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8-21 17:21:54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手術室圍術期護理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關鍵詞】 腹腔鏡; 小兒; 腹股溝斜疝; 護理干預; 圍手術期
中圖分類號 R473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674-6805(2016)2-0112-02
doi:10.14033/ki.cfmr.2016.2.063
近年來,隨著腹腔鏡技術水平的不斷提升以及腹腔器械的逐步完善,腹腔鏡治療小兒腹股溝疝氣日益被廣泛應用[1],臨床觀察顯示腹腔鏡小兒疝修補術具有創口小(2~5 mm)、疼痛輕、恢復快、手術時間短(10~20 min)、出血量少(1~2 ml),住院時間短(2~3 d)、并發癥少等優點,因此成為目前處理小兒腹股溝斜疝的重要方法,但該手術畢竟是一種創傷性方法且患兒心理生理尚未發育成熟,所以手術可能會對患兒產生一定影響[2-3]。筆者所在醫院2014年1月-2015年5月共施行腹腔鏡下小兒疝修補術23例,且將手術室圍手術期護理干預應用到手術配合中,收到了較好的效果,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自2014年1月-2015年5月在筆者所在科室行腹腔鏡下疝修補手術患兒23例,年齡1.2~7.5歲,平均(4.35±0.50)歲,其中男16例、女7例,23例均為單側疝,其中左側疝8例、右側疝15例,體重9~26 kg、平均(15.00±1.20)kg,本次研究符合醫學倫理要求且所有患兒家屬簽署本次研究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1)先天發育不全;(2)心、肺、肝、腎等重要器官功能嚴重異常;(3)合并上呼吸道感染、發熱、腹瀉、疝氣嵌頓等疾病;(4)難以耐受手術及麻醉等致依從性差。
1.2 手術方法
本組23例患兒均在全身麻醉氣管插管下完成手術,取平臥位,選擇臍部約5 mm大小切口置入5 mm腹腔鏡鞘和腹腔鏡鏡頭,使用臍部切口行氣腹,術中將壓力控制在8~10 mm Hg,進入腹腔后,檢查腹股溝管內口,對斜疝同時進行處理,在病變對側腹部臍下2~3 cm處行約2 mm大小微切口,置入2 mm帶針芯穿刺針,拔出針芯,從針孔處置入10 mm左右長短2-0或者3-0普里靈線,在同一切口選擇反方向入口置入鉤針鉤住縫線另一端結扎疝囊口,術畢。
1.3 護理方法
(1)術前護理干預。①術前訪視,手術前1 d到病房訪視患兒,全面評估患兒的健康狀況,有針對性地、用不拘一格的宣教方式,以親切和藹、從容自信的態度關心、理解、同情、體貼患兒。貼切、合理地向家長介紹麻醉、手術方式以及該手術具有創傷小、痛苦輕、出血少、恢復快、住院時間短等優點。提醒家長要注意的事項,要求患兒及家長配合要點,手術前禁飲禁食的重要性,并要求家長督促患兒嚴格遵守,家長要預防患兒發生感冒、咳嗽、便秘,劇烈活動等,以免腹壓增高,疝囊突出嵌頓。②安全核查護理,手術日由巡回護士至病房接患兒,與病房護士共同認真核對患兒床號、姓名、性別、年齡、術前用藥、禁飲、禁食、二便、腕帶標識、手術部位的皮膚準備、標記情況等無誤后在手術交接單上簽名,將患兒接到手術室安置在指定的手術間。③心理干預護理,現在的患兒以獨生子女居多,作為上兩代老人和父母的心頭肉,無比珍貴,所以手術會給家長帶來緊張、焦慮和恐懼心理,因此護士要安慰和鼓勵家長如何正確對待手術,同時樹立成功案例且向家長予以詳細介紹,以消除家長的心理障礙,贏得患兒及家長的信任,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讓家長以積極的態度配合手術;另外,患兒處于陌生的環境,會產生陌生及恐懼感,常表現為哭鬧、不安、拒絕和不配合,此時,護士應該以親切、溫柔的態度誘導患兒,主動與患兒親近,3歲以上的患兒可采取與其做游戲、播放卡通片、看圖說話、講故事等方法轉移患兒的注意力,取得患兒的信任,讓其快速熟悉手術室環境,消除陌生、恐懼的的心理與不安,以安靜的情緒配合手術,同時要注意患兒的安全,不能讓患兒單獨去洗手間和其它地方亂跑。對3歲以下患兒特別哭鬧不止者,可允許媽媽適當陪護,以免哭鬧使腹壓增大,疝囊突出嵌頓,待麻醉成功后再離開手術室。④特殊手術用品準備:奧林巴斯腹腔鏡系統,二氧化碳氣腹針,5 mm穿刺鞘,2 mm穿刺針及2 mm鉤針各一,2-0或者3-0普里靈線一根,腹腔鏡包。(2)手術中護理干預。①巡回護士手術前檢查腹腔鏡系統性能完好且二氧化碳的量充足,和麻醉師、手術醫師三方共同核對患兒各項信息無誤后,在安全評估單及風險評估單上簽名,配合麻醉師完成麻醉,手術過程中嚴密觀察患兒生命體征,術畢配合麻醉師做好患兒的復蘇,待患兒麻醉清醒后將患兒安全送至病房。主動與病房護士做好交接工作,例如:介紹患兒在手術室的麻醉情況、手術過程中的生命體征、術后復蘇情況、大小便情況、切口敷料是否清潔固定、輸液管道是否通暢、用藥情況,以及應該注意的相關事項,在交接單上簽字。②器械護士于手術開始前,認真檢查手術器械的準備情況,完好率以及使用性能;掌握手術方法與步驟,術中熟練配合醫生順利實施手術;及時、準確、無誤的傳遞手術器械及物品,縮短手術時間;術畢與手術醫生共同清點手術器械以及用物的數量,檢查手術器械的完整情況,以保證手術安全。用過的器械及時清洗、保養、滅菌備用。
1.4 生活質量評定標準
參考患兒客觀生活質量與主觀生活滿意度予以評定,包括軀體功能、心理功能、社會功能、物質功能狀態四個緯度及一個總體生活質量因子,評分越高說明患者生活質量也越高[4]。
1.5 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 13.0軟件對所得數據進行統計分析,符合正態分布定量資料的比較采取配對t檢驗,分類資料比較采用配對卡方檢驗,不符合卡方檢驗要求,則采用Fisher精確概率法,將檢驗標準設定為α=0.05,P
2 結果
本組23例患兒均預時完成手術,平均時間(21.00±3.00)min,過程順利、安全,術后無感染、無切口出血、無皮下氣腫等護理并發癥發生,術后平均住院時間(3.50±0.50)d。給予23例患兒圍手術期護理后,結果顯示護理干預后,除物質生活狀態外,余項目相對護理干預前評分均得以提高,且隨訪三個月時,評分高于護理干預后P
3 討論
腹股溝斜疝作為小兒外科疾病中的常見病之一,臨床常給予腹腔鏡小兒疝修補術,該技術術后并發癥少、住院時間短、治愈率高,故已廣泛應用于臨床[5]。尤其是近年來已被越來越多的醫院采用與開展該項技術,并且取得了很好的臨床效果。然而觀察顯示良好的護理措施有助于進一步提高手術治療效果、改善患兒滿意度等[6]。
鑒于此種情況,本次對23例小兒疝修補術患兒手術室圍手術期予以相應護理(手術室圍手術期護理是指從接到手術通知開始至患者術畢,包括術前準備一直到術后患者安全返回病房這一段時間),以期總結護理經驗、提高護理服務質量。從上述結果可知本次手術室圍手術期護理效果滿意,相比其他研究報道,本次護理明顯縮短了手術時間與住院時間、極大降低了術后并發癥發生率。究其原因,是因為本次護理是一種完整、綜合性的護理措施,主要包括術前訪視、安全核查、健康教育、心理護理、術前用物準備,術中生命體征觀察、術中熟練配合,手術器械的養護,手術結束至患兒安返病房[7-8]。例如,術前訪視可以直接評估患兒的健康狀態,根據患兒生理、心理特點,做好患兒及家長的心理護理,誠懇、耐心解答家長提出的疑問,滿足家長的合理需求,讓家長對醫務人員充分肯定與信任,消除其緊張、焦慮和恐懼情緒,提升患兒及家屬的安全感,使其能積極配合手術,從而改善了家長的滿意度、降低了護理風險發生率、減少了護理投訴;另外,本次護理通過健康教育,使得患兒及家長意識到術前準備的重要性、了解了本次手術的麻醉方法與手術方式,提高了護理依從性,從而保證了手術前準備的完善性及安全性;而加強術前、術中及術后復蘇過程的護理干預,使得手術得以順利完成,成為保證術中安全的重要環節之一。
總而言之,對腹腔鏡下腹股溝斜疝患兒手術室圍手術期進行科學的護理干預,可以提高手術的安全性及有效性,在保證醫院經濟效益提高的同時,更是達到了提高社會效益的目的,所以本次小兒疝修補術手術室圍手術期護理方法值得進一步總結與推廣。
參考文獻
[1]馬艷,白玉潔,段妍,等.局麻下腹股溝疝無張力修補術圍術期護理體會[J].醫藥雜志,2013,2(4):101-102.
[2]李索林,劉琳.小兒腹腔鏡腹股溝疝修補術[J].臨床小兒外科雜志,2014,13(1):70-74.
[3]許曉芳,胡夢蘭.腹腔鏡小兒疝修補術的護理體會[J].西南軍醫,2010,12(3):563-564.
[4] Eypasch E,Williams J I,Wood-Dauphinee S,et al.Gastrointestinal quality of life index:development,validation and application of a new instrument[J].Br J Surg,1995,82(2):216-222.
[5]敖永瓊,謝恩華.腹腔鏡小兒疝修補術探討[J].當代醫學,2010,16(18):60-61.
[6]耿華英,步金華.腹腔鏡膽囊切除圍術期護理體會[J].護理研究,2011,18(29):148-149.
眾所周知,剖宮產手術對每一位孕婦來說都是一種特殊經歷,又是一種特殊的手術,關系到母嬰兩條生命的安全。做好剖宮產產婦的護理是一項很重要的工作。隨著醫學模式的轉變,護理模式也演變到以人的健康為中心的系統化的整體護理。護士只有掌握了每一位剖宮產產婦的心理特點,才能針對性地采取相應措施,做好圍術期護理。
1心理特征
焦慮、恐懼、緊張心理:產婦由于對手術缺乏相關知識,怕麻醉、怕疼痛,怕自己和胎兒術中出現意外,充滿焦慮、恐懼、緊張,甚至不能配合手術。
2護理方法
2.1術前護理
(1)認真做好術前防視,掌握產婦的一般情況。介紹有關麻醉方式和手術方法,術中和術后可能出現的問題,消除產婦恐懼心理,并告知其手術是在充分麻醉、無痛情況下進行的,使其增強對醫護人員及麻醉師的信任感,更好的配合手術。(2)同時做好家屬的工作,消除顧慮。產婦家屬的態度對產婦的心理狀態有很大的影響,護士應說明手術的必要性、安全性,使家屬理解并配合。對經濟條件允許術后怕痛的產婦,護士可告知術后可用鎮痛泵,使其順利渡過術后二十四小時。
2.2術中護理
(1)護士應主動關心產婦,核對姓名、床號、住院號,應用自己熟練精湛的技術開放靜脈通道,提前提高室溫迎接嬰兒的到來,并給產婦保暖,始終陪伴在產婦身邊。觀察產婦一般情況和胎兒情況,及時發現問題,果斷做出正確的判斷和處理,使手術順利進行。告知產婦如取胎兒時會有牽拉痛,并囑產婦深呼吸,以減輕不適和疼痛。并與器械護士一起做好清點核對工作,保持吸引管道通暢。(2)協助助產士處理臍帶和及時吸出胎兒口咽部吸入物,及時告知產婦胎兒性別及發育情況,以及母乳喂養的好處,和助產士一起讓胎兒與產婦皮膚接觸,早吸吮、早開奶。
2.3術后護理
(1)術后及時給產婦包扎傷口。觀察尿袋內顏色、量及尿管是否通暢。及時報告給醫生出血量和尿量。保護好靜脈,護送產婦出手術室并床頭交接班。(2)術后隨訪有助于護士評價術中護理效果,當產婦知道手術室護士仍然關心她術后恢復情況會非常愉快,這種愉悅的心情能夠促進產婦早日康復。(3)告知產婦拔尿管后可在床上適當活動,多翻身,術后三天可下床活動,促進腸蠕動,減少腹脹。減少肺部感染,防止壓瘡和血栓形成。但時間不宜過長,動作不能太大,防止創面出血。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本組60例患者,男40例,女20例,最大年齡82歲,最小年齡25歲,平均48歲。其中普外科手術30例,骨科手術19例,婦科手術11例。
1.2 方法 在患者手術前一天由手術室巡回護士對患者進行訪視,通過查看病歷了解病情、手術方式、術中和特殊要求;通過交談和觀察等方式,聽取患者意見和要求,在此基礎上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了解患者的心理狀況,進行分析記錄,針對不同的心理問題和心理特點,制定出護理方案,及時實施有效的心理護理。術后72 h評價效果總結分析。
2 患者存在的主要心理問題
2.1 緊張、恐懼心理 急診患者常因發病突然,疼痛嚴重或大量出血而產生緊張恐懼心理,這種緊張刺激可引起血壓升高,呼吸、心率加快而加重出血甚至休克,不利于手術進行。
2.2 焦慮、抑郁心理 不論手術大小,患者都有不同程度的焦慮、抑郁情緒,懼怕疼痛,擔心手術是否成功,是否會有后遺癥,而影響以后的工作和生活,因而常常會表現焦慮不安,患者的這種心理反應直接影響手術效果和切口愈合。
2.3 自卑心理 部分女性患者或生殖系統手術患者,由于擔心手術給以后生活帶來諸多不便,而產生自卑心理。也有部分患者由于術前或術后長時間生活不能自理,需要家人或護理人員照顧,感覺自己生病給他人增添了許多麻煩,時間久了難免產生自卑心理,這均不利于疾病的康復。
3 護理措施
3.1 術前心理護理 手術前一天由巡回護士前往病房進行訪視,收集患者資料,了解患者病情,并與其進行溝通,介紹手術室環境,術前準備項目及意義,麻醉的方法及配合等。在交談中應正確評估患者的心理狀態,專心傾聽患者所提出的問題,并耐心解答。了解患者某些方面的特殊要求,給予幫助,使患者處于最佳心理狀態接受手術。
3.2 術中心理護理 術晨有巡回護士將患者推入手術室,按常規查對術前準備及患者睡眠情況,了解患者心理狀態,接送途中注意患者安全及保暖。由于患者處于即將手術的緊張狀態,術中心理護理顯得尤為重要,其目的是為減少不良刺激,使患者處于良好的應激狀態。通過前一天的訪視,患者與護士再次見面時有一定的親切感,減輕了進入手術室后的陌生無助感。在進行每一項操作時,應向患者解釋清楚,說明目的及可能出現的不適。正確使用非語言交流技巧,以示對患者的關愛和心理安慰,穩定其情緒,以便手術順利進行。
3.3 術后心理護理
3.3.1 疼痛時術后護理的主要問題,護理人員應理解患者,耐心解釋止痛藥的作用,患者了解藥物作用的利弊后能增強戰勝疼痛的勇氣,度過疼痛關。
3.3.2 術后尿潴留 術后護士應向患者介紹自行排尿的好處,建議其盡量自行排尿,避免因導尿引起的尿路感染。其措施:(1)熱水袋行下腹熱敷;(2)輕輕按摩下腹部;(3)聽流水聲,或用熱水沖洗會,誘導排尿,防止逆行感染。
3.3.3 克服患者的抑郁反應 根據手術患者的性格、年齡、體制的差異以及術前患者的心理狀態,護理人員主動地給予不同的心理援助,可以通過患者的語言,掌握他們的生理需要,合理及時給予解決。對于他們提出手術方面的問題,在治療原則下,給予科學的解釋,使他們正確認識疾病及術后一些不適感。消除一些不必要的疑慮,鼓勵患者積極配合術后治療,堅定健康信念,爭取早日痊愈出院。
3.3.4 增強患者的安全感 術后患者非常重視維護自己的治療成效。積極避免出現新的意外。護理人員在各項工作中應滿足其需要安全的心理,做到五心即熱心、關心、精心、細心、耐心,以取得患者的信任。確保飲食富有營養,以保證體力,迅速恢復。
4 結論
【關鍵詞】手術室 優質護理 圍術期
隨著我國老齡人口的上升,70歲以上手術病人數量呈增加趨勢。老年手術病人量的增加對手術室護士如何做好圍手術期老年患者的護理,保證手術安全,提出新的要求。傳統的手術護理基本是局限在手術室內,以"器械"為中心與病房護理完全脫節[1]。優質護理服務是2010 年衛生系統護理模式改變的核心,幫助患者滿足他們的基本需要,它體現的是以患者為中心,以現代護理觀為指導,以護理程序為基本框架,并把護理程序人性化、規范化地運用到臨床護理中,以人為本、關愛生命,為患者實施生理、心理、社會性的一種動態、完整、連續的綜合護理過程。因此,完善手術室整體護理是提高圍手術期護理質量的重要環節。我院于2009年8月至2011年1月對手術室65歲以上患者200例進行圍術期優質護理,使患者身心處于最佳狀態并安全度過圍手術期,取得了良好效果。現介紹如下。
1 對象與方法
1.1研究對象 我院于2009年8月至2011年1月對手術室65歲以上患者200例進行圍術期優質護理,男性患者113例,女性患者87例。
2 方法
2.1術前訪視:手術前一天巡護士根據手術通知單到病房查閱病歷后訪視需手術患者。護士佩戴胸牌,儀表端莊,態度誠懇,言語和藹。首先自我介紹,告之是負責他手術的護士,給病人親切感和信任感。
2.2做好心理護理,手術對患者是迫不得已的,尤其是老年人怕患癌癥,常會出現焦慮、恐懼心理。巡回護士術前要主動到患者床頭進行探訪,向患者介紹自己和了解患者的文化素質、家庭環境、生活習慣以及對手術的認識。耐心解答患者提出的問題,講明手術對治療的積極性。談話時注意語速要慢,要有藝術性,對手術的危險性不要過分強調,但要使其家屬充分了解,同時注意使用保護性醫療語言。
2.3耐心詢問年齡、生活習慣、既往病史有無藥物過敏史,了解患者心理活動及對手術的顧慮和最擔心的問題,針對患者提出的疑問進行解釋,簡單介紹手術室環境制度入室前的準備如囑病人備皮、禁食水、摘去身上帶的飾物、手表、假牙。入室后的注意事項,麻醉的配合,闡明手術的重要性,以緩解患者的緊張心態。
2.4密切觀察病情 加強生命體征監測,根據老年人的病理、 生理特點合理應用液體和藥物,術前備好搶救藥品和器材,以備不時之需。術中巡回護士活動在患者的視線內,減輕其心理恐懼感[2]。
2.5 術中支持 當患者進入手術室時,手術室環境設備對于患者來說非常陌生,使其處于恐怖狀態下,此時的不良心里反應有恐懼緊張、憂慮、孤獨、憂傷等,表現為心跳加快, 血壓升高,呼吸加深加快,肌肉震顫,手足發冷,因此手術室護士要主動給患者以熱情的關懷,態度真誠,親切,語言溫柔,委婉,安慰體貼關心照顧患者,用通俗易懂的語言介紹環境,告知他對儀器設備發出的聲音不要緊張以及需要患者如何配合,麻醉時的感覺以及麻醉產生的效果,使患者做到心中有數,消除恐懼心理,緩解其孤獨和憂傷情緒。
2.6保護患者隱私,減少暴露部位 老年患者受傳統觀念的影響,特別注意身體的保護,麻醉和手術中應注意遮蓋患者,減少暴露部位,以免使老年人感覺心理不適,手術中談話聲音應控制在最低限度,術中使用外科動力機械時要提前告知患者, 避免患者過分緊張。
2.7術后護理 手術結束后,巡回護士護送患者回病房,安置好正確,同病房護士做好交接工作,向患者和家屬講解不同麻醉方式所需的要求,及各種創口引流管的管理,以取得配合。
3 結果:優質護理前后結果(見表1)
所得數據采用SPSS 11 . 0軟件進行統計學分析,患者優質護理前后SAS評分比較采用t檢驗。經優質護理后患者的焦慮程度較入院時減輕 (P< 0. 01 )。
4討 論
通過進行圍術期優質護理及手術訪視記錄單的應用,患者和護士不再陌生,病人對護士易產生信賴感,從而建立了相互信賴合作的護患關系,良好護患關系的建立,可以使患者產生良好的心理效應,使患者處于最佳接受治療和護理的心理狀態,贏得了病人及病人家屬的贊譽,護士有了成就感,也可以使護士自身感受到患者滿意的喜悅,從而提高工作效率[3]。手術室作為一個特殊的護理單元,根據自身特點做了應該做的事,卻得到了廣大傷病員的一致稱贊,自從開展優質護理示范工程以來,我科和院里每月到病房作滿意度民意調查,滿意率逐月上升, 病人對我們的工作給予充分肯定,滿意度明顯升高,由原來的平均80.3%,上升至現在的平均98.4%本臨床表明,經優質護理后,患者的焦慮程度較入院時減輕 (P< 0. 01)。手術室開展優質護理深受傷病員歡迎,是可行的,是必要的,既能提高病人滿意度,又能提高護理人員的素質,同時增進了護患友誼,規避了糾紛和差錯的發生,我們深感優質服務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參考文獻
[1] 何國平.實用護理學(上冊)[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2:74.
隨著社會進步、醫學發展及醫療體制改革,人們對醫療、衛生保健需求日益增加[1]。圍手術期護理根據手術前期、中期、后期的護理過程,以提供接受手術的患者及其家屬身體上、心理上、精神上及社會的個性化需求和完整性、高品質的護理[2]。為探討圍手術期護理的有效方法,2005年以來對1500例手術患者進行圍手術期護理,體會如下。
資料與方法
本組患者1500例,男938例,女562例;年齡16~78歲。病歷選擇:神志清醒的擇期手術。
結 果
通過術前訪視,術中護理,術后隨訪,提高了患者的滿意度,效果良好。
術前訪視:①信息了解:任何手術對患者來講都是較強的一種緊張刺激。為了減低患者的緊張程度,手術前日巡回護士要仔細查看患者的病歷,了解患者的相關病情,對于從病歷上了解到的診療護理等相關信息,如病因、診斷、治療、年齡、社會背景、文化層次等,需要護理人員根據了解到的相關信息做出正確的判斷,制定出切實可行的護理計劃,按照計劃對患者進行術前護理。②心理護理:術前談話非常重要,充分與患者溝通不僅有利于消除患者的緊張情緒,還有助于了解患者的心理素質[3]。護理人員根據所了解到的相關信息,和患者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充分理解患者,表現出對患者患病的同情心和關心,取得患者的信任,使患者術前心理、生理均達到最佳狀態以應對手術。③健康教育:健康教育是通過信息傳播和行為干預,幫助患者掌握相關手術知識,樹立治療疾病的信心,自愿采納有利于健康行為和生活方式的教育活動與過程[4]。健康教育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進行,介紹手術室的環境、術前注意事項和術中配合;講解鎮痛與麻醉,手術患者術前最擔心的就是術中和術后疼痛問題,此項要認真講解,消除患者的顧慮;介紹手術目的、手術方法和術中;接受患者和家屬咨詢,對一些不便和患者直接交待的病情和手術的危險性,應詳細地向患者親屬或患者單位領導說明,以取得理解。
術中護理:①患者的接送:接送患者時態度要和藹,以主動溝通方式確認患者;嚴格執行《患者身份識別制度》,核查腕帶標志;確認無誤后方可接送。②術中護理:手術室的環境對于患者來說是個完全陌生的地方,從患者進入手術室開始,他們就會把曾經和他們交流過的、熟悉的手術室護士當成“救命草”,這也是對我們充分信任的表現[5]。巡回護士要主動和患者溝通,關心患者,繼續做好心理支持;做好必要的遮擋和保溫;核對患者姓名、手術部位、手術方式等;遵醫囑開放靜脈通路并進行約束固定,保障術中輸液、輸血的順利進行;做好清點工作,準確及時記錄手術臺上物品、器械等。③術后隨訪:術后手術室巡回護士定期到病房進行隨訪,了解患者是否疼痛,主動關心體貼患者,耐心聽取患者訴說,尊重其對疼痛的反應,教會有關疼痛知識,使之掌握自控能力,并以同情、安慰和鼓勵的語言與舉止支持患者,設法減輕患者的心理壓力,提高疼痛閾值[6];患者神志清醒和疼痛減輕后,最想了解的是手術是否成功,護士要傳達有利的信息,給予鼓勵和支持,使患者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征求術后患者意見,征詢護理服務質量的意見和建議,有助于評估護理效果,針對問題和不足,制定措施,為做好圍手術期護理打下基礎。
討 論
隨著現代醫學模式改變和物質文化生活水平提高,人們對健康的需求迅猛增加。手術室延用多年的功能制的針對患者在實施手術的短暫時間內所采取的護理措施,也就是對各類手術在操作步驟上的配合的護理模式已遠不能滿足病人的需求和醫學模式的變革與進步。因此,手術室的護理活動范圍要擴展、更新、完善,向整體護理邁進。手術室護理模式是以疾病為中心完成手術操作配合,克服工作被動、機械、封閉等。而新的護理模式則是在護“病”的基礎上,增加護“心”。既更加注意病人生理、心理、社會等方面的需求,又同時增加了工作的主動性。圍手術期整體護理工作對更新護士觀念,促進護士加強學習,提高業務素質、加強工作質量和病人安全管理、密切護患關系,協調與臨床科室間的關系,提高工作效率等方面都起到了有益的作用。
手術對于患者來說是一個懼怕的事情,通過圍手術期的護理,使患者和家屬對護士信任度增加,緩解焦慮和緊張情緒,在正視自己疾病的基礎上樹立了戰勝疾病的信心;術前健康教育使患者了解手術的過程及術中配合,為保障手術順利進行打下了良好的基礎;術后隨訪的順利開展,提高了患者對疼痛的閾值,有利于術后康復;有效溝通縮短了患者和護士之間的距離,為構建和諧的護患關系打下了良好基礎。所以,無論手術大小,圍手術期的護理非常重要,護士除了學會必要的護理操作技術以外,一定要學會溝通藝術,根據患者的個體差異和患病種類不同,做好心理護理,最大程度上減輕患者的痛苦,保證手術治療的順利成功。
參考文獻
1 魏革,劉蘇君.手術室護理學[M].北京:人民軍醫出版社,2006:224.
2 朱丹,周力.手術室護理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8:148.
3 陳曉華,李愛霞.急性硬膜外血腫延期鉆孔引流術30例圍手術期護理[J].中外健康文摘,2008,5(8):1454.
選擇2013年6月~2014年2月我院泌尿外科收治的前列腺增生患者104例,患者術前均診斷為前列腺增生,并接受了經尿道前列腺電切術(transurethrueresectionofprostate,TURP)。患者年齡64~76歲,平均(69±3.7)歲。患者均為單純前列腺增生,無長期心血管疾病史,無運動障礙及其他生理系統疾病合并癥。全部患者隨機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每組52例。兩組患者年齡、BMI指數、前列腺體積、殘余尿量等方面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方法
對實驗組患者采取圍手術期手術室護理,內容包括:①術前護理。術前1d下午由手術室護士進行訪視,發放術前訪視卡,使患者了解術前自身準備內容,術中配合方法及術后注意事項。同時,手術室護士術前閱讀病歷,與患者交談,了解患者的病情、健康狀況、過敏史、術前準備情況及身體狀況,以便充分做好準備,使術前準備及術中配合具有針對性和預見性。②術中護理。手術當日進行早會,訪視護士匯報病歷,并列出護理問題及相應的護理措施,準備膀胱鏡、電切鏡等常規器械,并提前溫水加熱沖洗液。術前與患者做好交流,適當消除患者緊張焦慮情緒,在手術過程中不談論無關的話題及患者的病情,避免影響患者的自尊心或加重其疑心。在手術結束前認真清點紗布和器械,保管好手術切除標本等。③術后護理。護理人員在術后2~3d內,到病房了解患者的生命體征、持續沖洗液顏色及進食情況等,交代術后注意事項,收集術中護理帶來的后續效果信息,對圍手術期護理進行客觀評估。而對照組患者采用常規的護理干預。觀察和記錄兩組患者在入院時、進手術室后的心率、血壓變化,術后出血等并發癥以及術后住院時間。
1.3統計學分析
采用SPSS16.0統計軟件對所有數據進行統計學分析,計量資料以x±s表示,采用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兩組患者入院時與進手術室后心率、血壓,以及術后并發癥發生率和住院時間比較。結果顯示,實驗組患者術前、術中心率及血壓變化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而對照組患者術中心率及血壓相對升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同時,術后并發癥發生率實驗組為11.54%,與對照組21.15%相比更低,一定程度上縮短了術后住院時間,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3討論
隨著我國人口老齡化加重,越來越多的男性患者因排尿困難加重而接受TURP術,該手術本身技術成熟,應用普遍。由于此類患者一般年齡較大,為促進患者術后恢復,給予一些正確有效的護理措施十分必要。首先,盡管TURP術為經尿道的微創手術,但是手術失敗所帶來的真性尿失禁等嚴重并發癥難免會引起男性患者的心理恐慌和焦慮,造成患者術前心理不同程度失衡,并產生一系列身心變化,造成巨大心理壓力。同時,經歷手術對患者來說是一種心理應激,且術后長達數日的膀胱沖洗及留置導尿,對患者來說耐受程度不一。患者術后拔除導尿管,多數伴有尿頻、尿急等下尿路刺激癥狀,亦或下降,必要時需口服藥物治療。此時,術前、術后針對性的適當心理疏導以及護理指導尤為重要,若只給予常規護理,忽略了患者本身的感受,這些生理上的創傷與心理上的恐懼都可直接影響患者的正常生活。本研究結果顯示,實驗組患者與對照組患者入院時心率、血壓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而經圍術期護理干預后,實驗組患者入手術室后的心率低于對照組患者,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同時,與對照組相比,實驗組患者并發癥發生率低,住院時間縮短,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通過手術室護理干預,即術前訪視、術中護理及術后隨訪,使患者減輕術前焦慮、恐懼的心理,縮短護患之間的距離,初步掌握一些圍手術期的自護方法,從而降低其心理、生理的應激反應,使其順利度過圍手術期。另外,可制定出一套完整的手術室整體護理標準,使手術室護理有其獨特的模式和規范,從而不斷豐富手術室護士的理論知識,提高手術室護士的自身素質和溝通交流能力,逐步提高手術室護理質量,更好地服務于患者。
圍手術期護理是針對患者從入院準備手術到術后康復,將手術前、中、后三期的護理工作有機地聯系起來,為患者提供全程護理的一種工作方法。隨著時代的發展,手術室原有的工作模式已不能滿足社會人群的需求,為了提高治療質量,減少手術并發癥和病死率,我們轉變觀念,從而向手術拓展了面向健康宣教,心理護理,以護理程序為基礎,與病房的整體護理要有連續性,從而做到以患者為中心的整體護理。
1 實施圍手術期護理的目的
隨著衛生事業改革的蓬勃發展,如何滿足住院患者對護理工作的需求,是擺在護理管理者面前的課題之一。手術治療對一般人是陌生的,在通常的情況下,手術可使受術者康復,但手術又可能有威脅生命的潛在危險,所以說手術治療具有兩重性。如果說手術的成敗是顯示手術醫師技術高低的一把尺子,那么患者能否處于最佳身心狀態去接受手術,和諧地配合手術,則是檢驗護理工作質量的一個客觀標準。護理工作是一項十分精細的藝術,面對著千差萬別的受術對象,要對每位患者進行精雕細刻般的正確的生理和心理護理,這就要求護理人員不但應具有較豐富的醫學知識和熟練的操作技能,還必須具有嚴格性、協作性、主動性相統一的高尚道德情操,對工作認真負責,恪守規章,嚴于慎獨。為此,我們從轉變護士觀念入手,
在調查研究的基礎上,制定了以患者為中心的圍手術期護理管理質量。
2 圍手術期護理管理內容
2.1 手術前護理準備 手術前1 d,相關手術護士(巡回、司械護士),應當走訪患者,先閱讀病歷,了解病情,手術方案及步驟,術中和特殊要求,仔細查閱護理病案,對患者進行準確的評估,找出問題,以護理程序為基礎,做好術前心理護理。進入病房后,主動熱情的向患者打招呼,先自我介紹,然后親切交談,通過了解患者的社會心理,心理狀態,進行疏導和安撫,使患者減輕對手術和麻醉的疑慮和恐懼,增加戰勝疾病的信心和護患間的友誼及信任感。例如:患者確實存在擔憂和恐懼心理時,護士要懂得,手術前的緊張、恐懼如果得不到適當的解決,將會影響到手術效果及術后恢復。因此,要進行宣傳疾病的有關知識,介紹手術進行程序,耐心地講解手術的必要性和安全性。
2.2 手術中護理 患者被接進手術室后,巡回護士根據手術通知單仔細核對床號、姓名等。有了前一天的交談,現在彼此不陌生了,巡回護士邊做各項術前準備工作,邊向患者說明術前準備的必要性,為術后減少感染和并發癥等做好宣傳工作。
當患者進入麻醉狀態時,巡回護士應給予更周到的護理,以防發生意外。例如:有生命體征改變的可能時,你要懂得患者受麻醉的影響,保護性反射消失,容易出現意外,這就要求我們的巡回護士時刻不得離開手術間,注意調節室溫防止著涼,嚴密觀察生命體征,保持靜脈輸液通暢,備好搶救物品和吸引器等。
當手術結束時,如全麻患者,在蘇醒過程中,常出現躁動或清醒延遲現象,巡回護士要以患者為中心,不要先急于做術后的清理工作,要守護在患者身旁,注意觀察神態變化,觀察尿液情況,待完全清醒后與術者及麻醉師共同護送回病房,并向其家屬簡單介紹術中安全的情況。臨別時告訴患者及家屬明天再來看望。
2.3 手術后護理 第二天下午,當你去看望另一個次日要手術的患者時,先去看望前一天巡回過的手術患者,表示慰問,言談要和藹,讓患者更進一步感到護士的責任心強、素質高,體會到護士如家人。多數患者特別喜歡聽他處于麻醉狀態下的情況,同時就患者現有的不適,也應給予問候和疏導。
患者雖然手術順利進行完畢,我們再去看望并指導他,使其感受到住院手術并不可怕,自然會產生安全感。每個環節中都有護理人員在關心他,這對他術中配合及術后康復均起到重要的作用。
患者家屬等待手術患者歸來的焦急心情,我們十分理解,手術中間向等候的家屬通報患者術中情況,這項工作至今深得患者家屬的贊揚。
3 圍手術期護理質量管理的評價
3.1 實現了“以患者為中心”的目標 圍手術期護理住院患者在術前就得到護士有針對性的指導,從而消除了其思想顧慮和恐懼心理,為順利手術奠定了基礎,通過對手術各階段的治療、查對,規范了病房護士與手術室護士之間的交接手續,使護理工作責任到人,有效地避免了圍手術期的護理缺陷,保證了患者的手術安全。
3.2 提高了護士的素質 護士們在解答患者提出的各種問題和指導患者衛生保健的過程中,自覺學習的氛圍越來越濃,努力拓展了業務知識。與此同時,護士們還注意規范自己的言行,努力掌握交流技巧,提高了口頭表達能力,與患者建立了良好的護患關系,受到患者的尊重。
1臨床資料
本組乳腺旋切患者為 80 例,年齡18~35歲。全部采用舒適護理。
2 圍術期舒適護理
2.1術前護理 ①心理舒適: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使患者對手術和麻醉有了初步認識,緩解了恐懼心理,做好了必要的身心準備,能盡快地適應手術室環境,完成角色轉換,交代注意事項,處于接受手術的最佳心理和生理狀態,微創手術費用較傳統手術費用較高,應事先告知。②生理舒適:術前清潔術野皮膚,降低感染的發生,手術當天穿寬松開衫。③社會舒適:手術室護士全面了解和掌握患者的整體情況,更好地做好術前準備,從護理角度預見手術中可能出現的問題,對手術的全過程做到心中有數,采取積極有效的措施進行預防。④儀器的準備:B超定位,旋切機的連接及性能完好。⑤環境舒適:室溫的調節,提供安靜,整潔,寬敞的手術間。
2.2術中護理 ①心理舒適:減少儀器的噪音,將儀器聲音在不影響觀察使用的前提下調節到最小。②生理舒適:取舒適,不影響醫生操作為準。術中適當與患者交流,以緩解患者的緊張情緒,并觀察有無不良反應。醫護人員要有耐心和藹的態度和熟練準確的操作,以增加患者的安全感;調節室溫。③社會舒適:盡量減少手術區域暴露,遮蓋、減少參觀人員
2.3、術后護理 ①心理舒適:取舒適臥床休息,術后減少患側肢體活動,循序漸進,觀察傷口恢復情況,常規監測生命體征;②生理舒適:觀察有無出血,青紫,術后24h適當活動上肢,循序漸進。③社會舒適:告知患者術后皮膚會輕度凹陷,待乳腺組織再生后則不影響美觀,定期復查和自查。
3 結論
通過舒適護理本組患者積極配合手術。在心理、生理及社會方面都有所改善,術中良好的配合,減少了術后并發癥,促進健康,恢復健康,最大限度地滿足患者安全、自尊、愛與歸屬的需要加深了護患感情,提高了護理工作效率,減少了護患矛盾的發生。
參考文獻:
選取從2012年9月-2013年9月在我院接受治療的80例圍手術期患者,將其隨機分為兩組,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40例。其中觀察組有男21例,女19例,年齡26~71歲,平均48.5歲,已婚27例,未婚13例;對照組有男22例,女性患者18例,年齡25~72歲,平均48.2歲,已婚25例,未婚15例。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護理方法
1.2.1對照組
患者使用常規的護理,包括監測患者的生命體征、保持引流管的通暢、預防感染等。
1.2.2觀察組
在此基礎上增加圍手術期的親情護理服務,包括術前、術中和術后的護理,此種護理服務模式不僅能體現護理人員的高素質,還有利于建立良好的醫患關系,使手術順利進行。術前的親情護理服務:在患者入院后,為其介紹醫院和病室的環境,使其盡快適應陌生環境,在與患者的交流中表現出真誠和熱情,給患者和藹可親的印象。護理人員需要了解不同患者的文化程度、家庭情況等,對不同情況給予有針對性的護理,使其感受到如家一般的溫暖。由于多數患者缺乏對疾病和手術的了解,術前容易出現焦慮、緊張等不良情緒,此時護理人員需要給予安慰和鼓勵,耐心解釋疾病的機理和手術的過程,告知其術后可能會出現的不良反應,緩解患者的心理壓力,使其積極配合治療。護理人員在手術實行前做好所有的準備工作,包括手術用品、血液等,密切監測患者的生命體征,并且做詳細的記錄。術中的親情護理服務:在患者進入手術室后,及時給予吸氧,建立靜脈通道,給予輸血、補液和輸藥等,分散患者的注意力,緩解其心理壓力。注意交流時的語速和語調,幫助患者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在術中密切觀察患者的生命體征變化,根據實際情況調整輸液速度。手術結束后,若患者清醒,則需要立即告知其手術結果,避免患者過度擔憂。術后的親情護理服務:術后需要及時監測患者的生命體征,若發現異常情況,及時報告醫生。如患者留有引流管,需要告知患者保持引流管的狀態,避免其脫落和扭曲。患者術后可能會出現一些不良反應,護理人員需要積極和患者溝通,了解其心理狀況,解釋疼痛出現的原因,為其解除所有疑慮,使患者保持積極樂觀的心態。患者機體恢復正常后,為其提供營養豐富的食物,護理人員應保持病房的整潔,注意空氣流通,經常更換患者的被褥。每天定期為患者翻身和擦洗會陰,做好預防感染的措施,置入導尿管前注意加強無菌操作。在患者出院時,詳細囑咐需要注意的事項,告知其定期來醫院復查。
1.3觀察指標
在患者護理前后使用抑郁量表和焦慮量表評估其心理狀況,抑郁指數超過60%為抑郁,焦慮總分超過50分為焦慮;統計患者并發癥的出現率,患者在出院時填寫對護理的滿意度調查表,統計患者的滿意率。
1.4統計學方法
本次采用SPSS18.0統計學軟件進行處理分析,計量資料以xs的形式表示,組間對比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對比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兩組患者護理前后的抑郁量表和焦慮量表評分比較
觀察組護理后的各項評分明顯低于護理前和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2.2兩組患者對護理滿意度和并發癥出現率比較
觀察組患者對護理的滿意度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并發癥的出現率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舒適護理是整體護理手段的延伸與拓展,可使患者在生理、心理上達到理想的狀態,降低手術帶來的不適,是圍手術期護理的重要環節。自2006年起,筆者以舒適護理模式為框架,在單位的所在科室制訂了一套適合于全麻手術患者的圍手術期舒適護理措施,實施效果令人滿意,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臨床資料 選取2006年1月~2008年6月我院實施的全麻手術患者260例,其中男性142例、女性118例,21~77歲;均予以靜脈復合全麻、氣管內插管。
1.2 分析方法及觀察指標 260例全麻手術患者隨機分為兩組,對照組(普通舒適護理組)145例,接受普通護理;試驗組(圍手術期舒適護理組)115例,實施圍手術期舒適護理。觀察指標包括術前及術后24小時焦慮評分、蘇醒期躁動發生率、術后鎮痛劑使用率。采用焦慮測評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1 ]評定患者手術前、后24小時是否出現焦慮及其嚴重程度,焦慮評定的臨界標準分為50分,分值越高,焦慮傾向越明顯。實施藥物鎮痛的標準:采用視覺模擬評分法(Visual analogue pain scale)[2]進行術后疼痛程度評分,評分>7分者給予藥物鎮痛。術后蘇醒期躁動的評估方法采用鎮靜躁動評分(sedationagitation scale)[3]:評分>5分者視為躁動。
1.3 圍手術期舒適護理的實施步驟
1.3.1 術前舒適護理
1.3.1.1 護士術前探視 了解患者心理狀況,介紹術前準備的目的、手術過程及手術預后;耐心解答患者的詢問,解除恐懼、焦慮情緒,保證患者以最佳心態接受手術。
1.3.1.2 術前護患溝通 手術護士要做好護患溝通,親自與患者及家屬交談,了解患者情況,增加患者及親屬對全身麻醉、手術的認識和理解,減少不必要的猜測和擔憂。
1.3.1.3 術前患者的行為訓練 根據手術類別及術中可能出現的護理問題作相應的行為訓練,指導患者正確擺放麻醉,進行術后移動軀體、翻身及功能訓練的指導。
1.3.1.4 術前人性化護理 從人性、人情的角度體諒患者的感受,注重人性化護理;告知住院費用的預算,盡力降低、減免住院費用。
1.3.1.5 術前為患者提供良好的睡眠環境,保證睡眠質量。
1.3.1.6 把舒適護理理念滲透到術前技術操作之中 盡量以輕柔的動作、精湛的技術體貼周到地為患者實施各種術前技術操作,減低對患者的刺激;各種操作注意保護患者的隱私。
1.3.2 術中護理
1.3.2.1 術中人文關懷 手術護士到病房迎接患者,患者抵達手術室后,巡回護士應熱情問候、主動溝通、自我介紹,及時把手術情況與其親屬溝通,使患者家屬獲得安全感。
1.3.2.2 保持良好的手術環境 保持手術室的肅靜,盡量避免不必要的刺激,手術推車、器械臺要平穩無響聲,避免無影燈直接照射到患者臉部;各種操作動作輕柔,皮膚消毒時適當提高室溫,盡量減少身體的暴露;手術室溫度與濕度應分別調節在24~26℃與50%~60%之間。
1.3.2.3 手術的舒適性干預 手術要符合麻醉和手術的要求,最大限度地減少患者的不適,防止擺放不當導致的軀體不適以及對呼吸、循環的影響,妥善安置各種支墊物或支撐物的位置、著力點和固定點,縮短患者處于強迫的時間;使用約束帶時應間斷詢問患者的感受。
1.3.2.4 術中醫護人員配合 術中醫、護人員要配合默契,器械護士穩、準、輕、快、精地配合手術,保障手術順利實施,縮短手術時間。
1.3.2.5 術中患者生理指標的監測 術中密切監測患者生理指標的變化,及時發現并正確處置異常情況,確保手術安全實施。
1.3.3 術后護理
1.3.3.1 術后一般護理 術后手術護士親自將患者送至病房,用細微的護理來表達對患者的關懷;幫助患者正確擺放,幫助患者降低術后大、小便習慣改變帶來的不適,適時給予導尿、通便;注意患者的保暖,提供安靜的休息環境。
1.3.3.2 嚴密觀察患者復蘇情況 尚未復蘇的患者,要保持氣道通暢,嚴密注意患者呼吸、血氧飽和度、心率、血壓等生理指標,防止殘留的麻醉藥物引起呼吸抑制。
1.3.3.3 術后心理舒適性干預 全麻清醒后護士應及時安慰患者。手術情況特殊者,應耐心解釋,以免引起患者的疑慮;重視、加強親情護理。
1.3.3.4 患者體內內置管道及留置物的處置 采取正確的引流保證引流管的通暢,管道要妥善固定,防止牽拉、扭曲、刺激傷口加重疼痛;注意保持引流管的清潔。
1.3.3.5 減低術后疼痛 使用轉移注意力和娛樂的方法,減輕一般的疼痛;對疼痛耐受力差的患者給予藥物鎮靜、安眠;難于耐受的疼痛進行藥物鎮痛。
1.3.3.6 術后躁動的護理 向患者解釋留置的管道會刺激產生不良的感覺,使患者能夠理解和配合;根據患者的反應和臨床表現給予對癥處理。發生較為嚴重的躁動適量給予鎮靜、鎮痛處理。
1.4 統計分析 采用t檢驗及卡方檢驗,就試驗組與對照組患者的手術前、后焦慮分值及蘇醒期躁動發生率、術后鎮痛劑使用率分別進行對比分析。檢驗水準定為0.05。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手術前、后焦慮測評分值的比較 試驗組術前焦慮測評分值64±7.67、對照組術前焦慮測評分值89±5.53,術前兩組間焦慮測評分值存在顯著性差異(t=2.782,P
2.2 兩組患者術后蘇醒期躁動發生率的比較 試驗組蘇醒期躁動發生率低于對照組(χ2值=7.89,P
2.3 兩組患者術后鎮痛劑使用率的比較 術后鎮痛藥使用率低于對照組(χ2值=5.11,P
表1 普通護理組與舒適護理組術后使用鎮痛劑及躁動的發生情況(略)
3 討論
3.1 舒適護理補充和完善了整體護理的內涵,其目的是使患者在生理、心理上達到最愉快的狀態,或縮短、降低不愉快的程度[4]。患者前往醫院的兩大需求是治療和舒適,護理工作包括照顧患者和使患者舒適兩項重要內容,要使患者達到相應的舒適狀態,必須以患者為中心,實施相應的措施,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依據舒適護理模式理論,開展全麻手術的圍手術期舒適護理,提高了護士的主動服務意識及護理質量,有助于患者主動配合麻醉、降低緊張與焦慮,增加對固定和疼痛的耐受性 [5]。手術護士對患者進行的術前、術中、術后的全程護理服務,既增進了患者的被尊重感,又改善了護患關系,調動了患者術中的主觀能動性,使患者在接受手術時充滿信心,心理上獲得滿足感和安全感,為手術的順利進行創造了良好的條件,使“以患者為中心”的護理服務宗旨得以實現[6]。
3.2 手術焦慮是指在手術前期由緊張、憂慮、擔心和恐懼等交織而成的復雜情緒反應,影響手術的焦慮因素很多,諸如手術類型、患者對手術的了解程度、性別、年齡、既往手術體會及人格特征的差異、醫務人員及醫療環境的影響等。幾乎所有手術患者都存在不同程度的焦慮,為了減輕患者的焦慮情緒,手術室護理人員必須改變護理模式,從單純的手術室工作拓展至術前探訪、術中護理、術后回訪三個方面,使圍手術期舒適護理與病房的整體護理得到貫通,達到緩解患者術前、術后焦慮的目的。研究表明,針對患者的心理特點開展圍手術期舒適護理,能有效減輕患者的應激反應,經過心理護理準備的患者,焦慮、恐懼、抑郁、痛苦程度均有所減輕,心率、血壓、血中兒茶酚胺含量波動減少,術后并發癥也減少[7]。
3.3 全麻蘇醒期躁動是比較常見的臨床現象,術后患者對各種刺激呈高敏狀態,諸多有害刺激均可誘發和加重蘇醒期躁動,最常見的誘因有術后疼痛、不適的姿勢、術后留置的管道、手術創傷。針對誘發蘇醒期躁動的有害刺激作相應的護理干預,可有效減低蘇醒期躁動的發生[8];例如,手術巡回護士應協助麻醉醫生拔除氣管導管、清除患者呼吸道及口腔分泌物,能有效減低蘇醒期躁動的發生。嚴重躁動的患者要防止因躁動發生墜床、骨折等意外傷害及自傷發生,應由專職護士看護。
3.4 術后疼痛是影響患者舒適的重要因素之一,護理人員應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制定和實施緩解患者疼痛的護理措施。本組研究顯示開展全麻手術的圍手術期舒適護理,患者心情相對較為放松、術后軀體不適得到緩解,舒適度有所提高,術后鎮痛劑的使用率低于對照組;文獻資料也表明,圍手術期舒適護理能夠減輕外科手術患者的術后疼痛[5]。全麻手術的舒適護理工作涉及方方面面,既要做好基礎護理,還要注重生活護理;術后護理也很重要,正確的不但可緩解疼痛,還有利于疾病的治療;要重視對患者的心理護理,注意患者心理、情緒的變化 ,雖然疼痛的根除有賴于病因治療,但良好的心理護理能使患者增強戰勝疾病的信心、提高疼痛的耐受力。
參考文獻
[1] 魏 源.多維焦慮評估量表的編制[J].中國臨床康復,2005,9(12):30~31.
[2] Huskisson EC. Measurement of pain[J].Lancel,1974,2(9):1127~1131.
[3] Riker RR, Picard JT, Fraser GL. Prospective evaluation of the sedationagitation scale for adult critically ill patients[J].Crit Care Med,1999,27(6):1325~1329.
[4] 張 宏.舒適護理研究進展[J].國外醫學護理學分冊,2001,20(1):15~16.
[5] 李福蓮,梅逸靜,菅福琴,等. 圍手術期舒適護理對腹腔手術患者疼痛的影響[J].齊魯護理雜志,2006,12(3):483~4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