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3-02 14:57:43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學生考試成績分析總結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3044(2015)23-0084-02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of the Quality Analysis Report for Course Teaching and Test
LIU Song-shan
(Henan Arts Vocational College, Zhengzhou 451464, China)
Abstract: In order to help the teachers accurately and effectively accomplish the quality analysis report for course teaching and test, a program is worked out based on Microsoft Excel 2003. For the input information of the course and students’ scores, several functions have been developed including many fault-tolerant processors, auto-testing of the possible wrong input, the error type feedback and instruction for the error position, etc. The identical score rate and the mode rate for regular grade are presented as indexes, the teachers regular tests for students are analyzed. In the report the teacher should analyze 4 parts. The program is easy to handle, and runs feasibly.
Key words: Excel; teaching management; quality of test; analysis report
在期末各高校一般要求教師對學生考試情況寫分析報告,這是教師自我完善、提高教學水平的一項很有意義的工作。我校則要求教師對授課班級寫“課程教學及考核質量分析報告”,它用Ecxel研發的分考試課和考查課兩種電子報表(簡稱:“報告”)的程序[1-5],目的是方便教師準確高效完成“報告”。考試課程的“報告”如圖1的A1:S42區域,主要有四個方面的創新:1)在“報告”之外集中輸入課程信息和成績;2)提出對這些輸入信息再處理的方法,即設置容錯功能、自動檢查可能輸入錯誤的信息、反饋錯誤類型并指出錯誤信息所在位置等多項智能功能;3)提出“成績相同率”和“平時成績眾數率”指標,分析教師對學生平時考核情況;4)教師在“報告”中要寫四項分析內容。下面介紹研發考試課程“報告”的主要內容。
1 幾個相關概念
1.1 考試難度系數
考試包含筆試考試和無試卷的技能考試。為了反映考試的難易程度,采用考試難度系數更能客觀反映考試情況。本“報告”采用失分率定義考試難度系數: [d=1-X/XT],式中[X__]為平均分,XT為考試的滿分,按100分計。一般平均分數越低,d的數值越大,考試則越難。參考文獻[1-2]的經驗和我校的實踐,判斷考試難易的對照表,如表1所示。
1.2 成績相同率和平時成績眾數率
成績相同率定義為平時成績與考試成績相等的數量占考試人數的百分比,用η1表示,它是描述平時成績與考試成績相同程度的指標。平時成績眾數率定義為平時成績中某分數出現頻率最多的數量占考試人數的百分比,用η2表示,它是描述平時成績相同程度的指標。平時成績反映學生平時學習情況的各項得分,需要教師努力做好這些工作。由于學生學習能力有差異,多數學生的平時成績不會相同、平時成績與考試成績也不會相等。有部分教師平時對學生的考核不認真,到期末無法給出或不愿費腦筋給出學生的平時成績,就采用讓全部或部分學生的平時成績與考試成績相等的方法給出平時成績,或給出全班相同或部分相同的平時成績,對η1或η2值過大的不良現象需要遏制。η1、η2與平時考核情況對照表,如表2所示。在“報告”中統計η1和η2數值的不同情況,在U13:W13指出須糾正平時成績的情況,或在基本情況中提出教師改進平時考核的建議。
1.3 四項分析內容
考試結束,教學效果如何,教師需要總結。在“報告”中教師要寫四項分析內容。在“一、本課程教學實施狀況和學生學習情況分析”中主要分析:⑴本課程完成教學計劃情況;⑵在教學、教改中自己取得的成績和經驗體會;⑶學生的學習態度、方法、紀律和學習效果等。在“二、考試命題和學生考試情況分析”中主要分析:⑴考試命題情況;⑵學生考試情況、考試成績分布情況等。在“三、教與學存在的主要問題及原因分析”中主要分析:針對學生平時學習和考試情況,分析教與學存在的主要問題及原因。最后討論“四、為了提高教學質量,對本課程教學的改進措施”。分析這四項內容,有利于教師自我完善,有利于提高教學質量。
2 程序的設計
2.1 “報告”選用軟件和界面設計
“報告”選用Microsoft Excel 2003研發,運行于Ecxel 2003及其更高版本的程序,用于單課程學生人數不超過230人,頁面大小為A4在A1:S42區域,并設置為打印區域,如圖1所示。
2.2 容錯處理、檢查和反饋
為了快速輸入信息,采用集中輸入課程信息和成績。由于輸入的課程信息或成績中可能有錯,若忽略部分錯誤不影響程序運行和統計,對這部分錯誤可以采用容錯處理。經過容錯處理的課程信息和成績存到別的區域,再對其進行分類檢查。當有錯誤時反饋錯誤類型,并指出錯位置方便教師糾正。有兩種容錯:⑴輸入多余的空格。處理方法:用TRIM函數對輸入的信息刪去多余的空格。⑵以文本格式輸入數字。文本格式的數字與數字運算可能出錯,處理方法:用VALUE函數過濾輸入的數字,把可能輸入的文本數字變成數字。
2.3 對課程信息容錯處理、檢查和反饋
在U2:U12輸入課程信息。對固定內容(如:學年學期;開課單位;本科專科(選本科或專科);組卷方式(選題庫或非題庫);考試方式(選學院考試或系、部考試);評分方式(選集體評分或獨立評分)),在AF4:AH14分項目設置數據源,分別設置“序列”數據有效性的功能生成下拉列表,讓教師選擇內容輸入最方便。設置班級人數在U5的數據有效性條件為:整數,數據介于1~230之間。對固定內容和人數,限制格式有利于準確輸入。對課程信息容錯處理后存在AN28:AN38,在AM28:AM38為項目名稱。在AN28輸入公式:=TRIM(U2)。填充該公式到AN38。把班級人數的公式改成:=IF(U5="","",VALUE(U5))。
反饋信息在U1:W1提示,其公式:=IF(COUNTBLANK(AN28:AN38)>0,"在下面先輸入并輸完課程信息",IF(COUNTIF(AN28:AN38,"#REF!")>0,"剪切或移動單元格的錯誤",IF(S30,顯示:剪切或移動單元格的錯誤。S3為班級人數,N4為考試人數,若S3
出錯位置在T2:T12指示。在T2公式:=IF(COUNTIF(AN28,"#REF!")>0,"撤銷剪切移動",AM28),填充該公式到T12。把班級人數在T5的公式改為:=IF(COUNTIF(AN31,"#REF!")>0,"撤銷剪切移動",IF(S3
2.4 對成績容錯處理、檢查和反饋
平時成績和考試成績分別在U15:U244和W15:W244輸入,對其進行容錯處理后分別存在AE28:AE257和AF28:AF257,并在AH28: AH257檢查4種錯誤、1個相等情況。綜合成績在AG28:AG257計算獲得,方法是,本科:綜合成績=平時成績×20%+考試成績×80%,專科:綜合成績=平時成績×60%+考試成績×40%。在AD28:AD257是序號1至230。AE28到AH28的數據對應序號為1的學生成績。下面以AE28到AH28公式的設置為例說明。
在AE28為:=IF(TRIM(U15)="", "",VALUE(U15))。在AF28為:把左式中的U改成W即可。
在AH28為:=IF(COUNTBLANK(AE28:AF28)=2,"",IF(COUNTIF(AE28:AF28,"#REF!")>0,"錯1",IF(COUNTIF(AE28:AF28,"#VALUE!")>0,"錯2",IF(OR(MAX(AE28:AF28)>100,MIN(AE28:AF28)
在AG28為:=IF(OR(COUNTIF(AH28,"錯1")>0,COUNTIF(AH28,"錯2")>0,COUNTBLANK(AE28:AF28)>=1),"",IF(U$6="本科",ROUND(AE28*0.2+AF28*0.8,0),ROUND(AE28*0.6+AF28*0.4,0)))。計算綜合成績并取整。選中AE28:AG28填充這些公式到AE257:AG257。
反饋錯誤類型在U13:W13:=IF(S30)),"在下面輸入并輸完成績",IF(COUNTIF(AH28:AH257,"錯1")>0,"剪切或移動單元格的錯誤",IF(OR(COUNTIF(AH28:AH257,"錯2")>0,COUNTIF(AH28:AH257,"錯3")>0),"輸入成績中有錯誤",IF(S4=1,"平時成績全相等錯誤",IF(S5=1,"平時與考試成績全相等錯誤","成績輸完了,分析左邊內容")))))))。其中,S4=1是平時成績眾數率為100%,即“平時成績全相等錯誤”。S5=1,是平時成績與考試成績全相等的錯誤。若成績沒有問題,顯示:成績輸完了,分析左邊內容。
出錯位置在T15:T244指示。在T15公式為:=IF(AH28="錯1","撤銷剪切移動",IF(OR(AH28="錯2",AH28="錯3"),"修改錯成績",IF(AH28="錯4","輸完成績",AD28)))。其中,AH28="錯4",表示在U15或W15有一個成績未輸入,因此提示:輸完成績。填充該公式到T244。
當輸入的課程信息和成績沒問題時,顯示成績的統計結果。為了完成此功能,設在AH19的公式:=IF(AND(U1="課程信息輸完了",U13="成績輸完了,分析左邊內容"),"輸對","")。當顯示:“輸對”時,與成績統計有關的單元格顯示統計結果。如:綜合標準差在S8的公式為:=IF(AH19="輸對",STDEVP(AG28:AG257),"")。其中,STDEVP(AG28:AG257)統計綜合成績的標準差。
2.5 與基本分析有關內容
平時成績眾數率在S4公式為:=IF(OR(COUNT(AF28:AF257)=0,COUNT(AG28:AG257)=0),"",ROUND(COUNTIF(AE28:AE257,MODE(AE28:AE257))/N4,2))。其中,MODE(AE28:AE257)檢查平時成績的眾數,COUNTIF(AE28:AE257,MODE(AE28:AE257))統計眾數的數量,N4為考試人數,ROUND(COUNTIF(AE28:AE257,MODE(AE28:AE257))/N4,2),計算平時成績眾數率并取兩位小數。
分析平時考核情況,需要S4的值結合表2的內容。分析平時考核在AK27公式為:=IF(OR(S4=1,COUNT(AF28:AF257)=0,COUNT(AG28:AG257)=0),"",IF(AND(S4>=0.9,S4=0.8,S4=0.6,S4
成績相同率在S5公式為:=IF(OR(COUNT(AF28:AF257)=0,COUNT(AG28:AG257)=0),"",ROUND(COUNTIF(AH28:AH257,"相等")/N4,2))。
分析平時與考試成績情況,需要S5的值結合表2的內容。分析平時與考試成績情況在AK28公式為:=IF(OR(S5=1,COUNT(AF28:AF257)=0,COUNT(AG28:AG257)=0),"",IF(AND(S5>=0.9,S5=0.8,S5=0.6,S5
考試難度系數在S9公式為:=IF(AH19="輸對",1-K5/100,"")。其中,K5表示考試平均分。
分析考試難易程度在AK29公式為:=IF(AND(S9>=0,S90.15,S90.35,S9
基本分析在B9:P9公式為:=IF(AH19="輸對",IF(S4>S5,AK29&"。"&AK27,IF(S5>=S4,AK29&"。"&AK28)),"")。
2.6 成績分布及其分布圖
例:80~89分在E7公式為:=IF(AH19="輸對",COUNTIF(AF28:AF257,">=80")-COUNTIF(AF28:AF257,">=90"),"")。占考試人數的百分比在G7公式為:=IF(AH19="輸對",E7/N4,"")。其余成績分布的公式與上述公式的設置方法相同。
按圖1中分布圖的分數段及其對應的成績,分別在AI4:AO5和AI7:AO8設置考試成績考試和綜合成績的數據區域,選“圖表向導”功能創建圖表即可。
2.7 對教師寫的分析內容的檢測
教師在A18:S24寫“一、本課程教學實施狀況和學生學習情況分析”的內容,在K17:S17進行提示或檢測的公式為:=IF(AND(AH19="輸對",TRIM(A18)=""),"下面分析內容至少寫230個字,最多可寫約430個字",IF(LEN(TRIM(A18))
3 總結
教師通過寫“報告”分析教學效果,總結教學經驗,將有利于教師自我完善,有利于提高教學質量。“報告”對成績進行33項統計分析,還有考試和綜合成績分布圖,能夠全面反映考試和教學情況。由于對集中輸入的信息有多種容錯和自動檢查,以及反饋錯誤信息的類型、指示出錯位置等多項智能功能,該程序使用簡便,經過多年的應用能夠很好完成任務。學校的教學是有目的、有意圖的活動[6,7],高等學校的考試是合格水平的測驗,教師安排考試要根據教學大綱的要求,內容要難易結合,比較理想的考試成績分布是,中間大的是七八十分的人數占多數,兩頭小的是90分以上、60分以下的人數占少數,從成績分布圖能夠看出。這樣的教學能使多數學生掌握學習內容。
參考文獻:
[1] 羅海鳳,謝垂益.基于Excel VBA的高校考試質量分析模板[J].韶關學院學報:自然科學,2013,34(2):5-10.
[2] 劉麗君.高職院校成績分析評價系統研究[J].現代商貿工業,2013(3):169-172.
[3] 劉文莉.基于Excel VBA的高校成績統計分析模板的設計與實現[J].電腦知識與技術,2011,7(16):3863-3865.
[4] 唐楠.基于 Excel 2007 VBA 的成績分析程序[J].電腦知識與技術,2013,9(2):299-301.
隨著計算機技術的不斷發展,目前很多高職院校把計算機等級考試:計算機一級MS-Office考試作為《計算機應用基礎》這門課的考核方式,學生在一級MS-Office中取得的成績以及過關率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學生對該門課的掌握情況和教師的教學效果。該項考試同時得到了很多用人單位的認可,但是由于試題題型更新、題量稍多等原因,學生普遍的通過率不是很高,為了使學生能夠更好的通過考試,也為了提高教學質量,本文將當前比較熱門的數據挖掘技術引入到對學生一級MS-Office考試成績的分析當中,目的是為了從中找到考試中所隱含的信息,從而為學生今后的學習和老師的教學提供較好的幫助和指導。
1.數據挖掘技術
數據挖掘就是從大量的、不完全的、有噪聲的、模糊的數據中,提取隱含在其中的以前未知的并具有潛在可用的模式的過程。運用數據挖掘技術要解決的首要和最重要的任務就是:對于那些復雜的、不完整的數據如何進行分析,通過分析來發現這些數據間的關系;對于有用的模式如何進行提取,使得信息能夠進行簡化處理;對于某些不經確、不完備的知識如何確定其表達。
數據挖掘的分類的方式有很多種,根據數據挖掘的任務來分類可以分為如下的幾種:分類或預測模型的數據挖掘、數據總結、數據聚類分析、關聯規則分析、序列模式發現、依賴關系或依賴模型發現、異常和趨勢發現等。其中常用的數據挖掘分析方法有:關聯規則分析、分類分析、預測分析、聚類分析幾種。
數據挖掘的過程有如下幾步:首先對數據進行清理、收集;接著是數據的選擇、變換、挖掘;然后是數據的挖掘、模式評估;最后是知識表示等。而對于這些過程并不是一次就可完成實現的,對于其中的某些步驟甚至是全過程有可能需要反復多次的進行,之后才能得到最終的結果。
2.數據挖掘技術在一級MS-Office考試成績分析中的應用
眾所周知,考試成績的好壞往往是由多方面的原因引起的,除了大家公認的試題本身之外,還有任課教師的年齡、職稱;學生自身的學習興趣、學習前的知識掌握情況、課堂學習效果以及課后練習時間等等,都可能成為影響成績好壞的因素。一級MS-Office也不例外。本文擬從這幾方面來綜述數據挖掘技術在其中的應用。
2.1 采用聚類算法對試題本身進行分析
將聚類算法中的K-Means算法應用到一級MS-Office的考試評分系統中,根據搜集到的一些現有數據進行分析。在分析之前首先需要對一級MS-Office的題型進行說明,在最新的一級MS-Office中題型有:選擇題(20分)、基本操作(10分)、文字處理(25分)、電子表格(20分)、演示文稿(15分)、上網題(10分)。因此將采用K-Means挖掘算法對6個屬性間的聚類分析挖掘。
在進行聚類分析之前,為了更好的進行分析,第一步需要對數據進行標準化。在進行標準化時需要遵循一個原則,即:將各個題型的實際所得分數除以該題型的總分,如對于選擇題,某同學得分為15分,選擇題的總分為20分,15/20得到0.75。以此類推,最終能夠得到的標準化值的范圍是[0,1]。第二步對數據進行聚類分析,傳統的K-Means算法由于其初始聚類中心是隨機產生的,每次的聚類中心都會有所不同,這樣就導致了聚類結果的不穩定,為了使得聚類結果具有較好的穩定性。這里在分析之前給定好中心。根據學生的考試成績分布情況大致可以分為優秀、良好、中等、不及格4個等級。不同等級根據其概化后的數據分布區間來確定其初始聚類中心。第三步是對最后的聚類結果進行分析。通過聚類分析老師都能夠很容易的分析出學生對該考試的題型掌握程度、以及今后在教學方面需要在哪方面下功夫,極大的方便的了日后的教學。
2.2 采用關聯規則對教師年齡、職稱在一級MS-Office考試成績中的影響進行分析
關聯分析方法當前被普遍運用與教學之中,用于尋找數據庫中數值的相關性,常用的關聯分析技術有關聯規則和序列模式。從大量的教學數據中找到有意義的關聯關系,可以指導教師的教學工作。在很多高職院校中,關聯規則常被應用到學生計算機等級考試、英語四六級考試的過關率的分析上,并以此作為評價教師教學效果的依據。同時將關聯規則運用到考試成績的分析當中,也會挖掘出影響學生過關率的一些相關因素,其挖掘結果對日后的教學過程起著非常重要的指導作用。
2.3 采用分類算法對影響一級MS-Office考試成績的其他因素進行分析
分類顧名思義就是對一個時間或者是一組對象根據他們的特性進行分類。分類模型不僅可以對已有的數據進行分析,也可以對未來進行預測。作為兩類主要預測問題的方法:分類和預測,根據它們的不同分別用于離散數據和連續的預測。對于一級MS-Office的影響因素考慮到其數據的特性,將采用分類算法對其影響因素進行分析。分析步驟為:首先,需要先對數據進行采集,主要采集的數據有:學生的基本信息、學生情況的調查(學習興趣、對之前知識的掌握情況等)等。以上情況可通過對學生進行問卷調查來獲取。其次,對獲得的數據進行預處理,將獲得的數據進行集成,然后對遺漏的數據進行填補,接著對數據進行離散化操作,最后將需要挖掘的數據的規模在不影響最終挖掘結果的基礎上進行縮減。第三,對數據進行分類挖掘并生成分類規則。通過以上三個步驟便可分析出其他因素對學生考試成績的影響了。
3.結束語
本文以高職院校一級MS-Office等級考試成績分析為例,闡述了數據挖掘技術在一級MS-Office考試成績中根據不同的方面不同挖掘技術的應用方式。實驗結果表明,將數據挖掘技術應用于高職院校成績分析中的分析方法是使行之有效的,其分析結果不僅能夠幫助學生通過考試成績發現自己對于這門課程掌握的不好的部分,為后面的學習提供一些有針對性的改進;同時也為教師針對不同的學生的特點的教學方式有一個指導作用,也為后面的學生能夠順利通過考試提供幫助。
參考文獻
[1]曾旭,司馬宇.K-Means算法在計算機等級考試成績分析中的應用[J].軟件導刊,2012(12).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4634(2012)03-0094-03
0 引言
為了培養學生的風險意識和風險管理技能,河北工業大學從工程管理專業2005級開始,在專業培養計劃的第六學期中設置了《項目風險管理》課程。本課程的任務是:通過大量的項目風險管理活動實例,系統分析項目風險的客觀規律,研究項目風險管理的產生、發展及其基本概念體系,掌握項目風險管理規劃、風險識別、風險估計、風險評價、風險應對、風險監控等過程管理的基本框架、科學方法和實用技術、工具。
控制論創始人維納認為:“一個有效的行為必須通過某種反饋過程來取得信息,從而了解目的是否已經達到。”對課程成績分析的研究經歷了從重要性認識到成績的作用分析,再到成績分類統計進而分析原因并將信息反饋給教學的過程。早在1999年孫劍米就提出對試卷及學生考試成績進行分析,可為教與學提供有針對性的反饋信息的觀點。成績分析既是教學評估的手段,又是教學研究的重要環節。建立對考試成績分析的反饋利用機制,有助于全面提高教育教學質量。陳國敏教授針對2004級至2009級《系統解剖學》的考試成績,統計分析了試卷的難度及區分度、男女生成績的差異性、年級成績之間的差異性。李素紅等在分析理工科學生《技術經濟學》考試成績時,對學生分別按學院和生源進行了分類,然后根據考試知識點、重點和難度對不同學生的考試平均分、及格率以及各知識點的得分率進行了研究。與以上兩個文獻研究側重于對試卷本身分析不同的是,王佳眉教授通過對比分析《大學物理》3個年級考試成績的平均分和峰值成績、成績達標度及整體分布等成績分布情況,提出了對于學風問題、教師和學校投入等問題的思考。本文在試卷分析和問卷調查的基礎上,通過對學習興趣、學習態度和學習環境等因素的分析,研究改進教學效果的途徑。
1 考試成績總體分析
本課程采用閉卷考試的方式對授課班級的學習情況進行考察。出題的思路主要是突出知識應用,重視學生的聽課效果及對知識系統性的掌握。試卷主要包括四個題型:單項選擇題(10分),多項選擇題(15分),簡答題(50分)和綜合計算題(25分)。
本次考試主要的考核點:項目風險的內涵;項目風險與項目特性的關系;風險特征;項目后果標度;風險效用;風險態度;憂慮價值;利率風險;風險管理規劃依據;風險識別方法;風險登記冊;決策樹分析方法;AHP;蒙特卡洛模擬方法;不確定風險決策的特點和方法;風險等級評價;風險處理技術;項目風險監控的步驟。參加本課程考試的學生有本一和本三兩個類別,本一和本三試卷題型相同,本三試卷總體難度低于本一試卷,兩種試卷試題不同。參加考試的學生情況見表1。考試成績統計情況見表2。
就成績總體情況來看,平均分接近60分,單選題得分率高,多選題和簡答題得分率低,本一學生成績標準差為12.61,本三學生成績標準差為13.08,不及格率高,命題偏難。從試卷本身和考試情況來看,存在兩個主要問題:一是考試成績與試卷難度不符,組卷初衷是難度適中,統計結果顯示難度偏高。二是從題型來看,單選題考查的都是基本知識點,得分較高;多選題、簡答題得分低,總體顯示側重知識應用的題得分不高。估計原因可能有:(1)考前沒劃重點,學生對考核點的理解有偏差;(2)整套試題側重知識的應用,偏重課堂聽課的效果,學生并沒有完全理解和掌握相關知識點,知識運用能力需要加強。
2 考試成績對比分析
2.1 學生類別與考試成績
本次考試的成績統計結果顯示:本一學生平均得分和及格率都高于本三學生,各題得分率基本高于本三學生,只有綜合計算題例外,原因在于本三試卷的綜合計算題與課堂例題類似,本一試卷的綜合計算題加大了難度。考試成績總體情況說明本一學生的學習能力優于本三學生。
2.2 性別與考試成績
經計算,本一男女生成績平均分分別為58.71、60.31;本三男女生的成績平均分分別為55.85、61.91。本一男女生的不及格率分別為42.11%和30.76%。本三男女生的不及格率分別為67.50%和38.10%。無論哪種類別學生,女生的平均分均高于男生,不及格率均低于男生。一般而言,大學女生學習態度比較認真,在課程學習上投入的時間高于男生,課堂聽課情況好于男生。
2.3 出勤情況與考試成績
學生出勤情況包括三種:缺勤、遲到和正常。統計結果顯示:較多缺勤和遲到(2次或以上)學生的最高分為67。當然點名次數比較少,有些學生有可能因為很重要的事缺課卻恰好被查出,但統計結果基本上可以反映真實情況。本一學生中有缺勤記錄的學生平均分為53.88,無缺勤記錄的學生平均分為60.24;本三學生中有缺勤記錄的學生平均分為53.09,無缺勤記錄的學生平均分為59.86;本一和本三有缺勤記錄的學生成績均低于總體平均分,缺勤學生的不及格率分別為55.56%、81.82%。這可能有兩個原因:(1)學習成績與學習態度有關;(2)考試成績與聽課效果有關。
2.4 宿舍環境與考試成績
同一宿舍的學生,一般有著相近的生活習慣和作息時間,彼此對學習的態度也會互相影響。河北工業大學因為按大類專業招生,二年級下學期再分專業,而分班后宿舍不變,因此參加考試的學生住的比較分散。但統計結果也表明,有的宿舍不及格率達到80%,同時也有宿舍平均分在70分以上,分數最低的學生也考了60分,因此宿舍學風太差會影響所有的宿舍成員,而一個積極的學習氛圍也同樣影響所有宿舍成員。
2.5 上課座位與考試成績
經過成績統計,發現河北工業大學經常坐前排學生的平均分高于經常坐后排學生的平均分。以本三為例,前者平均分為60.15,遠遠超過后者的平均分50.55。可見上課時所坐的位置對聽課的效果有較大的影響。一般來講,前排距離老師比較近,視聽都很清楚。另外,距離老師比較近注意力會相對更集中。相反,坐在后排很容易走神,行動比較自由,很容易說話或玩手機等。
3 考試成績影響因素分析
為了更好的研究教學情況,設計了針對課堂教學和期末考試的調查問卷。共設計了16個問題,包括了出勤、課堂表現、作業、對考試的看法以及學習態度等方面。共發放問卷133份,分發給所有學習該課程并參與考試的學生,收回有效問卷132份。對回收問卷統計后,結合考試成績的統計分析和平時與學生的交流情況,認為影響考試成績的因素如下。
3.1 考核知識點是否明確
調查結果顯示,60.61%的學生認為考題難,僅有一個學生認為考題簡單。多數認為考前未劃重點對自己影響大,61.36%認為復習的沒有考,20.45%的學生感覺不適應題型,還有一部分學生認為好多題會做,但答錯了。83.33%都認為考前劃重點比較好,有53.79%的學生認為劃重點可以促進學習,支持劃重點的學生里有相當一部分認為劃重點僅為了方便考試,而不是為了真正學到知識。
3.2 學生的學習重點
由考試結果來看,學生對考查基本概念的題得分率都比較高,而對于知識的擴展與運用方面的題型得分相對較差。顯示學生在學習中更多的是機械地記憶,欠缺理解或者思考各個知識點之間的聯系。也許很大程度上只是想單純的應付考試,沒有想過要扎實地掌握重點知識和基本方法。
3.3 學生的學習態度
成績統計結果顯示學習態度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考試成績。調查結果顯示有14.39%的學生上課喜歡坐后排,但是認為坐后排更有利于學習的只有4.55%。51.02%的學生坐在后排的理由僅僅是因為心里舒服或是可以自由支配時間。竟有44.70%的學生認為上課時自由出入教室、隨意接電話等行為是可以接受的。另外,只有45.45%的學生上課會做筆記,48.48%的學生只是在老師強調會考的情況下才會記下來,還有一小部分人上課什么都不帶,也根本不做筆記。
3.4 學生的學習興趣
學生對多數課程知識不感興趣,因此對課程的重視程度和學習的主動性直接影響學習效果。14.39%的學生很不支持老師要求出勤,15.91%的學生會缺勤或遲到。理由多種多樣:很多學生認為理論知識實際中用不著:有學生認為只有土木技術類課程才是重要課程;還有部分同學只有在教師講實際項目經歷時才能聚精會神。非常有趣的是,這些學生也認為項目風險管理對于從事項目管理工作非常重要。
4 結論
通過對考試成績和問卷調查結果的統計分析,發現以下問題:教師和學生對課程知識的認知存在較大差別,學生的學習情況與教師的期望存在較大差距,教師的授課與學生的期望存在較大差異。這些問題導致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未能有機結合。針對以上問題,課程改進的思路是:(1)明確課程定位,加強課程重要性的認知。工程管理專業的課程體系由管理學、經濟學、法學和土木工程學四類課程構成,這是專業特色,許多課程知識對于就業也許不能產生“立竿見影”的效果,但對于學生綜合能力的提升具有長期的影響。非土木工程類課程的重要性,教師必須說得明白,講的透徹,只有學生感知到了,才能產生興趣。(2)端正學生的學習態度,加強自學能力培養。教師端正“教”的態度是學生端正“學”的態度的前提,對自己和學生嚴格要求,本著教有所成的原則,采用靈活多變的教學方式,增加課下閱讀推薦量,并明確考前不劃重點的閉卷考試方式,引導學生自學的同時促使學生深入認識本課程。及時批改課下作業,通過充分討論,提高學生對知識的運用能力。鼓勵學生大膽質疑,在師生的相互學習與探討中,把新舊知識融會貫通。(3)突出知識點和考核重點,明確學生的學習目標。在列出每章學習目標的基礎上,在課程開始時向學生發放教學計劃和課程考試大綱,加強師生互動溝通,結合課程知識體系,調整和優化授課內容,將知識模塊化。(4)逐步實現完全的案例式教學模式。這就要求任課教師認真設計教學過程,從問題提出的方式、解決的過程到結論的形成與討論深化,將知識融入到其中,增強課程的趣味性,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教學過程中,老師要注重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布置開放性問題,發掘學生學習的主動性,鼓勵他們思考和自我求解。
參考文獻
[1]孫劍米.談考試成績分析[J].統計教育,1999,(6):29-30.
[2]劉戰芳.高校應重視學生考試成績的分析與反饋[J].安徽警官職業學院學報,2007,(5):79-80.
考核是檢驗教學質量最重要的手段之一,試卷的質量和學生考試成績是衡量教學質量的主要方法。通過對試卷分析,可以反饋學生學習情況,評估教學效果,為進一步推進教學改革、提高教學質量提供參考。[1]
雖然目前許多高校在教學評價方面都呼吁評價形式的多樣化,但試卷測試仍然是最主要的方法,因此試卷質量分析成為高校教師教學過程中的一個必備環節。目前多數學科如數學和醫學專業已經重視試卷成績和試題質量分析,[2-7]]對世界自然地理的課程與教學改革方面進行研究較少,[8-10]賀丹君等從評價體系上對地理課程進行定性分析和評價,未對試卷質量進行定量分析。[11]然而,《世界自然地理》是高等院校地理專業的必修課程之一,它最能體現地理學的綜合性、區域性和人地相關性,具有其它地理學分支學科不可比擬的優勢,所以對《世界自然地理》試卷成績進行定量分析,評價試卷的優劣是很有必要的。本文對2007級地理科學專業57名學生的世界自然地理期末考試成績進行分析,評判試卷對學生學習情況的反映能力,旨在為今后的考試命題和教學改革提供參考依據。
二、數據來源與研究方法
1. 數據來源
2007級地理科學本文由收集整理專業的本科生共57名學生的世界自然地理期末考試試卷。試卷由任課教師命題,試卷評判嚴格按照評分標準和標準答案進行,由任課教師評分。試卷卷面分值滿分為100分,包括4種題型,26道小題:第一題單項選擇題包含15道小題,占總題目數的57.69%,共15分;第二題簡答題包含5道小題,占總題目數的19.23%,共40分;第三題填圖題包含4道小題,40個空,占總題目數的15.38%,共20分;第四題論述題包含2道小題,占總題目數的7.69%,共25分。
2. 方法
試卷分析主要是指通過收集一定量的原始數據,按照設定的評價指標,運用測量學和統計學的理論,通過計算各種統計量數和繪制統計圖表,對試卷進行定量分析和評價。[12]可以針對某一門課程,比較學生各成績段的比例,分析學生成績的分布是否合理,與試卷內容是否相關等。評價指標可以從教學大綱、命題、試題數量比例等方面來設定。
試卷質量的統計分析是運用數理統計描述和統計推斷的方法,對試卷的數量特征和數量關系進行分析和判斷。[12]根據《教育測量學》的介紹,[13]本文主要選取難度、區分度兩個指標對試卷質量進行統計分析。
(1)難度。試題的難度是衡量試題難易程度的指標。[13]
在編制試題時,難度分布從易到難,逐步增加難度,這樣有利于考生水平的正常發揮。試題的難度即考生對該題的通過率或得分率,對于答對得1分、答錯或不答得0分的試題,難度(p)就是答對(或通過)試題的人數與考生總數之比:
(1)
式中,r為答對該題的人數,n為考生總數。
對于滿分量大于1分的試題,難度則是考生對該題的平均得分與該題的滿分之比:
(2)
式中, 為考生對該題的平均得分, 為該題的滿分。p值越大,試題越容易。因為百分制以60分為及格,通常情況下,把平均難度控制在0.45~0.75之間比較合適。[13]試題難度的評價標準見表1。
表1 試題難度的評價標準
(2)區分度。題目區分度是指檢驗題目對其學業水平不同的考生的區分程度或鑒別能力,它是學生掌握知識水平和能力差異的指標。[14]通過考試,學習好的學生得到高分,學習差的學生得到低分,則說明試題的區分度高;如果學生中好、中、差三個層次的考試成績處于同一個分數段中,就反映不出學生學習水平,那么這樣的試題區分度就低。所以一般采用比較方便的兩端分組法來計算試題的區分度。所謂兩端分組法,即當測試成績成正態分布時,將考試總分進行排序,然后選出得分最高的27%列為高分組,將得分最低的27%列為低分組。區分度計算公式如下:
,其中i=1,2,3,……n (3)
式中, 和 分別表示全體考生中的高分組和低分組中第i題的平均分; 表示第i 題的滿分值。d≥0.40為優秀;0.30≤d<0.40為良好;0.20≤d<0.30為尚可,需改進;d<0.20為劣,需淘汰或修改。[15]試題區分度的評價標準具體見表2。
表2 試題區分度的評價標準
3. 結果分析
從2007級地理科學專業世界自然地理期末考試的成績分布來看,試卷滿分為100分,客觀題總分為35,主觀題總分為65,學生考試的平均成績為68.35,最高分為91,最低分40.5,標準差10.10,及格率為80.7%,不及格率為19.3%。
一是課程成績分布情況分析。
(1)試卷總成績分布:2007級地理科學班的57名學生,有39名學生成績分布在60~79分內,占68.42%;有6名學生成績分布在80~89分內,占10.53%;有10名學生成績分布在50~59分內,占17.54%;僅1名學生成績高于90分和低于40分,各占1.75%,見表3。通過繪制成績分布直方圖可以看出,該班期末成績總體呈正態分布,見圖1。教育統計學統計規律表明:學生的智力水平,包括學習能力,實際動手能力等呈正態分布。考試成績分布應基本服從正態分布,這樣才能真實反映學生的實際,也能夠說明試卷設計是合理和具有科學依據和實際意義的。[15]本試卷總成績呈正態分布,說明試卷總體設計合理、可靠、科學。
轉貼于
表3 《世界自然地理》期末考試總成績分布情況
圖1 《世界自然地理》期末考試成績分布圖
(2)試卷各大題成績分布。該試卷共四個大題,因為各題總分不一樣,所以把各大題以100分為基準,對分數段進行折合計算,具體各分數段的人數和比例見表4。通過對各大題繪制直方圖可以看出,單選題、填圖題成績分布呈偏正態分布,簡答題成績呈偏態分布,但是沒有單選題和填圖題嚴重,大體還呈正態分布,這看出就大題而言,單選和填圖題設計過于簡單,不能很好反應學生的學習能力,但是單選和填圖屬于識記類知識類型,本來就不好區分學生層次,所以總體看來還是符合實際的;簡答和論述題成績大致呈正態分布,能較好地體現學生學習效果的差異和智力水平,設計很好,見圖2。
二是難度、區分度分析。從總成績看,試卷難度為0.680,試卷區分度為0.402,表明整卷難度適中,區分度好,總體來說試卷質量優良。在各大題中,難度都適中,區分度除了單項選擇題為0.29,試題尚可,須進一步改進外,其它三道大題都為優良。結合2007級地理專業的學生為理科生的專業背景,地理基礎知識相對薄弱的實際情況,可以看出該試卷的論述題等反映綜合能力的試題偏難,但區分度較好,適合考核學生的實際學習水平,有利于提高學生考試的有效性程度,見表5。
三、結論及建議
通過結果分析可以看出,該試卷整體的命題結構好,學生總成績和大部分大題成績呈正態分布,試題難度適中,除了選擇題之外,其他題型區分度很好。建議以后命題要嚴格按照教學文件規定的要求,不斷完善命題工作,特別是選擇題的要加強命題的難度和區分度,同時應該從新課改的理念出發,不斷改進命題工作,讓考試在教學過程中發揮其應有的積極作用。
1. 試卷構成
整卷共四道大題,26道小題,客觀題和主觀題的比例為7:13;客觀題主要考核學生對世界自然地理的基本概念及基本知識的掌握與理解的程度,而主觀題則是考核學生歸納總結、分析、理解和應用知識的能力。本試卷考試內容覆蓋面較廣,基本涵蓋教學大綱要求的大部分教學知識點,符合教學大綱的要求。該試卷試題綜合了教學大綱的多個知識點,適當增加了一定的難度和深度。試卷結構記憶類占20%,理解類占40%,簡單類占15%,綜合應用類占25%;試卷各類題型所占的比例均符合教學要求,難度適中則反映出本課程的基本知識點、重點和難點。
2. 考試成績分布
由于2007地科班屬于理科生,沒有高中地理知識的基礎,所以本次試卷的命題不但注重學生綜合分析能力的提升,同時也關注學生的地理基礎知識,因此試題大約有70%是考察學生綜合思維能力和分析能力的,涉及知識范圍較廣,其目的是提高學生對所學課堂內容進行總結提煉及實際應用,也設計有30%左右的基本知識題,如選擇和填圖題。從總成績來看,該卷的成績分布是呈正態分布,反映出絕大多數學生對考查綜合能力的試題還是比較適應的,其分值大部分集中在60~80分,見圖1;從各大題成績來看,簡答和論述題成績基本呈正態分布,試卷能很好區分學生層次和體現他們各自的能力水平,能很好達到測驗目的,但是單選、填圖題的成績分布呈偏正態,雖然這兩大題屬于識記型,但是作為試卷設計,還是應該從科學性測驗出發,更好體現學生水平為原則,所以在以后的命題中,會更加注重這兩部分題目的科學性和實踐性。綜合以上分析表明,本次考試基本反映出學生對世界自然地理知識學習的實際水平,同時也說明命題者對試題難度等因素掌握得較好。
3. 試題的難度與區分度
難度和區分度都是判斷試題質量的重要指標,用于衡量考生能力的程度。通過一次考試將不同程度和不同能力的學生區別開來。難度系數(p)是反映試題難易程度的重要參數,難度系數越小,說明試題難度越大。一般認為試題的難度系數應控制在0.45~0.75之間比較合適。[10]本次試卷的平均難度系數為0.68,四個大題的難度分別為(單選題0.72,簡答題0.70,填圖題0.71,論述題0.62),不管是從整個試卷來看還是從各大題來看,本套考卷所有類型試題的難度系數在0.62~0.72之間,根據表1(試題難度的評價標準)來看,試題難易程度適中,比較合理,能區分學生能力。
區分度(d)是衡量試題質量的另一重要因素,是評價試題質量、篩選試題的主要指標,d值越大,區分效果越好。一般認為,d≥0.4,區分度極好;0.3≤d≤0.39,區分度良好;d≤0.19,區分度極差;所以試題區分度≥0.20即為可用試題,而區分度≤0.19的試題應該被淘汰。世界自然地理是地理學的一門基礎主干課程,有其特殊性,概念多,需要記憶的知識多,尤其記憶各大洲的山脈、河流、湖泊容易記錯,各周的地理位置不易描述,而且該級的學生是理科生出生,地理基礎知識掌握有待提高,諸多因素使命題者難以把握試卷的難易程度及區分度。在本試卷中,整卷區分度為0.402,各大題中,除了單選題的區分度<0.30(為0.29)外,簡答題、填圖題和論述題的區分度均>0.40(分別為0.53、0.48和0.52),而且簡答題、論述題的區分度非常好(d>0.5)。通過試卷分析表明,本套試題的區分度、易難度良好,其分析結果為命題者今后的命題工作提供了參考依據。但今后對單選題和繪圖題的區分度還需要進一步加以改進,判斷題應淘汰或注意完善該題型的區分度。
表12005級“中西醫結合臨床”專業班期末考試小題分析一覽表
我院05、06、07級“中西醫結合臨床”專業三個班級學生人數分別為154、133和163人。為簡便起見,筆者只對出每個專業班的上學期《中西醫結合內科學》期末考試結果質量分析報告相關內容進行分析、比較,以期從中發現端倪。
簡析:該次考試5人缺考。命題無超綱,符合教學大綱的教學要求。答卷情況良好,成績為正態分布。從試題內容回答情況看,第三大題填空題成績較差,分析發現該部分為概念、數值等需記憶的部分內容,教科書內容信息量大,學習、復習時間短,所以成績不甚理想,這部分的內容可在見習期間,通過臨床加深理解、記憶。
表22006級“中西醫結合臨床”專業班期末考試小題分析一覽表
簡析:該次考試3人缺考。本屆“中西班”的學生整體素質比較好,《中西醫結合內科學》這門課程的教學與考核,也在逐漸積累經驗的基礎上獲得改進。本次考試除極少數同學外,大多數的成績都比較理想,符合正態分布規律。據了解,少數沒考好的同學多為平時缺課者,今后除加強臨床實踐予以彌補外,也要依靠專業課老師平時與輔導員、班主任加強對聽課情況的管理與溝通,“三管齊下”搞好本課程的教學。
表32007級“中西醫結合臨床”專業班期末考試小題分析一覽表
簡析:該次考試7人缺考。考慮到該班學生人數眾多,理論基礎與專業水準參差不齊,故本次期終考試試卷在命題時就將著眼點放在對該課程基礎理論與基本技能的測試上。從考試結果看,大部分同學成績較好,少數人還取得了比較優異的成績,只有極個別學生由于基礎太差,加上平時學習不認真、不用功,因此未能通過此次考試。從統計學結果分析,本次考試成績符合正態分布原理,因而也是比較合理的、真實的。
2對《中西醫結合內科學》期末考試成績分析結果思考
思考之一:考試成績能夠說明什么?
本文所分析的課程考試成績具有“兩同一不同”,即參加考試的學生專業相同、課程相同,而試卷內容不同。從試卷各小題的難度系數看是逐年加大,第一年的難度系數是0.73663,第二年是0.746615,第三年是0.753333,而學生平均成績卻逐年提高,三年的成績分別為73.6633、74.66154和75.3333,反映了本課程教師在編寫教材、準備教案、實際授課時,能夠不斷總結經驗,著眼于學生實際和臨床需求,吸取臨床教學精華,因人施教、因材施教,教學水平呈不斷提升的趨勢,從而增加了該門課程的針對性與實用性,有助于我院“中西醫結合臨床”專業的開設和可持續發展。
思考之二:課堂教學是否是提高《中西醫結合內科學》考試成績的主要形式?
近年來,對中西醫結合教育如何進行,中西醫結合人才的培養如何開展,一直是高層管理者、教育理論界乃至社會各界探討不止、爭論不休的重要話題。究其原因,主要源于傳統的中、西醫人才培養形式的不同所致。西醫通行的是學校教育,而中醫則更崇尚的是“師帶徒”形式。盡管自上世紀50年代以來,學校教育也如西醫人才的培養教育一樣,成了中醫教育的主要形式。對于中醫人才培養形式這一“革命性的變化”的是非對錯,當然只有留待實踐歷史去作進一步的檢驗[1]。既然將開設的專業命名為“中西醫結合臨床專業”,所學的課程又叫《中西醫結合內科學》,那么課堂教學和閉卷考試就應該是該專業和該課程必須遵循的“游戲規則”,也是檢驗“教”與“學”成果的重要方式。因此,既不能忽視必要的課堂教學,也不能將希望完全寄托在畢業后的“師帶徒”方式上,否則恐怕會培養出不少“庸醫”。
作者簡介:陳蕾(1982-),女,江蘇蘇州人,南京工程學院教務處考試中心,助理研究員。(江蘇 南京 211167)
基金項目:本文系2011年南京工程學院高等教育研究項目(項目編號:JG201128)的研究成果。
中圖分類號:G642.47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7-0079(2013)32-0217-02
學生成績是教學效果的測量和學習質量的記錄。學生成績數據蘊藏著大量信息,其分析挖掘對評價教學效果、促進教學改革、完善質量監控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應該成為教學管理的重要環節。但是,就目前情況看,我國高校對學生考試成績管理的內涵理解不深,重視不足,研究不夠,“只記載,不分析,無反饋”情況普遍存在,是教學管理信息資源的巨大浪費,是質量管理體系亟待彌補的缺陷。有感于此,本文以高校學生成績管理應有的作用和必要的環節分析入手,提出了學生成績信息統計挖掘的理念以及統計分析的方法,旨在引起我國高校對學生成績信息分析的重視,使之成為促進教學改革、強化學風建設、提升教學質量的必要環節。
一、高校成績管理的重要作用
談到高校學生成績管理,人們首先想到的是登錄與記載,而對于學生成績的作用,人們往往想到的是學籍和畢業資格審查。應該說,這是對學生成績管理豐富內涵的狹義或片面理解。筆者認為:高校學生成績信息至少應該體現四個作用:一是作為取得學分和畢業資格審查的依據;二是作為衡量教師教學水平和治學態度的尺度;三是反映學習風氣與學習效果;四是反映課程實施與課程目標存在的偏差。以上四個作用決定了學生成績管理至少應該包括三個環節:一是審查登錄。管理者對教師提交的課程成績進行規范性及完備性審查,并錄入計算機管理系統。二是統計分析。依據一定目的,從不同角度對考試成績進行統計分析,挖掘成績信息中隱含的教學內容、考試方法、命題水平、學風建設等問題。三是及時反饋。將考試成績分析結果反饋給學校教學質量管理部門、學生管理部門、教學單位、教師或學生,不斷修正改進,提高教學質量。
在上述三個環節中,學生成績的分析評價應該成為最為重要、最具價值的環節。其原因在于:在學校層面,通過學生成績分析,教學管理層可以直觀了解教學工作的整體情況和主要問題,增強教學決策的依據性和科學性。在系部層面,可以依據成績分析結果,對不及格率偏高等典型問題進行研究、檢查與督導,增強教學管理的針對性和實效性。在教師層面,根據學生成績統計分析,任課教師可以依據學生對課程知識的掌握程度,反思教學過程,調整教學方案,審視命題質量,實現教學的“反饋—矯正”過程,不斷提升教學質量。在學生層面,一是學工部門可以了解學風狀況,有效進行激勵與引導;二是學生通過對自身學習狀況的了解,優化學習計劃,提高學習效率。
二、高校成績管理的主要問題
依據學生成績管理的作用與內涵,反觀我國高校的學生成績管理現狀,筆者認為普遍存在“三個不夠”和“三個缺失”問題。
一是重視程度不夠,管理環節缺失。主要體現在學生成績的“僅記載,不分析,無反饋”粗放式管理。高校學生成績管理研究成果大多為計算機管理系統設計的內容,表明高校教學管理者對學生成績管理的豐富內涵認識不夠,對成績分析重視不足,存在提交成績就意味著教學工作結束的錯誤認識,導致學生成績分析尚未納入教學質量監控體系,成績信息統計分析的反饋機制尚未建立,對人才培養的指導作用尚未發揮,屬于學生成績信息資源的浪費。
二是方法研究不夠,多維分析缺失。目前,盡管有些高校開展了課程考試相關分析,但僅限于由任課教師(或命題人)完成的單門課程的試卷分析。這種分析方法存在的問題是:命題分析多,教學分析少;強調學風多,反思自身少;分析指標單一,其結果不能全面反映教學整體情況,無法診斷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強化學生成績的整體性、歷史性、比較性分析,分析原因,為教學決策和教學改革提供科學依據應該成為教學管理的重要環節。
三是信息利用不夠,反饋機制缺失。目前,我國高校學生成績管理流程一般為:教學過程—考試閱卷—成績登錄,學生成績僅用于課程學分、學籍資格、畢業資格、學位資格等審查,屬于開環管理模式。由于尚未形成有效的學生成績信息分析與反饋機制,導致管理者不了解整體教學情況,管理決策缺乏針對性與科學性;教學單位不了解教師教學狀況,教學改革缺乏及時性和有效性;學生對學習效果缺乏整體把握,學習方法的改進和學習目標的調整缺乏依據。
三、改革成績管理的基本方法
1.樹立成績管理的新型理念
高等學校應該注重研究并不斷豐富學生成績管理工作的內涵,充分認識學生成績分析對質量評價、教學決策和教學改革的重要作用,將學生成績管理從“僅記載、無分析,不反饋”轉變為“有記載、有分析、重挖掘、強反饋”。一是要開展相關研究,制定完善的學生成績管理流程,形成科學的統計、分析、評價方法,形成教學過程—課程考試—成績分析—信息反饋—改進提升的“反饋、矯正”閉環管理模式。二是強化全員質量管理意識,通過教育測量理論和統計方法培訓,使主動分析、客觀分析成為教學管理人員、教師、學生的自覺行動,提高成績分析的科學性、有效性和準確度。三是把學生成績統計分析納入教學質量管理與監控體系之中,使學生成績分析結果成為評獎評優的重要依據,成為學校年度教學質量報告的重要內容。
2.研究成績分析的方法體系
高校學生考試成績數據作為眾多課程教學結果的測量依據,蘊含著豐富的教學信息,其數據統計的分析與挖掘不能僅限于由教師完成的單門課程,應當從整體性、層次性、比較性、典型性多種目的出發,形成多維度、多層面的成績分析方法體系,從而為教學管理與質量督導提供全面的、可信度高的信息。為此,筆者提出了“五個層次、四類課程、三種方法”的學生成績統計分析方案。
“五個層次”是指把成績統計分析分為學生個體、教師、班級、專業、學校五個層次,信息分析的綜合性依次遞增。其中,學生層次成績分析由學生個人完成,每學期開學向班主任提交上學期學習成績分析報告,旨在通過個人成績分析,掌握自身學習狀況,學習進步者可以提高自信,學習落后者可以分析原因,調節方法,避免掉隊;教師層次成績分析由任課教師完成,分析報告在學生成績登錄一周內提交給教研室主任,分析報告中除傳統內容外,要求對教學內容與方法的分析內容不少于一定篇幅,旨在促進教師進行總結反思,不斷改進;班級成績分析由班主任完成,旨在了解學生的學習狀態,關注后進學生,及時促進幫扶;專業層次成績分析由專業負責人組織,由教學秘書完成,旨在研究課程設置的科學性,分析課程實施與目標出現的偏差及原因,對課程計劃進行及時調整,對個別教師加強督導;學校層次成績分析由教務處完成,重在全校學期課程整體分析、按教學單位進行分析、典型情況專項分析(如成績分布嚴重偏態)等,旨在既把握學校整體教學狀況,又了解問題的深層次原因,有針對性地實施改革,強化管理。五個層次的成績分析,可以顯著增強人才培養的所有參與者對教學結果的關注度,促進齊抓共管、教書育人合力的形成。
“四類課程”是指為了突出重點,抓住主要矛盾,確保基本質量,把課程分為專業核心課程、專業必修課程、專業選修課程和公共選修課程四種類型,信息分析的重要性依次遞減。其中,專業核心課程作為學生從事專業工作必須學好的課程,要求五個層面從不同角度進行重點詳細分析,注重成績分布與學生評教、督導評價等因素的關聯性,保證分析結果的客觀性;專業必修課程含專業基礎課和專業課,其成績分析重在研究專業基礎課學習質量對專業課學習的影響,為調整相關課程設置以及學時分配提供依據;專業選修課程作為學生達到專業基本要求后根據個人志趣選修的課程,其學習成績可以反映前期專業平臺課程對后期選修課程的支撐度,檢測學生課程選修的科學性;公共選修課程是為了培養學生綜合素質而開設的跨學科課程,其成績統計分析可以反映公共選修課的教學水平以及對學生的吸引力和積極性。
“三種方法”是指學生成績分析要改革目前通用的簡單方式,利用現代化手段,采用縱向分析、橫向分析、對比分析等多種方法,深度挖掘學生成績信息蘊含的各種教學問題。
一是縱向分析。縱向分析是指對個體學生、某個班級、某門課程、典型教師等連續若干學期的成績進行分析。其中,學生成績縱向分析一般由學生本人進行,但對于進入學業預警狀態或留級的學生,班主任要對其學習成績進行重點分析,了解其學習進步情況,避免這些學生自暴自棄;班級成績縱向分析旨在通過全班成績隨學業進程的變化(如平均分數、不及格率等)了解班級學風情況;課程成績縱向分析旨在評估課程教學效果以及考試命題的科學性等。如:某門課程連續數年考試成績分布不合理,則提示有必要進一步進行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和命題質量分析;典型教師分析是指對于課程考試不及格率偏高的任課教師,除了分析本學期任課成績外,還要對其近年擔任的課程進行統計分析,若連年存在上述問題,則要對該教師的教學態度、方法、命題水平提出質疑。
二是橫向分析。橫向分析主要指對相同課程不同教師任課、相同課程不同班級學生、學期內同一教師擔任的不同課程等情況的學生成績進行分析。相同課程、統一命題、不同教師任課的學生成績分析,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教師的教學水平與效果,對于所任班級學生成績明顯偏低的教師,則要分析問題和原因,促進其主動改進;相同課程不同班級的成績分析,可以客觀反映班級學風情況,為優秀班級和優秀班主任評比提供依據,增強學生的集體榮譽感、學習動力以及班主任的責任心;對學期內同一教師擔任的不同課程情況,通過所任課程考試成績的橫向分析,可以了解任課教師的教學特點,有的放矢進行督導。如:某些任課教師擔任的所有課程成績都偏低,則說明對教學效果把握不夠,教學目標偏離較大或命題不科學。
三是對比分析。對比分析是指學生高考成績與畢業成績對比、學生來源對比、錄取批次對比、留級生留級前后對比、試卷來源對比等。如:高考成績與畢業成績對比分析有助于發現兩者的不對應性,查找問題原因,調整培養方案。如南京工程學院對大學英語成績統計分析發現,學生的英語水平并非隨學業時間而提升,因高考慣性作用,大一時達到較高水平,此后持平甚至下降。原因是高考壓力的慣性,反復的枯燥語法講解使學生興趣下降等。為此,學校實施以應用為目的的英語教學改革,把英語教學分為基礎教學和強化應用兩個階段,基礎教學以通過四級考試為標準,允許提前(一年級或入學)參加英語四級考試,通過者免修大學英語并進入強化應用階段,學生可以根據興趣自主修讀工程翻譯、口語、六級強化、第二外語等課程,顯著提高了學生興趣與應用能力。學生來源對比旨在通過分析不同生源地學生學習成績,了解生源地基礎教育的差異,為招生指標投放提供依據,為經濟欠發達地區學生學習提供特殊幫助。錄取批次對比旨在通過對普招、單招、專升本、藝術類、國際合作辦學等不同錄取批次學生某些相同課程的成績分析,掌握學生基礎差異,調整教學內容,實行分類教學,強化個別指導。試卷來源對比是指對個人命題、集體命題、試卷庫命題不同來源的試卷成績進行對比分析,旨在評估命題質量與水平,為實施考試方法改革提供依據。
3.強化分析結果的反饋作用
藥理學作為高等醫學院校的主干課程,其內容所涉及的藥物是治療各類疾病的基礎,它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考試是教學過程中的重要環節之一,是考查學生對該學科所學知識掌握程度的工具,也是衡量教學效果的主要手段。通過對試題和考試成績的分析,可以及時地發現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和薄弱環節,不僅可以了解學生在教學過程中是否達到了預定的教學目的,學生在學習中存在的問題,還有助于教師對教學目的、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的改進,不斷提高教學效果,促進教學改革,提高教學質量,為此,筆者對我校2006級臨床醫學本科和2007級護理學本科的藥理學考試試卷進行分析,以總結教與學中存在的問題,為今后教學改革及命題與題庫建設提供參考依據。
1 對象與方法
分析對象為本院2006級臨床醫學本科學生539人和2007級護理學本科學生92人,均采用楊寶峰主編,人民衛生出版社出版的《藥理學》第7版教材,醫學本科由2名剮教授授課,護理學本科由2名副教授授課。兩個年級在同一學期按相同教學大綱、相同教學內容和相同學時授課。考試由教研室制定命題大綱,試題由教務處考試中心統一從題庫中組卷,兩個年級在同一時間用同一試題考試。本次試卷總題數為70道,其中客觀題(單項選擇題、多項選擇題)60道,分值60分;主觀題(名詞解釋、問答題)10道,分值40分;全卷滿分100分。閱卷:客觀題由考試中心用閱卷機閱卷,教研室組織主觀題的閱卷,為減少主觀性閱卷的差異,主觀題按統一制定的每題得分點,采用流水作業,每位教師只負責一題的評分,閱卷后經復核統一登分。并將每份試卷的每道試題得分輸入計算機,送考試中心經試題質量分析軟件進行數據統計分析,得出每個年級試卷的學生成績分布、均數、標準差;試卷中最佳試題、較好試題、一般試題和差題的百分比。評價試題的質量。還進行年級與年級之間平均分的組間比較,年級自身之間直觀記憶型問答題與歸納綜合型問答題的組間比較,進行t檢驗,分析學生對基本理論的掌握情況和知識綜合運用能力。
2 結果
2.1 臨床醫學本科學生的成績分布與試卷質量分析見表1、表2。學生平均成績為66.73分,最高分91分,最低分22分,標準差為10.76,峰值集中在60~80分(占70.87%),密度估計圖呈正態分布,試卷平均難度0.67,表明試卷對該年級學生難度適中,60分以上(及格)的學生為436人(占80.89%),其余分數段較分散。成績說明學生間個體差異稍偏大。
從試題質量分析表中可以看出,試卷中質量最佳的試題有41道(占59%),質量較好的有5道(占7%),質量一般的有20道(占29%),這3者為合格試題共66道(占95%),其中較好以上試題占66%,只有4道試題(占5%)因為難度偏大(P
2.2 護理本科學生的成績分布與試卷質量分析見表3、表4,學生平均成績為56.71分,最高分82分,最低分30分,標準差為10.45,峰值集中在45~65分(占68.48%),密度估計圖基本呈正態分布,試卷平均難度0.57,表明試卷對該年級學生難度大,60分以上(及格)的學生為40人(占43.48%),其余分數段較分散。
從試題質量分析表中可以看出,試卷中質量最佳的試題有32道(占46%),質量較好的有3道(占4%),質量一般的有25道(占36%),這3者為合格試題共60道(占86%),其中較好以上試題占50%,有10道試題(占14%)因為難度偏大(P
2.3 兩個年級考試成績平均分與主觀題知識運用能力的統計分析見表5,結果表明護理本科學生平均分、選擇題得分和問答題得分均明顯低于醫學本科(P
3 討論
藥理學是臨床醫學和護理學的一門基礎課程,教學目標是要求學生掌握臨床常用藥物的基本知識與基礎理論,為防治疾病、合理用藥提供依據和科學的思維方法,在臨床治療疾病過程中充分發揮藥物治療效果,提高臨床用藥的安全性,盡可能減少不良反應的發生。藥理學的特點是藥物種類繁多,臨床治療各類疾病的新藥不斷涌現,因此,要達到上述目標,首先對教師的要求不僅要具備相關學科的扎實理論功底,而且具有豐富的教學經驗,還應具有高度的教學責任心。學生要具備良好的醫學基礎理論知識,如生理、病理生理、生化、微生物和免疫學等,還應具有良好的學習方法、能將知識融會貫通的能力。
藥理學命題必須堅持“既考知識又考能力,既考深入理解又考綜合應用”的原則,設計命題大綱。本次試卷有4類題型,主要考核學生對基本概念、基本知識的掌握程度,分析思考、綜合判斷的能力。客觀題覆蓋面寬,主要考核學生對知識的掌握和理解的準確程度;主觀題既考核學生理解、記憶、分析問題的能力又考學生對知識綜合運用的能力。
從本次試卷分析可以看出,臨床醫學本科平均成績偏低(66.73分),多數學生成績集中在60~80分(占70.87%)之間,成績呈正態分布,標準差稍偏大(10.76),不及格率適中(19.1%),說明試題對該年級是適用的。而護理本科平均成績明顯偏低(56.71分),多數學生成績集中在45~65分(占68.48%)之間,成績基本呈正態分布,但有明顯左移現象,標準差稍偏大(10.45),不及格率明顯增多(56.52%),說明試題對該年級學生考試的難度大,不適合該年級考試。
【中圖分類號】G7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5)06-0030-01
一、當前高職院校考務管理工作存在的問題
(一)考試管理制度執行力度不夠
實行院系二級管理以后,考務管理工作由各系部來做,由于各系部情況不同,對于考試管理的制度在貫徹方面力度不夠。有的系部在管理中非常到位,加強對考務工作的重視,能根據各自的職責組織相關的考試,然而有些系部對于考務工作不重視,在管理中比較松懈,對于考試管理的制度沒有很好的執行。
(二)教考分離實行難度大
在當前的高職院校中,基本上面臨的主要問題就是教考分離。學生對于自身所學的內容了解的不是很透徹,因此在考試中通常主要就是老師自己出題,而往往不是利用題庫的方式。如果利用題庫的方式,這樣就很難實現考核的要求,因此,當前,在高職院校中教考分離是一個很難解決的問題。
(三)考試命題、分析不到位
在考試命題方面,往往比較隨意,主要目的是為了滿足學生的通過率,并且客觀題比較多,實踐性的題目比較少,這樣就沒有將學生的能力有效體現出來。課后分析也不負責任,沒有真正找出問題所在,命題不科學、不實用。
(四)考試違紀、作弊現象屢禁不止
考試作弊是考試中的突出問題,作弊的手段和方法也日趨先進。首先從學生角度來看,有些學生平時不夠努力,考試時卻抱有僥幸心理;還有學生為了參加評獎、評優不惜冒險作弊。雖然考試之前大部分學校都會要求學生簽署誠信考試合約,但部分學生還是會置之不理;其次從監考老師角度來看,一些監考老師在監考過程中并未做到認真履行崗位職責接打電話、收發短信、聊天的情況時有發生,給學生留有可乘之機。有的監考老師抓了作弊后,學生所在的相關學院、部系會通過各種關系疏通,最后不了了之;再從管理的角度看,部分監考老師抓到作弊后,因處理程序太繁瑣,只沒收試卷卻沒上報,并未進行嚴厲的懲罰,這也導致學生中違紀作弊的行為逐漸增多。近年來,不斷有各種高科技技術被學生應用到考試作弊中,但是相關的規范和條例卻沒有完善和更新,對于監考不力和學生作弊沒有明確的處理意見,抓到作弊的學生也往往是交費補考,完全做不到“有法可依”。
二、考務管理的具體措施
(一)建立健全的考務管理制度
嚴格、完整的考務管理制度可有效促進學風和考風的提高,從而促進教學水平的提高和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整體上提高教學質量水平。因此,必須加強考務管理制度,為了讓考試過程有章可循,保證考試質量,規范考務管理,必須建立健全的考務管理制度。主要包括:規范老師出卷的《考試命題及審查制度》;規范監考人員工作的《監考人員職責》;規范考生考風的《考場規則》、《考生守則》、《考生違紀舞弊處理辦法》;規范其他考試相關程序的《緩考申請及審批操作流程》、《成績勘誤、復核規定》、《重修管理辦法》等。
(二)加強考風考紀建設
針對當今考生層出不窮的舞弊手段,應加大考風考紀建設的力度,主要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實現:1.思想道德教育。在新生入校后,通過入學教育、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堂的教學,加強對學生的誠信教育,培養學生高尚的道德情操;2.監考培訓。在考試前所接受的考前培訓中一定要嚴格執行,利用培訓,能夠使得監考人員對監考的基本程序以及職責有效了解,同時還需要使得監考老師對考風考紀的重要性以及必要性有效認識到。尤其要在培訓中明確,對于,的監考人員,學校將追究其責任,嚴肅處理,并給予相應紀律處分。從而提高老師監考業務水平,認真監考、嚴格把關,將學生的違紀舞弊想法扼殺在搖籃中;3.考中加強巡視。考試實施過程中,由教務處、督導處到各考場巡視,按照教務處規定進行考試的督查和監控;4.違紀舞弊行為嚴肅處理。對考生的違紀舞弊行為將視情節輕重給予警告、嚴重警告、記過、留校察看等處分處罰,并進行全院通報批評,取消其該門課程成績。畢業前視其認錯態度,決定是否給予其撤銷處分的決定,從而嚴肅考風考紀,維護考試的嚴肅性,營造一個良好的考試環境,確保考試工作的順利進行;5.建設標準化考場。按要求在標準化考場內安裝廣角高清視頻監控攝像頭、拾音器、無線信號屏蔽儀,并根據需求配備手持金屬探測器從而及時查出學生是否攜帶手機等高科技作弊工具入場。
(三)建立考試及考試成績分析評價體系,加強對反饋信息的分析與總結
考試的目的是檢驗教師教學效果和學生掌握知識的程度,是對教與學雙方信息的反饋,所以我們要在建立考試及考試成績分析評價體系的基礎上,對考試成績和考試管理進行全面的總結,避免同樣的問題在今后教學和考試中繼續出現。隨著考試科學化程度的提高,建立考試及成績分析評價體系日益重要。在完全建立好考試及成績分析評價體系后,我們要及時分析并總結反饋信息,是否及時有效地進行試卷分析和考試總結是檢驗考試管理是否合格的重要標準。首先閱卷結束后,對試卷進行有效的分析,有利于教師針對學生的學習情況,因材施教的對教學內容進行適當調整,確保教學質量的提高其次,通過用正確恰當的方法對試卷進行分析而得出的結論,是評價考試質量最重要也是最有效的方法。考試結束后,任課教師應對試卷的信度、效度等指標進行綜合分析,及時發現教學的不足,讓學生真正掌握知識和深化知識。考試管理部門也應對試卷質量、考試組織、考試形式以及考試效果等進行評估,使考試成為學生學業成績評價的一種有效方式。
加強和改進高職院校考務工作是一項長期的系統工程,大多數高職院校都從以上各個方面對考務管理工作進行改進,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還存在不足之處,需要進一步完善,如誠信制度的細化量化;試題庫的進一步完善;智能排考系統的開發應用;探索新的考試形式,如無紙化考試系統的開發和應用等。
參考文獻:
1對象與方法
1.1試卷 試卷為本校2008級全體口腔臨床醫學專業五年制本科生《口腔黏膜病學》期末考試試卷,共62份。試卷由本教研室根據課堂授課內容及教學大綱要求,先從題庫中抽題,再由3名高年資的教師商討后,修改、組合而成的;本次試卷,總題目75道,其中固定答案的客觀題(單選題、判斷題和填空題)共65道,分值65分;主觀題(名詞解釋和問答題)共10道,分值35分,全卷滿分100分。試卷以參考答案統一評分,主觀題由一人評判,客觀題由2人評判。
1.2分析方法 將62名學生的總成績和每道試題的答題情況輸入計算機,采用本校開發的試卷分析軟件進行試卷分析,統計指標包括:平均分標準差、難度、區別度和可信度等;并根據教學大綱要求對試題的內容組成進行了分析。
2結果與分析
2.1考試成績分析
2008級口腔臨床醫學專業62名學生《口腔粘膜病學》期末考試成績中,最高分92,最低分34,平均75.6,全距58.00,標準差為9.77,正態性檢驗呈負偏態分布。優秀人數(≥85分)10人,優秀率16.1%;及格人數(≥60分)60人,及格率96.8%,。考試成績分布頻數表和直方圖見表1、圖1。
表1 考試成績分段頻數表分數 頻數 頻率(%) 累積頻數 累積頻率(%)
圖1 考試成績分布直方圖
2.2 試題質量分析 以試題的難度和區分度作為評價試題質量的主要指標。
難度(P)是反映試卷難易程度的指標。本文采用試題通過率法計算客觀試題難度,用平均數方法計算主觀題的難度。在評價試題時,P值越大,考試的難度越小。P值在[0.3~0.7]內時比較理想,在[0,0.3]時偏難,在[0.7.1]時偏易。
本次考試試題的難度指數見表2.
表2 口腔粘膜病學各類試題難度分析結果
難度(P) 名解 填空 判斷 單選 問答 頻數 頻率難(0.7) 4 10 8 25 3 50 66.67%
由表2可看出:小于0.3的難題僅4道,0.3~0.7之間的中等難度題21道,大于0.7的偏易題有50道之多;且難題、宜題、易題的題數之比例4:21:50,其比例結構欠合理,易題偏多。區分度(D)是指試題對考生學習成績的鑒別程度,應列為常規測量項目。D值越大,題目的區分度越大,也越有效。
表3 試題區分度分析結果
區分度(D) 名解 填空 判斷 單選 問答 頻數 頻率≥0.3 2 8 4 18 2 34 45.33%[0.15,0.3] 2 4 2 13 2 23 30.67%
由表3可見,區分度≥0.3的試題有34題,占總題數的45.33%,0.2≤區分度
2.3試卷質量分析
2.3.1 信度 信度是指試卷的穩定性和可靠性程度,以信度系數R來表示。RR>0.7,則可靠信好,R≥0.9,則可靠信很好。本次考試的R值為0.87,信度較好,說明本次考試是穩定可靠的。
2.3.2 整體難度 一般標準參照性考試的試題平均難度以0.65左右為宜,各種難度的試題都有,難、中、易試題的比例以兩頭小、中間大為宜。本次試卷的整體難度值為0.76,難度適中但略偏低。
2.3.3 區分度分析 一般考試的平均區分度應≥0.20。本次試卷平均區分度為0.28,區分效果尚可。
2.3.4 內容組成 試卷的內容效度是決定考試質量的重要因素。要有良好的內容效度,必須在考試命題、組卷時就應由專家根據考試的目標、要求對試卷內容組成進行合理設計,考試后檢查其內容組成與原設計要求的差距,應列為常規測量項目。本試卷內容組成包括:本學科所學內容各章節占的分數比例,各種題型所占的分數比例,試題內容按教學要求掌握分類的不同層次(了解、熟悉、掌握),按教育目標分類的各認知級別(記憶、解釋、問題解決)等。具體見表3.
表3 2008級口腔粘膜病學期末考試試卷題分統計表
3討論
口腔黏膜病學[1]的理論教學不僅涉及到皮膚病學、內科學、免疫學、微生物學、病理學和藥理學等多門學科,而且,它的研究對象――口腔黏膜病病種繁多、病損形態多樣,因此,對本科生來說,相對應于其他口腔專業課程來說,學好口腔粘膜病學比較難,也是歷來教學的難題,為了提高教學,本教研室進行了多種教學法的嘗試,如PBL教學法在口腔粘膜病學課堂教學中的應用、標準化病人在見習教學中的應用。通過應用,極大地提高了學生對本門課程的學習興趣;本研究旨在通過對08級口腔本科學生口腔粘膜病學期末考試成績的分析,一方面檢查教學效果,另一方面也可檢測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程度,也為進一步改進教學提供第一手資料。
本次考試成績均數為75.6,標準差為9.77,從偏度和峰度值可以看出,成績分布為偏態分布,但優秀和不及格人數都較少,成績仍主要集中分布在均數附近,基本符合課程結業考試的規律[2],反映了學生的整體實際水平,也一定程度體現了較好的教學效果,說明本試卷命題基本合理。
試題分析是批判地審視試題,以便挑選最佳試題從而生成高質量的試卷的過程[3],通常是以試題的難度和區分度作為評價試題質量的主要指標,它們既是不同的概念,又有密切聯系,分析試卷時常將二者結合起來應用。試題難度值可為0.00-1.00,一般認為0?30
一般標準參照性考試的試題平均難度以0.65左右為宜[5],各種難度的試題都有,難、中、易試題的比例以兩頭小、中間大為宜。本次試卷區分度較好,但整體難度指數為0.76,適中但略偏易,這可能與本次試卷試題難度偏低試題所占比例過多,難:宜:易題的搭配比例略欠合理有關,在今后的考試管理中,對于學生得分超過90%的考題應加以修改,增加其難度系數,降低此類題在試卷中的比例,以保持試卷適宜的難度。
試卷的內容效度是決定考試質量的重要因素。要有良好的內容效度[6],必須在考試命題、組卷時就應由專家根據考試的目標、要求對試卷內容組成進行合理設計,考試后檢查其內容組成與原設計要求的差距。本試卷內容在本學科所指定的范圍內,試題覆蓋面廣,題量適中,對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了較全面地考核;掌握、熟悉、了解性試題所占分數的比例為52:33:14.,該比例比較適當,符合教學大綱要求;其次,試題與認知分級的關系:記憶、解釋、應用、綜合分析試題所占分數的比例為40:15:20:25,該比例比較適當,既有效考核了學生對基礎知識和理論的記憶和理解能力,也有效測試了學生對的知識分析和綜合應用能力。再次,題型結構情況:客觀性與主觀性試題所占分數的比例為65:35,結構基本合理。從各題型得分情況分析,在5種題型中,以名詞解釋題、填空題及問答題得分較高,而是非題與選擇題得分相對較低;說明學生的理解與記憶能力較好,而對所學知識進行綜合分析和應用的高層次認知能力較差,這提示我們在教學工作中應進一步注重教學方法多樣化,激發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加強知識的縱橫聯系,注意學科滲透性,更多聯系臨床等以期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
總之,本次期末考試的命題做到了以教學大綱為依據,命題時考慮到了知識的記憶、理解和應用,命題范圍覆蓋了大綱要求和了解的內容,內容比例基本合理;考試信度是可靠的,區分度較好。但難題:宜題:易題的比例配比不太恰當,使得整套試卷總體難度略偏易,在今后的教學考試中,要不斷地總結經驗,合理地把握好試題的難度。參考文獻
[1]陳謙明.口腔粘膜病學.第4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2
[2] 許志強,周華東,李 靜,等.試卷分析系統在神經病學教學中的應用.重慶醫學,2010,39(10):1311-1322
[3]郭懷蘭,王建洲,劉長俊,等. 預防醫學考試試卷分析與評. 西北醫學教 育,2004,12(1):34-35
高職院校成績管理是高職院校教學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對學生學習質量和教師教學效果的一個全面管理過程,它是高職院校教學質量管理的重要內容,具有反饋教學信息、評價教學質量和教學效果的作用。做好成績管理工作對于穩定教學秩序,促進教風、學風、考風、試題庫和課程建設等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然而,隨著高職院校辦學規模的不斷擴大及課程教學改革的推進,高職院校教學管理的難度也隨之增大,尤其在成績管理方面,遇到了許多實質性的問題,而這些問題直接影響到課程教學改革的進一步深化。因此,針對高職院校成績管理的現狀,筆者根據自己多年從事教學管理工作經驗,談談自己的幾點想法,并將進一步積極探討科學合理適用的學生成績管理方法。
一、 當前高職院校成績管理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1、成績管理工作量大、效率低下。當前我國高等教育發展迅速,各高職院校辦學規模也不斷擴大,專業設置增多,學生人數不斷增加,專業劃分更加細化,學生修讀課程門數也逐漸增多,使得當前高職院校成績管理工作量增大,效率低下。并且由于成績管理工作的特殊性產生的問題,成績管理工作大部分集中于期末階段進行,時間緊,任務重,對成績錄入的及時性、準確性要求都非常高,一旦出現點差錯,就會關系到學籍處理的準確性,對下學期的學生補考、重修的組織報名和考試安排、獎勵學分的申請及處理等教學工作都會直接構成影響。
2、成績管理工作制度不健全,落實不到位。成績管理工作制度的不健全、操作的不規范以及各種社會因素都會導致成績管理不順暢。當前高職院校學生成績管理工作考核制度不具體、未細化,獎罰不分明,缺乏激勵機制。且目前使用的辦公軟件不能完全適應學校的實際工作需要,所以我們對辦公軟件的個性化修改仍需進一步跟進,同時也就要求學院應該保證后期的資金投入,而由于成績管理工作制度及規范化操作的說明不完善,就直接導致成績錄入時出現問題。
①教師成績錄入時存在的問題:每學期期末考試結束后,要求任課教師認真負責地把學生考試成績錄入教務系統。在這一環節會有兩方面的問題存在:第一是任課教師未能及時錄入成績,造成學生成績管理相關工作拖后,學生無法及時了解自己的考試成績,同時后續補錄會增加系部教學秘書和教務處成績管理人員的工作量。第二是任課教師在錄入成績時不認真不仔細。對無考試試卷的學生未經調查清楚缺考原因就隨意猜測進行成績錄入,如有些教師上了一個學期的課卻不知道所上課程是考試課還是考查課,我們要求考試課按百分制記分,考查課按四級制記分,而他在錄入成績時想當然的隨意錄入成績,最后上交成績冊時發現課程性質不對而導致成績全部錄入錯誤。由此可見這都是相關教師工作責任心欠缺、成績更正手續無障礙、無具體的監督體制所造成。
②特殊學生成績錄入產生的問題。由于高職院校學生的特殊性和學籍異動的多樣性、復雜性,如緩考、曠考、作弊、學籍異動等情況較多導致成績錄入出錯。學生辦理緩考手續一般應在課程考核前憑相關證明材料由學生向所在系提交申請,填寫《緩考申請表》后到相關任課教師處簽字,再送學生所在系簽屬意見,最后交教學秘書處留存,由系開出學生緩考通知單給任課教師。根據流程來說應該也是比較清楚,一般不容易出現問題,但也有特殊情況存在,如學生緩考手續辦理不及時或事后補辦手續的情況,就會直接影響任課教師的成績錄入。學生曠考和作弊成績的處理,任課老師閱卷、評分時在參照《考場情況記錄表》的同時,應及時向學生所在班班主任及系教學秘書處了解情況,必須在學生情況確實后再進行成績錄入處理,不能出現考生作弊或曠考卻有考試成績的現象。而學生學籍異動會發生在學期的各個階段和任何時間,包括退學、休學等,我們在教務系統中的處理肯定會有間歇性,而任課教師的成績錄入就會五花八門,沒有統一的處理方式,有些會直接錄入“退學”等學籍異動類別,有些則錄入“曠考”,而有些就會空著什么都不錄入,最終造成學生成績錄入錯誤。
3、成績分析中存在的問題。成績分析在高職院校教學管理中具有重要作用,通過考試成績分析可對高職院校教育管理質量、教師教學效果和學生學習情況進行檢驗和測評,同時也是引導教師改進教學方法、提高學生學習成效的重要手段,對完善學生考試體系,提升考試質量,指導教育教學改革具有重要意義。但目前許多高職院校對學生成績分析思想認識不夠、重視程度不足;分析結果也都只停留于表面,不夠全面和深入;信息反饋機制不健全、溝通渠道不暢通等,致使其在教學管理中的作用沒能得到充分發揮。
二、 加強高職院校成績管理工作的對策思考
1、加強教務管理人員培訓,完善院系教務兩級管理。
成績管理工作人員除了具備一般教學管理人員應該具備的職業道德品質外,還必須掌握一些現代化的技能,如計算機處理能力、網絡使用能力、統計學數據處理能力等,以便隨時把握環境的變化,及時調整成績管理系統。在工作之余要不斷學習、研究、總結成績管理工作的經驗,以取得更大的進步。高職院校的成績管理沒有統一的模式,必須結合學校的實際情況,尋找到一個適合自身的管理模式。我們每一位成績管理人員都要不斷學習,不斷完善自我,通過現代的管理方法和手段,提高自身的素質,使成績管理工作不斷走向規范化、科學化。
高職院校必須進一步加強院系兩級管理體制,理順運行機制,才能使教學管理工作高效、有序的開展。成績的過程管理應由各系部完成,教務處則負責總體的宏觀調控和系部成績工作的管理。如系部教學秘書要及時保存和維護任課教師上交的作業登記表等原始成績記載材料,并進行規章制度的執行與落實,做好本系部任課教師成績錄入監督與管理,負責學生成績的查詢、核實、打印、分析工作等等。而教務處應該規范好成績管理的各環節,理順運行機制,加大對各系部成績管理工作的指導、培訓、督促、協調、考核、評價和完成管理軟件的建設和完善等工作。
2、加強成績 管理制度建設
建立健全成績管理的規章制度,才能使整個成績管理工作更加科學化、規范化。一套合理實效的成績管理制度應當包括:教師命題、考試培訓、考試安排、考試要求、組織考試、監考、試卷交接、批閱、成績評定、成績錄入、報送、更正、學生補考、重修、成績查詢、成績檔案的保管、成績管理系統的維護、升級等各個環節。對每項工作的原則、范疇、職責等要具體清楚地規范,使每項具體的工作都要有章可循。當然管理制度的制訂完成也不能一勞永逸。只有根據實際情況不斷修訂,才能增強實用性。同時我們還要規范好成績錄入、特殊學生情況的成績處理、課程免修、學分獲得的統計、重修申請及獎勵學分的處理等操作程序,減少工作的盲目性和出錯率。但單純制度完善還是遠遠不夠的,只有在管理過程中嚴格執行這些制度,才能收到良好的實效,所以成績管理制度的建設和制度的嚴格執行都不能有絲毫的松懈。
3、加強成績統計分析工作
成績是學生學習情況和老師教學質量評價的原始記錄,基于成績管理系統中成績的各種統計數據,通過深入分析,可以得到許多有價值的信息。這些信息可以為教務處、各系、相關領導提供極具價值的信息,為總結工作情況和提出教學改革措施提供基礎數據。所以我們必須提高對成績分析的思想認識,進一步完善成績分析制度保障體系,建立科學有效的成績分析方式方法,構建成績分析信息反饋機制。通過對成績的統計分析,有利于我們了解教學計劃的安排是否合理,教材是否符合專業知識的學習,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理解掌握情況,試卷的難易程序是否適中等,更為學院制定建設教風、學風、考風的決策提供依據,為指導教學改革、課程改革、考試改革指明方向,為學院領導監督管理各系、相關部門的工作提供有效途徑。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