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理工大學學報》雜志的收稿方向主要包括:化學工程與技術·材料科學與工程、礦業工程、土木工程·建筑、機械工程·電氣與動力工程等。
該雜志收稿方向廣泛,涵蓋了科技的多個重要領域和前沿話題,為科技工作者和研究者提供了一個交流和分享學術成果的重要平臺。
《太原理工大學學報》雜志投稿要求
(1)本刊收到稿件后會盡快回復,三個月內不得將為本刊撰寫的稿件投給其他媒體,來稿一律不退,請作者自留底稿。
(2)同一文獻兩次或兩次以上引用,第二次引用時,若緊接第一次引用注文,則徑注“同上注,第×頁”;若第二次與第一次引用之間有其他注釋,則在作者名之后,注明“前引注N,第×頁”。
(3)文章標題用三號黑體,二級標題用四號黑體,三級標題用小四號黑體。級次一般 用一、二、三,(一)(二)(三),1. 2. 3. (1)(2)(3)。序數中文序號用頓號,阿拉伯數字用下 標圓點分開。
(4) 文后參考文獻著錄格式要符合GB/T 7714-2005《文后參考文獻著錄規則》,不能漏標,不能缺項。參考文獻只選最必要、最新的文獻列入,未公開發表的資料一般不宜引用。中文期刊參考文獻應附上英文翻譯。
(5)來稿注明作者簡介,格式如下:姓名(出生年一),性別,民族(漢族可略),籍貫(省及市、縣),職稱,學歷,研究方向或主要從事的工作,供職單位任職。
(6)文中圖、表只附最必要的,即原理性、結論性的,而不要過程性的;計算機系統操作窗口圖一般不需要。圖表應具有自明性,不能重復表述相同的內容。圖表中要注意量和單位、數字用法的規范表達。文稿中一般采用圖、表、文字混排,同時在圖下方寫出圖序、圖題;在表的上方寫出表序、表題。圖題及標題均為中英文雙語。
(7) 中英文摘要應按照文摘四要素(目的、方法、結果、結論)進行書寫,關鍵詞一般不少于5個。中文摘要不少于300個漢字,英文摘要約為1 500~2 000個字符。英文摘要和中文摘要內容相對應,一般采用第三人稱過去時撰寫,必須符合英語語法規范,內容包括題目、作者姓名(漢語拼音名)、作者單位標準譯名、摘要正文、關鍵詞。
(8)學術水平:征稿的稿件應具備一定的學術水平和創新性,具備一定的理論深度和實踐導向。對于學術性論文,要求具備科學、系統和完整的研究方法,有較強的邏輯性和論證能力。對于實踐性文章,要求具有一定的案例分析和實證研究,能夠為實際問題的解決提供有益的思考和建議。
(9)量和單位符號必須符合國家標準 GB 3100~3102-1993《量和單位》的規定,并注意區分符號的大小寫、正斜體、上下角;要嚴格執行化學領域中物系組成——溶液組成、混合物組成標度的國家標準,注意區分含量、濃度的基本含義。
(10)格式要求:征稿的稿件應符合雜志的格式要求,包括文章題目、作者姓名、所屬單位、摘要、關鍵詞、正文、參考文獻等。具體要求可在雜志官方網站或投稿指南中查詢到。
《太原理工大學學報》雜志是由山西省教育廳主管和太原理工大學主辦的學術理論期刊,創刊于1957年,國內外公開發行,國際刊號ISSN為1007-9432,國內刊號CN為14-1220/N,該雜志級別為北大期刊、統計源期刊,預計審稿周期為1-3個月。
該雜志在學術界具有較高的影響力,多次獲得國內外權威獎項,如Caj-cd規范獲獎期刊、中國優秀期刊遴選數據庫、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CJFD)、中科雙效期刊、北大圖書館收錄期刊等。
在收錄方面,《太原理工大學學報》雜志被多個知名數據庫收錄,包括:北大期刊(中國人文社會科學期刊)、統計源期刊(中國科技論文優秀期刊)、知網收錄(中)、維普收錄(中)、萬方收錄(中)、CA 化學文摘(美)、JST 日本科學技術振興機構數據庫(日)、國家圖書館館藏、上海圖書館館藏等,在科技領域具有較高的學術價值和影響力,是科技研究者和實踐者的重要參考刊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