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片免费观看影视大全,tube xxxx movies,最近2019中文字幕第二页,暴躁少女CSGO高清观看

三年級數學下冊論文匯總十篇

時間:2023-03-10 14:47:52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三年級數學下冊論文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三年級數學下冊論文

篇(1)

一、數形結合可使復雜問題簡單化

華羅庚先生曾說,“數缺形時少直觀,形少數時難入微”。形象說明了數形結合的重要性,指出數學問題應從數形相聯系入手。數形結合就是把抽象的數學語言與直觀的圖形結合起來思考,使抽象思維與形象思維結合,通過“以形助教”或“以數解形”,可使復雜問題簡單化,抽象問題具體化,從而起到優化解題途徑的目的。《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將培養學生用數學解決問題的能力作為重要目標。這給教師在小學數學教學中解決如何從具體事物中抽象出數學問題,如何從感性思維上升到理性思維提出了具體要求。而數形結合思想正是實現該類問題教學的有效例證之一。

長期以來,在教學中,數學知識是一條明線,受到數學教師的重視,數學思想方法是一條暗線,容易被教師忽視。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如果教師能有意識地運用數形結合思想設計教學,將非常有利于學生從不同側面加深對問題的認識和理解,提供解決問題的方法,也有利于培養學生將實際問題轉化為數學問題的能力。在教學三年級下冊第8單元《連乘法解決問題》時發現,部分學生特別是年齡較小的學生理解數量關系還存在一定困難。為此,筆者經過思考研究,結合數學課堂趣味性與思辨性,運用數形結合思想,在生活圖片和抽象數學問題中間設置了過渡數學幾何圖形(抽象圖形),既減小了學生思維跨度,便于數學問題的進一步理解,又使學生感受到學習數學的樂趣。

二、數形結合思想的實踐應用

片段一:

用連乘法解決問題是人教版義務教育實驗課程三年級下冊8單元內容,教材采用學生排隊做操的圖案作為引導新知識的開始。

如圖1,由于圖中沒有給出更多的數學信息,呈現的三個方陣不完整,所以當教師問學生們從圖中可以發現哪些數學信息以及能提出什么數學問題時,學生的回答千奇百怪,并且對方陣的數量產生了歧義。為什么會出現這些現象呢?設想只用兩三分鐘的主題切入卻花費了將近十分鐘時間,并且學生們出現爭論,在這里糾纏不清。

片段二:

學生們終于弄清楚主題圖的含義,提出合理的數學問題后,用三種方法解決了該問題。

方法一:10×8×3=240(人)

方法二:10×3×8=240(人)

方法三:10×(3×8)=240(人)

在理解三種方法的意思時,部分學生出現困難:方法二和方法三,先求的是什么?后求的是什么?看著抽象的數量,學生眉頭緊鎖,睜著茫然的眼睛看著黑板。

怎樣才能讓學生真正理解數量之間的關系呢?主題圖出示的生活圖片為什么不能解決學生的問題?

于是,筆者與同教研組的教師們進行了研究,改進,第二次又走進課堂。

首先,將教材中不完整的主題圖修改,呈現了三個完整的方陣(見圖2),并將文字信息(三個方陣,每個方陣的行列人數等信息)滲透于圖中。這時孩子們發現,信息和收集信息的速度和準確率非常高,很快切入教師預設的主題。

其次,教學中教師把主題圖換成了點子圖(圖3、圖4)發給每個學生,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要求擺放每張點子圖。通過點子圖的擺放,學生化靜為動,通過擺放點子圖的位置,理解不同方法的含義。再通過對比尋找到三種方法的相同與不同,讓學生們更深刻理解每種方法,提升了學生的思維。在學生的臉上,教師看到了喜悅的笑容。

三、數形結合對學生思維提升的表現

課堂結束,筆者的腦海里不斷交互出現上課的情景。為什么即使是生活圖片,學生理解數量關系還會出現困難?返回到班上問學生,方陣圖片和點子圖片誰更能讓你理解這三種方法。學生紛紛表示點子圖好理解一些,緣由是點子圖通過不同的擺放更能讓人感受到數量之間的關系。誠然,根據三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和思維特點,生活圖片到抽象數學問題的跨度太大,學生興趣和思辨能力跨越該跨度存在不同程度困難。借助幾何圖形,以形助教,使抽象問題直觀化,有利于學生的思維提升。

1.引入圖形輔助教學,將數學學習融入生活

在數學教學中,無論是數與代數、圖形與幾何,還是統計與概率等知識,處處蘊含著數形結合思想。教材借助幾何圖形的直觀來幫助學生理解抽象概念。生動形象的圖形使得抽象的知識變得趣味化、直觀化,學生在學習時,不再感到枯燥乏味,反而能從中獲得有趣的情感體驗,從而實現了主動探索,把握了概念本質。

2.抽象圖形輔助教學,使數學學習高于生活

本課中,學生借助點子圖,數形結合,化解了數學信息之間的不易理解的困難,通過點子圖的拼擺,讓抽象的思維形象地呈現,隱藏的數量關系通過“形”的表象顯露出來。學生理解了三種方法之間的區別與聯系,加深了對每種方法思路的理解,體會到了數形結合思想在解決問題中的作用。用數形結合策略表示題中量與量之間的關系,可以達到化繁為簡、化難為易的目的。“數形結合”可以借助簡單的圖形(如統計圖)、符號和文字所做的示意圖,促進學生形象思維和抽象思維的協調發展,溝通數學知識之間的聯系,從復雜的數量關系中凸顯最本質的特征。

3.凝練圖形輔助教學,形成問題解決教學模式

恩格斯曾說過:“數學是研究現實世界量的關系與空間形式的科學。”在教學中,可以根據不同教學內容充分利用數形結合思想,尋找解題思路,使問題化難為易、化繁為簡,從而得到解決。

(1)“以形助數”在直觀中理解數

在“數與代數”教學中,借助圖形的直觀性將抽象的數學概念、運算等形象化、簡單化,給學生以直觀感,讓學生以多種感官充分感知,在形成表象的基礎上理解數學本質,解決數學問題。

(2)“以數想形”幫助理解各種公式

在教學有關的數學公式時,如果只讓學生死記公式,只會將知識學死。借助圖形充分理解公式的含義,可以使學生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

篇(2)

[中圖分類號]G42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712(2015)22-0008-03

[作者簡介]劉靜,山東省威海市千山路小學教師。

一、課程整合要解決的問題

(一)課程層面

問題:課程門類不斷增多,現行地方課程增至四種,同時,學校也在著力打造體現特色的校本課程,而總課時量的固定導致課時分配緊張,并且地方課程與國家課程存在內容交叉、重復現象,容易造成不必要的課時浪費。目標:通過課程整合,在保證國家課程有效實施、地方課程創造性實施、校本課程特色化實施的基礎上,使課程量與課時量能夠合理配置,構建促進學生多元發展的課程環境,形成與學校文化特色相適應的課程體系。

(二)學生層面

問題:我校地處農村,學生多為外來務工人員子女,他們生存、適應能力普遍較強,對文化知識的學習也比較認真,但在創新意識、合作能力、人際溝通等方面較為薄弱。目標:通過課程整合,讓學生在學好文化知識的基礎上綜合素質得到發展,個性品質得到彰顯,做最好的自己。

(三)師資層面

問題:學校有一支高素質、愛崗敬業的青年教師隊伍,但相較于學生數量來說,教師人數少、工作量大,存在一人兼授多科的現象。教師精力有限,對課程的認識停留在書本理論上,對課程的鉆研不夠深入,缺乏實踐操作能力。目標:通過課程整合減輕教師工作負擔,促進教師對各級各類課程的鉆研,同時解決部分學科師資薄弱的問題,實現學科均衡發展。

(四)管理層面

問題:學校課程門類多,導致分管部門、分管領導多,存在交叉管理或重復管理的現象,這在無形中增加了管理工作的難度和負擔。目標:通過課程整合,精簡課程管理部門,使之系統化、專門化、專業化,實現管理的科學、高效。

二、課程整合的方法

(一)同學科課程的整合

1.學年的教材整合

學年的教材整合即跨越年級、冊別,將內容相關、主題相似、形式相近的內容整合到一起,實現課程的優化。整合原則:就“低”促“高”,即以較低年級的內容為主,適當整合高年級內容,以輔助低年級教學。如語文三年級上冊選讀文章《字典公公家里的吵架》采用兒童詩的形式對常用標點符號的使用進行了區分,極富情趣,讀來朗朗上口。二年級教師在進行寫話指導時就選擇了與《字典公公家里的吵架》進行整合,設計了《如何在寫話中用好標點符號》一課,收到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2.單元的教材整合

單元的教材整合即同一年級、同一冊別中對不同單元或相同單元中相似的內容進行整合。整合原則:詳略得當,整體推進。如四年級語文下冊有兩篇林海音的文章――《竊讀記》《冬陽童年駱駝隊》,分屬于第一單元“我愛讀書”和第七單元“童年生活”兩個不同的單元。教師在教學時就將兩篇課文整合,從林海音的生長、生活背景入手,切入主題,以《冬陽童年駱駝隊》為詳,以《竊讀記》為略,整體推進。

(二)跨學科課程的整合

1.地方課程與國家課程的整合

(1)社會主題課程――環境教育和品德與生活(社會)整合

我們把環境教育和品德與生活(社會)整合起來,力求通過品德課的探究活動引導學生建立可持續發展的環境倫理觀,使其獲得基本的環境知識,掌握基本的環境保護技能,提升環境保護意識。

(2)人文主題課程――傳統文化與語文整合

“千學萬學,學做中國人。”傳統文化教材突出了原典性、情感性、趣味性、實踐性和地方特色。我們將傳統文化課程與語文閱讀積累、經典讀本整合起來,讓學生領略流傳了上百年甚至幾千年的民族藝術。

(3)安全主題課程――安全教育與班會課整合

安全教育的很多內容都與班會課的主題活動相關,我們結合學校班隊會活動,將安全教育與學校的班會設計整合起來,讓學生從思想上認識安全的重要性,留心身邊的安全隱患,將不安全因素消滅在萌芽中,行動上時刻注意安全。

(4)環境主題課程――海洋教育與科學整合

科學大都以小學生生活經驗的發展為主線,以科學探究為核心,以情感、態度、價值觀為輔線進行構建,而海洋教育在編排上也恰恰體現了小學科學的特點。于是,我校把海洋教育和科學結合起來,讓學生在親近大自然的過程中感受到生活在海邊的幸福,并從中體會海洋文化,學到科學知識。

2.校本課程與國家課程的整合

(1)修身課程――禮儀教育和品德與生活(社會)整合

禮儀教育一直是我校的校本課程,在編排禮儀操的基礎上,我們進一步細化了學生校園禮儀教育,和品德與生活(社會)進行整合,將學生一天在校的禮儀整理匯編,配以形象的圖片,編寫了校園修身課程“禮儀,讓你的形象更美好”。

(2)啟智課程

這部分課程的整合包括兩部分,一是勞動基地教育與綜合實踐、科學的整合。勞動基地教育一直是我校的特色校本課程,科學、綜合實踐教師結合學校勞動基地中的農作物種植,編寫了《“躬耕”體驗行 快樂你我他》校本教材。二是數獨教學與數學、信息技術的整合。數獨是我校的經典校本課程,一至五年級每周都開設單獨的數獨課,教師依據校本教材《快樂數獨》進行教學,讓學生體會數學探究的樂趣,鍛煉他們觀察、分析、歸納、推測等綜合能力。現在,我們又將數獨與信息技術整合起來,探索開發了數獨課的新形式。

(3)怡情課程

怡情課程的整合包括兩部分,一是口風琴與音樂的整合。口風琴一直是學校堅持開設的音樂校本課程。通過幾年的教學,音樂教師精選難易適中、學生喜愛的曲子,按年級段編寫了《琴聲飛揚》校本教材。每天下午上課前的十分鐘吹奏已經堅持了6年,成了學生生活的一部分。二是田園美術教育與美術的整合。美術學科依托基地里豐富的資源,開發了田園美術校本課程,形成了獨具特色的麥稈畫、玉米皮畫、五谷畫等藝術形式,為學生長期、系統、科學地學習田園美術提供了保障。

(4)立德課程――德育和品德與生活(社會)整合

我校對德育課程和品德與生活(社會)進行了整合,圍繞“德”與各年級相應的品德與生活(社會)教材分年級確定了不同的重點,從“立德、禮德、力德、歷德、理德”五個方面開發了不同的德育課程。

(三)課內外課程整合

我校為學生提供了大量的自主實踐平臺,每月開展整合后主題活動,使學生有機會將課內所學與實際生活聯系起來,實現課內知識與課外活動的整合。學生以手抄報、卡片、研究報告、小論文等形式將研究內容呈現出來,并在教師的統一組織下,在級部層面、學校層面展示、交流。以一年級數學為例,每月的整合活動主題如下:

三、課程整合的效果

課程整合的最大受益者是學生,通過課程整合,學生的品德修養水平、學習力、思維能力、實踐探索能力等都得到了顯著提高,綜合素質得到了提升。我校近幾十人次在省級、市級、區級各類科技創新、藝術素養、知識競賽、讀書征文比賽等活動中獲獎。

以下是對全校低年段(一、二年級)320人、高年段(三、四、五年級)360人課程整合前后的調查結果:

可以看出,經過課程整合,低年級學生會合作、敢表達的能力有了顯著提高,高年級段學生自主合作能力有了明顯提高。

課程整合提高了教師專業水平,為教師一專多能充電;建立課程體系,為學校體驗特色增彩。學校的課程整合與教學工作得到了家長、同行、社會的廣泛認可和贊譽。

篇(3)

一、學校基本情況

鎮中心小學占地26500平方米,生均49平方米,建筑面積2346平方米,生均4.34平方米。綠化面積800平方米,人均1.5平方米。覆蓋9個行政村,人口9000人,現有16個教學班,在校生541名,入學率100%,鞏固率100%。幼兒園一個,幼兒210名,每年的入園率均達到98.5%以上。學校共有28名教師,專任教師28名,大學本科教師19人,專科教師9人,學歷達標率100%。小學高級職稱教師16名,初級職稱教師12名。普通話合格率100%。學校的教育教學設備齊全,現有標準的儀器室、實驗室、圖書閱覽室、計算機教室、多媒體教室、電子備課室、美術室、音樂教室等功能教室。儀器配備達省基本配置標準,演示實驗、分組實驗開出率100%,圖書室現藏書15020冊,生均30余冊。

二、學校教育工作情況

(一)德育為魂,形成獨有的教育特色。建立健全一支務實的德育工作隊伍是搞好德育工作的前提。學校為此成立了三個層面的德育隊伍:以校長、主任和大隊輔導員為核心的管理隊伍;以班主任為骨干的實施隊伍;以班級學生干部為橋梁的自我監督隊伍,從而形成了立體化的德育工作格局。

1、抓基礎形成規范

為了強化學生日常行為規范教育,促進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在德育領導的精心策劃下,學校開展了“小學生日常行為規范達標月”活動。各班利用班隊課及晨間談話時間,認真學習、逐條宣講《小學生日常行為規范》。活動期間還要求學生通過聽講傳統美德故事、編兒歌、集格言等多種形式,促進學生對規范內容的進一步理解與內化。學習《道路交通管理法規》、《未成年人保護法》、《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通過血淋淋的事實,向學生敲響了警鐘,對騎車上下學的學生進行了交通安全教育;并通過致家長一封信、家校聯系等形式,要求家長督促學生的校外活動,嚴防交通事故發生。

2、抓典型培育愛心

抓住典型事例,進行正面教育,以點帶面,推動我校德育工作向更高層次發展。如:結合學校書香校園的創建活動,我們連續多次開展征文比賽、語文、英語朗讀比賽、繪畫比賽、手抄報比賽等系列讀書教育活動,我校多名學生曾在縣局組織的中華經典誦讀系列活動中獲獎,我們的集體朗誦在“縣中華經典誦讀”活動競賽中獲得小學組二等獎,并代表縣參加市里的比賽。

3、抓校園文化建設環境育人。

校園文化的建設不僅是學校形象的標志,還蘊含著豐富的德育內涵,對學生起著潛移默化的教育作用。為不斷增強校園環境的文化內涵和育人功能。我校本著“以人為本,和諧發展”的辦學理念,積極創造優美的人文環境,積極加強校園文化建設,形成了充分展示學校個性魅力和辦學特色的校園文化。各教學樓層墻壁文化各具特色:一樓內容有樂器介紹、文明禮儀知識、金色童年等,內容貼近學生生活,并對學生滲透愛國情感教育;二樓文化分四大板塊,內容體現了學校體育、安全教育等方面,已在展現學校體育文化,豐富學生的課外知識;三樓文化有美術專欄、詩歌欣賞、學生作品等,設計目的是想把各年級學生培養成一個會說普通話,講文明,懂禮貌,學會感恩,懂得欣賞的學生。除了這些,我校師生發揮集體力量,集思廣益,自己設計了不同主題,涵蓋范圍廣的內容,如:二樓轉角處開設的“師生硬筆書法展”,展示了我校在讀書寫字活動中師生作品的點滴記錄;“名師風采”展現了我校部分青年骨干教師成長的剪影;三樓轉角處是學生們以“講文明知禮儀”為主題的手抄報還有學生的書法、繪畫等作品。這些內容是學校各項活動開展的一個縮影,是其中的一部分,同時這些作品也從側面反映出我們學校擁有一個團結協作、積極向上的集體。

(二)教學為本,全面提升學校辦學質量及加強學生的管理工作。教學工作是學校的生命線,構筑卓越的教育品牌,離不開規范的科學管理。要打響鎮中心小學這一響亮的品牌,就必須全面實行規范化的管理機制,以此全面提升學校的辦學質量。

1、扎實開展好教師政治業務知識培訓活動,努力提高教師的思想認識水平和業務工作能力,特別是積極做好教師的培訓工作及對青年教師的培養,學校做到:一抓政治思想,培養愛崗敬業精神;二抓課改學習,夯實自身功底;三抓基本功達標,提高綜合素質,并由理論向實踐的轉化;四抓班級管理,提高組織教學能力;五抓業務水平,提供廣闊的展示舞臺。目前,我校的青年教師在思想上、政治上、工作上都有高的追求和目標,“比、學、趕、幫、超”蔚然成風,現在學校已建立起一支熱愛教育事業、勤于鉆研業務、勇于開拓進取、樂于拼搏奉獻的教師群體。現在我校有縣級骨干教師6人,鎮級骨干教師10人,學科帶頭人5人。09年在市優秀教案評比中,我校有六名教師參加,其中2人獲一等獎,4人獲二等獎;2010年在市優秀教學設計評比中,我校多名青年教師獲獎,其中4人獲一等獎,6人獲二等獎,2009年老師撰寫的論文《讓實驗室成為學生們科學創造的樂園》獲得省優秀論文評比一等獎。

2、在課堂教學管理上,學校組織全體教師認真學習《新課程標準》,學校領導深入教學第一線,開展聽隨堂課、評優質課活動,狠抓課堂教學,努力打造規范課、特色課、精品課。2008年9月,老師講的《詹天佑》一課,在市信息技術與語文教學整合課評比中榮獲市一等獎。12月,老師講的圖書閱覽課《好書向你介紹》獲縣二等獎。老師講的《十里長街送總理》獲縣三等獎。在全縣新教材培訓會上,老師講的《荔枝》、老師講的《let’sread》供全縣教師觀摩,深受全縣教師的好評。同年,我校教研組被評為市先進教研組。2008年4月,老師參加縣校學英語教師口語比賽獲一等獎,5月,老師代表縣參加了市語文優質課評比。2008年11月,、、老師參加縣優質課評比分獲一、二等獎;2009年4月,老師為全縣英語教師做示范課;同月、參加縣英語優質課評比均獲一等獎;、參加科學優質課評比分獲一、三等獎;、參加品社優質課評比活一、二等獎。、老師參加閱讀指導課評比獲一、二等獎。、兩位老師參加市數學、體育優質課評比,分獲一、二等獎。2010年3月、4月青年教師分別參加了縣新教材培訓會和“青年教師成長之路經驗交流研討會”,并在會上分別做課《圓的認識》《可能性》,得到與會教師的一致好評,老師參加縣“作文指導課”優質課評比獲一等獎,老師參加了“圖書閱讀指導課”的優質課評比獲二等獎,老師參加信息技術與科學的整合課評比獲一等獎,2010年11月、老師參加語文、品生優質課評比均獲一等獎,同月老師在科學實踐課評比中獲一等獎,并為全縣英語骨干教師做錄像示范課。

3、加大校本研修力度,教研活動常抓不懈。

近兩年來學校承擔了省教育評估、教學評估、圖書館工作驗收等檢查任務,工作緊張忙碌,雖是如此但我校的校本教研工作依然在忙碌中有條不紊的開展著,我們力求在扎實有效的基礎上有所創新,有所突破,建設出自己的特色。

(1)按照計劃搞教研。每個學期初結合學校實際制訂指令性計劃和指導性計劃兩種方式的教研計劃,無論工作有多緊張,我們一直按計劃舉行教研活動。2009年我們組織多種課型的教研活動,除語數英外,我們舉行品生(社)、科學、綜合實踐等小學科的課例分析教研活動,強化教師對小學科的認識,在思想上加以重視;2010年我們組織中高年級教師聽張艷萍老師講授課改引路課,率先在全鎮實施新課改;根據教師們平時的教學反思、隨筆積累,組織了“一堂課的教學反思”的研討會與“我的教學故事”的匯報會,在研討交流中,老師們更加深刻地認識到反思的意義和作用,意識到隨時記錄教學中的故事,及時反思有多么重要。

(2)開通博客,創建網絡教研。為使我校的教研活動科學化、特色化,我們在網上創建了學校博客,在舉行校本教研活動后,有什么新的想法和建議,可以登陸教師的個人博客,在學校的博客上發表評論。利用現代化手段進行網絡交流,消除了時間、地點的局限性,加強了教師之間的溝通,也提高了學校教研工作的檔次。

(3)認真組織老師參與“各校聯動,推進課改”的活動。2008年9月,我校組織開展了區域性的教研活動,兄弟學校有多名領導和教師參加,在這次教研活動中,我校老師講了《古井》、老師講了《分數除法的意義》,與會的領導教師們發言熱烈積極,活動開展很成功;2009年4月,我校的老師參加了全縣的數學教研活動,所講三年級數學課《認識面積》供全縣數學教師觀摩;5月,教育局小學教研室在我校舉行了“校本教研工作現場會”,在會上結合老師的《認識面積》一課,我鎮教研共同體的老師們利用互聯網絡UC平臺交流看法,發表意見,得到全縣各校領導老師們的一致好評,開辟了縣利用網絡進行教研的先河,也讓我校的校本教研活動上了一個新臺階。2010年6月初,在中心校的組織下,我校張艷萍、老師為全鎮中高年級教師做課改示范課,分別講授了冀教版語文五年級下冊的《瘸蟬》、六年級數學《可能性》一課。在活動組織前,學校也組織了相應的教研活動。上課老師為了上好課,在教研組老師們的幫助下,共同切磋,反復修改,既提升了自己的教學水平,又帶動了其他老師一起研究。

(4)踏實認真搞教研,真抓實干迎評估。2009年在迎接省教學督導評估之際我們不斷完善自身的同時主抓薄弱環節:學校重視低年級閱讀教學和其他學科的教學,并以教學評估為契機,多次舉行低年級閱讀和科學、品生(社)等學科的校本教研活動,在活動中促進了教師的自律性,提高了學校的教研水平,老師們在活動中得到了鍛煉,自己的評課、議課水平逐步提高,在學校教學、教研活動有條不紊的進行中我們迎來了省教學評估,我校青年教師、老教師分別講了一年級的識字課《老師的話語》與五年級科學課《風的形成》,課后學校教師分兩組對兩位老師的課進行討論、交流,教研氣氛熱烈,老師們發言積極,評估小組的領導對我校的教學工作給予了肯定:教研活動的開展有實效性,在研討中能切實地解決教學中的問題。尤其對李老師—這個年近五旬的老教師還能在教學第一線上堅持工作,無私奉獻,領導們都很感動。

4、立足實際,加強學生管理。學校以“一切為了學生的發展服務”為目標,充分發揮以學生為主體,加大對學生的人文關懷。同時開展內容各異、形式多樣的活動。我校以特色為軸,將藝術教育納入學校教育的全過程,不僅使藝術教育得到全面落實,也使學生的綜合素質得到全面提高:我校的文藝節目每年都參加六一文藝匯演、教師節聯歡活動,其中我校自己創編的課本劇《歡慶藝術節》獲縣一等獎,多彩大課間在縣藝術節評比中喜獲一等獎,編排的舞蹈上了電視臺2007年春節聯歡晚會。我校編排的節目《盼團圓》被教育局選中,成為2008年六一調演的節目之一,2009年舞蹈《從頭再來》獲藝術節評比一等獎;美術興趣小組成績斐然,在縣第二屆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中,同學的科幻畫《火車上用上太陽能》獲二等獎,同學作品《我給老奶奶讓座》獲省一等獎.該同學應邀參加了省組織的暑期夏令營活動。2009年,、兩位同學參加以“改革開放三十年”為主題的繪畫比賽分獲二、三等獎,、兩位老師參加縣教師書法比賽均獲二等獎,、、三位同學參加繪畫比賽分獲一、二、三等獎;體育興趣小組常抓不懈,冬練三九、夏練三伏,成績喜人,鎮春運會連年總分第一,2008年我校編排的團體操在縣運會入場式評比中榮獲第二名。2009年獲第六名,2010年獲得第一名。在體育藝術優質課評比中,師的《幸福之家》、老師的《跨越式跳高》、老師的《文明禮貌歌》被評為優質課。

我校積極開展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發展學生個性特長。組織學生參加各種課外活動小組,現有多個興趣小組:計算機小組、音樂小組、美術小組、體育小組,課外活動普及率達70%。我們把樓道當作美術小組的活動陣地,懸掛他們的作品開辦畫展,既開創了學校的辦學特色,又張揚了學生的個性,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給學校的文化氛圍增添了一景。我校嚴格貫徹執行《學校體育工作條例》和《學校衛生工作條例》,學生體育合格率,體育鍛煉達標率分別達到了95%和90%。

(三)加大投入力度,優化辦學條件。

我們緊緊抓住了教育改革和實施教育現代化工程的機遇,在縣政府、教育局的關心、支持和協調下,教育投入逐年增加,辦學條件得到極大改善:

1、重視校園環境,創設良好育人氛圍。

近3年來投資1萬余元打百米深水井一眼,從根本上解決了師生的飲水問題。投資10萬余元改造搬遷了鍋爐房,鋪設了100多延長米的地下暖氣管道。投資6萬余元,路面硬化1000多平方米,新建花墻20延長米。教學樓南面兩塊草坪土質低劣,致使小草枯萎、死去,達不到綠化的效果。針對這種情況,我校今年的綠化與經濟作物種植相結合,即達到了綠化的效果,經濟上也給學校帶來收益。我校投資十余萬元更換教學樓所以窗戶,投資十余萬元改建擴建了學生廁所。

2、加強專用教室建設,完善教學設備

近幾年來,學校加大了對各功能室的建設力度:投資2萬余元,添置了標準的儀器櫥,投資37000元為實驗室改裝了實驗桌椅,投資3萬余元添置了圖書櫥、閱覽桌椅,投資6萬余元增添了新的儀器、圖書,我們對儀器、圖書重新歸類整理,對圖書室進行了微機管理;投資3萬元配備了多媒體教學設備,更好的滿足教學需要;投資4萬元建立了電子備課室,為老師們撰寫教案、制作課件提供了充足的空間;投資2萬余元重新粉刷了功能室內外墻壁,為藝術室安裝了扶桿、大壁鏡,鋪上地毯,設計了大量富有特色的噴繪、寫真,增強了各專用教室的文化氛圍。幼兒園投資5萬余元進行室內外裝修,每個幼兒活動室都添置了彩電、DVD、錄音機等現代化教育教學設備,建起了高標準的藝術室等專用教室。

3、規范檔案資料,實現科學化管理

檔案是歷史的真實記錄,是我們平時工作一點一滴的原始積累。精心收集,妥善保管,宏觀管理,是檔案工作者義不容辭的職責。現在我校由兩名學校領導負責檔案管理工作,建立了一系列的檔案管理制度,添置了檔案櫥和一定數量的檔案管理設備。在中心校、教育局的熱情支持和指導下,我們對檔案進行了全面的收集、整理。現在學校檔案室已初具規模,檔案管理已朝規范化、科學化、系統化的方向穩步前進。新學年開學初,學校領導及時作出了創檔案特色的決策。為了實現這一目標,我們重點做了以下幾方面的工作:

(1)自覺提高檔案的收集、組卷標準,對照檔案管理要求,高標準、嚴要求將學校所有檔案進行重新整理組卷;同時,更大范圍地搜集被遺漏的檔案。在縣教育局要求建立電子檔案之前,我校就已經開始嘗試信息化管理,進一步實現了檔案管理現代化。

(2)講究科學,規范操作。一方面檔案員認真學習檔案管理的科學理論,以科學理論指導實踐,這樣使檔案管理更為科學、合理。另一方面,積極配合中心校、教育局的督導檢查,上級領導在督導過程中對我們的檔案管理進行認真、全面、科學的指導,使我們少走了不少彎路。在此,我們深表謝意。

(3)提高硬件設施標準。學校在辦公用房比較緊張的情況下,單獨設立了校檔案室,配置了新的密集架等硬件設備,使檔案工作的硬件建設達到了高標準、現代化的要求。基于以上工作的開展,在各級檢查工作中,我們的檔案管理工作一直走在鎮小學中的前列。檔案的達標不是目的,目的是把檔案工作做得更好。我們要進一步加強宣傳,進一步提高全員的檔案意識,真正把檔案作為黨和國家的重要財富來對待,高標準、嚴要求地提高檔案工作的管理水平,努力把檔案工作做得更好,使檔案在學校的教育改革和發展中發揮應有的作用。

多年來,學校干部教師團結一心,真抓實干,在追求規范的同時,自覺運用精細化管理理念,集中精力抓住關鍵環節,一竿子抓到底,不斷積淀學校發展底蘊,實現內涵發展,學校被評為“綜合治理先進單位”、“規范化學校”、首批小學“精細化管理達標校”、縣“標準化學校”、“市藝術先進集體”、縣“衛生先進單位”、“德育工作先進集體”、“學校管理先進集體”、縣“優秀少先大隊”、“教學質量示范校”、“省規范化圖書館”。

三、目前存在問題及今后打算

在總結成績的同時,我們也不能否認,在我校的教育教學和日常管理工作中還存在著一定的問題和不足,這些問題和不足的存在還需要我們在今后的工作中加以改進和解決。

上一篇: 醫療自查報告 下一篇: 幼兒園園長發言稿
相關精選
相關期刊
主站蜘蛛池模板: 普定县| 错那县| 泾阳县| 阿合奇县| 静安区| 厦门市| 榆社县| 沈丘县| 高阳县| 安福县| 惠来县| 鄯善县| 锡林郭勒盟| 易门县| 龙胜| 法库县| 莒南县| 平武县| 伊宁县| 承德县| 大庆市| 乐安县| 沈丘县| 鱼台县| 通江县| 油尖旺区| 安图县| 无极县| 抚顺市| 云林县| 长阳| 分宜县| 贵德县| 丰县| 赤壁市| 会宁县| 瑞金市| 南部县| 磐安县| 思南县| 江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