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11-25 15:27:18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一篇北部灣經濟區港產城聯動發展研究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港產城聯動發展是指在沿海港口地區內,形成一種以港口發展為核心,以港口城鎮建設為基礎,以臨港產業聚集為重心的經濟發展新路徑。[1]從全球沿海城市的發展得出,港產城聯動優化了資源配置效率,促進沿海地區的經濟要素聚集,加快了該地區經濟的高質量發展。[2]一方面,港口作為港口城鎮的重要資源,推進了臨港產業聚集;另一方面,臨港產業的發展,促進了港口功能建設,驅動了區域經濟發展。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在2019年9月發布的《西部陸海新通道總體規劃》與2021年9月發布的《“十四五”推進西部陸海新通道高質量建設實施方案》均明確提出,要加快北部灣國際門戶港的建設,促進北部灣港產城融合發展。因此,本文將重點研究北部灣地區如何抓住戰略機遇,結合自身發展優勢,形成一條港產城聯動發展的戰略路徑。
(一)港口獨特區位優勢
目前,北部灣港是我國重要的沿海港口之一,包括欽州港、北海港、防城港。港口北面臨近云南、貴州、四川三省,東面靠近廣東省、香港和澳門特別行政區,南部環海,南面是海南省,與東盟隔海相望,連接著我國西南經濟圈與東南經濟圈,是我國通向東盟最便捷的港口。此外,北部灣港是我國西部陸海新通道最主要的出海口,位于我國“一帶一路”沿線上極佳的位置,是我國參與中國-東盟自貿區的重要地區。
(二)經濟區發達的交通優勢
北部灣經濟區以南寧、欽州、北海、防城港等城市組成北部灣城市群為框架,以欽州港、北海港、防城港為基礎,形成了鐵路、公路、海運、航運等現代化綜合交通體系。在港口方面,2020年北部灣港擁有碼頭長度40930m,擁有管理沿海生產性泊位77個,均已建成為30萬噸以上的碼頭;在鐵路方面,已形成南昆、南防、北鐵、欽北、欽港為主的鐵路運輸網絡,其中2020年4月北海鐵山港進港鐵路專用線的開通標志著北部灣港進港鐵路全覆蓋;在公路方面,目前,北部灣經濟區擁有上思至防城港高速、南寧經欽州至防城港高速、六景至欽州港高速等八條高速公路直通北部灣沿海地區。
(三)城鎮具有經濟跨越式發展的后發優勢
廣西作為我國沿海地區唯一的經濟“洼地”,經濟總體呈現總量偏小、產業結構不合理、工業化程度低等特點,但是近幾年,廣西各級政府充分認識到經濟發展的重要性以及廣西巨大的經濟發展潛力和發展空間,緊抓國家開放開發戰略,充分發揮廣西的沿海優勢、港口優勢、戰略優勢,出臺一系列政策促進廣西經濟發展。根據廣西壯族自治區統計局公布數據顯示,2021年全區生產總值為24740.9億元,同比增長了7.5%。同時比2017年增長了21.3%。因此廣西巨大的經濟跨越式發展潛力,勢必會促進北部灣經濟區港產城聯動發展。
二、北部灣經濟區港產城聯動發展的制約因素
(一)港口問題
一是港口競爭優勢不明顯,北部灣港經濟區附近港口十分密集,且發展程度較高,北部灣港與廣州港、深圳港、鎮江港等港口存在同質性競爭,并處于劣勢地位;二是港口現代化產業較少,無法支撐港口發展,制約港產城聯動;三是港口與腹地聯系不緊密,腹地貨物經常繞過北部灣港,前往其他港口運輸;四是港口只起到中介作用,雖然吞吐量規模極大,但創造的實際價值較少。[3]
(二)產業問題
北部灣經濟區臨港產業布局存在一定的問題。一是產業結構不合理,2020年廣西第一、二、三產業占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分別為21.9%、19.9%和58.2%,第三產業過重,第二產業嚴重不足。二是第三產業陳舊。雖然第三產業占比較大,但是多以傳統服務業為主,缺少金融業等現代服務產業。三是海洋產業尚處于初步開發階段,呈現粗放式發展,海洋經濟薄弱,無法發揮以產興城的作用。[4]
(三)沿海城鎮功能問題
北部灣沿海城鎮尚未形成完善的城鎮體系,無法充分發揮沿海城鎮優勢。2021年,欽州市、北海市、防城港市城鎮化率分別為42.02%、58.43%、61.53%,但與其他一線沿海城市相比,稍顯不足,例如上海市、廣州市等一線港口城市的城鎮化率高達86%左右。而且北部灣經濟區城鎮規模較低,人口較少,人口的聚集能力有待加強,從而導致城市布局的分散。此外,欽北防三市的經濟規模不高,對外依存度也偏低,是我沿海地區的唯一經濟“洼地”。
三、北部灣經濟區港產城聯動發展的機遇
(一)政策機遇
2008年國家開始實施《廣西北部灣經濟區發展規劃》,明確把北部灣經濟區定位為對東盟國家開放的示范區、廣西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引領區等,自此北部灣經濟區的開放開發上升為國家戰略;2019年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印發《西部陸海新通道總體規劃》,明確提出建成北部灣門戶港,把北部灣港作為西部陸海新通道主干道的唯一出海口;2021年交通運輸部等相關部門印發《西部陸海新通道“十四五”綜合交通運輸體系建設方案》,提出要提升北部灣港在全國沿海港口的地位,提高北部灣港的智能化、專業化等水平,加快北部灣港基礎設施建設。2022年4月,國家發改委印發《北部灣城市群建設“十四五”實施方案》,明確加快廣西北部灣國際門戶港建設,編制完成北部灣港口總體規劃,促進臨港產業高水平分工合作,培育現代都市圈。
(二)戰略機遇
一是“一帶一路”和西部陸海新通道的建設。這些戰略將充分發揮北部灣港門戶港的作用,如凸顯戰略地位、增強通道出海口功能、打造聯動世界的關鍵節點等;二是中國-東盟自由貿易試驗區的建立。2002年,我國和東盟開始共同建立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北部灣經濟區將在自貿區中形成強大的向心力,發揮其橋梁和紐帶的功能,促進自貿區互利共贏。三是《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RCEP)的正式生效。2022年1月RCEP正式生效,有利于廣西充分發揮國家的“雙循環”戰略,有利于廣西擴大對外直接投資與商品貿易,有利于提高廣西在RCEP協議國的地位,特別是在東盟國家的知名度。
(三)發展定位機遇
自從我國改革開放以來,廣西已錯過三次發展機遇,一是北部灣經濟區中的北海市成為1984年全國首批沿海對外開放城市,但是由于房地產“泡沫”導致廣西未能充分參與沿海開放,經濟發展緩慢;二是21世紀初,廣西致力于打造西南出海大通道,但是由于當時與廣東的經濟差距巨大,使得廣東最終成為西南出海大通道;三是在廣東快速發展,擁有大量進出口貨源的時期,未能與珠三角地區建立合作。雖然廣西已錯失三次發展機遇,但是如今廣西抓住了國家賦予的第四次發展機遇與發展定位。2015年,廣西被賦予為通向東盟的國際大通道,促進西南、中南地區進一步開放開發的戰略支點,形成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與絲綢之路經濟帶有機銜接的重要門戶。
四、北部灣經濟區港產城聯動發展的預期挑戰
(一)邊緣化風險
北部灣港雖然是我國內地進入東盟最便捷的出海口,但是由于北部灣港與廣州港、深圳港等區位優勢同樣優越而發展程度存在一定差距的發達港口鄰近,而且港口政策優惠、交通條件等也無法達到發達港口的水平,從而導致北部灣港接受云南、貴州、廣東等省份的輻射作用較弱,經常出現腹地城市跨地區運輸貨物的情況,從而導致北部灣港不僅無法接受腹地地區的輻射,還存在資金、人才等資源被廣州、深圳等反向吸收的“虹吸”現象。
(二)人才資源缺乏
人才是地方經濟發展的源泉,是港口地區高質量發展的關鍵。一方面,由于中西部經濟發達程度差異和生活水平差異,很多優秀人才選擇留在沿海發達地區;另一方面,北部灣經濟區由于當地經濟基礎等原因,無法為優秀的人才提供專業化、實用化指導,無法提供優質的科研環境,從而導致北部灣經濟區缺乏專業的港航人才數量,且相關人才質量有待提高,港口人才的質量與數量無法支撐政策實施,一旦這種情況持續出現,北部灣地區將因人才的匱乏導致管理理念的落后,最終致使北部灣經濟區發展緩慢。
(三)自然資源利用率
低廣西北部灣經濟區具有豐富的海洋資源、旅游資源和礦產資源,如經濟區的魚蝦資源、濱海風情旅游資源、多種稀有金屬資源。但是相比于其他沿海地區,北部灣經濟區經濟基礎較弱,近幾年除了旅游資源發展較快,礦產資源和海洋資源則開發緩慢。首先,礦產開發技術有限,在帶來一定經濟利益的同時,出現礦產資源開發效率低下、利用率不高等問題,如開采富礦資源破壞貧礦資源。此外,海洋資源流失嚴重,一是存在管理不當,造成海洋資源隱蔽式流失;二是部分海洋存在污染現象,嚴重造成海洋資產流失;三是海洋資源開發不合理,浪費海洋資源。
五、北部灣經濟區港產城聯動發展的路徑選擇
(一)充分利用現有的政策優勢
全面落實國家對北部灣經濟區的戰略定位,充分發揮北部灣港作為“一帶一路”的重要節點和西部陸海新通道主通道唯一出海口的優勢,緊緊抓住當前改革開放的重大機遇,在充分發揮現有政策的同時,充分利用廣西-東盟自由貿易區,吸引內外投資,完善港口基礎設施,提高臨港產業的競爭力,完善城市功能。
(二)共同制定港口發展戰略
一是廣西北部灣經濟區規劃建設管理辦公室、北部灣經濟區地方政府以及北部灣港口集團需要統一戰線,協調各方利益,共同制定港口發展戰略;二是北部灣港必須盡快發展集裝箱的全流程電子化,以適應現代港口發展的需求;三是港口必須建立物流信息共享平臺,欽北防三港的信息與資源的共享,不僅改善港口的協調與合作,而且可提高物流運輸的效率。
(三)合理規劃臨港產業的發展
臨港產業的發展能夠促進港口城市經濟的起飛,因此,北部灣經濟區應仔細梳理目前的產業結構,聚焦優勢產業,集中發展。一是加快商貿物流業、金融服務業、特色餐飲業等產業的發展,促進欽北防三市產業結構升級;二是努力開發特色旅游業,大力發展鄉村旅游、濱海旅游、歷史文化旅游、邊境旅游等特色旅游項目,使欽北防三市的旅游業成為真正的富民工程;三是注重石化產業集群的發展,做好經濟區石化園區的發展規劃,明確石化產業集群的定位,同時服務好大型龍頭企業,如中國石油廣西分公司,最后發展一批石化行業龍頭企業,如廣西欽州泰興石油化工有限公司、廣西東油瀝青有限公司等企業。
(四)加快城市建設,完善城市功能
廣西作為我國沿海地區最后的經濟“洼地”,具有明顯的經濟后發優勢,加快北部灣經濟區內城市建設,能夠為港口發展提供物質支撐,優化臨港產業結構,[5]因此城市建設具有重要意義。一是要補齊城市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短板,加強低效建設用地,完善便民服務等基礎設施;二是要加大組團式發展,將城市生態、生活和生產空間有機結合,有利于形成良好的生態型城市;三是促進欽北防一體化建設,確定欽北防一體化的發展方向,使他們實現協同發展和錯位發展,最終成為北部灣經濟區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增長極。
(五)加大專業人才的引進與培養
港產城聯動發展離不開人才的支撐,因此北部灣經濟區應盡快制定措施完善人才引進和人才培養機制。一是加大人才引進。北部灣經濟區應根據地方的實際情況,結合港產城聯動發展的實際需求,制定人才引進優惠政策;二是完善人才培訓體系。首先,與相關企業和高校合作,制定聯合培養策略;其次,以國內外先進港口的發展經驗和思想為案例,傳授給員工先進的知識;再次,制定人才保障機制。人才引進勢必會有一定的資金投入,如果引進的人才出現流失的情況,勢必會得不償失,因此政府與企業必須制定人才保障措施,如解決人才住房問題以及家人就業和子女學習需求。[6]
(六)建立現代港口物流體系
隨著經濟全球化的發展和區域經濟一體化快速形成,物流已成為現代經濟體系最重要的組成部分之一,各國的物流能力成為國家經濟發展水平和綜合實力的體現,從發達國家經濟發展的經驗得出,現代物流將有效支撐國家的經濟發展,促進國家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因此北部灣地區有必要建立現代港口物流體系。[7]北部灣經濟區可以臨港產業為基礎,把港口作為現代物流的突破口,進而促進城市經濟發展。
六、總結
北部灣經濟區通過北部灣港的建設,促進欽北防地區產業結構調整與優勢主導產業培育,使得產業化和現代化進一步發展,同時臨港產業的發展,提升了城鎮居民生活質量和幸福度,進一步支持北部灣港的建設,從而使北部灣經濟區港產城聯動形成一種良性循環,促進廣西經濟的崛起。
參考文獻:
[1]符琳蓉,任以勝,陸林.南通市“港-產-城”融合發展及演化特征研究[J].現代城市研究,2021(6):60-66.
[2]吳曉磊,劉健,王嘉琦.港產城融合發展關鍵問題研究[J].水運工程,2022(2):77-75.
[3]鄭澤林.基于SWOT分析的連云港市港產城融合發展路徑探析[J].連云港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8(3):12-15.
[4]王映霞,劉曉春.唐山市港產城協調聯動發展的研究[J].中國商貿,2013(25):149-150.
[5]韓紅蓮.港產城聯動:河北沿海城鎮化策略[J].開放導報,2013(4):16-18.
作者:朱林森 馮海英 晉聰聰 單位:北部灣海洋發展研究中心 欽州發展研究院 經濟管理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