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片免费观看影视大全,tube xxxx movies,最近2019中文字幕第二页,暴躁少女CSGO高清观看

北師大版教案匯總十篇

時間:2022-01-30 14:44:50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北師大版教案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北師大版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初步知道0的三個含義,通過直尺認識0在數中的順序,會讀寫0.

2.指導學生規范寫0,培養學生書寫能力.

3.引導學生觀察圖,感悟數學知識的魅力.

教學重點

1.初步知道0的含義,0在數中的順序,會讀寫0.

2.指導學生規范書寫,養成良好的書寫習慣.

教學難點

理解0的三個含義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激發興趣.

教師:大家喜歡聽故事嗎?你們聽過《小貓釣魚》的故事嗎?

(放錄音,聽故事.)

(點評:“借助小貓釣魚”的有趣情境,呈現一組連環畫,使學生直觀形象地看到變化過程.教師在這里注意聯系學生的兒童心理特點,通過學生喜歡的講故事的形式,豐富學生的感性積累,發展學生的數感.)

二、觀察畫面,引入新課

(一)出示主題圖.

教師:你猜猜故事里的小貓是哪一只?你是怎么知道的呢?

別的小貓釣了多少條,你們知道嗎?你們能把這些數寫在下面的田格里嗎?

1.出示圖片

(1)學生在書上寫數.

(2)展示

教師:你認為他哪寫的好,哪還需要改進呢?

(點評:學生之間的評價也很重要,在學生評價中有,教師有意識的進行引導,讓學生可以看到其他同學的優點,引導學生正確的進行互評.)

教師:小黃貓一只也沒釣著,在他的下面應該寫幾呢?(寫0)

2.出示圖片

教師:今天我們就來學習“0”的認識.

(板書:0的認識)

教師:你們的知識可真豐富!0也和1、2、3這些數一樣,也是一個數.

師指著小貓下面的0問:在這里0表示什么呢?

(二)感知0的另兩種含義.

教師:你還在哪見過0?

我們在直尺上發現了0,請同學們拿出直尺看一看.

1.出示圖片

教師:直尺上的數是怎樣排列的?這些數是從幾開始的?

(這些數是按順序排列的,從0開始的)

這個0表示什么呢?小組同學互相說說.

誰來說說你們組的意見?

小結:直尺上的這個0,表示開始,起點的意思.

2.出示圖片

教師:在溫度計上也有0,這個0又是什么意思?

教師:0度是水變成冰的溫度,當溫度下降到0度時水就開始結冰了.

3.出示圖片

教師:0度可以這樣表示.

(點評:教師在這一環節讓學生觀察圖,找出“0”讓學生說說“0”的含義,從而明確“0”讓學生不僅可以表示沒有,還可以表示其他的含義.在此基礎上,讓學生直觀體會“0”的實際含義.)

三、學習寫0.

(一)教師:我們在這么多地方見過0,0是怎樣寫出來的,請看大屏幕.

1.課件演示:0的寫法

2.邊演示邊講解:

0是一筆寫成,起筆在右上邊線中間偏上一點,向上碰到上邊線,再向左下寫,寫

到橫豎中線焦點的地方,與豎中線接觸,然后向右下拐,到下邊線中間偏左的地方與下線接觸,再往上拐到中線附近,與右邊線接觸,再繼續向上,收筆處與起筆處相連接.

教師:請你用手指和課件演示一起寫一遍.

學生書空

(點評:教師重視學生學習習慣的培養,關注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養成.)

(二)出示圖片

1.學生練習書寫.

2.出示學生作品.

教師:你認為他哪寫的好,哪還需要改進呢?

(三)出示圖片

1.教師:你能把下面的空格寫完嗎?

2.出示學生寫法

001002003004005

006007008009010

001002003004005

001002003004005

教師:哪種寫法對呢?為什么?

(這兩種方法都對,第一種是接著寫的,第二種是照樣子寫的.)

(點評:鼓勵學生用不同的方式思考問題,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和創新意識.)

教師:你們寫得真棒!在寫好字的同時,還注意了寫字的姿勢.下面我們一起來休息一下.

課間休息:播放歌曲《小貓釣魚》

四、課堂練習

(一)出示圖片:請你從0開始,按順序把這些數連起來

教師:你們畫出的是什么呢?(小熊舉重)

誰還想把你的作品給大家看看?

(二)出示圖片:怎樣數得快?

教師:請你先想想,怎樣數快,再把你的想法和小組同學說說,看誰的方法最快.

(指名演示怎樣數.)

(點評:教師鼓勵學生算法的多樣性尊重學生的獨立思考,引導學生進行討論與交流,培養學生良好的思考習慣和合作意識.)

五、課堂小結

生活中還有哪些地方用到0呢?

(點評:教師讓學生初步感知“0”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注意了學生在教學活動中的主體性,引導學生積極參與,使學生從中感受到生活中到處有數學,增強了學生對數學的體驗和認識.)

探究活動

與眾不同

活動目的

1.使學生加深對5以內數的認識.

2.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

活動過程

1.教師出示活動題目:在0、1、2、3、5這5個數中,哪一個數與眾不同?

2.學生分小組討論.

3.學生集體交流.

分析與參考答案

一個數是不是與眾不同,要看選擇怎樣的標準,選擇不同的標準,就會有不同的“與眾不同”,下面只是幾種不同的說法:

0與眾不同,理由是只有0小于1,而其他3個數都大于1;也可以說1的起筆和收筆是重合的,所以0與眾不同;

1與眾不同,因為只有1是處于兩個雙數中間;

2與眾不同,因為有兩個數比2小,有兩個數比2大,2處于中間位置;

3與眾不同,因為在3個單數中,3處于正中間的位置;

5與眾不同不同,因為0、1、2、3這三個數都是一筆寫成,而5是用兩筆寫成;也可以說只有它大于3,而其他三個數都小于3;還可以說前面四個數中,相鄰兩個數都相差1,只有5與3是相差2;因此5的確與眾不同;

篇(2)

教學要求

1.使學生在與同伴的游戲中學會合作.

2.通過觀察、比較,培養學生初步的觀察判斷能力.

3.使學生理解連加、連減、加減混合的含義,掌握其運算順序和計算方法.

教學重點

1.體會連加、連減混合的含義.

2.掌握連加、連減混合的運算順序并且能夠應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教學難點

1.體會連加、連減混合的含義.

2.掌握連加、連減混合的運算順序并且能夠應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教學設計

一、活動一:導入

1.同學們都乘坐過公共汽車,乘車時有什么規則嗎?

2.乘車時要按順序排隊,要先下后上,要遵守乘車秩序.乘車時也有關于數學的問題.

這節課,我們就一同研究乘車中的數學問題.

板書課題:乘車

二、活動二:乘車

(一)教學主題圖1

1.出示圖片:乘車圖1

教師說明:114路公共電車駛來了,駛向白石橋站.

2.教師提問.

(1)從圖上你都看到了什么?知道了什么?

(2)你們能提出哪些問題?

(3)你們準備怎么解決這個問題?

3.小組討論.

4.集體反饋.

2+1+4=7你先算的是什么?為什么?

(二)教學主題圖2

1.出示圖片:乘車圖2

教師說明:114路公共電車上現在有7人.

2.出示圖片:乘車圖2

教師說明:車繼續向前開,到百萬莊站.后門下去3人,前門上去2人.

3.小組討論:看了剛才的演示,你知道了什么?可以提出什么問題?你們準備怎么解決?

4.集體反饋

7-3+2=6你先算的是什么?為什么?

(三)教學主題圖3

1.出示圖片:乘車圖4

教師說明:114路公共電車繼續向前開,到總站白云路站前門和后門都下去3人.

2.小組討論:現在車上還有乘客嗎?你會解決嗎?

3.全班交流

教師板書:6-3-3=0

小結:通過乘車活動,我們計算了乘車中的幾個問題,你知道先算什么了嗎?

三、活動三:動手擺

(一)擺圓片列式

1.5個紅圓片、再擺兩個藍圓片、拿走3個.列式:

2.根據列式動手擺:4+1+5=

3.同桌互相出題擺圓片、列式.

(二)兩人一組,一人說,另一人擺.并說出算式.

四、活動四:日常生活

1.請同學們想一想:在我們日常生活當中,你能提出哪些與今天所學的知識有關的問題?怎樣解決?

2.學生自己提出問題,并說出解決問題的方法.

五、課堂小結

通過這節課的學習、活動,你有什么收獲?你想對同學和老師說些什么?

六、板書設計

乘車

2+1+4=77-3+2=66-3-3=0

篇(3)

教學目標

1.讓學生親身體驗利用身邊的物體擺一擺,說一說,初步理解加法的含義.

2.使學生能夠看圖說圖意,并能夠正確地列式計算.

3.讓學生能夠說出生活中加法計算的問題.

教學重點

初步理解加法的含義.

教學難點

使學生能夠看圖說圖意,并能夠正確地列式計算.

教學過程

一、活動一:啞劇

(一)教師談話:老師給你們演一個啞劇想看嗎?誰知道什么叫啞???對,老師不說話,你們看完后,你說一說我演了什么,好嗎?

(二)教師表演:左手拿2支筆,右手拿3支筆,做合起來的動作.

(三)教師提問:

1.誰說一說我演了什么?最后問大家一個什么問題?

(左手拿2支筆,右手拿3支筆,把它們合起來一共有幾支筆?)

2.誰會列式計算?(板書:2+3=53+2=5)

3.誰再帶大家讀一遍算式?

4.2、3、5分別表示什么?

5.“+”表示什么?(“+”表示和起來的意思)

(四)小結:只要是把兩部分合起來就要用加法計算.今天我們就來共同學習加法.

(板書:加法的初步認識)

二、活動二:擺一擺

(一)教師在黑板上左邊擺1個桃子,右邊擺3個桃子.

教師提問:一共有幾個?說一說怎樣列式?

學生回答:1+3=4,一共有4個.(板書:1+3=4)

教師提問:還可以怎樣列式?

學生回答:3+1=4,一共有4個.(板書:3+1=4)

教師:這兩個算式都對,你喜歡哪個就用哪個.

(二)學生動手擺

教師:請你也擺一擺,說說1、3、4各表示什么?為什么用加法?

(三)出示圖片:擺桃子

三、活動三:理解圖意(一)教師:再看一個啞劇愿意嗎?想一想這里有什么數學問題?

1.出示圖片:汽車圖

2.你能根據你看到的來編一道題?你會列式嗎?

(二)再來看看這幅小鳥圖,自己想一想圖的意思,在書上寫出算式.

1.出示圖片:小鳥圖

2.集體討論小鳥圖的圖意.為什么用加法?

四、活動四:自編啞劇

教師:剛才你看了好幾個啞劇了,你想不想自己也編一個啞劇呢?

1.出示圖片:計算

請你挑出一道你喜歡的算式,然后根據這個算式編一個啞?。约合牒昧嗽俸屯勒f說好嗎?

2.誰愿意說說你編的啞???其他同學認真聽發言同學編的對不對、好不好,如果不對應該怎樣改一改.

五、活動五:尋找生活中的加法問題

教師:剛才大家編的啞劇都是生活中的一些事情,而且都是用加法計算的.這說明在我們的身邊、家中、教室中有很多的加法問題.不信,咱們一起到小明家去看看吧!

1.出示圖片:生活圖片

請同學們4人一組說一說、算一算在這幅圖中,有哪些加法問題,怎樣列式?

2.集體討論.比一比哪組找到的多.

六、小結

這節課同學們對加法有了初步的理解,并能看圖說圖意,并能列式計算,而且發現了生活中

的加法問題.那你們說加法重要不重要?所以我們更要學好加法.

教案點評:

本課用學生感興趣的啞劇貫穿全課,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熱情。并且注意到學生思維的發展特點,設計從易到難、從形象到具體、從動到靜,具有很強的層次感,更有利于學生的理解和掌握。

探究活動

套圈

游戲目的

1.幫助學生提高簡單加法的口算能力.

2.培養學生動手操作的能力.

游戲材料

1.用細鐵絲制成直徑為15厘米的圓圈10個;

2.用硬紙板畫成不同形狀的小動物四種,剪下來用鐵絲支撐好.

游戲程序

1.分組,每3位學生為一組.

篇(4)

2020北師大九年級下冊數學教案:正弦和余弦一、素質教育目標

(一)知識教學點

使學生知道當直角三角形的銳角固定時,它的對邊、鄰邊與斜邊的比值也都固定這一事實.

(二)能力訓練點

逐步培養學生會觀察、比較、分析、概括等邏輯思維能力.

(三)德育滲透點

引導學生探索、發現,以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勇于創新的精神和良好的學習習慣.

二、教學重點、難點

1.重點:使學生知道當銳角固定時,它的對邊、鄰邊與斜邊的比值也是固定的這一事實.

2.難點:學生很難想到對任意銳角,它的對邊、鄰邊與斜邊的比值也是固定的事實,關鍵在于教師引導學生比較、分析,得出結論.

三、教學步驟

(一)明確目標

1.如圖6-1,長5米的梯子架在高為3米的墻上,則A、B間距離為多少米?

2.長5米的梯子以傾斜角∠CAB為30°靠在墻上,則A、B間的距離為多少?

3.若長5米的梯子以傾斜角40°架在墻上,則A、B間距離為多少?

4.若長5米的梯子靠在墻上,使A、B間距為2米,則傾斜角∠CAB為多少度?

前兩個問題學生很容易回答.這兩個問題的設計主要是引起學生的回憶,并使學生意識到,本章要用到這些知識.但后兩個問題的設計卻使學生感到疑惑,這對初三年級這些好奇、好勝的學生來說,起到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的作用.同時使學生對本章所要學習的內容的特點有一個初步的了解,有些問題單靠勾股定理或含30°角的直角三角形和等腰直角三角形的知識是不能解決的,解決這類問題,關鍵在于找到一種新方法,求出一條邊或一個未知銳角,只要做到這一點,有關直角三角形的其他未知邊角就可用學過的知識全部求出來.

通過四個例子引出課題.

(二)整體感知

1.請每一位同學拿出自己的三角板,分別測量并計算30°、45°、60°角的對邊、鄰邊與斜邊的比值.

學生很快便會回答結果:無論三角尺大小如何,其比值是一個固定的值.程度較好的學生還會想到,以后在這些特殊直角三角形中,只要知道其中一邊長,就可求出其他未知邊的長.

2.請同學畫一個含40°角的直角三角形,并測量、計算40°角的對邊、鄰邊與斜邊的比值,學生又高興地發現,不論三角形大小如何,所求的比值是固定的.大部分學生可能會想到,當銳角取其他固定值時,其對邊、鄰邊與斜邊的比值也是固定的嗎?

這樣做,在培養學生動手能力的同時,也使學生對本節課要研究的知識有了整體感知,喚起學生的求知欲,大膽地探索新知.

(三)重點、難點的學習與目標完成過程

1.通過動手實驗,學生會猜想到“無論直角三角形的銳角為何值,它的對邊、鄰邊與斜邊的比值總是固定不變的”.但是怎樣證明這個命題呢?學生這時的思維很活躍.對于這個問題,部分學生可能能解決它.因此教師此時應讓學生展開討論,獨立完成.

2.學生經過研究,也許能解決這個問題.若不能解決,教師可適當引導:

若一組直角三角形有一個銳角相等,可以把其

頂點A1,A2,A3重合在一起,記作A,并使直角邊AC1,AC2,AC3……落在同一條直線上,則斜邊AB1,AB2,AB3……落在另一條直線上.這樣同學們能解決這個問題嗎?引導學生獨立證明:易知,B1C1∥B2C2∥B3C3……,AB1C1∽AB2C2∽AB3C3∽……,

形中,∠A的對邊、鄰邊與斜邊的比值,是一個固定值.

通過引導,使學生自己獨立掌握了重點,達到知識教學目標,同時培養學生能力,進行了德育滲透.

而前面導課中動手實驗的設計,實際上為突破難點而設計.這一設計同時起到培養學生思維能力的作用.

練習題為 作了孕伏同時使學生知道任意銳角的對邊與斜邊的比值都能求出來.

(四)總結與擴展

1.引導學生作知識總結:本節課在復習勾股定理及含30°角直角三角形的性質基礎上,通過動手實驗、證明,我們發現,只要直角三角形的銳角固定,它的對邊、鄰邊與斜邊的比值也是固定的.

教師可適當補充:本節課經過同學們自己動手實驗,大膽猜測和積極思考,我們發現了一個新的結論,相信大家的邏輯思維能力又有所提高,希望大家發揚這種創新精神,變被動學知識為主動發現問題,培養自己的創新意識.

2.擴展:當銳角為30°時,它的對邊與斜邊比值我們知道.今天我們又發現,銳角任意時,它的對邊與斜邊的比值也是固定的.如果知道這個比值,已知一邊求其他未知邊的問題就迎刃而解了.看來這個比值很重要,下節課我們就著重研究這個“比值”,有興趣的同學可以提前預習一下.通過這種擴展,不僅對正、余弦概念有了初步印象,同時又激發了學生的興趣.

四、布置作業

本節課內容較少,而且是為正、余弦概念打基礎的,因此課后應要求學生預習正余弦概念.

五、板書設計

2020人教版九年級數學教案:函數教學目標:

1、進一步理解函數的概念,能從簡單的實際事例中,抽象出函數關系,列出函數解析式;

2、使學生分清常量與變量,并能確定自變量的取值范圍.

3、會求函數值,并體會自變量與函數值間的對應關系.

4、使學生掌握解析式為只含有一個自變量的簡單的整式、分式、二次根式的函數的自變量的取值范圍的求法.

5、通過函數的教學使學生體會到事物是相互聯系的.是有規律地運動變化著的.

教學重點:了解函數的意義,會求自變量的取值范圍及求函數值.

教學難點:函數概念的抽象性.

教學過程:

(一)引入新課:

上一節課我們講了函數的概念:一般地,設在一個變化過程中有兩個變量x、y,如果對于x的每一個值,y都有的值與它對應,那么就說x是自變量,y是x的函數.

生活中有很多實例反映了函數關系,你能舉出一個,并指出式中的自變量與函數嗎?

1、學校計劃組織一次春游,學生每人交30元,求總金額y(元)與學生數n(個)的關系.

2、為迎接新年,班委會計劃購買100元的小禮物送給同學,求所能購買的總數n(個)與單價(a)元的關系.

解:1、y=30n

y是函數,n是自變量

2、,n是函數,a是自變量.

(二)講授新課

剛才所舉例子中的函數,都是利用數學式子即解析式表示的.這種用數學式子表示函數時,要考慮自變量的取值必須使解析式有意義.如第一題中的學生數n必須是正整數.

例1、求下列函數中自變量x的取值范圍.

(1)

(2)

(3)

(4)

(5)

(6)

分析:在(1)、(2)中,x取任意實數, 與 都有意義.

(3)小題的 是一個分式,分式成立的條件是分母不為0.這道題的分母是 ,因此要求 .

同理(4)小題的 也是分式,分式成立的條件是分母不為0,這道題的分母是 ,因此要求 且 .

第(5)小題, 是二次根式,二次根式成立的條件是被開方數大于、等于零.的被開方數是 .

同理,第(6)小題 也是二次根式, 是被開方數,

.

解:(1)全體實數

(2)全體實數

(3)

(4) 且

(5)

(6)

小結:從上面的例題中可以看出函數的解析式是整數時,自變量可取全體實數;函數的解析式是分式時,自變量的取值應使分母不為零;函數的解析式是二次根式時,自變量的取值應使被開方數大于、等于零.

注意:有些同學沒有真正理解解析式是分式時,自變量的取值應使分母不為零,片面地認為,凡是分母,只要即可.教師可將解題步驟設計得細致一些.先提問本題的分母是什么?然后再要求分式的分母不為零.求出使函數成立的自變量的取值范圍.二次根式的問題也與次類似.

但象第(4)小題,有些同學會犯這樣的錯誤,將答案寫成 或.在解一元二次方程時,方程的兩根用“或者”聯接,在這里就直接拿過來用.限于初中學生的接受能力,教師可聯系日常生活講清“且”與“或”.說明這里 與是并且的關系.即2與-1這兩個值x都不能取.

例2、自行車保管站在某個星期日保管的自行車共有3500輛次,其中變速車保管費是每輛一次0.5元,一般車保管費是每次一輛0.3元.

(1)若設一般車停放的輛次數為x,總的保管費收入為y元,試寫出y關于x的函數關系式;

(2)若估計前來停放的3500輛次自行車中,變速車的輛次不小于25%,但不大于40%,試求該保管站這個星期日收入保管費總數的范圍.

解:(1)

(x是正整數,

(2)若變速車的輛次不小于25%,但不大于40%,

收入在1225元至1330元之間

總結:對于反映實際問題的函數關系,應使得實際問題有意義.這樣,就要求聯系實際,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對于函數 ,當自變量 時,相應的函數y的值是 .60叫做這個函數當 時的函數值.

例3、求下列函數當 時的函數值:

(1)

(2)

(3)

(4)

解:1)當 時,

(2)當 時,

(3)當 時,

(4)當 時,

注:本例既鍛煉了學生的計算能力,又創設了情境,讓學生體會對于x的每一個值,y都有確定的值與之對應.以此加深對函數的理解.

(二)小結:

這節課,我們進一步地研究了有關函數的概念.在研究函數關系時首先要考慮自變量的取值范圍.因此,要求大家能掌握解析式含有一個自變量的簡單的整式、分式、二次根式的函數的自變量取值范圍的求法,并能求出其相應的函數值.另外,對于反映實際問題的函數關系,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人教版九年級數學上冊教案:直接開平方法

理解一元二次方程“降次”——轉化的數學思想,并能應用它解決一些具體問題.

提出問題,列出缺一次項的一元二次方程ax2+c=0,根據平方根的意義解出這個方程,然后知識遷移到解a(ex+f)2+c=0型的一元二次方程.

重點

運用開平方法解形如(x+m)2=n(n≥0)的方程,領會降次——轉化的數學思想.

難點

通過根據平方根的意義解形如x2=n的方程,將知識遷移到根據平方根的意義解形如(x+m)2=n(n≥0)的方程.

一、復習引入

學生活動:請同學們完成下列各題.

問題1:填空

(1)x2-8x+________=(x-________)2;(2)9x2+12x+________=(3x+________)2;(3)x2+px+________=(x+________)2.

解:根據完全平方公式可得:(1)16 4;(2)4 2;(3)(p2)2 p2.

問題2:目前我們都學過哪些方程?二元怎樣轉化成一元?一元二次方程與一元一次方程有什么不同?二次如何轉化成一次?怎樣降次?以前學過哪些降次的方法?

二、探索新知

上面我們已經講了x2=9,根據平方根的意義,直接開平方得x=±3,如果x換元為2t+1,即(2t+1)2=9,能否也用直接開平方的方法求解呢?

(學生分組討論)

老師點評:回答是肯定的,把2t+1變為上面的x,那么2t+1=±3

即2t+1=3,2t+1=-3

方程的兩根為t1=1,t2=-2

例1 解方程:(1)x2+4x+4=1 (2)x2+6x+9=2

分析:(1)x2+4x+4是一個完全平方公式,那么原方程就轉化為(x+2)2=1.

(2)由已知,得:(x+3)2=2

直接開平方,得:x+3=±2

即x+3=2,x+3=-2

所以,方程的兩根x1=-3+2,x2=-3-2

解:略.

例2 市政府計劃2年內將人均住房面積由現在的10 m2提高到14.4 m2,求每年人均住房面積增長率.

分析:設每年人均住房面積增長率為x,一年后人均住房面積就應該是10+10x=10(1+x);二年后人均住房面積就應該是10(1+x)+10(1+x)x=10(1+x)2

解:設每年人均住房面積增長率為x,

則:10(1+x)2=14.4

(1+x)2=1.44

直接開平方,得1+x=±1.2

即1+x=1.2,1+x=-1.2

所以,方程的兩根是x1=0.2=20%,x2=-2.2

因為每年人均住房面積的增長率應為正的,因此,x2=-2.2應舍去.

所以,每年人均住房面積增長率應為20%.

(學生小結)老師引導提問:解一元二次方程,它們的共同特點是什么?

共同特點:把一個一元二次方程“降次”,轉化為兩個一元一次方程.我們把這種思想稱為“降次轉化思想”.

三、鞏固練習

教材第6頁 練習.

四、課堂小結

篇(5)

《方程》

數學

年級

四年級

教學時間

1課時

學情分析

“方程”,學生已經有了上節課用字母表示數的認識和用字母表示運算定律、圖形的面積、周長計算公式的知識經驗。但學生是第一次接觸方程,因此,把文字語言轉化為符號語言是一個難點,需要大量的結合學生自身實際的感性材料,讓學生體驗含有字母的式子的意義,從中體會它的優越性,促使學生建立用方程表示等量關系,形成初步的感知。

教學目標

一、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培養學生尊重科學的精神和嚴謹細致的思維品質。

二、過程與方法

通過操作實驗的過程,讓學生了解方程的含義。

三、知識與技能

1.

會用方程表示簡單情境中的等量關系。

2.

在列方程的過程中,發展抽象概況能力。

重點、難點

1.會用方程表示簡單情境中的等量關系。

2.培養從圖中獲取信息的能力。

教學資源

(1)教師自制的多媒體課件。

教學活動1

(一)師生互動,激趣導入

1、教師播放學生在學生游樂區玩蹺蹺板的視頻,喚起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

學活動2

(二)、創設情境,了解方程的含義:

1、教師結合課件演示,使學生直觀感受當兩個托盤放入的物體質量相等時,天平就保持平衡。

2、教師指出:天平不僅可以稱物體的質量,還可以反映數量之間的關系。

3、教師出示一些情境圖,學生用式子表示數量之間的關系。

4、教師引導學生回顧剛才的學習過程,從學生所列的算式中提取14個,回顧一下這14個算式是根據什么情境得到的。(教師課件演示)

·

50>20

50>20+20

·

50=20+20+10

50+50=100

·

20+x=50

x+20=50+20

·

x+0.5=2.5

x+50>100

·

x+50

175-x=21

·

25+y=173

4a=380

·

4m=380

2x+200=2000

5、教師引導學生把注意力集中到用“=”連接的式子,課件中去掉不等式.

觀察剩下的10個等式,發現這些等式的特點,有的含有未知數,有的不含有未知數。

6、引導學生概括方程的概念。

教師結合課件,師生共同總結出:含有未知數的等式,叫做方程。

7、哪些是等式,哪些是方程?

6+x=14

36-7=29

60+23>70

8+x

50÷2=25

x+4

y-28=35

5y=40

8、判斷下面哪些式子是方程。(學生打手勢判斷)(題目略)

9、你知道嗎?

早在三千六百多年前,埃及人就會用方程解決數學問題了。在我國古代,大約兩千年前成書的《九章算術》中,就記載了用一組方程解決實際問題的史料。一直到三百年前,法國的數學家笛卡爾第一個提倡用x、y、z等字母代表未知數,才形成了現在的方程。

10、根據下面5個素材列方程。

此環節在教師引導下,師生一起完成。

此環節教師引導學生完成。

11、教師為學生提供8個素材,學生根據這些素材找出數量之間的相等關系,列出方程。

學生小組合作完成,然后全班訂正。

12、學生談列方程的感受。

教學活動3

(三)拓展應用:會用方程表示簡單情境中的等量關系。

1、請你判斷。(機動題)

(1)買5杯果汁一共40元。如果用a表示一杯果汁的價錢,下面哪個算式是對的?

a×5

=

40

a÷5

=

40

a÷40

=

5

(2)每輛游覽車可以坐45人,五年級學生剛好坐滿9輛游覽車。如果用a表示學生的總人數,下面哪些算式是對的?

45÷a

=

9

a÷45

=

9

a÷9

=

45

篇(6)

教學目標

1.通過“你說我擺”的游戲,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同時讓學生在活動中,學會表達、傾聽,發展他們的數學交流能力.

2.通過游戲的形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獲得良好的情感體驗.

3.培養學生的想象力、主動探索的精神和與人合作的意識.

教學重點

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同時讓學生在活動中,學會表達、傾聽,發展他們的數學交流能力.

教學難點

培養學生的想象、主動探索的精神和與人合作的意識.

教具準備

積木、機器人.

教學過程

一、活動一:搭積木游戲

(一)搭積木

1.教師:你們玩過積木嗎?

這是老師用積木搭的物體,你們覺得有意思嗎?

你能搭出同樣的物體嗎?(老師擋住所搭物體)

2.教師敘述所搭物體的位置,學生動手搭.

3.比一比誰搭得最象?

(二)自由活動

1.前后兩人一組,后面的同學搭好后,說給前面同學聽,比一比誰搭得好.

2.說和擺的同學交換.

二、活動二:練一練.

(一)出示圖片:練一練

1.你能說出圖中哪些物體的形狀?

(二)出示圖片:機器人

1.數一數,機器人身上有哪些物體組成的?

2.每種物體有幾個?

(三)出示圖片:猜猜看

1.圖中各有幾個小正方體?

2.說一說是怎樣想的.

(四)思考:用同樣大的小正方形,擺長方體,可以怎樣擺?擺正方體呢?

教案點評:

本節課,通過學生喜歡的搭積木游戲,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由于學生的積極參與,使學生獲得良好的情感體驗。同時初步培養學生學會傾聽、學會表達、學會合作,從而發展他們的數學交流能力。在教學中也進一步培養了學生的想象力、主動探索的精神和與人合作的意識。

探究活動

搭積木

游戲目的

1.通過學生接觸不同形狀的積木,熟悉各立體圖形的特征.

2.培養學生動手操作能力.

游戲準備

有正方體、長方體、球、圓柱等形狀的積木.

游戲過程

1.學生分為若干小組,每組發給一副積木.

2.以小組為單位,合作搭積木,用不同形狀的積木搭成自己喜歡的事物(如:橋、房子等).

3.將各小組的作品擺在一起,由各小組推舉的一名學生講解自己組擺的是什么事物,用了那些形狀的積木,并一一指出來.

4.全體學生評判出最優作品.

拼一拼,擺一擺

游戲目的

1.通過游戲,培養學生的空間觀念.

2.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

游戲準備

1.教師提前準備一個用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拼擺的玩具.

2.每個學生準備與教師相同的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各若干個.

游戲過程

1.教師分

步描述自己的玩具.(玩具不要讓學生看見)

篇(7)

第1課時

教學內容:P1例1、P2例2口算乘法

教學要求:掌握口算一位數乘整十、整百、整千的數的方法;并能正確、迅速地口算。

教學手段:幻燈片、小棒、口算卡等及操作。

教學過程:

一、知識鋪墊:

1.表內乘法口訣(可用口算卡進行)。

2.50是幾個十?700是幾個百?

3.8個十是多少?24個十呢?24個百呢?

4.5個2是多少?

二、新課教學:

1.P1例1

(1)引導學生擺小棒:每堆擺兩捆(每捆10根),擺3堆。

(2)啟發學生議論:要求一共有多少根小棒可以用什么方法計算?

用加法算:20+20+20=60

用乘法算:20X3=60

(3)引導學生看實物,理解算20X3的思維過程:3個2是6,3個2捆(2個十)是6捆(6個十),6捆就是60根,即3個20是60。結果與加法相同。

2.小結:求3個20是多少,可用乘法計算??谒?0×3這樣想:

2個十×3=6個十=60

3.P2例2

(1)顯示例2幻燈片,讓學生觀察后掌握其數量關系。每堆有300塊小木塊,一共有4堆。

(2)讓學生直接用乘法式子求出一共有多少塊。

(3)讓學生口算結果,并說出怎樣想。

(4)小結:求4個300是多少,用300X4計算。這樣想:

3個百×4=12個百=1200

三、練習設計:

1.P1“做一做”.2.P2“做一做”.

四、作業:

1、復習P1例1、P2例2.2.P4第1、2題。

第2課時

教學內容:P3例3、例4,一位數乘兩位數,一位數乘幾百幾十的口算

教學要求:掌握一位數乘兩位數、幾百幾十數(每位乘積不滿十)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確地進行口算。

教學手段:電化教學。

教學過程

一、知識鋪墊:

1.課本P3復習內容。

2.450里面有幾個百?幾個十?

二、新課教學:

1、P3例3

(1)看圖學算理。指導學生仔細觀察圖意:

①左邊有3個10,就是30。

②右邊有3個2,就是6。

從而使學生理解:12里面有1個十和2個一,3個12就是3個10和3個2的和。

(2)看圖學算法;口算一般從高位算起。

這樣想:10×3=302×3=630+6=36

(3)指導學生看書P3例3,質疑。讓學生口述12X3的口算步驟。

(4)小結:一位數乘兩位數,可以把一個因數分成整十數和一位數,分別和另一個因數相乘后再相加。

2.P3例4

讓學生在例3的基礎上,先類推試做;然后可通過四人小組議論,歸納出口算的方法;再由各組代表向全班匯報討論結果,最后師生共同總結。

小結:120是由1個百和2個十組成的,120×3是求:3個120是多少,就是3個百和3個20的和。計算時這樣想:100×3=300,20×3=60,300+60=360。

三、練習

1、P3例3下面的“做一做”。

2、P3例4下面的“做一做”。

第1題:計算后,進行評議,并讓學生講述是怎樣想的?鼓勵學生,誰還能想出別的口算方法?”第2題:學生獨立完成后,有目的地請中下生板演;及時糾正錯誤。第3題,可用開火車比賽的形式進行。

3.有白乒乓球21個,花乒乓球的個數是白乒乓球的2倍,有花乒乓球多少個?一共有乒乓球多少個?

四、作業:1.復習P3例3、例4。2.P4第4、5題。

第3課時

教學內容:P4練習一第6——11題。

教學要求:鞏固口算乘法的計算方法,熟練、靈活地運用口算方法:i正確地進行口算。

教學手段:幻燈

教學過程:

一、知識鋪墊:

1.表內乘法口訣。

2.口算乘法的方法。

二、練習設計:

1.填空:

(1)21×3可以讀作()乘(),積是()。

(2)3×6讀作()乘(),表示()個()相加。

(3)32×3讀作()乘(),表示求()個()倍是多少

2.做課本上第,7、8、9、10、11題。

做7、8、10題要注意用多種形式,如比一比,看誰算得對又快或以組為單位開火車,看哪組最先到達目的,奪到紅旗等,提高學生學習興趣。

第9題是有多余條件的求一個數的幾倍是多少的應用題。練習時結合本班學生的實際決定是否給予學生適當的提示,特別注意輔導中下生。

3.第12、,13題是讓學有余力的學生獨立完成,根據實際安排在堂上進行或在課外進行。

4、思考題。可制作活動幻燈片幫助學生理解題意。明確從小華家到公園無論走哪條路,到學校以后都有四條路可到公園。也可以讓學生在書上的圖畫一畫、數一數、找規律達到同樣的目的

每項練習做完后都應做好評價訂正工作。

三、作業:1.熟記乘法口訣。

2.P4第6題、P5第10題。

2、筆算乘法

一位數乘二、三、四位數

第1課時

教學內容:P6例1,例2.

教學要求:掌握一位數乘兩、三位數的計算方法、豎式書寫格式,能正確地進行計算養細心檢驗的習慣。

教學手段:電化教學

教學過程:

一、知識鋪墊:

課本P6復習的內容??谒愠朔柏Q式書寫格式。

二、新課教學:

1.P6例1

①從口算引入:出示題目后問“用口算時怎樣想?”

②筆算方法:借助P6的實物圖,指導學生閱讀P6虛線圍成的方框里分步演算過程。

③總結計算方法。

2.P7例2

(1)讓學生在例1的基礎上類推出計算方法,加深對一位數乘多位數的理解,著重抓用2乘百位上的2得4個百,寫在積的百位上。

(2)注意豎式的書等格式。

(3)通過指導學生閱讀課本“注意”的內容,讓學生把例2再乘一遍,并告訴學生,今后可用再乘一遍的方法,檢查乘法算得對不對,培養細心檢查的習慣。

三、練習設計:

1.課本P6“做一做”。

2.課本P7“做一做”。

3.做P7第1題第一橫行,第2題第一橫行。

四、作業:1.復習P6例1,例2。2.P7第1題第二橫行。

第2課時

教學內容:練第3—第9題

教學要求:鞏固一位數乘兩、三位數的計算方法、豎式書寫格式。

教學手段:幻燈

教學過程:

一、復習

筆算213×224×2

二、練習設計

1.練習一第3題。讓學生先讀題,再分析解答。

2.練習一第4題,筆算下列各題。

3.練習一第5題,列式計算。

4.練習一第6題,口算下列各題。

5.練習一第7、8題,應用題。

6.練習一第9題,脫式計算。

三、作業

復習課本第8頁。

第3課時

教學內容:課本P9例3、P10例4

教學要求:掌握不連續進位的一位數乘兩、三位數的計算方法,并能正確熟練地計算。

教學手段:幻燈,每位學生一份小棒。

教學過程:

一、知識鋪墊:

課本P9復習的內容:

5×3+62×9+76×8+34×7+5

二、新課教學:

1、P9例324×3=

(1)擺一擺

①第一行擺2捆。(每捆10根),另4根。

②再擺兩行分別與第一行同樣多。

(2)引導學生觀察,并回答問題;列出式子;

①每行多少根?共幾行?

②要求3行一共有多少根怎樣列式?

(3)在動手操作中明確算理。

①3個4根是多少根?滿10怎么辦?

②3個2捆是幾捆?加上剛才的一捆現在一共是多少捆?

③一共有幾捆幾根即多少根?

(4)觀察幻燈圖片,學習算法。

(5)指導學生閱讀P9例3,質疑。

(6)讓學生講述72是怎樣算出來的。

2.例4的教學

(1)學生讀題后,講述乘的順序。

(2)引導學生完成課本P10例4。

小結:讓學生講述P10例4怎樣算。重點講清4乘第一個因數十位上的9得多少1應向前一位進幾,乘積百位上的7是怎樣得來的

三、練習設計。

1.課本P9做一做和Pl0做一做。

2.課本P11第2題。

3.計算;

42×315×2271×3516×4

4.計算接力賽。(分四組,每組3人)

(除參賽的同學外,其余作裁判,調動全體同學的積極性)

四、作業;‘

,全國公務員共同天地1.復習P9例3,P10例4。

2、P11第1題。

第4課時

教學內容:練習三第3—第9題

教學要求:掌握不連續進位的一位數乘兩、三位數的計算方法,并能正確熟練地計算。

教學手段:比賽

教學過程:

一、復習

一個因數是一位數的乘法法則

二、練習設計:

1.計算P11第3題。

3.P11第6題讓學生獨立完成后訂正。

4.P11第4題、第5題。

5.P12第7題用比賽的形式,看誰在最短的時間內全部算對要做好小靖工作。

6.P12第8、9題如因時間關系可作為活動課內容。第10題應提示學生找出規律再填表。

四、作業:

復習P9、11的內容,理解、熟記一位數的乘法法則。

第5課時

教學內容:P13例5。

教學要求:掌握一位數乘法中連續進位的方法,能正確地進行計算。

教學手段:電化教學

教學過程:

一、知識鋪墊:

1.課本P13復習的內容。

2.計算517×3后訂正,并讓學生說說計算時應注意什么?

二、新課教學。

1.P13例5的教學。

(1)用幻燈顯示例5的插圖,讓學生看圖列出乘法式子:454×4

(2)先由學生試算,通過集體評論訂正、進行學習。

(3)把例5與本節“知識鋪,全國公務員共同天地”(2)的豎式對照,找出異同點,使學生理解進位的道理。

2.小結:“一個因數是一位數的乘法計算時應注意:用一位數乘第一個因數的某一位時,要看看后一位乘得的積有沒有進位,如有進位,不要忘記加上進上來的數?!?/p>

三、練習設計:

1.P13“做一做”

訂正后,讓學生找出哪一道題最容易出錯,為什么?

2.填上適當的數:

篇(8)

1.

經歷用多種方法解決‘‘物物交換”問題的過程,體會解決問題方法的多樣性,提高綜合應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2.

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列出含有未知數的等比例,并自治探索解比例的方法,理解根據‘‘兩個內項的積等于兩個外項的積”求比例中的為知項,會正確解比例。

重難點:

重點:比例的應用

難點:應用比例的基本性質解決問題

教學方法:

教法:引導法,講解法

學法:合作交流,自主探究,歸納總結

教學過程:

一.理解“以物換物”,揭示課題

師:首先和同學們溝通一下,生活中如果遇到一件你非常喜愛的物品,你通常采用哪種合理的方式得到它?拿著人民幣去商店、超市購買。把時間推得遙遠些,回到古代,怎么買,你了解嗎?使用金銀等貴重金屬,就連貝殼也充當過貨幣的作用,在追溯到遠古時期,沒有貨在沒有貨幣的年代怎樣進行買賣的過程?的確,那個時代人們采用以物換物,物物交換的獨特方式滿足各自的生活需求。給大家講個簡短的小故事:(課件)很久很久以前,有戶人家養了許許多多的羊,有一天,這家的主人帶著一只羊來到集市上轉悠,看看能不能用羊能不能換到自家需要的東西。還真有,他看中了鋒利的斧子,砍柴、打獵都少不了。他和帶著斧子的那個人商量,我能用一只羊換你的兩把斧子嗎?那人看看小羊,肥嘟嘟的,能夠一家子吃幾天呢,于是滿口答應,一樁買賣就這么成交了,他們各自帶著自己需要的物品滿意而歸。(以現在的市場價值看,這樁買賣不公平,不是遠古時期的人多么多么的傻,而是因為時代影響了交易的方式與公平度)過了那么幾天,,做斧子的人還想吃羊,他帶著4把斧子去了集市,這次,他會換回幾只羊?以此類推,羊和斧子的數量會緊密相連并不斷發生變化。在沒有貨幣的年代,人類就是這樣以你所需換我所需。從這兩次買賣中,你能找到幾個比?這兩個比有關系嗎?既然比值相等,它們能組成什么?把組成的比例說出來。1:2=2:4看,第一個你,前項指?后項指?,這樣,第一次羊的數量比第一次斧子的數量等于.....,這里面有一種對應的關系。還能找出不同的比嗎?能不能組合不同的比例?2:1=4:2,這是拿什么和什么比,后面呢?也是拿什么比什么?還有想法嗎?(臺小萱)像這樣,按照一定的比例交換自己所需物品的過程叫做以物換物,這其中蘊含著一定的比例,而且直到現在這種方法有時還在沿用,接下來,我們一同體會體會這種原始的交易方法和過程!齊讀今天的課題----比例的應用。

二.講授例題,教授新知

師:請看大屏幕(課件)當你看到這樣的交換場景,你如何理解4個玩具汽車換10本小人書。(2個換5本,8個換20本等)照這樣下去,聯想到的越來越多!當這個同學有14個玩具汽車時,能換取多少本小人書?知道怎么解決嗎?拿出作業紙1,在作業紙上展現你的想法!

1.畫圖法

師:給同學們說說你的想法。最后一共換得了35本小人書。有同學和他一樣畫了圖嗎?你畫的什么圖?(課件)老師也做了一個類似的交換過程的展現圖,從這一過程中,有比的存在嗎?(4:10

2:5

14:35)它們有關系嗎?

2.算術法

師:畫圖是對此題的一種解決方式,不一樣的方法有嗎?你來。讀一讀算式,再個同學們簡單講解講解。聽得明白嗎?回到在們的(課件)中回顧一遍計算過程,第一步是看14里面包含多少個4,3.5個4,也就是說14是4的3.5倍,接著因為交換規則是4個換10本,3.5個4就可以換3.5個10本,或者說換的本數應是10本的3.5倍。這種算法也不錯!又和他一樣的嗎?還有不同的嗎?

3.用比例知識解決

①列比例

師:物物交換中蘊含著比例,講了這么幾種方法,我們還沒感受出比例所產生的作用,現在這樣,(課件)假設14個玩具汽車可以換x本小人書,你能嘗試列出相應的比例嗎?拿出作業紙2,開始。來交流交流,誰把你列出的比例和同學說說。解釋你的想法,說清楚是拿誰比誰等于誰比誰,關系是對應的,沒有搞反,這兩個比的比值是相等的,因此比例關系就成立了!聽得明白嗎?非常好?。ò鍟?:10=14:x

)都這樣列的?你說,你拿什么比什么?判斷這樣可以么?也不錯(板書4:14=10:x)還有?根據什么行嗎,也是一種方案。(隨機板書)我們的同學從不同的角度列出了這幾種不同的比例,大家也都認同,而且列法還不止這3種是嗎?其實不管怎樣列,列比例的根據是什么?等號兩邊比的比值一定是相等,而且前后項代表的意義也一定是對應的。老師相信,每個同學也都列出了自己感受出的比例!

②解比例

師:在這些比例中都含有一個什么數?像這樣含有未知數的等式也是方程?方程咱們解過的不少,會不會解這些比例呢?聯系學過的有關比例的知識,你能想出什么方法?根據比例的基本性質,把比例轉化成方程,再解??梢詥幔靠春诎逡黄鹪囈辉嚕。ò鍟獗壤^程,注意寫“解”字,提醒為了不使內外項弄混淆,可以做做記號,比如在外項下面畫條橫線,內項下也畫橫線,嗯,可以用虛線,以示區別,當然,在你很清醒,夠熟練的情況下,這一步可以忽略,習慣上,我們總是把含有X的識字寫在等號的右邊。)有了解這個比例的經驗,另外兩題還有困難嗎?哪位愿意來試一試!其它同學在作業紙上解出自己列的比例。一同瀏覽解題過程,第一步把比列改寫成方程,第二步....,這一題的過程同學們默讀檢查,都沒有問題,好樣的!雖然是不同的比例,在解的過程中都使用了什么?這三題在哪一步都使用了比例的基本性質,你們說,我把它們都畫出來。誒,發現了什么,比例不同,但到了這一步都轉化成了4x=140,最后x都等于35,獨立解決時得這個答案的舉手!35肯定是對的嗎?這是在上課時,列了這么多比例,結果總是一致的,當然沒問題啦,當你獨立完成聯系時,有人幫你訂正么?你怎樣確定35就能滿足這個比例呢?檢驗,是的,解完方程可以檢驗,解完比例當然也要檢驗?怎么檢驗?把求出的結果代入比例驗算,看等式是否成立。先帶入,4:10=14:35,等式還成立?你怎么算?看比值,還有什么辦法??磧韧忭椀姆e。他借助什么確定比例成立?A比例的意義B比例的基本性質。其實還有一種辦法就在黑板上,對于一道題可以列出兩種不同的比例,如果解出來的結果一樣,是不是也基本是正確的了。

三.鞏固練習,發散思維

1.師:同學們對解比例已經有了這么多的認知,我覺得你們完全有能力完成這兩道練習?在作業紙上找到這兩題,大展身手把?愿意當老師嗎?邊說邊講解,和他答案相同的舉舉手,放下,第二道,你來。這道題是將比例寫成了分數的形式,你還能分清內外項,有什么經驗嗎?寫成分數的比例內外項分別在對角線的位置上,只要這樣對角相乘,立刻方程就出來了。兩題都檢驗了?有時間可不要忘了檢驗,給自己一個避免錯誤的機會!一起檢驗,這是,還可以怎么檢驗。

2.發散思維

師:兩題都做對了嗎,對自己的表現還滿意嗎?其實我還有一個問題,能不能考考你們呢?愿不愿意接收挑戰?好,那我問了,解比例時,只有運用比例的基本性質這一種途徑嗎?以第二題為例,你會想到不一樣的思路嗎?(機動)我十分佩服你清晰的思路和有條不紊的解答!能不能聽懂?聽不懂課下找這位同學請教。

四.課堂回顧,梳理總結(2分)

師:又到了總結回顧的緊要關頭,通過這節課的交流與練習,感覺自己學到些什么?(利用比例的意義列比例,運用比例的基本性質解比例,學會驗算答案的對錯,便于及時糾正等)概括的說:這節課主要學會了利用比例的意義列比例,然后運用比例的基本性質解比例,最后把解得的結果帶入比例進行檢驗,是這樣吧!希望咱們的同學能夠把學到的知識更多更廣泛的應用到生活中,學以致用!

五.布置作業

完成課本20面“練一練”2、3、4、題。

板書設計:

比例的應用

列比例

注意前后對應的順序

解比例

比例的基本性質

篇(9)

使學生初步體會到數具有表示物體個數的含義和作用.

教學難點

初步形成良好的觀察習慣——有序化.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引入教學.

談話引入:

小朋友們,從今天開始你們就是小學生了.我們要和同學們一起學習,一起游戲.你們喜歡我們的學校嗎?

活動一:我們的校園

1.在我們的校園里你都看到了什么?

(我們的校園里有操場,我們的學校里有老師,我們的學校里有小朋友……)

2.你能用一句帶有數字的話說一說你都看到了什么嗎?

(我看到了1個老師,我看到了3座樓,我看到了一年級有7個班,有6個年級,有好多小朋友……)

教師:對了!你們說的真好!我們的校園里還有許多的樹、許多的花、許多的教室和老師,我們要在校園里共同生活學習,老師是你們的大朋友,如果你有什么困難就來找我好嗎?

(點評:在課堂教學中發揮學生的主動學習作用,是課程標準中一個基本的教學理念.由于學生剛剛進入學校,對學校的了解還不多,通過學生們互相啟發,引起學生對學校生活的興趣,從而產生對學校生活的喜愛.)

活動二:動物王國的校園

教師:動物王國的動物學校也開學了,小動物們都高興地來到學校,你們想到它們的學??纯磫幔浚ㄏ耄?/p>

1.出示主題圖:

2.觀察小動物

(1)你們都看到有哪些小動物來上學了?(小熊、小松(文秘站:)鼠、小兔子)

(2)你們能數一數這些小動物都有幾只嗎?(有6只小熊)

(3)我們一起數一數,看看是6只小熊嗎?(師生共同數)

(4)有幾只小松鼠呢?(有4只小松鼠)

(5)小兔子呢?(有2只小兔子)

(6)它們的老師是誰呀?(大象)

(7)有幾位老師呀?(1位)

(點評:由于學生剛剛接觸數學的學習,因此在這一環節教師要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學會觀察.教師從一開始帶領學生觀察畫面,到由學生獨立觀察是一個非常漫長的過程,需要老師經常地有意識有目的的指導.)

3.用帶有數量的話說一說

在動物王國的學校里你還看到了什么?能用帶有數量的話說說嗎?

生1:有3座小房子

教師:對!這是動物學校的三間教室,分別標著一(1)班、一(2)班、一(3)班.

生2:有小鳥

教師:數一數有幾只小鳥?(9只)

你們是怎么數的?(用手指著數)

哪個小朋友愿意到前面帶著大家數一數?

生3:還有蝴蝶.

教師:蝴蝶可真多呀!有幾只你們知道嗎?(10只)

怎么數就能不丟不落?(可以把數過的標上記號,也可以從左到右數……)

4.觀察靜物

教師:你還看到校園里有哪些東西可以用數量來表示?

生1:校門口有5個大字.

教師:你們知道寫的是什么嗎?(歡迎新同學)

生2:教師的后面還有8棵松樹.

教師:我們一起數一數.

生3:學校的門前還有花.

教師:一共有幾朵花呢?(7朵)

5.小結

(1)教師:剛才我們一起參觀了動物王國的學校,我們參觀的時候是看到什么說什么,你們覺得是不是有點亂呢?

(2)教師:有沒有更好的參觀辦法呢?

(3)教師:如果你是學校的小主人,你會怎樣帶領我們參觀呢?

(從門口開始往里走、從上到下看、從左到右、按照數量從小到大或從大到?。?/p>

(4)教師:我們就請你們這些小向導帶領我們進行參觀.

(點評:學生學習數學是一個慢慢適應的過程,對數感的建立、符號感的建立都需要有一個過程,因此在數學課上就要求教師在言談中幫助學生建立對數學的興趣.包括一句話,一個思考……)

活動三:有序觀察

目的:引導學生學會觀察的有序性.

1.由門口開始參觀

門外:看到了2只小兔子,4只小松鼠

門口:有1只大象,它是這里的老師

門上:有5個大字(歡迎新同學)

門邊:有7朵花

學校里和學校外一共有6只小熊

學校里:有3個教室

天上:飛著9只小鳥、10只蝴蝶

學校后面有8棵松樹

2.從上到下看

天上:9只小鳥,10只蝴蝶

中間:8棵松樹、3間房子

地上:跑著小動物有6只小熊、4只小松鼠、2只小兔子、1頭大象

門的附近:門上有5個字—歡迎新同學,門邊的柵欄旁有7朵花

3.從左到右或從右到左

左邊開始有花,左右一共有7朵花,1位大象老師、2只小兔子、4只小松鼠、5個字、3間教室、6只小熊、9只小鳥、10只蝴蝶、8棵松樹.

4.按照數量從小到大

1頭大象

2只小兔子

3間教室

4只小松鼠

5個字

6只小熊

7朵花

8棵松樹

9只小鳥

10只蝴蝶

5.小結

你們都是非常合格的小向導,按照一定的順序帶著我們參觀了可愛的校園,我們以后就可以用這些方法觀察我們身邊的事物.

(點評:觀察的有序性使學生進一步學習數學所必需的,因此要有意識地培養學生的有序觀察.)

活動四:找數字

目的:通過游戲使學生找到畫面中的數學.從而體會數學就在我們的身邊.

我們參觀了動物王國的學校,其實這里頭藏著10個數字,你們找到了嗎?數字就藏

在我們的身邊,你能找到我們的教室或你的身邊藏著的數字嗎?

總評:這節課中教師從學生生活的校園入手,引導學生學習觀察身邊的物體,身邊的事物,并學會用帶有數字的話表示出來.同時注重使學生學會按照一定的順序觀察畫面.情景生動有趣,使孩子有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在輕松愉快中學習活動,集知識性,趣味性,活動性于一體,突出體現學生學習數學活動的情感態度,關注了學生自身的發展,為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進行了大膽的嘗試與實踐.

教學設計點評

這節課中教師從學生生活的校園入手,引導學生學習觀察身邊的物體,身邊的事物,并學會用帶有數字的話表示出來.同時注重使學生學會按照一定的順序觀察畫面.情景生動有趣,使孩子有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在輕松愉快中學習活動,集知識性,趣味性,活動性于一體,突出體現學生學習數學活動的情感態度,關注了學生自身的發展,為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進行了大膽的嘗試與實踐.

探究活動

找數字

活動目的

篇(10)

2.創設情景,發散思維,進行想象,想辦法幫想飛的烏龜飛上天。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

教具準備:

錄音帶。學詞卡,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謎語導入新課

今天我們先來猜個謎語:“身穿硬殼袍,縮頭又縮腦。水里四腳劃,岸上慢慢爬。”

二、隨文識字

(一)自學字詞

1.出示課題,請你做好指讀姿勢,比比看誰的小手能跟上我的速度。

學生活動:學生指著書,邊指邊聽老師讀。

2.請你們也來讀讀課文,見到不認識的字,你都有什么辦法認字呢?

學生活動:說說自己的記字方法,如看拼音記字、聯系上下文記字、請教別人。

3.教師提示:請選你喜歡的方法認字。如果還不會用筆點出來。

學生活動:學生自己初讀課文,用喜歡的方法解決見到的生字,教師巡視。幫助部分學生學習部分生字。

(二)同學們讀得真認真,做好指讀姿勢齊讀故事,注意點點字的讀音。

學生活動:全班齊讀。(目的是聽讀識字,隨文學字。)

在讀書中,可能有一些字認識了,不會的字的范圍逐漸縮小。

(三)又有一些生字我們認識了,現在兩個小伙伴一起讀文,如果還有不認識的字和同桌一起想辦法解決,你們可以用一本書,輪流讀各段,讀完后你們倆就坐好。

學生活動:學生通讀全文,小伙伴之間合作學習,互相幫助,解決遇到的困難,教師隨時巡視給予個別學生指導。

(點評:根據學生認識事物的規律,先整體再部分,最后回到整體的特點。由老師范讀課文到自由讀文、齊讀課文,兩人合作讀文,從整體上了解了故事的內容,運用了隨文識字,聽讀識字,合作識字,鞏固了已認識的字。)

課堂過渡:剛才你們合作得真好,可這篇課文太長了,有的同學讀起來有點困難,別著急,孩子們,我們先學這部分。

三、學習課文內容

(一)(課件)文字出示:從前——烏龜很傷心這一部分

1.做好指讀姿勢,齊讀這一部分,注意字的讀音。

學生活動:學習第一部分,讓學生利用指讀再次從文中認識漢字,把字的音與形一一對準,記清生字。

2.下面咱們分著讀,男生讀烏龜的話,女生讀小鳥的話,我想當旁白,行嗎?做好指讀姿勢。

學生活動,這一部分分角色讀,老師也參加。

(點評:這一環節體現師生交流,互相學習,另一方面還是隨文認字,把字的音形相對。)

3.師:現在你們不認識的字少了吧!三人一組讀這部分,遇到不認識的字知道怎么辦吧!

學生活動:這時教師放手,學生自由組合,分角色讀再次認讀這一部分漢字。

4.哪組愿意讀讀呀!指一組讀,老師指示做好指讀姿勢。

5.句中的詞認識嗎?看他們來了?。ㄕn件)在課文中點擊:

烏龜問、你們、很美、地方、哪兒、

從文中放大滿屏顯示出來。

(點評:學詞課件設計簡潔巧妙,從文中放大,給學生以強烈的視覺印象,有利于加深對生字的鞏固復習。)

學生活動:認識詞語的孩子可以大聲讀出來。

6.看這些詞跑到我手里了你能讀嗎?(出示詞卡)烏龜問、你們、很美、地方、哪

學生活動:大聲地齊聲讀詞卡。

7.這回又變了,你還認識嗎?(出示字卡)問、你、很、地、哪

學生活動:比賽誰讀生字快并能用“問”字組詞,以擴充學生的詞匯量。

(二)理解課文內容。

過渡語:想飛的烏龜飛起來了嗎?它是怎么飛的找出來指著書讀讀。

學生活動:自己讀小鳥給烏龜想的辦法。

1.誰能把這個辦法讀給大家聽聽呀?其他同學準備好,讀對了烏龜和小鳥就會和你們見面的。

出示課件,動畫演示:小鳥讓烏龜叼著一根棍子,兩只小鳥叼著棍子的兩端。于是,小鳥帶烏龜飛起來了。

2.烏龜為什么高興呀?你讀讀看。

學生活動:讀書后能說出烏龜看見的美景。

師:烏龜都看到什么?

出示課件:四幅風景優美的圖片。

(點評:四幅美景圖激發學生的內心感悟,直觀地再現了烏龜上天看到的景象。)

3.多美呀,烏龜跟你們的感覺一樣,自已讀出來呀!注意字音。

學生活動:學生指著書自已讀,在讀出美感的同時,記住字。

4.這么美的景色你想怎么讀,讀給大家聽,(配樂)誰還能讀得更美更快樂!

學生活動:要自已練習讀文后,指名配樂讀把整個課堂氣氛帶入,我也想和你們一起讀,師引讀。

5.真美呀!烏龜開心極了,詞語又來了,你認出它了嗎?

出示課件,在課文中點擊:高興、耳邊、開心、喊起來、由文中滿屏放大。

6.看它們在我的手上,誰愿意比賽讀。

出示詞卡:高興、耳邊、開心、喊起來

學生活動:兩人比賽讀,讀出來的給予獎勵,全班讀。

7.生字寶寶自已跑來玩了。

出示字卡:讓、興、耳、開、喊

學生活動:大聲讀字用“開、喊”組詞。

四、學習課文第二部分

過渡語:事情突然變了,“啊”的一聲怎么了?(出示課件)動畫演示烏龜從天上掉下來了!它重重地掉在地上,光滑的殼上摔出了很多裂紋。

(一)找出書上的句子快讀讀

學生活動,指讀這一部分,了解故事的結果。

(二)烏龜掉下來會想怎么?它還想飛,請你為它想想辦法?快商量。

學生活動:學生討論這一問題,討論后進行口語描述。

(三)字詞鞏固

1.再認讀詞:(課件)從課文中點擊:重重地、掉下來、以后、現在。從課文中滿屏放大。

讀詞卡、字卡,重、掉、以、現。

2.下面生字寶寶大聚會,我們看P76的字先讀一讀字,還有不認識的字用喜歡的方法記。

學生活動:兩人讀字,說記字方法。

3.小組合作學習后向大家介紹好方法?學生活動:匯報自已的記字成果。

五、學寫字

好辦法這么多,我們可要多交流。我們看這些字,你覺得哪個字難寫,如果你沒困難你就可以寫了。

指導“前”

(一)電腦演示:把“前”分成四部分指導,先上下,就是先寫“點、撇、橫”再左右,就是再寫“月和立刀旁”。

(二)老師板書:“前”邊說邊板書。

(三)學生寫字:打開書P77描兩個寫一個,再到實物投影前進行展示。

六、作業

回家之后把這個有趣的故事講給家人聽。和家人想辦法,幫小烏龜飛上天。

上一篇: 校園內部保潔工作計劃 下一篇: 大二下學期自我總結
相關精選
相關期刊
主站蜘蛛池模板: 秦皇岛市| 深圳市| 莱西市| 虹口区| 山丹县| 文昌市| 涿州市| 东源县| 台东县| 德化县| 闽清县| 南江县| 南皮县| 洪泽县| 湖南省| 观塘区| 巴林左旗| 南澳县| 那坡县| 汉阴县| 鞍山市| 临邑县| 绥阳县| 宜兰县| 三河市| 维西| 临猗县| 响水县| 五寨县| 桃园市| 昌都县| 保山市| 同德县| 宜川县| 平罗县| 乐山市| 射洪县| 钟祥市| 资溪县| 广南县| 乐山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