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6-15 17:25:07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春季傳染病防控措施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二、加強組織領導:成立學校預防春季傳染病工作領導小組: 組 長:
副組長:
成 員: 中層干部、班主任、校醫
三、主要措施:
1、嚴格落實責任 做好春季傳染病的預防工作是當前一項重要的政治任務,是事關廣大師生生命安全和社會穩定的大事。學校預防春季傳染病工作領導小組,明確分工,明確責任,各負其責,層層把關,建全傳染病報告網絡。
2、加強宣傳教育 學校要通過召開全體教師會議,傳達上級文件要求和工作部署,使廣大教師從思想上認識到做好春季傳染病預防工作的重要性,積極投入到預防春季傳染病的工作中來。學校通過晨會、班會、廣播和黑板報等形式,深入開展春季傳染病的預防宣傳教育活動。
3、嚴格執行疫情報告制度 要求班主任每日進行晨檢,做到檢查仔細,一旦發現傳染病病人或疑似傳染病病人,立即報告,及時隔離,規定患病學生
必須在醫學隔離期限滿后方可恢復上學,并教育學生隔離期間不要去參加各種活動,防止引起交叉感染。同時加強學生缺課登記管理,并做好缺課的學生原因追查、登記工作。若短期內出現相同癥狀學生增多現象,衛生室要及時上報城區教育局和市疾控中心。
4、加強師資培訓,做好防控普及工作 以學校傳染病的防控為主要內容,對學校教師進行傳染病知識的培訓,了解傳染病防控相關知識,為晨檢的落實尋找科學依據,共同做好傳染病防控工作。
5.在學生和家長中大力宣傳傳染病防治知識。春季節是傳染病高發季,學校衛生室宣傳一定到位,加大對師生、家長的宣傳力度。通過告家長書、電子顯示屏,告訴家長春季傳染病對學生健康的危害,引起家長對孩子身體健康的足夠重視,教給了家長一些春季傳染病的預防措施;通過校會、晨會,提醒學生要注意預防傳染病,適量增減衣物,要求學生堅持體育鍛煉,注意天氣變化,及時增減衣服,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通過班隊課,對學生進行安全衛生教育,讓學生要講究個人和環境衛生。教育學生不買、不吃路邊小攤的三無食品。自覺做到勤洗手,喝開水,吃熟食通過學校宣傳欄的溫馨提示,告訴大家疾病預防的相關知識。
6、構筑防病屏障 (1)做好疫苗接種工作。疫苗接種是預防傳染病的積極有效的方法。目前水痘、腮腺炎、流感等傳染病都可以通過接種疫苗進行預防。
(2)大力開展愛國衛生運動。結合傳染病預防重點工作,及時清整校園死角,清除蚊蠅滋生地,清除園林綠地、閑置空地、垃圾雜物,徹底消滅衛生死角。 (3)各班每天要開窗通風,讓教室有足夠的新鮮空氣,是預防呼吸道傳染病的有效方法。 (4)鼓勵學生多到室外活動,增強學生體質,加強免疫力。 (5)隔離傳染源。嚴格按照《傳染病法》規定的隔離期實施病員規范隔離。復課時要
有醫院開據的病愈證明方可進校上課。水痘隔離14天,并結痂完全脫落,腮腺炎從發病至少10天,并腮腺腫大完全消失。(6)養成勤洗手的好習慣,教育并督促學生用肥皂和流水洗手。可用淡鹽水漱口,清洗鼻腔,不用公用毛巾及手帕。(7)搞好校園內外環境衛生和師生個人衛生;做好教室、廁所等場所的消毒工作,并明確專人負責;教室、辦公室等做好日常開窗通風工作,每天至少3次,每次不少于10分鐘。
四、工作要求: 學校各年級必須各負其責,落實各項功能與責任,嚴格落實防控工作措施。
雖然春季傳染病種類繁多,但學校領導對預防春季傳染病工作重視,措施得力,為全力保障師生健康安全提供一個很好的平臺。對此,我們堅信:只要我們重視預防工作,做到早發現、早隔離、早診斷、早治療,就可以有效地阻斷傳染病的流行與傳播。
傳染病實施方案二當前正值群體性傳染病高發期,學校傳染病防控形勢嚴峻。今年以來,我市連續發生數起手足口病、甲型H1N1流感等群體性傳染病事件。為預防傳染病在我校的發生,防控結合,切實保護廣大師生身體健康,學校制定傳染病防控工作實施方案。
一、工作原則與目標
(一)工作原則
堅持統一領導,分工負責;依法管理,科學防治;快速反應,有效處理;防治結合,以防為主的工作原則,共同預防和控制傳染病在我校的發生和流行。
(二)工作目標
1.廣泛、深入、持久地宣傳染病的防治知識,并形成制度,納入學校定期傳染病預防控制工作體系,提高廣大師生的自我防范意識。
2.完善傳染病疫情信息監測報告網絡,做到早發現、早報告、早隔離、早治療。
3.建立健全快速反應機制,及時采取有效的防控措施,預防和控制傳染病疫情在學校的發生蔓延。
二、組織管理
(一)領導機構
學校領導高度重視傳染病的防控工作,并作為當前學校安全工作的重點,為保障各項防控措施有效落實,學校成立傳染病防控工作領
導小組,名單如下。
組 長:賈德強
副組長:謝興燦
組 員:賈治金、陳玉超、張朝杰、張 湘、賈 軍、云 劍、付成文及各班主任
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辦公室設在學校校務辦,由陳玉超兼任辦公室主任,具體負責傳染病防控工作。
(二)落實制度
1.晨檢制度和缺課學生追訪制度
各班要有晨檢記錄表,并及時做好記錄。對不到校的學生進行追訪,將每天情況及時上報校務辦。
2.隔離制度
對確診病人要嚴格按照衛生部門的要求進行隔離,不能因為各種人情關系開口子,誰開口子誰負責。
隔離返校時要憑區衛生局統一印制的《返校建議書》入學。
3.消毒制度
4.憑證入學制度、接種制度
要在一定時間內收起接種證的復印件,完善入學檔案。
5.信息報送制度
此次傳染病防控信息報送途徑為:班主任校務辦區教育局,嚴格信息報送制度,不能誤報、漏報和瞞報。
(三)工作職責
1.校長室
校長是學校傳染病防控的第一責任人,全面負責傳染病防控工作。
2.校務辦
校務辦具體實施傳染病防控工作,具體職責有:
(1)制訂學校傳染病防控工作實施方案;建立傳染病防控網絡;設計發放記錄表、統計表。
(2)對教師進行傳染病防控宣傳和教育。
(3)每天匯總學生到校情況和傳染病發病情況,一旦發現疫情,報校長審核后上報縣教育局。
3.政教處
(1)制訂學校傳染病防控緊急預案。
(2)牽頭做好學生憑證(接種證)入學的制度,兩周內做好索證及統計工作。
(3)組織學生做好衛生保潔工作。
4.教務處
(1)利用家長會和告家長書的形式對家長進行傳染病防控知識宣傳。
5.總務處
(1)完善消毒制度,組織工勤人員做好保潔工作。
(2)嚴格學校門衛管理,堅持憑證出入和來訪登記等制度,及時掌握校內各種人員流動情況。
6.班主任
(1)向學生做好此次傳染病防控工作宣傳和教育;告知學生臨平傳
染病防控的定點醫院為區第一人民醫院。
(2)落實晨檢與考勤制度、缺課學生追訪制度。
該制度是傳染病早發現、早隔離、早報告、早治療的關鍵環節。班主任每天7:40之前進行晨檢和考勤,作好記錄;8:00之前對缺課學生進行追訪;8:30之前通過校訊通平臺向方應連上報相關情況。其他時間碰到相關情況及時上報。
7.任課教師
(1)每次上課之前對學生數進行清點,有缺課的,及時向班主任報告。
(2)課堂中發現學生有可疑病情的,及時向班主任反映。
(3)周日活動課中相關情況,由任課教師向值日領導報告。值日領導發現疫情向方應連匯報。
此次傳染病防控工作事關社會穩定和學校發展的大局,我們要站在保護人民群眾身體健康和維護社會和諧穩定的高度來認識今年的傳染病防控工作,切實把這項工作做實、做好。對于認識不到位、措施不落實造成重大事故的,要根據誰失職誰負責的原則,追究相關人員的責任,年度考核降低一檔或直接定位不合格
傳染病實施方案三一、指導思想
以實踐三個代表和貫徹xx大及xx屆三中全會精神,從維護全園廣大師生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幼兒園和社會穩定出發,組織本園做好防控甲型H1N1流感、呼吸道等傳染病的再次發生,防止幼兒食物中毒事件發生,積極與衛生部門緊密協作,搞好各項預防措施,落實各項預防工作,加強疫情監測,全面掌握疫情動態,堅決控制和阻斷疫情在幼兒園的擴散和蔓延。
二、成立澤普縣幼兒園甲型H1N1流感、呼吸道等傳染病防治工作領導小組
組 長:梁素君
副組長:阿提坎木
組 員:宋紅梅、姜紅玉、海仁古麗、茹仙古麗、崔麗萍、努爾古麗。
工作小組負責領導我園日常防治工作及處理突發事件。定期每周召開一次工作會議,聽取總務處、保健室匯報一周園內防治工作情況。校園內出現緊急情況領導小組應及時作出處理,指導園內預防工作的落實,并進行檢控和監督。
三、工作措施
(一)、園領導高度重視甲型H1N1流感、呼吸道防控衛生監督工作,為認真細致的做好此項工作,迅速組織園醫務室工作人員加強對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進行周密布署,親自進班對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情況進行監督檢查,切實將幼兒園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的各項措施落到實處。
(二)、監督檢查工作重點
1、立即建立有效、規范、有序的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程序;建立健全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制度、包括疫情報告、傳染病人處理及隔離消毒制度、健康教育制度及幼兒體檢制度。
2、園內設置甲型H1N1流感報告人,開展晨檢、午檢和健康教育工作。
3、幼兒室內活動區進行全天開窗通風,每日幼兒離園后及時對室內進行消毒。保健醫每日對各班落實的情況進行檢查。
(三)、加強宣傳力度,防治工作深入人心。
1、加強健康教育的宣傳力度。要加強甲型H1N1流感衛生安全教育的宣傳力度,將季節性、突發性、傳染性及食物中毒的預防內容,納入我園健康教育工作范圍,通過黑板報、廣播等多種形式宣傳傳染病防治知識,開展健康教育,引導師生正確認識傳染病,增強自我保護意識,培養幼兒養成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消除緊張和恐懼心理。各班要普遍開展一次預防傳染病的健康教育主題活動。要利用家長會、家長學校等形式,向家長講解預防甲型H1N1流感傳染病知識和要求,建立家園互動的傳染病防控機制。
2、保健室兩周一期墻報;由保健室供稿,廣播室于每天早操以后播出有關防治傳染病知識,并在每日動態中,要報導園內每天晨檢情況。
3、印刷宣傳單,張貼《園內預防AP工作指引》及《告幼兒家長信》,發至每生及每位家長人手一份,配合我園做好防治傳染病工作。
4、提供充足的消毒材料,保證預防工作的需要。要為每個班級配備體溫計及消毒液等預防工具和材料。
(四)、切實將防治工作落到實處。
1、堅持每天晨檢、午檢制度,由各班班主任在早餐、午餐、午點時對全班幼兒進行檢查、詢問,將登記好的情況報保健室。對缺勤的幼兒做好考勤登記,由班主任負責調查了解缺勤原因。保健室按澤普縣衛生局、教育局要求,每天填報甲型H1N1流感防控報表,將相關信息上報教育局。
2、建立監控管理制度。保健室每天將幼兒就診情況做好登記,對每天發熱的人數、名單。所在班級登記后,做好病情追蹤檢查。
凡發熱38℃以上的須到醫院就診。縣城幼兒有發熱經醫院確診排除傳染病的讓其家長接回休息,退熱后休息一周才可回園上課。城郊外幼兒,有發熱須到醫院檢查確診,排除傳染病則須入住本園隔離室,一天三次由保健室量體溫,進行病情追蹤治療,直至痊愈。對暑假從外地返回的教職工和幼兒,進行監控,一旦發現身體異常,要及時進行隔離并送指定醫院就治。
3、搞好園內環境衛生,堅持每周周末園內大搞衛生制度,每周周末中午各班由班主任負責搞好幼兒宿舍、活動室衛生,總務室派出老師進行檢查合格后才可讓家長接幼兒。
4、堅持每天園內課室、午休室噴藥消毒制度。午休室由每班三位教師負責噴藥消毒,餐桌用消毒水擦抹,噴灑地面;用漂白水清洗廁所,擦抹公共場地。每天下午4:30分上課時間保育員對午休室進行噴藥消毒。活動室、衛生間等由總務室派人負責噴藥消毒,時間為每天下午7:45分幼兒放學后進行。幼兒園餐飲消毒室每天對各班幼兒餐具消毒碗柜消毒,洗碗池用消毒水擦抹,噴灑地面;用漂白水清洗廁所,擦抹公共場地。
5、園內玩具是人群密集的地方,必須做好衛生消毒工作,每天堅持噴藥,且用一定比例的消毒水擦抹,由幼兒園總務室指定人員負責。
6、每兩周用藥物蒸熏一次午休室、活動室。每兩周聯系防疫站進行一次全園噴藥滅蚊、滅蠅綠化除蟲工作。
7、加強幼兒園食堂飲食飲水衛生管理,確保幼兒集體用餐的衛生安全。要嚴格按照教育部《學校食堂與學生集體用餐衛生管理規定》的要求,對食堂工作人員進行一次嚴格的培訓,作出具體要求,按照有關規定進行規范操作,加強餐具和炊具的消毒工作,嚴防食物中毒和經食物傳播其它疾病。食堂對禽類產品的采購要嚴加管理,不得采購已死亡或有病的禽類產品,加工禽類產品必須經過高溫煮熟后才能出售。同時,加強飲用水衛生的管理,每天必須保證向幼兒提供合格充足的飲用水,防止腸道傳染病的發生,食堂用具用消毒碗柜消毒,大型餐具用漂白水浸泡;。
8、積極開展園內愛國衛生運動,對園內環境衛生進行徹底整治。要組織開展整治環境、清潔校園活動,齊心協力抓好校園環境衛生和除四害工作,要徹底消除幼兒園臟、亂、差問題以及衛生死角,做到室內清潔、空氣暢通,窗明門凈、桌椅物品擺放整齊;食堂地面及臺面無油跡、污跡;廁所無異味,地面無積水。
9、每天各班值日老師必須檢查午休室、活動室是否有開
窗通氣。
10、辦公室樓道由后勤管理小組負責做好每天噴藥消毒,
有情況及時報告。
四、經費投入。
所有購買宣傳品和消毒藥品,預防用藥、用品款項全部由園內保教經費支出,不收取幼兒任何費用。
五、堅持疫情報告制度,建立責任追究制。
一、提高思想認識,提前安排好春季傳染病防控和食堂食品安全的工作
從辦好人民滿意教育和維護廣大師生生命安全的高度出發,提高對傳染病防控和食堂食品安全工作的認識,采取積極有效的
措施,層層落實責任制。各學校要嚴格按照《食品安全法》、《學校食堂與學生集體用餐衛生管理規定》等法律法規的要求,對學校食堂設施、環境衛生、從業人員個人衛生、儲存食品等方面進行徹底清查,認真做好食品、飲用水安全工作,以高度責任心做好春季傳染病防控和食堂食品安全工作。
二、加強學校衛生宣傳和教育,增強學生對傳染病和食物中毒的防范意識和防范能力
各學校和托幼機構要利用健康教育課、班會、講座、板報、廣播、網絡等形式集中開展一次流感、肺結核、麻疹、流腦、腮腺炎、水痘、手足口病等傳染病和食物中毒預防知識的宣傳,加強中小學生和幼兒的個人衛生教育,強化防范意識。各學校和托幼機構還應利用家長會、家長學校等形式,向學生家長宣傳上述傳染病和食物中毒的預防知識,要求家長關注學生的身體健康狀況,一旦發現學生出現發熱、咳嗽、腮腺腫大、惡心、嘔吐、頭疼、腹瀉、手掌腳掌和口腔出現皰疹或潰瘍等疾病癥狀,要及時帶學生到就近醫療機構就診,并告知學校。
三、建立健全學校傳染病疫情和食物中毒的監控與報告制度
各學校和托幼機構要根據《學校和托幼機構傳染病疫情報告工作規范》、《學校食堂與學生集體用餐衛生管理規定》的要求,明確學校傳染病疫情和食物中毒報告人,負責學校傳染病和食物中毒的監控與報告工作,做到傳染病和食物中毒早發現、早報告、早診斷、早治療。報告人有變動的,要及時上報。學校和托幼機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1.2 防治措施
1.2.2 市動員和健康教育宣傳工作 市疾控中心派專業人員到各學校及托幼機構、各流動人口密集區域進行宣傳指導,充分利用廣播、宣傳畫、墻報、校會、發放宣傳單、報紙、懸掛橫幅和張貼標語等多種形勢,廣泛開展呼吸道傳染病防控知識宣傳,做到家喻戶
1.2.3 加強協作,做好疫情防控 各醫療單位、學校及托幼機構加強與衛生部門協作,建立信息通報制度;認真落實晨午檢制度,在做好因病缺勤統計上報工作的同時,切實做好生活場所環境通風、換氣、消毒等防范措施;配合區衛生局疾病預防控制部門,加強對學校和托幼機構傳染病疫情的主動搜索和技術指導;要配合區衛生局監督所加強開展對學校傳染病疫情防控的監督執法檢查。同時,大部分醫療機構能充分認識到當前呼吸道傳染病防控工作的緊迫性、艱巨性,建立有防控領導小組,開展了對重點科室、重點人員的傳染病防控知識培訓,設置發熱門診,按要求對醫療廢物進行分類收集、暫存和集中處置;但個別社區服務站還存在對醫務人員傳染病報告管理及防治知識培訓內容不夠全面、無獨立發熱門診、布局不符合消毒隔離規范和醫療廢物移交登記不及時或有遺漏項等問題。針對存在的問題,執法人員當場下達監督意見責令限期整改,確保廣大群眾身體健康。逐級開展培訓,擴大冬春節呼吸道傳染病防治宣傳力度和范圍;強免期間各縣區衛生局、疾控中心抽調人員,組成督導組巡回督導各服苗點,并對流動人口、農民工聚集地區進行重點督導,力求強免工作不出現疏漏。
2 結果
3 討論
一、建立健全學校傳染病防控工作體系。各級教育行政部門、中小學和托幼機構要充分認識做好傳染病防控工作的重要性和緊迫性,把預防控制傳染病流行蔓延放在學校衛生工作的首位。省教育廳成立學校傳染病防控應急指揮小組,指揮小組辦公室設在我廳體衛藝教處。各市、縣(市、區)教育局、中小學和托幼機構要迅速成立學校傳染病預防控制工作領導小組,明確工作部門,制定防控方案與應急預案,落實專人負責。中小學和托幼機構要建立學校、年級組、班級三級防控工作網絡,牢固樹立校長、園長是傳染病防控工作第一責任人的意識,充分發揮校醫和保健教師的作用,將責任落實到每位班主任以及任課教師,建立起群防群控的工作機制,實現省政府提出的“盡最大努力把疫情控制在最小范圍,確保做到不出現患者死亡病例、不發生疾病大規模流行”的工作目標。
市衛生局轉發衛生部辦公廳關于加強以麻疹為主的冬春季呼吸道傳染病預防控制工作的通知
各醫療衛生單位:
現將《市衛生局轉發衛生部辦公廳關于加強以麻疹為主的冬春季呼吸道傳染病預防控制工作的通知》(衛函〔〕83號)轉發給你們,為加強我市麻疹等呼吸道傳染病防控工作,提出如下工作要求,請一并貫徹落實。
一、加強組織領導,強化責任意識。各醫療衛生單位要提高認識,切實加強對麻疹控制工作的領導,把麻疹防治作為當前一項重要工作來抓。要組織對本轄區的麻疹疫情和常規免疫工作進行認真分析,制定具體的防控措施,狠抓落實,減少麻疹病例的發生,防止疫情暴發。
二、加強監測,做到“五早”。各醫療衛生單位要加強對《傳染病防治法》的學習、貫徹,加強以麻疹為主的冬春季呼吸道傳染病的監測工作,及時準確地診斷和報告麻疹疫情,做到早發現、早診斷、早報告、早隔離和早治療,降低病死率。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要按照麻疹監測方案的要求開展主動監測和主動搜索工作,做好個案調查和標本采集和送檢。對發生的疫情要及時進行分析,做好預測、預警工作,一旦發現有麻疹暴發的苗頭,及時進行流行病學調查處理,對密切接觸者進行醫學觀察,必要時隔離,同時實施相應的免疫措施,控制疫情蔓延。
三、做好預檢分診和消毒隔離及醫務人員防護工作。各醫療衛生單位要嚴格執行《醫療機構傳染病預檢分診管理辦法》有關要求,認真做好預檢分診工作,對就診的具有呼吸道癥狀、發熱的患者進行預檢分診,排查可疑病人,合理分流,并根據不同情況有針對性地采取救治措施。要嚴格按照《醫院感染管理規范》和《消毒管理辦法》等有關要求,采取切實有效措施做好消毒隔離和醫務人員防護工作,防止醫院感染和醫源性感染,接診的醫療機構要保持空氣流通,當發現疑似病例時,應首先給患者及其密切接觸者戴上口罩,保障其他患者就醫安全。
四、提高常規免疫接種率,加強對流動兒童預防接種工作的管理,消除免疫空白人群。各醫療衛生單位應嚴格按照《疫苗流通和預防接種管理條例》的有關要求,做好預防接種各項保障工作。要加強免疫規劃工作薄弱地區的工作,保證常規免疫服務次數和免疫服務質量,消除免疫空白地區。各醫療衛生單位要積極配合教育部門督促轄區學校、托幼機構按照《傳染病防治法》、《疫苗流通與預防接種管理條例》等要求,嚴格督促落實兒童入托、入園、入學查驗預防接種證制度。對無預防接種證及未按規定完成接種的兒童,要及時督促其補證、補種。
要充分認識加強學校衛生安全工作的重要性、緊迫性和長期性;進一步強化學校傳染病防控工作的責任意識,加強組織領導,明確工作職責,密切配合衛生等部門,制定、完善和落實相應的傳染病預防與控制工作預案,確保學校師生身心健康的傳染病預防與控制工作抓緊、抓好、抓實、抓出成效。從而將學校衛生防疫工作落到實處。
二、認真監控,及時報告疫情信息
建立和落實晨檢制度,加強對學生健康狀況的監測。晨檢工作應在學校傳染病疫情報告人的指導下,由班主任或班級衛生員對早晨到校的每個學生進行觀察、詢問,及時了解學生出勤、健康狀況;發現學生有傳染病早期癥狀者(例如發熱、全身疼痛、頭痛、嘔吐、咳嗽、皮膚和粘膜出血點或瘀斑等)以及可疑傳染病患者(請病假的學生應查明病因),及時報告專職(兼職)衛生保健人員或學校傳染病疫情報告人進行排查,以確保做到早發現,早報告。
班主任要利用晨檢時間有針對性地對學生進行健康教育,教育學生
進行自我觀察,如有發熱、全身疼痛、頭痛、嘔吐、咳嗽等身體不適時,要及時告訴家長或老師,以確保早發現、早治療。
學校必須盡快明確學校傳染病疫情的報告人,負責學校傳染病的監控與報告工作。學校傳染病疫情報告人要與班主任加強溝通,及時了解學生的出勤、健康情況,一旦發現傳染病病人或疑似傳染病病人,應在第一時間向區級疾病預防控制機構報告,同時向上級教育主管部門報告。報告內容應包括:發病時間、發病地點、發病人數、主要癥狀、密切接觸者、已采取的措施等。防止瞞報、漏報、緩報現象發生。
三、采取有效措施,及時控制疫情
據毛群安介紹,2008年12月下旬以來,我國已先后報告8起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H5N1(簡稱人禽流感)病例。截至會當日,8例病例中,有3例已經成功救治。根據對該8起人禽流感疫情分析,近期我國人禽流感疫情具備四個特點:一是病例散發分布,病例之間無流行病學關聯。二是冬春季為高發季節,多集中在1-3月。三是多數病例有病死禽類接觸史或活禽經營市場暴露史。四是感染患者的禽流感H5N1病毒仍為禽源性,大多數人對該病毒不易感。
衛生部高度重視人禽流感防控工作,依據相關預案要求,緊緊抓住預防、控制和救治三個關鍵環節,認真部署、落實各項防控工作。2008年12月,衛生部印發了《衛生部辦公廳關于加強人禽流感等突發急性傳染病防控工作的通知》。2009年1月23日,衛生部印發了《衛生部辦公廳關于加強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防控工作的緊急通知》。針對活禽經營市場存在病毒污染的現狀,衛生部聯合農業、工商部門印發了《關于加大活禽經營市場監管力度,切實做好人禽流感防控工作的通知》。
毛群安說,目前,我國自行研制的人用禽流感疫苗已完成臨床試驗,并獲得生產批件。抗病毒血清等新的治療技術已經在3例成功救治病例中發揮了作用。
下一步,衛生部將繼續強化與農業、工商、質檢、林業等多部門間的合作,完善信息交流、資源共享、措施聯動等合作機制,并將聯合相關部門開展專項督導,切實落實各項防控措施。進一步加強科研工作,加強多部門防控工作和科研成果交流,為科學有效防控人禽流感提供支持和依據。同時,加大基層醫療衛生人員的培訓力度,提高基層醫療衛生人員的鑒別診斷和醫療救治能力。
積極開展春季傳染病防控工作
專家分析認為,冬春季是我國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高發季節。預計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在我國散發出現的可能性還會繼續存在;隨著春季學校陸續開學,水痘、流行性腮腺炎、流感及流感樣病例、麻疹等呼吸道傳染病仍處于高發季節:根據手足口病發病特點,估計2月份之后全國報告發病數仍將繼續上升。
對此,衛生部要求,各地應繼續加強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和不明原因肺炎的監測、報告工作,做好病例救治,降低病死率,并加強各項疫情防控措施。應加強中小學校及幼托機構水痘、流行性腮腺炎、麻疹及流感等呼吸道傳染病及手足口病的監測和防控工作。同時,應加強春季傳染病的大眾健康教育活動,引導公眾進行主動防范和自我保護。大力開展愛國衛生運動,進一步加大環境衛生整治力度。
亟需加強醫療服務監管工作
衛生部日前通報了甘肅省金塔縣人民醫院偽造臨床檢驗結果事件和福建省三明市第二醫院麻醉醫療安全事件的有關情況,對兩所醫院予以通報批評,要求各級衛生行政部門和各級各類醫療機構從這兩起事件中汲取教訓,引以為戒,加強醫療服務監管工作。切實維護人民群眾利益。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4)23-174-01
學校常見傳染病有肺結核、病毒性肝炎、麻疹、腮腺炎、水痘、流感等。其中腮腺炎、水痘、流感及麻疹均具有極強的傳染性。所以我們每人都要充分認識傳染病對我們身體健康造成的危害,輕者可影響工作、學習及生活;重者可留后遺癥甚至死亡。學校是社會上一個特殊的組成部分,也是易感人群集中的場所。學校的傳染病與社會上一樣,具有明顯的季節性。冬、春季呼吸道傳染病多發,夏、秋季則以腸道傳染病為主。同時,學校傳染病的發生與寒、暑假有著密切的關系。寒、暑假過后的兩次開學,所伴隨的學校傳染病的發生與流行,不僅僅與社會上傳染病流行季節吻合,更重要的是在寒、暑假中,學生的走親訪友的流動和活動,可能將接觸的外地傳染病帶到本地,又隨著開學而帶進學校。通過學生間的密切接觸而在學校中傳播。了解學校傳染病的季節特點,抓好春、秋二次開學的傳染病防治工作,對學校中傳染病管理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作為一名學校保健工作人員,如何做好傳染病防控工作呢?
一、完善預防組織
有健全的傳染病防治領導機構,校長為領導機構組長,副組長由校醫及后勤校長擔任,組員由各班班主任擔任。領導機構名單每班都張貼上墻,有聯系電話;有獨立的校醫室;有專職校醫主持日常工作;各班有傳染病宣傳員的健康教育網絡。
二、健全預防工作制度
1、疫情報告管理制度:要求第一發現人立即直接向行政領導報告或班主任報告。若第一發現人是班主任,直接將學生送到衛生室,并向行政領導報告,同時通知學生家長。行政領導向縣主管部門匯報,在報告的同時,教職工將學生送往醫院,報告程序列表為:第一發現人――衛生室行政領導――縣主管部門班主任――家長
2、學校環境衛生每日清掃消毒制度:學校每天對教學場所、宿舍、食堂、廁所進行清潔消毒,并作好記錄。凡是在班內發現等傳染病,及時通知衛生室,衛生室根據不同的傳染病進行不同的消毒隔離措施。傳染病學生在患病期間必須停課離校隔離,病愈后需經衛生院出示病后康復證明,校衛生室同意后方可復課。
3、班級衛生通風制度:學校做到教學場所經常開窗通風換風,發現傳染病疫情患病學生,教職工及密切接觸者接受隔離治療或隔離觀察;學校設立專職傳染病疫情報告人。學校校醫具體負責學校傳染病疫情收集,報告學生健康的晨、午檢。學生的健康教育,校內食堂飲水衛生檢查,免疫預防等傳染病防治工作。學校做到主動與疾病控制中心的相關部門加強溝通,接受上級教育行政部門的領導和疾病控制中心的技術指導培訓,督導檢查等工作。學校出現手足口病疫情后 ,學校要積極協助與配合疾病預防控制部門和醫療機構開展調查病人救治控制措施落實等工作,全校停課一周,并對患病學生進行隔離治療兩周。學生復課后,進行入校前檢查校檢、晨檢、午檢,每天向上級部門報告疫情情況。
三、加強宣傳,群策群力
建立健全宣傳教育體系,開展宣傳教育活動,普及傳染病防治知識,提高師生科學防病能力,和衛生宣傳健康教育的科學水平;針對主要疾病的危害及其有關行為,有的放失地宣傳衛生知識;靈活實施不同的教育內容和方法。
我校對衛生管理人員、工作人員,進行傳染病防治的專題講座。增強他們的衛生防病意識和高度的職業責任感和職業道德觀念。充分利用健康教育課、班會、講座、板報等形式對學生進行傳染病教育,向師生傳授針對性較強的傳染病的預防知識,使師生知道傳染病的特點:有病原體、有傳染性、有流行性(散發、暴發、流行)、有地方性、有季節性、有免疫性。
制定學校預防甲型HINI流感、手足口病和結核病等呼吸道傳染病防控工作的責任書,校長簽字,責任人簽字,學校蓋章。
1、責任對象:學校校長是防控工作第一責任人,分管此項工作領導是第二責任人;具體負責教師是直接責任人。
2、責任目標:班主任、衛生室
3、責任追究:如因責任人工作失職,造成事故,按相關規定追究當事人責任。
【文章編號】 1000-9817(2007)11-1024-02
【關鍵詞】 傳染病;綜合預防;接種;學生保健服務
北京市昌平區轄區內共有大、中、小學校122所,其中中小學校64所,大專院校15所,民辦外來務工子弟學校43所,共有學生160 748名。學校是人群聚集的場所,一旦發生傳染病,將會迅速蔓延,造成嚴重后果,影響正常的教學與工作秩序[1]。為保障師生身體健康,進一步加強學校傳染病防治工作,昌平區疾病預防控制中心于2005年9月至2006年5月對轄區內學校傳染病防治情況進行了調查,現將結果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按照《北京市學校傳染病防治工作專項檢查標準》等有關文件的相關要求,對檢查人員進行檢查前培訓,并統一評分標準,于2005年9月至2006年5月分別對68所中小學校傳染病防控工作進行檢查,內容包括學校傳染病防治工作制度保障(10分)、傳染病監測與報告(20分)、傳染病預防與控制檢查(20分)、疫情處理(10分)、保障措施(30分)、監督管理(10分)等6個方面。
2 結果 見表1~3。
昌平區學校學生各種疫苗接種率依次為白破89.60%,麻風腮71.82%,乙肝63.35%,流腦55.75%,流感22.15%,甲肝16.94%。
3 討論
本次檢查結果顯示,昌平區學校傳染病防控體系雖已建立,但工作職責未完全落實,如在對學校進行學校春季傳染病檢查時,只有57.69%的學校嚴格落實晨、午檢制度,并詳細記錄,而外來務工子弟學校只有40.00%;防治機構隊伍不健全,按《學校衛生工作條例》要求[2],學校應按照學生人數600∶1配備專職衛生技術人員,但很多學校根本沒有達到要求;疫苗接種率低,流腦、麻風腮、白破、白類等接種率最高達到89.60%,最低的只有6.36%,外來務工子弟學校只有40.00%開展了白破、白類、麻疹疫苗的接種工作;外來務工子弟學校是目前學校傳染病防控工作的“死角”[4],25所外來務工子弟學校只在“有主管領導負責傳染病防控工作”、“有專(兼)職人員負責傳染病防控工作”、“春季開學后進行1次呼吸道傳染病的宣傳教育”3項完成情況較好,其他16項均完成較差。
針對調查結果,筆者建議:(1)建立學校傳染病防治工作機構,并列入校長管理目標責任制,納入校長年度績效考核標準,以保證所需的人、財、物及時到位。以校醫為主,建立學校傳染病防控常設機構,并將健康教育課列入課程表,廣泛開展防治知識教育。(2)加強防治人才隊伍建設,切實按照要求配備校醫。學校應充實專職衛生技術人員,并接受規定的防治知識培訓,明確疫情報告程序,做到“早發現、早報告、早隔離”。(3)建立疫情應急處理體制,加強監測,及時發現傳染源[5];制定疫情應急處置預案,明確疫情預警指標,明確各有關部門的職責,確保疫情處理所需人、財、物的供應。(4)建立學校傳染病防治工作規范,落實兒童入托、入園和入學時查驗預防接種證,開展學生狀況監測,加強部門之間的協作和通報。
4 參考文獻
[1] 鄭連英.重視和加強學校傳染病的預防.社區醫學雜志,2004(5):51-52.
[2] 鄭高,葉麗萍,林馨,等.構建學校傳染病防治體系的探討.海峽預防醫學雜志,2004,10(6):62-63.
[3] 楊建文,馮向明,李世榮,等.某地教育部門學校衛生資源和管理工作現況.中國校醫,2006,20(6):151-152.
[4] 許國章,周愛明,朱利利,等.學校傳染病防制工作面臨的形勢與控制對策.中國公共衛生管理,2004,20(6):539.
中圖分類號:S831 文獻標識碼:A DOI:10.11974/nyyjs.20151232049
筆者在分析有關生產經驗和參考有關研究文獻的基礎上,探究分析了春季雞傳染性疾病防治的重要性和防控藥物,現將心得體會報告如下。
1 春季雞傳染性疫病防控的重要性
1.1 確保人禽安全
春季是禽類傳染病爆發的高峰季節,需要在日常的防疫工作中加以重視。春季氣溫變暖,易于各種致病微生物的滋生。如果飼養人員沒有采取有效的合理有效的消毒措施,病原菌就很有可能在禽類中傳播,造成大量的禽類患病、死亡。如果致病病原菌能夠在人、禽之間傳播,人接觸到患病或病死的雞,就很有可能感染到病原菌,給人的身體健康造成威脅,嚴重時甚至會造成人的死亡。從這個角度來看,預防春季雞傳染病不僅僅是養雞業發展的需要,也是維護廣大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的必要措施,必須在養雞業的發展過程中加以重視。
1.2 保證經濟收入
一旦爆發春季雞傳染性疫病,就會造成大規模的雞死亡,影響廣大農民的經濟收入。此外,一旦疫病爆發,雞類產品滯銷,造成活雞和雞產品銷售慘淡,影響市場秩序。近年來,小額農業貸款的使用范圍逐漸擴大,很多農民在開辦養雞場時都申請了貸款,一旦春季雞傳染病爆發,養殖戶的經濟收入就會受到影響,無法及時還清貸款,提高了金融風險,在無形中也危及了社會穩定。
1.3 養雞業發展的客觀需求
長期以來,廣大農村地區仍然保留著傳統的家禽飼養模式,顯著特點是勞動生產率高、經濟效益低、勞動力的成本高。很多地區仍然沿用著庭院養殖的方式,人禽同院的現象十分普遍,這極易導致疾病的交叉感染。此外,部分養殖戶為了擴大養殖規模,飼養的密度過大,且不注重消毒,給禽類疾病的傳播帶來了可乘之機。這些問題的長期存在,給養雞業和疫病防治工作帶來了實施阻力。本文建議,廣大養殖戶可以從疫病防治這一工作方向為突破口,不斷突破原有的、傳統的家禽飼養模式,逐漸向現代飼養模式過度,提高養雞業發展的專業化、產業化水平,為廣大農民的增產增收提供可靠保障。
2 春季雞傳染性疫病的特點
2.1 危害大
在集約化飼養前提下,飼養的規模擴大,家禽的數量增多,飼養密度提高,在無形中提高了疫病傳染的可能性。一旦爆發傳染性疫病,通常會導致高發病率和死亡率。春季雞傳染性疫病,主要以病毒性疫病為主,造成的損失也是最大的。因此,本文建議,春季雞傳染性疫病的防控工作應該放在病毒性疫病上,改變防控策略,變“控”為“防”。根據有關資料的報告,我國對禽類疫病的研究多集中在爆發頻繁的傳染性疫病和寄生蟲病等方面。
2.2 疫病種類多
近年來,不斷出現新的禽類疫病,如雞傳染性貧血、禽A型流感、腎型傳染性支氣管炎、病毒性關節炎、雞腹水綜合征等。這些新型疫病的出現和流行,提高了春季雞傳染性疫病防治工作的難度。由于缺乏有效的對抗疫苗,這些新型疫病一旦大規模爆發,勢必會造成嚴重的經濟損失。這些新型疫病中,A型流感、腎型傳染性支氣管炎可在人、禽間傳播,危害性極大,需加以重視。本文建議,對于可在人、禽中傳播的疫病,應該加大資金投入和防治力度,切實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阻止疫病的大規模蔓延和傳播,保護最廣大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
2.3 細菌性傳染病增多
伴隨著養雞業的集約化發展和規模擴大化,環境污染問題越發嚴重,也給細菌性疫病爆發提供了可趁之機。常見的雞細菌性疫病主要有:雞大腸桿菌病、沙門氏桿菌病、支原體病、葡萄球菌病等。有些病毒性疫病能夠降低雞免疫器官的功能,降低雞的抵抗力,如雞法氏囊病、雞傳染性貧血等。這些病毒性疫病能夠降低雞的抵抗力和免疫功能,使雞感染細菌,患上細菌性疫病。造成雞細菌性疫病數量增多的原因主要在于抗菌藥物的濫用,刺激了細菌的耐藥能力,甚至造成抗藥性極強的超級細菌。
在養雞業的現實發展中,各類藥物的使用十分混亂,劑量控制也不合理。部分養殖戶甚至直接在飼料中添加抗菌藥物,直到雞出欄為止。這種不合理的抗菌方法,提高了細菌的耐藥性,使得細菌類疾病的爆發越來越頻繁。
3 防控要素
3.1 加強管理
現代養雞場應該實施封閉性管理,除了必要的工作人員外,應該嚴禁閑雜人員進出。本文建議,為了配合春季雞疫病的防控工作,養雞場應該采用全封閉的飼養方式,使用隔離網,防治野生鳥類和禽類接觸到雞舍,阻斷飼養雞與野生禽類、鳥類接觸。養殖區應該禁止外來人員進出,特別是雞販、獸醫人員等容易接觸病原菌的人員進入規模的養殖區域。養雞場工作人員應該盡可能不在市場上購買禽類產品,特別是野生禽類產品,最好購買豬肉、魚、牛肉或自殺雞進行食用。外出就餐時,應該不吃或少吃禽類產品,以防止代入病原菌,造成疫病傳播。
3.2 自繁自養
獨立的養雞場最好執行自繁自養的原則,最好不從外場、外地引入新品種雞,應該實行全進全出的死亡原則。如果需要從外引種,應該做好疫情調查工作。在引入新品種前后應該做好檢疫和隔離工作。新品種進入養雞場后,應該實施隔離飼養,隔離飼養的時間應該在14d以上。根據國家相關規定,對引入種雞實施免疫接種和預防性投藥,使種雞獲得能夠適應本地環境的疾病抗體。再三確認引入種雞無病后,方可與原有雞混養。
3.3 加強管理
春季雞傳染性疫病防控的重點內容要控制好雞舍內的溫度和合理通風。養雞場應該加大硬件設施投入,保證雞舍內的溫度適宜。春季氣溫變化大,當雞舍內的自然溫度較低時,可以使用暖氣爐或電暖氣進行供暖,確保舍溫合理。在合理控制舍溫的前提下,應該使用專業的養殖場通風設備,及時排除雞舍內的氨氣、二氧化碳、硫化氫等有害氣體。及時打掃雞舍衛生,清除雞糞;降低舍內的濕度和有害氣體的濃度,確保雞舍內空氣清新。
3.4 其他要素
其他要素主要包括加強消毒、免疫接種和規范防治等。春季氣候變暖,容易滋生多種致病微生物,有效的清潔和消毒是阻礙疫病傳播、消殺微生物的最有效方式。養雞場應該定期對雞舍和雞舍周圍的環境進行消毒。在疫病流行期間,應該提高消毒工作的強度和頻率,消毒操作應該堅持安全、高校、無副作用的原則。科學有效的免疫接種,能夠提高雞的抵抗力,減少疫病的發生和雞的死亡;接種工作需要在專業獸醫的指導下進行,不可盲目接種或濫用疫苗。規范防治是指要提高養雞場對疫病的防控和處理水平,提高疫病防治工作的科學性和有效性。一旦發現疫情,要及時封鎖、隔離、消毒;等國家參考實驗室確診后,根據應急預案作出相應的處理等。
4 結語
春季是萬物復蘇的季節,也是雞孵化、添籠的最好時機。但由于春季氣候變暖,且氣溫變化幅度大,容易滋生多種病原菌。除此之外,春季也是候鳥北遷的季節,禽類鳥類調運頻繁,在無形中增加了禽類傳染病爆發的風險。如果養雞場的日常管理較為松懈,沒有針對季節性變化開展防疫工作,就會降低雞的抵抗力,使得可在禽類傳播的病原菌趁虛而入,造成春季雞傳染病的爆發。因此,有關養殖戶和禽業管理部門,必須充分重視春季禽類傳染病的防治工作,提高認識水平;根據現有的生產條件和防疫條件,開展家禽的監測,針對監測結果進行有效的防疫程序;提高養雞業的發展水平,確保廣大養殖戶能夠增產增收。
參考文獻
[1]何碧霞.轉變飼養模式促進禽業發展―農村養禽業中的問題及對策[J].四川畜牧獸醫,2014(12):16-17.
[2]梁珠民,莫文湛,周貞兵.開發高職養禽與禽病防治特色教材的研究與實踐[J].廣西農學報,2014(05):61-63.
[3]許英民.養禽場常見消毒存在的問題及其對策[J].家禽科學,2015(03):27-30.
[4]劉馨月,滕佳悅,王憶雪.禽流感風險下養禽戶行為的差異性研究[J].安徽農業科學,2015(19):338-3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