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3-03 15:45:32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宮腔鏡手術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臨床婦科常見疾病類型中,宮腔粘連占有較高發生比例,易誘發不孕,對患者的身心健康及生活質量構成了嚴重威脅。近年來,受人工流產率不斷增加,公眾行為方式改變的影響,宮腔粘連人數逐年增多,選擇一種有效的方案治療是改善預后,保障患者生命安全的關鍵[1]。本次研究選擇的對象共60例,均為我院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收治的宮腔粘連患者,隨機按觀察組和對照組各30例劃分,觀察組采用宮腔鏡手術治療,對照組采用傳統擴宮術治療,回顧兩組臨床資料,現將結果總結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本次研究選擇的對象共60例,年齡23~42歲,平均(27.8±2.3)歲。依據美國生殖學會1988年制定的宮腔粘連分級標準,輕度8例,中度37例,重度15例。隨機按觀察組和對照組各30例劃分,觀察組有生育要求者23例,月經不調27例。對照組有生育要求24例,月經不調26例,兩組在一般情況上無明顯差異,具有可比性(P>0.05)。
1.2 方法 對照組行婦科常規宮腔探查,并采用傳統擴宮術治療。觀察組采用宮腔鏡手術治療,具體操作步驟如下。術前10h與2h分別取400μg前列醇放置,術前清潔灌腸,常規術前5h禁食。取膀胱截石位,將宮腔鏡順宮腔方向在B超監視下置入,對粘連程度、宮腔形態細致觀察。若輕度粘連,可用宮腔鏡頂端實施分離操作,若為中重度粘連,需用微型剪、活力鉗及點狀電極實施分離操作,B超需監測分離全程。已切除的回聲帶需保持居中位置,以免子宮穿孔,依據之前內膜線加以分離,當宮腔恢復至正常大小時,表示分離完全,若在操作過程存在一定困難,可電切粘連,但盡量避免電切的使用,防止遠期并發癥的發生。對有生育要求的患者,需同時實施輸卵管通液術。針對輕度粘連的患者,在完成分離后,可取宮型環直接放置;中度粘連的患者,取球囊導管在術后放置,并取透明質酸鈉注入,防止粘連再次發生。取抗生素在術后連續3d應用,以防控感染事件發生。球囊在術后第5d取出,給予補佳樂在術后第1d服用,共用21d,第16d取黃體酮服用,共用6d,跟蹤觀察,月經來潮后第5d,上述方案重復應用。粘連為重度者,需在術后1月內行宮腔鏡復檢,若患者有嚴重粘連,且宮內膜未理想再生,需取補佳樂服用,4mg/次,共用3個月。術后禁1月之上坐浴、性生活。
1.3 統計學分析 統計學軟件采用SPSS 13.0版,計量資料行t檢驗,計數資料行χ2檢驗,P
2 結果
觀察組有生育要求者23例,妊娠率為69.6%;月經不調27例,治療后月經恢復正常率為88.9%;下腹痛12例,緩解率為91.7%。對照組有生育要求24例,妊娠率為50%;月經不調26例,治療后月經恢復正常率為65.4%;下腹痛13例,緩解率為76.9%。各指標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
3 討論
宮腔粘連特別是重度類型,經治療后易有再次粘連發生,故需重復采取手術方案治療。特別是>35歲的患者,預后不理想現象較多見,除在經濟、時間上使患者承受損失外,還加重了患者身心痛苦,且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手術風險,存在醫療隱患[2]。而采用宮腔鏡手術,在超聲監護下開展各項操作,可清晰地顯示子宮的厚度、輪廓、大小、回聲光,術者可在直視下剪除病灶,并分離粘連,且較大程度地降低了周圍組織的損傷,使患者痛苦減輕,顯著提高了手術效果[3]。采用宮腔鏡下行子宮粘連分離或切除操作,利于子宮形態的恢復,并為月經周期的正常建立創造條件,改善妊娠及分娩結局[4]。為進一步提高手術治療,在宮腔鏡術后,需強調日常預防工作,防止再次發生宮腔粘連,球囊導管需在宮腔放置1周,以促使患者月經恢復正常[5]。因充水球囊的屏障作用,可分離子宮上下、左右、前后側壁,促進宮腔內液體引流,對子宮內膜起到了修復作用,降低了再次粘連的發生率。結合本次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術后妊娠率明顯高于對照組,月經不調恢復率及下腹痛緩解率明顯高于對照且,均有統計學差異(P>0.05)。
綜上所述,采用宮腔鏡手術治療宮腔粘連,可顯著提高臨床效果,降低不良事件發生率,具有非常積極的臨床意義。
參考文獻
[1] 董小娥,盧玉蓮,魏莉叢.宮腔鏡聯合B超對異常子宮出血的診療價值(附297例報告)[J].北京醫學,2008,(06):114-119
[2] Roy KK,Baruah J,Sharma JB,et al.Reproductive outcome following hysteroscopic adhesiolysis in patients with infertility due to Aahermans syndrome[J].Arch Gynecol Obstet,2010,281(2):355.
隨著外科微創手術和內鏡技術的快速發展,宮腔鏡已廣泛應用于婦科疾病的診治過程中。宮腔鏡手術因具有不開腹、出血少、不干擾盆腔任何臟器、手術時間短、術后恢復快、療效高、住院時間短、切口小且美觀,而且最大限度的保留了女性子宮,滿足女性生育意愿等優點等優點廣泛應用于臨床。
宮腔鏡手術是通過一種纖維光源內窺鏡等設備,對子宮腔內疾病進行診斷和治療的先進檢查治療手段,它不僅能準確定位病灶存在的部位、大小、外觀和范圍,更重要的是還能夠對病灶表面的組織結構進行細致的觀察,并在直視下取材或定位刮宮,大大提高了對宮腔內疾病診斷的準確性。宮腔鏡手術在更加精準的情況下,能夠使得檢查診療更加精細,完全有效的彌補了傳統診療方法的不足。宮腔鏡手術可診斷和治療多種疾病,如婦女的功能失調性子宮出血、粘膜下肌瘤、子宮內膜息肉、宮內節育環和流產后胚胎組織殘留等。宮腔鏡手術以其直觀、準確又不傷害其他組織成為婦科出血性疾病和宮內病變的首選檢查和治療方法,被成功的運用到了各種手術當中,讓婦科疾病的治療變得更加簡單有效。雖然宮腔鏡手術,不開腹、創傷小、出血少、痛苦輕、康復快、療效好,但是宮腔鏡手術畢竟是一種外科手術,有創口,在術后會有一些不良反應的出現,需要做好相應的護理工作。
我科自2012年至今,已成功開展30例宮腔鏡手術,包括功能性子宮出血10例,子宮粘膜下肌瘤8例,子宮內膜息肉12例,年齡24歲-45歲,所有手術都很成功,手術持續時間為28-88分鐘。由于我可對宮腔鏡手術病人進行術前、術后細致、精心的護理。結果30例患者未出現嚴重的術后并發癥及護理事故,滿意率100%。事實證明,宮腔鏡術前術后的完善護理,可以減少宮腔鏡手術并發癥的發生,有助于患者早日康復。
1術前護理
1.1心理準備: 針對患者焦慮、擔心、期望值過高的心理,主動和患者及其親屬溝通,講解疾病相關知識,手術目的與方法,麻醉方式等;及時為患者及其親屬解答疑難問題;講解手術前后的配合與注意事項;有經濟顧慮者應告知手術所需的費用;讓患者了解宮腔鏡手術的優點以緩解患者顧慮、恐懼的心理,讓患者保持心情愉快的來配合治療。
1.2常規檢查: 按醫囑進行手術前心電圖、胸透檢查,了解心肺功能有無異常;做血常規、尿常規、凝血四項及血型,肝腎功能及免疫八項,了解有無貧血、凝血機制、肝腎功能有無異常及有無傳染病;婦科檢查查白帶常規,進行宮頸刮片、陰道分泌物檢查,了解有無炎癥及細胞變性等檢查時間的選擇:除特殊情況外,一般以月經干凈后5天內為宜。
1.3術前準備: 手術前3天用稀絡合碘行陰道擦洗,每天2次,在手術前1日晚和術前2小時,要在陰道后穹窿放置適量米索前列醇,放置藥后半小時不能下床活動,觀察有無陰道出血及腹痛,情況嚴重時報告醫生處理。在飲食方面,術前一天應以清淡、易消化食物為主,切忌大魚大肉,以防術中惡心嘔吐引起窒息及術后引起腸脹氣;術前晚及術晨用溫肥皂水清潔灌腸,防止手術并發癥可能涉及到腸道手術。術前30分鐘建立靜脈通路、留置導尿管、遵醫囑給予適量阿托品和苯巴比妥鈉。
2術后護理
2.1 密切觀察病情:手術畢返回病房,協助患者去枕平臥6小時,以免過早抬高頭部致使腦脊液自穿刺處滲出至脊膜腔外,造成腦壓過低,牽張顱內靜脈竇和腦膜等組織而引起頭痛,因此,要密切觀察生命體征并記錄于護理記錄單上,每30分觀察1次血壓、脈搏、呼吸、血氧飽和度;6小時體征平穩后才停用心電監測。術后3天內每日測體溫、脈搏4次,術后體溫升高不應超過38.5℃。密切觀察患者有無腹痛、腹腔內出血征象及陰道流血情況,如發現陰道出血增加,腹痛明顯加重,應立即報告醫生;對手術創面較大、出血較多的患者,應為其放置宮腔氣囊導尿管,放置導尿尿管時應向氣囊注入8-10ml的生理鹽水。觀察患者有無惡心,嘔吐,腹脹情況,癥狀明顯時應報告醫生并協助處理。
2.2除高危患者外,術后6小時內可指導患者在床上適當翻身活動,至少每2小時翻身一次,,以促進血液循環,防止褥瘡的發生及靜脈血栓的形成。6-8小時后可鼓勵患者下床活動,并逐漸增加活動量。術后6小時內禁食,給予靜脈輸液,次日可以進食高蛋白、高維生素、營養豐富的飲食,但應減少刺激性食物的攝入。
1.2器械護士配合①器械護士術前應充分了解手術過程,熟悉手術步驟及各種器械的名稱、用途,提前30min洗手,整理手術器械臺,將等離子滅菌的腔鏡手術器械進行裝配及功能檢查,保證每一件器械的良好使用狀態,與巡回護士共同清點器械、紗布、縫針等。②準備好兩個無菌器械臺為避免醫源性感染發生,便于護士根據手術情況迅速準確無誤的傳遞器械,我們將組裝好的腹腔鏡器械和宮腔鏡器械后分別擺放于兩個器械臺上,在腹腔鏡器械臺無菌碗內倒入生理鹽水;將會所需用物放置在宮腔鏡器械臺上,擴宮棒按由小到大順序依次擺放好,以便術中準確無誤的傳遞,無菌碗內倒入電切液。以通過這些配合可以有效的縮短機器、器械到位時間,又一次為順利進行手術贏得時間。③宮腔電切術中及時清理電切環上的焦痂,保證電工作效能。④遞Folev12尿管插入宮腔,將20~30mL配制好的美蘭液自通水管注入宮腔進行輸卵管通液,在腹腔鏡監視下,觀察兩側輸卵管傘端是否有美蘭液流出。⑤手術結束腹腔和宮腔分別注入幾丁糖防止術后粘連,遞F16號氣囊導尿管留置于宮腔,氣囊內注入10~20mL生理鹽水,膨脹球囊,通過機械壓迫使出血停止。做好各管道標識。
DOI:10.14163/ki.11-5547/r.2015.19.163
婦科宮腔內疾病或盆腔內疾病的確診和治療, 都需要宮腔鏡與腹腔鏡聯用。兩種腔鏡聯用, 不但能更好的確診患者的病情, 還能提高患者的治療效果和安全性[1]。為患者的康復和治療帶來很大的便利。宮腔鏡聯合腹腔鏡進行婦科手術, 可以減少并發疾病患者的手術次數, 減輕了患者的身體負擔和經濟負擔, 是一種十分高效安全的治療方法[2]。但宮腔鏡與腹腔鏡結合手術過程復雜, 手術器械使用繁多, 對醫生和手術室護士的業務水平要求非常高[3]。本文通過對所選80例宮腔鏡聯合腹腔鏡手術患者的手術護理情況進行對比分析, 總結優質護理在宮腔鏡聯合腹腔鏡手術中的護理效果, 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選取2014年1~12月本院婦科行宮腔鏡、腹腔鏡聯合手術的患者共80例, 將其隨機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 各40例, 其中實驗組年齡21~68歲, 平均年齡(44.9±8.3)歲。對照組年齡23~65歲, 平均年齡(42.3±8.1)歲。所有患者均無腹部手術史。其中子宮黏膜下子宮肌瘤28例、子宮內膜息肉14例、子宮內膜增殖癥23例、子宮不全縱隔15例。所有患者病情均在本院經過實驗室和宮腔鏡聯合腹腔鏡檢查并確診, 患者在實驗前均簽署知情同意書。兩組患者年齡、病癥及病情、身體狀況等一般資料比較, 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對照組進行傳統手術室護理, 實驗組進行手術室優質護理, 具體方法如下。
1. 2. 1 手術前的護理配合 手術前1 d需由手術室護士對患者進行病房內的術前訪視, 對患者及家屬針對手術環境、麻醉方法以及手術配合等內容進行詳細的講解, 向患者發放手術圖和宣教單。通過講解以及圖片形式將手術的相關內容進行詳細的介紹, 使患者在手術前能夠做到對手術和自身病情的充分了解, 并給予心理護理, 介紹腔鏡手術恢復快、住院日短等優點, 使患者以良好、積極地心態配合手術。手術前巡回護士對手術室內的手術設備進行系統的檢查, 主要檢查腔鏡設備功能是否完善和CO2氣體的儲備是否充足, 并對腔鏡手術器械和常規手術器械由消毒供應中心(CSSD)嚴格按照《醫療機構消毒技術規范》(2012年版)和遵循《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行業標準》WS310.2和WS310.3的要求進行處理, 確保手術中設備正常運行和器械的齊全、功能良好、滅菌合格等要求。另外巡回護士與麻醉醫師密切配合, 可以縮短患者的術后蘇醒時間。
1. 2. 2 手術中的護理配合 在手術開始前0.5 h, ①巡回護士對手術室的溫、濕度進行整體調節, 達到理想的溫濕度。并對患者進行靜脈通路的建立及特殊的擺放。注意保護病人的隱私、人性化關懷, 保暖、液體加溫、ㄠ墊的使用等給予患者優質護理服務。再將手術需要的特殊設備打開, 將負極板粘貼在患者身上肌肉較豐富處, 避免電灼傷。檢查并調整設備, 使所有設備和CO2氣體及吸引系統等都處于運行良好狀態, 并做好連接事宜, 調整好手術所需參數, 密切觀察患者病情, 并做好記錄。②器械護士提前15~30 min洗手上臺, 將手術所需的無菌常規器械和腔鏡器械進行分類擺放、并進行組裝和仔細檢查, 確保器械性能良好。以便在傳遞器械時做到準、快、好。手術過程中器械護士保持鏡頭清晰、電刀干凈無焦痂, 密切關注手術進展, 做到主動配合手術, 切實做到手術醫生的眼和手。另外器械護士與手術醫生做到良好配合, 注意無菌技術操作, 確保手術順利完成。
1. 3 觀察指標 比較兩組患者的手術護理配合效果、術后康復效果以及患者的治療效果。分析兩組患者的手術優秀配合率以及兩組患者的麻醉蘇醒時間, 對兩組患者手術后的康復情況進行對比。
1. 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9.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
2 結果
2. 1 兩組患者術后麻醉蘇醒時間對比 實驗組手術后麻醉蘇醒平均時間為(5.6±2.3)min, 對照組為(10.8±3.5)min, 實驗組少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
2. 2 兩組患者的手術配合優秀率比較 實驗組手術配合優秀率為100.0%, 對照組為87.5%, 實驗組高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
2. 3 兩組患者的手術后康復情況比較 實驗組患者1次手術痊愈出院患者為38例, 治療有效率為95.0%, 對照組1次手術痊愈出院患者為30例、治療有效率為75.0%,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
3 小結
通過宮腔鏡聯合腹腔鏡對婦科疾病患者進行手術治療, 能夠防止子宮穿孔等并發癥的發生, 有效的提高了手術的安全性[4]。宮腔鏡聯合腹腔鏡手術的手術難度高、復雜性強, 對醫生和護士的配合要求高。且宮腔鏡和腹腔鏡屬于高精密儀器, 平穩放置、忌諱磕碰, 對手術室護士的配合度和細心程度要求很高, 也使宮腔鏡聯合腹腔鏡手術的難度進一步增加[5]。因此, 良好高效的手術配合, 是宮腔鏡聯合腹腔鏡手術成功的關鍵, 優秀的手術護理配合, 能夠有效的縮短手術時間和患者麻醉后的蘇醒時間, 對患者身體損傷較輕, 也確保了手術的順利進行和手術的成功[6]。
綜上所述, 通過本文的實驗分析可以看出, 良好的手術護理配合能夠有效的縮短患者的麻醉蘇醒時間, 減少并發癥的發生, 提高手術的成功率, 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 黃泓, 張璇, 徐小瑜.宮腹腔鏡聯合術診治輸卵管性不孕癥的護理配合.中國處方藥, 2014, 12(3):102-103.
[2] 李倩, 王路, 崔新苗.宮腔鏡與腹腔鏡聯合手術治療婦科疾病的圍術期護理.實用醫藥雜志, 2014, 31(1):73-74.
[3] 汪智麗.淺談宮腔鏡和腹腔鏡的聯合手術護理.深圳中西醫結合雜志, 2014, 24(2):152-153.
[4] 李曉麗.婦科宮腔鏡手術中的護理配合.中外醫療, 2012, 31 (21):146, 148.
[中圖分類號] R711.6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674-4721(2013)09(c)-0174-02
不孕癥的病因復雜,常由多種因素引起,僅行宮腔鏡或腹腔鏡診斷會導致部分患者漏診,宮、腹腔鏡同時檢查及手術可以更全面地了解患者病情,同時又增加了宮腔手術的安全性,因而,宮腹腔鏡成為不孕癥的重要檢查及治療手段[1]。本文收集2006年9月~2012年12月在本院臨床診斷為女性不孕癥的725例患者資料,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本院2006年9月~2012年12月診斷女性不孕癥或不孕癥同時合并其他疾病而住院治療的725例患者,繼發性不孕331例,原發性不孕394例。患者年齡23~38歲,平均34.08歲,不孕時間最長15年,最短2年,均通過中醫調理、內分泌藥物等治療無效而選擇腹腔鏡、宮腔鏡聯合診斷和治療。所有患者手術順利,全部患者排除配偶不孕原因、心腦血管疾病、代謝異常病或內分泌異常等疾病,無抗抗體等免疫異常。
1.2 術前準備
月經干凈后1周內入院,入院后全面體格檢査,完善手術常規檢查如尿常規、大便常規加潛血實驗、血細胞分析、ABO血型、凝血功能、生化全套、傳染病血清標志物檢查、胸片、心電圖、B超腹部等,完善專科相關檢查如宮頸細胞學檢查、陰道分泌物常規等,無手術禁忌證,安排全身麻醉下手術。
1.3宮-腹腔鏡聯合手術方法
術晨禁飲食,全麻滿意后開始手術,患者取膀胱截石并頭低腳高位,常規消毒鋪巾,氣腹針穿刺行成人工氣腹,在臍孔處及左右麥氏點作切口分別進行穿刺,放入腹腔鏡,首先對腹腔臟器如腸管、大網膜、肝、膽囊、膈肌、脾等進行觀察,查看有無結節性干酪病灶、炎性粘連等,然后探視盆腔,暴露盆腔各部位,依次觀察子宮發育情況,雙側輸卵管有無粘連、扭曲和積水,雙側卵巢的大小、質地,盆腔內有無粘連、腫物,子宮直腸陷凹及盆腔、腹膜各處是否有子宮內膜異位病灶、結核病灶等。然后作宮腔鏡檢查,依次由淺入深逐漸探查子宮入口,了解宮腔形態,子宮內膜性狀及輸卵管開口情況,膨宮介質為生理鹽水。
2 結果
725例宮-腹腔鏡聯合手術診斷輸卵管病變436例(60.13%),發病率最高,其次為內膜息肉病變219例(30.21%),子宮腔內粘連24例(3.31%),子宮黏膜下肌瘤8例(1.10%),子宮內膜異位綜合征110例(15.17%),子宮腺肌瘤57例(7.86%),縱隔子宮28例(3.86%),卵巢良性腫塊27例(3.72%),多囊卵巢綜合征24例(3.31%),內生殖器發育不正常7例(0.97%),盆腔腹腔結核4例(0.55%)。在輸卵管病變中,繼發不孕患者構成比為68.02%,高于原發不孕患者(59.81%)。
3.討論
不孕癥是影響男女雙方身心健康,導致家庭不和的重要原因,不孕癥中女性發病因素比較復雜,有年齡因素、精神因素、營養因素、內分泌因素、機體免疫因素、先天發育及內外生殖器病變因素等,其中宮腔內異常、盆腔異常為最常見病因。宮腔鏡插管疏通術可達到疏通輸卵管近端梗阻的目的,而腹腔鏡手術可恢復盆腔粘連,恢復輸卵管正常解剖形態和功能,宮腔鏡聯合腹腔鏡治療輸卵管梗阻可起到互補的治療效果。
腹腔鏡手術在女性不孕癥的診治中可直觀、方便且迅速地明確大部分不孕癥的病因,使治療有針對性,縮短治愈時間,使患者盡快獲得生育機會[2-3]。腹腔鏡手術在女性不孕癥診治中的優勢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4-5]:①可全面觀察腹腔和盆腔,電視屏幕有放大作用;②打孔進行微創手術,恢復快;③手術后感染并發癥少;④術中腹腔水分丟失少,術后粘連發生率低的風險;⑤術后腸道蠕動恢復迅速;⑥二氧化碳氣腹的壓力使手術出血量減少。
宮腔鏡手術是目前公認的診斷宮腔內病變的金標準[6-7],通過宮腔鏡可在直視下全面地觀察宮腔及雙側輸卵管開口情況,依次由淺入深逐漸探查,了解宮腔形態,子宮內膜性狀及輸卵管開口情況,探查子宮腔內異常變化。
本研究結果顯示725例宮腔鏡腹腔鏡聯合手術較單一宮腔鏡或腹腔鏡手術探查更可靠,宮腔鏡觀察宮腔,腹腔鏡觀察盆腔和腹腔,減少了疾病的漏診。導致女性不孕癥的原因很多,其中大多數是輸卵管卵巢疾病。宮腔感染和盆腔感染常導致輸卵管通道梗阻和盆腔粘連。因為腹腔及子宮之間的解剖結構是輸卵管,病原性、生殖活動以及鄰近器官炎癥容易直接蔓延到輸卵管而導致輸卵管阻塞[8]。本組725例宮-腹腔鏡聯合手術患者中輸卵管病變436例,占60.13%,包括輸卵管傘端閉鎖、輸卵管積水、輸卵管周圍粘連、輸卵管迂曲等,居女性不孕癥原因的首位。另外本文結果顯示繼發不孕患者盆腔慢性炎癥、盆腹腔手術史、進行性痛經、痛經都高于原發不孕患者,可能與腹部手術、多次流產、宮腔手術有關,因此婦科炎癥也是不孕癥的重要致病因素之一。
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宮-腹腔鏡聯合手術將更加完善,研究表明,宮-腹腔鏡聯合手術為一種安全、有效的不孕癥檢查方法[9],在實施診斷的同時一部分患者可獲得手術治療,能避免誤診、誤治給患者帶來的危害,值得廣泛推廣。
[參考文獻]
[1] 劉敏,張富青,徐廣立.宮腹腔鏡治療不孕癥139 例分析[J].中國當代醫藥,2012,19(18):37-38.
[2] 夏恩蘭.婦科內鏡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81-107,312-327,478.
[3] 陳子江,石玉華.女性不孕癥的腹腔鏡等微創手術應用特點及現狀[J].實用婦產科雜志,2006,22 (12):705-706.
[4] 葉遠征,馬彩玲.腹腔鏡手術診治女性不孕癥的價值探討[J].生殖與避孕,2012,32(3):190-194.
[5] 韋修娟,農小珍,梁慶芬.腹腔鏡在女性不孕癥診治中的應用[J].微創醫學,2011,6(2):145-146.
[6] 翁梅英,李琳,洪順家,等.宮腔鏡檢查在不孕癥診治中的應用[J].廣東醫學,2012,33(16):2405-2407.
[7] 李志華,方小玲,梁錦華.宮腔鏡針對不孕癥的治療體會[J].臨床和實驗醫學雜志,2010,9(20):1569.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本組不孕癥患者56例,原發不孕14例,繼發不孕42例,經子宮輸卵管造影提示輸卵管異常的不孕31例。盆腔炎性疾病14例,子宮縱隔7例,子宮肌瘤5例,子宮內膜息肉3例,多囊卵巢綜合征5例,卵巢巧克力囊腫4例,卵巢畸胎瘤6例。不孕年齡22-44歲,平均29歲,不孕年限1至10年,平均3.6年,手術時間在月經干凈后3-7天。
1.2手術方法:采用氣管插管全身麻醉,取膀胱截石位,在腹腔鏡下手術類型有盆腔粘連松解術,輸卵管修復整形、卵巢修補、輸卵管疏通術、盆腔子宮內膜異位病灶處理、多囊卵巢綜合征楔形切除術、卵巢畸胎瘤、輸卵管系膜囊腫剝離術等。在腹腔鏡監護下行宮腔鏡檢查及異常處理。如分離粘連、切除子宮肌瘤、子宮內膜息肉,縱隔子宮切除,并行輸卵管插管通液術。
1.3結果:全部病例順利完成手術,無嚴重并發癥發生。手術時間平均1小時30分鐘,無護理并發癥,術后4-5天痊愈出院,術后妊娠率達52%。
2護理
2.1 術前護理
2.1.1心理護理:患者對手術的安全性、有效性和手術費用存在顧慮,常出現焦慮、恐懼、害怕等心理問題。本組16例患者出現較明顯的焦慮、恐懼心理,經過護理人員針對性為患者實施心理護理,根據病情配合醫生介紹宮腹腔鏡手術的有關知識,手術的優點、治療的必要性,以及手術前的準備和術后狀態,注意事項等。使患者及家屬樹立堅定的信心,16例患者的焦慮、恐懼心理明顯減輕,術前安靜入睡,積極配合手術。
2.1.2術前準備:①術前檢查常規行心電圖、胸透、B超、生化及凝血功能檢查,白帶常規和宮頸細胞學檢查,以排除禁忌癥。②陰道、宮頸準備:予0.3%碘伏沖洗陰道,2次/日。術晨陰道沖洗后置米索片400ug于陰道后穹窿,并于術前晚及術日晨各予米非司酮50mg間隔12小時口服軟化宮頸。③術前備皮、配血、常規腹部、備皮,尤其注意臍部的清潔。④術前禁食12小時,禁飲8h并將飲食宣教牌放置患者床頭柜上。⑤腸道準備:術前晚予0.2%肥皂水灌腸1次,術晨2次。灌腸量500-1000ml/次。⑥術前30分鐘予阿托品0.5mg皮下注射,魯米那0.1肌內注射。
2.2術后護理
2.2.1與飲食指導;按全麻術后常規護理,麻醉未清醒者予去枕平臥,頭偏一側,保持呼吸道吸道通暢。遵醫囑給予吸氧1-2L/min。術后6-8小時可進食米湯、排氣后進半流質飲食,過度到普食。
2.2.2生命體征觀察:術后常規用多功能參數監護儀監測血壓、心率、呼吸、血氧飽和度8h,每30min記錄1次,2h平穩后改為1h記錄至病情穩定。
2.2.3病情觀察:大多數患者回房時呼之能應,自主呼吸良好,血氧飽和度96-100%,但定向力尚不準確,少數患者出現躁動、哭鬧等,所以全麻術后要加強巡視,區分患者癥狀是疼痛造成的或是麻醉蘇醒期的表現。同時,做好患者家屬的解釋工作,以取得配合、理解。觀察腹部傷口及陰道流血情況,傷口有滲血滲液或陰道出血多時應及時報告醫生。注意患者腹痛情況,警惕腸管膀胱等臟器損傷。
2.2.4尿管護理:為避免術前插尿管給患者帶來不適,手術病人均進入手術室麻醉成功后方可插尿管留置,可減輕患者的術前焦慮和留置尿管的不適,同時,縮短留置尿管時間,可預防和減少泌尿系感染。術后保持尿管通暢,觀察尿色、量、并記錄。術后8 h輸液完畢,即可拔除尿管,并督促患者盡早排尿。
2.2.5并發癥的觀察及護理:①高碳酸血癥:其誘因是ω2彌散入血。患者表現為疲乏、煩躁、呼吸變慢、肌肉顫抖、雙手撲動等癥狀,應注意觀察呼吸的深淺、節律、次數,常規應用心電監護持續監測血氧飽和度,定時行血氣分析。本組無發生此并發癥。②皮下氣腫:嚴重的皮下氣腫表現為皮下組織有捻發音,握雪感。本組15例患者只出現胸部脹痛、背部、肩部酸脹感,向患者及家屬做好解釋予消除其顧慮,并指導活動,術后2-3天癥狀消失。術后應予低流量吸氧增加血中氧的濃度,促進CO2排出。③臟器損傷:注意觀察腹部體征有無壓痛,反跳痛,明確無有無臟器損傷。④宮腔鏡手術并發癥的發生率為0.28-2.7% [2]。最常見的有空氣栓塞、水中毒、子宮穿孔等。回房后密切觀察患者有無腹痛、惡心、嘔吐、頭痛、視物模糊等癥狀,發現異常及時報告醫生處理,本組無1例子宮穿孔、盆腔臟器的損傷及水中毒。⑤感染陰道出血多在1h內干凈,術后密切觀察陰道流血情況,如出血多,遵醫囑予宮縮劑及止血劑止血。保持外陰道清潔,每日予0.3%碘伏擦洗外陰,囑患者,勤換衛生護墊。術前做好陰道準備及嚴格執行術前術后抗生素的正確及時使用是防止術后患者感染的重要因素。
2.2.6 下肢靜脈血栓的預防:腹腔鏡術中腹腔高壓后,使下腔靜脈回流受阻及全身麻醉導致周圍靜脈擴張血流減慢[3]。加之術中腹腔取膀胱截石位,影響下肢血運循環,囑患者麻醉消退后盡早活動雙下肢,防止下肢靜脈血栓形成。術后8h可下床活動,以防止腸粘連、肺部并發癥。
2.3出院健康教育及指導受孕
2.3.1 健康教育術后加強營養,全休1個月,1月內免性生活、盆浴、游泳,半年內免重體力勞動和劇烈運動。
2.3.2 指導受孕,提高妊娠率:①夫妻同診同治,伴有內分泌疾病應做好其他相應檢查及治療。②根據醫囑及病情,指導術后一個月安排計劃妊娠或行輸卵管通液,中藥灌腸及理療3個月后復查無異常可安排計劃妊娠。指導患者監測排卵及性生活至妊娠。爭取3個月至半年內受孕。③建議至我院生殖中心就診盡快受孕。
宮腹腔鏡聯合手術的護理比宮、腹腔鏡單獨診治手術的要求更為嚴格,要全面觀察兩種腔鏡的不良反應。術前心理護理及完善術前準備,術后的病情觀察及護理、健康教育等都是保障手術成功的重要因素,因其手術時間短、損傷小、恢復快等優點,術后無護理并發癥,提高了手術成功率,更好更快地幫助不孕癥人群成功受孕。因此,宮腹腔鏡聯合手術治療不孕癥,患者更容易并且樂于接受。
【參考文獻】
【中圖分類號】R711.3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7-8517(2009)12-0106-01
Clinical Analysis of 128 Cases of Endometrial Polyps Treated with Hysteroscopy
Liu-Junyi
(The people hospital of Huadu district of Guangzhou, 510800)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urative effects of hysteroscopic surgery for endometrial polyps. Methods There were 128 cases of hysteroscopic surgery for endometrial polyps from January 2005 to December 2008 in our hospital. All cases treated with progestational hormone after the operation and were followed up. Results:The shortest operation time was 16 minutes, the longest 85 minutes, the average was 32 minutes. Shortest time stayed in hospital was 2d, the longest-7d, an average was 3.54d. 128 cases were follow-up 3 months-18 months. 113 cases of all patients improve a lot,effective rate was 89.84% .Conclusion:Hysteroscopic surgery is an effective methods for treating endometrial polyps. It will be extensively used in clinical medicine.
【Keywords】endometrial polyp, hysteroscopy, surgery
子宮內膜息肉(EMP)是子宮內膜基底層受雌激素影響的局限性增生,慢慢向上生長突出子宮內膜表面。臨床上多因陰道不規則出血、不孕、惡變等癥狀就診。子宮內膜息肉引起的出血在所有子宮異常出血者占第2位,僅次于子宮內膜增殖癥[1]。據報道,國外子宮內膜息肉發生率為25%左右,國內報道率為6%左右。宮腔鏡手術治療因具有不開腹、創傷小、出血少、保留生育功能等優點,已成為目前子宮內膜息肉等異常子宮出血的首選方法[2]。2005年~2008年共有128例患者在我院采用宮腔鏡直視下電切子宮內膜息肉,現將療效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研究對象為2005年1月~2008年12月,在本院行宮腔鏡檢查確證為子宮內膜息肉并行宮腔鏡手術治療患者128例。患者年齡25~69歲,平均(40±7)歲,其中35~50歲81例(占63.28%)。合并月經過多82例、貧血35例、不孕癥者18例。
1.2子宮內膜息肉診斷標準宮腔鏡檢查:鏡下可見單個或數個大小不等、有蒂柔軟的贅生物,大小不等,小者僅1~2mm,較大者可充滿整個宮腔,表面呈粉紅色或桃紅色,有淤血時可呈紫褐色,加壓膨宮時,贅生物顫動而不脫落;宮腔鏡下診斷以夏恩蘭主編的《宮腔鏡學及圖譜》為標準[3],即顯微鏡下內膜息肉是由內膜腺體及間質組成的腫塊,有蒂向宮腔突出。
1.3手術方式患者取膀胱結石位,常規術野沖洗、消毒、鋪巾、導尿,括宮術后置鏡再次檢查宮腔,以確定息肉的數量、大小部位等。單發息肉切除根蒂后完整取出;多發型息肉,并且需要保留生育者,同時行淺層內膜切除,即切除內膜功能層;無生育要求者,行息肉切除同時行內膜切除,即切除內膜淺肌層;絕經后患者,用滾球電極電凝破壞內膜功能層和基底層。術中注意生命體征及膨宮液量平衡檢測。
1.4隨訪手術治療后,對治療效果進行隨訪。
2結果
2.1手術基本情況子宮腔最小6.2cm,最大11.8cm;手術時間最短16分鐘,最長85分鐘,平均32分鐘。術后住院時間最短者2d,最長者為7d,平均3.54d。
2.2術后出血狀況本研究中出血最少者12mL,最多者95mL,平均出血量為48mL。其中,宮頸肌瘤切除術后5~8d滲血較多。
2.3隨訪情況128例隨訪時間最短3個月,最長18個月。其中月經改善有效者113例,有效率89.84%,其中包括月經量正常者75例,25例月經減少,13例閉經,15例無效,占10.26%。術后有3例6個月后復發,伴有下腹部劇烈疼痛,原因是環形電極切割的組織未達到切割深度的應有要求。再行切除術后3個月再次B超宮腔鏡檢查,并行刮宮術,刮出增生內膜及機化組織18g,3個月后月經恢復正常。
3討論
子宮內膜息肉是導致異常子宮出血和不孕癥的重要原因之一,常見于35歲以上的婦女。該病的發生與年齡呈現正相關,圍絕經期前后發病率最高,并且藥物治療效果不佳,嚴重者甚至切除整個子宮,且由于該病常隱藏于宮腔內極易漏診。目前該病導致不孕的機制尚不清楚,可能與子宮出血、胚泡種植異常等因素有關。國內有研究表明[4],子宮內膜息肉占宮內病變所致不孕癥的19%,息肉切除后,妊娠率顯著增加。
研究表明,62.3%的子宮息肉發生于絕經前。目前,該病的發病機制尚不清楚,某些研究認為與炎癥、內分泌紊亂及雌激素關系密切,服用三苯氧胺及激素補充治療增加子宮內膜息肉的發生的幾率。宮腔鏡+病理是診斷和治療宮內病變的金標準,對于該病的準確診斷及治療具有重要的意義,能夠對宮內占位性病變進行鑒別診斷[5],可直視病變的形態、大小、表面光滑度等。隨著宮腔鏡技術的應用,為子宮內膜息肉的治療開辟了新途徑。子宮息肉的治療方式有兩種:宮腔鏡定位后行切除術和宮腔鏡直視下的息肉切除術。宮腔鏡定位后即行子宮內膜息肉鉗夾摘除術,具有不開腹、創傷小、出血少、痛苦輕、手術時間短、術后恢復快、并發癥極少和基本不影響卵巢功能及保留生育功能等優點。但易使組織破碎不利于病理學診斷,并且不能根除息肉基底部,復發率高。宮腔鏡電切治療子宮內膜息肉術定位準確,手術范圍局限,出血少,效果確切,尤其切除了子宮內膜基底層的息肉根部,能夠顯著降低該病的復發率。在手術治療后,服用雌激素可以提高治療效果。隨著醫療水平的不斷提高及人群對健康水平要求的提高,宮腔鏡手術直視下的手術治療將會有更廣闊的應用空間。
參考文獻
[1]年,沈銘昌,郭慕依.實用外科病理[M].上海:上海醫科大學出版社,1997:228.
[2]王世紅,盧培玲,鄭學雙.腹腔鏡陰式宮切除術與陰式子宮切除比較[J].中國現代醫生,2007,45(4):28,10.
[3]夏恩蘭.婦科內鏡學[M].人民衛生出版社,2001:558-560.
縱隔子宮的形成是由于胚胎發育時兩側副中腎管匯合后縱隔未被吸收而形成,可分為完全及不完全性縱隔,是子宮畸形中最常見的一種,發生率約占子宮畸形的80 %~90 %[1]。臨床上不孕者多見,也是反復流產、早產等不良孕產史患者就診的原因。患者經過B超,子宮輸卵管碘油造影術(HSG )或宮腔鏡檢查可診斷子宮縱隔。本院收治的縱隔子宮患者采用腹腔鏡聯合宮腔鏡進行子宮縱隔電切術,現將其診治結果報道如下。
對象與方法
1.對象:2005年1月~2009年1月在本院就診的35例縱隔子宮患者。不完全縱隔33例,完全縱隔2例。年齡在23~35歲,平均28.5歲。
2.臨床表現及診斷方法:患者中有23例出現了自然流產,其中最少發生1次,最多發生4次。有習慣性流產的18例。早產8例次,其中最少發生1次,最多發生2次。宮外孕2例次,原發性不孕9例次(有正常性生活、未避孕、同居2年從未懷孕者)。B超診斷27例,子宮輸卵管碘油造影術診斷2例,宮腔鏡檢查診斷6例。其中2例術前,1例術中發現合并卵巢囊腫,2例合并子宮肌瘤,6例輸卵管不通暢,3例盆腔黏連。
3.手術方法:均采用腹腔鏡聯合宮腔鏡行子宮縱隔電切術。術前行心電圖、血液電解質、血常規等檢查。介紹手術基本程序,患者簽署手術同意書。手術患者在全身麻醉下取膀胱截石位,在臍輪下做1~2 cm切口,注入二氧化碳氣體建立人工氣腹,經此孔置入腹腔穿刺器,插入腹腔鏡,置入5 mm或10 mm套管,會放置舉宮器舉起子宮,檢查子宮大小、形狀、雙輸卵管卵巢外形以及盆腔其他部位存在的病變。檢查腹腔和內生殖器全貌,確診后開始宮腔鏡操作。探測宮腔深度,用4~10號擴宮器擴張宮頸,置入電切鏡,用5 %葡萄糖液為膨宮介質,在電子膨宮泵作用(壓力采用10~12 mmHg)下持續灌注500~3 000 ml,觀察宮腔病變部位,用電切環依次切除子宮縱隔。部分子宮縱隔較薄者,可用針狀電極將縱隔劃開,切割時電刀向前逆行切割為宜。縱隔較厚者,可用環狀電極從兩側對稱切割。完全性子宮縱隔者,用環狀電極從兩側宮腔對稱進行切割。切割第一刀時,用一擴張棒在另一宮腔作指示,防上損傷至對側子宮壁。縱隔切通后,夾閉一側宮口,防止膨宮液外溢。切割至宮頸內口時,保留縱隔,長度為縱隔至宮頸外口約3~5 cm ,以免導致宮口松弛而出現妊娠后流產、早產。切割縱隔完畢后,將宮腔鏡退至宮頸內口處,觀察宮腔是否恢復正常宮腔形態,是否對稱,避免出現人為的宮腔變形,影響受孕。術后放置宮內節育器( IUD) ,預防宮腔黏連。完成宮腔內操作后,對盆腔內其他器官的病變,如需進行輸卵管通暢度檢查、囊腫剝除、盆腔黏連分離、子宮肌瘤剔除等操作,可在下腹部適當增加輔助穿刺套管,進行相應的腹腔鏡手術。
結果
35例患者均一次性切開縱隔,切除縱隔時間15~25 min,術中平均出血量(35±5) ml,術中無子宮穿孔發生,術后無感染發生。所有病例術后均予雌激素序貫周期治療3個療程,術后3個月宮腔鏡復查22例宮腔形態恢復正常,宮底內膜修復光滑未見縱隔痕跡,5例殘余縱隔長徑小于1 cm,未予處理。8例失訪。
3例合并卵巢囊腫者,腹腔鏡下行卵巢囊腫剔除術,2例術前已B超發現卵巢包塊,術中冰凍診斷2例為卵巢良性漿液性囊腫,1例術中診斷為巧克力囊腫;6例輸卵管不通暢者手術當中行輸卵管通液術,手術順利。
術后有8例術前懷孕但反復流產患者術后1年再次懷孕,其中5例已妊娠足月行剖宮產分娩,新生兒均體重在2 500 g以上,其余3例妊娠患者在隨訪中。
討論
子宮縱隔導致不孕及流產、早產的原因目前尚未完全清楚,有理論提出可能與子宮縱隔血管形成不良,供血不足,子宮縱隔部位的子宮內膜對雌激素無反應有關。受精卵進入宮腔后,子宮縱隔部位的子宮內膜未能蛻膜樣變,使受精卵在此部位無法著床,造成不孕。即使著床,會因營養供應異常造成流產。由于子宮縱隔的存在,使宮腔形態異常,宮腔狹小,在子宮壁著床的受精卵,發育至妊娠中晚期時,易發生流產和早產。
當縱隔子宮影響生育時,宮底楔形切除縱隔是傳統治療方法[2]。子宮畸形的傳統矯治方法是經腹子宮整形術,手術創傷大,出血多,術后子宮腔和盆腹腔內黏連影響手術療效。宮腔鏡聯合腹腔鏡手術,不開腹不需切開子宮,在微創傷環境下使子宮腔恢復正常解剖學形態,去除引起不孕與不育的病因。而宮腔鏡下縱隔切除不僅可避免了開腹手術后盆腔黏連和子宮切開后疤痕形成的風險,還可最大限度提高了宮腔的有效空間,這對于提高術后妊娠率及生育率具有重要意義。腹腔鏡與宮腔鏡聯合手術的優點還在于腹腔鏡可監視宮內操作,大大提高手術的安全性,是防止子宮穿孔必不可少的措施,并可在腹腔鏡下觀察宮腔鏡下子宮透光實驗以判斷縱隔是否切除到位,使術者能最大限度切開縱隔以恢復宮底正常解剖形態,有利于提高術后妊娠率。對于腹腔內有病變的患者也可以同時進行手術,避免了2次手術給患者帶來痛苦[3]。相對于傳統開腹手術,宮腔鏡子宮縱隔電切術具有手術時間短,對腹腔臟器干擾少,創傷小,術后恢復快等優點。但術中仍然不能忽視并發癥的發生。術中并發癥主要包括子宮穿孔,子宮出血,水中毒以及靜脈空氣栓塞等。其中以子宮穿孔最為多見,腹腔鏡監護宮腔鏡手術能夠直視觀察子宮漿膜面的變化,當宮腔鏡作用電極對子宮肌壁切割或凝固過深即將發生穿孔時,由于局部組織受熱傳導,在子宮漿膜面會產生相應改變,或在腹腔鏡下看到自宮腔鏡內透出較強光亮,及時提示術者停止操作。此外,腹腔鏡下還可以及時撥開腸管或其他鄰近器官,避免宮腔鏡作用電極及其熱傳導造成的損傷。與超聲監護相比,腹腔鏡監護不僅能夠及時診斷子宮穿孔,同時還可以修補穿孔和處理其他臟器損傷。此外,術中應嚴密觀測患者生命體征,出血量等,避免發生水中毒,空氣栓塞等并發癥發生。操作中應采用低灌注,盡量縮短手術時間,如發生并發癥立即對癥處理,搶救病人生命。另外,腹腔鏡手術為Ⅰ類手術,宮腔鏡手術為Ⅱ類手術,因此宮腹手術無菌臺應分開,避免交叉感染。術者由宮腔操作返回腹腔操作時必須換手術衣及手套。
宮腔鏡子宮縱隔切除是子宮的整復手術,不僅能夠有效地恢復子宮腔的正常形態,同時又不破壞子宮肌壁的完整性,隨著宮腔鏡技術趨于成熟,該技術已替代開腹矯形術成為治療子宮縱隔的標準術式[4]。文獻報道,縱隔周圍子宮內膜上皮化覆蓋并修復手術創面只需4~5周,因此術后患者6~8周即可妊娠。而且不必因此在分娩時行剖宮產術分娩。但仍有個案報道妊娠期子宮破裂,因此縱隔切除術后患者應規范孕期和產時監護,對于潛在并發癥及早干預,保證母嬰安全極為重要[5]。
參考文獻
1Sanja K, Kurjak A, Skendeovic S,etl al .Screening for ulerine abnomalities by threedimensional ultrasound improves perinatal outcome[J]. J perinat Med,2002,30:717.
2豐有吉,沈鏗,婦產科學[M],女性生殖器官發育異常,2005.8:372.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3.09.152 文章編號:1004-7484(2013)-09-4921-02
宮腔鏡是一項新的、微創性婦科診療技術,用于子宮腔內檢查和治療的一種纖維光源內窺鏡,其診治的優越性是“一孔之見,一目了然”,因直觀、準確、有效、微創等優點成為婦科出血性疾病和宮內病變的首選檢查方法,近年來,隨宮腔鏡的普遍應用,宮腔鏡診治過程中出現的各種并發癥也隨之出現。
宮腔鏡手術雖具有不開腹、患者康復快等優點,但是也可能發生嚴重的并發癥,需要引起重視。現將我院在236例宮腔鏡手術中發生的12例不同的嚴重并發癥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臨床資料 2010年4月——2012年12月,我院共行宮腔鏡手術236例;本組患者18-56歲,出現各類不同的并發癥12例。
1.2 宮腔鏡檢查的適應癥 ①子宮異常出血;②不孕癥和反復自然流產;③B超、子宮輸卵管碘油造影或診刮檢查提示有宮腔內異常或可疑者;④子宮畸形或有子宮腔內粘連或宮腔內異物殘留者;⑤懷疑有子宮內膜癌及其癌前病變者。
1.3 手術方法 接受宮腔鏡手術的患者術前1d口服米非司酮50mg,早晚各1次,術時取膀胱截石位,常規消毒外陰及陰道,采用丙泊酚靜脈麻醉;以5%葡萄糖溶液或生理鹽水為宮腔灌流液,灌流壓力為13.3-15.3KPa,灌流的速度240-260ml/min。用宮頸鉗夾持宮頸前唇,以探針探明宮腔深度和方向,先排空鏡鞘與光學鏡管間的空氣,緩慢置入宮腔鏡,打開光源,注入灌流液,待宮腔充盈后,視野明亮,可轉動鏡并按順序全面觀察。
2 結果
2.1 子宮穿孔2例,不全穿孔3例 2例穿孔為宮腔粘連行宮腔鏡下粘連松解術,其中術前探針穿孔1例,宮腔鏡手術時微型手術剪穿孔1例;另外擴宮時造成不全穿孔2例,置入宮腔鏡時鏡體不全穿孔1例,子宮穿孔者在腹腔鏡下電凝止血并縫合穿孔部位;不全穿孔經觀察、宮縮劑治療后治愈。
2.2 體液超負荷綜合征1例 本組1例是縱隔子宮患者,在行宮腔鏡電切術時發生,膨宮壓力為150mmHg,手術時間35min,由于電切較深,鏡下見一直徑約2mm的動脈血管被切斷,患者術中出現煩躁、胸悶、呼吸困難、面部水腫,心率136次/分、血壓160/100mmHg、血氧飽和度82%,聽診為雙肺呼吸音粗糙、布滿濕啰音,測膨宮液出入量差1000ml,立即查血鈉104mmol/L,經加壓給氧、靜推速尿、快速靜脈點滴3%氯化鈉等治療6h后癥狀緩解,血鈉恢復正常。
2.3 空氣栓塞1例 該患為在宮腔鏡下行異物取出術發生空氣栓塞,發現后立即停止操作,采取頭低臀高左側臥位,使右室流出道位于右室最低處,使氣體離開右室流出道。患者出現意識喪失、口吐白沫,心率148次/分、血壓60/30mmHg,血氧飽和度64%,聽診雙肺呼吸音粗糙、心前區大量水泡音,立即給予100%純氧正壓吸氧,快速擴容,靜脈推注地塞米松5-10mg,同時應用多巴安等正性肌力藥物,意識逐漸恢復,11小時后生命體征平穩。
3 討論及預防
宮腔鏡手術為微創手術,其手術操作方式與傳統手術區別較大,有發生嚴重并發癥的可能。但我們的搶救措施是有限的,因此應時刻注意預防,提高認識,始終要貫徹預防重于治的思想,要采取措施預防并發癥:首先,手術組的醫護人員應熟練掌握手術器械、設備的工作原理、性能指標以及消毒方法,應該受過嚴格的培訓,配合良好。
3.1 子宮穿孔 子宮穿孔的發生與手術方式、子宮位置、術者的熟練程度有關。本組子宮穿孔主要發生在宮腔粘連松解術時,由于宮腔粘連嚴重、子宮位置過度前傾或后倒所致。若探針進入宮腔時發生,系術前對子宮位置、大小不清所致,因此,只要術前認真行婦科檢查,仔細探查宮腔,多數可以避免,本組1例在宮腔鏡電切術時發生子宮穿孔,但非電切環切割時發生,如果電切環切割時發生子宮穿孔,此時電切環處于工作狀態,有可能引起腸管或膀胱等組織臟器損傷,此時應認真檢查以了解有無上述臟器損傷,并予以及時處理,否則術后可能引起嚴重并發癥,甚至可危及患者生命。
3.2 體液超負荷綜合征 該綜合征是在宮腔鏡手術中由于灌流液在短時間內快速、大量吸收,引起血容量過多、血鈉降低為主要臨床表現的綜合征,嚴重的水中毒患者可出現休克、心跳驟停甚至死亡,預防的關鍵是限制灌流液的快速吸收,體液超負荷綜合征多發生于宮腔鏡電切術,電切時應掌握好層次,避免血管開放,術者盡量在1h內完成手術,灌流液吸收估計超過1500ml,應立即終止手術,嚴密觀察患者的生命體征,必要時監測血鈉。
3.3 空氣栓塞 空氣栓塞是宮腔鏡手術中嚴重、罕見并致命的并發癥,所以要引起足夠的重視,多數是由于宮腔鏡手術注入灌流液時,在宮腔鏡插入宮頸管前未能排凈鏡管和連接灌流液容器間導管中的氣泡,使空氣混入宮腔。其主要的預防措施有:操作熟練,建議平臥位,小心擴張宮頸管,避免損傷或部分穿入肌壁;宮頸擴張后就封閉陰道或用紗布堵住宮頸,盡量避免宮頸暴露于空氣中;操作前務必排出灌注管中的空氣;術中要選擇有效的最小的膨宮壓力,有學者提出宮內壓力小于200mmHg;此外,還要強調培訓手術室護士的重要性,增強責任心,加強術中監測,嚴格遵循操作常規,這些都是避免發生此并發癥的重要環節。
參考文獻
Experience about 118 Cases of Hysteroscopic Surgery in Basic Level Hospital HOU Xin-wen.(Department of Gynaecology and Obstetrics in Baicheng People's Hospital, Baicheng 842300,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discuss the treatment experience of hysteroscopy.Methods 118 cases of patients with hysteroscopy were given hysteroscopy and treatment.Results There was no retrograde infection and uterine perforation, some patients had varying degrees of flow response syndrome.Conclusion Hysteroscope had the merits such as quick and accurate diagnosis, short hospital stay, without hospitalization and so on.
【Key words】Hysteroscope; Treatment; Experience
【中圖分類號】R7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814-8824(2009)-03-0011-02
宮腔鏡是一項新的、微創性婦科診療技術,可用于診斷、治療和隨訪子宮腔內病變。宮腔鏡不僅能確定病灶存在的部位、大小、外觀和范圍,且能對病灶表面的組織結構進行細致的觀察,并在直視下取材或定位刮宮,大大提高了對宮腔內疾病診斷的準確性,更新、發展和彌補了傳統診療方法的不足,也減輕了患者痛苦和診療過程中的繁瑣程序,基層醫院開展宮腔鏡時,需專科醫生及參加正規培訓或有經驗的腔鏡醫師臨床指導,我院是一家縣級的綜合性醫院,自2008年1月至2008年12月共完成宮腔鏡檢查和治療118例,其中1例因陰道暴露困難失敗,5例要求子宮全切、次全切,余全部臨床治愈。
1 臨床資料
1.1 一般資料 年齡20~68歲,平均年齡44歲,術前均做B超檢查、凝血四項及傳染病四項,詳細詢問既往史,超過40歲,常規心電圖檢查,考慮有貧血的常規血球檢查。
1.2 手術方法 本組病例均在局麻下檢查,打開入水及排水孔,直至排出無氣泡澄清液為止,擴張宮頸口至5號,扭開光源排除鏡管中的氣泡,再將窺鏡徐徐插入宮頸,同時注入膨宮液,窺鏡前端到達宮底后暫停不動,稍調整鏡體,推動膨宮液,即可見宮體擴張,先觀察宮腔全部形態,注意宮腔內有無病變,再將鏡頭偏向一側宮角,即可窺見輸卵管口,當進入宮頸管時,可見頸管呈圓筒狀,黃白色澤,內膜平整光滑,鏡檢完畢后,可根據需要在宮腔鏡直視下作相應的手術。
2 結果
本組118例檢查中,出血量5~20 mL,手術時間最短5 min,最長30 min,平均17 min,要求子宮全切3例,次切2例,肌瘤挖出2例,失敗1例,為陰道壁極度松弛,宮頸暴露困難。插管4例,其中1例受孕成功,2例檢查同時因宮頸重度肥大電切。20例中其中10例入院考慮功血,鏡下診斷不全流產,另10例鏡下診斷子宮內膜炎。118例檢查中門診檢查共56例,與以往相比降低入院率50%,全組無逆行感染和子宮穿孔,部分患者有程度不等的人流綜合癥反應,門診患者檢查完稍休息后即可離院,口服抗生素3~5 d,禁性生活及盆浴2-3周。
3 討論
3.1 宮腔鏡基本功的訓練 把我院外科自制的腹腔鏡模擬訓練箱拿來,練習眼睛直視屏幕的情況下,雙手的配合及方向感,循序漸進,再練習鉗夾、精確方向定位下的其他操作。
3.2 患者的選擇 宮腔鏡剛開展時要選擇合適的患者,如年齡20~30歲,情緒較放松,病情輕,無明顯的禁忌證,檢查前最好再爭取患者的合作。
3.3 熟練掌握腔鏡的操作程序 包括患者、會陰正確消毒方法和范圍、鋪無菌巾單和洞單的順序以及宮腔鏡器械的消毒、正確安裝和使用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