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2-07 09:26:10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學史明理心得體會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化學是九年級才開設的一門課程。對于剛上九年級的學生來說,他們對化學充滿著好奇與期待,但是隨著學習的深入,有相當一部分學生對化學的熱情逐漸減退,甚至開始討厭,并把化學當成第二門外語,這不能不說是化學教育者的悲哀。是什么擄走了學生熱愛化學的激情?怎樣才能讓學生愛上化學并且越來越喜歡?這些都值得每個化學工作者深思。下面我結合近幾年來課程改革的精神和理念,以及對課題研究的探索和課堂實踐的經驗,總結出以下幾點讓學生熱愛化學的心得體會。愿與各位同行一起探討與交流。
1首先要激發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
達爾文在自傳中寫到:“沉溺于自己感興趣的東西,就會主動而深入了解任何復雜的問題?!睂W生只有對學習感興趣,他才能把學習當成一件既輕松又愉快的事情,才能樂學、會學、勤學。
第一、通過設計鮮明實驗激發興趣?;瘜W是一門自然科學,化學的教學離不開實驗,化學實驗本身就充滿了一定的新奇性,因此我們可以充分挖掘實驗本身的趣味性,從而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比如我在上第一節化學課時就做了如下實驗:1、白紙現字2、水中生火3、清水變牛奶4、燒不壞的手帕等,使學生情緒高漲,渴望知道其中奧秘,此時教師因勢利導告訴學生,這些奇特現象的奧秘,將在初中化學中一一學習。這樣學生的積極性被調動起來。
第二、結合生產、生活實際和當前科學技術中的實際問題激發興趣。從古至今,化學在人類發展的過程中如影相隨。在教授課本的理論知識時,及時地介紹一些生活中的有關化學知識,學生一定會表現出十足的興趣。例如:針對近年出現的“油荒”,提問:“石油的成分是什么?為什么會出現石油供應緊張現象?”; 針對身邊無處不在的塑料制品,提問:“塑料制品是怎么生產的?,你如何看待塑料造成的‘白色污染’?你是如何理解國家頒布的‘限塑令’的?”;針對三鹿奶粉事件,提問:“三聚氰胺是一種什么物質?為什么能提高‘蛋白質’的含量?”通過提問題,增加了化學的趣味性,使同學們感到化學就在我們身邊,激發了學習化學的興趣,也使學生更加清晰地認識化學的本質。
第三 、利用化學史料激發興趣。很多學生熱衷于聽故事,而歷史就是故事?;瘜W史中蘊藏著許多化學故事,容易吸引并激發學生的求知欲,點燃學生思維的火花,從而使學生全身心的投入到教學活動中去,因此,用化學史中的故事創設情境是非常行之有效的方法。例如:在《空氣》的教學中,給學生講述拉瓦錫探究空氣成分的故事。講元素周期表時,介紹門捷列夫發現元素周期律的艱難過程等等,引起學生濃厚的興趣,激發他們學好化學,獻身化學事業的熱情。
2充分展示教師人格魅力,做一位學生喜歡的化學老師
第四屆教師教學質量一等獎獲得者應用化學專業主任王日為副教授說:“要做一名好老師,不僅要讓學生愛聽你講的課,更要讓學生喜歡你這個人。如果學生不喜歡某位老師,就會從心理上拒絕他所教的課,產生厭學情緒,這是一個非?,F實的問題。”那么,如何做一位學生喜歡的化學老師?我認為,化學教師應從以下幾方面重塑自己的“魅力”:
第一、從師生平等做起,培養師生民主。當今的學生有較強的獨立意識,作為老師,我們應該盡量營造平等和諧的氛圍,讓所有學生都有參與學習的機會。同時教師應該走下高高的講臺,和學生打成一片。
第二、從儀表氣質做起,培養師生人格。當我們在授課過程中談吐、體態或裝束不當,學生就會議論、模仿或反感。因此,教師在平時應該做到儀表言語得體,塑造個性、氣質,注重自身形象。
第三、注重教師個性的培養。蘇霍姆林斯基曾說過:“一個無任何特色的教師,他教育的學生不會有任何特色?!?。注重個性發展的素質教育呼喚有個性的教師。教師的個性會強有力地影響學生的智慧、情感和意志的發展。一個教師最能吸引學生的是他的教學藝術,教師的教學藝術風格最能體現教師的個性魅力。在課堂上,教師既要恰當發揮自己的才智,又要尊重學生,做到以學生為主體,才能使學生更喜歡你。一個具有良好個性心理品質的化學教師除了具有前面所講的幾方面以外,還應幽默、坦誠,善于捕捉新信息,勇于發表自己的看法。特別是坦誠的對待學生,這就意味著教師的一言一行都是出自教師的內心感受,所表達的一切都是從心靈深處流溢出來的切膚之感,做到言行一致,表里如一,逐步完善自己的個性。
第四、寬容學生的錯誤和過失,善待每一個學生,葉圣陶先生說過:你這糊涂的先生,在你的教鞭下有瓦特,在你的冷眼里有牛頓,在你的譏笑里有愛迪生。身為教師,就更加感受到自己職責的神圣和一言一行的重要。一個教師,只有當他受到學生喜愛時,才能真正實現自己的最大價值。
3讓化學課堂充滿化學味,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
第一、讓學生的手“動”起來。讓學生的手動起來,既能滿足手的要求,又能達到啟智明理的效果。但在長期的應試教育環境下,在學校的硬件、師資等條件的欠缺下,許多本來應該由學生完成的實驗都被教師的演示實驗替代了,甚至連演示實驗也省了,由“做實驗”變為“講實驗”,這樣,就徹底剝奪了學生“動”的權利,學生真正成了教師灌輸知識的容器。因此,我們化學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應想方設法,盡可能創造條件,還給學生做實驗的權利,做到學生實驗一個不缺,全部開設實驗課。
即使是教科書上規定的演示實驗,也可以在教師的指導下,讓部分學生上臺參與。這樣做,學生的注意力會更集中,學習效率也將得到較大的提高。
第二,讓學生的思維“活”起來。大教育家葉圣陶指出:“所謂教師的主導作用,蓋在善于引導啟迪,使學生自奮其力,自致其如,非謂教師滔滔講說,學生默默領受?!笨梢?,教學中,啟發誘導,激活學生的思維是至關重要的。在教學過程中,許多教師都反映,學生的成績上不去,關鍵是學生的思維“懶惰”,不思進取。因此,在化學課堂教學中,我們教師應精心設計一些培養發散思維的習題,通過一題多變、一題多解、一題多問和一題多答等對學生進行思維品質的訓練,從而靈活地掌握各知識點,進而達到知識遷移和掌握的目的;同時,我還采用多種形式的教學方法,如討論、交流、搶答、競賽、多媒體、錄像等方式,不斷激起學生思維的興奮點,讓學生覺得化學學習時常有新鮮感。
第三、讓學生質疑的聲音“響”起來。質疑是創造性的一個重要環節,一切創造源于問題的發現解決。提出問題是學生思維活動的開始,有利于啟迪學生潛在的創造意識。化學新課程強調:要留給學生創造思維的空間,留出時間和空間讓學生質疑。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創設一個民主、平等的氛圍,讓每個學生敢想、敢說、敢問,給學生提供質疑的土壤。教學的真正目的是留給學生一個問號,而不是一個句號。讓課堂上學生的質疑聲真正“響”起來!
以上是我在教學實踐中的點滴體會,我們期待在化學課堂中用自己的熱情去激發學生的學習欲望,激起學生對生活的熱愛、對生命的追求、對學習的向往。作為一名化學教師,我愿把教學當作自己人生的一個目標,凝煉自己的氣度,豐富自己的內涵,從而以其不可抵御的內在力量磁鐵般的吸引著學生,讓化學課堂成為學生主動獲得知識,促進身心全面發展的場所。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從做中學,從思中悟,從實踐中掌握知識,培養能力,為今后的學習和發展奠定基礎!
[參考文獻]
在我國封建社會后期的漫長歲月里,凡從事司法檢驗工作的人,無不隨身攜帶這部線裝書,檢驗尸傷遇有疑難就向它來求教,審案定刑,上駁下復,也以它為指南,就是國家法律也趕不上它的權威,外國人很奇怪,研讀后大為贊賞,至今仍在研究它。
中國的法醫學歷史悠久。人們生活積累實踐,對自身的查傷、檢驗以致刑事訴訟也已經逐漸從經驗的感官判斷上升到規律的總結。南宋前,已經出現了《疑獄集》《內恕錄》等有關查驗、刑事獄案的書籍。這對中國法醫學日后形成一個客觀、科學的系統奠定了一定的基礎。而宋慈的《洗冤集錄》作為世界上現存最古老的系統法醫學名著,能夠誕生在偏安江南一隅的南宋,絕非偶然現象,這其中除過宋慈本人不平凡的人生歷程和優秀品質以外,其背后蘊含著著深厚的經濟、科技、思想文化等因素。在當前這個迫切需要法制的時代,探究這部著作誕生的背景有著非常重要的現實意義。
1.經濟因素
茍安江南的南宋王朝,雖然統治面積只有北宋的三分之二,階級矛盾、民族矛盾錯綜復雜,而社會經濟卻繼續向前發展。這是因為南宋初年,金軍雖曾越過長江,但在廣大軍民的堅決抵御下,很快被迫北撤,沒有造成長期的嚴重破壞,后來金軍數次南下,都受到北方軍民的牽制及南方軍民的堵擊,未能再過長江。人民的斗爭保障了南方的安全,為社會經濟的發展創造了條件。同時人民不愿受女真貴族的壓迫奴役,紛紛南遷,“據1159年統計,南方人口一千六百八十四萬,到淳熙六年(1179年)已達二千九百五十多萬”[3],二十年時間人口增加了四分之三,這不僅為南方各生產部門提供了勞動人口,而且還加速了各地生產技術的交流。人民群眾在進行階級斗爭、民族斗爭的同時,積極從事生產,推動了南方經濟的發展,使我國經濟重心移向南方。在這樣的歷史大背景下,南宋的農業、手工業生產得到長足發展,商業和城市改先朝以政治色彩頗濃的特征為經濟色彩濃厚,另外由于國都南遷,政治對經濟影響的帶動作用,南宋的海外貿易也超過北宋。南宋末年“市舶收入達二百萬貫,超過北宋治平年間歲入六十三萬貫的兩倍多”[4],雄厚的經濟實力使科技、醫學等也得以繼續向前發展。
2.科技因素
宋代是一個科技發達的朝代,尤其是活字排版的應用。宋代雖然朝政暗弱,階級矛盾和民族矛盾極其復雜、尖銳,但是宋太祖統一全國后,結束了五代紛爭的混亂局面,采取了一些與民休息的措施,社會經濟不斷復蘇,科學技術迅猛發展。被譽為中古三大發明的活字版、火藥、指南針就是在宋明的。由于活字印刷術的發明,有利于醫藥書籍的廣泛傳播和民間醫學水平的提高。醫藥學知識在司法檢驗及勞動人民同死傷疾病斗爭中的廣泛應用,與日俱增地積累了豐富的經驗,特別是針灸在這一時期得到長足的發展。我國針灸學雖然歷史悠久,但因長期傳抄,其中所在經絡俞穴部位很紊亂。宋仁宗初年針灸專家、太醫王惟一總結了歷史上針灸學的實踐經驗,統一了針灸穴位,并與銅匠師合作,設計用銅鑄成人體模型二具,刻畫經穴,標注名稱作為針灸學教學之用,同時寫成《新鑄銅人俞穴針灸圖經》三卷,不久又把《圖經》刻石流傳,使以后學習針灸的人對俞穴部位能準確地掌握。
現代法醫學從學科屬性上,是“應用醫學、生物學、化學及其它自然科學的理論和技術,研究解決司法、公安工作中有關人身傷亡和涉及法律的各種醫學的科學”[5],從功能上它是“一門為執行法律和法庭審理所應用的的醫學”[6],而在我國古代醫學缺乏完備理論情況下,作為操作性極強的醫學門類之一的針灸學和同樣操作性強的學科――法醫學,其關系自然比較密切,在當時社會醫學整體水平不高的情況下,針灸的發展促使解剖學在這一時期得到啟蒙與發展,相應的解剖學實踐為法醫學形成理論化的專著奠定了實踐基礎。
3.歷史傳承和宋慈的個人因素
《洗冤集錄》這部世界法醫學開山之作是在中國文化的母體內,經過長時間孕育而成的?,F代西方法醫學傳到我國不過數十年歷史,但在此前的很長時間里,我國司法工作實際上就存在并應用著自己獨特的法醫學了。遠在公元前一千年左右,西歐社會還處于蒙昧時期,我國就已運用檢驗方法了。由于唐朝以前的法醫學未完整傳承下來,現在只能從有關文獻中見到只鱗片爪的記載。如古文獻中有“是月也……命理瞻傷、察創、視折、審斷、決獄訟必端平”[7]的記載,漢人蔡邕解釋說:“皮曰傷、肉曰創、骨曰折、骨肉皆絕曰斷”,這里所稱的“瞻、察、視、審”就是后世的檢驗方法,傷、創、折、斷則為損傷的程度?!抖Y記》是漢人對有關周朝事情的記載,說明在距今三千年左右,我們的祖先對創傷的性質和輕重程度已經做了周密的觀察和鑒定了。1975年出土的云夢秦簡中,記載著《賊死》《經死》《穴道》等案例,其中對現場勘驗、法醫檢驗的情況記述得相當詳細,并對“自縊”“他殺”能夠準確地鑒別。這“證明我國法醫學檢驗早在戰國就已經取得了一定成就”[8],此后,《前漢書?q薛宣傳》也載有“?W?_”這一檢驗術語。應劭解釋說:“以杖手毆擊人,剝其皮膚,腫起青黑而無創瘢者,律謂?W?_”,這也說明在西漢時就已有檢驗的方法與法律、法令并行,而且已經注意到皮膚組織的病理變化了。三國時代(公元三世紀),據說為華佗學生的吳普、張舉曾分別運用醫學知識和動物實驗鑒定的方法來幫助審理案件。到了唐朝,當時法律、法令對檢驗的規章制度已有了較為詳細的規定?!断丛┘洝返淖髡咚未?,字惠父,進士出身,福建建陽人,曾四次擔任南宋省一級的司法官――提刑。他在二十余年以司法工作為主的仕宦生涯中,凡決獄理刑,始終以“民命為重”、采取“審之又審”的嚴肅態度深入查訪,聽訟清明,決事剛果,雪冤禁暴,不畏豪強權貴,聲名遠播,在長期的審判實踐中,他特別重視檢驗工作,并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在他六十二歲任湖南提刑期間,廣泛搜集了歷代有關司法檢驗的著作,認真吸收了民間的實踐經驗,棄其糟粕,取其精華,加上自己多年實踐工作的心得體會,綜合整理、編纂而成《洗冤集錄》這部巨著?!断丛┘洝返膯柺琅c宋慈善于學習、善于總結前人經驗密切相關。因為在封建社會尸體檢驗這行一向被視為“仵作”和“賤役”,但宋慈力戒怕苦怕累、敷衍塞責的官僚作風,以不畏世俗的氣概進行實踐,成就了驚世駭俗的曠代奇書《洗冤集錄》,而在宋代醫學發展普及的過程中,很多從業人員同封建迷信做了針鋒相對的斗爭。史載兩宋時期“嶺南風俗有病祈神求巫,不服藥餌,人多死于瘴癘”[9],足見宋慈阻力之巨。
4.主流思想文化因素
在南宋占據正統思想地位的宋明理學對該書的產生也有很大的影響。宋慈年少時受業于同邑‘考亭高第’吳稚門下,吳稚是朱熹的得意門生,受朱熹考亭學派(又稱閩學)影響很深[10]。深受朱熹 “格物致知”思想的影響,重視實踐,窮究真知,而此前很多司法官吏在斷案時基本是“遙望而弗親,掩壁而不屑”(宋慈語)[11],這是宋慈事業有成的一塊基石。這種思想含有科學求知的精神,這與一個時代仕人的價值取向密切相關,“整個宋明理學將道德提高為本體,重建了人的哲學。理學家的最高理想是‘孔顏樂處’及‘天人合一’的精神境界”[12]。宋明理學的另一個代表人物王陽明的弟子說:“滿街都是圣人”,南宋理學重視生命個體,反對草菅人命的哲學觀是文明的進步,理學的根本精神用北宋大儒張載的不朽格言“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圣續絕學、為萬世開太平”為代表。宋慈《洗冤集錄》的編纂可謂張載名言的恰當注腳。
二、醫學院校大學語文課程的特色內涵
醫學院校大學生的特殊性和語文教師的素質特點,決定了醫學院校大學語文教學在課程性質和培養目標方式上必須具備新的特色內涵。
1.獨具一格的課程性質。醫學院校的大學語文教育是提高大學生綜合素質的需要,而非純粹的文學專業訓練。因此大學語文教學不能僅僅是為了語文而教學,更不能是為了醫學而語文。為了語文而教學違背了培養宗旨,為了醫學而語文不如改成醫古文。語文教學表現的不僅僅是審美,還表現著道德、哲學、社會學、思想、政治、歷史等諸多內容。語文是知識、情感和思想的載體,是學好其他所有課程的基本工具。醫學院校的大學生需要通過語文去學習、理解醫學專業知識,需要通過語文去表達思想和交流情感。因此,醫學院校的語文教學應以實用為前提,通過對語文基本知識的系統闡述,讓醫學生了解古今中外文學作家及其作品的基本思想傾向和藝術風格,熟悉常見應用文的格式和寫法,把握最基本的語法規范,提高生活中口才交際的水平,以適應未來職業工作的需要。
2.醫學與人文:大學語文教學的“四個結合”。醫學院校語文教學的最終目的是實現醫學與人文的相結合,培養較高素質的醫學人才。結合重點具體表現在幾個方面:一是語文教學要與醫德教育相結合,教育醫學生如何立德做人;二是語文教學要與情感教育相結合,教育醫學生如何愛人(理解人、同情人、關懷人、感化人);三是語文教學要與審美教育相結合,培養醫學生現在以及未來的職業生涯中認識美,發現美,感受美、享受美;四是語文教學要與學生專業相結合,這一結合難度很大但又是因材施教的需要,也是語文教師挑戰自我、提高水平的重要途徑。“四個結合”是建構特色課堂,傳播文化意蘊,豐富教學創意的理論依據。隨著時代的發展,知識更新加速且學而難用,當代大學生對傳統文化和文學的漠視及其叛逆心理,社會各種思潮與不良誘惑以及語文學科在醫學院校被邊緣化等嚴重影響著大學語文教學的培養效果。因此,根據醫學院校大學生的專業特點和語文教師專業素養,切實把握語文課程的特色內涵,進一步探索語文教學的策略和技巧,成為提高語文教學實效性的重要途徑。
三、提高醫學院校大學語文教學實效性的幾點技巧
1.抓好語文教學的基本功:“聽說讀寫看譯編背演比思”多管齊下。“聽說讀寫看譯編背演比思”是大學語文教學不容忽視的基本方式:可以師吟生聽,潛思默記;可以師生齊誦,共醉其中;可以播放經典美文,師生邊聽邊想;可以布置讀書筆記和隨筆作業,組織讀書報告會,樹榜立樣,熱情洋溢地贊美和鼓勵;可以編排詩劇歌劇話劇,師生同臺獻藝;可以組織課堂文采大賽、佳作美文大賽、古文翻譯大賽,使大學生敢于創新、樂于表現、輕松記憶;可以欣賞文學經典影片或紀錄片,提高文化品位和審美情趣等等。語文教學的方式方法還有很多,但是無論何種方式,最終的落腳點還是“思”。語文教學的效果歸根究底是由思維參與的力度決定的,閱讀需要思維的滲透深化,寫作需要思維加工轉化,聽力需要思維訓練強化,說話更需邏輯思維基礎上的語言規范化等等。大學生有所思有所憶能明理,才能在不知不覺中把中華文化潛移默化為自己所有,這亦是從醫者需要的一種人文素質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