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脊椎動物學報》雜志的收稿方向主要包括:研究論文、消息報道、學術動態、書刊評介、問題討論、綜述及方法介紹等。
該雜志收稿方向廣泛,涵蓋了生物的多個重要領域和前沿話題,為生物工作者和研究者提供了一個交流和分享學術成果的重要平臺。
《古脊椎動物學報》雜志投稿要求
(1)在參考文獻表中:作者不超過3個的姓名都寫,超過3個的,余者寫“,等”或“,etal”。
(2)引言在標題以下,不設標題的分段、分層:使用1)2)3)等、①②③等、abc等,在段首時應退2字起排。
(3)來稿要求題材新穎、內容真實、論點明確、層次清楚、數據可靠、文句通順。推薦大家通過電子郵件形式投稿。
(4)注釋:以尾注形式進行注釋,在文章中相應出處的右上角用①等標識。
(5)作者簡介:第一作者的姓名(出生年-),性別,出生地,職稱,學位,主要研究方向等。
《古脊椎動物學報》雜志是由中國科學院主管和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主辦的學術理論期刊,創刊于1957年,國內外公開發行,國際刊號ISSN為1000-3118,國內刊號CN為11-1905/Q,該雜志級別為北大期刊、CSCD期刊、統計源期刊,預計審稿周期為1-3個月。
古脊椎動物學報雜志數據統計
古脊椎動物學報主要引證文獻期刊分析
該雜志在學術界具有較高的影響力,多次獲得國內外權威獎項,如中國優秀期刊遴選數據庫、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CJFD)、中國學術期刊(光盤版)全文收錄期刊、中科雙效期刊、北大圖書館收錄期刊等。
在收錄方面,《古脊椎動物學報》雜志被多個知名數據庫收錄,包括:北大期刊(中國人文社會科學期刊)、CSCD 中國科學引文數據庫來源期刊(含擴展版)、統計源期刊(中國科技論文優秀期刊)、知網收錄(中)、維普收錄(中)、萬方收錄(中)、JST 日本科學技術振興機構數據庫(日)、國家圖書館館藏、上海圖書館館藏等,在生物領域具有較高的學術價值和影響力,是生物研究者和實踐者的重要參考刊物。
古脊椎動物學報雜志發文分析
古脊椎動物學報主要機構發文分析
機構名稱 | 發文量 | 主要研究主題 |
中國科學院 | 739 | 化石;英文;中新世;哺乳動物;始新世 |
中國科學院大學 | 77 | 英文;中新世;化石;白堊世;三疊 |
西北大學 | 21 | 中新世;化石;更新世;哺乳動物;動物群 |
自貢恐龍博物館 | 20 | 侏羅世;晚侏羅世;中侏羅世;恐龍;英文 |
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 | 17 | 英文;白堊世;上白堊統;盆地;晚白堊世 |
中國地質科學院 | 16 | 脊椎動物;晚二疊世;二疊世;動物群;脊椎動物群 |
堪薩斯大學 | 13 | 生物學;系統發育;英文;系統生物學;化石 |
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 | 12 | 英文;化石;更新世;亞科;始新世 |
中國地質大學(北京) | 12 | 英文;恐龍;白堊世;獸腳類;盆地 |
北京大學 | 12 | 三疊;三疊世;化石;哺乳動物;中三疊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