購項目,這部分采購項目是在規定之外的,在建設過程中要對自采購物料項目做好記錄,采購過程要合乎法律法規的規定。自采購項目是核電工程建設過程中重要的項目,自采物料的內容是根據建設過程中遇到的實際情況具體而定的,對核電工程的整體質量有極大影響,做好自采購物料工作也是控制核電建設過程中施工風險的有效手段。自采購工作不能隨意而為,要根據核電建設過程中的變革設計因素而定,要根據核電工程的設計者的要求而定,并要綜合考慮核電站工作需要和建筑需要這兩部分,在采購過程中同樣要做到仔細檢查物料標準、設定合理的運輸方法、完善倉促管理制度等等,自采購物料項目的需求時間短、使用急、應用范圍廣,所以在核電工程施工中更要加強對自采購物料的質量管理工作,從而達到減低施工中產生風險的可能。
三 核電工程施工過程中的質量控制
就目前我國的核電工程建設工作來看,國內尚沒有統一的核電工程的建設標準、物料采購標準、工程驗收標準等一些列規定性法律文件,這也導致我國核電工程建設工作建設進展緩慢、核電工程技術發展緩慢、核電工程建設質量參差不齊、核電工程建設事故時有發展。就目前我國的核電工程驗收和規定標準而言,一般都是借鑒國外發達國家的核電建設和驗收標準,其標準確立隨意性大、標準內容不適合我國的實際建設需要,在施工驗收過程中數據標準的分歧大、質量參差不齊,建設記錄與安裝記錄不統一等諸多情況,這些情況的出現增加了核電工程的施工風險,要想有效解決這些問題在核電施工過程匯總一定要加強對施工質量風險的控制工作,總的來說其控制措施有以下兩個方面:
(一)做好核電工程施工中的質量核查策劃工作
做好施工質量核查策劃可以有效降低施工過程中風險隱患,大體來說其工作要分以下四個方面來進行:其一、根據核電站的工作需要設計建筑特點,建設工作要與核電工作緊密相連;其二、嚴格按照施工規定工序開展工作,充分利用現有的技術資料和資源,設定施工數據驗收點,進行有效的驗收記錄;其三、核電工作中施工對象的等級要提早確定,根據核電項目的頂級而制定施工計劃和物料類型,實現施工質量風險控制的等級化、分類化,這樣可以得到更好的施工結果;其四、制定核電工程建設過程中的驗收策劃制度,并根據核電站建設的實際情況對核電工程的施工內容合理分段,并制定有效的分段施工計劃和驗收計劃。
(二)做好核電工程施工中的質量驗收工作
核電工程建設質量驗收工作是保證核電工作建設質量的重要手段,也是降低核電工程施工過程風險的重要方法,一般來講想要做好核電工程施工質量驗收工作就要必須得從以下無法方面入手:其一、提高員工的素質,工程中所涉及到的員工包括技術工人、施工工人、設計師等,在施工過程要合理分配其職能,之后內部管理工作,并制定合理的考核、鼓勵、選拔制度,以提高員工的工作積極性和工作結果的質量;其二、對設計圖紙、變更圖紙等一系列設計藍圖嚴格核查,并且讓建筑設計者和核電工作人員進行有效溝通,在設計圖紙需要變更時兩者均要在場;其三、利用當下先進的核電建設技術,在建設過程中不斷探索、創新,找出最佳的核電站設計方法;其四、做好驗收工作和實時的核檢查工作,核電站最主要的威脅源就是核料,在施工過程中一方面要最好對施工人員的保護工作,另一方面,要實時在建設過程中核電站周圍建筑墻體的放射情況作檢測,發展問題及時找出原因,并立刻處理。
總結:
本文通過對核電工程建設施工過程中可能存在的風險威脅進行分析,找到其危害源,進而從采購監控、施工監控、實時檢測等方面對風險源進行控制,對建設施工過程中可能發生的風險威脅進行分析,制定相應的解決對策,從而提高在核電工程施工過程中的風險控制能力。
參考文獻:
[1] 劉 巍;吳志堅;尹祥平;何洪均.核電工程項目施工質量風險管理研究[J].核動力工程,2011(12).
[2] 于海豐.EPC 總承包項目風險管理研究[D].南京:東南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6.
[3] 鄭鳳苓.核電站工程質量控制方法研究[M].電力建設,2009,30(06).
Day1 PM
來到瑪莎獅群的領地,很容易看到大大小小十幾頭獅子懶散地睡在草原土坡上。如今正是一年一度的動物大遷徙季節,百萬角馬斑馬來到馬賽馬拉,對于獅群來說,食物完全不用擔心,每天晚上到凌晨時分都可以輕松獵殺吃到新鮮的角馬,而白天則是休息的時間。整個獅群,現在有3只統帥的雄獅、11只母獅和一歲左右的幼獅,以及2只剛滿2個月的小獅子。當地自然向導告訴我,當年4只雄獅中,有2只先后出去做了其它獅群的首領,另外2只留了下來,一直在瑪莎獅群里統治。在出去的2只雄獅中有1只就是如今看到的疤面(Scar face),它在其它獅群統治了一段時間以后,受到另一個雄獅挑戰,最終落敗而歸,造成了面上傷疤。當它回到瑪莎獅群以后,兩兄弟還是接納了它,所以如今的瑪莎獅群有三個雄獅當家。因為瑪莎獅群所占領地位置很好,緊鄰馬拉河,四周食物充沛,加上家族獅口眾多,關系融洽,照例不會有什么矛盾,平時也就可以看到兩只1歲多的小獅子打打鬧鬧。
Day2 AM
第二天早上當我們再次開始拍攝獅群的時候,發現草原上的氣氛有些微妙:其中一只雄獅正追著母獅想要,其它兩只雄獅卻沒有趴下睡覺,而是在遠處直勾勾的望著,仿佛兄弟之間關系有些緊張。當的雄獅緊追一群母獅來到河邊的時候,原本趴著的雄獅疤面突然起身上前。此時我們的司機預感到即將可能發生的打斗,趕緊將車開到順光位置守候。
果然,兩只雄獅在對視幾眼后,絲毫不拖泥帶水地就打斗起來,一切來得那么突然,也就幾秒鐘的光景,現場已經是火爆異常。疤面似乎怨氣正盛,占據上風,將兄弟掀翻在地,伺機從上而下開咬,而底下的雄獅雖已失去先機,但卻兇猛異常,防衛不露破綻。現場一陣低沉的獅吼聲,塵土飛揚起來,像極了電影里美國西部片里的打斗。
如此激烈的打斗也不乏戲劇性,就當兩只雄獅打作一團之時,突然發現畫面里多了好幾只獅子,原來是各自雄獅的老婆或者情人,于是至少兩只母獅也加入戰團,各自幫助自己的雄獅撕咬對方。原本旗鼓相當的老大對決漸漸成為了打群架的態勢。
中圖分類號:TM31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6)10(b)-0036-04
Bearing Fault Diagnosis Methods of Direct Drive Type Wind Power Generator Based on S Energy Entropy
Wang Zijia
(Datang Environment Industry Group CO..Ltd, Beijing, 100097, China)
Abstract:Find the bearing failure timely and accurately,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the safe and economic operation of direct drive type wind power generator. Therefore, a method named feature extraction based on S energy entropy was brought up in this paper. This method adopted the generalized S transform to adjust the time-frequency resolution of the vibration signals, that way the main energy of the vibration signals would gather more in the time-frequency domain, which improves the time-frequency concentration of the signals. The generalized S matrix was then reconstructed by utilizing the energy entropy to extract the feature and build the fault analysis vector. Eventually, through utilizing the variable predictive model based class discriminate (VPMCD) and constructing the fault identification model.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prove that the proposed method applied to the bearing fault diagnosis acquires a better correction rate.
Key Words:Generalized S transform; Energy entropy; VPMCD; Wind power generator; Fault diagnosis
在力行業,隨著近年來我國對新能源的高度重視,風力發電的裝機容量不斷增加[1]。隨著風電在電力系統所占比重不斷上升,對于提高設備整體質量、降低發電成本都勢在必行[2]。而現今風電場普遍采用的人員定期維護這一“被動式檢修”模式,不能在風機出現故障的早期及時發現處理,由此造成嚴重的經濟損失[3]。并且風電場多處在惡劣環境下,運行工況復雜,干擾因素眾多,制約著風電機組故障智能檢測技術的發展。
S變換是一種具有高信噪比的時頻分析工具,很多國內外學者對其進行了深入的研究,并對算法做出了改進[4]。由于S變換在高頻區的分辨率較低,導致當信號為非平穩復雜信號時,得到的S矩陣在時頻域內分布雜亂,沒有明顯的規律,選擇合理的特征提取區域較為困難[5]。相比S變換,廣義S變換具有更加靈敏的窗函數,可以通過調節其時頻分辨率使信號的主要能量集聚在一定的時頻域內,調節后信號的主要能量在時頻域分布相對集聚,而干擾因素分布相對分散[6]。再通過求取廣義S矩陣沿頻率方向的能量熵,選取相對較大的時頻特征,舍去相對分散的時頻特征,構造故障分析向量,達到對信號特征提取的目的。
將該文提出的故障診斷方法應用于直驅式風電機組軸承故障診斷。首先對風機軸承振動信號進行廣義S變換,使信號的主要能量在時頻域內相對集聚,然后利用能量熵對信號進行特征提取,構成故障分析向量,最后利用基于變量預測模型方法(VPMCD)建立故障診斷模型,對故障分析向量進行故障診斷。
1 信號特征提取與分析
1.1 S變換及其局限性
S變換是短時傅里葉變換的繼承與發展,設連續信號為x(t),則其S變換[7]為:
(1)
(2)
式中:w(t-τ,f )為高斯窗函數;τ為平移參數;f 為頻率。
在離散情況下,對式(1)進行采樣計算,令τ=aT,f =b/NT (T 為采樣間隔;N 為總的采樣點數),則S變換的離散形式為:
(3)
式中:a為采樣時間點數;b、k 為頻率系數。
相比短時傅里葉變換,S變換具有多分辨率的特點。然而S變換的窗函數寬度在高頻區過快變窄,導致高頻區的頻率分辨率過低[8],出現失真問題,致使S變換在處理非平穩信號時具有時頻集聚性差的不足。因此,為了更好地滿足實際需要,有效解決時頻分辨率的可調性,需要對S變換進行改進。
1.2 廣義S變換
在S變換中引入時頻調節因子α、β,可得廣義S變換的表達式如下:
(4)
其中,α為高斯窗幅度拉伸因子;β為頻率尺度拉伸因子。當β值選定后,通過調節α值來控制窗函數寬度的變化,當α> 0時,加快其隨信號頻率變化的速度,當α
由于窗函數在時域的縮減對應在其頻域的拉伸,故時間分辨率和頻率分辨率之間存在不兼容性,獲得更好的時間分辨率,就需要犧牲相對的頻率分辨率,反之亦然[9]。因此,需要根據實際合理折衷時頻分辨率。利用α和β調節S變換的時頻分辨率,提高了其靈活性。當α=β=1時,廣義S變換即為標準S變換,所以廣義S變換不會增加額外的計算量。
為了更好地應用在實際中,引入快速傅里葉反變換,同時將式(4)離散化,令τ=λT,f=n/NT (T 為采樣間隔,N 為總的采樣點數),則廣義S變換的離散形式為[10]:
(5)
式中,λ、m、n =0,1,???,N-1。
1.3 S能量熵
按信號能量劃分,可定義其能量熵為[11]:
(6)
式中,p i=E i/E 為第i 個正交分量的能量在總能量中的比重。
由信息熵性質可知,熵H 值取決于pi 分布的均勻程度。由此,pi 之間的分布情況能夠表征信號的細節特征,可用于進行故障識別。
采用式(5)對信號進行廣義S變換,得到m行n+1列的復時頻矩陣S,其中列表示信號的瞬時時間點,行表示信號的瞬時頻率,頻率差為fs /N (fs為采樣頻率)。然后沿頻率軸求取矩陣每行的能量熵,得到表征信號細節的特征向量,即故障分析向量。
1.4 VPMCD方法
VPMCD方法[12]是一種分析信號數據特征值之間內在關系的模式識別方法。通過對信號特征值進行建模,解決了傳統分類器參數選擇主觀性的局限,并極大地簡化了運算過程,縮短了分析時間。常用的變量預測模型(VPM)如下所示:
線性模型(L):
(7)
線互模型(LI):
(8)
二次模型(Q):
(9)
二次交互模型(QI):
(10)
選擇上述模型之一,用Xj(j≠i)建立故障分析模型,對Xi進行預測可得:
Xi=f (Xj,b0,bj,bjj,bjk)+e (11)
稱式(11)為Xi的變量預測模型。其中,Xi為被預測變量;Xj為預測變量;b0,bj,bjj,bjk為預測模型的參數;e為預測誤差。
VPMCD方法通過VPM分析信號的特征值,_到預測信號狀態的目的。將故障分析向量的特征值輸入預測模型,以其特征值的誤差平方和最小為判定依據,對風機軸承運行狀態進行故障診斷[13]。
2 基于S能量熵的軸承故障診斷方法
由上分析,該文提出一種基于S能量熵的直驅式風電機組軸承故障診斷方法。通過對風機振動信號進行廣義S變換,將信號的主要能量集聚在一定的時頻域內,在求取廣義S矩陣的頻率能量熵,構成故障分析向量,最后將故障分析向量的特征值輸入VPMCD診斷模型進行故障診斷。該方法實現的流程圖如圖1所示。
具體步驟如下。
(1)對風機各運行狀態下的軸承振動信號進行采樣,采集N個樣本。
(2)對采集到的信號樣本進行廣義S變換,得到廣義S矩陣。
(3)對廣義S矩陣求取各子頻率的能量熵,構成故障分析向量。
(4)選取各運行狀態下n組故障分析向量作為訓練樣本,建立基于VPMCD的故障診斷模型。
(5)將待預測信號故障分析向量的特征值輸入VPMCD故障診斷模型,對軸承故障進行診斷。
3 實驗分析
為了驗證該文方法的有效性,將提出的方法應用于直驅式風機實驗數據。風機實驗臺結構簡圖如圖2所示,主要由電動機、主軸、扭矩儀和發電機組成。其中由電動機模擬風對風輪產生的作用,電機型號為YZ2132M2-6,平均轉速為908 r/min。主軸、扭矩儀和發電機之間由聯軸器連接,發電機輸出端通過交直逆變器由三相插座接入實驗室電網。實驗軸安裝在電動機側,軸座上裝有加速度傳感器,傳感器型號為ADXL001,采樣頻率為8 kHz。采用線切割分別在各故障類別軸上開設0.3 mm的小槽模擬軸承外圈、內圈和滾動體局部故障。在此條件下,分別對軸承正常、外圈、內圈和滾動體局部故障4種狀態的振動信號采樣,每種狀態測得50組數據。隨機從4類狀態各抽取30組數據作為訓練樣本,將剩下20組數據作為測試樣本。
3.1 信號分析
以外圈故障為例,圖3為風機軸承外圈故障振動信號樣本的時域波形圖。對此圖4正常狀態波形圖,可以看出外圈故障波形圖中出現了一些波形變化,但沒有明顯的特點。
對外圈故障樣本進行廣義S變換,得到廣義S矩陣。根據式(6)求得廣義S矩陣頻率方向的能量熵,圖5為正常、外圈故障和滾動體故障3種狀態下的S能量熵圖。圖5中清晰反映了不同故障類型能量分布的不同。正常狀態下S能量熵能量峰值大約在10左右,頻率在1 kHz;外圈故障狀態S能量熵能量峰值大約在7左右,頻率在2.7 kHz。由此可知,S能量熵可以直觀反映不同狀態的特征,具有較好的可分性。提取樣本S能量熵的特征值,組成故障分析向量。
3.2 故障診斷
使用VPMCD方法需要樣本特征值之間具備較好的相關性。故首先對4種狀態的故障分析向量進行相關性分析。表1為4種狀態部分特征值的相關系數表,可見滿足VPMCD的使用前提。
選用LI線互模型,由式(8)可知,該模型需要b0,bj,bjj,bjk等共11個參數,每種狀態從訓練樣本中隨機選取20組進行模型訓練,輸入VPMCD建立方程組,估算各參數數值,得到特征值對應的VPMik,建立故障診斷模型。其中,VPM1為正常模型;VPM2為外圈故障模型;VPM3為內圈故障模型;VPM4為滾動體故障模型。
用測試樣本對故障診斷模型進行檢測,通過建立的VPMik(k=1,2,3,4)對4類狀態下的測試樣本進行預測,計算所有預測值的誤差平方和,并根據最小原則進行類別劃歸,部分測試結果見表2。實驗結果顯示,4種狀態剩余80組樣本中,77組都被成功識別,識別率達到96.3%,表明該文方法的有效性。
4 結語
該文提出一種基于S能量熵的直驅式風電機組故障診斷方法。通過對風機軸承振動信號進行廣義S變換,提高信號高頻區的頻率分辨率,使信號中的主要能量集聚在一定時頻域內,解決S變換在處理非平穩信號時,能量時頻集聚性較差的問題。然后利用能量熵對廣義S矩陣進行特征提取,并結合VPMCD建立故障診斷模型,進行故障診斷。仿真實驗結果表明,該文方法能夠提高風機軸承故障的識別精度,證明了該方法的可行性。
參考文獻
[1] 徐濤.2014中國風電裝機容量統計[J].風能產業,2015(4):14-18.
[2] 朱羽羽.2014中國風電發展平穩年[J].國家電網,2014(3):28.
[3] 鄭小霞,葉聰杰,符楊.海上風電機組狀態監測與故障診斷的發展和展望[J].化工自動化及儀表,2013(4):429-434.
[4] 劉建敏,劉宏遠,江鵬程,等.基于包絡S變換時頻圖像提取齒輪故障特征[J].振動與沖擊,2014,33(1):165-169.
[5] 王長江,楊培杰,羅紅梅,等.基于廣義S變換的時變分頻技術[J].石油物探,2013,52(5):489-494.
[6] 尹柏強,何怡剛,吳先明.心磁信號廣義S變換域奇異值分解濾波方法[J].物理學報,2013,62(14):148-154.
[7] Zhang Sen,Wang Jiulong,Yu Dengyun.Frequency estimation using nonlinear least squares and S-transform[C]//IEEE International Congress on Image and Signal Processing (CISP2010).2010:138-142.
[8] 朱明哲,姬紅兵,董青鋒.廣義S變換及其在復雜輻射源信號分析中的應用[J].電子與信息學報,2013,35(10):2433-2437.
[9] 遲華山,王紅星,張敏,等.基于廣義S變換的時相調制時頻聚集性能優化[J].北京郵電大學學報,2012,35(1):126-128.
[10] 黃捍東,馮娜,王彥超,等.廣義S變換地震高分辨率處理方法研究[J].石油地球物理勘探,2014,49(1):83-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