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片免费观看影视大全,tube xxxx movies,最近2019中文字幕第二页,暴躁少女CSGO高清观看

網絡工程專業論文匯總十篇

時間:2023-03-29 09:15:41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網絡工程專業論文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網絡工程專業論文

篇(1)

(1)課時比重偏低,缺乏對新概念、新技術的介紹;

(2)設備陳舊,缺乏實用性實驗的開設;

(3)科研活動參與率低,未形成完善的創新培養體系;因此,在培養體系、課程平臺、教學模式等方面對車輛工程專業網絡通信類課程進行全新的探討,既可以作為對“機電結合,特色分流”交叉教學的補充和深化,也可以通過車輛工程專業“以點帶面,見賢思齊”,帶動其他專業學生對網絡通信類課程的興趣和創新能力的培養。

2培養體系的改革

現有網絡通信類的課程教學以車載CAN和LIN網絡理論的認識為主,實驗教學則以演示性和驗證性內容為主。但是,傳統的車載網絡已失去原有的主導地位。針對“以車為本兼顧網絡”的原則,需要逐步擴大網絡通信類的廣度和深度,鼓勵學生立足本專業課程,學科交叉,勇于探索。通過車輛工程專業導論和認知實習,重點在于拓寬學生視野,初步建立學生對車載網絡知識體系的感性認識。展示本專業前期積累的各項成果,如飛思卡爾智能小車等,為后續知識體系交叉學習打下基礎。在驗證、鞏固和加深理論教學的基礎上,選擇車輛外圍相對獨立、功能簡單,但系統結構較為完整的網絡通信類實驗項目,力求學生能在課程實驗中能加深對車載網絡通信理論知識的理解,掌握車載網絡算法優化等方面的基本技能。以課程設計、競賽的形式,選擇適當的課題展開具有實際工程應用的綜合訓練。圍繞汽車行業生產、研發過程中具有實際工程意義的問題進行選擇,力求實現能正常運行的實驗室樣機,提高學生在車載網絡通信及優化方面的綜合能力。

3課程平臺的改革

圍繞培養體系的三個層次,對車輛工程專業的課程體系進行了創新性規劃,在專業基礎課中增設網絡通信類基礎課程,整合優化成“大機械類基礎課程平臺”,并配合車輛工程專業主干課,適當增設專業特色選修課,引導學生進行機械設計方向和車載網絡通信方向的分流。在先修機械類、通信類公共課程的基礎上,以學生的專業興趣為主要依據,搭建“車載網絡特色課程平臺”。對原有的課程體系進行調整,既要增設網絡通信類課程,還要兼顧原有機電類課程的設置。相互支撐,構建車載網絡特色課程群,通過車輛機械與電子信息學科體系的交叉,實現創新型、綜合型人才培養的目標。

3.1基礎平臺

通過增設通信原理、計算機網絡等基礎課程,結合相應的課程實習,將通信網絡類課程融入到基礎課程平臺中。以主題會議、專家報告等方式向低年級學生介紹行業前沿技術以及網絡在汽車中具體應用,形成直觀的認知,增強學生的興趣。由于總課時的限制,通信網絡類基礎課程以小課時、重實踐、多交叉的形式進行調整。由于機械類課程在車輛工程總課時中占有較大的比重,因此網絡通信類的課程根據“不同方向不同要求”的原則進行壓縮。在總課時不變的前提下,壓縮課時量,以增設相關網絡通信課程。需要注意的是,在總學時不變的前提條件下,如果不進行專業分流,勢必會造成機械類課程與電子信息類課程在學時分配上發生沖突。面向高年級學生進行專業分流,形成車輛與通信互為支撐、優勢互補的格局。創新性的將部分學生引導到車載網絡通信方向,有效緩解機械與通信類課時沖突的問題。

3.2特色平臺

圍繞新能源汽車、車載網絡等汽車行業重點研究方向,設置課題研究小組,由教授或副教授擔任負責人,配備2-3位中級職稱的教師和實驗室教師,團隊結構合理,知識體系交叉,階梯分工明確形成結構合理的學術團隊。鼓勵不同專業方向的學生進行自由組合,選擇部分動手能力強的學生參加科研課題研究,為學生的科技創新提供支持。創新平臺的課程覆蓋了車輛、機械、通信等領域,涉及汽車電子、新能源和通信網絡等多個方向,滿足車輛工程本科專業學生的興趣要求。團隊結構合理,知識體系交叉,階梯分工明確;對部分優秀本科生,仿照研究生的培養方式實行導師指導的培養制度,進入實驗室協助配合研究生完成相應的課題研究,實現導師負責、研究生協助的雙導師培養制度。

4教學模式的構建

篇(2)

2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對教學工作,提高教學質量的作用和意義

在從社會對網絡工程人才的需求特性出發,對網絡工程應用型人才培養的專業實踐模式進行系統設計和實踐,提供一套完整的網絡工程專業實踐教學模式的設計理念、程序和方法,為教學改革的實施提供理論依據和支撐。其實踐意義主要在于通過專業實踐,培養學生將所學知識應用到實際工程項目中的能力,培養學生的職業能力和工作水平,將現代實驗教學設施、實習基地建設與創業教學有效結合,使高等教育融知識創造、加工、傳播和應用于一體。

3人才培養模式擬解決的關鍵問題

1)準確分析社會需求發展與變化

對傳統的專業課程進行創新與改革,從而符合社會需求,如:將傳統的教學中的組網技術僅停留在數據網的組網,拓展為:數據系統、語音系統、有線電視系統、視頻監控系統、背景音樂系統及樓宇自控與物聯系統的組網技術。這方面主要還要靠我們全系教師繼續共同努力。

2)在教學內容和方式方面實現理論教學與實踐、實戰教學的緊密結合

解決這方面的問題,涉及培養方案修訂、教材建設、教學內容和方法的創新,尤其是突破傳統專業界限的跨專業網絡工程實戰教學。這方面目前只是初見成效,也還要靠我們全系教師繼續共同努力。

3)探索基于工作過程導向、實施項目教學法的理實一體化教學模式

實現以“能力培養”和“學會工作”為核心的課程學習目標,需要通過校內建設和校企聯合培養關系的建立加以解決。這方面還存在較大差距,校內基本的一些實訓實驗設施建設還遠沒有到位,校外實習和實訓基地也只是在網絡工程專業方面有初步進展,還遠不能滿足實訓和實踐教學的需要,需要學院繼續給予大力支持和系上進一步努力。

4)圍繞應用型網絡工程人才培養目標

開發學生智慧、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教學是師生雙邊的活動,教學模式的改革更離不開學生的積極參與。根據目前學生的實際狀況,要推進人才培養模式的創新改革,需要解決學生思想品德、素質教育和專業知識學習相互結合問題,圍繞確定的人才培養目標和培養進程,分階段組織學生開展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開發學生智慧、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這方面的工作,需要教學和學生工作系統共同努力。

篇(3)

中圖分類號:G434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27800(2012)008021202

作者簡介:趙卿松(1972-),男,碩士,武漢工程大學計算機科學與工程學院副教授,研究方向為計算機網絡、數據庫技術。

1專業培養方案的體系結構

根據素質教育和專業教育并重的原則,課程體系的設置以“低年級實行通知教育和學科基礎教育以提升學生素養,高年級實行有特色的專業教育以提升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為準則,構建理論教學平臺、實踐教學平臺和創新教育平臺。

理論教學平臺由三類課程組成:通識教育課程、學科基礎課程和專業課程。通識教育課程由公共基礎課和素質教育課兩個模塊組成;學科基礎課程按照學科大類安排學科基礎課程;專業課程則分為專業主干課和專業選修課兩個模塊。

實踐教學平臺由實訓、實驗和實習組成:①實訓包括:軍訓、綜合課程設計等;②實驗教學以課程內實驗為主,并開設一定比例的綜合性、設計性實驗等;③實習包括:認識實習、生產實習、畢業實習、畢業設計(論文)等環節。

創新教育平臺由課程創新教育、學術創新活動和實踐創新活動組成。課程創新教育包括學科前沿課程和創新教育課等;學術創新活動包括學科競賽、課外科技活動和創新性實驗計劃項目等;實踐創新活動包括以取得職業資格證書或企業培訓合格證為目的的各類專業技能培訓活動等。

2專業培養目標及課程體系

結合本校的實際情況及社會對網絡專業人才的需求,以培養“高級應用型網絡人才”為目標,具備計算機科學與網絡技術的基礎理論知識、具備網絡規劃設計及計算機網絡應用系統開發能力、具有網絡維護與管理專長、能從事網絡工程領域的科學研究、技術開發、管理維護等工作。

課程體系是專業培養方案的核心內容,是培養目標的具體體現,很大程度上決定了學生的知識結構。按照學校整體的人才培養特色,結合學院目前的學科發展狀況,按照“寬口徑、厚基礎、重實踐、有特色”的培養原則,在課程設置方面認真考慮了以下幾點:

(1)由于網絡工程是多學科交叉融合的新興專業,因此,在計算機科學技術、數字通信技術、信息處理等方向上,設置了對應的專業核心基礎課程,以提高學生的適應性。

(2)課程設置強調了公共基礎和學科基礎的重要性,對重要的基礎課程給予了充足的學時。

(3)將方向的選修課程分為網絡規劃設計及管理、網絡信息處理兩部分,以適應社會對網絡工程專門人才的需求。網絡工程專業課程體系如表1。

表1網絡工程專業課程體系

作為工科專業,公共基礎課程的設置與其它工科專業類似,開設大學英語、數理、政治理論基礎和計算機基礎等課程。學科基礎課程除了電類基礎和計算機軟硬件系統基礎外,增加了網絡工程導論、計算機網絡和數字通信原理等課程,以補充學生在數字通信領域上的基礎知識,為進一步學習網絡工程的后繼課程打下良好的基礎。針對網絡規劃設計方向,在專業主干課和專業選修課中設置了現代通信技術、網絡操作系統、網絡規劃設計、現代網絡技術、網絡系統集成、網絡設備等課程,以培養學生在網絡組網和網絡規劃設計方面的能力;針對網絡信息處理方向則設置了網絡編程、網絡協議、網絡互聯技術、Linux系統管理、Linux程序設計、Java程序設計等課程,以培養學生在網絡應用程序設計與開發方面的能力。

3實踐教學環節

3.1課程內實驗

所有的學科基礎課程、專業主干課程和專業選修課程都設置了一定比例的實驗,課程內實驗以加深、鞏固對基本原理的理解和掌握。課程內實驗以實驗項目的形式來組織,每個實驗項目占2學時或4學時,實驗項目分為基礎性實驗項目、設計性實驗項目或綜合性實驗項目,一般設計性或綜合性實驗項目的學時數占課程內實驗學時的30%~40%。

基礎性實驗項目主要是對課程所涉及到的基本原理與過程、基本方法進行實驗驗證,以消除學生對課程基本原理理解上的抽象性和神秘感。綜合性實驗項目以基礎性實驗項目的掌握為基礎,綜合運用課程涉及到的知識,以增強學生對課程基本原理的掌握并融會貫通,適用于數字通信原理、網絡操作系統、網絡規劃設計、現代網絡技術、網絡系統集成、網絡設備等課程學習過程中進行,為后繼的綜合課程設計打下基礎。設計性實驗項目也是以基礎性實驗項目的掌握為基礎,提出實驗任務與要求,由學生自主設計完成實驗任務的方案、實驗步驟和方法,適用于程序設計、計算機網絡、網絡編程、網絡協議、數據庫系統原理等課程學習過程中。通過設計類實驗項目的鍛煉,學生可以初步了解網絡應用系統開發的思路,掌握網絡程序設計的基本方法,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3.2綜合課程設計

綜合性的課程設計是一個重要的實踐環節,其目的是進一步培養學生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和專業知識綜合運用的能力。從第四學期開始至第七學期,開設了基礎軟件綜合設計、基礎硬件綜合設計、網絡工程綜合設計、網絡通信綜合設計、網絡應用綜合設計等綜合課程設計。每個綜合課程設計集中安排在學期末,占2周時間,為了更好滿足學生的興趣,采用教師給出多個設計題目供學生選擇這種雙向選擇的方式。同時要求課程設計指導教師的最多指導學生的人數不能超過30人,以保證教師對學生的指導效果。

為培養學生的論文書寫能力,要求學生書寫完整的綜合設計報告,包括課題背景、設計簡介及設計方案論述、詳細設計、設計結果及分析、總結等內容;為保證綜合設計的質量,安排了綜合設計答辯環節,答辯中由學生先對設計的內容進行闡述和演示,然后答辯教師針對設計內容隨機提問,以考察設計完成情況。綜合設計成績評判由平時表現、完成情況、報告質量和答辯情況等內容按照一定比例組成,能比較客觀地評價學生完成綜合設計質量。

3.3實習與畢業設計

為讓學生接觸社會,體驗未來就業單位的工作環境和實際項目開發過程,從三年級上學期開始分別組織3次實習,即認識實習、生產實習和畢業實習。

認識實習安排在第五學期初,占2周時間,參觀IT企業或事業單位的科研環境或辦公網絡環境,見識不同廠家或品牌的網絡設備(如交換機、路由器、服務器等)及網絡應用系統的應用情況或研發過程,以增強學生對專業的興趣,為后續專業課程的學習增加感性認識。

生產實習和畢業實習安排在第七學期和第八學期初,各占3周時間,為了保證實習的效果,與IT企業或思科認證培訓機構合作,建立了多個校外實習基地,讓學生參與到組網工程、網絡管理與維護和網絡軟硬件系統開發等項目中。特別是在與思科認證培訓機構的合作過程中,充分利用他們的師資與設備資源,很好地克服了我校網絡組網設備不足的缺陷,為學生提供了一個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平臺。

畢業設計為網絡工程專業學生在畢業前提供了一次綜合性專業技術實踐鍛煉,畢業設計課題圍繞網絡規劃設計與網絡信息處理兩個方向展開,畢業設計周期為14周左右,包括選題、開題、課題任務的完成、書寫畢業設計論文和論文答辯等環節。我們將校企合作方式也引入到畢業設計環節中,對部分學生實行校內和校外指導教師共同指導的方式,真題真做,以達到在完成畢業設計任務的同時,解決企業某方面實際問題的目的。

4結語

網絡工程專業是在計算機科學與技術、通信等專業基礎上經過發展逐步形成的專業,作為一個實用性強、服務面廣的專業,在人才培養過程中不能簡單地套用傳統計算機專業的人才培養模式,需要根據專業特點不斷地摸索、循序漸進和逐步完善。

參考文獻:

篇(4)

課程內實驗所有的學科基礎課程、專業主干課程和專業選修課程都設置了一定比例的實驗,課程內實驗以加深、鞏固對基本原理的理解和掌握。課程內實驗以實驗項目的形式來組織,每個實驗項目占2學時或4學時,實驗項目分為基礎性實驗項目、設計性實驗項目或綜合性實驗項目,一般設計性或綜合性實驗項目的學時數占課程內實驗學時的30%~40%。基礎性實驗項目主要是對課程所涉及到的基本原理與過程、基本方法進行實驗驗證,以消除學生對課程基本原理理解上的抽象性和神秘感。綜合性實驗項目以基礎性實驗項目的掌握為基礎,綜合運用課程涉及到的知識,以增強學生對課程基本原理的掌握并融會貫通,適用于數字通信原理、網絡操作系統、網絡規劃設計、現代網絡技術、網絡系統集成、網絡設備等課程學習過程中進行,為后繼的綜合課程設計打下基礎。設計性實驗項目也是以基礎性實驗項目的掌握為基礎,提出實驗任務與要求,由學生自主設計完成實驗任務的方案、實驗步驟和方法,適用于程序設計、計算機網絡、網絡編程、網絡協議、數據庫系統原理等課程學習過程中。通過設計類實驗項目的鍛煉,學生可以初步了解網絡應用系統開發的思路,掌握網絡程序設計的基本方法,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篇(5)

如今,幾乎每個單位都有信息中心,承擔著本單位的信息化工作,這些部門急需大批具有網絡技術理論知識和實踐能力的高層次人才。作為研究生教育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專業學位在培養面向應用領域的高層次人才方面正在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鄭州大學是河南省第一個設立網絡工程方向的工程碩士培養單位,至今已經招收了7屆學生。在發展過程中,鄭州大學在研究生培養的各個環節都碰到了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其中一個比較重要的問題就是如何制定一個合理的、適用于工程碩士培養的論文評價體系。

在論文寫作階段,由于專業學位研究生在畢業論文評審標準方面缺乏相應的規范支持,一直以來都在沿用學術型研究生的評審機制,過于強調研究的深度、系統的理論分析和技術創新,忽視了工程碩士的專業特點,因為工程碩士偏重學生工程實踐能力的培養,學生的畢業課題主要是利用成熟的技術手段解決實際工作中的一些具體問題,并沒有太多的創新點。如果沿用科學學位的論文撰寫辦法和評價體系,并不適用。因此,急需一套適用于工程碩士的論文評價體系。

一、國內外論文評價體系研究現狀

從20世紀中期開始,國外就非常注重專業學位研究生的培養。美國是世界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最發達的國家,在碩士層次,專業性碩士學位種類眾多,在畢業階段申請學位的形式也多樣,撰寫學位論文并不是獲取工程碩士學位的唯一途徑。有些大學只是要求修滿學分即可獲得學位,有些大學是以提交技術報告或研究報告的形式來代替學位論文,涉及具體的論文評價標準,各學校也都不盡相同,這類信息大多由學校各自掌握,完全發表的文獻較少。

目前,國內大部分高校都要求學生修滿課程學分并通過學位論文答辯后方可獲取工程碩士學位,在學位論文的質量評價標準上尚未統一,大多數還在套用工學碩士的評價標準和模式。從某種層面來說,這已經偏離了工程碩士的培養方向。由于在論文評價方面,缺乏明確的標準和指導性文件,學生在選題、研究工作開展以及論文寫作方面都存在著一些問題。

二、論文評價體系的主要內容

針對目前論文評價體系中所存在的主要問題,鄭州大學經過對國內部分大學的調研及對本單位培養經驗的總結,制定了一套適合網絡工程方向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的論文評價體系。該體系將課題類型分為產品研發型、工程設計型和應用研究型三類,針對每一類課題,明確提出了研究內容要求、論文撰寫要求以及論文評價量化標準,并依此來指導學生的選題、論文工作及論文撰寫。下面分別介紹這三種課題類型的詳細情況。

1.產品研發型。這類課題是指實際工作中涉及的新產品,核心部件的軟、硬件開發設計或者對現有產品的優化再研發。

在內容要求方面,應針對實際工作中涉及的新產品進行需求分析,明確目標,然后制訂合理的設計方案,采用科學規范的先進技術手段和方法對產品進行性能分析和測試。研究要具有一定的實際應用價值。

在撰寫要求方面,產品研發論文由摘要、正文、參考文獻、致謝等組成。應以附件形式提供圖紙、實物照片等必要的技術文件。正文字數一般不少于2.5萬字,論文結構及內容要求如下。

緒論:闡述所研發產品的背景及必要性、國內外同類產品研發和應用的技術現狀及發展趨勢,研發工作的主要內容。

相關技術:對于產品研發中使用到的技術進行簡單的介紹。

總體設計:對所研發的產品進行需求分析與總體設計,確定性能技術指標,給出設計思路。

具體實現:依據總體設計,描述詳細設計內容及實現過程,說明如何解決研發過程中的關鍵技術問題。

測試:對所研發的產品進行測試,說明測試目的、測試環境、測試方法、測試過程、測試結果、結果分析及結論。

總結:系統地概括論文的主要工作及結論,展望所研發產品的應用及改進前景。

在論文評審標準方面的要求如表1所示。(見表1)

2.工程設計型。這類課題是指針對實際工作中的工程項目給出一個完整、合理、先進的設計方案。

在內容要求方面,應來源于工作中的實際需求,具有一定的技術含量和研究難度,給出項目的整體設計方案及主要設備的選型依據,要具有一定的先進性和實用性,設計方案要科學合理,符合相關行業標準和規范。

在撰寫要求方面,工程設計論文由摘要、正文、參考文獻、致謝等組成。設計報告作為正文主體,設計方案、設計圖紙和設計說明作為必需的附件。正文字數一般不少于2.5萬字,組成及具體要求如下。

緒論:闡述所開展的工程設計的背景及必要性,重點闡述設計對象的技術要求和關鍵問題所在,對設計對象的國內外現狀應有清晰的描述與分析,并簡述本工程設計的主要內容。

設計方案:描述項目需求、總體設計方案及設計細節,說明設計方案選擇的主要解決方案或者軟硬件產品。

選型分析:針對方案中的主要方案或者軟硬件產品,對比分析市場上主要的技術和產品,分析其特點和優劣,說明選型依據。

實施情況:說明設計方案在實際工作中的實施情況及效果。

總結:概括論文的主要工作及結論,說明設計的新思路或新見解;論述設計方案的優缺點,提出下一步的改進思路。

在論文評審標準方面的要求如表2所示。(見表2)

3.應用研究型。這類課題是指針對網絡工程領域的具體問題,綜合運用所學知識開展應用性研究,研究工作需要具有一定的創新性。

在內容要求方面,應來源于自己工作單位或者導師承擔的應用型研究項目。針對研究問題查閱文獻資料,掌握國內外應用研究現狀與發展趨勢,對擬解決的問題進行理論分析、仿真或試驗研究。研究工作要具有創新性和一定的深度,具有實際應用價值。

在撰寫要求方面,應用研究論文由摘要、正文、參考文獻、致謝等組成。正文字數一般不少于3萬字,組成及具體要求如下。

緒論:闡述所開展的應用研究問題的背景及必要性,對應用研究問題的國內外現狀有清晰的描述與分析,并簡述應用研究工作的主要內容。

相關工作:說明所研究問題的國內外最新研究進展,對研究中使用到的技術或者已有方案進行簡要的說明。

解決方案:提出針對所研究問題的解決方案,并進行必要的理論分析。

實驗與分析:對解決方案進行仿真或者實驗研究,說明實驗環境、實驗方法、實驗過程、結果分析、實驗結論,并對方案的先進性、實用性、可靠性、局限性等進行分析。

總結:系統地概括應用研究所開展的主要工作及結論,并明確指出作者在研究中的新思路或新見解;簡要描述成果的應用價值,并對未來改進研究進行展望或提出建議。

在論文評審標準方面的要求如表3所示。(見表3)

這三類論文的評分分為優秀、良好、合格、不合格四種層次,其中,優秀為總分≥85,良好為84≥總分≥70,合格為69≥總分≥60,不合格為總分≤59。

三、論文評價體系應用效果

上述的論文評價體系,可以在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階段發揮以下作用:一是在論文選題階段,依此來指導研究生進行選題;二是在論文寫作階段,通過撰寫要求指導研究生的論文寫作;三是在論文答辯階段,通過評審標準來指導論文的評審工作。培養單位出臺了相關管理細則,并應用于工程碩士研究生的培養工作中,經過網絡工程方向2009級、2010級和2011級三屆研究生的試用,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論文選題多樣化。傳統論文主要是基于理論創新的學術型論文,這對于工程碩士來說,不但難度太大而且不夠實用。三種基本論文類型的確定,明確了網絡工程方向工程碩士研究生的選題范圍,研究生可以根據自己的工作條件和個人興趣選擇適合自己的論文類型。

2.導師指導更有針對性。論文分類和指導細則出臺后,導師會根據研究生的論文類型進行針對性地指導,一方面提高師生的溝通效率,另一方面也更加充分地發揮導師的專業水平,進而提升論文質量。

3.實用性更強。由于論文選題貼合實際,既解決了工作中的實際問題,又實現了工程碩士的培養目標。

4.答辯通過率提高。通過應用新的論文評價體系,工程碩士的論文答辯通過率由原來的80%上升到95%,這主要是因為課題分類合理,選題更加貼近研究生的實際工作,保證了論文撰寫質量和答辯的順利進行。

參考文獻:

[1]馬永紅.解讀美國工程碩士教育[J].清華大學教育研究,2008,(4).

[2]尹敏.工程碩士學位論文管理工作的實踐與思考[J].安徽理工大學學報,2005,(2).

[3]李杰.國外工程類碩士教育外部質量保障評估機制現狀及其對我國的借鑒意義[C].2011.

篇(6)

針對不同階段的實驗教學確定不同的任務定位。院定必修課著眼于提高學生的科學素質與人文素養,以培養學生的基本實驗技能、科學的思維能力和創新意識為主要教學目標。系定必修課和專業方向課及實踐教學著眼于對學生進行工程技術人員的基本訓練,以培養工程實踐能力和創造能力為主要教學目標。

針對傳統的專業實驗課與工程嚴重脫節的狀況,實行專業實驗課的工程化,即系定必修課程及實驗課要面向工程,要緊緊圍繞工程和聯系工程進行。

針對傳統的專業實驗基本都是驗證性實驗的狀況,增設綜合性、設計性和創新性實驗,以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綜合實踐能力。

針對傳統的專業實驗課從屬于理論課的狀況,實行獨立設置的實訓課程和單獨考核。在進入畢業實習前,進行一次網絡工程綜合實訓,這一獨立設置的實訓課程名為網絡集成技術,它涉及網絡技術的所有方面,并可通過專業實驗室實施。

針對高等職業院校只局限于校內教學活動的情況,實施“走出去、請進來”的面向工程的授課方式,加強校內外實習實踐基地建設。

二、計算機網絡專業面向工程的實踐教學體系

建立面向工程的實踐教學體系是一個復雜的系統工程。該體系包含三個部分:課程體系及內容、網絡實踐體系(實驗、實訓和實習)、網絡工程應用。在該體系中,要始終以網絡工程應用為最終目標,建立課程體系、整合課程內容,設置層次網絡實踐體系;課程體系及內容服從、服務于網絡實踐;網絡實踐容服從、服務于網絡工程應用。

1.建立面向工程的課程體系

從應用型人才培養的全局來看,當前課程改革的主要任務是重新審定、合理調整總的課程設置。在計算機網絡專業中,減少專業必修課,按照計算機網絡、網絡工程、網絡管理與安全和網絡軟件開發4個方向增加選修課。明確每門課程在培養計劃中的地位與作用,增加綜合素質養成需要的宏觀性課程,充實新興的高科技應用成果。

課程改革不僅要以就業崗位群對人才知識結構的要求為依據,建立模塊化的課程體系,而且要改革課程內容設置,打破課程的界限,根據高職計算機網絡教學的實際,進行課程內容的整合與拆分,提高課程教學的效果和質量。

調整網絡專業系定必修課和實驗課的教學方式,將實驗、實訓、實習等實踐性課程與理論教學有機統一起來,面向工程應用實施教學計劃,重點突出知識的應用性和實踐性。

2.建立面向工程的網絡實踐體系

面向工程的實踐教學體系包括實驗、實訓和實習三個部分。實驗基于網絡基礎理論知識,進行基本技能的培養。實訓主要鍛煉學生對網絡工程的整體規劃、設計和創新能力。實習要求學生走出校園進入企業鍛煉,在實際網絡工程項目實踐中進行鍛煉,總結經驗、教訓,提高綜合設計創新能力。其中,實驗是工程實訓的基礎,實訓又是實習的基礎,這三者之間關系是逐層深入的,從而形成了系統而有層次的實踐教學體系。

(1)實驗項目的設計。按照實驗教學方式,實驗教學分為以下幾種形式:驗證性實驗、綜合性實驗、設計性實驗和研究創新性實驗。過去在教學過程中,多以驗證性實驗項目為主,各任課教師需要進一步優化設計課程實驗方案,適當精簡驗證性實驗,增加綜合性實驗和設計性實驗比重。實驗教學做到精講多練。

(2)實訓項目的設計。在本專業“計算機網絡”、“網絡工程”、“網絡管理與安全”和“網絡軟件開發”等多門課程學習的基礎上,增加了“計算機網絡工程綜合實訓”這門課程,通過2個專業實踐周完成。目的是將所學的網絡基礎知識結合實際網絡工程項目要求進行系統性的訓練。實訓業務參照各行業信息化規范、企業用人標準和崗位要求,從職業道德和職業技能兩方面強化學生的能力培養,其培養目標涵蓋:項目經理、網絡架構設計師、網絡施工員、網絡維護員、網絡管理員和信息安全師等。計算機網絡綜合實訓的內容包括:工作組級局域網設計與應用;校園網的規劃與設計;校園網站建設維護;電子商務平臺建設維護;企業構建IP電話系統。

(3)網絡工程實習。實施“走出去、請進來”的面向工程的授課方式。建立校企培養模式,使學生即學即用,了解網絡技術及施工特點和規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達到了傳統教學方式所不及的效果。同時,聘請一批網絡工程和網絡開發第一線的工程技術人員,定期到校進行課程教學和開設講座,讓學生了解到網絡技術新發展、新工藝,通過講課和講座,提高學生對專業實踐能力的重視程度。

3.面向工程的網絡實驗、實訓平臺的設計

面向工程的網絡實驗、實訓平臺應提供真實的網絡環境,可以讓學生親自動手完成實驗實訓項目,加深對網絡原理、協議、標準的認識,從而提高學生的網絡技能和實戰能力。因此,網絡實驗實訓平臺的建設尤為重要。根據實驗臺功能的不同,分為基礎實驗臺、安全試驗臺、無線試驗臺和VoIP實驗臺。每種試驗臺由實驗需要的硬件組成,包括路由器、核心交換機、三層交換機、二層交換機、防火墻、工作站、服務器、無線AP、VoIP語音模塊等。該環境有很強的適應性,根據不同的實驗實訓要求,可以配置不同的基礎平臺,如軟件開發平臺可以直接提供路由和DNS環境,網絡安全實驗臺則可提供完全的Internet技術環境。該平臺可以實現計算機網絡、網絡工程、網絡管理與安全和網絡軟件開發4個方向的所有實驗實訓項目。實現了理論的實驗化、實驗的工程化、工程的系統化、系統的集成化。

篇(7)

網絡工程專業之中的主干工程技術類課程最為顯著的特征就是應用型、連貫性、實踐性與延續性,課程之間的知識點以及實踐環節之間也大多是相互滲透且難以分割的。在這種現狀之下,如何有效的開展網絡工程專業教學課程體系,構建出理論與實踐教學的協調發展課程體系也就成為了網絡工程系列課程教改中的關鍵,而為了能夠實現這一目的,本文則從整體知識觀著手進行了如下研究:

一、網絡工程系列課程相關概述

在網絡工程專業系列課程體系之中,主要有三門課程是屬于網絡工程的工程技術課程,其分別是組網技術、網管技術以及網絡安全這三門,而其主要的目的就是為了讓學生在網絡規劃與組網設計過程中,更好地掌握專業發展方向,同時在學習過程中掌握網絡運行維護與管理等多方面的知識與技能,從而也就能夠真正具備從事工程開發、維護以及安全管理等多方面的綜合應用能力,讓學生能夠更好地滿足社會對于網絡工程專業人才的需求。如果從知識結構來進行分析的話,網絡工程系列課程都具有較強的延續性以及連貫性,但是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我們卻發現這些課程都各成體系,教學過程中較為孤立,追求的也是自身的完整性以及嚴密性,沒有很好地意識到課程體系之間的關聯系,而且教學也普遍都存在著重理論輕實踐等現象。在這種學習現狀下,雖然很多學生對于本課程的知識點有著較為系統且深入的學習,但是卻依然還是會無法避免的出現一些課程較差重復的現象,也無法準確的認識知識系統之間的本質聯系,進而也就無法養成較為良好的工程問題解決能力,整個工程實踐以及創新能力有待提升。

二、基于整體知識觀的網絡工程系列課程教改措施

在社會不斷發展過程中,市場對于網絡工程專業人才的要求也在不斷的提升,網絡工程專業系列課程教學也需要進行改革,及時使用更為先進的教學理念來展開教學,以此來對整個教學方式進行優化,從而培養出更高水平的網絡工程專業人才。而為了實現這一目的,筆者則基于整體知識觀理念來對網絡工程系列課程教學改革提出了如下建議:

(一)基于整體知識觀對系列課程進行統整

整體知識觀這一理念是美國教育學者所提出的理念,而其主要指的就是將所有知識點作為相互關聯的,而且還能夠有效的整合成一個統一的知識體系的知識。在教學過程中以整體知識觀來展開教學,這樣就能讓課程體系之中的知識點之間構建出本質上的聯系,從而讓整個教學內容形成一個較為完善且統一的知識體系,這樣學生就能在學習過程中形成較為完整的知識體系,讓學生養成具有超越孤立的意識,真正學會從全面與整體來對世界進行認知,同時讓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得以有效提升。具體而言,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以整體知識觀理念作為指導,將網絡安全、組網技術、網絡技術這三門課程教學直接打破原有的課程接線,將其作為網絡工程技術系列模塊進行統一的整合和處理,這樣就能有效的提高整個課程體系的集成度,注重課程之間的聯系,以此來形成一個連貫性的教學實驗過程,讓學生在這一過程養成較為良好的網絡工程研發能力。

(二)開設系列課程實驗獨立課

研究調查顯示,實驗課程獨立開設本身就是一種有效的且可行的方案,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如果能夠基于整體知識觀來將三門課程實驗有效的聯系在一起,就能有效的防止內容重復亦或者是相互孤立等情況,同時還能為設計性、綜合性實驗課程提供較為廣闊的空間,實驗內容也能因此而更好地聯系實際,具有較強的先進性以及科學性,讓學生在實驗過程中養成較為良好的自主學習、解決問題與分析問題等能力,最大程度提升網絡工程系列實驗教學質量。在實驗教學模式之上,我們能夠發現網絡技術實踐一般情況下都是早于理論的形成,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就可以先展開實驗教學,以此來實現實踐到理論的深化,讓學生能夠在這一過程中形成較為良好的感性認知,同時也能實現理論與實踐的有效結合,最大程度提高網絡工程系列課程教學質量。

(三)對網絡工程系列課程考核進行改革

篇(8)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志碼:B 文章編號:1006-8228(2012)12-54-02

Application of process control method in cultivation of undergraduate scientific research ability

Ma Qiaomei, Chen Gouxi, Liu Shuangying

(School of Electrical and Compute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North University of China, Taiyuan, Shanxi 030051, China)

Abstract: In order to cultivate scientific research ability of undergraduates, the process control method is applied and discussed. Combined with the actual situation of network engineering, process control method has been done in the revision and implementation process of laying plans. Corresponding measures have been done in entrance education, experiment week, professional course and graduation design. From the feedback of graduate students, it can be seen that process control method has achieved good effect in the process of cultivating undergraduate scientific research ability.

Key words: process control method; undergraduate scientific research ability; professional training; network engineering

0 引言

我國《高等教育法》第十六條第二款規定:“本科教育應當使學生比較系統地掌握本學科、專業必需的理論、基本知識,掌握本專業必要的基本技能、方法和相關知識,具有從事本專業實際工作和研究工作的能力”[1]。可見,提高本科生的科研能力是高等教育法規定的要求。此外,如果學生畢業后繼續求學深造,在碩士階段都要進行相應的科研工作,在本科階段形成的科研能力素養會為今后的科研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礎。如果學生畢業后進入用人單位就業,用人單位都希望畢業生能立即參與到項目中去,這也要求學生在畢業時就具備一定的科研實踐能力。為了達到這一目標,許多學者對教學方法進行了研究[2,3]。在四年的大學教學中,采用過程控制法[4],在不同的階段采取不同的措施和方法,對學生進行逐步引導和培養,激發他們的科研熱情,挖掘他們的科研潛力。我們把過程控制法引入到教學模式中,結合專業培養方案,在入學教育、實驗周設置、專業選修課程設置、畢業設計等環節,對本校網絡工程專業的本科教學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和方法[5]。

1 入學階段

1.1 入學教育

從高中升入大學,學習環境、學習方式都發生了變化,對于這些變化,學生需要一個適應的過程。學生最初對于專業的內涵、專業的詳細內容、將來的學習目標都不清楚,許多學生剛入學會感到茫然。所以,在入學初期,對學生進行引導和干預,在入學教育環節,安排一個專業內容的講解,以確保他們順利度過這一時期。由資深教師為學生解讀網絡工程專業的課程體系結構、前后課程之間的聯系、本專業畢業生要達到的目標以及畢業后可能從事的職業等。通過這一環節,使學生對整個大學四年的學習環節和內容有初步的了解,明確專業內涵,明白學習目標。

1.2 入門專業課程的設置

網絡工程專業中第一門專業課程是計算機科學導論,該課程課時為16課時,主要分為幾個主題進行講授,為學生講授目前計算機學科中網絡工程專業的幾個前沿方向,使學生了解本專業發展的方向和前沿動態,為以后學習目標的確定設置一個指導方向。

2 實驗周的設置

在前三年的學習過程中,為學生設置了幾個課程設計和實驗周。分別有數據結構課程設計、數據庫課程實驗周、動態網站開發實驗周、組網實驗周。為了使學生初步體會到科研團隊開發項目的過程和方法,項目的進行都是模擬實際項目開發的模式進行。實驗周的項目都是由3人或者4人共同開展并完成一個項目的設計與開發。首先選出組長作為項目負責人,然后按照需求、概要設計、任務分解、詳細設計、模塊測試、模塊整合、整體測試、文檔編寫幾個環節進行設計與開發。整個過程使學生初步了解了項目開發的過程,體會到個人設計和團隊合作的聯系。最后階段是驗收。采取匯報+答辯的方式進行,首先由學生講解自己的設計,然后老師提問并由學生解答。不僅鍛煉了學生的項目開發能力,也鍛煉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為學生以后參加科研項目的打下了基礎。

3 專業選修課的設置

在第七個學期,本專業開設了多門專業選修課,這幾門選修課組合成兩個模塊。一個模塊是網絡管理與維護模塊,另一個模塊是網絡編程模塊。這個階段,經過前期的學習,學生們已經有了一定的專業基礎知識,并且對畢業后的專業方向有個基本的想法。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和愛好選擇不同的方向模塊。這一階段的選修課程主要都是與就業相關的課程,目的是為學生的擇業提供良好的理論和實踐基礎。

4 畢業設計環節

從第七個學期中期到第八個學期末,大約有25周時間進行畢業設計環節。畢業設計是大學四年中重要的綜合能力訓練活動,學生此時已完成了所有課程的學習,能夠投入更多的時間集中精力進行畢業設計,非常有利于對學生進行科研能力的訓練。

4.1 學生選題

首先,在教師出題目時,可以結合自己的科研項目出一些工作量適中的題目,使學生在有限的時間里得到最好的鍛煉。學生選擇題目時,對于要攻讀碩士學位的學生,可以選擇一些適合今后進一步研究的課題,以使個人更早地接觸研究性課題,使研究具有一定的延續性;對于要參加工作的學生,可以結合一些橫向課題,重點強調項目的實踐能力。本科生在參與教師課題的過程中可以多一些了解學科前沿發展方向及內容,領會科研工作的切入點,找到從事科研工作的感覺。學生通過艱辛的勞動,不僅提高了科研能力,還能培養獨立思考能力,激發學習積極性,為工作或攻讀碩士學位打下基礎。

4.2 組織討論

選題完成后,定期組織學生進行研究討論。讓每個學生講解自己的研究進展,對遇到的問題進行組內討論,通過討論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和靈感。通過這種方式,可以讓學生體驗到學術交流的重要性,提升專業素養,學會在遇到問題的時候要討論、交流,發揮團隊的作用。

4.3 論文書寫

任何的科研活動都離不開論文的書寫,對于下一步要攻讀碩士研究生的學生,科研論文的寫作必不可少,對于準備就業的學生,項目相關的文擋書寫也是一項需要加強的基本技能,所以在畢業設計的最后階段要對學生進行系統性的指導。教師可以先對論文的書寫要求進行講解,對難點和要點進行強調,還可以通過一些優秀論文給學生講解做示范,使學生在提高科研能力的同時,也提高了科研寫作能力。

4.4 答辯

論文答辯是本科生本科階段的最后一個環節,也是一個能力培養的絕好時機。如何在有限的時間把自己的畢業設計內容進行匯報具有一定的技巧,指導教師可以通過“預答辯”,讓學生提前體會答辯的環節,避免因答辯時過于緊張而不能達到好的效果,同時,指導教師也可以通過“預答辯”發現問題,提前進行指導,使學生在畢業答辯環節取得更好的效果。

5 結束語

從2008年開始,我們對網絡工程專業的本科生應用了以上措施與方法,并對畢業的學生進行了跟蹤調查。反饋結果顯示,在就業的學生中,由于有了前期的培養,在進入用人單位工作時能夠很快地適應工作環境;而對于攻讀碩士學位的學生,在進入導師的研究課題時能夠很快地適應學習方法。同時,畢業生的科研意識和學習主動性也明顯加強,由此可見,把過程控制法融入到本科生科研能力的培養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參考文獻:

[1] 中華人民共和國高等教育法[EB/OL].http://news1xinhuanet1com/

st/2002-01/21/content_2462841htm.

[2] 胡澤平.高校內生的知識增長:組織設計與知識螺旋的關系研究[J].

理工高教研究,2010.29(2):17-20

[3] 姜長寶.本科生科研能力培養的途徑與方法探討[J].科技管理研究,

2010.8:152-154

[4] 王茂柱.教學過程的控制——行為導向教學法的應用實踐[J].教學方

篇(9)

1、引言

隨著計算機網絡技術的迅速發展和應用領域的不斷擴大,計算機網絡已滲入人們工作和生活的方方面面。據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報告顯示,截至 2012 年 6 月底,中國網民規模已達到5.38億[1]。在網民數量激增的同時,越來越多的企事業單位開始建立基于自身業務的網絡系統,并開發基于網絡的應用和業務。目前,國內高校的網絡工程專業大體分為兩大類:一類是以原有的計算機本科專業為基礎,課程體系[2]沿用計算機本科體系,無法體現網絡工程專業特色。例如:以編程類課程來說,計算機專業[3]強調的是語言編程,而網絡工程專業強調的是網絡管理編程及其底層協議通信。因此,這樣的課程設置泛而不專,不能體現一專多能的作用。另一類是以通信工程為主體,強調計算機網絡與原有電信網絡相結合,主要體現在各個郵電學院的培養計劃中。這兩類都不符合目前網絡工程專業的發展需求,沒有給出清晰的專業定位,造成教學質量和效率下降。

目前各行各業需要什么樣的網絡技術人才呢?而國內的高等院校網絡工程專業培養的人才能否完全滿足這些需求呢?為此,我們一方面調查并分析了多個典型行業對網絡工程專業人才的技術與技能要求,另一方面跟蹤分析了包括清華、北大、上海交大、美國 MIT、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西點軍校、CC2005、加拿大 Dalhousie 大學、澳大利亞昆士蘭大學和國立大學、瑞士聯邦理工學院等多所國內外知名院校當前網絡工程或相關專業的培養方案,并以此為依據,確定網絡工程專業涉及到的知識領域及對應的知識點,然后制定覆蓋各知識點的課程體系和教學計劃。

2、網絡工程專業的培養目標

高等教育的目的是培養高等技術人才,網絡工程專業主要是為了培養網絡工程師,目前網絡工程專業的培養方向主要有網絡工程管理與規劃設計、網絡維護與管理以及網絡應用程序開發等方向[4-8]。根據普通工科高校辦學層次和培養對象,我們立足于“寬口徑,厚基礎,高素質,強能力,突出創新意識”的教學理念,確立該專業的培養目標為:培養系統掌握計算機技術、通信技術及網絡技術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掌握計算機網絡系統分析和設計的基本方法,具備計算機應用、網絡編程與應用開發、網絡規劃設計部署、網絡管理等基本能力,具有較強創新意識的計算機網絡工程技術人才。

3、制訂專業培養方案的方法

在制定專業培養方案時,可以采用“需求驅動”的方法。首先,對人才市場進行需求分析,確定本專業的培養目標;然后,根據培養目標和人才需求分析,得到了本專業人才應具備的專業理論知識和專業技能,大致確定本專業的專業課程;根據這些專業課程又需要哪些專業基礎課程的支持,從而大致確定本專業的專業基礎課程;通過分析這些專業基礎課程應該得到哪些基礎課程的支持,大致確定本專業的基礎課程;最后,根據培養目標和培養方案的制訂原則,仔細、合理地調整各模塊內容和學分分配。

4、網絡工程專業課程體系設計

4.1課程體系設計的原則

課程體系的設計必須分析網絡工程的專業特性,且與當前社會的需求緊密結合。基于網絡的社會需求眾多,網絡技術日益復雜,因此,最好根據需求,將這些特性分類,設計網絡工程專業方向,然后為不同專業方向設計不同的課程體系。網絡技術是計算機科學與通信技術結合的產物,我們從兩個學科的本質出發,從硬件和軟件兩個方面劃分社會需求,分為網絡設備的研發與制造產業、網絡系統軟件的完善與拓展、基于網絡的應用軟件與工程設計 3 個方面。第 1 方面屬于硬件領域,第 2 和第 3 方面屬于軟件領域的系統軟件與應用軟件。在網絡設備的研發與制造產業,目前最具有代表性的公司有 CISCO、華為、H3C、中興等;在網絡系統軟件的完善與拓展方面,有代表性的領域有下一代互聯網的協議研究、無線通信協議的研究、網絡安全相關協議的研究等;基于網絡的應用軟件與工程設計有 Web程序設計、防火墻和 IDS 軟件的研發、網絡規劃與設計等。

4.2調整課程結構,優化課程體系

對專業基礎課程及專業課程進行知識點的歸類整合,在工科學生培養的框架內,重新組織課程,增強課程教學的一致性和連貫性,減少不必要的重復。在課程結構調整方面,以課群為基礎組織和建設課程內容,這樣既便于同類相關課程之間的知識銜接,又便于在課群內組織任課教師開展課程建設等教學研究活動。同時,專業課群也體現了培養目標所確定的學生應具備的主要技能,便于在課群的基礎上通過修訂課程內容,調整學生的知識結構,完善培養目標的具體內涵。

4.3課程體系強化方向性

網絡工程專業作為一門新型的交叉學科,雖然與計算機、通信工程專業相近,但具有其鮮明的專業特色。網絡工程專業的教學計劃,雖然總在調整,但總體而言,沒有實質性的突破。很多高校網絡專業教師為了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嘗試以任務驅動及實例教學為主,通過學習和模仿,制作出一個相對完整的、能夠完成一定操作的程序(或應用軟件)。這種嘗試,在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及學生的學習興趣方面雖收到一定的效果,但改革力度是不夠的。建立切實可行、符合本校特色的教學計劃、培養方案和課程體系是網絡工程專業建設的基礎,教學內容和課程結構體系要瞄準人才培養目標,通過現代教育技術手段濃縮課時,科學合理地整合課程,構建合理的知識結構。對培養應用型本科來說石家莊鐵道學院網絡課程體系結構以四大專業主干課程為基礎,三大專業方向為主導的課程體系。基礎主干課程涵蓋了電子科學技術、計算機科學技術、網絡技術與通信技術和信息安全技術四大專業體系,保證了本科教學的寬基礎平臺。

4.4加強專業技能的培養

網絡工程專業是一門工程性很強的專業,必須加強實踐環節,IEEE-CS和ACM任務組在CC2001報告中也特別強調了將專業實踐并人課程中的必要性。1999年,全國開始擴大本科生招生規模,IT類本科學生數量急增,這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IT市場的人才緊缺狀況。然而,從近兩年的畢業分配情況看,許多學生找不到合適的工作單位,而許多IT類企業找不到合適的畢業生。其原因主要有兩個:一是IT技術及其應用發展迅速,知識更新速度加快;二是學生專業技能掌握得不夠。根據人才市場需求調查的結果,目前大學本科畢業的學生能夠馬上勝任本專業某個領域工作的人為數不多,在專業技能方面有些還不如高職畢業生,需要單位進行崗前培訓,而高職畢業生,專業理論知識又不夠,因此必須對本科畢業生進行正確定位,對本科培養方案作適當調整,以滿足社會需求。

4.5專業課程的設置

教學計劃以計算機網絡規劃、網絡管理及應用開發能力培養為特色,加強包括計算機網絡總體規劃設計、網絡管理、網站開發設計及維護等教學環節,涉及網絡協議與路由技術、網絡與信息安全、網絡系統應用軟件的設計開發等內容。專業課程主要分為以下三個課群:1)網絡設計與規劃課群;2)網絡管理課群;3)網絡應用技術課群。學校還應加強前沿與特色選修課程的開設。隨著網絡的普及,網絡安全問題成為當前面臨的緊迫問題。我校在網絡工程專業課程體系設置中,強化網絡安全特色方向,通過該專業特色方向的學習,使學生具有網絡安全應用的配置和開發能力。

4.6加強實驗室建設

對于實驗室建設,我們遵循兩個步驟:確定實驗內容和實驗方式、確定實驗環境和實驗設備。根據課程體系確定網絡工程專業學生必須掌握的實驗內容包括:網絡組建/規劃、網絡設備配置/設置、網絡操作系統使用/配置、網絡管理、網絡協議分析。對于實驗方式,應采用分組進行,這樣既便于實驗課管理,也具有較好的課堂氣氛,并且學生可以獨自動手在真實設備上操作、配置,教師可以控制和檢查學生配置、實驗結果是否正確。但由于設備的各種接口易損壞,所以需要限制教師和學生此類操作。

5、結語

作為本科院校,在網絡工程專業培養模式制定過程中,我們以為企、事業單位培養從事網絡工程技術、網絡管理及網絡應用與開發工作的工程技術人才為目標,以專業培養目標為基礎,以社會需求為導向,體現專業特色,加強實踐教學環節,注重專業技能、動手能力、應用能力和創新能力的培養。

參考文獻:

[1] 張東. 大話存儲: 網絡存儲系統原理精解與最佳實踐[M]. 北京: 清華大學出版社, 2008.

[2]潘旭華,魯聲清,尉斌.電子商務專業人才培養模式與課程體系設置探析[C]//電子商務理論、應用和教學研究論文集[D].重慶:重慶大學出版社,2007.

[3]教育部高等學校計算機科學與技術教學指導委員會.高等學校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發展戰略研究報告暨專業規范(試行)[S].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4] 吳怡,蔡堅勇,洪親. 論網絡工程專業實踐環節教學體系及改革方案[J]. 電氣電子教學學報,2007,29(3):87-89.

[5] 焦炳連,浦江. 網絡工程專業實驗室的建設[J]. 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06,25(3):315-318.

篇(10)

文章編號:1672-5913(2013)01-0062-04

中圖分類號:G642

0 引言

網絡工程專業是在計算機科學與技術、通信工程和電子工程等專業的基礎上,通過多專業知識不斷交叉、融合而發展壯大的一門較新的學科和專業。與計算機專業相比,網絡工程專業基本上是從計算機專業的計算機網絡專業方向發展起來的,其教學組織管理大多也由計算機學院/系實施。網絡工程專業的知識體系主要是通過精簡一部分計算機專業課程,增加一部分網絡與通信類課程來構建,其專業課程可分為4個系列:電子類、計算機類、通信類和網絡類,如圖1所示。其中網絡類課程主要涉及IP層以上的有關協議和理論,更加關注IP網、企業網、專用網和互聯網及其設備和系統的開發、規劃、組網、安全與管理,它與計算機類課程一起構成網絡工程專業的骨干課程體系。通信類課程主要由通信工程專業的部分專業課程精簡而來,其主要知識單元涉及網絡體系結構中IP層以下的協議知識,偏重于電信或廣電等公用網絡系統平臺及設備的開發與建設。因此,學好通信類課程是學好網絡類課程的一個重要基礎,而且兩者相輔相成。只有融會貫通地理解并掌握兩者的主要專業知識,才能理解三網融合、全程全網的大概念,掌握完整的網絡與通信知識體系。另外,網絡工程專業與市場需求和應用結合密切,更加強調工程性、系統性和實踐性。

目前有關網絡工程專業實踐內容探討的研究和論文較多,但對通信類系列課程實驗環節的研究則較少。例如,文獻[3]介紹了國防科技大學計算機學院通過開展多類型、多層次實驗教學,加強網絡工程專業人才實踐能力培養的有關經驗和建議;文獻[4]給出了武漢大學計算機學院建設網絡工程實訓平臺的方案、實驗項目以及實踐改革思路和措施。但上述兩文獻涉及的實驗平臺、項目和方法主要針對的是“計算機網絡”等網絡類系列課程。文獻[5]介紹了北京郵電大學電信工程學院建設全程全網綜合型實驗室的構建方案與設想、實驗設置與開發,以及部分實施情況和所收到的成效。實驗網絡平臺涉及電話網、移動網、智能網、接入網、光纖網、信令網、同步網、網管網、數據傳輸網等,主要針對通信專業的實驗室建設。因此,無論從實驗設備購置、實驗深度,還是從實驗學時等方面來看,都不太適合網絡工程專業的實驗建設。文獻[2]給出了網絡工程專業開設通信類系列課程及其主要知識單元的有關看法和建議,但并未對有關課程實踐內容的設置給出相關見解和說明。因此,本文將在文獻[2]的基礎上,作補充和探討。

1 通信類課程內容實驗設置

網絡工程專業的通信類課程主要源自通信工程專業相應的課程,實驗內容和手段豐富、成熟,主要問題是如何適當取舍。目前較常用的課內通信實驗工具有兩類:一是“教學實驗箱+常用儀表”,二是通信仿真軟件或系統。兩者均可開展包括信號變換、編/解碼、基帶和頻帶傳輸、多路復用、無線信道衰落以及電信、移動等各類通信網絡主要技術方面的實驗,實驗項目基本可涵蓋理論教學中的所有重要知識點,并可與課堂教學同步展開;實驗層次可囊括從基礎驗證實驗到綜合設計和創新實驗,以及從綜合課程設計到本科畢業設計課題;實驗方法和技術都是長期教學經驗的結晶和科研成果的濃縮。利用硬件實驗箱或系統不但可以加深學生對知識點的理解,還可熟悉實驗工具的使用,提高動手能力。利用通信仿真軟件,如MATLAB和SystemView等,界面直觀明了,實驗開展更加豐富靈活。例如,通過拖拽SystemView功能元件庫中的圖符塊(Token)并配置好參數,就可構成各式各樣的仿真系統,對相應信號頻域和時域的波形進行動態觀察及分析,概念、原理和現象顯示清晰明了,分析窗口還可給出眼圖、星座圖及BER等曲線圖,非常有利于學生加深理解和掌握課堂理論知識。

實驗教學體系一般可分為基礎驗證、綜合設計和研究創新三個層次。課內實驗項目大多以驗證性實驗為主,綜合設計性實驗為輔,目的是為了加深對課程理論知識的理解,增強基本專業技能的訓練。根據文獻[2],由于專業定位、數理基礎、學時限制等原因,網絡工程專業通信類系列課程可設置在5門左右(見圖1)。主要教學內容以基本的通信理論和電信、衛星、光纖、移動等通信網的關鍵技術原理為主,對一些復雜而抽象的信號變換、電磁傳播等數學知識僅作介紹。課程理論及實踐教學的基本要求是能支撐網絡類系列課程的學習和實踐。因此實驗項目的設置也應與之相適應。我們根據教學實踐經驗,提出如下幾點看法:

1)實驗內容除了開設一些重要且較抽象的通信原理或技術方面的實驗外,建議盡量設置一些與計算機類或網絡類課程關聯較大的實驗內容。這樣,不僅可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也有助于加強和鞏固計算機和網絡類課程知識。例如,除了專門設置調制解調、碼分擴頻等實驗外,可選擇數字信號編碼(如CRC、HDB3編碼)、計算機數據傳輸通信系統測試(見圖2)等實驗。在圖2中,兩臺計算機通過通信原理實驗箱連接,實驗內容涉及計算機通信軟件的設置與使用、RS232接口、數據通信控制規程、不同速率下的系統性能測量、信道誤碼和調制解調方式對通信性能的影響等知識點。

2)插圖2具體實驗項目安排要注意循序漸進、先易后難、先模塊后系統。例如,在圖2中,可先單獨做BPSK/DBPSK實驗和漢明編碼實驗,再做計算機數據傳輸系統測試實驗。對于BPSK/DBPSK實驗,如采用SystemView仿真軟件,可先做BASK/BFSK的驗證性實驗,即給出完整的原理框圖及所有圖符模塊和參數配置,實驗目的是驗證原理和熟悉仿真軟件的使用。做BPSK/DBPSK實驗時,則抽掉部分功能模塊或僅給模塊不給參數,讓學生自己根據原理,設計、配置和調試系統,鍛煉學生的綜合設計能力。被抽掉的模塊和參數最好是對應于學生容易忽視但又重要的知識點。

3)不同的實驗項目可采用不同的實驗工具,有利于學生了解和掌握更多的實驗手段,也為今后畢業設計、創新研究甚至將來深造或科研打下一定基礎。例如,“信號分析與處理”使用MATLAB工具,“數據通信”等其他課程就采用通信實驗箱或SystemView仿真軟件。在上述調制解調實驗中采用SystemView,則在計算機數據傳輸系統實驗中使用原理實驗箱。如果條件允許,還可購置程控交換機、SDH設備、移動通信等實用設備,構建出真實的通信實訓環境,通過開設演示驗證、設備操作、配置、管理以及互通測試等各種類型的實驗,使學生能盡快地建立真實、完整的通信和網絡系統概念和掌握系統工作原理。

驗證性或綜合性實驗能夠使學生盡快熟悉并掌握實驗設備,為后續進階型及自主設計型實驗打下良好的基礎;使學生從實驗中逐步增強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積累實用經驗的能力。通過實驗不但能夠加深對基本理論知識的理解,還能提高工程實踐素質,激發創新意識。

2 綜合課程設計和創新實驗設置

通過提供高水平的實驗系統或仿真平臺,開設綜合課程設計、本科畢業設計、創新項目競賽等實驗項目,使學生能進一步鞏固基礎知識、接觸科研前沿、鍛煉科研能力、提高工程素質、培養創新精神。

網絡工程專業知識領域較廣,口徑較寬,需要開展和加強的實踐項目也較多。因此根據專業培養目標,目前大多數院校開設的綜合課程設計主要對應的是網絡類系列課程,如網絡工程課程設計、網絡協議或應用軟件開發課程設計、網絡管理課程設計、網絡攻防課程設計等。因此,如何在有限的實踐學時內,開展通信類系列課程的綜合課程設計及創新研究也是值得探討的問題。我們認為可采取以下思路:

1)開展一些相對簡單且與計算機或網絡類知識緊密結合的綜合課程設計,便于學生上手,提高積極性。例如,將計算機編程、仿真及硬件相結合,利用集成的仿真工具,通過電路原理圖及硬件描述語言設計出通信電路,編譯仿真后下載到實驗板芯片上,并完成從設計、仿真到制作、驗證的整個實驗過程。

2)在網絡工程等綜合課程設計中增加一些與通信類知識單元有關的綜合設計內容。通過購置一些程控交換設備、SDH光纖網設備、寬帶接入網等設備,并集成入網絡實訓系統中,開設從底層通信到上層網絡協議及應用,從語音到數據,從管理到傳輸,從接入網到核心網等綜合課程設計內容。

3)結合畢業設計環節和創新研究競賽,根據指導老師所從事的科研項目,如無線傳感網、RF網、認知無線電等,開展一些有關通信新技術方面的研究和創新項目,并將這些科研項目設備融入到實驗室網絡與通信綜合實驗平臺中,由此不斷積累經驗,完善系統,開設更多的綜合或創新實驗項目,豐富整個實驗體系。

另外,也要加強實驗教學管理,制定靈活的實驗室開放和成績評定等制度,提高學生課內學時實驗效率,并鼓勵學生利用課余時間加強和豐富實驗內容。

3 結語

隨著三網融合、物聯網、云計算等發展,網絡工程專業知識體系及內涵也在不斷發展和成熟。計算機類和網絡類課程構成了網絡工程專業的主要知識體系,通信類課程是學好網絡類課程的重要基礎。而通信類課程的實踐教學是掌握通信與網絡類課程知識,實現素質教育和創新人才培養目標的重要環節。本文在文獻[2]的基礎上,就網絡工程專業如何開展通信類系列課程實驗設置提出了相關建議,有待進一步實踐驗證和完善。

參考文獻:

[1]毛羽剛,徐明,網絡工程專業調查及思考[J],計算機工程與科學,2010(增刊1):60-61。

[2]毛羽剛,曹介南,徐明,網絡工程專業通信類課程設置[J],計算機教育,2010(23):119-121。

上一篇: 檔案文化論文 下一篇: 施工測量論文
相關精選
相關期刊
主站蜘蛛池模板: 聊城市| 霍山县| 临桂县| 五家渠市| 许昌县| 黄梅县| 肇庆市| 临高县| 确山县| 吉隆县| 大兴区| 珠海市| 永胜县| 靖州| 黄骅市| 苏州市| 新乡县| 南江县| 金堂县| 赫章县| 新龙县| 册亨县| 郑州市| 松滋市| 苍梧县| 二连浩特市| 乌苏市| 五指山市| 和林格尔县| 舟曲县| 龙岩市| 伊吾县| 沂源县| 山阳县| 通河县| 陕西省| 德清县| 大英县| 涿鹿县| 邓州市| 贺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