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管單位:重慶大學
主辦單位:重慶大學
國際刊號:1674-4764
復合影響因子:0.87
全年訂價:¥ 400.00
國內刊號:50-1198/TU
審稿周期:1-3個月
創刊年份:1957年
綜合影響因子:0.604
《土木建筑與環境工程》雜志在全國影響力較大,創刊于1957年,創刊以來,辦刊質量和水平不斷提高,主要欄目設置有:土木工程、市政與環境工程、暖通工程與建筑物理、建筑材料等。
《土木建筑與環境工程》現已更名為《土木與環境工程學報·中英文》。
(1)來稿請附中英文摘要,中文摘要限500字以內。英文摘要宜控制在300實詞以內。
(2)請在投稿時提供完整個人信息(姓名、職稱、職務、工作單位、地址、郵編、電話、電子郵箱等)。
(3)注釋:將注釋按正文中出現的先后順序排列編號,用數字加圓圈標注,并集中排列在正文后。
(4)正文中的各級標題按照:居中黑體、一、(一).1.……的形式編排順序。
(5)參考文獻按GB/T7714-2015《信息與文獻參考文獻著錄規則》采用順序編碼制著錄,依照其在文中出現的先后順序用阿拉伯數字加方括號標出。
土木建筑與環境工程是一本由重慶大學主辦的雙月刊,期刊級別為北大期刊、CSCD期刊,預計審稿周期為1-3個月。
機構名稱 | 發文量 | 主要研究主題 |
重慶大學 | 405 | 建筑;混凝土;節能;水處理;隧道 |
同濟大學 | 116 | 混凝土;有限元;建筑;地震;隧道 |
西安建筑科技大學 | 82 | 混凝土;建筑;載力;承載力;能耗 |
東南大學 | 55 | 混凝土;載力;水泥;橋梁;承載力 |
浙江大學 | 47 | 混凝土;有限元;荷載;隧道;填埋 |
教育部 | 43 | 建筑;地基;有限元;隧道;熱舒適 |
重慶交通大學 | 42 | 混凝土;拱橋;瀝青;應力;隧道 |
西南交通大學 | 41 | 力學性;砂卵石;砂卵石地層;地震;隧道 |
北京工業大學 | 40 | 混凝土;硝化;鋼筋;力學性;力學性能 |
湖南大學 | 39 | 混凝土;空調;傳熱;應力;熱濕耦合 |
資助項目 | 涉及文獻 |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 | 861 |
國家科技支撐計劃 | 119 |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業務費專項資金 | 90 |
國家教育部博士點基金 | 81 |
國家科技重大專項 | 54 |
中國博士后科學基金 | 52 |
國家重點基礎研究發展計劃 | 44 |
國家高技術研究發展計劃 | 43 |
重慶市自然科學基金 | 40 |
江蘇省自然科學基金 | 28 |
(不代表本站觀點)
談一下自己的投稿經歷,外審期間經過多次拒審,所以外審時間偏長,總體意見不錯。被退修了兩次,經過修改后,稿件一半以上的內容均被改過,土木建筑與環境工程要求還是比較高吧。
初審大概25天,然后是外審,非常快,不到半個月就返回了審稿意見,土木建筑與環境工程編輯部老師給的是修后再審。復審時專家很認真,很不容易的發現的小問題都給指出來了,對于論文質量的提高非常有幫助。
土木建筑與環境工程編輯態度非常好,2017年9月投稿,很快回審稿意見,4周后返回修改后的論文,12月底通知錄用的。修改意見也很認真,從中學到不少,對我下次完成文章提供不少幫助。
土木建筑與環境工程屬于比較好的雜志了吧,編輯很認真很負責,速度也很快,這本雜志非常好!我們課題組投的中文的基本都是它!靠譜。也祝福各位已經投稿了還沒收到錄用通知的朋友們,希望你們一切順利。
投中的5篇中,周期最長的1篇大概是4個月,最短的1篇大概是2個月。以上完全是客觀事實,投稿周期長短和命中率大家自己感覺,我不發表任何觀點。想說的是可能由于投稿較多,方向不完全一樣,所以審稿時間不同。先后接觸過4位編輯老師,都非常認真負責,態度也不錯。值得推薦。
主編,編輯都很nice,文章修改了很多次,記不清了。兩位審稿人提的問題很細致,認為文章有發表的價值,幾乎是字字句句的改了一遍,問題提的也很具體,改起來有的放矢。不錯的雜志。
一本十分優秀的期刊,喜歡,比報刊亭便宜,商品不錯,而且質量非常好,非常滿意。印刷很精美,文采出眾,傳遞正能量。一直很喜歡的一款雜志。我會繼續支持下去的,贊一個。
先來個好評吧,第一次網上訂閱雜志,希望是一次愉快的體驗,期待。
內容都很精彩,主要是沖著這個折扣價來的,而且不得不說學術之家還真是挺方便的,訂了直接在家坐等送上門就行。土木建筑與環境工程看了好幾年了,這回終于不用每次跑到書店買了。
當初看到有人非議這本書的印刷質量,猶豫了一下還是買了。到手之后發現,沒有評論中說的那么差,紙張很不錯,影印的也還可以,是正版。不知道其他人收到的書質量怎么樣,我的總之還是不錯的!
土木建筑與環境工程雜志不是完美的品相,但是文章確實非常好,內容很棒!因為備注了南方潮濕所以店家細心地包了不透水的外殼,以后還會來關注學術之家的。
書籍質量各方面都很不錯。內容還沒有閱讀。呵呵呵,準備放在背包里,帶回家看。這本雜志相信對每一個讀過的人都會有益處。
可能是個案,送專家外審近5個月,才回來結果,問題不大,修改后1周,就錄用了。發表費用不算多,編輯態度很好。但錄用證明不寫發表時間,不知道安排到什么時候發表。
歷經3個外審專家,6次退修,3個月終于錄用。編輯老師和審稿專家真得很仔細,本來還以為我這種沒基金,導師又不是大牛的錄用不了,但這么多次退修后還是錄用了,說明文章能否接受主要還是看文章質量。
審稿有兩個人,一個人審完了另一個再審,審稿速度還可以,但是在網站上看不到審稿人的意見。最后拒稿給了6條建議,不過我發現其中2條是錯的,還有兩條很牽強,只有兩條意見比較中肯,可能一個審稿人沒仔細審或者不是該領域的吧。
親身經歷才知道土木建筑與環境工程雜志真心不錯,大概3個月經歷了一次大修很多次小修,光改語言就改了兩次,三次審稿意見很多很專業,主編也是內行,語言要求也非常嚴格,修改后文章確實上升了一大截。真的是高質量期刊!
給我印象就是審稿還是很專業的,一個審稿人,因為現在中國人搞學術水平已經很高了,所以國內審稿人的水平就很高,給的意見的水平也是一流的。對文章提升很大。校稿的時候編輯還主動電話聯系和我一起討論,非常負責而且很高效!
中了該雜志兩篇文章,一年一篇。第一篇沒有讓改直接錄用,當時比較幸運。第二篇是嚴格按照投稿系統投稿,整個過程差不多3個月,是并審共2個專家,讓小修了下就直接錄用了。感覺土木建筑與環境工程雜志編輯部后期比較認真。
奇慢無比,審稿審了六個月也沒消息,第一次打電話過去說已經進入外審環節,讓三個專家審,已經有兩個回復了,說幫我催催然后又是三個月沒消息;再打電話過去詢問,答復里三個專家已經變成了兩個專家,沒回復的那個依然沒回復再幫我催催;又過了兩個月,直接說審稿的唯一專家太忙一直沒看。一直歷時了11個月,連審稿意見都沒給。
若用戶需要出版服務,請聯系出版商,地址:重慶沙坪壩正街174號,郵編:400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