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州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雜志的收稿方向主要包括:干旱區農業與生態、干旱半干旱區氣候變化研究、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祁連山環境與生態、干旱環境下土遺址保護、人工智能理論與應用、其他等。
該雜志收稿方向廣泛,涵蓋了科學的多個重要領域和前沿話題,為科學工作者和研究者提供了一個交流和分享學術成果的重要平臺。
《蘭州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雜志投稿要求
(1)投稿范圍:雜志接收關于數學、物理學、化學、地學、生命科學、環境科學與工程等自然科學領域的原創性研究論文、綜述、實驗研究、數據分析等類型的文章。
(2)投稿要求:投稿的文章應當具有學術創新性和研究新穎性,對所研究領域有一定的推動作用。文章應當表達清晰,結構合理,邏輯嚴密,并采用規范的學術寫作格式。
(3)作者須知:投稿的作者應當確保所提交的論文為原創性工作,未在其他刊物或會議上公開發表過。作者還需明確標注所有參與研究的人員的學術貢獻,并遵守學術道德規范。
(4)投稿方式:投稿請通過雜志官方網站或郵件方式進行。在提交之前,請仔細閱讀雜志的投稿指南,并按照指南的要求準備投稿材料。
(5)同行評審:雜志采用匿名同行評審制度,所有投稿的論文都將經過嚴格的同行評審程序。評審專家將對論文的學術質量、原創性、實驗方法、結果解釋等進行評審,對于合格的稿件,將給予修改或發表建議。
(6)出版周期:編輯部將盡力保證出版周期的合理性,審稿周期根據實際情況而定。已錄用的稿件將被盡快刊登在雜志上。
(7)凡被本刊錄用的稿件,將由編輯部統一提供數字化復制、匯編、發行、網絡傳播等信息服務。
(8)參考文獻應在文中引用處依次標注,文后參考文獻表著錄項目應齊全、格式應規范(可參考我刊或其他刊物)。
(9)中文標題一般不超過20字,正文層次標題應簡短明確,可不編號;如需編號,各層次一律用大寫數字連續編號,依次為:一、(一)、1、(1)等。
(10)若兩個注釋編號次第緊連,但引注的同一文獻不在同一頁碼,則使用“同上注,第XX頁”。
《蘭州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雜志是由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主管和蘭州大學主辦的學術理論期刊,創刊于1957年,國內外公開發行,國際刊號ISSN為0455-2059,國內刊號CN為62-1075/N,該雜志級別為北大期刊、CSCD期刊、統計源期刊,預計審稿周期為1-3個月。
該雜志在學術界具有較高的影響力,多次獲得國內外權威獎項,如中國優秀期刊遴選數據庫、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CJFD)、中國科技期刊優秀期刊、北大圖書館收錄期刊等。
在收錄方面,《蘭州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雜志被多個知名數據庫收錄,包括:北大期刊(中國人文社會科學期刊)、CSCD 中國科學引文數據庫來源期刊(含擴展版)、統計源期刊(中國科技論文優秀期刊)、知網收錄(中)、維普收錄(中)、萬方收錄(中)、CA 化學文摘(美)、JST 日本科學技術振興機構數據庫(日)、國家圖書館館藏、上海圖書館館藏等,在科學領域具有較高的學術價值和影響力,是科學研究者和實踐者的重要參考刊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