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片免费观看影视大全,tube xxxx movies,最近2019中文字幕第二页,暴躁少女CSGO高清观看

通信電纜技術論文匯總十篇

時間:2023-01-16 13:22:10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通信電纜技術論文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通信電纜技術論文

篇(1)

1、擴大單一波長的傳輸容量。目前,單一波長的傳輸容量已達到40Gbit/s,并已開始進行160Gbit/s的研究。40Gbit/s以上傳輸對光纖的PMD將提出一定的要求,不久的將來會出現一種專門的40Gbit/s光纖類型。

2、實現超長距離傳輸。無中繼傳輸是骨干傳輸網的理想,目前有的公司已能夠采用色散齊理技術,實現2000-5000Km的無中繼傳輸。有的公司正進一步改善光纖指標,采用拉曼放大技術,可以更大地延長光傳輸的距離。

(二)光纖標準的細分促進了光纖的準確應用。2000年世界電信標準大會將原G.625光纖重新分為G.625A,G.652.8和G.652.0三類光纖,將G.655光纖重新分為G.655.A和G.655.B兩類光纖。這種光纖標準的細分促進了光纖的準確使用,細化標準的同時也提高了一些光纖的指標要求,并提出了一些新的指標概念,對合理使用光纖取得了很好的作用。

(三)新型光纖在不斷出現。為了適應市場的要求,光纖的技術指標在不斷改進,各種新型光纖在不斷涌現,同時各大公司正加緊開發新的品種。

1、用于長途通信的新型大容量長距離光纖。主要是一些大有效面積,低色散維護的新型G.655光纖,其PMD值極低,可以使現有傳輸系統的容量方便地升級至10-40Gbit/s并便于在光纖上采用分布式拉曼效應放大,使光信號的傳輸距離大大延長。

2、用于城域網通信的新型低水峰光纖。城域網設計中需要考慮簡化設備和降低成本,還需要考慮非波分復用技術(CWDM)應用的可能性。低水峰光纖在1360--1460nm的延伸波段使帶寬被大大擴展,使CWDM系統被極在大地優化,增大了傳輸信道,增長了傳輸距離。

3、用于局域網的新型多模光纖。由于局域網和用戶駐地網的高速發展,大量的綜合布線也采用了多模光纖來代替數字電纜,因此多模光纖的市場份額會逐漸加大。之所以選用多模光纖,是因為局域網傳輸距離較短,雖然多模光纖比單模光纖價格貴50%---100%,但是它們配套的光器件可選用發光二極管,格則比激光管便宜很多,而且多模光纖有較大的芯徑與數值空徑,容易連接與耦合,相應的連接器,耦合器等元器件價格也低得多。

4、前途未卜的空心光纖。據報道,美國一些公司及大學研究所真正在開發一種新的空心光纖,即光是在光纖的空氣中傳輸。如果真的實用,就能解決現有光纖系統長距離傳輸的問題,并大大降低光通信的成本。

二、光纜技術的發展特點

(一)光網絡的發展使得光纜的新結構不斷涌現。光纜結構的發展可歸納為以下一些特點:

1、光纜結構根據使用的網絡環境有了明確的光纖類型的選擇,如干線網光纖,城域網光纖,接入光纖,局域網光纖等,這決定了大范圍內光纖傳輸特性的要求,具體運用的條件還可依據細分的標準及指標。

2、光纜結構除考慮光纜使用環境條件以外,越來越多的與其施工方法,維護方法有關,必須同一考慮,配套設計。

3、光纜新材料的出現,促進了光纜結構的改進,如干式阻水料,納米材料,阻燃材料等的采用,使光纜性能有明顯改進。

(二)光纜的自動維護,適時監測系統已逐漸完善,可保證大容量高速率的光纜不中斷傳輸。光纜的維護對于保證網絡的可靠性是十分重要的。在已開通的光網絡中,光纜的維護和監測應該是在不中斷通信的前提下進行的,一般通過監測空閑光纖(暗光纖)的方式來檢測在用光纖的狀態,更有效的方式是直接監測正在通信的光纖。目前最新的建議是2001年12月TUT-TSGl6會議通過的“光纜網絡的維護監測系統”(L40建議)。美國郎訊公司曾提出了新一代光纖測試及監測系統,能在1s內發出故障警告,3min內找到故障點,且工作人員可以遙控操作,據稱該系統還將開發有故障預測及對斷纖(纜)的快速反應能力。

三、通信電纜的發展特點

(一)寬帶的HYA通信電纜需要更好地為數字通信新業務服務。原有的電纜網絡雖然可以支持一些數字業務,但是在實際使用中并不是特別的理想,在通信距離,速率及質量上仍有一定的限制。對于新的網絡當然是以光纖為主,對于光纖所不能達到地方或因各種原因仍然要新建電纜網絡的地區,應該考慮新型寬帶結構的HYA電纜,以便更能符合新業務發展的需要。一些公司對現有的電纜高頻特性作了測試,他們得到的結論是所研究的電纜不能達到5類電纜的技術要求,戶外電纜要實現5類電纜的特性,必須通過特殊的設計和制造來達到。但在20MHz以下,所有電纜都顯示出充分適宜的傳輸性能。

(二)超5類及6類電纜將替代5類電纜成為布線系統發展的趨勢。隨著智能化大樓,智能化建筑小區對寬帶布線的要求越來越高,超5類和6類電纜已逐漸成為布線系統的主流。超5類電纜與5類電纜的頻帶都是100MHz,但其具有雙向通信的能力,用戶可以同時收發寬帶信息。因此超5類電纜比5類電纜在電阻不平衡性,對地電容不平衡性,傳輸速度等指標上都有提高,并且增加了近端串音衰減功率和等電平遠端串音功率等一些指標,因此在工藝和結構上要做到一定的改進才能達到。

四、光纖光纜和通信電纜技術與產業發展中幾個值得思考的問題

(一)積極創新開發具有良好知識產權的新技術。雖然這幾年來,我國光纜電纜技術有很大發展,有一些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技術已發揮作用,但是應該看到這種比例仍是很小的,國內有近200家光纖光纜廠,但大多產品單一,沒有自主的知識產權,技術含量較低,競爭力不強。

(二)開發具有先進技術水平,與使用環境,施工技術相配套的新產品。電信網絡在不斷發展的同時也對光纜電纜產品不斷提出新的要求。今后光纜建設的重點將會隨著接入網,用戶駐地網的建設不斷展開,新一代的光纜結構和施工技術也會基于如微型光纜,吹入或漂浮安裝及迷你型微管或小管系統的全套技術而有一系列新的變化,以便有限的敷設空間得到充分,靈活的利用。

篇(2)

主管單位:工業和信息化部

主辦單位:信息產業部電子第二十三研究所

出版周期:雙月刊

出版地址:上海市

種:中文

本:大16開

國際刊號:1006-1908

國內刊號:31-1480/TN

郵發代號:

發行范圍:國內外統一發行

創刊時間:1967

期刊收錄: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期刊榮譽:

Caj-cd規范獲獎期刊

篇(3)

有線電視是由信號來源、傳輸系統和非配系統構成的。對于信號來源和傳輸系統方面在性能上的標準和通信途徑與通信行業是相對一致的,可是分配電纜規則和通信行業的標準卻是不盡相同的。首先是電纜分配系統傳輸的是模擬數據,而后者主要是數字信號;其次,他們使用的設備也是不相同的;在網絡結構方面,前者是樹枝型的,而通信行業是星形或者是其它網絡結構;在傳輸的媒介上是有較大區別的;另外,電纜分配的通信方式是單向的廣播試,通信行業是雙向的交互式。有線電視電纜分配系統面對的難題在于網絡覆蓋面和技術不高這兩方面。具體就是:首先有線電視電纜分配系統的信息可信性較低,沒辦法被通信行業所接受;其次網絡結構的局限性使得客戶的數量增加和通信的水平提供造成困難;還有就是技術達到一定水平的數字通信與有限電視技術在要求上是有明顯的差別的。另外大量的有線電視電纜系統在內部的廣播電視標準上還沒有達到。從上可知,即使投入大量的資金作為改進有線電視的支持也是很難實現三網結合的。因此,有線電視的發展務必要立足于創新的業務途徑上。

2 計算機城域網的重要意義

不同的單位在建設計算機城域網方面遇到兩個較為明顯的問題。一方面是絕大部分的用戶在連接主服務器上主要是通過郵局這個途徑,使得線路變得十分擁擠,導致計算機城域網在運行時速度很慢;另一方面是信lunwen. 1KEJI AN. COMlunwen. 1KEJI AN. COM提供寫作論文和發表服務,歡迎您的光臨息保密的問題,也就是說并不是任何的信息都能夠在互聯網上傳播,尤其是國家部門的相關保密信息。在計算機城域網運行遇到的種種情況中,上述的兩個問題是很多單位特別是國家機關、關鍵企業和科學研究單位沒辦法接受的。為了解決這兩個明顯的問題,,可以采取的方法之一就是通過廣播電視單位的光纜網絡來建設計算機城域網,也就是說建設一個過渡的信息網絡,用來連接國家主干線的網絡和單位局域網。不過需要注意的是,這個過渡網絡一定要先做好國家主干線的網絡和單位局域網之間的溝通交流工作,使得在當地的網絡資源共享和信息體系的建設可以得到有效的控制和問題處理。在實際應用上,計算機城域網首先是當地的信息能夠在當地的網絡里通暢地傳播,而不是經過主干線的網絡接收與傳輸來流通,這樣就可以使當地信息的計算機網絡速度和線路擁擠的狀況得到有效的緩解和解決,從而使資源的共享水平和利用率最大程度上得到提升。其次在信息保密方面可以是信息資源得到最大程度的有效使用,傳播的范圍被擴大。還有就是計算機城域網能夠在不破壞原來其它單位的局域網結構基礎上將城域網和其它網絡用戶直接連接起來。另外,優化了地區性的信息建設和管理,這是因為計算機城域網在運行時可以推進政府和組織的網絡建設進程,從而促進了政府和組織的辦公室自動化的水平。

3 三網結合方案的實施探究

根據上面的討論,該篇文章提供了計算機接入的幾種情況。

3.1 光纜相同,光纖不同

所謂光纜相同,光纖不同的方案是指計算機局域網和同軸電纜的網絡構架不用改變而是實行直接地連接網絡。同軸電纜最大的好處在于不用對網絡結構進行重新的改變,需要的資金無需較多。

3.2 光纖相同,光纜相同

這種混合系統只需要通過有線電視的光纖網絡來建設計算機城域網,不同的計算機局域網只需要進混合光纖同軸電纜網絡的光纖。這種情況主要用于混合光纖同軸電纜的短缺備份光纖,但是存在對計算機基帶信號進行調整控制和解調方面的缺陷。

3.3 混合光纖同軸電纜

完全使用混合光纖同軸電纜的網絡系統這種方案是當前通信研究的重要方面。但是這種方式面臨的困境較多。首先是對電纜分配系統的要求,它需要的是雙向式的,可是當前電視網絡不是雙向的。其次目前運行的電視網絡可信度不是很高,很難達到通信系統的標準。還有就是電視網絡的網絡結構有很大的噪音,使得lunwen. 1KEJI AN. COMlunwen. 1KEJI AN. COM提供寫作論文和發表服務,歡迎您的光臨系統的通信質量受到一定的限制。另外機頂盒的市場價格仍然較高昂。這種種的困境實際上都是技術水平有限所導致的。

4 結語

總的來說,由于光纜相同、光纖不同和光纖相同、光纜相同這兩種方案技術水平高使得其可行性較高,投入運行的效果會比較好。而對于混合光纖同軸電纜這種混合系統的方案由于資金使用較多,可不可以被采納運行仍然需要進一步地研究和探討。

篇(4)

中圖分類號:F40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3520(2015)-06-00-02

一、海洋石油電氣技術的發展概況

(一)石油電氣技術的形成與發展。海洋石油工程電氣技術的發展是與船舶電氣技術密不可分。上個世界初,商船就已經開始應用直流電驅動技術照明了,近半個世紀,商船大都采用十六系統供電。隨著電網負載不斷增長,為了滿足驅動力的需求,電壓必須相高壓方向發展。到了上個世紀五十年代,隨著發電機技術的迅猛發展,各國船舶陸續轉向交流系統的使用,并且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隨著海洋運輸業向大型化、高速化和自動化方向發展,其電氣化水平不斷提高,從六十年代起,自動化技術顯著提高,這樣嚴重影響著海洋石油電氣工程的發展,使得海洋石油電氣工程逐漸向智能化、數字化和網絡化方向發展。

(二)海洋石油電氣國內外概況。海洋石油的開發分為以下幾個步驟:海洋地球物理勘探,海洋地址取芯勘探,油田開發方案設計,打生產油井,石油采集與運輸。能夠利用到海上鉆井平臺的步驟是海洋地質取芯和打生產井,平臺上裝通訊、導航、鉆井和安全救援等海上油氣勘探開所必須的設備。世界第一座海洋石油鉆井平臺是1949年建造的。1968年德國與意大利共同建造的半潛式鉆井平臺就安裝有交流-直流電動鉆機,在海洋石油技術中處于領先地位,借助船舶自動化技術,石油工程電氣技術得到了迅猛發展。我國的石油電氣技術發展也很快,所有平臺都采用交流-直流電動鉆機,海洋開發平臺已經采用遙控、遙測、遙訊等集成技術。申述半潛式平臺的投入大大提高了我國海洋石油電氣化技術水平,是我國逐漸躋身于世界深水領域的先進水平。

二、海洋平臺電氣施工

海洋平臺電氣工程操作的第一步是電氣施工部分,也是最基礎最重要的一部。海洋石油電氣的安全可靠性和運行維修方面的問題主要有施工質量的好壞來決定。在電氣施工中,電纜通道的選擇、電氣設備的預設位置和電纜的敷設這三方面必須予以高度重視,才可以避免失誤的產生,以便更好的完成海洋電氣平臺的施工。

(一)電纜通道的選取。要想確定電纜通道,首先要明確主干電纜的走向,必須遠離油管線及熱源,比如水蒸氣管線、發電機排煙管、電阻器及燃油管線等。電纜也要避免與熱管線交叉,或者采取一定的防護措施,保持一定的安全距離。要考慮電纜橋架的分層布置:電力、通信電纜要分層開來敷設,高壓電力電纜與低壓電力電纜分層開來敷設等等。還有機電需要注意:高壓電纜遠離起居室;不相關的電力電纜避開通信室;主電源電纜與應急電源電纜的走向不同,要分開敷設;根據不同情況,電纜束外壁-電纜筒或者電纜框的選擇也不同,有防水防爆要求時選用電纜筒,其他情況選用電纜框保護即可。

(二)電氣設備預設位置的布置。電氣設備由室內與室外兩部分組成,室內部分由配電室和主控室設備組成,也是電氣設備布置時設計的重點部分。為了滿足施工標準,又方便操作和維修,一定要合理布置配電盤柜及配電箱。不能有油管、水管及蒸汽管等可能泄露的管線或者容器存在配電室和主控室周圍。此外,也要重點考慮室外危險區內電氣設備的布置,不允許布置電氣設備也不允許敷設電纜,如果必須要安裝,那么所選用的電氣設備的防爆等級必須在所在危險區的防爆要求范圍之內。

(三)電纜敷設注意事項。敷設電纜時,安裝電纜橋架,割焊電纜筒和電纜框,必須要符合電纜的走向。安裝電纜橋架時,要求規格、型號要符合施工圖紙規范。在割焊電纜筒和電纜框時,不能損傷構造,位置和型號也要合適,為了防水、防爆,不可用電纜框替代電纜筒。在操作艙室頂壁的作業時,特別是電焊、氣割艙室頂壁的工作時,如焊接橋架、導線板、電纜筒和電纜框等,必須保護好配電盤、集控臺、變壓器等已完成安裝的設備。要想進行電纜的敷設、電力電纜、主電源電纜、高壓電纜與低壓電纜的分層敷設,必須保證主電纜通道上所有需要動用電焊、氣割的工作都基本完成,且小設備也基本安裝完畢。還要區分電力電纜和儀表通信電纜兩者接地要求的不同。

三、海洋石油電氣系統發展現狀

海洋石油電氣配電自動化系統是指應用自動化技術,使電網企業能夠控制遠方,及時觀察、協調和控制配電設備系統。配電自動化在我國的發展經過了三個階段:一、通過開關設備與斷路器保護相配合,依靠開關來去除故障。二、通信和和控制系統,是電網自動化發展飛躍的基礎,不僅實現了對配電網的遠程遙控,還可以通過通訊網絡實時呈現配電網的狀態參數。三、實現了全網的多功能監控,是真正意義上的配電自動化,集設備管理、地理信息系統、饋線自動化、用戶管理、配電運行管理、故障分析等功能于一身。與陸地配電自動化相比,海洋石油電氣系統面臨更多的技術難題,而且配電自動化技術起步較晚。首先,要想解決跨海供電的問題,為了實現電氣聯系需要敷設海底電纜,海底電纜分支多,線路較短,配電網在繼電保護的上下級配合和故障診斷等方面都有相當的難度。其次,海上空間狹小,海洋石油生產系統的電氣設備眾多,類型龐雜,各個電氣設備之間距離較短,給配電網的管理和參數采集帶來了極大的工作量。此外,大部分海洋石油鉆井平臺都長期工作于海上,依靠系統主電源來支持石油生產,如何有效解決配電自動化的通訊問題,建立安全、穩定的參數采集和通訊網絡,也具有一定的難度。所以很多問題給海洋石油電氣工程的相關工作帶來很大阻礙,急需進行深刻的技術革命,來使海洋石油電氣工程相對簡單化和高效化。

四、海洋石油電氣系統前景展望

伴隨著我國智能電網建設的進程的不斷深入,電力系統發生了一場深刻的技術革命,智能變電站不斷興建,計算機信息技術、光技術、智能技術融進了電網,對電網各個環節都帶來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電網正在朝著智能、綠色的方向不斷發展。對海洋石油電氣系統來說,隨著光纖通信技術、智能控制技術、遙感和遙測技術、電力系統進行著自動化的變革,更多的新材料和新技術將應用于海洋石油電氣系統,用來解決目前面臨的跨海供電問題,針對電氣設備眾多和通訊設備不穩定性等問題也起到很好的改善和提高作用,海洋石油電氣系統將更加安全、綠色,配電網的自動化和智能化程度將不斷提高。由于海洋石油開采平臺電氣設備工作的環境惡劣,配電安全就顯得十分重要。在越來越倡導數字動畫設計有更高要求的當今社會而言,計算機信息技術、光技術、智能技術得到更廣泛的關注和投入,結合本文海上石油平臺的電氣安全問題進行了探討,研究了海洋石油電氣的發展現狀以及未來發展的分析,對我國海洋石油電氣平臺的建設有著高瞻遠矚的意義。

參考文獻:

[1]陳亮,冷鴻震,王樹達,安曉龍 . 淺談海洋石油平臺防爆電氣設計 [J]. 科技信息, 2011(09)

篇(5)

一、引言

在大鄭線新立屯至通遼西區間增建第二線工程中,有相鄰的甲、乙、丙三個站,由于增建二線,乙站拆除,甲乙兩站相距12.2km,乙丙兩站相距13.4km,甲站出站1km處上下行線各有一座長約500m的隧道,此1km內有較大曲線和路塹。因乙站車站臺拆除,致使甲、丙兩站間的無線列調電話通信出現弱、盲區,目前解決明區間弱場的方式主要有布放中繼臺及布放光纖直放站兩種,前者造價較低,但由于空間波不易控制,后者需要鋪設光纖,適合站間距離長,同時造價相對較大,為解決弱、盲區通信問題,針對本工程實際情況,設計中明區間采用異頻中繼,隧道內采用無漏纜隧道中繼器及特制平板天線的方案,設備選用華通時空通信技術有限公司的產品。現將工程有關情況簡介如下。

二、系統組成

本無線列調系統為450mhz-c制式,弱場異頻中繼頻率為150mhz。

(一)明區間弱場中繼設備

明區間弱場中繼設備由wjj-11型首臺中繼器和wjj-12型尾臺中繼器組成,首臺設在丙車站,尾臺設在弱場區邊緣的原乙站,通過首尾中繼器的中繼及無線轉發功能,實現車站臺與弱場區機車臺的通信。wwW.lw881.com車站呼叫機車:站臺將呼叫機車的114.8hz信令調制到f1發射(f1為457.7mhz),首臺收f1解調出114.8hz再調制到f2發射(f2為151.7mhz。),尾臺收f2解調出114.8hz再調制到f1發射,車臺收f1解調出114.8hz后顯示被呼叫并發415hz回鈴信號,經相應操作,雙方通話。機車呼叫車站:為上述反向流程,呼叫車站信令為123hz。

(二)隧道內盲區中繼設備

wjs系列中繼器是解決無漏纜隧道內通信的專用設備,它由wjs-1型洞口中繼器、wjs-2型洞內中繼器、平板天線、連接洞內中繼器和平板天線的功分器、syv-50-9射頻電纜和連接兩中繼器的中頻隔離器、yzw2x4.0控制電纜組成。其中控制電纜內既傳輸中繼器所需的220v交流電源又傳輸含有呼控信令的中頻455khz,兩者通過中頻隔離器分開。隧道較短時洞內可不設中繼器,較長時可設2臺以上中繼器,1臺中繼器可帶多達5個平板天線。洞口中繼器設在洞口中繼房內,洞內中繼器設在隧道內適當地點的避車洞內,平板天線貼裝在洞壁上部,控制電纜、射頻電纜及功分器等設在洞壁上。其通信過程如下,車站呼叫機車:站臺將呼叫機車的114.8hz信令調制到f1發射,洞口中繼器收f1后解調出含有114.8hz信令的中頻455khz,中頻經控制電纜傳至洞內各中繼器再調制到f1經射頻電纜及功分器傳至平板天線發射,機車收f1解調出114.8hz后顯示被呼叫并發415hz回鈴信號,經相應操作,雙方通話。機車呼叫車站:為上述反向流程,呼叫車站信令為123hz。車站經首尾中繼器與隧道內機車的通信與上述類似。

三、設備配置

由于乙站拆除,在乙站新設wjj-12型尾臺中繼器一套,丙站除原車站臺外另設wjj-11型首臺中繼器,甲站原車站臺不變;上行線隧道的甲站側洞口設wjs-1型中繼器一套,負責甲站車站臺與上行線隧道內機車臺的通信中繼。因隧道較短,隧道內未設洞內中繼器,僅設平板天線3個、功分器2個,同時設相應的射頻電纜及中繼電纜;下行線隧道洞內設備與下行線隧道類似,下行側洞口設wjs-1型中繼器一套,乙站設尾臺中繼器一套,丙站設首臺中繼器一套,下行線隧道內機車臺經洞口中繼器、拆除乙站新設的尾臺中繼器、丙站首臺中繼器與丙站車站臺間的通信。

四、頻率選定和場強 計算

根據tb/t3052-2002規定,450mhz頻段c制式頻率選457.700mhz,異頻中繼頻率選151.700mhz。450mhz頻段機車臺接收機輸入電平中值設計值取28dbμv(其中,電臺最小可用電平10dbμv,起伏量11.5dbμv,儲備量6.5dbμv)。因無線列調的場強計算范圍內地球曲率的影響并不顯著,故用平面大地公式近似計算。

1.450mhz:接收點入口電平:v入=p1-l1+g1-l0-f+g2-l2。式中:p1為發射功率5w(144dbμv);l1為發射饋線損耗6dbμv;g1為發射天線增益13dbμv;l0為自由空間傳輸衰減;f為衰減修正因子;g2為接收天線增益0dbμv;l2為接收饋線損耗3dbμv。

自由空間傳輸衰減:l0=22+20lgd+20lgf。式中:d為收、發天線間距離(km);f為載頻頻率(mhz);l0=22+20lg13.4+20lg450=97.6dbμv。

平面大地傳播時衰減修正因子:f=22+20lgh1.h2.f/d=22+20lg25x4.8x

450/13400=34.1dbμv。

機車距車站13.4km時:v入=144-6+13-97.6-34.1+0-3=16.3dbμ。v不滿足28dbμv的要求,但可以達到中繼器的工作開門電平。

2.隧道內平板天線發射電平:(洞內中繼器輸出電平144dbμv[5w],射頻電纜衰耗0.05db/m,平板天線間距160m,增益1dbμv,功分器主路衰耗3db,支路衰耗3-25db可調。)最遠處天線發射電平:p=144-0.05×540-3×2+1=112dbμv,由遠至近調整功分器支路衰耗為12db、24db,則天線發射電平為112dbμv。因隧道內電波傳播受列車、洞壁構造、隧道截面及曲線等因素影響很大,工程中應據實測場強調整天線間距、功分器支路衰耗及中繼器輸出電平,使場強滿足要求。

五、設備安裝

丙站新建運轉室,車站臺及首臺中繼器設在的25米鐵塔上,天線塔設10ω防雷地線,電臺所需交流電源由通信機械室接引;拆除乙站利用原20米鐵塔,尾臺中繼器設在無人值守的中繼房內,電源采用太陽能供電。隧道口的洞口中繼器設在無人值守的區間中繼房內,電源采用太陽能供電。區間中繼房應特別注意高頻避雷器、系統工作地線及天線塔防雷地線的良好設置,以確保設備安全運行。隧道頻電纜掛設在洞壁上部的掛鉤上,平板天線及功分器設在洞壁頂部。平板天線間的距離160m左右,施工時根據隧道內場強實測情況進行調整。功分器主路衰耗3db,支路衰耗3-25db可調,愈靠近中繼器的支路衰耗愈大,使各天線的輸出電平基本一致。

六、小結

篇(6)

3G網絡的主要業務量來自于室內。根據香港SUNDAY對業務數據的采集結果可知,3G業務的室內話務量占總話務量的一半以上。而NTTDoCoMo的最新統計數據顯示,大約70%的業務量來自于室內。綜合考慮建筑物結構、電磁波傳播環境和容量需求方面的因素,將室內分布場景細分為以下幾類,見圖1。

和2G網絡相比,3G網絡在深層次覆蓋時存在諸多不足。此外,由于3G系統自干擾的特性,會引起“呼吸效應”現象和“遠近效應”現象。因此,網絡規劃時需要考慮減少網絡的滿載率,同時也要考慮切換區域大小的設置問題。

由于室外站進行室內覆蓋對信號的控制和深度覆蓋不能做到最優,嚴重影響用戶的滿意度。韓國最大的移動通信商SKT的數據顯示,大部分服務質量差的位置都在室內,且往往是由于宏蜂窩基站覆蓋不到位造成的。

相比之下,室內分布系統不僅可以在話務密集地區進行有效的話務吸收,解決室內“無死角”覆蓋,而且減輕了室外站小區“呼吸效應”,降低了室外系統的負荷,從而能夠提高整個網絡的質量和容量。

3G室內分布系統

傳統的室內覆蓋系統將不同系統割裂開來,采取單獨建設、單獨維護的策略。但由于我國目前網絡存在多種系統,且頻段跨度較大,所以室內分布系統應該采用多系統的寬頻室內覆蓋方案,即一套天饋系統來實現多系統信號的同時覆蓋。

其中,信號源主要包括室內宏蜂窩基站、室內微蜂窩基站和直放站等。從系統容量和功率需求的角度,根據不同話務需求和覆蓋場景選擇不同的信號源。比如,對于大話務量地區,宜采用宏蜂窩基站作室內分布系統的信號源,能夠插入多塊基帶處理板,滿足話務密集地區的需求;對于寫字樓等室內用戶集中、話務量較高區域,可以考慮建設微蜂窩室內分布系統;對于隧道、地鐵車站、地下商場、地下酒吧等強調覆蓋而非容量的場所,可以考慮用室內直放站引入基站信號。

信號分布系統可以分為無源分布系統,有源分布系統和混合分布系統三種形式。無源分布系統是通過無源器件進行分路,經由饋線將無線信號盡可能平均地分配到覆蓋單元上,從而實現室內信號的均勻分布;有源分布系統中加入了功率放大器這一類有源設備。信號經過各級衰耗后,到達末端時,可以利用放大器放大以達到理想的強度,保證覆蓋效果。也可以混合采用無源系統和有源系統的部分器件,建立一套混合的信號分布系統。

覆蓋方式主要有三種,即分布式天線系統(DAS)、泄漏電纜系統和混合方案。

分布式天線系統能夠支持從400MHz到2.5GHz很寬的頻率范圍;對于建筑物內部結構狹長的特別區域,例如公路隧道、鐵路隧道、礦井等,可選用泄漏電纜分布系統,泄漏電纜不需要室內天線,通過電纜上泄漏信號進行覆蓋;多系統的寬頻室內覆蓋方案共用天饋線系統,具有相當靈活的可擴展性。但是在多網合一的室內分布系統的設計中,對系統間干擾的分析和抑制至關重要。

3G室內分布系統的設計

在室內分布系統方案設計中,需要考慮三方面的因素:降低室外信號對室內的影響;減少室內信號外泄;室內環境的特殊性所帶來的傳輸與空間衰耗。

首先,由于室外基站會對室內系統造成影響,所以必須對來自室外基站的信號進行測量,以了解室外宏站對室內系統的影響。

其次,室內分布系統的信號泄漏容易造成對室外信號的干擾,容易導致室外用戶選用室內信號,使軟切換增多,從而影響室外的掉話率。在3G工程設計階段就需要控制過多的軟切換區,減少室內天線的輸出電平,控制信號泄漏電平。在靠近窗戶、門口等邊緣區域,應采用方向性較好的定向天線,以減少信號的泄漏從而優化切換關系。

最后,由于頻率上的差異,多系統共用室內分布系統不可避免地帶來了不同系統間在室內分布系統上功率損耗不一致的情況。比如,在2GHz下信號的饋線損耗,空間損耗和隔墻損耗都有增加。所以,應根據實際情況采用“多天線低功率”方式進行覆蓋,合理布防天線。

鏈路預算

1.容量預分析

A地的人流量是2000人/小時,設手機人均使用率為25%,A地移動電話用戶數為2000*25%=500/小時。用戶均勻分布,平均每用戶忙時話務量為0.02Erl,則A地總的話務量為10Erl,按照20%的余量,最大吸收話務量為12Erl。系統信號源為微蜂窩基站,根據Erlang-B公式表,當呼損率為2%時,兩個載頻容量為8.20Erl。因此采用4個載頻容量足夠提供系統使用。

2.覆蓋場強預分析

吸頂全向天線的輸出口功率為7dBm,增益為3dBi。距天線的最遠覆蓋距離約為10m。自由空間傳播損耗是58dB,貫穿損耗和多徑衰落分別是15dB和10dB。則邊緣場強=7+3-58-15-10=-74dBm。

覆蓋電梯的定向板狀天線的輸出口功率為11dBm,增益為8.5dBi。距天線的最遠覆蓋距離約為20m,20m自由空間傳播損耗是64dB,貫穿損耗和多徑衰落分別是20dB和15dB。則邊緣場強=11+8.5-64-20-15=-79.5dBm。

一般以移動終端的發射功率來確定漏泄射頻同軸電纜的最大覆蓋長度。移動終端的最大輸出功率為2W,系統要求的最低場強為-105dBm。頻率為2GHz,95%耦合損耗為86dB,耦合損耗的波動余量為5dB。漏泄同軸電纜的衰減常數為44dB/km,跳線及接頭損耗為2dB,地鐵系統車體的屏蔽作用和吸收損耗為10dB。則最大覆蓋距離=(33-(-105)-86-5-2-10)/44=795m

在新的通信系統中,覆蓋、容量和質量不再獨立,需要綜合考慮;多業務的同時存在也需要均衡考慮;重要的是,需要兼顧多網同時進行通信的狀況;干擾也將成為未來移動通信的最大攻克難點。而這些對饋線、漏纜、器件及附件和天線的性能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鏈接作者簡介

篇(7)

中圖分類號:TP929.11 文獻標識碼:A

1當前光纖通信的優越性

1.1頻帶非常寬,傳輸容量非常大

目前,在光纖通信系統中,光纖的傳輸帶寬比電纜大很多,單模光纖就具有幾十GHz?km的帶寬距離積。采用多種復用技術能提升線路傳輸容量;最簡單的是采用空分復用,光纖外徑只有幾十 m,一根光纜就可以容納幾百根光纖,傳輸容量成百倍增長;對于單根光纖,可以采用光復用技術,正在研究開發的光復用技術有波分復用(WDM)、光碼分復用(OCDM)和光時分復用(OTDM),而主要采用的是波分復用(WDM),目前人們采用的密集波分復用(DWDM)能增加可使用波長數量,同時利用光纖損耗譜平坦,擴大可利用的波長轉換技術和窗口技術,實現波長再利用等使單根光纖由單波長傳輸的傳輸速率幾Gbps,達到多波長傳輸幾十Tbit/s;另一方面,減小光源譜線寬度和采用外調制方式,同樣能極大提升傳輸容量。

1.2抗電磁干擾性能強,泄露小,保密性好,無串話

由于光纖是非金屬的光導纖維(目前主要采用石英(SiO2)),光纖通信線路不會受普通的高、低頻電磁場的干擾和閃電雷擊等的損壞,抗電磁干擾性能好。光纖的設計獨特無比,在光纖中傳輸的光被嚴格局限于光纖的纖芯與包層鄰近進行傳輸,泄露極其微弱;即使在彎曲半徑十分小的地方,光泄漏的可能性也非常微弱。所以泄漏到光纜之外的光信號基本上沒有,如果沒有專用的特殊工具,光纖無法分接;以及長途光纜等通常埋在地下。由此可知:光纖通信保密性能極好,也不會產生電纜通信中常見的串話現象。這對現代政治、軍事和經濟均有重要意義。

1.3光纖重量輕、纖芯細,鋪設簡單,資源豐富

光纖一般直徑只有幾微米至幾十微米之間,相同容量話路光纜,要比電纜輕90%~95%(光纜的質量僅為電纜的1/10~1/20),直徑小于電纜的1/5;光纖柔軟性十足,鋪設簡單;這順利解決通信傳輸系統占用較大的空間致地下管道擁擠等難題,同時極大的節省了通信地下管道的投資成本;光纖通信應用于航天領域,能夠有效減輕衛星、飛船與飛機等的重量,提升通信質量的同時降低制造成本。制造光纖的原料石英(SiO2),更是資源豐富且價格便宜,因此光纖通信的發展及全面普及具有巨大前景。

2光纖通信發展現狀及趨勢

2.1超高速、超大容量、超長距離系統發展

光纖通信經過數十年的發展,目前商用系統傳輸速率已能達到10Gbps以上;隨著傳輸需求不斷提升,超高速、超大容量、超長距離的光纖通信系統發展成為必然。單一的采用光時分復用(OTDM)或波分復用(WDM)對信道傳輸速率的提升是有限的;因此,可以采用將多個光時分復用(OTDM)信號集中進行波分復用(WDM)的辦法來實現信道傳輸能力最大化。

2.2新型光纖不斷發展

在傳統的G.652光纖已無法滿足超高速長距離傳輸網絡發展需求的狀況下,新型光纖的開發成為下一代網絡基礎設施工作的重要部分。光纖通信傳輸速率的提高主要通過:(1)提高傳輸速率;(2)增加傳輸的光波數量。因此,開發盡可能寬的可用波段的全波光纖成為關鍵。目前全國光纖通信運用在C(1530~1565nm)與L(1565~1625nm)波段,而全波光纖能將波長擴展至1260~1675nm;若按波長間隔為50HZ(0.4nm)開通DWDM系統,以目前單信道傳輸速率80 Gbps計算,單纖通信容量高達1000X80 Gbps以上。其它諸如非零色散光纖,空心光纖等新型光纖也陸續出現。

2.3光纖孤子通信發展

光纖孤子通信是一種全光非線性通信方案,主要利用光纖折射率的非線性效應對光脈沖壓縮,使其與群速色散激發的光脈沖展寬平衡,光孤子能在光纖的反常色散區與脈沖光功率密度足夠大前提下進行長距離不變形傳輸。這種傳輸方式在大幅度提升傳輸距離的同時保證了傳輸質量。理論上,光孤子通信容量沒有限制,可高達1000Gbps;近些年隨著色散補償和色散管理的實施及相關技術的深入研究,光孤子運行速率已能從10~20 Gbps提高至100 Gbps;并采用再生、重新定時等降低自發發射,使傳輸距離高達100000km以上。

3結語

自從1966年英籍華人高錕博士提出光纖作為傳輸介質的概念,1970年美國康寧公司根據高錕論文的設想,使用改進型化學汽相沉淀法,制造出世界上第一根超低損耗光纖,其在1 m附件波長區將光纖損耗降低到20dB/km。由于光波通信技術的巨大發展,現在世界通信傳輸業務的90%需經過光纖傳輸,并且目前業務量還在不斷快速增長;隨著光纖通信技術的不斷發展,光纖通信應用的范圍將越來越廣。

篇(8)

1管線綜合布置的一般原則及各類管道特性

(1)各種管線在運行中,能夠保證在正常的氣候和設計荷載條件下安全工作;

(2)為了減少管線檢修及施工時對交通的影響,管線應盡量布置在人行道或非機動車道下,并平行于道路中心線布置;

(3)根據管線所輸送的介質性質分類布置,以減少管線問的相互干擾,

(4)管線豎向布置時,其調整原則是:壓力管讓重力管,小管讓大管,支管讓干管,易彎管讓難彎管;

(5)各種管線的危險性由大到小依次為:煤氣管道、生活污水管道、雨水管道、電力電纜、給水管道、通信信號電纜;

(6)各種管道的可塑性由大到小依次為:通信信號電纜、電力電纜、給水管道、煤氣管道、生活污水管道、雨水管道。

根據《城市工程管線綜合規劃規范》的要求,工程管線布置在道路下,從道路紅線向道路中心線方向平行布置的次序宜為:電力管、通信信號管、煤氣管、給水管、雨水管、污水管;工程管線在庭院內,由建筑紅線向外依次平行布置的次序為:電力管、通信信號管、污水管、煤氣管、給水管。

2某住宅小區設計構思

在某住宅小區的5類地下管線中,對小區運行安全最為直接的是排水管;對小區運行安全潛在危險大的是煤氣管;對小區今后發展影響最大的是通信信號管。因此,確定設計方案的重點是排水管、煤氣管和通信信號管。

2.1體制排水管設計

首先是排水體制的選擇,設計采用雨污分流制,為今后城市污水的集中處理提供條件;其次是小區豎向設計與排水出口方向的協調,如果小區的豎向分區與排水總出口不一致,客觀上將造成小區不合理的逆向排水。

2.2煤氣管的施工安全設計

由于煤氣具有可爆炸性和劇毒性的特點,設計的關鍵在于如何確保煤氣管的施工安全和運行安全。在布置時,煤氣管不宜在污水管和電力電纜旁邊,以免煤氣泄漏后遇沼氣或電火花而引起爆炸。

2.3通信信號管設計

隨著現代通訊技術的迅猛發展,遠程安全系統的完善和電腦網絡進入家庭,均與通信信號管的建設密不可分,在設計時主要考慮遠期的可發展性,適當預留發展空間。

2.4消防系統管線設計

因水消防系統一般是獨立的消防給水系統,絕大部分時間管網內的水處于靜止狀態。我國目前消防管網大部分采用鋼管,而不流動的水易孳生厭氧菌,其對鋼管會產生生化腐蝕,這種腐蝕多為點蝕,對鋼管的破壞性極大。因此把消防管網設計成流動狀態是很有必要的,這一點很容易被設計人員所忽視,應引起足夠的重視。把消防水設計成流動狀態,當消防系統較小時不難做到,而對消防系統供水范圍較大時就有一定的難度,但至少應將消防主管內的水設計咸流動狀態。為保證消防管網內水量的相對穩定,要求系統內的回流水應進入消防水池,不應為減少回流管的設計而將該部分水作它用,更不能就近排放。回流水量盡可能少,能保證管網內的水處于流動狀態即可,避免回流量過大而影響消防時的水量和增加平時穩壓泵的運行功率。

3某住宅小區管線綜合平面布置

在某住宅小區中,主干道寬為1om,車道寬7m,人行道寬15m,宅問道路寬為2.5m,住宅房前屋后的綠化帶寬為2.5~3.5m。以下以北梯戶型為例,門棟入口方向朝北,衛生問和廚房布置在北面。

3.1庭院內管線綜合平面布置

3.11污水管設計

根據住宅的平面布置以及gbj15-88《建筑給水排水設計規范》的要求,化糞池距建筑物的凈距宜《5m,且化糞池及其污水管布置在宅間道路遠離住宅的一側為宜。若將化糞池和污水管布置在宅間道路下,需考慮化糞池承受通過汽車的荷載,每座造價將增加近2000元,與延長幾米污水管的造價相比,顯然前者在經濟上不劃算i若讓給水管和煤氣管穿越化糞池,也將增加施工難度和工程造價,故設計時考慮將污水管布置在宅問道路遠離住宅的一側。

3.1.2煤氣管的安全設計

煤氣管通常采用pe管,在附近管道施工開挖時,煤氣管容易遭受意外損傷,危及煤氣管的運行安全。設計時,將煤氣管布置在屋后的綠化帶中,既減少了外部荷載的影響,又避免了管道與房屋一側的施工干擾,能較好地保證煤氣管的安全。

3.1.3通信信號管設計

由于現代通訊技術發展迅速,今后必然會有擴容施工,為了減少施工對道路的破壞及對居民生活的影響,設計將通信信號管布置在宅問道路的綠化帶中。

3.1.4給水管和電力電纜

給水管和電力電纜相對變化較小,可一次性施工到位。給水管布置在宅問道路下;考慮到電力電纜的可彎性較大,將其布置在遠離住宅的另一側綠化帶中。

3.15消防管線設計

裝置及罐區防火堤外四周消防管線應環形布置,如裝置內有消防通道,則沿消防通道也應布置消防管線并與裝置四周管線環形連接。當幾個占地面積較少的裝置在一起時,為減少管線敷設,可將這幾個裝置作為整體在其四周環狀布置管線,必要時采用支管引入裝置的形式補充設置消防設施。環狀管網應用閥門分成若干獨立管段,每個管段上消防設施的布置不應超過5個。消防管網可與企業生產水管網設置連通管,連通管上設置止回閥,保證消防管內的水不流向生產水管網。

綜合上述情況,設計庭院內管線綜合平面布置由住宅一側依次向外調整為:煤氣管、通信信號管、給水管、污水管、電力管。具體布置見圖1。

3-2主干道下管線綜合平面布置

在設計時,考慮將可燃易燃及損壞時對房屋基礎有危害的管道盡量遠離建筑布置:對埋設較深的管道也布置距建筑物遠一些。為了減少外部荷載對煤氣管的影響,設計將煤氣管布置在-n人行道下;雨水管和污水管的管徑較大且埋設較深,將其布置在道路中間,電力電纜布置在另一側人行道下,通信信號管布置在靠近電力電纜一側的車行道下。具體布置見圖2。

4管線綜合豎向設計

由于污水管和雨水管屬于重力式排水,其調節余量小,且排水管管徑較大,占用的空間也較多,因而豎向設計時應處理好排水管的高程。在排水條件許可的條件下,適當地降低雨水管的埋深,使其管頂覆土達到1~1.2m,有利于管線交叉時其他小管徑的管道從雨水管的上方穿越,從而減少建設投資并為日后管線的維修提供方便。

篇(9)

1引言

在過去的二十年中,城市建設和工業企業的通信業務迅速發展:現代智能建筑,商業建筑,辦公樓和住宅樓已成為城市發展的趨勢。現在,您可以將所有電話,信息,圖形,圖形和多媒體設備將結合到標準布線系統中,各種設備的終端設備將插入到標準連接器中。

綜合布線系統是能兼容,因此各個生產單元的電話,信息,圖形和多媒體設備都可以互連。因此,不再需要為各種設備準備各種布線細節以及復雜的標記方案和控制方案,因為其開放的結構可以成為各種工業標準的指南。最重要的是統一配線系統的適用性和靈活性都很出色,價格便宜、干擾較少的終端設備可以重新安排和調度它。

2某酒店辦公樓綜合布線系統配置

某酒店辦公樓綜合布線系統主要由傳輸光纜、非屏蔽雙絞線電纜、配線架、模塊、標簽、面板、跳線以及其他附件組成。

系統按照終端信息點的用途可分為以下幾套網絡:

語音信息點:包括客房與酒店辦公管理區域,通過綜合布線連接到酒店的PABX系統。

客房HSIA信息點:用于客房高速寬帶接入,包括有線和無線AP。

客房互動電視信息點:用于客房互動電視信息接入。

酒店辦公和管理信息點:用于酒店內部辦公和管理使用。

設備網信息點:主要用于各個智能化系統主干信息傳輸,包括信息系統、客房控制系統、門禁系統、BA系統、視頻監控系統等。

設備網的主機房設計在一層消防控制中心,其他網絡的主機房設計在一層IT機房,兩個機房之間通過一根12 芯多模光纖連接,以便信息共享使用。

酒店區域信息點按照酒店管理方技術要求及房間家具布置進行配置設計。每標準間客房設置2 個單孔語音點(床頭一個,衛生間一個)1 個單孔數據點(電視機后側,用于互動電視),1 個語音/數據雙孔點(房間內學習區的桌子邊),1 個無線AP點(位于客房吊頂內)。每個標準間進6 條6 類4 對雙絞線。其中3 條用于數據點(AP/HSIA/互動電視),3 條用于模擬/數字電話點。

每個套房設置4 個單孔語音點(床頭一個,兩個衛生間各一個,客廳沙發邊一個),2 個單孔數據點(電視機后側,用于互動電視),1 個語音/數據雙孔點(房間內學習區的桌子邊)。每個套房進9 條6 類4 對雙絞線,其中3 條用于數據點,5 條用于模擬/數字電話,每個套房設置1 個AP點,便于客人無線設備使用。

總統套房進13 條6 類4 對雙絞線,其中6 條用于數據點,7 條用于模擬/數字電話。總統套房內設置AP點2 個。酒店的宴會廳有2 個分區,考慮到宴會廳是人流比較集中的地方,在每個分區設置5-7 個AP點(每個AP最多可以負荷30 臺無線設備的訪問),每個宴會分區設置13-17 個語音/數據雙孔點。為了方便于酒店的管理和調度,在宴會廳前庭設置5 個語音/數據雙孔點。在每個多功能會議室設置AP點1 個,單孔數據點1 個(用于互動電視),語音/數據雙孔點3 個。

3系統管理

綜合布線系統是一次投資,多年甚至是幾十年長期使用、非常實用有效的系統,它可以與所在的建筑物共存亡,有很長的生命明。使用的網絡設備更換了,使用者更換了,管理者更換了,而綜合布線系統依然有效,依然可以正常工作。當然,一個好的系統,也要有好的管理。沒有一個好的管理,很難保證一個好的系統長期好使,長期有效。按照TIA/EIA606 《商業建筑物電信基礎結構管理標準》對綜合布線的標識、記錄等做規范要求,標簽的材資滿足UL969 的要求。

管理的內容包括:位于工作區、配線間、設備間和引入設施的終端部件;電信布線纜線和連接件;布線纜線路徑、連接件位置、終端部件所在的位置。

4系統設計

4.1建筑群子系統

建筑物子系統所述的電纜,連接到其它建筑物的通信設備,是結構布線系統的一部分,并且支持所需的產品用于建筑物之間進行通信。它包括相關設備。例如大對數電纜,光纜和進入建筑物的電纜上的電涌保護,過電壓和過電壓保護設備。包括在設計的主要設備的所有光纖,大型對數電纜和通信電纜通過金屬跳線或鋼管保護。與此同時,IDC保護的電線電纜提供電氣保護,防止外部電壓和電流人員和設備的損壞。

4.2垂直子系統

該方案的垂直子系統涉及主光纜和將中央計算機室連接到地面布線室的大對數電纜。主干光纜使用6 芯多模內部光纜,帶寬可以達到1Bbit/s或更高,可以提供高質量的數據通道,此外,支持千兆以太網的傳輸距離優于國際標準。大型電纜使用3 種類型的25 對銅電纜。大雙絞線對和語音點的對數為2 :1

4.3設備間子系統

設備間的子系統包括電纜,連接模塊和對應的主布線機的輔助設備。不僅存在在同一光纜相鄰纖維之間沒有干涉,而且氣密性好,線徑也小,尺寸也小,重量也輕,誤碼率也低等,因此網絡的穩定性有很大程度的提高,增加了系統升級的可能性。地面電纜室用于將工作區域中的水平電纜與從自主電纜室獲取的垂直電纜連接起來,或用于形成網絡連接。

該部分采用金屬線在靜電地板下面的凹槽的路徑。除了安裝和引導電纜外,電纜通道在電纜的機械保護中也起著重要的作用。同時,它提供了防火,氣密和堅固的空間,因此電纜可以安全地延伸每個特定層的末端。

4.4管理間子系統

用戶更改電纜布線的方式是通過更改,添加,傳輸和擴展管理子系統中的電纜。配置控制子系統,建議在適當的部件將用于路由和調整電纜。

管理子系統提供了一種在整個有線系統與設備,以及設備連接到它,連接用于與其它子系統的通信。傳輸控制子系統的管理可以組織或改線線路,以便可以將傳輸線擴展到建筑物內的每個工作區域,這是綜合布線系統靈活性的集中體現。管理子系統與水平/干線、主系統和設備進入建筑物的連接形成了它的三個應用領域。在管理子系統中在未來可以加入線色代碼標記管理。

5結論

酒店作為一種面向廣大游客的服務建筑,其特點是人員流動量大,房間數量多而密集,從而更加考驗了酒店的安全保障、信息管理能力。作為建筑智能化工程技術中必不可少的綜合布線技術,便在此發揮出了它巨大的作用。本項目為南昌國際酒店設計的綜合布線系統為給住客們提供了完整的網絡、電話通信能力,從而保障了住客們的自身權益,也為酒店保障了住客們的安全問題。

在南昌國際酒店智能化項目中,綜合布線系統采用星型拓撲結構,采用光纖和銅纜混合組網方式設計,數據及語音水平布線采用六類非屏蔽系統,客房內同號電話采用四芯電話線纜,語音主干采用三類25 對大對數線纜。通過改變跳線的方式來完成信息點的轉換,真正實現了數據與語音點的交換功能。現如今智能化建筑設施越來越多,綜合布線系統的運用也越來越廣泛,其科學技術也得到了飛速的發展,為人們的生活帶來了巨大的便利。綜合布線的前景也越來越廣闊,在不斷發展的社會生活和建筑智能化技術行業中都占據著不可或缺的地位。

篇(10)

一、工程設計背景

目前,中國已建成世界上最大的、先進可靠的電力專用光纖通信網絡,但總體上又呈現“骨干網強、接入網弱”、“高端強,低端弱”的態勢,電網“最后一公里”的380V及220V用戶接入網光纖化率極低,目前光纖接入占比僅0.14%。通過對電力光纖入戶技術方案和經濟性的分析,可以看出:電力光纖入戶技術可行,實施容易,只要投入較少的費用把現有的技術進行適當整合和提升,就可以實現光纖到戶和理想的寬帶接入。同時,電力光纖到戶與我國信息產業發展的各項政策、戰略步伐,與世界信息產業技術的發展方向是完全同步和融合的。電力光纖入戶還能夠充分利用電力公司綜合實力和成本優勢,節約新建建筑小區光纖入戶成本,實現能源流、信息流的高度集成和綜合應用,搶占廣電、電信運營商通道市場,收取租賃費,延伸服務范圍,開拓新的業務領域和利潤增長點。

二、關鍵應用技術

1.EPON技術

EPON(以太網無源光網絡)是基于以太網的無源光網絡,遵循載波偵聽、多路訪問的規則,通過單纖雙向傳輸,資源利用率高。光纖到戶采用PFTTH的接入方式和EPON體系結構組網,EPON系統主要由OLT和ONU設備組成,OLT布置在電力小區局端機房,ONU布置在用戶端。

2.光/電分配技術

常規的低壓分支柜只能對電纜進行分支,不能對其中的光纜進行分支。2011年由河北省電力公司研制的光電分配柜將原來單一的低壓電纜分支柜和光纜分支箱結合為一體,將OPLC低壓電纜在光電分配柜中進行分支,實現了電與電、光與光的集中分配,然后再經OPLC低壓電纜輸出,光電分配柜具有外形美觀、結構緊湊、占用空間小、便于施工、節約電纜資源、光電集中管理與維護等特點。

3.OPLC技術

OPLC是一種將光單元復合在低壓電力電纜內,具有電力傳輸和光通信傳輸組合的電纜,其適用于額定電壓0.6/1kV及以下電壓等級。

三、設計方案

(一)總體方案

本論文將對保定地區試點項目國宅花園小區開展方案設計,該小區是保定中國電谷智能電網綜合建設工程的子項目“配電自動化”及“智能電網光纖到戶的試點小區。

1.小區情況調查

(1)小區建筑情況

小區共12棟高層,均為板樓;電表分布為每層集中;總戶數2009戶。

(2)電力設施配套情況

高壓外線:由兩路10kV電纜及光纖引入。

配電室(開關站):小區共設3個配電室,由10kV電纜引入總開閉所。

配電室至各樓:由各配電室出低壓OPLC復合纜至各樓配電間,低壓電纜采用三相四線制,敷設方式為‘井-管’式,電纜橋架敷設。

樓內分配電室:每棟居民樓地下一層設兩個配電室:居民照明配電室和動力配電室。居民照明配電室內每樓每單元設1面分線配電柜,3#樓商業設一面分線柜;每樓動力配電室內設2面分線配電柜。

樓內分配電室至各戶及用電點:樓內分配電室至居民各戶采用三相預分支電纜。動力電表安裝于樓內動力配電柜,電表以下電纜由用戶自理。

(3)用戶三網融合帶寬需求

下行業務所需帶寬(Mbps):IPTV(10-12)、視頻通信(2)、上網業務(4)、VoIP(200Kbps),總計接入帶寬17-19Mbps。

上行業務所需帶寬(Mbps):語音、視頻通信(2)、上網業務(1),總計接入帶寬2M-4Mbps。

2.建設方案

依據板樓典型設計方案,制定電力光纖到戶組網方案如下:

1#-12#樓光纜分配點設置在每棟樓負一層的樓宇配電間,并配置1個光纜交接箱,共計32個光纜交接箱。

(1)1#樓用戶接入點

1#樓1單元32層,每層用戶數為4戶,共計128戶。根據用戶接入點規劃原則:設置6個用戶接入點。2單元同1單元。

(2)2#樓用戶接入點

2#樓建筑結構與1#相同,接入點設置同1#樓。

(3)3#用戶接入點

3#樓有2個單元,33層,每層用戶數為4戶,共計264戶。按一個單元進行設計,其他單元參照執行。根據用戶接入點規劃原則:設置6個用戶接入點。

(4)4#樓用戶接入點

4#樓有2個單元,一單元28層,每層用戶數為4戶,共計112戶;二單元26層,每層用戶數為4戶,共計102戶。一單元用戶接入點規劃原則:設置5個用戶接入點。二單元用戶接入點規劃原則:設置5個用戶接入點。

(5)5#樓、9#樓用戶接入點

5#樓有2個單元,28層。每層3戶,合計168戶。9#樓有1個單元,28層。每層3戶,合計84戶,按一個單元進行設計,其余單元參照執行,根據用戶接入點規劃原則:設置5個用戶接入點。

(6)6#樓用戶接入點

6#樓共計2個單元,25層,每層用戶數為3戶,共計148戶。按一個單元進行設計,其他單元參照執行。根據用戶接入點規劃原則:設置5個用戶接入點。

(7)7#樓用戶接入點

7#樓共計1個單元,30層,每層用戶數為2戶,共計56戶。根據用戶接入點規劃原則:設置5個用戶接入點。

(8)8#樓用戶接入點

8#樓共計2個單元,17層,每層用戶數為2戶,共計68戶。按一個單元進行設計,其他單元參照執行。根據用戶接入點規劃原則:設置3個用戶接入點。

(9)10#樓和11#樓用戶接入點

10#樓有2個的單元,一單元與二單元建筑結構相同,30層,每層用戶數為3戶,共計180戶。11#樓有1個的單元,30層,每層用戶數為3戶,共計90戶。按一個單元進行設計,其他單元參照執行。一單元用戶接入點規劃原則:設置5個用戶接入點。

(10)12#樓用戶接入點

12#樓有3個的單元,一單元25層,每層用戶數為3戶,二單元和三單元25層,每層用戶數為3戶,共計231戶。一單元用戶接入點規劃原則:設置5個用戶接入點。二單元和三單元用戶接入點規劃原則:設置5個用戶接入點。

(11)幼兒園用戶接入點

設置1個用戶接入點。

(二)設備材料選型

1.線纜配置

(1)饋線光纜(主、分配電室到樓宇配電間或樓宇單元配電間)

采用三相復合低壓電纜(OPLC)。按最大容量考慮,每單元用于承載用電信息采集纖芯數為6芯,承載三網融合業務纖芯數為6芯,考慮40%的冗余,為11.2芯,參考OPLC纖芯規格,可配置24芯OPLC。

(2)配線光纜(樓宇配電間或樓宇單元配電間到用戶接入點)

采用管道光纜。按最大容量考慮,用于承載用電信息采集纖芯數為6芯,承載三網融合業務纖芯數為6芯,考慮40%的冗余,為5.6芯,參考管道光纜纖芯規格,可配置24芯管道光纜,共計118根。

(3)入戶光纜(用戶接入點到ONU終端)

共2100根2芯皮線光纜。

2.OLT配置

根據用電信息采集和三網融合業務PON口需求數量,考慮實際OLT技術指標,配置2臺96口的OLT設備。

3.ONU終端

用電信息采集ONU配置:1-12#樓每個接入點設計用戶不超過24戶,故每個用戶接入點配置1臺ONU,ONU配置RS-485接口,使用485線串接各樓層的電能表。共需118臺。1#、2#、3#配電室的公有負荷部分電能表分別按32(最大)考慮,需要配置3個ONU,1#、2#、3#配電室各一個,分別使用485線接入各自配電室公有部分計量點的電能表。三網融合ONU配置:1#-12#樓共計2009戶,需要配置2009臺ONU,按30%用戶配置,需要配置602臺ONU,放置在用戶戶內。

4.光分路器

用電信息采集光分路器配置:根據工程情況,配置3個1:32光分路器(一級分光)。三網融合光分路器應依據用戶接入點的配置和容量進行配置:1-12#樓每個接入點設計用戶不超過24戶,全部采用一級分光,配置1:32光分路器,共需118臺。

(三)細化設計

1.光纜敷設

饋線光纜路由:4#、5#、6#、11#、12#樓和幼兒園由1#配電室沿電纜溝、槽敷設至樓宇配電間,1#、2#、3#樓由1#配電室敷設至2#配電室至樓宇單元配電間。7#、8#、9#、10#樓由1#配電室敷設至3#配電室至每棟樓的樓宇單元配電間。

配線光纜路由:由樓宇單元配電間敷設至用戶接入點。

2.設備放置

根據配電室布置圖,選擇合適的通信設備布置位置,做到強弱電分離,并預留足夠操作空間。

3.光纖接續

光纜接續時需要采用光纖配線架(ODF),并配合分光器、皮線光纜,使用光纖熱熔或冷接技術,實現光纖接續。光纖配線接續的主要節點情況包括:

(1)小區配電室光纖接續

圖1 小區配電室光纖接續圖

圖中A點:將OPPC中光纖電纜分離,纖芯接入ODF;B點:將至各樓光纖復合低壓電纜中光纖束管與電纜分離,纖芯接入ODF;C點:在交接箱內根據業務需求用光纖跳線跳接。

(2)樓宇配電柜處光纖接續

圖2 樓宇配電柜光纖接續圖

圖中A點:將入樓光纖復合低壓電纜中光纖束管與電纜分離,纖芯接入ODF;B點:將至樓層分線箱或單元分線箱光纖復合低壓電纜中光纖束管與電纜分離,纖芯接入ODF;C點:在交接箱內根據業務需求加裝相應分光比分光器,用光纖跳線跳接。

(3)樓層電表箱處光纖接續

圖中A點:將光纖復合低壓電纜中光纖與電纜分離,分為公用通道和專用通道兩部分;B點:利用485線將光纖與光纖電表連接,并將485串接;C點:將光纖復合低壓電纜中光纖與電纜分離利用光纖冷接子接入分光器;D點:利用光纖冷接子將光纖與分光器連接,出線經抄表ONU轉換為485口;E點:將公用通道光纖纖芯接入分光器,并通過ODF配線。

圖3 樓層電表箱光纖接續圖

(4)戶內光纖接續

圖4 戶內光纖接續圖

圖中A點:將入戶光纖復合低壓電纜中光纖與電纜分離,纖芯接入用戶面板盒;B點:利用光纖跳線,將光纖接到用戶ONU,經ONU轉換成以太網(LAN)出口。

四、小結

通過對試點入戶小區進行方案設計,爭取做出本地區電力光纖入戶工程方案的標準化設計,為今后全面推開此類工程建設打下良好基礎。

其它在本階段未解決的問題與難點將在今后進一步的學習和探討中進行針對性的研究,爭取通過本次方案設計為本地區電力光纖入戶推進工作創造良好開端。

參考文獻

[1]潘國平.EPON技術簡析[J].電信快報,2011,03:35-38.

[2]王世文,謝波.EPON+PFTTH網絡在智能小區應用[J].通信技術,2011,06(44):100-104.

[3]孫罡,李亦楊.FTTX光接入技術發展及應用[J].通信技術,2008,41(10):143-144.

[4]鄭波,楊宏博.EPON工程設計中的幾個問題[J].電信傳輸,2010,04:40-43.

[5]栗寧,孫慧皎,馮春芳,靳莉.光纖到戶關鍵技術及運營模式研究[J].電力系統通信,2011,32(223):123-128.

[6]河北省電力公司.電力光纖到戶專題資料[Z].2012,03.

上一篇: 干部培訓個人總結 下一篇: 會計法學論文
相關精選
相關期刊
主站蜘蛛池模板: 喜德县| 泰顺县| 全州县| 大城县| 甘德县| 开平市| 甘孜县| 嫩江县| 湘潭县| 德庆县| 筠连县| 蓬溪县| 乐至县| 百色市| 三亚市| 望江县| 呼玛县| 乌鲁木齐县| 石台县| 绥滨县| 垣曲县| 萨迦县| 夏河县| 海晏县| 宜都市| 嵊泗县| 香河县| 普安县| 桂林市| 南城县| 大同市| 甘德县| 资溪县| 敦煌市| 县级市| 冷水江市| 博兴县| 普兰店市| 海原县| 阳新县| 绥中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