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片免费观看影视大全,tube xxxx movies,最近2019中文字幕第二页,暴躁少女CSGO高清观看

口腔醫生接診量匯總十篇

時間:2022-12-20 03:44:21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口腔醫生接診量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口腔醫生接診量

篇(1)

[中圖分類號]R181.3+9 [文獻標識碼] C[文章編號] 1673-7210(2009)08(c)-123-03

A control study on the basic status of stomatological department and its medical staff in medical institutions in Chaoyang District of Beijing

SHANGGUAN Suoyi, SHI Peng, LIU Jing, ZHAO Jin

(Center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of Chaoyang District, Beijing 100021,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understand the basic status of stomatological department and its medical staff in medical institutions in Chaoyang District and to identify the role of community healthcare centers in stomatological prevention.Methods: Stomatological department and its medical staff in medical institutions in Chaoyang District were studied by questionnaire. The differences of numbers of comprehensive treatment table,educational background of practitioners, working lifetime, professional title, earning, daily received patient number and emphasized majors of the community healthcare centers, the second order and second above hospitals were compared. Results:①The numbers of practitioners and comprehensive treatment table of stomatological departments in the community healthcare centers were much lower than those in the second order and second order above hospitals(P

[Key words] Community healthcare centers; Stomatological department; Oral disease prevention

口腔疾病的預防關系著廣大人民群眾的健康和民族的未來,而口腔預防工作的開展與各醫療機構的硬件設施情況及醫務人員的素質緊密相關。為了進一步了解和掌握北京市朝陽區口腔病防治工作的具體情況,促進朝陽區口腔預防事業的健康發展,筆者決定對朝陽區醫療機構進行系統調查,以了解各醫療機構口腔科及其醫務人員的基本狀況。

本文為全文原貌 未安裝PDF瀏覽器用戶請先下載安裝 原版全文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所有北京市朝陽區醫療機構口腔科及其醫務人員,共調查70家醫療機構300名醫務人員。

1.2方法

于2007年12月1日~2007年12月31日,采用調查表的方式,共寄出70份調查表,每份調查表設計了口腔科可正常使用的綜合治療臺數量、醫生學歷、職稱、從事口腔工作的工作年限、人均日接診患者人數、側重專業及醫護比例等問題,對收回的調查表進行統計分析。

1.3 統計學方法

采用百分比的方法。計數資料的比較采用χ2檢驗。

2結果

2.1 醫院情況

本次調查共收回64份調查表,其中社區衛生服務中心28份,占44%;民營及企業醫院21份,占33%;三級醫院9份,占14%;二級醫院6份,占9%。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口腔科醫生平均為3.1人(87/28),而二級及以上醫院口腔科醫生平均為9.3人(333/36);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各醫院口腔科綜合治療臺數量平均為2.7臺(75/28),而二級及以上醫院口腔科綜合治療臺數量平均為4.3臺(273/64)。從以上數據可以看出,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口腔科醫生平均人數及綜合治療臺平均數量明顯低于二級及以上醫院口腔科。詳見表1。

表1 各醫療機構口腔科人員基本狀況及綜合治療臺數量調查

2.2 人員情況

共收到醫生信息反饋268份,其中,社區衛生服務中心66份,占25%;三級醫院119份,占44%;二級醫院33份,占12%;民營及企業醫院51份,占19%。

2.3各醫療機構口腔科醫生學歷情況調查

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與二級及以上醫院比較,大專學歷人數較多(P

表2 各醫療機構口腔科醫生學歷情況調查(例)

2.4各醫療機構口腔科醫生工作年限調查

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與二級及以上醫院比較,醫生工作年限均無顯著性差異(P>0.05)。見表3。

2.5 各醫療機構口腔科醫生職稱調查

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與二級及以上醫院比較,初級及以下技術職稱人數較多(P

2.6各醫療機構口腔科醫生人均日接診患者人數調查

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與二級及以上醫院比較,人均接診5人以下人數二者比較無顯著性差異(P>0.05),人均接診5~10人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人數較多(P

表5 各醫療機構口腔科醫生人均日接診患者人數調查(家)

2.7各醫療機構口腔醫生專業調查

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與二級及以上醫院比較,除從事修復的人數較多外(P0.05)。見表6。

表6 各醫療機構口腔醫生專業調查(例)

2.8 本次調查的醫護比例

本次調查顯示護理人員普遍缺乏,醫護比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為6∶1,二級醫院為2.5∶1, 三級醫院為2∶1,民企醫院為1.7∶1。

3 討論

鑒于口腔疾病與慢性非傳染性疾病有著共同的危險因素,口腔疾病的治療費用對于國家和個人都構成巨大的經濟負擔,所以世界衛生組織提出口腔疾病是重要的公共衛生問題。口腔病防治的基本策略應該是與慢性非傳染性疾病的預防和控制相結合。由于口腔疾病是慢性非傳染性疾病的重要組成部分,而社區是口腔病預防的重要陣地,口腔疾病的防治結合必須在社區落實。口腔健康教育已被證明是一種在提高口腔衛生知識和改變衛生行為方面十分有效的方法[1],本次調查發現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口腔科醫生人數及綜合治療臺數量明顯低于二級醫院及以上醫院口腔科,提示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口腔科基礎薄弱,且硬件設施較差,如要開展口腔預防工作,需得到上級政府部門的重視,增加醫生及綜合治療臺數量。

從事口腔預防工作的人員素質決定今后口腔預防工作的健康走向[2],重視社區衛生服務是口腔預防醫學發展的方向[3]。口腔科醫生學歷構成狀況:本研究提示,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醫生學歷較低,以大專及本科為主,而二級及以上醫院學歷普遍較高;初級及以下技術職稱人數較多,中級技術職稱人數較少。醫生學歷及職稱偏低會影響口腔科的整體素質,不利于口腔預防工作的正常開展。故有必要在科室引進人才時,在學歷及職稱上嚴格把關。

從日接診人數的比較可以看出,二級及以上醫院臨床教學科研任務繁重,開展口腔預防工作難度較大,在時間及人員上難以保證。而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臨床任務相對較輕,且較少有教學科研任務,人員及綜合治療臺數量基本上能夠保證,故非常適合開展口腔預防工作,但要統籌規劃,加強組織管理和人員培訓。

美國的牙醫畢業考試合格后發給牙醫執照,培養出來的牙醫大都是全科醫生,即口內、修復及口外樣樣能干,這對個體行醫的牙科醫生來講是非常必要的,獨立開業后每年還要參加一些學術活動,進行專業培訓,還要定期到社區為那些低收入的人士提供免費的牙科服務,并同時進行口腔疾病的預防宣教工作[4]。在美國,牙科醫生在私人牙科小診所服務的人數和在口腔醫院或綜合醫院口腔科服務的人數比為8∶2[5]。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醫生在工作年限上與二級以上醫院比較并無顯著性差異,所從事的口腔專業類別較其他醫院更廣,提示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醫生在處理口腔科各專業常見病及多發病的工作經驗上并不亞于二級以上醫院的醫生,這些都為做好全方位的口腔預防工作奠定了很好的基礎。

隨著醫學模式從單純的“生物醫學模式”向“生物-心理-社會-環境模式”轉變,醫療手段從“單純治療型模式”轉為“綜合預防保健型模式”,醫療衛生工作的中心亦從“醫療”轉向“預防”,大力發展“自我保健醫學”。因此,作為建立在口腔自我保健基礎上的預防口腔醫學的服務則必須要從“以患者為中心”轉向“以健康人為中心”,從“個體為中心”轉向“群體為中心”。口腔預防保健工作的基礎要“以醫院為基礎”轉為“以社區為基礎”,“以醫療衛生部門為基礎”轉為“以全社會協調參與為基礎”。這種轉變是與醫療衛生工作中心的轉移相一致的。其中以社區為基礎的醫療衛生服務模式是整個醫療衛生工作的發展方向。為實現上述的戰略轉變,醫生的職能必須要發生相應的轉變[6]。

本次調查顯示口腔科護理人員普遍缺乏,醫護比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為6∶1,二級醫院為2.5∶1, 三級醫院為2∶1,民企醫院為1.7∶1。由此可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護理人員嚴重缺乏,因此增加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口腔科護理人員比例,對口腔預防工作的開展大有裨益,希望能夠引起各級領導的重視。

[參考文獻]

[1]Wang HY, Pertersen PE, Bian JY, et al. The second national survey of oral health status of children and adults in China [J].Intenational Dental Jounral,2002,52(4):283-290.

[2]沈家平,吳有農.論口腔預防保健的職業道德[J].廣東牙病防治,2002,10(4):274-275.

[3]李奉華,彭解英,賀達仁. 重視社區衛生服務是口腔預防醫學發展的方向[J].實用預防醫學,2007,14(3):935-936.

[4]程敏.感受不同的牙科[J].廣東牙病防治,2002,10(4):272-273.

[5]于秦曦,張震康.社區口腔診所開設和經營管理[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2:1.

篇(2)

引言

隨著經濟水平的提升,人們對于口腔方面的健康和審美方面都有了很大的提升,而在醫學技術以及口腔修復治療技術逐漸完善的同時口腔修復治療的患者越來越多。現階段口腔修復的患者主要的問題是牙齒缺失和牙列不齊等幾個方面,但值得注意的影響患者的不僅是生理功能,已經擴展到心理精神方面。具體來說在面對不同口腔問題患者會出現焦慮和自卑等情況,因此研究口腔患者的心理護理具有重要的意義。在實際的工作需要從患者不同的心理狀態入手對其進行研究,本文主要針對心理護理對口腔修復進行了研究。

1 口腔修復患者的心理特點

1.1 焦慮與抑郁情緒

可以說在口腔修復患者當中焦慮的情緒是最為常見的,其主要原因包含著兩個方面:其一是外界環境的壓力,這種壓力的產生是在別人的歧視下而造成的。其二是自身壓力,由于口腔的牙齒問題影響到外貌的美觀、發音已經咀嚼能力等。最終導致口腔修復患者在心理方面可能出現孤僻、情緒低落、焦慮以及抑郁等情況。總之,牙齒不齊或者缺牙患者與同齡人的心理狀況相比較來看缺少的是自信。在嚴重的情況下還有可能導致沉默寡言以及交流受限等,最終由于抵抗不了多方面的壓力而發生自閉現象。

1.2 恐懼心理

除了焦慮與抑郁的情緒外,還有可能產生恐懼的心理,其主要原因是患者對于口腔修復技術以及醫療環境十分的陌生,害怕在修復的過程中出現意外或者疼痛的現象。當然除了恐懼心理外,有些患者特別是老年人都會存在著一定的固執心理,在不同情況下進行修復強制性要求醫生制定不合理的修復方式,進而令醫生無法滿足患者的需求。

1.3 悲觀與顧慮心理

很多口腔修復患者由于在之前的修復過程中都感受到了非常大的痛苦,那么對于口腔修復產生了一定的陰影,因此難免會產生一些悲觀的心理。此外,很多患者認為在口腔修復以后就會很快和正常人一樣進行日常生活,但是修復之后很大程度的一部分人都表示沒有想象的好。特別是在義齒在牙托部分貼在上腭或牙槽脊上的異物感讓患者很不舒服,特別是在發音、咀嚼的過程中極為難受,進而導致口腔修復患者出現悲觀的情緒,同時對義齒失去信心,經常考慮這種問題到底能不能解決。

1.4 急躁心理

由于口腔修復的過程是漫長也復雜的,因此在修復的過程中很容易就出現急躁的心理。同時,一般情況下患者都希望能夠專業能力強的醫生對自己進行治療,并且希望能夠治療一步到位,但遇到特殊情況難免需要多次治療,這也是造成口腔修復患者的急躁。

2 口腔修復的心理護理措施

當前口腔修復的心理護理措施主要有接診時、修復過程以及修復后三個階段。

2.1 接診時的心理護理措施

患者在需要對口腔進行修復之前首先由護士接待,因而護士應該用負責、認真以及熱情的態度去面對患者,積極對患者的病情詢問后安排就診,在患者詢問時應該采用通俗易懂的語言對口腔修復的重要性、口腔內義齒的優缺點進行講解。在接診中對患者情緒穩定的同時,盡可能取得患者家屬的配合,達到逐步減輕患者焦慮與抑郁情緒的目標。

2.2 修復過程中的心理護理措施

護士在對患者接診后,在修復之前需要醫生對患者的實際情況進行了解,采取最有效的措施治療。耐心向患者介紹口腔修復中的方式、療程以及特點等內容。在修復前向患者闡述后期可能遇到的癥狀,只要患者積極配合這些不適都是可以避免的。在修復過程中需要醫生與護士的配合,護士通過說服、示范的方式讓患者達到醫生的要求,順利完成對患者的治療。

2.3 修復后的心理護理

護士是患者口腔修復后心理護理的重要角色,在修復后需要護士耐心的向患者介紹義齒的配戴方式、后期注意事項。在患者不恰當的配戴而產生的不適,護士一定要用耐心負責的態度向患者解釋,重點放在真牙與假牙區別方面來解釋。并勸告患者要按照醫生的要求配戴。遇到不適情況一定要及時來醫院就診。最后,需要患者掌握義齒正確配戴的方式以及口腔日常護理方式。

3 提升護理效果的建議

3.1 提高醫生本身素質。

醫生的能力對于口腔修復患者的治療效果是非常重要的,因此要求醫生在治療過程中嚴格控制自己的言行舉止,盡可能給患者一個輕松、舒適的就醫環境。在治療時要用良好的醫德醫風面對患者,讓患者對治療產生信息,有利于下一步的治療。

3.2 盡量尊重患者意愿

患者往往都會出現急躁、焦慮的狀況,對于自身的情況都希望能夠按照自己的意愿來治療,從醫生角度來說首先需要將修復方案與患者進行溝通,盡量在滿足患者意見的同時互相尊重,建立良好的醫患關系,有助于后期治療時雙方都滿意。

3.3 有針對性地制定治療方案

合理的口腔修復方案對于治療效果有很大的決定性作用,因此醫生需要從患者的身體狀況、口腔狀況、心理狀況以及經濟狀況綜合分析后來制定有針對性的治療方案,并且應當向患者及家屬詳細交代治療過程及修復后使用的細節,耐心解答患者的問題,消除患者疑慮,讓患者放心治療。

總結

總之,在對口腔修復患者的心理治療的實際效果進行分析后可以看出其性別、年齡以及經濟狀況等都是影響其自身心理狀態的重要因素。良好的心理狀態必然會對口腔患者的生活質量、治療效果等都有一定促進作用。假如不能夠處理好醫生與患者的關系,就會導致修復效果差等情況出現。因此,在以后的工作中需要對口腔修復患者的心理進行護理,進而達到口腔快速修復的目標。

參考文獻

[1] 張健. 護理標識在護理風險管理策略中的應用[J]. 河北北方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 2011(02)

篇(3)

口腔臨床實習是口腔醫學專業教育的重要階段,對口腔醫學生的塑型、發展以及成才至關重要。近年來,隨著生物-心理-社會醫學模式的建立以及人們口腔保健意識的逐步提高,越來越多的人開始從關注口腔疾病與醫療技術本身轉向注重口腔治療的品質與舒適。因此,在口腔臨床實習過程中,我們除了要培養學生掌握扎實的臨床知識和熟練的操作技能,還應把加強實習生人文素質教育、夯實人文關懷理念作為實現現代口腔醫學人才培養的核心要素并予以高度重視。

1口腔醫學生臨床實習過程中人文素質教育的必要性

人文素質是一種修養或能力,即做人的境界。人文素質教育則是指在特定的教育引導之下,將人類優秀的文化成果通過知識傳授、環境熏陶以及自身實踐使其內化為人格、氣質、修養,成為人的相對穩定的內在品質[1]。口腔醫學不同于其他醫學學科,其特點是醫生對患者的臨床診斷及治療多在椅旁完成,醫生獨立性強、醫患交流直接。口腔實習生剛剛結束理論學習和臨床見習開始接診患者,既有對初入行業的新奇感、激動感,又有對診治不確定的緊張感、不安感,因此在操作過程中,容易一“牙”障目,不見全身,忽視患者的切身感受。而口腔診治過程中的環境、氣味、聲音、冰冷的檢查器械等等因素都會使患者產生不同程度的牙科焦慮或者牙科恐懼等負性心理情緒[2],口腔醫學生臨床實習期間又面臨諸多醫療風險[3]。這種醫生的“新”、風險的“高”和疾病的“痛”、患者的“怕”相互矛盾,制約了臨床治療的順利進行以及疾病的康復。因此,作為教員,我們在口腔醫學生臨床實習帶教中要時刻注意提高學生的人文素質、加強學生的人文修養,強調學生從以“患者”為中心的角度出發,對患者的煩躁和不安及時給予關心和幫助,盡可能縮短診療時程,實現診療全程醫患的和諧相處。醫學生在口腔診療服務中如果充分發揮人文素養,患者能夠感受到自己被重視和關愛,情感上既得到滿足,心理上也找到依賴,在這樣的基礎上會更加積極配合接診醫生的治療,從而增強療效,增加醫患關系和諧。因此,提高實習階段口腔醫學生的人文關懷意識、培養口腔醫學生充分提高自身的人文素質,將良好的愛傷觀念和精湛的醫術滲透在診療全程中,對提高口腔醫學生臨床綜合能力與醫療服務質量,構建和諧醫患關系非常重要。

2口腔醫學生臨床實習過程中人文素質教育的現狀

當前,伴隨我國經濟的飛速發展,人們的社會價值取向也呈現出多元化趨勢。利己行為、功利思想和拜金主義等一些不正確的價值觀容易導致人們精神迷茫、道德缺失、行為失范及人文關懷冷漠[4]。口腔醫學人文素質教育是醫學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它與其它的醫學教育情況相似,尤其在臨床實習階段,更強調學生的醫學技能培訓,與此同時人文素質的培養卻比較欠缺,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2.1口腔臨床實習中缺少醫學人文素質教育。

口腔醫學生的醫學人文教育如《衛生法概要》《醫學心理學》《醫學倫理學》等大多設置在基礎課期間,講授這部分內容的教員專業多為人文社科類,自己缺少與患者及家屬交流的切身經驗。在后期的口腔醫學理論課程中,口腔醫學生的人文素質教育在進入專業課學習階段被中斷,專業知識和人文素質的教育出現脫節,學生學習的重點主要是口腔疾病的病因、診斷、臨床癥狀、治療方法等,相比而言,患者的社會需求、心理狀態等問題較少涉及。進入臨床實習階段,口腔醫學生的學習重點是臨床操作技能,相應的醫學人文教育更是罕見,幾乎沒有人文素質提升的實踐課程,使得他們缺少尊重患者心理及精神需求的培養。學生只是在自己動手過程中與患者有接觸和溝通,但每個學生的思想水平和表達能力等因素存在差異,加之忽視人文素養的重要性,學生久而久之很容易在醫患交流溝通方面出現偏差甚至養成不良習慣,其人文素質和職業情感得不到良好提升的同時,也會對醫患關系的建立以及醫療秩序的維護產生嚴重負面影響。

2.2口腔醫學生對人文方面素質培養的理解欠缺。

口腔醫學生在實習階段,學習重心開始從理論向實踐、由模擬向實操轉變。他們知道自己臨床能力需要在有限的時間內通過一次次的診治得到訓練和提高,因此急于獨立接診、急于掌握技術,而忽略了對人文素質的理解和實踐。有的學生以為只要將疾病治愈就是有能力,有的學生以為自己衣著得體和注意職業形象就是對患者尊重,還有的學生以為對患者禮貌客氣就是關懷,這些理解都不夠全面。口腔疾病已給患者的身心造成了巨大的痛苦,且加上在治療過程中的環境、聲音和氣味,易使患者出現不同程度的心理負面情緒,嚴重者能引起患者神經功能紊亂。口腔醫學生由于專業的局限性,常把注意力集中在口腔,忽視了其他部位,而且在對患者實施檢查時,部分學生牽拉力量過大或反復叩診等等不規范操作細節,無形中更增加了患者的痛苦,導致患者的滿意度較低。人文精神理解的欠缺和偏頗導致部分口腔醫學生甚至冷漠、程式化的對待患者,讓患者對口腔醫生的素質產生了質疑[5]。

2.3口腔醫學教育者對人文素質的重視程度不足。

在口腔醫學生的實習過程中,他們的基礎理論與臨床技能培養成為許多教師的教學重點,而如何更好的理解患者、解決患者心理需求、實現人格尊重卻被不同程度忽視。有的教師還擔負有科研和工作量任務,并且面臨職稱晉升、繼續教育和專業知識學習的種種困境[6],繁雜的工作使得他們僅僅對學生臨床實習中的醫德醫風、服務態度等基礎道德底線提出要求,而忽略了培養學生加強醫患溝通交流、建立愛傷觀念和整體觀念、尊重和敬畏生命等人文素質。這種帶教教師重視程度的不足勢必會造成學生的人文素質教育處于空白狀態,醫學生帶著“阿喀琉斯之踵”似的人文素質缺陷進入職業生涯,讓人惋惜。

3加強口腔醫學生臨床實習過程中人文素質教育的措施

人文素質作為醫務人員的必備素質之一,越來越受到醫療領域和社會的關注。如果口腔醫學生在臨床實習工作中缺失人文素質教育將嚴重影響未來個人的發展以及口腔醫生群體整體素質。而在這一階段通過有效的舉措,有針對性的加強實習生人文精神的培養,將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并能夠融入到未來的臨床工作中去伴隨其行醫終身。

3.1轉變現有口腔實習生人文素質教育理念

人文素質教育不是階段性教育,而應該貫穿教育始終。人文素質教育也不是簡單地告訴學生接診時注意禮貌和給予患者情感顧及,而是要教育他們理解真正的醫學人文精神是醫生求實、向善、利他以及關注服務對象情感體驗的精神[7]。首先,要引領學生接診時注重自身形象、著裝、語調語氣和肢體語言的運用,體現專業與素質、知識與修養、醫術與醫德、科學與醫術的結合,營造和諧的醫患關系。在詢問病史環節,指導學生要面帶微笑、話語親切,盡量采用開放式詢問來掌握病史等。在醫患溝通環節,利用病情告知、治療方案選擇和調整等交流機會,培養學生換位思考、及時恰當并且詳實交代病情、科學的評估疾病預后或風險、利用語言技巧規避化解矛盾[8-9]。在治療過程中,關心的語言、必要的攙扶、在腿上蓋上毛巾毯、擦去患者臉上的水跡、血跡等,這些細節都折射出“以人為本”的服務理念。治療結束后及時隨訪,耐心解釋病情和康復過程中可能出現的問題,使患者感受到自己的生命備受尊重和呵護,從而更能體驗到人文關懷的溫馨。

3.2優化臨床實習過程中人文素質培訓

許多學者已經提出口腔醫學教育專業課程設置中要加入人文素質教育[10-11],但這些作為崗前訓練的主要內容加以學習和訓練也非常必要[12]。以第四軍醫大學口腔醫院為例,在實習學生入科初期先給他們介紹科室的工作制度和工作流程,便于后期更好的融入環境。我們還會要求所有實習學生參加聆聽醫院“每周一小時”活動邀請的臨床教授或人文社科類專家講解《醫患溝通技巧》《醫師法》《醫療糾紛處理條例》。在實習過程中,實習科室還開設《接診的藝術》《口腔科病人的管理》等講座,幫助學生強化醫學倫理觀念、牢固樹立為患者服務意識[13]。此外,通過組織實習生參加“愛牙日”義務宣教、進入幼兒園及社區為小朋友們涂氟等志愿活動,來培養學生關愛患者的情感;通過醫患交流、病例示教、模擬就醫等方法訓練學生怎樣有效進行交流,怎樣表達和給予關懷,從而使學生把人生觀教育、醫學職業道德教育、服務意識教育與人文關懷情感的培養有機結合起來[4]。

3.3加強口腔實習帶教教師的人文素質

《禮記·文王世子》有云,“師也者,教之以事而喻諸德也”。一線臨床帶教教師的人文醫學素質在學生素質的培養過程中更是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所以,在口腔臨床帶教老師的遴選上,“德才兼備、醫德為先”要作為重要參考標準。同時,要組織教師定期人文素質培訓、參加基層和社區義診、參與文化宣傳活動,不斷增強師資隊伍的人文素養[6,10]。此外,在口腔醫學的實習帶教中,教師可以讓學生觀摩自己是如何將“以患者為中心”的人文關懷理念滲透到整個診療過程中,通過以身作則、榜樣表率的行為帶動感染學生,并讓學生在實際工作中付諸實踐,達到“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的人文素質教育效果。

3.4完善口腔實習生人文素質教育的考核評價機制

篇(4)

1 教學在學生的整個學習過程中起至關重要的作用

口腔教學基本上包括三個部分:理論授課、實驗教學和臨床實習。理論授課的目的是讓學生從根本上認識和理解疾病發生、發展的原因、病理、臨床表現,以及對此如何做出正確的診斷并給予相應的治療原則和具體的治療方法。要求學生從理論上對疾病本身有一個清楚的認識,同時對該類疾病的診療過程有比較清晰的思路。那么,一旦到臨床實習階段,不至于面對患者無所適從或者偏離實際太遠。

在實驗教學階段,學生基本都是在仿真模型或離體牙上操作。示范及操作的靈活性和隨意性較實際患牙要容易,學生對一些操作步驟的領悟更直接,記憶也會更深刻。所以,老師在此階段認真嚴謹的教學以及對學生操作過程的嚴格要求、把關是學生良好過渡到臨床實習的極其重要的一環。沒有實驗操作的嚴格訓練,那么到臨床實際操作階段,學生勢必會出現怯于動手、動手之后接受緩慢、在有限的實習時間內收效甚微,達不到實習要求。所以,負責實驗教學的老師有必要要求學生在實驗室能夠規范化地完成一系列操作步驟并能深喑每一操作過程的原理。這一過程相當于給學生進入臨床實習的熱身階段。有過初步的接觸后,動起手來才會做到心中有數。否則,學生在臨床實習時因為沒有經歷而遲遲不敢動手,影響教學進度,也不利于他們自信心的培養。

在臨床實習帶教過程中,不同醫院可能有不同的帶教模式。具體到我們醫院的實際情況是病人多醫生少。帶教老師必須完成臨床任務。出現的問題是:老師都忙于處理病人,顧及學生的機會就少。在此情況下,為達到教學目的我們要求學生的理論知識必須扎實過硬;同時學生進入診室時先有一段時間的觀摩過程,在這一過程中學生必須及時熟悉老師的診療過程并適當協助老師做一些輔操作,同時完成病歷的書寫并書寫達標。初接診時選擇診療相對較簡單的病例予以操作,并監督其完成診療過程,此目的是加強學生的自信心和規范其操作手法。基本操作規范后讓學生自主接診患者,但要求其每次操作前必須向老師請示,老師復查診斷正確、治療方案合理后方可進行處理。這樣,學生的實習效果也很好。當然,如果能有更合理的措施保障老師專職帶教,那么實習效果將會提高更快。

2 學生的學習能力在實習效果上有區別

在帶教過程中,我們發現不同屆的學生以及同屆不同班的學生或者同班的不同學生,其臨床實習能力均有差別。人們常說:只有不會教的老師,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從歷屆實習情況來看,如果某屆學生理論成績普遍較好的話,其臨床動手能力、帶教老師的滿意度以及考研成績均很突出。而對于同屆不同班的學生來說,也有同樣的結果:好的班級學生操作能力普遍都較強。這說明教學和學風明顯影響著學生的最終實習能力。當然,學生自身的差異也有存在,但非主要因素,而且任何學生都有很大的可塑性。只要我們能及時發現每個學生不同的特質并給予相應的指導,所有的學生都會在實習階段突飛猛進,完成從學生到醫生的過渡。

3 學生在實習過程中應當注意的問題

在相同的教學條件下,學生如何能更好更快的進入臨床扮演起醫生的角色,更靈活的將理論知識運用到實踐中去,我們認為學生在實習過程中還應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1)必須非常熟悉并充分理解理論課所講內容。教材上的每個章節都是專家們的經驗之談并經過充分驗證的,非常經典。對學生來講很具有借鑒性。

(2)初進診室時,自己首先要對整個接診過程做到心中有數。觀摩期間要對老師所接診的每個病人的病史、診療過程熟悉,并時時將老師的操作過程和理論課的講述相聯系并進行批判性比較,找出差異及時理解。帶著思考問老師、查書本,這樣不僅能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問題的能力并且能使學生迅速將理論和臨床有機的結合,提升他們從學生到醫生的跨越。

(3)接診過程中要做到膽大心細,切記不懂裝懂一意孤行。臨床實習是一個實踐過程,面對的是真實的患者。本身患者對實習生和年輕醫生就有排斥心理,動作稍不規范或問診雜亂無章、沒有條理不能讓患者滿意很容易被拒絕。如果說在診治過程中再出現失誤那么對患者無法交代對自己更是自信心的打擊。因此,在操作過程中切勿盲目。對自己不確定、不熟悉的病例,一定要及時請教老師。任何所謂的面子或是突發其想都是不允許的。

(4)每實習一段時間后將相關的理論知識再復習一遍。這樣,將有助于對過去知識的進一步理解和掌握,同時對自己的臨床實習又會起到促進作用。

(5)經常和老師、同學討論病例,交流自己的實習心得,互相取長補短,一定能獲得意想不到的收獲。

(6)良好的醫德是做人的根本。和藹可親的言語、自信誠實的交流以及發自內心的對患者真誠的關懷是和患者進行良好溝通的橋梁[2]。

在實習期間很多同學忙于找工作和考研,多少會對實習有所耽誤[3]。但是,我們相信一個人如能對自己的前途整體上有個良好的規劃的話,他一定會非常重視臨床實習過程。俗話說:“過了那個村就沒有那個店”。在整個職業生涯中,初涉職場的階段是人生最艱難也最需要人引導的階段。作為醫學生更要清楚醫學職業的重要性和特殊性。因此,在實習階段有老師的細心指導和培養,同學們應該好好把握,不要浪費這難得的學習時機。

所以,對于學生來說,臨床實習過程是一非常重要的階段。在這一學習過程中不僅需要老師的嚴格要求還需要學生努力的學習。畢竟,這一過程在作為醫生的成長過程中至關重要,希望同學們珍惜。

參考文獻

篇(5)

隨著人口結構繼續向老齡化趨勢的發展,社區醫生也將會越來越多地接觸到行動不便,全身病情復雜的病人,牙醫不再僅僅是為行動方便的、全身情況良好的患者看牙病,更是為更多的患者解決口腔問題,提高生活質量。因此,作為口腔科醫生也要首先考慮患者的全身情況,排除患者性命攸關的問題,再考慮治療口腔疾病。年輕醫生對此必須有深刻的認識,才能保證醫療的安全。綜合性醫院的口腔門診,存在大量的全身病情復雜的患者,住院醫師們能有機會對此類問題見多識廣,迅速增長自己的臨床經驗,為以后的行醫安全打下了重要的基礎。在口腔科門診的分科輪轉中,包括在牙體、牙周、頜面外科及修復科等等的輪轉中,住院醫師接診了大量的門診患者,在每天高強度的診斷治療中,熟練和提高臨床技能,做到常見病練速度,疑難病練診斷,從而全面提高了臨床診斷和治療水平。口腔醫學中的正畸專業,由于病例的治療周期過長,在國內是除正畸專業研究生以外的其他口腔醫學生幾乎不參加實習的科室,但正畸是口腔醫生為患者制定口腔綜合治療計劃時不可避免要遇到的問題,可以說,正畸專業已成為大多數口腔全科醫生的臨床能力的短板。為此,我們安排住院醫師在口腔正畸科一定時間的輪轉,讓他們對正畸有直觀的認識,積累臨床經驗,為日后的“口腔綜合治療計劃”開擴思路,使之更為科學。教師專業選擇我基地在口腔醫學的各個專業為住院醫師選擇了從事臨床工作十年以上、經驗豐富、綜合能力強的的臨床帶教教師,幾位教師不僅擅長自己本專業的二級學科,而且在口腔醫學的其它二級學科也有相當豐富的經驗,是能力較為全面的口腔全科醫師,這樣就避免了因教師在專業水平的欠缺而影響對住院醫師的通科能力的培養。

通過這種方式的訓練,住院醫師把各專業的理論知識融會貫通,對待疾病高屋建瓴,診斷、鑒別診斷的水平和臨床綜合思辨能力得到了全面提高。在分科訓練中,我們向住院醫師強調要診斷明確,提出“尋找主訴牙”的理念。患者的口腔中往往會存在多個牙齒有問題,癥狀最突出的牙齒也不一定就是引起疼痛的病原牙,向住院醫師強調要在復雜口腔疾病的亂麻中梳理出主要矛盾,解決主要問題,防止誤診誤治的發生,然后再擇期系統治療其它病患牙。在為患者制定口腔綜合治療計劃的同時,我們向住院醫師強調不僅要全面診斷和治療患者的全部口腔疾患,更要結合患者的全身基礎病的情況,按疾病的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為患者制定出治療的先后次序,從而為患者提供最全面、最可靠的口腔衛生保健服務,將疾病的治療及三級預防理念滲入到治療的每一個環節中去。臨床操作能力訓練的標準口腔醫學是一門操作性很強的學科,治療過程以臨床操作為主,因此對醫生的動手能力要求很高,某種程度上,口腔科醫生既是高強度的腦力勞動者又是高強度高精細度的體力勞動者。我們對于基地的住院醫師的臨床能力訓練是以規范化培訓的要求為綱領,要求住院醫師嚴格按照規范操作和流程對患者進行治療,防止差錯發生。住院醫師在日常的接診過程中處理大量的門診及住院患者,臨床技能日趨嫻熟,并向著精湛的目標邁進。定期專題講課,重視學習能力的培養科室定期為住院醫師組織專題講課,由基地內專家和帶教老師進行授課,內容涉及學科前沿,新技術新療法,精細解讀臨床某些操作的細節等。帶教老師盡可能地將豐富的臨床經驗傳授給他們,使他們少走彎路,盡早建立學習型職業生涯模式。另一方面,基地也安排年輕的住院醫師走上講臺,進行專題講課或病例匯報,并鼓勵他們開展課間討論。住院醫師在制作課件的過程中不斷梳理自己的理論知識,自覺了解學術動態,學習熱情和探索精神受到極大激發,嚴謹的學風也日漸形成。對住院醫師科研能力的培養住院醫師在成長過程中,科研能力的提高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這與臨床技能的訓練具有同樣的重要性[4]。

在輪轉中,我們引導住院醫師以臨床型科研課題為探路石,學習如何查閱文獻,摸索著撰寫論文,并提高科研意識和對課題的敏感性,把科研思路當成思維習慣,時時刻刻貫徹在日常的工作中。通過對臨床病例日積月累的總結,住院醫師們開始撰寫論文并積極投稿。我們有理由相信這樣的培養將會對他們的科研生涯將起到積極的作用。對醫德醫風、工作作風的培養“以人為本,愛傷護傷”是我們主要倡導的醫生職業道德標準。工作中要求住院醫師盡量按無痛原則進行操作,避免因操作不當對患者造成新的傷害,對于有心理健康缺陷的患者給予相應的人文關懷,使住院醫師能夠理解責任心和愛心是醫療工作者的第一必備素質。未來社會需要的是高素質的醫生,我們要求住院醫師在工作中逐漸養成:認真的工作態度,嚴謹的工作作風,負責、自律的良好品質,和諧的同事關系,優秀的團隊意識和協作精神。我們提出:住院醫師應從點滴做起,向著大師方向努力。住院醫師只有在工作中的各個方面都追求精益求精,才能迅速成長起來。對住院醫師法制觀念的培養醫患關系緊張是目前社會難以解決的難題,依法行醫是保護醫生和患者雙方利益的基礎。醫院每年末召集住院醫師大會,對當年診療中涉及到的法律問題進行總結講解;口腔科基地每年舉行多次小講課,對住院醫師進行口腔醫療糾紛的講解和案例分析,讓住院醫師不斷強化法制觀念,依法執業,盡量避免醫療糾紛和醫療事故的發生。考核內容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所要求的輪轉考核,年度考核以及階段考核均由教育處統一安排,對住院醫師的培訓起到了監督的作用。此外,針對口腔醫學以臨床操作技能為主的培訓特點,我們制定了一套適合住院醫師每天使用的考核表,詳細規定了每項操作所應該花費的時間,需要達到的技術標準,并要求住院醫師對每個患者的操作進行如實填寫。這樣堅持下來住院醫師就能總結自己每階段的工作數量、質量和效率,發現自己的進步就是從點滴積累而來,從而提高對自己的認同感,更有興趣的投入到工作中去。

工作中我們要求住院醫師治療主訴牙同時為患者制定“全口綜合治療計劃”,在完成對主訴牙的治療后,通過復診預約,為患者陸續治療口腔中其它牙齒、牙周等疾患,從而完成對患者全部口腔疾病治療和預防保健服務。現階段我國的口腔醫務工作者基本還處在為患者治療主訴牙的階段,絕大部分牙醫還不能為患者提供進一步的口腔治療,更談不上為患者提供預防保健方面的服務。原因之一是因為我國口腔醫生數量少,臨床工作繁忙,無暇顧及;另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我們的牙醫綜合治療理念尚未建立。我們認為,未來的口腔醫生應該是患者所有急迫和不急迫的口腔疾患的守護神,通過“全口綜合治療計劃”的實施,醫生做到治療、預防雙管齊下,進而改變患者的就醫模式,將牙病的三級預防不再停留在口頭上,從而全面提升人民群眾的口腔衛生狀況。我們希望通過教學模式的改變,以“口腔全科醫師”作為人才培養的目標,全面提高住院醫師的綜合素質,為社會輸送更多更優秀的口腔醫生,這也是我們義不容辭的社會責任。

作者:李菁 楊瑛 潘麗恩 黃曉峰 張方明 單位: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友誼醫院

篇(6)

兒童牙科畏懼癥(D)是指在兒童口腔疾病診治過程中所出現的憂慮、緊張、害怕的心理狀態在行為上表現為敏感性增高、耐受性降低、哭鬧甚至拒絕治療的現象。本文通過對68名兒童口腔科患者D的調查研究旨在找出相關的影響因素并對其防治進行探討。

資料與方法

11年6~1月收治兒童牙科畏懼癥患兒68例年齡~1歲其中男9例女1例。疾患均為下頜乳磨牙中齲無自發痛。排除患有精神疾病、智力發育障礙者。

研究方法:治療前采取問卷式調查對患兒情況進行填表登記內容包括:性別、年齡、是否有牙科不良治療經歷、口腔衛生狀況、兒童本身氣質類型和父母對治療的態度。口腔衛生狀況由經治醫生根據簡化口腔衛生指數評定兒童氣質類型和父母態度由同一醫護人員通過觀察主觀判定。治療后由診治醫生采用以體征為依據的Venham六級分類法進行評價。評分1級以上視為D患者。

應用P1.統計軟件對所得數據進行統計學分析用檢驗進行比較P

結果

68例就診患兒中D患兒558例發生率8.6。不同性別患兒之間D發生率的差異沒有統計學意義(P>5)學齡前組(~6歲)和學齡組(7~1歲)D發生率分別為8657和776兩者之間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

口腔衛生狀況良好者D發生率79較差8651兩者之間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

討論

兒童牙科畏懼癥是指在兒童口腔疾病診治過程中所出現的憂慮、緊張、害怕的心理狀態在行為上表現為敏感性增高、耐受性降低、哭鬧甚至拒絕治療的現象。現階段我國兒童口腔疾病的發病率高居不下而就診率卻不及1其中就診合作問題是重要因素之一。本調查中我院兒童牙科患者D發生率86與其他調查基本一致。其中大多數1~級的可合作型(65)需強制措施完成治療的~5級166。性格因素與精神狀態也是D發生率不同的因素之一。過于敏感的人對痛刺激能產生強烈的反應而意志堅強情緒樂觀的人更能忍受疼痛就很少發生D。正如本調查顯示開朗活潑的兒童比內向膽怯者更容易接受口腔治療。

本調查還顯示患兒口腔衛生狀況、有無不良牙科經歷、患兒父母對待治療的態度均可影響D的發生實際上這三方面是互為因果相輔相成的家庭環境對孩子行為有著重要影響。口腔衛生情況較好的患兒家長多數有很強的口腔衛生保健意識且具有良好的家教不溺愛使兒童有一定的自制力更容易與醫護人員交流溝通。相反家長若不重視口腔保健對乳牙的治療不認可孩子易患口腔疾病甚至不積極治療就診時病情往往較嚴重這樣易引起治療時疼痛造成不良牙科經歷也就容易發生D惡性循環最終損害兒童口腔健康。所以口腔衛生情況好、沒有不良牙科經歷而且家長治療態度積極主動的患兒D發生率較低。

患兒的心理干預及行為管理是有效預防D的手段。很多人認為兒科醫生最重要的一點是要有耐心其實不然兒童口腔科的接診技巧才是獲得治療成功的關鍵具有很強的專業性。筆者從臨床實踐中發現醫生缺乏接診技巧不能取得患兒信任合作是導致大量患兒不能得到有效治療的重要原因之一。兒童口腔科醫生應主動研究心理學并根據兒童心理、情感和思維特點采取相應的方法消除其恐懼心理并獲得兒童治療合作。

參考文獻

篇(7)

接診的值班醫師恰巧是介入科專業醫生,經過簡單的詢問檢查,憑借多年臨床經驗,初步判斷王女士病情非同一般,是死亡率極高的支氣管動脈破裂,需要立刻進行支氣管動脈肺栓塞術以控制出血。

醫院立刻為王女士啟動急診綠色通道,緊急將她送往介入科血管造影(DSA)手術室。通過造影發現,王女士肺部有四根血管已經破裂,需要立刻進行止血包扎。如果是在沒有介入科的醫院,則需要進行緊急開胸手術探查出血點,并對血管進行封堵包扎,危險性和手術難度可想而知。而通過血管造影介入手術,風險大大降低。介入科主刀醫生立即給王女士進行介入治療,對王女士的左側股動脈穿刺插入導管,在影像科動脈造影的監控下,小心翼翼地將左、右兩支氣管動脈進行了止血封堵。然后置換導管,再次進入右鎖骨下動脈內進行止血封堵。經過造影復查,出血點封堵成功,患者的大咯血被止住,安然回到了普通病房。

對王女士大咯血的搶救成功,顯示了介入影像科高超的技術和實力。但醫生指出,王女士如果不注意日常生活的種種預防和保護,病情有再次復發的可能。有過咯血史的病人應當十分注意避免生活中的小感冒、咳嗽,因為嚴重一點的肺部感染等都可能造成再次咯血。呼吸道疾病一般引起咯血的常見病因有肺結核、肺癌、支氣管擴張、部分肺炎,以及肺部血管畸形。

醫生介紹的預防咯血7要素。

1.預防感冒。外出時要根據天氣變化增加衣服,防止受寒感冒。

2.注意飲食,飲食以富含維生素的食物為首選。

3.“管理空氣”。房間經常通風,保持適宜溫度(一般18℃~25℃)和濕度(一般40%~70%)。

4.鍛煉身體。要進行適度的體育鍛煉和呼吸功能鍛煉。

篇(8)

口腔外科的自我總結1在牙周科已實習近八個星期了,在這段時間里自己真正接觸到了臨床實際中的牙周治療,收獲很多。

從臨床技能來說,基本掌握了牙周局部檢查及記錄,潔治,噴砂等操作。齦下刮治也實踐了幾例,為今后打下底子,對常用刮治器的使用及其基本特征有了更深的認識。刮治時找好支點使用及正確的用力方法很關鍵。作為助手有幸觀摩了五六例牙周手術,包括牙齦瘤的切除,側向轉位瓣,冠延長術及翻瓣術,更加直觀的了解到牙周手術的流程,所用器械(印記鑷骨挫骨膜分離器)和常用的縫合方法(8字縫合,褥式縫合,懸吊縫合及間斷縫合)。通過觀察和一些實踐進一步理解了根管治療術,牙體充填的過程及其要點。另外,也學會了處理智齒冠周炎急性發作,通過x線片得到某些診斷點,如根尖區的陰影提示根尖周疾病,牙根根管全長增寬提示牙根縱裂,通過牙槽骨吸收情況初步確定其病變程度。

在臨床思維方面,書寫病歷時老師要求我們列出治療計劃,這是一個訓練實習生理解系統治療的很好的方法。在治療牙周病病人時,始終記得清除細菌的重要,潔治一周后復查,探診發現深袋,再用刮治,必要時置派力奧等緩釋劑,這些治療方法都以除菌消炎為核心。這讓我深刻的體會到控制菌斑的重要性。在檢查病人時要仔細,不能被表象所迷惑,以為牙石不多就錯誤的認為其沒有牙周病,曾接手一個主動要求潔牙的病人,初步認為口腔衛生狀況良好,而在潔治過程中發現下前牙及6的鄰面有異常(出血多超聲頭可深入齦下5-6mm),遂建議患者拍曲面,最終影像懷疑為侵襲性牙周炎。這個病例我一直謹記。老師還教導了一些細節上的的東西,如上藥前為保證藥效局部要擦干,潔治時主要靠的是超聲的空穴聲流效應,不應過快移動潔治頭,實踐中要認真做到無菌,對醫患雙方都是保護。

另外,接診時努力做到傾聽病人主訴發病過程及要求,態度誠懇,使病人信任自己,接納自己,不能確定的地方請教老師,既是對病人負責也提高了自己的專業水平。

以上簡要談了些自己的實習體會,就我自身而言,日后工作中會很重視牙周健康,因為它是很多牙科治療的前提和基礎。總的來說,很感激這段寶貴的實踐,學習過程,感謝老師們的指導教誨。

口腔外科的自我總結2時間稍縱即逝,轉眼已是四月,實習快接近尾聲。回顧這一路走來,心里滿滿豐收的喜悅,每天都在進步中,日子過得安靜又實在。想起剛來時候的自己,帶著對實習生活美好憧憬和期待來到實習醫院,心中懷揣著滿滿的激情;不覺十個月都快結束,收獲頗豐,下面我對自己的實習生活做個總結。

在這充實而辛苦的十個月里,我學到了很多臨床知識,掌握了一定的臨床操作技能,同時也發現自己懂的專業知識是如此之少,要學習的知識還有很多很多,希望在今后工作過程中不斷汲取新的知識,鞏固已學的知識,能夠成為一名合格的口腔科醫生。

想起自己從實習室在仿頭模上練習一下子過渡到在病人口中操作,從一名醫學生一下子成為坐在病人面前的口腔科醫生,剛開始有些興奮,又有些忐忑不安,還記得第一次接診病人時的緊張,還記得第一次聽到病人感謝時的欣慰感覺,還有出現錯誤時的挫敗感,這些都是我人生的寶貴經驗,是我人生的寶貴財富。在進入口腔科的第一周,帶教老師就帶我對口腔的一些器材設備及操作工具和材料進行了解和熟悉,記得剛開始接觸這些東西,心情總是格外的激動和歡喜,對這些設備總是不停的觀察。然后才開始實習工作,開始的幾天帶教老師也沒有讓我動手工作,只是讓我在旁邊學習,做助手調材料等,有什么不懂的就向他請教,他每次都會幫助我講解,閑下來的時候還會跟我講一些工作方面的經驗和技巧,慢慢的我對工作上的流程也熟悉了,對動手工作也有信心了,在帶教老師的指導和幫助下,我也開始動手實踐工作。開始的時候最經常就是幫小朋友們拔乳牙,每逢周六周日就超多小朋友過來門診拔乳牙,我認為,拔乳牙也是一件十分困難的工作,因為很多時候小朋友們都是扭扭捏捏的不讓拔,后來哄了好久他們才張開口讓我們動手。接下來較經常做的就是潔治,醫生們都不愛潔牙,老是推來推去的,我覺得潔牙對我們這種剛上臨床實習的準醫生來說這是的機會,因為可以掌握到基本東西,對以后操作上也有很大幫助,但是同時也要改變一下我們觀點,潔牙不難,但要基本上潔凈牙齒就難,所以我們潔治的時候就要細心認真,要給病人的服務,讓他們放心。在接下來的時間里,我對一些口腔常見疾病的治療在我的帶教老師的指導下也一一上手。

在我實習的十個月時間里,我所接診的病人中的大多數都是十分配合的,我對他們認真服務,態度熱情而誠懇。我覺得自己治療完一個病人,就像是完成一件藝術品一樣,精雕細琢,過程有可能很漫長很耗費時間和心思,但是最后看著做出來的成品,自己心里卻體會到了的喜悅。當看到患者治療結束后露出滿意的笑容時,當患者對我的服務給予中肯的評價時,喜悅之情油然而生,伴隨著的還有沉重的責任感。

實習期間,我除了在門診接診一些口腔常見病例外,我還會跟著口腔外科的老師們上手術室做助手學習一些口腔外科的常見疾病的手術(如:上、下頜骨骨折,囊腫,外傷清創等),我覺得,我們不應該只是熟悉門診常見病例,我們還要接觸一些的特殊病例,這樣,我們以后遇上了也知道應該如何處理。

在實習的時候,我們應該多看、多問、多記、多做。這樣才會提高我們的工作能力,在學校都學到的是理論上的東西,到臨床上要多看。各種病例、癥狀、體征、鑒別診斷,有些和書本上可能還有些不一樣,口腔科醫生不僅是學習口腔這個范疇,因為一個人不光患有口腔疾病,其全身還可能有其他疾病,有些和口腔疾病是相互聯系的,要有一個整體觀念,所以在實習中應該認真的觀察和學習。所以想要學到的東西,那么就只有自己動手實踐,這樣自己才會印象深刻,而且工作時也會有很大的把握和信心。畢竟經驗都是慢慢的積累而來,工作時,寧愿慢一點,不怕反復,足夠耐心,把病例做好,完成以后自己總結一下,還有哪些做的不滿意的地方,下次改進措施,不斷地總結經驗,我們的動手能力和工作經驗才會不斷的提高。

口腔外科的自我總結3五年的大學生活,造就了我積極向上、鍥而不舍的性格,抱著“以學為本”的宗旨,我努力從各方面來完美自己,不僅系統學習和掌握本專業知識,注重外語和計算機的學習,也從政治、歷史、文學等各個領域提高自身修養。我深信,隨著市場經濟對人才市場的不斷沖擊,折射出社會需求的更是一種復合性人才。

大學五年中,我時刻鞭策自己求知、求實、求同,在各方面完善自己——這也正是我的人生準則。多年的求學生涯讓我收獲了一份自信和積極的人生。憶往昔,吃苦使堅毅、奮斗使我完善、歲月使我成熟。五年的校園生活磨礪了我堅強和豁達的心靈。對事業的執著與熱愛將是我一生不懈的追求。

初出茅廬,一定有很多稚嫩和不足之處,但我自信、樂觀、積極進娶工作踏實。如果有幸能在貴醫院工作,我將以積極飽滿的熱情對待工作,以團隊合作的精神對待同事,以樂觀坦誠的態度對待生活。

口腔外科的自我總結4一年的住院總工作結束了,我感受最深的一點是總住院醫師不僅是科室的一個重要職位,是聯系本科室和其他科室的一個有用的橋梁,同時更是一種榮譽,各科室住院總的辛勤勞動贏得了他人的尊重更贏得了病人的信任,這是一個醫生最大的榮譽。另外,住院總工作可以提高自身素質。例如協調處理各方面關系的能力:科室及機關的關系;相關科室關系;科室領導與普通醫師關系;床位醫生與教授的關系;醫生與病人的關系。住院總工作還教會我去尊重別人,注意聆聽,有效溝通。在處理急診病人及突發事件中的沉著冷靜,敢于承擔,綜合分析,及時匯報。能力這些都是在書本中學不到的,在讀書中難以得到的,感謝這個職位,兩年住院總,我無怨無悔。

一年來,本人工作兢兢業業,勤勤懇懇,沒有因私請過一天假,全身心地投入到了口腔科的各項工作中去。協助科主任完成病房的業務管理及日常規章制度的監督實施;協助病房三位教授完成各項手術;及時處理院內會診,每有急會診或值班醫生報告病房急癥,我總是沖在臨床第一線,辛勤的勞動得到了領導的肯定。成績的取得是醫療質量管理科和口腔科領導關心支持的結果,沒有領導的信任不可能很好的開展工作,沒有領導的信任也不會有鍛煉的機會。本屆總住院醫師工作結束后,我將到口腔頜面頭頸外科門診工作,主要職責是口腔外科門診的日常工作,包括拔牙及牙槽外科中小手術等。我一定不辜負領導希望,把從事住院總工作中所取得的本領應用于新的工作崗位中去,把臨床工作做得更細、更具體,更好地為科室服務,為病人服務。

口腔外科的自我總結520_年在忙忙碌碌和不知不覺中走過半年了,在醫院各級領導的正確領導下,口腔科完成醫院的各項任務。科室成員發揚不怕困難、頑強拼搏、敢于創新精神,取得了一定的成績,當然也存在一些不足,在此對過去五個月的工作做個總結,以便今后能更好的完成各項工作,請院領導及同志們給以指正。

一、人員情況

口腔科現有成員7人,大學本科學歷3人,大專學歷4人,在編7人。其中執業醫師5人,見習醫師1人,護士1名。

二、取得的成績

口腔科就診患者量與去年同期相仿,較好的完成了醫院績效管理的各項指標。20_年1月至5月業務收入為15.1萬元,其原因與大家的共同努力是分不開的。在順利開展各項工作的同時,積極組織業務學習,共同提高自身業務技能和專業素質,提高服務水平。加強醫療安全和醫療質量管理,使術前術后診斷符合率各項指標均達到醫院績效考核的標準,抗菌藥物控制比例更是遠遠低于最高限數。同時,積極開展新技術、新業務,努力拓寬業務面,為口腔科今后的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新技術、新業務是科室發展的源泉,也是科室生存的根本所在。

三、工作經驗

口腔科診療工作與其他科室有所不同,與患者的溝通是否有效成為患者選擇在本科室接受治療的關鍵因素,只有經過與患者充分溝通,取得患者的信任與支持的前提下,才有可能很好的完成各種治療項目,并最大限度的取得良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只要與患者充分溝通,多站在患者的立場上考慮問題,讓患者感受到你是真正在為他著想的,即便個人業務技能水平不是很高,同樣能在群眾當中樹立起好的口碑。

四、存在的問題

各成員團隊意識相對薄弱,專業上的交流較少,主動學習的勁頭不足,直接影響到自身業務水平和專業素質的提高;個別成員的個人防護意識不強,在診療操作中存在職業暴露的安全隱患;個別成員在與患者溝通和服務態度以及工作效率上有待加強,成員對科室的歸屬感還需要大力培養。

五、今后工作思路

(一)加強科室內部管理,進一步強化服務意識,拓展服務范圍,開展新項目,向服務要效益,向新技術要效益。

(二)進一步完善服務流程,耐心細致與患者溝通。

篇(9)

隨著生活條件的改善,人們對口腔功能的要求越來越高,為了更好的遵循"生物-心理-社會醫學"模式,讓無牙頜患者達到更好的治療和滿意的效果,心理學在修復治療過程中的作用越來越重要。由于老年人在生理上、心理上有所不同,老年病有其特點和需要特殊的醫學照顧。如何為老年人進行全口義齒修復,越來越應該引起重視。心理干預治療是取得良好效果的一個重要的輔助方面。筆者在臨床上通過對老年患者進行心理干預治療使老年患者逐漸認識、了解全口義齒,最后完全掌握其使用方法,使全口義齒發揮其最大的作用。

1.病例和方法

1.1一般資料

2009年10月至2013年元月,共選擇65歲以上老年患者,需全口義齒修復病例103例,其中男49例,女54例,進行分組,心理干預組70例,常規組33例。且均需進行全口義齒修復。

1.2方法

常規組常規進行義齒修復,不與患者過多溝通。心理干預組在進行修復前后、復診時向患者進行心理咨詢和修復知識心理治療,耐心細致地介紹義齒的優缺點及使用注意事項。①修復前,在輕音樂的環境中進行心理咨詢,通過醫患之間的拉家常式的交談,了解患者的心理狀態,改善患者的焦慮情緒,另外由于很多患者對義齒的概念不清,對義齒的期望值過高,認為一旦鑲上義齒后,進食、發音應立即恢復正常,且應十分舒適,而認識不到義齒需要一個逐步適應的過程;然后認真仔細介紹義齒的優缺點。②通過修復前的檢查,及時與患者進行語言交流,將修復過程中可能出現的問題進行介紹。③初戴時,囑患者義齒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項,將可能出現的問題認真給患者介紹,另外介紹義齒的維護和如何注意保持口腔衛生。④復診時,在針對出現的癥狀進行修改的同時,應鼓勵患者堅持戴牙,應讓患者明白義齒發揮功能時需要一個過程,通過不斷的練習,最后完全能達到修復的目的,恢復口腔生理功能。

心理干預組和常規組均由同一醫師接診,同一技師制作義齒。

在這些過程中,應注意:醫生的語言形象往往相當程度左右了患者的信任依賴度,也影響患者對義齒使用的信心。治療成功不僅取決于操作的復雜性和醫生的熟練程度,而且取決于患者的心理狀態,除了對患者關心外,要善于因人而異地對待患者。

2.結果

兩組患者經義齒戴用半年后進行隨訪,結果如表。兩組在義齒適應時間方面,p

附表 兩組患者適應時間、復診次數和對醫生的信任度比較

注:應用spss統計軟件(Ver10.9, spss inc.),經秩和檢驗,二組間均有顯著性差異(p

3.討論

(1)隨著社會的發展與人口年齡的變化,老年人的心理和健康問題將日益受到人們的重視,從生理和病理變化老說,機體功能大多減退,包括咀嚼功能和消化功能;組織呈退行性改變,肌肉松弛,下頜頦部皮膚下垂;65歲以上的老人,85左右有各種慢性疾患,5―10患有大腦功能紊亂。老年人的疼痛感覺、味覺和咀嚼能力等均有改變,聽力、視力也減退;除此之外,心理狀態也發生了變化,老年人的生理結構與心理均有增齡性變化,由于各人的背景不同,他們的經歷,文化和素養,以及所處的社會地位不同,另外,由于社會和家庭方面的原因,大多數老年人伴有精神心理上的不平衡感,如孤僻、疑心、固執、對身邊人的不信任,常有不安全感、缺乏理解溝通能力等[1]。老年患者在就診前和就診中就會出現不同程度的焦慮、恐懼,如何緩解患者的焦慮情緒使之積極配合治療,顯得尤為重要。醫生在義齒修復方面成功與否,既有醫生的技術因素及技師制作義齒的技術因素,又有老年人的心理因素,建立心理相容型的醫患關系是修復成功的因素之一,一旦良好的醫患關系建立,醫生對修復體的設計也易被患者接受[2]。在診斷和治療時要特別仔細、耐心,講話要清楚,操作要輕巧,避免損傷,醫生要關心患者并盡量減少其痛苦,并充滿活力的幫助患者正確認識義齒的構造、作用、使用和維護,認識保持良好口腔衛生習慣的重要性等,同時也是對患者的心理疏導。

(2)常規組患者由于對義齒概念模糊,修復后沒有達到自己的期望,雖多次修改,仍失去信心,認為醫生水平不高,要求重作,甚至棄之不用,影響了患者的生活質量,產生了許多醫患矛盾和糾紛。因此,心理干預對老年人義齒修復會產生很大的影響,臨床上應引起重視。

(3)樹立全心全意為老年患者服務的思想,接診患者要熱情,治療患者要認真,解答問題要耐心,對待患者要關心,正確的心理干預,可使老年患者消除緊張焦慮、恐懼心理,提高患者的疼痛閾值[3],順利完成全口義齒治療的重要方面。

(4)正確的心理干預,可使口腔門診老年患者消除緊張焦慮、恐懼心理,提高患者的疼痛閾值,增強患者自信心,從而順利完成全口義齒修復工作。

【參考文獻】

篇(10)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6-1533(2016)12-0028-03

Establishment and practice of the model of general practice teaching out-patient clinic in rural areas

YUAN Meijuan1, ZHU Shanzhu2, GU Jie2, CHEN Haiying1, JIANG Hua1, GU Xiaoqing1(1. Xidu Community Health Service Center of Fengxian District, Shanghai 201401, China; 2. Zhongshan Hospital of Fudan University,

Shanghai 2000032, China)

ABSTRACT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ability of clinical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the community general practitioners and the teaching level of the teachers, Xidu Community Health Service Center has established Zhongshan -Xidu General Teaching Out-Patient Clinic relying on Zhongshan Hospital affiliated to Fudan University in May 2015. After one year practice, the initial success has been achieved. This article will analyze and summarize the necessity, setting and standardization, existing problems and the future development of the General Teaching Out-Patient Clinic.

KEY WORDS general medicine; teaching model; out-patient clinic

隨著我國全科醫師制度的普及、發展與提高,社會及民眾對全科醫師的需求日益迫切,能否為社會培養合格的全科醫師,關鍵取決于全科師資的綜合素質。有研究指出,要做好社區帶教工作,首先要有一支穩定的、綜合能力強的師資隊伍[1]。目前,上海市全科醫生規范化培訓教學基地,包括臨床教學基地和社區教學基地兩個環節。臨床教學基地通常由大學附屬醫院承擔,具有較好的師資力量和教學資源,但社區基地的教學卻存在較多問題:①多數全科師資從學校畢業后一直從事臨床醫療工作,沒有接受過系統的教學理論和教學方法培訓。即使是社區業務骨干或重點培養對象,他們的臨床經驗、醫療水平、教學能力、教學態度也參差不齊[2]。②許多社區教學基地的帶教老師是通過崗位培訓、轉崗培訓或職稱考試取得全科醫師資格,實際對全科醫學的了解比較局限,以至于不能很好地落實全科教學計劃[3],且傳統的教學均以老師為中心,存在灌輸式,填鴨式教學現象[4]。③現有全科醫生的社會認同度、自我認同度較低。全科醫生淪落為“只會開藥的醫生”。這種情緒也影響到師資帶教熱情[5]。④全科師資數量上的不足和結構和質量上的缺陷[6]導致其教學積極性差、教學質量欠缺、實踐性教學能力薄弱和社區普遍存在的教學觀摩場地設置不合理,成為了制約我國全科醫師培養的瓶頸。

奉賢區共有社區衛生服務中心21家,全科醫師247名。西渡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中心)于2013年11月成功創建為奉賢區唯一一家全科醫師規范化培訓社區教學基地,不僅承擔著全科醫生規范化培訓(5+3),還負責助理全科醫生培訓(3+2)和在崗全科醫生實訓。中心教學任務繁重,急需在能力所及的范圍內進行探索和創新。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是一所綜合性教學醫院,1994年成立全科醫學科以來,始終致力于探索全科醫學的畢業后教育(即全科醫師規范化培訓)[7]。2015年5月,中心依托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的雄厚師資力量,利用現有的教學觀摩場地和設備,嘗試開展中山-西渡教學門診,并摸索教學門診設置、運行和管理方法。

1 全科教學門診模式建立規范

以本中心為例,開設全科教學門診需要在教學設備、教學人員、教學方法、教學質量監督4個方面設置相應規范,以促進教學門診的標準化和可持續性。這些規范在相似的區域和條件下是可以復制的。

設置規范標準不意味著拒絕創新,實際上根據不同地域、不同發展階段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來說,各中心開展全科教學門診時均應因地制宜、因人而異。

1.1 教學設備

教學門診需配備全科診療室及教學觀察室,全科診療室不小于15 m2,配備診查床、壁掛式血壓計、測溫儀、眼底鏡、耳鏡、遮陽簾、洗手池、音頻采集設備。門口張貼告病員書,便于患者了解全科教學門診功能、模式,如就診中需涉及錄音、錄像,應簽署病員知情同意書。教學觀察室場地不小于10 m2,配備單向觀察玻璃、1臺連接聲音處理器的電腦及可播放大屏幕的視頻設備。

1.2 教學師資、學員

帶教師資為三級醫院全科專家和中心高年資主治醫師,應符合下列條件:大學本科學歷、具有3年以上專業工作經歷、臨床業務素質良好,具有臨床教學熱情和一定的臨床教學能力,能為人師表、言傳身教,具有良好的醫德醫風。

教學對象:①5+3規培醫生,即先接受5年臨床醫學(含中醫學)本科教育,再接受3年全科醫生規范化培養。全科醫生“5+3”培養模式的社區實踐階段是全科醫生執業上崗的實戰階段[8]。②3+2鄉村醫生,即3年醫學專科教育加2年畢業后全科醫生培訓的助理全科醫生[9]。③本中心低年資全科住院醫師。接受帶教醫生統稱為學員。

1.3 教學方法

1.3.1 教學門診帶教

就診時間:教學門診接診時間固定為每周半天。②預約方法:采用預約及隨機掛號模式,以初診患者為主,為保證病種來源與多樣性,預約的外科、婦科、兒科患者由醫務科協調中心其他全科醫師一同接診。③接診要求:三級醫院全科專家及中心全科醫生師資共同帶教5+3規培學員、3+2鄉村學員和中心低年資全科住院醫師。原則上1名師資最多帶教2名學員。由學員輪流獨立接診,帶教師資進行提醒、指導,如遇疑點、難點,請教三級醫院全科專家,全科專家負責觀察接診過程。接診每例患者時間一般為15~20 min,一般半天可接診8~10例患者。④總結反饋:接診結束后進行病例討論,2名學員簡單歸納各自接診病例情況,由全科專家闡釋疑難點,帶教師資對學員接診過程中出現的問題進行討論,同時指出其理論、思維方式、處置的缺陷和不足,使其逐漸養成全面、客觀分析病情的思維模式,有利于學員提升臨床專業知識和接診技能,遇到類似問題能夠觸類旁通。

1.3.2 教學錄像回放

教學過程中可分別對2名學員的接診過程進行錄像采集。在當天接診結束后選擇具有疑點、難點、知識點的教學病例進行教學錄像回放,通過觀看視頻直觀地了解診療過程中存在的不足,再由帶教老師進行點評,有利于學員提高臨床接診能力。

1.3.3 教學PPT學習

對接診過程中出現的知識點布置下次小講課題目,以PPT形式展示,于下周接診結束后由學員進行小講課,一般每人5~10 min,參加人員包括中心教學管理人員及其他全科醫生。

1.3.4 教學病例整合

每次教學門診結束后,2名學員應就接診病例進行病例總結,即門診病歷書寫+相關知識點發至帶教老師郵箱,由其閱讀、反饋并整理后分別發至教學辦公室及全科專家郵箱。

1.4 教學質量考核

通過每3個月的教學門診-教學錄像回放-病例討論-病例總結-小講課的全科教學模式,對2名學員進行考核,著重考核學員接診患者是否熟練、診療是否規范、醫患溝通是否良好,具體評分參照全科醫生門診接診能力評分表。為保證考核質量,可由第三方擔任考核專家,如可邀請區級醫院臨床教學基地教學師資擔任主考。

2 全科教學門診實踐結果

2.1 教學門診接診情況

經過2015年5―12月的實踐,為期35周的教學門診共接診患者233例,初診病例156例。其中心血管系統患者67例(30%);呼吸系統患者36例(15%);消化系統患者14例(6%);內分泌代謝系統患者48例(21%);神經系統患者12例(5%);泌尿系統患者8人(3%);外科患者19例(8%);兒科患者9例(4%);婦科患者5例(2%);其他包括皮膚、口腔、風濕性疾病、血液、軀體形式障礙、睡眠障礙患者等15例(6%)。

制作小講課PPT課件60份,涉及心血管系統13份;內分泌系統12份;呼吸系統7份;泌尿系統4份;消化系統3份;外科如急腹癥、關節炎、甲狀腺癌術后替代治療等6份;另涵蓋皮膚科、神經科、血液科、臨床化驗指標意義等小講課15份。病例討論時間900 min,教學錄像回放500 min。

接診病例中平均每次預約患者5~6例,實際如約就診3~4例。每例患者平均接診時間28 min;就診患者處方總費用11 890.7元,人均藥費51.0元; 總檢查費用8 155元,人均檢查費用35元;藥占比68.5%,比同期普通全科門診下降10%;轉診病例38人,占比16%,比同期普通全科門診下降20%。

2.2 教學門診問題

2.2.1 病例數少

按半天可接診人數為10例統計,33周接診患者應為330例,但目前實際接診量僅為233例。分析其原因可能為:①學員問診時間過長,問診技巧欠佳,缺乏邏輯性;②學員對電腦系統操作不熟練,延長接診時間;③教學師資對帶教過程尚不熟悉;④社區接診病例多為慢性病患者,一次就診主訴過多,就診目的寬泛,造成問診困難;⑤老年患者與學員普通話交流有障礙,導致問診困難,延長接診時間;⑥預約制度存在缺陷,患者隨意性較大,未能如約就診。

2.2.2 病種單一

從數據中可看出,兒科、五官科、婦科患者僅寥寥數例,無外傷病例。兒科、五官科患者稀少可能與中心檢查設備、專科藥物缺乏有關;婦科、外傷患者往往需配備有單獨檢查室、換藥室,而所需診室與教學門診所在地有一定距離,造成接診不便。但最為本質的原因是全科科室功能并未完全轉換,仍按照原有專科模式進行就診,有文獻報道,我國的全科醫生隊伍高素質人才較少,知識結構比較陳舊[10],因此有部分專科患者較少在全科診室進行就診。

3 全科教學門診發展方向

教學門診的開設志力于提高學員的臨床診療思維,加強學員的學習能動性,提高全科師資帶教水平,實現教學相長。規范化診療能切實降低患者就診醫療費用,全科專家坐診能吸引患者到社區就診,有利于創造和諧的醫患關系。在第一階段的探索與實踐中,中山-西渡教學門診取得了一定的反響與好評,目前應以提高教學質量為主,可進行如下措施:①完善預約制度,預約后應于就診前1~2 d電話確定就診時間,對于屢次未按預約時間就診的患者納入黑名單,減少預約患者隨意性;②與其他全科醫生互通信息,如接診中遇到疑難雜癥可預約轉診至教學門診,如此可避免教學門診的病種單一問題,拓寬學員知識面;③加強預檢分診,如遇到外傷換藥病例可分診至教學門診,由其中一名學員去換藥室進行換藥,如有需要,外科醫生可協助帶教;④增加兒科及五官科的藥物品種采購,可聘請上級醫院專科醫生協助帶教;⑤診療室添加多功能檢查床,有利于婦科或其他外傷患者進行檢查;⑥加強學員全科門診接診時間,如有單獨執業資格,應盡量單獨接診;⑦加強師資理論培訓及實踐技能訓練;⑧定期召開全科教學門診小結會議,將就診中遇到的問題及時進行反饋;⑨應及時聽取各方建議,可進行學員反饋表、師資反饋表、病員反饋表的收集,并進行患者滿意度調查(著重與普通門診對比);⑩設立教學管理小組并明確其職責,完善全科門診績效考核制度,提高師資帶教熱情。

隨著全科理念的深入,社區全科教學勢必成為常態,教學標準將趨于同質化,望我中心的這一模式能帶來創新思維,有助區域內兄弟單位借鑒。

參考文獻

[1] 郝永紅, 馮海涼. 社區全科醫學教學的實踐與思考[J]. 中國全科醫學, 2008, 11(1): 11-12.

[2] 韋長元, 李紹森, 葛蓮英, 等. 從臨床醫師到臨床教師的培養[J]. 廣西醫科大學學報, 2005, (22): 105-106.

[3] 趙潔, 張淵, 黃艷. 上海市全科醫師規范化培訓的實踐與思考[J]. 中國全科醫學, 2009, 12(11): 943-945.

[4] 景匯泉, 李軍, 孟群. 全科醫師崗位培訓教學方法的現狀分析和思考[J]. 中國全科醫學, 2010, 13(9): 1036-1038.

[5] 楊靜, 鮑勇. 上海市全科醫生培養可持續發展的關鍵問題[J]. 上海交通大學學報, 2012, 32(10): 1364-1367.

[6] 楊輝, Shane Thomas, Colette Browning, 等. 全科醫學教育的師資標準研究―學徒式培訓的啟發[J]. 中國全科醫學, 2007, 10(13): 1046-1051.

[7] 壽涓, 祝珠. 中山醫院全科醫學畢業后教育及評估的實踐與探討[J]. 中國全科醫學, 2008, 11(1): 8-10.

上一篇: 大學申請書 下一篇: 初一學生期中總結
相關精選
相關期刊
主站蜘蛛池模板: 双峰县| 固镇县| 仁怀市| 周至县| 遂昌县| 长寿区| 大英县| 图片| 鄯善县| 扎赉特旗| 安陆市| 仲巴县| 中阳县| 林口县| 安吉县| 安远县| 黄石市| 汝南县| 惠东县| 兴业县| 三台县| 德保县| 开封市| 吉首市| 衢州市| 磐石市| 承德市| 武川县| 麻江县| 宽甸| 乌苏市| 乌鲁木齐县| 友谊县| 武川县| 沈丘县| 铅山县| 九台市| 红桥区| 新竹县| 自治县| 防城港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