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中國文化研究》雜志投稿要求,如下:
(1)計量單位一律采用中國國家法定計量單位,有國際符號的計量單位均用符號表示;數值和國際計量單位間應有空格,若之間有漢字則無須空格;復合單位不使用除法格式,而使用乘積格式。
(2)稿件正文請勿署名,作者姓名、作者簡介、通信地址、電話及電子郵箱地址等請另頁給出。正文中應注意避免出現與作者身份有關的信息。
(3)論文如果是基金項目、國家、省部級教育教學科研立項課題成果,國家社科基金項目或上述立項的成果,需在文章標題右上角插入腳注,并在腳注中注明項目名稱及編號。
(4)摘要須用第三人稱寫法,去掉廢話、套話、空話,慎用結論性、定義性的字詞和語句。中文摘要一般不宜超過200~300字,外文摘要不宜超過250個實詞。
(5)來稿請注明作者簡介( 姓名、出生年、性別、籍貫、職稱、學歷、研究方向或主要從事工作、供職單位任職) 、詳細通訊地址、聯系電話及郵箱。
(6)非直接引文注釋,注釋前應加“參見”;非引用原始資料時,應先注明原始作品之相關信息,再以“轉引自”為引領詞注明轉引之文獻詳細信息。
(7)文題:應以簡明、確切的詞語反映文章中最特定的內容,避免使用非公知、公認的縮寫詞。文題一般不超過20字,必要時可加副標題。
(8)參考文獻盡可能使用近5年公開發表的文獻,數量在10—30條,采用順序編碼制著錄,依照其在文中出現的先后順序用阿拉伯數字標出,并將序號置于方括號中,排列于文后。
(9)稿件應具有較高的學術價值和創新性,能夠體現作者在相關領域的深入研究和獨立思考。我們鼓勵作者提出新的理論觀點、研究方法和研究視角,以推動中國文化研究的創新與發展。同時,稿件應嚴格遵守學術規范,不得有抄襲、剽竊等學術不端行為。
(10)正文部分應邏輯清晰、條理分明,論述充分、數據可靠。請作者注意使用規范的學術語言和表達方式,避免使用口語化、俚語化的詞匯和句式。
《北大中國文化研究》雜志是由北京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北京大學中國文化發展研究中心主辦的年刊,審稿周期預計為1個月內。該雜志的欄目設置豐富多樣,涵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與中國文化、特別策劃、中國道路的文化解讀、中國哲學研究、域外飛鴻等。
該雜志為學者們提供了一個交流學術成果和經驗的平臺,發表的文章具有較高的學術水平和實踐價值,為讀者提供更多的實踐案例和行業信息,得到了廣大讀者的廣泛關注和引用。