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戰文化研究》雜志的收稿方向主要包括:文化遺產保護、思潮與運動、人物研究、文本論析、抗戰藝術研究、史料研究、評論與爭鳴、綜述與消息等。
該雜志收稿方向廣泛,涵蓋了文化的多個重要領域和前沿話題,為文化工作者和研究者提供了一個交流和分享學術成果的重要平臺。
《抗戰文化研究》雜志投稿要求
(1)來稿應為原創作品。本刊編輯部對來稿有文字修改權,如作者事先無特殊聲明,稿件一經采用,一律視為本刊擁有該稿件的印刷版、電子版和網絡版的使用權和分許可權。
(2)文后須列出參考文獻條目(序號和文中出現的順序相對應)。主要責任者如超過3人,可在第三個責任者后加“,等”,否則需列出全部著、譯者。
(3)文題應恰當簡明地反映文章的特定內容,要符合編制題錄、索引和選定關鍵詞等所遵循的原則,中文題名一般不超過20個字。
(4)文中引用文獻,首次列注時需標明全部出版信息,再次列注時方可簡化。注釋按照(作家,書名,出版社,出版年份,第幾頁)的形式進行標注。
(5)作者單位用腳注方式(阿拉伯數字)書寫在正文第1頁最下方,寫明所有作者的工作單位、城市(或縣)和郵政編碼。第一作者必須在文末提交個人簡介。書寫格式依次為:姓名(出生年~)、性別、民族、學歷、職稱、研究方向等。
(6)摘要慎用長句,只分1個自然段落。摘要之后須有關鍵詞,由3—8個反映論文主題內容、并用空格隔開的詞或詞組所組成。
(7)主題相關性:《抗戰文化研究》雜志關注中國抗戰時期(1937-1945年)的歷史、文化、社會等相關領域的研究。投稿者應確保稿件內容與抗戰文化研究相關,并符合雜志的主題和發表要求。
(8)內容深度和創新性:稿件應具備一定的深度和創新性,包括對抗戰時期歷史事件的研究、文化現象的解讀、社會背景的分析等。鼓勵投稿者提供新穎的研究視角和觀點,推動抗戰文化研究的深入發展。
(9)結構和語言表達:稿件應有清晰的結構、合理的排版和語言流暢。請遵循學術論文的寫作規范,包括引言、研究方法、結果與討論、結論等部分的合理組織。
(10)引用和參考文獻:請確保引用的文獻符合學術引用規范,并在文末列出所有引用文獻的詳細信息,包括作者、標題、出版物名稱、年份等。
《抗戰文化研究》雜志是由廣西抗戰文化研究會;廣西社會科學院文史研究所主管和廣西抗戰文化研究會;廣西社會科學院文史研究所主辦的學術理論期刊,創刊于2007年,該雜志級別為省級期刊,預計審稿周期為1個月內。
該雜志在學術界具有較高的影響力,多次獲得國內外權威獎項,如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CJFD)等。
在收錄方面,《抗戰文化研究》雜志被多個知名數據庫收錄,包括:知網收錄(中)、維普收錄(中)、國家圖書館館藏、上海圖書館館藏等,在文化領域具有較高的學術價值和影響力,是文化研究者和實踐者的重要參考刊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