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8-12 17:04:29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計算機歷史論文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二、認知圖示理論在計算機英語閱讀教學中的實踐和應用
在圖式認知理論基礎上,很多學者結合社會學科的發展將其進一步加以運用和實踐,圖式閱讀理論就是隨著心理語言學的發展而產生的。該理論結合了傳統閱讀理論和心理學研究的觀點,認為閱讀過程模式一般分為三種:自下而上、自上而下和交互式作用模式。自下而上的閱讀是由詞及句,由句及段,再由段到篇章的從下往上的感知和解碼過程。這種閱讀強調了基礎知識如詞匯、語法在閱讀中的重要性,但忽視了讀者對文章意思的整體把握及其在閱讀過程中的主動作用,忽視了閱讀過程的語境因素,屬于閱讀的低級階段。自上而下的閱讀是指讀者根據大腦中已有背景知識,利用從閱讀材料中獲得的各種信息,進行一系列的預測、推斷、證實和修改。它強調讀者個人經歷及已有知識在閱讀中的重要性,但容易忽視基本語言知識的作用。而根據交互式閱讀模式,讀者在閱讀過程中首先需要自下而上的解碼,與此同時還需要調用已有的知識,結合閱讀篇章進行自上而下地獲得和處理信息。這種閱讀強調語言材料和讀者已有的背景知識即圖式之間的相互作用,認為閱讀是讀者己有的圖式知識與文本本身的一個互動的過程。計算機英語教學中通常需要閱讀大量關于計算機技術的英語文章。這些材料以計算機技術為基礎,廣泛取材于計算機專業文獻、書籍雜志、和原版教材等,表現出專業術語多、句式復雜、篇幅較長等特點,在學生的閱讀理解過程中造成了很大的障礙。而閱讀能力的提高一直是計算機英語學習中的一個難點和薄弱環節,如何有效地幫助學生提高閱讀水平是當今計算機英語課堂教學面臨的一個挑戰。因此,如何在計算機英語閱讀中采用合理的教學方法來提高學生的英語閱讀能力,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通過在閱讀課堂教學中的運用和實踐,發現利用圖式理論指導計算機英語閱讀能夠有效地提高學生的閱讀效果和閱讀理解能力。
(一)提高學生認知意識,引導激活已有圖式網絡
計算機英語融合了英語知識與計算機專業知識,目的是為了培養復合型應用人才。由于計算機英語在詞匯句法以及篇章內容方面都與其計算機具有專業相關性,而學生已經學習過很多相關的專業課程,其頭腦中已存儲有大量的專業背景知識。結合相關背景知識并激活相關圖式內容有助于加深文章的理解和提高閱讀能力,所以教師在進行計算機英語閱讀教學時應充分了解其圖式特點,激活和利用學生頭腦中的圖式網絡,培養學生有效的英語閱讀策略能力,從而引導學生準確有效地進行閱讀。在講授課文之前,教師要精心設計導課環節,引導學生有意識地將原文的內容信息與大腦中已知的、相關的圖式信息聯系起來,激活大腦的圖示來幫助理解閱讀材料。使學生在已經掌握和需要掌握的知識中建立起橋梁,以提高對文章的理解程度。教師可以先讓學生對課文中的相關圖片進行討論,或通過課件展示圖片或視頻,讓學生預先透視文章的內容。其次,課文的標題體現了文章的主旨,蘊含著豐富的信息,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從分析標題入手對文章的內容作出判斷。此外,熟悉文章的篇章結構,從而進行相關內容預測也可盡快建立對文章的理解。例如:在學習清華大學出版社出版的《計算機英語》Unit5“ComputerArchitectures”時,教師首先應用多媒體在屏幕上展示一些與計算機體系結構相關的圖片,如:VonNeumann、ALU、CU、register、I/O等等。這樣學生就能通過視覺信息刺激,調用大腦中儲存的背景知識圖式。然后,要求學生用英語單詞或句子表達出圖片內容,從而使圖片內容、背景知識與語言知識有機地聯系起來。另外,還可以結合課文設計一些相關問題,指導學生利用已有圖式進行有效的預測,幫助學生養成預測的閱讀習慣。例如:(1)AccordingtoVonNeumann,howmanypartsmakeupofacomputer?Whatarethey?(2)WhatisCPU?Whatmaincomponentsdoesitconsistof?(3)Talksomethingyouknowaboutmemory.(4)Whatarethedesigngoalsofcomputerarchitec-ture?Whichfactorscaninfluencetheperformanceofacomputer?通過思考討論這些問題,可以使頭腦中關于計算機體系的圖式活躍起來,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創造積極活躍的課題氣氛,這樣不但改變了傳統閱讀教學中的學生被動接受信息的局面,而且可以激發學生的閱讀積極性去驗證所預測的答案。
(二)擴充背景知識,幫助學生構建新的圖式知識系統
認知學習理論認為,學習的整個過程就是一個不斷建立知識圖式的過程。在閱讀過程中,讀者的背景知識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背景知識包括學生所獲得的所有知識,如語言知識、社會文化知識、專業學科知識和生活常識等。在英語閱讀中,充足的背景知識能對較低的語言水平起到一種補償作用,從而達到對文章更好的理解。反之,如果讀者缺乏與閱讀材料內容相關的知識圖式,他們就很難把握作者所要傳達的信息。而計算機英語是一門交叉性學科,既要求學生具備一定的英語能力,又要求學生了解計算機方面的專業知識。因此,教師在計算機英語閱讀教學中要激發學生的課外閱讀興趣,鼓勵學生進行廣泛的課外閱讀,以擴充背景知識,不斷豐富和完善頭腦中的圖式,構建新的圖式知識系統統。大量閱讀計算機英文書籍和資料,可以擴充學生專業背景知識,擴展綜合知識素養,這樣就可以幫助學生建立大量新的背景圖式知識,夯實閱讀基礎。經過長期積累,讀者圖式的廣度和深度都在不斷地擴充和加深,其閱讀理解的能力就會越來越強。同時,在計算機英語閱讀過程中存在著一種普遍現象:學生過分專注于對生詞、詞組和句子的解碼,忽略了從篇章上整體把握文章。針對這種現象,教師在閱讀教學中應該向學生介紹各種文體的特點,讓他們明白不同文章有其各自的特征和框架,使他們掌握不同語篇體裁和修辭結構的背景知識,從而在閱讀過程中考慮到文章是如何按照一定的結構、邏輯排列和組織起來,指導他們做到“既見樹木,又見森林”。此外,在教學中,還要提示學生學會分析段落內部或段落之間的組織結構,如:因果關系、歸納或演繹、對比或比較、時間順序、分類、列舉等等。掌握這些知識有利于提高學生的篇章把握能力和預測能力,以便在閱讀過程中及時調用和文章吻合的圖式,加快對文章的整體理解和對信息的獲取,從而提高閱讀理解水平。
1.公共財政理論。公共財政理論要求對傳統的財政職能進行調整和完善,特別是對財政支出結構、執行方式提出新的要求。財政應該在進一步突出保證國家政權運轉的同時,有所為有所不為,明確財政的進入和退出領域,加大社會保障投入、退出競爭性領域。并且,在保證國家機器和行政職能正常運行的同時,做到經濟效益優先,兼顧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同時建立一個能夠調動和激勵各單位、各部門積極性的財政運行機制和財務機制,及時足額收繳財政收入,強化財政宏觀調控能力,充分發揮財政職能,優化財政支出結構,合理安排支出。財會集中核算制正是按照這一理論,從建立行政事業單位新的財務管理、會計核算體制入手,對財政資金的組織、預算、分配、執行及使用實行全過程的監督,不僅有效防止了財政資金的損失浪費,還為部門預算和公共財政改革打下了基礎。
2.所有者財務理論。所有者財務是指所有者以其對資本或資金的所有權為基礎,對其所委托的資本經營者進行監督和調控,以維護和獲得自己利益的一種機制或措施。由于所有者和經營者目標不一致,信息不對稱,所有者面臨逆向選擇和道德風險。為維護自己的利益,所有者就必須建立所有者財務,對經營者進行相應的監督和調控。同時,由于市場機制無法解決逆向選擇和道德風險,因此,所有者采取的監控措施應是非市場性質的。
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下,國家、集體、個人的利益存在差異。政府和企業經營者的目標并不完全一致,中央和地方各級政府的目標也存在一定差異。國家將國有資產委托給國有企業經營者經營,將財政資金交由各級政府使用和管理,同樣也面臨逆向選擇和道德風險問題。因此,國家必須采取有效手段對各級行政事業單位、國有企業進行監督和調控。實施會計集中制是國家作為所有權人對財政資金的委托單位進行監督的一種有效手段和措施,也是國家作為所有權人應有的權利。
3.專業化分工理論。會計集中核算制利用電子技術成果,將原來分散在各單位的大體相同的行政事業單位會計核算業務集中在一起,實行會計電算化,由具有較高業務素質的專業人員進行操作,可以提高會計工作質量、提高工作效率,確保會計信息真實可靠。
4.成本最小化原理。地方政府的理財行為作為一種經濟行為,應該體現經濟學的基本精神,以盡量少投入獲得盡量多產出,即追求成本的最小化。近幾年來,隨著預算外資金的進一步規范,行政事業單位的財務制度不斷完善,傳統的地方政府“財務分管”的管理模式,越來越暴露出人力成本、財力成本高的弊端。因此,有必要進行改革,把會計核算這一專業性強的工作從行政單位中分離出來,建立適合效益財政需要的新型財務管理體制和政府理財模式。而會計集中核算制的實施,就可以用一個機構、十多個會計代替原有的幾十個會計機構、幾百個會計人員的工作,不僅減少了機構,精簡了人員,還節約了開支和人員經費,其費用支出大大降低。
二、會計集中核算制的特點
1.集中性。會計集中核算制一個最突出的特點就是集中性,委托單位所有收支必須圍繞一個主要的組織機構———會計核算中心進行,相關的支出使用單位和收入征繳單位,通過信息管理網絡使得每筆收支處理都處于核算中心的賬務控制之下。通過核算中心對預算單位會計核算權的集中控制,各級政府和財政部門可以了解本級政府究竟籌集和耗用了多少資金,及時發現政府經濟運行中可能出現的潛在問題,可以在不同的公共部門之間進行經濟資源的宏觀調控,改善本地區的經濟資源在公共部門和私人部門之間的配置狀況。
2.獨立性。會計核算中心是經省、市、縣(區)級人民政府批準成立的,隸屬同級財政部門領導,代表同級人民政府和財政部門統一集中辦理行政事業單位的會計核算和資金結算業務的專門機構,并由財政部門統一領導與管理,會計核算中心與行政事業單位之間是委托與、監督與服務的關系。會計人員與被納入集中核算的單位無任何直接利益關系,從而保證了會計人員與被管理單位之間的相對獨立性。因此,核算中心的地位和職能的發揮具有相對獨立性。
3.綜合性。會計集中核算制將政府對行政事業的會計監督和資金監督有機地結合起來,并且在資金監督的基礎上,保證會計監督工作的順利進行,因此具有綜合性。
4.效益性。財會集中核算制緊扣財政改革目標,突出效益優先原則,將集中和分散有機地結合。對預算單位會計核算的集中是為了加強財政資金管理,提高資金的使用效益;對財務管理與會計核算的分離,是為了加強相互監督,提高單位理財水平。
5.全面性。會計核算中心的會計人員對單位的會計監督包括了收費、資金結算、辦公用品采購、工資發放、零星支出等諸多方面,貫穿于經濟活動的事前、事中、事后全過程,所以說會計集中核算制下的會計監督是全方位的、全過程的監督,在很大程度上強化了財政監督職能,消除了財政監督的“死角”。
6.一致性。會計核算中心依據國家統一的會計核算制度、財務管理制度和費用開支標準,對單位實施統一的會計監督,在監督的依據、標準、范圍、尺度等方面做到一致,可以避免單位之間的不平衡性,有效防止單位搞特殊化。它主要是通過核算中心會計人員參與單位收支預算編制、費用開支標準確定、財務管理制度制定以及對單位日常費用支出審核等工作而實現的。
三、會計集中核算制的運作成效
1.強化了會計監督職能,有利于從源頭上遏制腐敗。實行集中開戶后,會計核算過程由“暗箱操作”變成“陽光作業”。各單位的收支都必須通過會計核算中心賬戶,在會計人員的公開監督下進行。一方面,各試點單位遵守財經紀律的意識明顯增強,一些超標準、不合理的支出明顯減少。許多單位主動咨詢有關支出的合理性、合法性,以及具體會計事項的審批權限和辦理程序,把鋪張浪費、胡支亂花等違紀行為消除在萌芽狀態。另一方面,通過中心會計人員的日常監督,嚴格按照有關財務管理的規定進行業務審核,拒付不合理、不合法支出,遏制不正之風和腐敗行為的發生。
2.強化了資金的統一調度和管理。長期以來實行的會計分散核算,存在的主要弊端是資金分散使用,容易使資金在各單位形成沉淀,一方面使資金閑置,另一方面使財政部門資金緊張、調度困難。實行會計集中核算后,取消了各單位在銀行開設的賬戶,資金都集中存放在會計核算中心和統一賬戶上,賬戶資金月平均余額明顯增多,有利于財政部門對資金的統一調度和管理。
3.規范了會計基礎工作,提高了會計信息質量。在以前實行用人單位管理會計人員的體制下,各單位自行設置會計機構、任免會計人員,并對其進行日常管理,會計人員隸屬于所服務的單位,只對本單位領導負責。財政部門僅對會計人員的執業資格、專業技術資格等進行間接管理。這種管理體制使會計人員的管理權與會計工作的管理權出現“兩張皮”,造成會計人員“站得住的頂不住,頂得住的站不住”,難以“依法理財”。實行會計集中核算后,將會計人員的人事權、工資發放及業績評定權等從單位分離出來,解除了會計人員的后顧之憂,使會計人員能夠相對獨立地行使監督職能,敢于對會計資料的真實性、合法性、完整性進行監督。實行會計集中核算直接應用先進的財務軟件,實行會計電算化工作,也促進了會計基礎工作的規范化。
4.精簡了人員,提高了工作效率。在分散核算體制下,各單位都成立了專門機構,按會計、出納等工作崗位配備了相應的工作人員。實行會計集中核算后,各事業單位不再保留會計、出納崗位,不僅精簡了人員,而且提高了工作效率。
四、發展和完善會計集中核算制的幾點建議
1.進一步提高會計核算中心工作人員的業務水平和服務質量。要加強中心業務人員的政治思想和工作作風建設,切實增強服務意識,寓監督于服務中,樹立良好形象,做到既堅持原則,又熱情服務,幫助集中核算單位理好財,為財政把好關。一是要組織多種形式的政治和業務學習,提高中心工作人員各方面的素質,同時也要做好對報賬員的業務指導工作;二是加強同集中核算單位的聯系、溝通,使中心工作人員了解所分管單位的業務特點,為準確核算和強化財務監督及年終決算工作打好基礎;三是采取走出去的形式,學習外地關于集中核算工作的先進經驗,完善集中核算工作。
高校設立了獨立的計算機教學樓,并在計算機樓里開設了開放計算機實驗室,在計算機教學樓里,配有專門的管理人員對計算機房進行管理,包括對設備使用、課程項目、上課人數、材料消耗等的統計與記錄。
1.2計算機設備的維護工作
由于計算機實驗室對學生實行開放管理,這就造成了上機學生人數的大量增加,學生的上課時間也增加了很多,這也造成了計算機實驗室里的計算機等設備使用過度,難免會使某些設備出現種種毛病,如卡機、死機、反應速度慢甚至設備癱瘓等,所以計算機實訓基地內配備了專門的工作人員定期會對計算機實驗室的計算機設備檢查維修。
1.3計算機軟件的安裝與維護
目前,國內各高校在硬件的投入逐年增加,但對于軟件方面的投入非常少,有些高校的計算機使用的系統和軟件甚至都是盜版軟件,經常出現各種各樣無法預料的問題,導致教學工作不能正常進行,所以實訓設備管理人員需要不定時地對計算機軟件進行維護或更新。
1.4重視對病毒的防治
由于計算機實驗室對學生實行開放管理加上一些學生的錯誤操作,造成計算機實驗室的計算機中毒,因此計算機實訓基地的管理層會安排相關人員定期對計算機實驗室內的計算機進行殺毒和防毒工作,并在計算機上安裝相關殺毒軟件,及時做到殺毒軟件的升級和更新。
1.5實訓基地與骨干建設項目相結合研究
在高校對計算機實訓基地的管理同時,高校也對骨干的建設做出了很大的努力,并成立有關項目將計算機實訓基地的建設和骨干建設項目相結合,研究這兩者之間的聯系,并從中找到更好的建設和管理計算機實訓基地的辦法。
2高校計算機實訓基地管理模式中遇到的問題
當前大多數的計算機實訓基地的管理模式是采用各二級學院根據課程設置情況自主建立計算機實驗室的辦法,而實訓計算機實驗室的管理也由這些二級學院獨立成立的實訓部門自己進行管理。在這些二級學院的課程設計中,有的院系當前學期課程少,使得計算機房使用率低,利用率也低,而與此同時,有的院系的計算機實驗室無法滿足本學期的實訓課,這造成了計算機的教學無法正常進行。計算機實訓基地實訓室里的計算機使用時間過長,導致計算機的性能下降,不能夠滿足高校的計算機課程教學的要求,不能提供本應該提供的服務而造成教學質量的下降。從創辦計算機實訓基地以來,高校的計算機教學主要以理論教學為主,不能達到實訓的目的,原本責任重大的計算機實訓室管理員往往扮演了一個計算機實訓室打掃衛生、安裝課程所需軟件和設備檢修的角色,使得計算機實訓基地的管理能力沒能充分體現,而且有的計算機實訓室管理人員由于其工作單一無趣,幾乎沒有向上提升的機會而離開了工作崗位或者轉崗,造成了計算機實訓室的人才流失,使得高校計算機實訓基地的管理不能正常進行。
3高校計算機實訓基地實行一體化管理模式
對于在高校計算機實訓基地管理中存在的問題,應該在現有的計算機實訓基地的建設基礎上,對高校的計算機實訓基地進行資源的整合,并對高校內的所有二級學院的計算機實訓室進行統一規劃和安排,安排專業人員對其進行統一管理,而且在教學方面實現統一分配教學任務,進而為高校計算機實訓基地一體化管理做出貢獻。具體措施將在下面的內容中提出并進行分析:
3.1創辦專門的計算機實訓中心
在當前的高校行政部門劃分的基礎上,在院級級別上創辦專門的計算機實訓中心,而計算機實訓中心的管理和相關責任由負責教學方面的副院長負責,并在下面設立計算機實訓中心主任一職來協助副院長來管理計算機實訓中心的教學工作和日常安排工作。對于計算機實訓中心來說,其應該獨立于各院系,而且高校內所有的計算機實訓室都統一接受計算機實訓中心的安排和管理。計算機實訓中心應該具有對計算機實訓室進行性能評估的特點,而且需要根據每個院系專業課程量的多少以及上課時間的多少來進行計算機實訓室的劃分,做到專業計算機實訓室和公共基礎計算機實訓室都能滿足,但是要優先安排各院系的專業課的計算機實訓課,在時間充裕的條件下,再安排全校性的計算機方面的實訓課,以此來組織和協調計算機實訓中心的計算機實訓室的利用,使得計算機實訓教學得到平衡的安排,并且使每個計算機實訓室得到充分合理利用,全面地指導高校的計算機實訓教學。
3.2實訓中心管理人員的工作專業化
對于高校計算機實訓中心內的管理人員來說,每個管理人員的日常工作是不同的,只有分工合作,即每個人主要負責一個項目的工作,然后大家一起對整個計算機實訓中心的管理共同負責,來完成整個計算機實訓中心每個實訓室的管理工作。具體情況是:計算機實訓中心由主管教學副院長主持工作,計算機實訓中心主任負責計算機實訓中心的日常管理,包括對計算機網絡實訓室、軟件設計實訓室、會計電算化實訓室、工程制圖CAD實訓室、數字媒體實訓室、計算機通用實訓室等實驗實訓室的日常管理,并由相關方面的管理人員分別對各實驗室固定資產賬目、實訓中心耗材采購以及領用登記、實訓室軟件和硬件的維修記錄、各實訓室課程安排和協調等項目進行統一記錄和負責。最后,所有計算機實訓基地的管理人員共同負責實訓中心的工作管理,包括日常教學安排、所有實訓室門窗的開關是否按時到位、計算機實訓室內的計算機及相關設備的維修和護理、整個計算機實訓基地的衛生和安全管理等方面的問題。
3.3實訓基地一體化管理效率的提高
對于目前的高校計算機實訓基地一體化管理來說,其效率相對而言是很低的,所以對實訓基地一體化管理效率的提高也是當前高校實訓基地的重要任務。對于高校計算機實訓基地一體化管理的效率提高來說,應該從計算機實訓基地中心的管理系統出發,創建計算機實訓基地中心智能管理系統。具體措施是:(1)通過對校園網服務器、高校教務管理系統以及學生檔案系統進行對接,將學生的檔案導入計算機實訓基地中心的學生賬戶,根據學生的專業、課程來安排課程教學;(2)構建計算機實訓中心一體化管理的智能IC卡系統,在原有計算機實訓室資源的基礎上,使系統內部客戶機與服務器實現實時數據傳送功能。
一、網絡考試系統概述
在網絡技術逐漸滲入社會生活各個層面的今天,傳統的考試方式也面臨著變革,而網絡考試則是一個很重要的方向。基于Web技術的網絡考試系統可以借助于遍布全球的因特網進行,因此考試既可以在本地進行,也可以在異地進行,大大拓展了考試的靈活性。試卷可以根據題庫中的內容即時生成,可避免考試前的壓題;而且可以采用大量標準化試題,從而使用計算機判卷,大大提高閱卷效率;還可以直接把成績送到數據庫中,進行統計、排序等操作。所以現在較好的考試方法為網絡考試,試題內容放在服務器上,考生通過姓名、準考證號碼和口令進行登錄,考試答案也存放在服務器中,這樣考試的公平性、答案的安全性可以得到有效的保證。因此,采用網絡考試方式將是以后考試發展的趨勢。
網絡考試系統的實現技術有多種,可以采用傳統的客戶機/服務器型的MIS型架構,即試題內容放在遠程的服務器上,在考試機上安裝考試應用程序和數據庫客戶機配置,因此每次考試時要對機器進行安裝、配置,考務工作比較煩瑣,而且考試程序放在客戶機上,安全性也受到一定影響,因此本文討論的網絡考試系統采用Web技術實現。Web技術超越了傳統的"客戶機/服務器"兩層結構,采用了三層體系結構:用戶界面層/事務層/數據庫層,因此Web結構有著更好的安全性,在用戶機上不需要安裝任何應用程序,應用程序可以安裝在事務層所在的計算機上,試題存放在數據庫服務器上,當然,事務層和數據庫可以是同一臺機器(如果條件允許,還是應該把這兩層分開在不同的計算機上),所以,本文所討論的考試系統采用Web技術實現。
本系統的數據庫采用IBM公司的大型數據庫DB2,網站服務器采用IIS4,網頁設計采用FrontPage2000和ASP,閱卷系統采用Borland公司的Delphi5.0。
二、網絡考試系統的構成
網絡考試系統的結構如圖1所示,下面我們對該圖作一下簡單的描述:
圖1網絡考試系統結構圖
(一)考試子系統
考試子系統是網絡考試系統的核心部分,它的工作流程如圖2所示,由于采用Web技術實現,所以從理論上講,考試可以在任何時候、任何地方進行,但是為了使考場易于組織和管理,所以本系統對考試時間作了嚴格的限制,因此在進入網站時首先判斷當前時間是否為考試規定的時間,由于判斷的時間是服務器端的時間,所以跟考試機器的時間無關,即使考生修改所在機器的時間,也無濟于事。如果時間符合要求,則顯示登錄頁面,考生在這個頁面輸入自己的信息,如姓名、身份證號碼、密碼等等,單擊"提交"后進入信息處理程序(在服務器端執行),如信息不正確(包括有些考生試圖繞過登錄頁面,直接進入試卷頁面的情況,此時由于沒有登錄信息,系統也會認為是非法考生),系統給出提示信息,并重新定位到登錄頁面;如信息正確,則顯示試卷頁面,試卷頁面上的試題內容根據考生輸入的試卷代號從數據庫中取出符合條件的記錄動態地生成。同時在頁面上動態地顯示考試所剩時間,當考試時間到或考生點擊"交卷"按鈕時,則系統把考生答案傳送至服務器的數據庫中保存起來,并把數據庫中標記考生是否參加過某門課程考試的標記置"1"(它的初始值為"0")。
圖2考試子系統流程圖
(二)成績查詢子系統
為了能讓考生及時、方便地了解自己的考試成績,查詢子系統也采用Web方式實現,考生在頁面輸入自己的信息后,服務器就能把成績信息傳送到考生的機器上。
(三)閱卷子系統
本系統對考生來說是不可見的,用DELPHI和DB2實現。它是一個應用程序,不能通過WEB方式訪問。
1、評分模塊
該模塊能調出學生答案并自動給出客觀題的成績,教師根據學生的答案給出每題得分并輸入計算機。
2、成績統計、排序模塊
計算機能根據學生的成績進行各類統計,生成成績分布圖等,還能按照給定的條件進行排序。
3、信息維護模塊
本模塊能對試題、考生信息進行維護,教師可以增、刪、改、查題目、考生信息,是閱卷子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
(四)數據庫子系統
網絡考試系統離不開數據庫系統的支持,不論是試題、答案,還是考生信息都需要存放在數據庫中,而且數據庫獨立于程序而存在,具有較好的安全性,本例中的數據庫采用IBM公司的大型數據庫系統DB2實現,數據庫名為test_net,其中主要表結構的描述如下:
kaosheng表:用來記錄考生信息,其中有一字段jsjjc_dl,如果其值為0,則表明該考生還沒參加過《計算機基礎》的考試,如果為1:則表示已經參加過該門課程的考試,jsjjc_cj字段存儲了《計算機基礎》課程的成績;
kaosda表:記錄考生的選擇題、填空題以及問答題答案,這三類答案分別用三個字段描述,每題答案之間用"$$$"分隔;
xuanzt表:存放選擇題題目,其中有題目字段、四個選項字段、試卷代號字段以及答案字段;
tiankt表:存放填空題的題目、試卷代號及答案(問答題的處理與填空題類似,這里不作描述)
在ASP程序中,與數據庫相關的典型語句如下:
<%exec_xzt="select*fromxuanzt"
setconn=server.createobject("adodb.connection")
conn.open"dsn=test_net;uid=db2admin;pwd=db2admin"
setrs_xzt=conn.execute(exec_xzt)%>
在上述四行語句執行完后,rs_xzt中為符合條件的記錄集。
三、考試系統的實現方案
考試子系統是網絡考試系統的核心部分,下面就該系統中一些常見問題的程序設計方案作一下具體說明。
(一)安全性考慮
1、考試時間
(1)進入考試網站時首先檢查當前時間是否為考試時間,以控制考生在規定的時間內參加考試;
<%dimtime_cur
time_cur=now''''time_cur為當前時間
iftime_cur>=cdate("2000-06-088:30:00")andtime_cur<=cdate("2000-06-0810:30:00")then%>
''''顯示登錄頁面…………
<%else%>
<fontface="隸書"color="#0000FF"size="6">現在不是考試時間</font>
<%endif%>
(2)在進入試卷頁面后還要控制考試的總時間,在卷面上動態顯示目前剩余時間,當總時間已到,系統會自動提交考生的答案,并且把數據庫中的相關字段,如jsjjc_dl設置為1,這樣他就不能再次進入試卷頁面,這段程序利用客戶端程序實現,而且在試卷頁面加載時就要設置timeout()的參數,本例中設它為1000ms,即每隔1秒timeout過程執行一次。
<scriptlanguage="vbscript">
''''客戶端程序,求出剩余時間,利用timeout(每1000ms產生一次事件)
dimcounter,t,fen,miao
counter=61''''這里假設考試時間為1分,即60秒
''''頁面的加栽事件
subwindow_onload
t=settimeout("timeout()",1000)''''每隔1000毫秒timeout過程被執行一次
endsub
subtimeout
counter=counter-1
ifcounter>=0then''''還有剩余時間
''''根據counter的值求出剩余的分、秒,并把它顯示在頁面上
fen=counter\60:miao=countermod60:T1.value=fen:T2.value=miao
t=settimeout("timeout()",1000)
else
form1.submit''''假如考試時間已到,則自動提交表單中的內容
endif
endsub
</script>
2、身份驗證
根據考生的姓名、身份證號碼、密碼到數據庫中查找相應記錄,如果庫中有該考生的記錄,則允許進入,并且把考生信息記錄在session中,否則給出信息,不允許進入。
<%dimxm,sfzhm,dw,mm,sjdh,exec1,xm_tj,sfzhm_tj,mm_tj,condition,exec2
''''(略)……根據上一個頁面中的信息查詢庫中是否有該考生的記錄記錄
if(notrs.eof)then''''如果條件為真,則表示庫中有該考生的記錄
ifrs("jsjjc_dl")=0then''''如果庫中有該考生記錄,則繼續判斷該考生是否參加過這門課程的考試
''''如果該考生沒有參加過這門課程的考試,則用session記錄下考生信息
session("xingming")=xm:session("shenfzh")=sfzhm:session("mima")=mm%>
''''…………顯示試卷頁面
<%else
response.write"您已經參加過測試,不能再次進入"''''如果rs("jsjjc_dl")<>0則表明考生已經
endif''''參加過考試
else%>
<scriptlanguage=vbscript>
alert("您輸入的信息不對,請重新輸入!")''''如果表中沒有查到該考生的記錄,則顯示提示窗口
setw2=open("default.asp")''''并且重新定位到登錄頁面,使考生重新輸入信息。
</script>
<%endif%>
(二)試卷的生成:
試卷頁面是采用ASP技術動態生成的。數據庫中有一個字段,標記試卷代號,可以根據考生輸入的試卷代號從數據庫中選取相應記錄,并把它按照一定的布局顯示在頁面上。從前面我們可以知道,選擇題有一個表,先從選擇題表中取出相應記錄,同時動態生成表單域。然后從填空題表中選取符合條件的記錄,本例以生成選擇題為例說明試卷頁面的生成。
<%''''……從數據庫中取出符合條件的記錄,并存放在rs_xzt中
<p><%i=1''''I為題號
dowhile(notrs_xzt.eof)%><p>
<%=i%>、<%=rs_xzt("timu")%><%rb_name="rb"&i%>
</p><p><inputtype="radio"value="a"name="<%=rb_name%>"><fontcolor="#3333CC">A</font>:<%=rs_xzt("xuanxa")%>
<inputtype="radio"name="<%=rb_name%>"value="b"><fontcolor="#3333CC">B</font>:<%=rs_xzt("xuanxb")%> <inputtype="radio"name="<%=rb_name%>"value="c"><fontcolor="#3333CC">C</font>:<%=rs_xzt("xuanxc")%>
<inputtype="radio"name="<%=rb_name%>"value="d"><fontcolor="#3333CC">D</font>:<%=rs_xzt("xuanxd")%></p>
<%i=i+1:rs_xzt.movenext:loop
rs_xzt.close%>
(三)答案的存放
先從試卷頁面中收集選擇題、填空題及問答題答案,并把它們分別保存在三個字符串中,然后利用SQL語句向數據庫中存放,如果數據庫已經有該考生的答案記錄,則用UPDATE語句更新,否則用INSERT語句插入。程序略。
四、結束語
綜上所述,基于Web技術的網絡考試系統易用、靈活,也具有良好的安全性,由于采用了大型的數據庫系統,所以試題、答案也具有較好的安全性,閱卷系統采用DELPHI實現,限于篇幅,這里沒有對這部分作深入的剖析,用DELPHI實現的閱卷系統界面友好、功能完善,生成的統計圖直觀、正確,可以為教師的命題、教學提供有益的參考,當然,還可以在本系統的基礎上進一步完善,如本方案的題目基本上是試卷庫,而不是試題庫,可以進一步做成試題庫,在表中加兩個字段,一個字段記錄知識點,一個字段記錄分值,在生成試卷頁面時按照一定的規則、算法(知識點、分值)從表中取出相應的記錄,這樣考試系統就能再上一個臺階。
本文是筆者對網絡考試系統研制工作的一個總結,讀者朋友如對其有興趣,筆者很愿意跟各位一起探討,一起提高。
參考文獻:
1、《IIS4系統管理員手冊》(美)DavidIseminger著電子工業出版社
2、《DB2認證指南》(美)GrantCertification&CaleneJanacek著電子工業出版社
3、《ASP開發全攻略寶典》唐青松編著中國水利水電出版社
4、《Delphi4從入門到精通》(美)MarcoCantu著電子工業出版社
英文摘要:
高校計算機實驗室是高校重要教學研究地點,對高校的科研和教育工作都有相當重要的作用。所以對于計算機實驗室的管理是高校重要的工作,計算機管理系統的作用主要有三個,首先提高計算機實驗室的使用效率,其次提高計算機實驗室的使用安全性,最后通過合理的管理完成對于教學資源的維護。
1.2B/S模式
B/S模式是指瀏覽器和服務器結構,是網絡時代新興的一種網絡結構模式,其思想在于將系統的功能部分集中于同一臺服務器上,操作客戶端則由瀏覽器代替,這樣就可以實現遠程操控,提高系統地使用性和適應性,而且這樣系統構建模式減少了系統安全和運行的難度,而且服務器功能集中的方式使系統的維護和管理更加方便和容易,最重要的是將系統集中于同一服務器可以提高系統的安全性,減少了客戶端造成系統入侵問題。
2基于B/S模式的高校計算機實驗室管理系統總體設計思路
2.1管理系統設計目標
完善系統功能,高校計算機實驗室管理系統設計是為了進一步完善計算機實驗室管理工作,做好各項數據的統計更新工作,同時要根據各個高校師生自身特點,設計出符合實際管理規律的計算機管理系統。便于操作,進行驗證之后的用戶可以順利進入計算機實驗室管理系統,實現一系列的操作管理,便于管理工作的展開。維護數據安全,根據不同的管理權限設置不同的登錄方式,采取不同的身份驗證方式,以便保護不同用戶的信息數據安全。同時還要保障實驗室管理系統的工作人員能及時及時進行管理系統數據的更新與維護,保障管理系統的正常運行。
2.2管理系統結構設計
計算機實驗室管理系統的結構是由三個邏輯結構構成的,由這三個邏輯結構構成的管理系統能有效地實現計算機數據的信息交換,這三個邏輯結構分別為管理系統表示層、管理系統業務邏輯層和管理系統數據訪問層。其中表示層是統一的圖形操作界面,這一界面主要呈現信息和操作功能,這部分中只是負責將數據進行呈現與并沒有其他的功能,比如學生進入系統中所顯示的系統分類,數據的數據和顯示,學生的個人信息顯示等等。業務邏輯層實現幾乎所有的數據功能的結構,通過對數據的處理和編排達到數據管理的目的。基本上所有系統功能的都需要由業務邏輯層進行,用戶管理、數據交換,數據處理等,而且基本的安全內容和認證內容也是在這一結構中實現的,比如學生信息的認證,進入系統的密碼識別等。數據訪問層的功能比較單一,主要是針對于數據的錄入、調取等數據交換的功能性體現,比如添加修改信息等數據操作行為。
3計算機實驗室管理系統詳細設計
3.1用戶管理模塊
用戶管理模塊是指通過密碼賬戶信息識別使用者并給予其相應的管理權限的模塊,對于計算機實驗室管理系統而言,操作權限和信息識別是其最重要的功能,只有在相應的操作能力的條件下才可以進行相應的操作。用戶管理模塊中將會被分為三個操作子系統,針對于管理員、學生和教師,這樣就可以明確的將管理權限分開,又不需要進行特殊的管理權限賦予設定。用戶管理模塊當中賬戶和密碼是唯一的識別方式,通過賬戶和密碼來區分管理權限,實現操作上的區別。
3.2管理員操作子系統
管理員子系統將主要包含三個系統功能,存放管理、借出系統和查詢系統。高校的計算機實驗室中需要按時對設備、物品進行盤點和管理,所以將在采購、分配、登記、維護等在系統中進行記錄,及時掌握設備的情況,管理員也需要對新入庫的設備進行登記并記錄存放位置和入庫時間,一般查找和盤點。實驗室的設備的出借同樣需要管理,依靠系統可以實現對出借物品的定時提醒,而且出借程序中同樣需要管理員記錄和審核,通過與身份相互綁定的方式,保證物品的安全即出現問題時的追責和賠償。查詢系統是對目前的教學資源進行管理的方式,包括對廢舊設備,目前庫存,借出、入庫記錄等等,隨時掌握和核查設備信息,保證教學資源的使用和整合。
3.3學生操作子系統
學生操作子系統的使用主要是為學生提供服務和方便學校對學生的管理的,其功能性不高,但是相對復雜,學生日常所需要的信息輸入、查詢、公告閱讀、表格下載、信息申請、審核等等工作都需要實現。就目前而言相當多的學校都開始進行以B/S模型為基礎的計算機實驗室管理,因為學生群體龐大,傳統的計算機管理系統顯然無法滿足這樣的操作需求,而且這樣的方式也方便了學生的操作,減少了學生的使用系統的難度和成本。
3.4教師操作子系統
教師使用這一系統需要利用這一系統來更好的實現教學工作。因為教師一般只在開學和期末兩個時段使用這一系統的情況較多,所以平時可以將系統資源適當的調配到學生和管理員的使用中。教師使用系統主要是進行學生成績記錄、課程安排查詢等等工作,所以并不需要太多的其他功能。但是需要主要的是教師操作系統與電腦外界設備的關聯,比如打印機等設備都是教師需要使用到的。所以在建構教師操作子系統中應該加入打印的操作項目,提高系統的人性化發展。
2用桌面云技術管理多媒體計算機實驗室的優勢
用桌面云技術管理多媒體計算機實驗室的優勢主要有以下幾方面。(1)節省采購成本。PC機平均更新周期為3~5年,而云終端的工作時間可達10年左右。虛擬化軟件ThinputerVDI可以永久使用;服務器的壽命也遠高于PC機。如果需要提升桌面的處理能力,只需要給服務器增加CPU和內存配置即可,眾多的云終端無需更換。(2)降低維護成本。隨著桌面的集中,本地用戶不用再考慮數據存儲、數據同步、數據備份等問題,數據的備份和安全管理全部交給服務器管理部門或管理員來完成。通過授權控制用戶USB拷貝數據,保護計算機數據安全。(3)可持續節能和降低成本。傳統PC機的能耗大多在250W以上,而云終端能耗小于10W,平均約為5W,云終端+服務器的方式比傳統PC機節約能耗約95%,能夠大幅減少電費成本,實驗操作環境綠色環保。(4)提升管理效率。桌面云可以通過“資源池”來組織管理CPU、內存、磁盤等資源,同一資源池中的VM可以共享該資源池中的資源。管理員可以根據最終用戶的資源需求靈活配置資源池中的資源,從而大大減少閑置資源和提高資源利用率。
3桌面云實施方案
3.1多媒體性能測試
由于多媒體教學已是當今很普及的教學模式,因此桌面云的多媒體性能指標(特別是動畫、視頻、圖片等性能指標)在測試中就顯得尤其重要,這也是衡量桌面云技術可行性的關鍵指標之一[3]。通過對虛擬桌面的協議比較(見表1)來看,VDX協議的性能還是穩定、可靠的。尤其是視頻多媒體播放的流暢度方面,完美支持1080P的高清視頻在線和本地播放,達到了與傳統PC一致的用戶體驗,所以最終選擇了ThinputerOVD桌面云平臺的方案[4]。表1主流虛擬桌面顯示協議比較協議傳輸帶寬要求圖像顯示體驗視屏播放支持傳輸安全性PCoIP高好差高RDP高差中中SPICE中中好高ICA低中中高VDX高好好高。
3.2瘦客戶端桌面云模型組建
瘦客戶端通過開源的終端操作系統連接到服務器獲取桌面服務,多媒體計算機實驗室中的每個用戶得到的虛擬桌面服務是一樣的(見圖2)。服務器資源可以由機房管理員動態分配,在出現閑置瘦終端時,可以為其他瘦終端用戶分配專用的虛擬桌面。對于公共多媒體計算機實驗室(主要是公共語音計算機實驗室和公共計算機實驗室),主要功能應用就是播放音頻、視頻和PPT以及聯網服務,應用需求較單一。瘦終端完全可以取代以前較低配置的計算機,特別是低配置的計算機報廢后,可以嘗試在全校范圍內更換瘦終端。還可以將瘦客戶端擴展到教師桌面漫游,學校為每個教師分配一個專屬的虛擬桌面,實現教室之間的無縫漫游。OVS是終端Linux操作系統。相比傳統的Win-dows操作系統和原生的Linux系統,OVS摒棄了不必要的系統組件,對終端性能要求非常低,CPU主頻在500MHz、內存512MB的終端即可安裝OVS到終端,從而可低成本實現桌面云平臺改造。同時,由于終端操作系統為開源系統,無需支付Windows系統授權費用,可大幅節約部署成本。無論是在舊計算機上部署OVS終端操作系統,還是用云終端完全取代傳統PC機,對于機房管理員而言,都可以提高終端管理效率,快速實現桌面的還原和更新,實現計算機集中式遠程管理,真正實現終端零維護。但是,桌面云初期建設成本是較高的。這是由于:(1)建立桌面云需要有服務器,瘦終端上的所有負載都加在服務器上,所有的虛擬機都在服務器上運行,因而對服務器的配置要求較高;(2)由于瘦終端的資源完全來自服務器,瘦終端訪問外部設備(如外部打印機)時對網絡帶寬占用較多[5],網絡承擔著瘦終端與服務器的連接和通信,因此,桌面云對于網絡的依賴性也很高,網絡布線的成本也比傳統機房布線高。桌面云有效地改變了傳統PC整個生命周期的總體擁有成本(totalcostofownership,TCO)和能耗高的劣勢。由于軟成本的大大降低,且軟件成本在TCO中比重非常大,所以總體TCO是不增反降,預計可以減少40%左右。
3.3胖客戶端模式桌面云模型組建
廣西民族大學的實驗課類型多種多樣,其中一些專業實驗軟件并不適合在桌面云系統運行,如動漫設計、Photoshop、3dsMAX等,仍然需要沿用原來較高配置的計算機,即胖客戶端。機房管理員對該類專業多媒體計算機實驗室的分類管理是通過配置模板操作系統和應用程序模塊,并將模塊推送給胖客戶端,胖客戶端可以通過服務器網絡鏡像啟動操作系統[6]。由于多媒體計算機專業實驗室為不同專業所用,硬件配置種類較多,胖客戶端的模式能夠較好地支持不同型號客戶端的硬件。胖客戶端能夠快速從網絡鏡像中獲取操作系統,大大節省了機房管理員對批量計算機系統修復和安裝的時間。例如多媒體計算機專業實驗室每學期都要承擔校內專業設備共享及對校外提供社會服務的任務,例如新漢語水平考試(HSK)、ATA考試、思科網絡工程師考試、國家職業資格考試和銀行系統招聘考試等。對于這些不同的考試環境,機房管理員只需通過桌面云胖客戶端模式將不同的模板保存在服務器上,將相應的考試模板推送給客戶端使用即可,省去對多臺計算機格式化硬盤、重做系統、還原系統的工作。機房管理員的工作只是維護若干刀片服務器,工作效率會得到明顯提升。
由于會計電算化是一項系統工程,在發展過程中有許多工作要做,有許多問題要及時解決,否則將嚴重阻礙我國會計電算化向更深層次的發展。下面就當前我國會計電算化進程中必須重視和需要解決的幾個問題進行探討。
1目前我國會計電算化工作中存在的問題
1.1會計信息的完整性和可用性還不夠完善
1.1.1會計電算化未能站在企業管理信息化的高度進行研究。因過分注意軟件的會計核算功能,而輕視了財務管理和控制、決策功能。會計軟件相對于傳統的思維方式,模擬手工核算方法,缺少管理功能。財務系統大多以記賬憑證輸入開始,經過計算機處理,完成記賬、算賬、報賬等工作,并局限在財務部門內部。目前流通的會計核算軟件大多功能在提高財務信息系統的范疇,只能完成事后記賬、算賬、報賬以及提供初級管理功能,不具有事前預測、事中控制、事后分析決策等管理會計功能。近年來雖然倡導發展管理型會計軟件,但由于各種原因,一般只從財務管理的要求出發,未能達到較為理想的效果。
1.1.2會計信息系統與企業管理信息系統未能有機結合。會計信息系統不僅與生產、設備、采購、銷售、庫存、運輸、人事等子系統脫節,而且會計軟件內部各子系統也只以轉賬憑證的方式聯系。從而造成數據在內外子系統之間不能共享,信息不能通暢,既影響財務管理功能的發揮,又不能滿足企業對現代化管理的需要。在綜合的企業管理信息系統中會計子系統應該從其他業務子系統獲取諸如成本、折舊、銷售、工資等原始數據,提高數據采集效率和管理能力各業務子系統也應從財務子系統取得支持,但由于各自獨立發展,互相之間不能實現數據共享,往往一個子系統的打印輸出成了另一個子系統的鍵盤輸入。許多商品化會計軟件在開發時,沒有統一規劃,而是采用單項開發,再通過“轉賬憑證”的方式傳遞各種數據,未能形成一個有機的整體,各個核算模塊是彼此孤立的“孤島”。
1.1.3會計信息系統仍然是個封閉式的系統。會計系統的開放性除了體現在企業內部各子系統之間的信息共享之外,更體現在會計向外界披露信息的內容和方式上。但目前會計信息系統既不能通過Internet網絡向股東財務報表等綜合信息和明細信息,也不能通過網絡直接向稅務、財政、審計、銀行等綜合管理部門提供信息,更不能有選擇地披露相關的人事、技術、設備以及股東所關心的其他信息。此外,普遍存在支持跨網集團的多方業務,使財務信息資源的價值得不到充分利用。
1.2會計信息的保密性和安全性較差
會計電算化是建立在計算機網絡技術和安全技術等信息技術基礎之上的,會計信息是以足夠的安全技術為保障,以一定的計算機硬件支撐。在相應的軟件管理下在網絡中流通、存儲和處理,并最終以人們需要的形式變現出來。隨著計算機應用的擴大,利用計算機進行貪污、舞弊、詐騙等犯罪現象屢見不鮮。在會計電算化環境下,會計信息以各種數據文件的形式記錄在磁性存儲介質上,這些存儲介質上的信息機器可讀形式存在的,因此很容易被復制、刪除、篡改,而不留下任何痕跡。數據庫技術的高度集中,未經授權的人員可以通過計算機和網絡瀏覽全部數據文件,復制、偽造、銷毀企業重要的財務數據。可見會計電算化犯罪是一種高科技、新技術下的新型犯罪,具有很大的隱蔽性和危害性,使會計信息安全風險大大增加。
1.3會計人員計算機操作業務素質較低
目前,不少單位的電算化人員是由過去的會計、出納等經過短期培訓而來,他們在使用微機處理業務的過程中往往很多是除了開機使用財務軟件之外,對微機的軟硬件知識了解甚少,一旦微機出現故障或與平常見到的界面不同時,就束手無策,即使廠家在安裝會計軟件時都作了系統的培訓,但一些從未接觸過計算機的會計人員入門還是很慢,而且在上機時經常出現誤操作,一旦出錯,可能就會使自己很長時間的工作成果付諸東流,使系統數據丟失,嚴重的導致系統崩潰,這種低素質的會計人員是不能勝任會計電算化工作的。
2改進會計電算化工作的對策
2.1要解決人們對會計電算化的思想認識問題
我國電算化事業起步較晚,人們的思維觀念還未充分認識到電算化的意義及重要性。多數單位電算化都是應用于代替手工核算,僅僅是從減輕會計人員負擔、提高核算效率方面入手,根本未認識到建立完整的會計信息系統對企業的重要性,使現有會計提供的信息不能及時、有效地為企業決策及管理服務。
2.2要做好管理基礎工作,尤其是會計基礎工作
管理基礎主要指有一套比較全面、規范的管理制度和方法,以及較完整的規范化的數據;會計基礎工作主要指會計制度是否健全,核算規程是否規范,基礎數據是否準確、完整等,這是搞好電算化工作的重要保證。因為計算機處理會計業務,必須是事先設置好的處理方法,因而要求會計數據輸入、業務處理及有關制度都必須規范化、標準化,才能使電算化會計信息系統順利進行。沒有很好的基礎工作,電算化會計信息系統無法處理無規律、不規范的會計數據,電算化工作的開展將遇到重重困難。管理人員的現代化管理意識,在整個企業管理現代化總體規劃的指導下做好會計電算化的長期、近期發展規劃和計劃并認真組織實施,重新調整會計及整個企業的機構設置、崗位分工,建立一系列現代企業管理制度,提高企業管理要求。還要修改擴建機房,選購、安裝、調試設備,自行開發或購買會計軟件,培訓會計電算化人員,進行系統的試運行等等工作。以上所列的各項工作必須做好,否則電算化會計系統將不能正常工作,有損于會計電算化的整體效益并使其不能深入持久地開展下去,會計和企業管理現代化將無法實現。
2.3要加強會計信息系統的安全性、保密性
財務上的數據往往是企業的絕對秘密,在很大程度上關系著企業的生存與發展。但當前幾乎所有的軟件系統都在為完善會計功能和適應財務制度大傷腦筋,卻沒有幾家軟件公司認真研究過數據的保密問題。數據保密性、安全性差。為了對付日益猖獗的計算機犯罪,國家應制定并實施計算機安全法律,在全社會加強對計算機安全的宏觀控制,政府主管部門還應進一步完善會計制度,對危害計算機安全的行為進行制裁,為計算機信息系統提供一個良好的社會環境。對于重要的計算機系統應加電磁屏蔽,以防止電磁輻射和干擾。制定計算機機房管理規定,制定機房防火、防水、防盜、防鼠的措施,以及突發事件的應急對策等。
必要的內部控制:在電腦網絡環境下,某些內部人員的惡意行為及工作人員的無意行為都可能造成會計信息的不安全性,因此建立內部控制制度是必要的。第一,實行用戶權限分級授權管理,建立網絡環境下的會計信息崗位責任。第二,建立健全對病毒、電腦黑客的安全防范措施。第三,從電算化網絡軟件的設計入手,增加軟件本身的限制功能。第四,建立會計信息資料的備份制度,對重要的會計信息資料要實行多級備份。第五,強化審計線索制。第六,建立進入網絡環境的權限制。
增強網絡安全防范能力:網絡會計實現了會計信息資源的共享,但同時也將自身暴露于風險之中,這些風險主要來自泄密和網上黑客的攻擊等。為了提高網絡會計信息系統的安全防范能力應采用一些措施,例如采用防火墻技術、網絡防毒、信息加密存儲通訊、身份認證、授權等。
加強數據的保密與保護:在進入系統時加一些諸如用戶口令、聲音監測、指紋辨認等檢測手段和用戶權限設置等限制手段,另外還可以考慮硬件加密、軟件加密或把系統作在芯片上加密等機器保密措施和專門的管理制度,如專機專用、專室專用等。加強磁介質載體檔案的管理:為確保檔案的真實性和可靠性,實行紙質檔案和新型載體檔案雙套保管,并逐漸向完全保管新型磁介質載體過渡。
總之,我國會計改革已邁出了穩健、有序的步伐,并取得了輝煌成就。但是,由于會計屬于上層建筑范疇,其在觀念、理論、方法等方面均應隨著客觀經濟環境的變化而不斷改革、發展和完善。在網絡時代,要使我國的會計電算化工作能夠健康的發展,我們必須從理論上和實踐上進行認真的探討。21世紀的會計應該是一個以信息技術為中心的嶄新會計,而不是一個修修補補的會計。
參考文獻
[1]常劍峰.電算化會計信息系統的數據庫控制方法[J].中國會計電算化,2003(11).
由于計算機實驗中心承擔著多樣化的教學任務,諸如,校園內外網上的運轉、學生的實際上機練習以及課后的上機實驗等多種超過了其負荷能力的教學任務。學生在進行實際的教學實踐中會存在著有意識或者無意識的破壞系統的行為,諸如,硬盤格式化以及系統文件破壞等等,這樣就會導致系統無法進行正常的啟動,影響到正常的教學。從另外一個方面來看,管理員在實際的工作過程中沒有對于設備進行定期的檢查,由于疏忽大意而導致了系統運行上的問題。管理員在實際的工作過程中并沒有完全的按照規章來進行工作的進行,進而造成了很多的安全隱患。諸如,管理員對于服務器方面的用戶權限并沒有進行嚴格的限制而導致系統故障等等。
1.2計算機實驗中心配套設備不健全以及系統自身存在漏洞
在高校計算機的實驗中心的建設過程中,機器在運行方面對于實際的環境具有非常的要求,特別是機房的實際溫度以及濕度。由于實驗中心以計算機設備為主,發熱的密度非常高,如果由于機房在空調的制冷方面存在著問題就會導致實際的散熱不理想,產生局部過熱的現象,這樣就使得設備由于無法承受而產生故障嚴重的則會引起火災。由于實際的設計以及開發中所存在的漏洞而導致操作系統存在很大的安全隱患。程序員為了能夠不斷提供的便利而在進行軟件開發的過程中設下一些漏洞,有的則是由于系統的相關管理人員在配置上所存在的錯誤到產生了安全方面的隱患。諸如,網絡的路由器、安全上的防火墻等大多采用蠕蟲病毒來進行帶毒軟件的發送,導致系統癱瘓。
2消除安全隱患的對策分析
2.1通過職業素質訓練來實現管理人員素質不斷提高
在計算機實驗中心的系統開發過程中,為了能夠保障其正常的進行開發,避免出現由于學生有意識或者無意識而導致軟件上的安全以及刪除等等。管理工作人員需要對于實驗中心中的機器進行權限上的設置,同時還需要在服務器上安裝一些控制性的軟件,因此,一旦出現學生軟件上的誤刪以及安裝時,機器能夠自動進行反應,通過機器的自動關閉來進行系統的保護,不斷的提高便利性。在進行實驗中心的管理過程中,管理工作人員在其中具有無可替代的重要作用,這就需要工作人員牢記自身所肩負的重要責任,實現崗位上的堅守。管理工作人員需要注重設備上的清潔衛生以及安全管理,同時還需要相關規章制度等的建設來實現防火以及防盜等多種隱患的預防,為實驗中心的實際管理人員以及使用人員提供更多的便利。作為一名合格的計算機實驗中心管理人員,其自身需要更加扎實的掌握在計算機方面的理論知識以及實踐知識,通過軟件上的安裝、網絡上的規劃以及管理來實現機器故障上的解除以及網絡故障方面的解決,同時還能夠針對使用人員的破壞性為入手來進行問題的維修和故障的預防。
2.2更加的注重配套設施的健全以及系統上的完善
在進行計算機實驗中心的籌建過程中,機器、設備等方面的選擇與采購主要是按照最高的標準來進行。在進行實驗中心的建設過程中,對于UPS、防雷設備方面、空調方面、高頻電磁屏蔽的鋪設以及防滲漏報警裝置的設置等方面來進行,通過實驗中心所在安全隱患上的定期檢查來預防故障的突然發生,對于其中存在的安全檢查上的漏洞等來進行監控,同時還需要制定更加科學的預急方案,通過科學的演習來實現效率的保障。在計算機實驗中的系統建設的過程中,在進行系統的安裝完成之后需要進行最新補丁的補充,這樣就能夠在最大程度避免出現來進行計算機系統的入侵。計算機管理人員需要在本地進行WSUS服務器的安裝,通過補丁管理上的本土化來實現計算機系統在補丁更新情況上的掌握。除了更加的注重補丁的更新之外,管理人員在實際的工作過程中需要利用系統自身所提供權限來進行安全防護上的加強,同時還可以選用安全等級方面比較高的文件提供來進行安全隱患的消除。
2.3更加的注重互聯網的病毒防治
在進行計算機實驗中心的建設過程中,除了更加的注重補丁上的更新之外,還需要更加的注重在防病毒程序上的不斷安裝,同時還需要更加的注重本地服務器方面的病毒庫的更新,同時還需要更加的注重病毒方面的定期性的查殺。在進行計算機系統的還原以及保護的過程中,這樣學生在進行實踐的過程中,即使出現了計算機系統上文件的設置破壞或者是錯誤刪除的方式來影響計算機的運行,只需要通過重新啟動來進行計算機上的還原,進而實現了在計算機系統方面狀態的不斷恢復。總而言之,在進行計算機系統上殺毒軟件的安裝過程中,管理工作人員需要進行定期性的查殺來避免出現侵擾的現象。
計算機是知識、經驗和思維的替代品。縱觀當今世界,這種非常令人不安的觀點正在結構工程師中逐漸蔓延。人們似乎越來越愿意相信計算機使他們能對工程作出正確的判斷,而根本不去想一想,如果沒有計算機同樣的工作需要哪些必要的知識和經驗。按百分比計迅速增加的工程師相信,解決工程問題的專業知識就是怎樣使用計算機以及計算機本身的專業知識。在結構工程界,把使用計算機的能力當成能勝任工作的證明,作為一種觀點正在象傳染病一樣到處蔓延。大量的結構工程師確實相信,他們僅僅簡單地依靠計算機就可以“解決”工程問題了,而沒有認識到高質量的工程只能是淵博的工程理論知識,大量的經驗,以及艱辛的腦力勞動相結合的產物。
問題是過分強調自動化技術是以削弱實際知識為代價的,過分強調也演變成了不學習實際知識的借口。從教育和實踐兩方面來看,如此過分強調計算機帶給朝氣蓬勃的年輕工程師們一個錯誤的信息,工程學習和工程實踐就是輕松地使用菜單和用計算機生成五顏六色的圖畫。
在工程設計環境中利用信息自動化技術有很嚴重的負面影響,信息自動化技術象一樣能輕易地誘使大腦相信其虛幻的安全性,知識性和能力。在這些自動化技術實現其真正的價值以前,設計工程師必須不依賴計算機,而用學識和經驗去解決工程問題。非常不幸,我們變得如此依賴于計算機,以至于正在迅速喪失不依賴計算機進行計算工作的技能。
與那些只有依賴計算機才能“解決”工程問題的人討論問題時,一個稱職的結構工程師什么樣的痛苦和挫折沒有經歷過?這些人(不要把他們跟真正的工程師混為一談)已不再有能力,或者從來沒學過,不依賴計算機解決工程問題。從根上他們不懂得,計算機不可能記錄有關模型、分析和設計的一些技巧。可以這樣認為,除了具有快捷的計算速度以外,計算機程序只是一些離散的知識。這些人沒有認識到,知識已經遠遠超過了有限的計算機指令所能編程的界限。真正的工程知識是經驗,直覺,靈感,領悟力,創造力,想象力和“認知”的巨大綜合體,它超越了任何計算機程序和程序員對結構工程的“理解”。恰恰相反,這些人認定世界是一個巨大的有限元模型,而計算機能夠并且也應該自動地建立模型,進行分析,完成設計,打印出最終結果。“工程師”能做的,僅僅是區分規格和需求,給顧客開發票,牟取利潤,并且迅速找到新項目。
今后,只有越來越少的工程師能獨立地(即不依賴計算機)找出結構工程問題的正確解答,這種對計算機的依賴性將會帶來巨大的麻煩。隨著對計算機的依賴程度的不斷上升,誰來解決工程問題?是那些沒有或只有很少的結構工程知識和實踐經驗的程序員,或是有其他專業學位而不是結構工程學位的程序員來做?計算機現在不是,也永遠不會是解決工程問題的源泉。只有合格的工程師才能正確地解決工程問題。如果結構工程師們繼續制造這樣的氛圍,在結構工程實踐中,首先靠計算機,而不是靠有學識、有創新和有豐富經驗的結構工程師本身,就能夠解決大部分結構工程問題,那他們就是自欺欺人,也欺騙了他們的服務對象。
在今天的現實生活中,結構工程師發現了一種既非常有效又方便的方式去為顧客服務,它不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和金錢去學習或理解結構工程模型,分析和設計的細節。這種“方式”就是計算機。工程師們現在的行為方式符合宇宙的自然規律,即用最低的能量消耗前進。現在,越來越多的結構工程師對自動化技術的響應就是讓計算機工作,同時讓自己不再去操心細節了。
現代工程具有復雜的理論細節,依靠計算機的工程不能,根本不能,讓人們學習有意義的經驗。現代計算機的運算范圍和速度,太容易使工程設計變得毫無生氣。試問,有誰能抵抗激動和解脫的感覺--不用太多的艱辛就能求解成千上萬個方程?又有誰能抵抗誘惑--讓自動化技術來“解決”工程問題?真正的結構工程師,不用計算機就能工作的真正的結構工程師就有這樣的抵抗力。這些真正的工程師看到了實質,計算機是一種很不完善的工具,它只能處理大量信息。以光速執行的指令大多是沒有經驗的程序員編制的,它們的可靠性值得懷疑。在計算中,對于受動力載荷的作用的曲殼結構發生非彈性變形時,不正確的結果一樣可以在屏幕顯示,它們的等應力圖看上去也是如此這般地賞心悅目。這樣下去,只要手上有計算機軟件的使用說明,就可以用計算機得到結果了。或者更方便,只需在圖形用戶界面上選擇合適的菜單,就得到結果了。事實上,如果“靠相互交談來探討怎樣分析梁和柱,靠雙手找出閉合解”會更有利。
也許有人推測,以上論調只能證明本文作者從根本上是反計算機的,或是他沒有認識到現代信息技術美好的未來,或是他對那些在神奇的創意中利用這種技術的專家不屑一顧。然而,并不僅僅是這樣。即使認識到計算機的潛力,工程師也對危險熟視無睹。結構工程是對安全性吹毛求疵的職業。在世界各地,結構的特性是由結構工程設計的質量決定的。由于在實踐中采用了計算機,越來越多的結構工程師正在制造以幻想為基礎的信仰系統,正在發展難以置信的危險期望。隨著這一趨勢的延續,工程失效的威脅也會按指數形式增長。
一個簡單的例子就是世界各地越來越多的工程公司都期盼CAE/CAD軟件能將結構工程設計程序完全自動化。現在,越來越多的結構工程師希望在解決問題時他們只需區分類型和條件,讓CAE/CAD程序自動生成必要的數學模型,完成復雜而重復的分析和設計過程。最后,由制圖工具完成生產圖和施工圖。在這種環境中,結構工程師唯一的責任就是明確所要解決的問題,然后評價最后的設計“結果”。這種設計方式注定是災難性的。數不清的軟件開發商為滿足市場的需求,不斷開發和推銷注明有各種用途的軟件。于是,不那么稱職的工程師就相信了廣告,即使用這種軟件只要投入很少的人力就能進行工程設計。
軟件開發商經常被要求改進結構分析和設計軟件,以使用戶在不詳細了解技術細節的情況下就能夠使用軟件。例如,這些用戶要求開發商創造出不用閱讀使用手冊的環境。因為高質量的結構工程軟件的用戶參考手冊包括軟件的技術細節,限制范圍,以及計算所依據的理論和假設,結構工程師們不愿意使用這樣的高質量軟件。現實是,結構工程師們不希望了解細節。他們所希望又愿意購買的是窗口界面,這種界面能讓他們處理信息見得到,然后把結果以彩色圖表形式展示。最好還有動畫功能,還可以用漂亮的圖表打印數值結果。而對于是否能可靠地檢測重特征值;或在用反映譜進行分析時是否用了足夠的模態;或非線性索單元的理論是否正確;或分析結果對網格的形狀和單元的選擇是否敏感;或部分固定端剛度是否確切等等方面,如今使用計算機的工程師表示,他們幾乎不考慮這些細節問題。
不少人認為他們沒有時間,或沒人付給他們費用去關心細節。越來越多的結構工程師都持這樣的看法。但是,他們確實相信,依靠計算機他們的設計能夠達到顧客要求。為什么不能如此簡單地相信???/!!!輸入數據,然后擊鍵,就有了結果。而且,這種方式幾乎沒有人力消耗。
當然,計算機技術本身并不壞。然而,問題的核心是結構工程計算中計算機的使用方法,以及濫用計算機不斷增加的趨勢。在道義上資深工程師和工程管理人員有義務特別強調工程實踐中知識,專業技能,以及經驗的重要性,而非計算機使用者的“性別”。在結構工程實踐中,僅僅關心“怎樣”使用計算機是不夠的,了解“為什么”這樣設計才是關鍵。專業的結構工程師必須重視手工求解的原理,基本原則和提煉模型,識別計算結果中的錯誤,解決問題的其他方法,判斷計算結果的有效性。對計算機要又敬又畏,對計算結果應持批評態度,尊重工程實踐經驗,通過工程實踐(而不是通過“世界的有限元分析”,或是靠過分的簡化去滿足那些不合格的結構工程軟件的限制條件)學習工程。強調從那些資深的或更有經驗的結構工程師(即數量急劇減少,但仍記得不依賴計算機,怎樣解決工程問題的真正的工程師)那里學習結構工程。只有通過訓練專業工程師,而不是通過訓練技術員(即計算機操作員),結構工程界將完全能擔負起服務大眾的責任和義務。
到底該不該如此擔心計算機的不當使用?擔心那種怠惰?擔心工程界默許這種危險作法?雖然計算機對人類有很大的應用價值,但如果結構工程師們繼續象現在這樣破壞性地使用計算機,這些價值就得不到實現。
有什么辦法才能使結構工程界改變過分依賴計算機的情況?不再濫用計算機?這些都沒有簡單的答案。然而,所有稱職的,經驗豐富的資深工程師都有機會用危險的計算機這一思想去影響年輕人。一個真正的工程師所需要的是不依賴計算機解決工程問題的能力。經常懷疑計算機;在沒有深入的論證以前決不使用計算機的結果。在被工程師證實正確之前,假設計算機提供的結果是錯誤的。在用計算機求解之前,必須先“知道”答案。不崇拜計算機,而崇尚知識和經驗;提倡全面了解工程理論和實踐中的所有細節;避免為那樣的雇主工作,他們僅有的學習機會是通過計算機學,而不是通過有實踐經驗的真正工程師的深入訓練。
計算機不可能,而且永遠不可能,成為人類知識,經驗,遠見,靈感,創造力,獨立思維,以及自古以來的勤奮的替代品。雖然在結構工程實踐中計算機是非常有價值的工具,但是結構工程師必須認識到對工程學的細節(即原理,方法,標準,道德等等)的全面了解,比懂得怎樣在計算機屏幕上游逛不知道要重要多少。警告實際工程師,如果沒有計算機他們的結構工程知識不足以勝任工作,他們也沒有資格使用計算機(如若不然,那不僅是不道德,而是犯罪)。
所有稱職的,經驗豐富的工程師都意識到,好的計算機程序造就不出稱職的結構工程師,而只有稱職的工程師才能使用好的計算機程序。可悲的是,雖然上面的結論似乎是不言而喻的,但它并不是今天計算機應用的現實。因此需要讓危險曝光,并實現和完善保護措施。
論文摘要:推進教育創新是我國教育改革進程中面臨的一項重要而緊迫的任務。本文探討了如何在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學中實施創新教育,并重點對構建計算機基礎課程創新教學模式的教學策略和教學步驟進行了分析和研究。
1引言
計算機基礎課程的創新教學模式是以學生為中心以創新教育理念為理論基礎,根據計算機基礎課程的教學情況及學生的心理發展規律,綜合運用現代教育教學手段、技術,優化計算機基礎課程的教學,構建以培養學生自主精神、合作意識和創新能力為核.目標的教學環境。其中對教學目標的確立,教學睛境的設汁,教學策略的制定,教學程序的安排等,都應體現出創新的特征。
2計算機基礎課程的創新教學目標分析
教學目標是根據教學工作的目的、任務,在充分審度學習者的身心發展和教學內容的基礎上,為某一階的教學活動所設定的最終達成結果,它是開展某一階段陛教學活動的出發點和歸宿。在計算機基礎課程的創新教學模式中,教學不再處于教師單向傳遞知識,學生被動接受知識,而應是在創新教育這一理念指導下的創新教學。這一教學模式的教學目標有以下幾個方面:
通過課堂教學,學生掌握計算機基本知識和操作技能,掌握學習的方法,能夠將計算機作為獲取和交流信息的工具,為計算機知識的后繼學習打基礎。
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拓展學生的創新思維,培養其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使學生創造陛地解決實際問題。
3計算機基礎課程創新教學模式的教學策略
計算機基礎課程創新教學模式的教學策略是依據教學的一般規律和學生的年齡特征,對課堂教學的方法進行適當調節和控制操作,逐步實現創新教學目標,并向創新教育目標邁進的教學活動方式。筆者通過多年的計算機基礎課程的教學,制定了以指導學生自主活動,增強教學情境性,堅持學生主體意識的的教學策略。
注重學生認知結構的發展。認知結構具有差異性、整體陛、層次性、發展陛和能動陛,良好認知結構的形成有利于學習的正遷移。計算機基礎知識的邏輯性和層7欠陛非常強。以數的進制轉換為例,學生在形成十進制與二進制的轉換的認知結構后,才可能順利地掌握十六進制與十進制的轉換規則,以及八進制、十六進制和二進制間的相互轉換。所以,在計算機基礎課程的教學中,應重視分析學生原有認水平,在此基礎上進行教學設計,注重培養學生良好的認知結構。
運用現代化教學手段。現代化教學手段的內容很廣泛,它既指現代化的教學設備,也包括新的教學組織形式,以及用現代化設備改造的實驗室、圖書館和專用教室等。在教學中,綜合運用各種現代化教學手段,能促使因材施教的教學設想落到實處,從而使全體學生得到全面發展。
在使用現代化教學手段方面,計算機基礎課程具有一定的優越性,計算機作為教學的基本工具,能夠充分發揮其自身的優勢。如果沒有計算機設備,許多教學內容是很難用語言進行描述的,如在Windows的資源管理器中移動文件或文件夾,借助了計算機的操作,再配合教師的講解,學生的練習,重視學生的自我發展。學生自我能力的發展對于刨新品質的形成也將起到關鍵的作用,無論在什么教學睛況下,都要尊重學生的自我發展并應幫助學生促進其發展。在計算機基礎課程的教學中,我們要讓學生在豐富的知識學習過程中,在主動探究、交流討論及與同學的積極合作過程中發展自我。
指導學生主動探究。指導探究的策略,是指教師指導學生改進自己的學習來探究新知,使學生在白探互研中自主創新學習的策略。學生的好奇心是其參與探究活動的基本心理特征,需要教師的引導。在指導學生探究的過程中,教師要使學生明確探究的問題,同時還要給學生充分的探究空間。
注重情感交流。情感交流對于激發學生求知欲,開發學生智力,轉化學生思想,陶冶學生的情感,塑造學生的靈魂,有極大的激勵和感染作用。教學中的隋感交流主要有兩種,一是教師與學生的情感交流,另一種是學生與學生的情感交流。
在計算機基礎課程的教學中,教師應理解、尊重和信賴學生。教師要主動與學生交往,要站在學生的立場,設身處地地為學生著想,了解并理解學生的需要;要尊重學生的意見,能讓其自由提出意見,發表見解,使學生感到自己不僅是—個學生,而且是一個具有獨立人格的人;要鼓勵學生積極探索、創新,相信學生具有創新能力。
給予及時的反饋調節。反饋調節是指教師在教學中發現并幫助學生學會分析自己認知技能的不足,為其提供反饋信息,使學生能夠及時加以調節改進,促進學生的認知技能不斷完善、不斷提高。計算機基礎課程的教學中,教師應及時回收反饋信息,還要在教學的始終提供各種反饋信息。針對課堂反饋的信息,及時、靈活地運用調節手段,把學生參與學習的結果反饋給學生,強化學生參與意識。
4創新教學模式的教學操作程序
操作程序是對教學模式運行過程的設計,主要包括教學的階劂頂序、教學步驟,是情境、內容、方式等在一定時空中的優化組合。計算機基礎課程的創新教學模式遵照下列操作程序和步驟開展教學活動。
創設隋境,引導學生主動發現問題。事實證明,任何學習愿望總是在一定的睛境中發生的,具有問題性的清境對學習需要將產生強烈的激發作用。在課堂教學中應巧妙創設情境,并促使學生主動發現問題,形成認知沖突,激發其學習的強烈興趣和求知欲。因此,需重視下列問題:
創設的問隋境要能弓I起學生的興趣和好奇心,語言要有情境,內容要直觀,能充分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考慮學生的心智發展水平,問題要處在學生思維水平的最近發展區,能讓學生通過探索獲得成功。
為學生創設—適合學生自己去探究知識的意境,引導學生自己去做力所能及的事。學生自主學習,提出解決問題的方案或假設。學生發現了問題,在教師的引導下進一步明確了學習任務,就開始自覺、主動地進行學習,以獲得解決問題所需的相關知識。在這—過程中,他們的認知結構得到重建或改組,逐漸形成解決問題的種種方案或假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